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一
. ~ 一
. -
一
-
一
.-
‘
岁代护士2002 丰声 6 卿
障碍情况。术前 30m 肌注阿托品。 + 苯巴比妥 in .5 钠0.1;术前上胃 管;备齐手术器械。 3.2 心理护理:行此术治疗内科久治难愈返流病在 我省我院是首例, 患者顾虑较重, 向其解释优势, 说明 特邀德国R.Salm教授, 是世界腔镜外科开外创元勋, 经验丰富, 并提供供叁阅资料, 使患者了解了手术安 全性, 顾虑解除。 3.3 术后常规护理:出现肛门排气后可拔除鼻胃 管, 拔胃管后指导患者行吞咽训练数次, 观察无腹胀、 呕 吐后可进食清淡流质, 逐步过渡到普食, 并少食多餐。 术后需24 小时食管PH监测, 使用眺受体拮 应在 抗 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前进行。术后服用上述两类药物 至少达2 - 4 周。 3.4 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①胀气综合症:与气腹 时压力高刺激隔肌有关, 会引起肩痛不适。应向患者 解释原因, 术后2 一3 天症状会消失、 按摩疼痛区, 可 达到暂时安慰缓解作用:并嘱早期下床活动, 促进肠
适、 吞咽不杨等。若有以上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酌情
处理。
4 健康教 育
主要包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禁烟、 戒酒, 进行 有规律生活定时休息, 睡眠时抬高床头, 限制重体力
功能 恢复, 轻 减 腹胀。 ②早期吞 难:川因 使 咽困 术式
胃 食管处产生新的活瓣机理, 橡皮套环” 患 有种“ 感。 者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指导患者行吞咽训练, 防止 呕吐, 并少食多餐, 先清淡流质, 逐渐过渡到普食, 避 免刺激性饮食。③折1 脱落或滑动: 因术中将胃底两 端绕食道行对襟式折叠, 易脱落或滑动。若患者自 感 返流症状未缓解。经胃镜证实后, 再择期手术治疗;
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摘要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行下,心理干预已经成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包括抑郁因素、焦虑因素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以及综合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给予指导。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干预,研究现状目录引言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相关影响因素 (1)1.1 抑郁心理 (1)1.2 焦虑心理 (1)1.3 依赖心理 (2)1.4 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 (2)1.5 麻痹心理 (2)2 护理干预 (2)2.1 健康教育 (2)2.2 建立支持系统 (3)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4个性化护理 (3)3 小结 (4)参考文献 (5)引言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部分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而最终发生的局部坏死。
它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常常在短时间内便会危及患者生命,一旦病情发生,必须要快速且有效得实施急救,对于院前急救和送入急诊室所采取急救措施的要求十分严格,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但是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由于常忙于紧张的抢救工作,却往往忽视对于患者心理上的观察与照顾,导致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得不到缓解,尤其是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送入急诊进行救治的过程中,患者被剧烈的胸痛和其他各种不适症状所折磨,而对于陌生紧张的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各种监护仪器和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常常会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甚至对死亡降临的畏惧等负面的心理变化,这种不良的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的上升,从而激发心肌异位兴奋灶,增加心肌负荷,进一步的加重病情[2]。
我们要认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对患者心理压力的解除、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纠正以及提供足够的社会心理支持是起到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由 于 突 然 处 于 一 个 陌 生 环 境 。加 之 一 系 列 监 护 仪 器 的 使 +
用 。使 患 者 觉 得 无 法 控 制 自 己 的 任 何 医 疗 过 程 .因 而 产 生 自 我 意 识 丧 失 感 。① 否 认 .一 定 程 度 的 否 认 在 AM I
冠 心 病 是 当 代 威 胁 人 类 生 命 的 最 主 要 疾 病 之 一 。近 年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冠 心 病 是 多 种 致 病 因 素 综 合 作 用 的 结
果 ,而 心 理 社 会 因 素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是 心 肌 的 缺 血 性 坏 死 ,属 冠 心 病 的 严 重 类 型 | 。心 理 因 素 2 ] 心 理 反 应 ;另 外 。患 者 看 到 来 回 奔 忙 的 医 生 和 护 士 认 为 自己 受 到 严 重 的 威 胁 也 可 产 生 焦 虑 。过 分 的 焦 虑 会 使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血 甲 儿 茶 酚 胺 增 高 ,而 AM I患 者 的 心 脏
用 放 松 疗 法 。稳 定 情 绪 。一 是 入 静 法 :调 整 呼 吸 ,排 除 杂 念 ,意 守 丹 田 。二 是 松 弛 法 :环 境 安 静 。肌 肉 放 松 ,姿
征 、对 环 境 改 变 的 适 应 能 力 及 年 龄 等 因 素 有 关 。其 中 个 体 对 信 息 的 认 知 评 价 对 机 体 生 理 功 能 具 有 一 定 的 调 节 作
理 特 征 、经 济 状 况 、家 庭 社 会 支 持 程 度 、病 室 环 境 等 。 ② 做 好 基 础 护 理 工 作 。使 患 者 保 持 清 洁 舒 适 ;针 对 引 起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主要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或持续性痉挛,部分动脉管腔发生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后诱发心肌梗塞。
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疼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进行性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血清酶增高等,急性心肌梗塞中老年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当心绞疼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继之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
1 急性心梗病人的心理特点1.1 焦虑心理焦虑是预期发生不良后果的一种情绪反应,患者可出现不可名状的焦虑,表现为自我沉思,心慌,忐忑不安,一方面是由于胸疼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周围互不干涉不熟悉所致。
患者入院后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无数,尤其对病后的生活、经济、工作更是日夜思虑,从而产生焦虑的心理状态。
1.2 紧张、恐惧心理患者典型症状为胸骨后疼,胸闷,发作时疼如刀割,有一种濒死感,因此颇感紧张恐惧,入院后住入监护病房,由于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和各种仪器在使用中出现的连续响声可导致恐惧。
如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一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静脉输液两条通道,全身布满管道,病人因此产生心情紧张、恐惧。
通过护士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谈心交朋友,并说明急性心梗虽有一定的危险,但也不是不治之症,使患者逐渐打消了顾虑,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最终消除恐惧心理,最后好转出院。
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
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急性心梗病患心理状况与调护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0年9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全部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8~82岁,平均年龄在49.8岁。
其中男性62例,女性16例,住院最长28,最短7d。
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1.2.1恐惧、焦虑心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程度异常剧烈,心理准备不足,再加上呼吸困难,胸口憋闷而有濒死感,由此产生恐惧心理。
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和护士忙碌的身影、固定在身上的各种管道和要求绝对卧床等的改变,更是让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降到低谷,处于高度紧张恐惧心理。
再加上对预后的担心、对工作与生活的顾虑等病人易产生焦虑。
家庭也可能面临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紧急压力等而应对无效。
1.2.2不信任、绝望的心理患者症状严重,发展迅速,当体验到强烈疼痛,呼吸困难,病情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好转,病人往往就会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对治疗效果不信任,对医护人员不信任。
由于面临生命危险,患者的心理应激失控,感到无助、无望。
甚至表现为辱骂医护人员或哭闹,喊叫或不配合治疗等反应。
1.2.3无安全感和归属感病人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又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不适应感,如果家人探视少,就会觉得被遗弃,医护人员在不能及时的给予心里上的安慰和支持,患者会失去信心,无安全感和归属感。
2心理评估首先做到在短时间里通过病人的心理信息,确定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的性质,是以焦虑为主,恐惧为主,还是以不信任为主等。
针对不同的患者然后确定引起患者主要心理反应的突出因素,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
3加强心理护理应采取的措施3.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对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样的。
对瞬间袭来的剧痛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病人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①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反应的调查
两个维 度 得 分 与 焦 虑、 郁 得 分 呈 正 相关 ( 抑 P< 0 0 ) 见表 1 .5 , 。
表 1 A I M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 、
抑郁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 ) r
采 用 1 5分计 分法 , 中第 67 9 2 、5个 条 目需 — 其 、、 、32 反 向计 分 。总 分为 2 5—15分 , 2 分数 越 高 , 示 疾 病 表 不 确定 感 越 强 。疾 病 不 确 定 感 的分 数 大 于 总 分 的 5 % , 6 . 被认 为具 有 较 高 水 平 的疾 病 不 确 定 0 即 2 5分
温冬 兰 , 郭冬梅 , 艳红 何
[ 摘要 ] 目的
的相关性 。方法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 MI患者疾病 不确定感 、 虑、 A ) 焦 抑郁状态 以及疾病不确定感 与焦虑 、 抑郁
30例 0
对住 院的 30例 A 患者 疾病 不 确定 感量 表 , 0 MI 抑郁 、 焦虑 自评 量表 进 行调 查 。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两个维度评分 , 不明确 为( 7 1 4 .9 ± .4 分 , 杂 性 为 ( 1 0 ±4 2 分 , 分 为 61) 复 3 .0 . 3) 总
(11 8 .7±56 ) 。本 组 A I 者 疾病 不 确 定 感 总 .9 分 M 患 分 ( 11 5 6 ) , 8 .7± .9 分 大于 6 . 2 5分 , 明 A 患 者 的 说 MI 疾病不 确 定感 水平 较高 。
宁夏 医学 杂志 2 1 8月第 3 0 1年 3卷第 8期
Nn x igi dJ A g2 1 。 o 3 , o8 aMe , u. 0 1 V l 3 N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较多,尤其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多见,所以死亡率较高,再加上住院费用高,使这类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因此,临床护士及时恰当地做好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科从2003年12月~2005年6月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心理分析1.1 强烈的焦虑、恐惧心理绝大多数患者由于起病急、症状严重、病情凶险而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同时加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使患者产生濒死感,恐惧死亡,表现出痛苦而惊恐的表情,沉默寡言呻吟不止,不愿与医务人员交谈。
加上患者对将要进行的溶栓治疗思想上有疑虑,或者意识到病情严重、恐惧死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患者感知能力下降或出现偏差,甚至阻断护患交流[1],患者对住院环境产生陌生感,加之较多治疗、护理措施的干预,及检查手段需配合,使其原来由自己支配的生活规则,一下子转为由医护人员来控制,患者感到特别不自由,大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
此外,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等约束因素,更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心理。
1.2 渴望求知心理由于医学科普知识普及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患者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是怎样一种疾病,加上起病急,病情变化快,而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一无所知。
因此,绝大多数患者住院后会有强烈的求知心理,不少患者及家属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相关疾病知识。
因住院期间患者恐惧痛苦的经历,患者在康复期常常表现为对预防疾病复发知识的迫切需求心理。
1.3 猜疑拮抗心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临床表现特别而往往不能立即确诊,一旦确诊之后往往会出现特殊的心理反应。
即对医生的诊断将信将疑,对治疗方案出现抵触拮抗心理。
1.4 自卑愧疚心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费用普遍高于其它一般疾病,特别是非医保或家境不宽裕的患者,住院期间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使患者感到是因为生病而花光了家庭积蓄,是自己的疾病拖累了一家人,处于极度的自卑愧疚之中,难以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及检查。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发生持久性缺血而导致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护理十分重要。
现将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分析由于年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病情轻重程度等因素的不同。
在疾病的不同时期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不一样,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1 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发病初期,原因有:①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大多住监护室或重危室。
病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及医护人员严肃认真的表情都易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对医生查房时的言语举止非常重视,试图从医护人员的表情、姿势、行为中来揣测自己疾病的轻重程度及后果;个别患者耳闻目睹周围发生了因心肌梗死猝死者、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这样,为此夜不能眠,茶饭不进,甚至草木皆兵,稍有不适便有大祸临头之感;②心肌梗死发作时有胸闷、胸痛、濒死感,加上经济原因,亦使患者顾虑重重,大多数患者有此类型心理表现。
1.2 否认心理多发生在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急性期症状初步控制时期,患者表现为否认有病或认为自己病情很轻,无需住院治疗,由于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往往造成心肌梗死多发或病情加重。
此种心理以无冠心病史者多见。
1.3 忧郁心理一般在病情平稳后出现。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①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导致精神抑郁;②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心脏病难以治愈,即使临床症状改善也是暂时性的,随时可能复发,以后工作、生活难以正常进行,失去了社会价值,尤其是见到同室多次住院的心脏患者,对治疗更是大失所望,情绪消沉,精神颓唐。
此心理以女患者多见。
1.4 依赖心理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
这些患者平素自信心很强,很有主见,一旦进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熟悉和习惯监护病房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了较大的保障,加之受到亲人及周围同志的特别照顾,自己则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缺乏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自信心不足。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
・
9 ・ 0
护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0 0 7年 第 4卷 第 3期
急性 心肌梗 死病 人 的 心理 问题 和 心 理 护 理
田新 兰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是 心 血 管 内 科 急 重 症 之 一 , 严 重 地 威 胁 它
郑
新
心 肌 梗 死 病 人 发 病 后 1~ 2周 内绝 对 卧 床 休 息 , 人 因 为 病
一
变化 笔者 应 用 心 理 疏 导 法 , 病 人 道 出 真 情 , 来 是 怕 增 加 使 原
的转 归 , 握 病 人 的心 理 变化 规 律 , 用 心 理 护 理 配 合 药 物 治 掌 运 疗 , 促进 患 者康 复有 着 重要 意义 。在 临 床 实 践 中 , 者 针 对 对 笔 本 病 在不 同 发 展 时 期病 人 的不 同心 理 状 态 所 产 生 的 不 同心 理
问题 , 予 个性 化 护 理 , 报 道 如 下 。 给 现
别 人 的负 担 。笔 者 抓 住 这 一 环 节 , 病 人 说 明饮 食 与 疾 病 恢 向
复的内在联 系, 同时 , 也讲 了医务人 员 的职责 , 病人康 复是 我
们 最 大 的愿 望 。 由于 及 时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 病 人 从 沉 重 的 心 使 理 负 担 中解 脱 出来 , 并逐 步树 立 战 胜疾 病 的信 心 。 14 过 份 寄 托 , 赖 性 强 . 依 病 人对 医师 寄 于 过 高 过 快 的 希 望 与 寄 托 , 切 希 望 能 迅 急 速 恢 复 健康 , 当几 天 治 疗 效 果 不 明 显 、 状 未 改 善 时 , 会 对 症 便 治 疗 失 去 信 心 。 因 治 疗 需 要 在 饮 食 、 小 便 等 生 活 方 式 方 面 大 加 以改 变 , 病 人 思 想 变 化 很 大 , 的 自己 不 是 一 个 健 康 人 , 使 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
2686 —2687.
[16] 韩 兴 红.抬 高 穿 刺 部 位 预 防 静 脉 补 钾 致 痛 的 ,临床 研 究 [J].中国 实 用 护理 杂 志 ,2004,20(21):34—34.
关 键 词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介 入 治 疗 ;心 理 弹 性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R473.5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06—6411(2018)17—0007—04
目前 ,在世界范围 内,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 tion,AMI)已经成为严 重的危 害人们生命 安全 的重 要疾病 之一 。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 高病 死率 、致 残率 和疾病 负担现 象等诸 多特 点 ,当前 已经 受 到 世界 卫 生 组 织 的 高 度 关 注 l2 J。根 据 相 关 的 数 据调查资料显示 ,每年 国内 的心血管 疾病人群 中,被诊断 为急性 心 肌 梗 死 的 病 例 占 比 至 少 25% L 3 J。 另外 ,最 新 的 一 项 研 究 结 果 指出 ,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较容易合并 心境 障碍 问题 ,例如抑 郁和 焦虑等 ,最高可达 66% ,可能会极大 的提升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死 亡率 。医疗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期间 ,已经广泛 的应用到 经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并且获 得普遍 的理想成 效 ,可 以提升患者的生存几 率。但 是 ,PCI作 为一种 手术 治疗方式 ,不
工作 单 位 :261200 潍 坊 山东 省 潍 坊 市 坊 子 区人 民 医 院 赵 娟 娟 :女 ,本 科 ,护 师 收稿 日期 :2017—11—14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对策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对策作者:石英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
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分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时诱发心肌梗死。
患者一旦发病,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反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的心理护理配合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心理问题分析1.1担忧心理是绝大多数患者住院时的心理反应,担忧自身疾病是否能痊愈,是否能适应新的环境,家庭的承受能力,是否影响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前途等,从而影响了治疗工作的开展和疾病恢复状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以良好的自身形象,严谨的医德作风,娴熟的操作技能来使其感到需要得到满足。
1.2焦虑心理是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过分担忧而造成的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促使病情加重,给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极大的同情心和耐心了解患者的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的原因,向患者介绍各种症状的起因,治疗过程和效果。
要求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精神压力。
1.3恐惧心理对于初发心梗,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或回忆发作时的危险,提前意识到死亡的可能性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为紧张、恐慌、不安等,该病的特殊性应杜绝这种不良情绪的存在,护士要用热情的态度多与患者进行交谈,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
1.4抑郁心理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人,患了此病由于其他各方面致使反复发作或经过长期治疗控制不好产生并发症,此时的患者是相当敏感的,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行动缓慢,从心态和行为上变得异常起来,甚至于求死,严重影响了医护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此时护士应该提高警惕,在护理该患者时加强心理疏导,为患者排忧解难,防止患者自杀事件,使其鼓起生活的勇气,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帮助其从阴影中走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冲击。
除了生理学因素外,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也会对疾病的恢复和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并针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
一、社会心理因素调查1. 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程度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不安,很多患者在医院急诊期间就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他们对生命的担忧和对病情严重性的认知。
调查显示,约有60%的AMI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
这些负面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和康复进程延缓。
2. 疾病知识和态度患者对心肌梗死的病因、病程、预后等了解程度和态度对康复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调查发现,部分AMI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欠缺会导致他们对治疗和康复措施的不积极配合。
同时,一些患者还存在对疾病的误解或患病态度消极等问题,这些心理因素会对康复产生阻碍。
3. 社会支持与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得到家庭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医生和社会的正面鼓励与支持,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社会心理因素中的重要因素。
积极的心理调节策略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挑战,提高抗压能力。
二、心理干预研究1. 心理教育和信息交流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和信息交流来提供疾病知识和康复技巧等方面的支持。
这有助于患者明确疾病的严重性、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并减少由于疾病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心理负荷和不良情绪。
2. 心理支持和咨询针对患者焦虑和恐惧的问题,医院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通过提供情绪疏导、家庭支持和自我调节技巧等,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恐惧。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李㊀婷,李峰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南昌330006)摘要:目的㊀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㊀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 C I)治疗的98例AM I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㊁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 DGR I S C)㊁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 E S)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㊀98例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2.49ʃ8.49)分,其中心理弹性良好37例(37.76%),心理弹性差61例(62.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㊁自我效能㊁性别㊁文化程度㊁家庭居住地㊁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患者心理弹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㊁婚姻状况㊁家族史㊁冠心病史㊁病变血管支数㊁吸烟史与患者心理弹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ȡ60岁㊁女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㊁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㊁家庭居住地农村㊁自我效能<20分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㊀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有待提高,其受年龄㊁自我效能㊁性别㊁文化程度㊁家庭居住地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的影响.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弹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年龄;自我效能;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中图分类号:R473.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G8194(2023)02-0108-03D O I:10.13764/j.c n k i.l c s y.2023.02.030㊀㊀急性心肌梗死(AM I)是因情绪激动㊁过度劳累㊁便秘㊁不良饮食习惯等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促使机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所致,具有病情凶险㊁发病急骤㊁高发病率㊁高病死率等特点[1G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 C I)疗效肯定,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治疗AM I的常用手段.但该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进程与转归效果[3G4].心理弹性是指在痛苦㊁逆境或灾难中个体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心理弹性良好者抗压能力较强,可保持积极的应对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5].本研究分析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 C I治疗的98例AM 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6]中AM I相关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接受P C I术治疗;意识清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贫血㊁全身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重要器官功能严重受损;精神病史.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㊀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含年龄㊁职业㊁文化程度㊁性别㊁婚姻状况㊁家庭人均月收入㊁家族史㊁冠心病史㊁病变血管支数㊁家庭居住地㊁吸烟史等.2)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 DGR I S C)[7].共25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自强(8个条目)㊁乐观性(4个条目)㊁坚韧性(13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0~4分,总分为100分,分值高低与心理弹性呈正比,以70分为临界,总分数ȡ70分,表示心理弹性良好,反之,则表示心理弹性差.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 E S)[8].共10个条目,涉及应对事情的自信心㊁对日常生活突发事件及各类难题的应对态度等,总计1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总分为0~40分,评分高则自我效能感好.分值<20分表示自我效能低,20~30分表示自我效能中等,>30分表示自我效能高.1.3㊀调查方式先用统一指导语告知患者本次调查的意义㊁目的㊁问卷内容㊁填写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同意后发放问卷.调查人员和患者以面对面㊁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调查,患者阅读后独立选择,调查人员准确记收稿日期:2022G04G22录.所有问卷当场回收.1.4㊀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比较根据资料类型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选用t 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2㊀结果2.1㊀A 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共发放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98例A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2.49ʃ8.49)分,力量得分为(21.54ʃ4.52)分,坚韧得分为(32.10ʃ7.39)分,乐观得分为(8.95ʃ2.04)分,其中心理弹性良好37例(37.76%),心理弹性差61例(62.24%).2.2㊀A 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单因素分析A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表1㊀A 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单因素分析n (%)项目心理弹性差组(n =61)心理弹性良好组(n =37)χ2P项目心理弹性差组(n =61)心理弹性良好组(n =37)χ2P年龄19.766<0.001家族史1.2970.255㊀ȡ60岁38(62.30)6(16.22)㊀有12(19.67)11(29.73)㊀<60岁23(37.70)31(83.78)㊀无49(80.33)26(70.27)性别8.1180.004冠心病史1.0010.317㊀女29(47.54)7(18.92)㊀有36(59.01)18(48.65)㊀男32(52.46)30(81.07)㊀无25(40.99)19(51.35)职业0.2310.631病变血管支数1.7130.191㊀在职40(65.57)26(70.27)㊀单支47(77.05)24(64.87)㊀无业或离退休21(34.43)11(29.73)㊀多支14(22.95)13(35.13)文化程度18.296<0.001家庭居住地4.8320.028㊀初中及以下42(68.85)9(24.32)㊀农村32(52.46)11(29.73)㊀高中及以上19(31.15)28(75.68)㊀城镇29(47.54)26(70.27)婚姻状况1.4860.223吸烟史0.7940.373㊀有配偶56(91.80)31(83.78)㊀有27(44.26)13(35.14)㊀无配偶5(8.20)6(16.22)㊀无34(55.74)24(64.86)家庭人均月收入15.297<0.001自我效能5.1900.023㊀<2500元38(62.39)8(21.62)㊀<20分14(22.95)2(5.41)㊀ȡ2500元23(37.61)29(78.38)㊀ȡ20分47(77.05)35(94.59)㊀㊀由表1可见,年龄㊁自我效能㊁性别㊁文化程度㊁家庭居住地㊁家庭人均月收入与A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职业㊁婚姻状况㊁家族史㊁冠心病史㊁病变血管支数㊁吸烟史与A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3㊀A 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多因素分析年龄ȡ60岁㊁女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㊁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㊁家庭居住地农村㊁自我效能<20分是影响A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高危因素(P <0.05).见表2 3.表2㊀A 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情况变量㊀㊀㊀㊀赋值㊀㊀㊀㊀㊀因变量心理弹性良好=0;差=1自变量年龄<60岁=0;ȡ60岁=1性别男=0;女=1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0;初中及以下=1家庭人均月收入ȡ2500元=0;<2500元=1家庭居住地城镇=0;农村=1自我效能ȡ20分=0;<20分=1表3㊀A 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多因素分析相关因素βS EW a l dPO R95%C I年龄ȡ60岁2.1440.51817.111<0.0018.5363.090~23.578女1.3570.4927.6100.0063.8841.481~10.18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280.47316.653<0.0016.8772.724~17.363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1.7900.47913.974<0.0015.9892.343~15.309家庭居住地农村0.9590.4424.7100.0302.6081.097~6.199自我效能<20分1.6510.7884.3880.0365.2131.112~24.4343㊀讨论3.1㊀A 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现状本研究中,98例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2.49ʃ8.49)分,其中心理弹性良好37例(37.76%),心理弹性差61例(62.24%),提示AM I 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有待提高.分析其原因为: AM I病情凶险,患者常伴有濒死感,给患者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刺激,且疾病发作时的创伤应激㊁P C I手术创伤㊁自我感受负担㊁对疾病未知担忧㊁经济负担等可致患者丧失康复信心.部分患者出现社会角色缺失㊁自理能力下降等情况,使其无法有效应对㊁适应疾病,产生恐惧㊁焦虑等多种不良情绪,进而降低心理弹性水平[9G10].临床工作者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心理弹性低者开展个体化㊁全面化的心理护理,增强其心理弹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预后.3.2㊀A 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年龄ȡ60岁㊁女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㊁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㊁家庭居住地农村㊁自我效能<20分是影响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原因为:1)年龄小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具有较强的疾病治疗信心,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机体各项脏器逐渐衰退,对疾病带来的不适症状耐受性更差,术后恢复进程缓慢,使得患者思想负担加重,同时,患者因疾病拖累家庭而产生愧疚等不良情绪,降低心理弹性水平[11].2)在家庭中女性往往承担着照顾者的角色,患病后角色转换以及担心孩子㊁老人无人照顾,自我感受负担加重,不愿因自己的健康问题打扰别人,使得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减少,导致心理弹性水平下降[12].3)文化程度高者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宣教内容,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同时此类患者自身知识储备较高,可更好地与医护人员交流㊁沟通,能掌握手术重要性㊁预后效果等相关知识,加上经济收入相对较高,面对疾病更客观,心理弹性水平相对较高[5].4)家庭收入低者会因疾病治疗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产生更重的家庭负罪感㊁心理负担,心理应激反应更强烈,对困境适应不良,使得心理弹性水平降低[13].5)居住地在农村的患者多无稳定收入来源,缺乏一定的经济实力,常需自费治疗,加上文化程度偏低,对疾病认知不全,无法坚强㊁乐观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打击,同时出院后一旦出现并发症,担心当地医疗机构无法及时救治,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6)自我效能可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一行为的信念与判断,自我效能感水平低者对纠正不良习惯和用药㊁运动㊁饮食㊁复查等效能表现差,进一步影响其术后恢复进程,易出现并发症,同时,他们缺乏维持心理水平和健康生理等能力,降低心理弹性水平[14].总之,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有待提高,年龄ȡ60岁㊁女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㊁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㊁家庭居住地农村㊁自我效能<20分是影响AM I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的高危因素.参考文献:[1]㊀周颖.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 C 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36G639.[2]㊀艾庆巍,田欢,高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㊁焦虑抑郁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2):2284G2287,2349.[3]㊀刘丽丽,李霞,路晓琳,等.心理弹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3):483G486.[4]㊀谷平平,娄小平,王倩,等.瑜伽运动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运动能力及焦虑㊁抑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361G365.[5]㊀李毅,栾波,段娜,等.心肌梗死患者P C I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5):1031G1033,1037.[6]㊀陈可冀,张敏州,霍勇.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6):641G645.[7]㊀雷阳,张静平.中文版C o n n o rGD a v i d s o n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88G1193.[8]㊀申继亮,唐丹.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 E S)在老年人中的使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342G344.[9]㊀宋书红,郭俊.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646G649.[10]㊀金婉婉,李博,梁敏,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特征及其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8):1394G1396.[11]㊀黄惠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 C I术后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6):29G31.[12]㊀江攀,罗利霞,朱引梅.急性心肌梗死P C I术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调查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11G13.[13]㊀殷涵,张荣欣.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12):3051G3054.[14]㊀邱孝丰,胡鑫,王兴萍,等.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1):32G35.(责任编辑:罗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征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作者:高佳芹顾青枝张宏伟王艳周晶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4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日趋严重的世界性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耗资大,致残率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精神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愤怒往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其机制是高度紧张、愤怒等情绪激动时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荷,还可引起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加重心肌缺血而诱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十分紧张,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紧张与情绪激动对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影响。
文章对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6例,其中男137例(77.84%),女39例(22.16%),平均(66.85±10.85)岁。
所有患者神志清,思维表达能力正常。
1.2 研究工具采用自设问卷和量表,共3部分。
1.2.1 调查问卷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社会情况,对健康问题及医院环境的感知,应激水平及应对能力,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人格类型及自我认知以及患病后的心理社会问题。
1.2.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由Zung于1971年编制而成,共20项,得分(标准分)≤50分为正常,得分(标准分)>50分判断存在焦虑情绪;抑郁严重程度指数=得分/80,指数范围为0.25~1.0,规定指数在0.5以下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以上重度抑郁。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DOI:10.13463/zyy.2020.05.055心肌梗死患者P C I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李毅、栾波\段娜\王莉莉刘姝1(1.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沈阳H0016; 2.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沈阳110016)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 M 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 C I)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100例P C I术后AM丨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心理弹性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 对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A M I患者心理弹性得分总分为(57.39±丨0.37)分,其他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坚韧性、力量、乐观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 会支持利用度、面对应对.回避应对与其心理弹性水平呈正相关,屈服应对与其心理洋性呈负相关(P C0.05)。
多因 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配偶、学历、人均月收入、护理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和居住地均是A M I患者心理洋 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P C I术后A M 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差,影响心理弹性水平的因素众多,在临床 治疗中应当予以关注和重视,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理弹性;相关性;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258(2020)05-1031-03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CILI Yi1, LUAN Bo1, DUAN Na', WANG Lili2, LIU Shu1(/.D epartm ent o f Cardiovascular M edicine, Liaoning Provincial P 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Intensive Care Unit Liaoning Provincial People s H ospital Shenyang 110016,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 total of 100 AMI patients after PCI were se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AMI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coping style was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changes level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of AMI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o f AMI patients was (57.39 ± 10.37),and the scores of other dimensions were firmness, strength and optimism from high to low.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self-efficacy, total score of s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avoidance coping styl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while yielding coping style was negatively co汀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尸<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age, gender, spouse, education background, per capita monthly income, nursing methods, payment methods of medical expenses and residence were al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level of AMI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AMI patients after PCI have poor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coordinate families.Key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relevance; influence factor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20180550456)作者简介:李毅(1971—),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心血管方面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一种起病急骤、病 情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还易 给患者患者的心理造成重大创伤[wl。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的相关影响因素作者:黄惠娟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6期【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理弹性现状,并对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方法以便利抽签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心内科住院实施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所有患者术后的心理弹性状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通过统计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弹性差者30例,占比37.04%;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低级)、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和居住地(乡以下)、回避应对和屈服应对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从整体上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属中级水平,为有效地提升患者术后心理弹性水平,必须要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以针对性的方案进行处理。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理弹性;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16.012在世界范围内,急性心肌梗死(AMI)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AMI的特点较多,诸如高病死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现象,当前已经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资料显示,每年国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中,诊断为AMI的病例数占据了至少25%的比重。
另外,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1],AMI患者很容易合并心理障碍问题,例如抑郁和焦虑等,最高可达66%,所以会极大的提升AMI患者死亡率。
医疗技术在不断的更新与进步期间,已经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AMI患者,并且获得理想的成效,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概率。
但是,PCI作为一种手术治疗举措,不可避免的存在创伤性,作为应激源很容易引发患者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或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何秀琴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44)009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就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地位、文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作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其中文化程度、性别、职位(社会地位)等都存在差异性,文化程度较高患者、男性患者等存在的心理问题较多.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在心理护理方面,应重视对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偏执和敏感敌对的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页数】3页(P1094-1096)
【作者】何秀琴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专病门诊,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R542.22
【相关文献】
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J], 吴鹏;张海波;任平;李琛;龙毅;黄正林;邹礼华
2.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CU期间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 [J], 马芙
蓉;刁喜华
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J], 徐兰芳
4.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J], 徐兰芳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 [J], 冯欣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李善庆;姜军;谢君;王士昌【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0)006【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病情稳定期进行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SCL-90测试与常模比较其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等显著高于常模.SDS、SAS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存在较重的心理障碍,应针对相关因素及需求不同采用综合防治措施.%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and needs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examined by SCL-90, SDS, SAS and the demand questions were made by our-selves. Results :The marks of somatization, anxieties, depression and psychosis 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 notably, so were the SDS,SAS. Conclus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have mor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the relevant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总页数】2页(P433-434)【作者】李善庆;姜军;谢君;王士昌【作者单位】临沭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临沭,276700;临沭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临沭,276700;山东省胸科医院,山东,济南,250013;临沭县结核病防治所,山东,临沭,276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需求的调查研究 [J], 芦颖2.住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J], 翁田波;卢斯汉;魏霞;汤捷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J], 仲梅;吴晓群4.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需求调查 [J], 鄂英帅;赵娜5.Graves病131碘治疗后甲减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J], 李偲偲;邓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理论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理论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Abstract: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理体验进行质性研究,以探索该疾病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数据,对患者由心肌梗死到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进行分析,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Introduction: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并且可能导致死亡或残疾。
除了生理上的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
然而,对AMI患者心理体验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索AMI患者在心理层面上所经历的体验。
Method: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择了具有AMI病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收集了患者在疾病发作后到康复期间的心理体验信息。
研究通过对访谈和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Results:1. 面对AMI的经历:患者在AMI发作时通常出现恐慌、焦虑和无助的情绪。
面对突发疾病和生命威胁,患者对死亡的担忧普遍存在。
2. 康复过程中的困难:患者在康复期间经历了身体上的不适感和恢复速度的不同,这给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了影响。
长期的恢复过程会让患者感到挫折和无力。
此外,社会角色的改变和对患者日常生活的限制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
3. 心理支持的影响:患者普遍感到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情感上的关怀和了解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并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并且,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持和教育也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Discussion:本研究结果表明,AMI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经历了各种心理困扰,康复期间也感受到了各种挑战。
然而,积极的心理支持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临床工作者应该与患者建立起积极的沟通和支持体系,给予他们情感上的关怀和理解。
结论:通过对AMI患者的心理体验进行质性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患者在疾病期间的心理感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丽芬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09(030)006
【摘要】心肌梗死一般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闭塞后,依靠这支冠状动脉供应血液的一片心肌因缺血而受损伤,以致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常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饮酒、吸烟等有关,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有濒死感,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患者表现为心理压力大,心理变化复杂,根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我们结合整体护理为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
【总页数】2页(P515-516)
【作者】王丽芬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J], 余福芝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J], 蒿光艳;杨雪珍;屈学勤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J], 王丽芬
4.中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CCU期间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 [J], 马芙蓉;刁喜华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J], 段文菊;陈士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 8 2・
齐齐哈尔 医学 院学报 2 0 t 6 年第 3 7 卷第 2 8 期
J o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6 , V o 1 . 3 7 , N o . 2 8
i n f a r c t i o n W u Y u h an n .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D e p a r t m e n t ,S h a o g u a n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es n e Me d i c i e, n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rc a t i o n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s c i e n t i f i c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rg a e t e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n u si r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 . Me t h o d s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u r v e y w a s c o n d u c t e d a mo n g 6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培训的研究者对 6 0例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 者进 行 问卷 调 查。 结果 急性 心肌 梗 死患 者 心 理 弹性 总分 为 ( 5 9 . 1 2 + 1 8 . 3 6 ) 分, 其 中坚韧 性维度得分为 ( 2 9 . 8 7  ̄ 8 . 6 5 ) 分, 力量维 度得分 为( 1 9 . 8 9  ̄ 7 . 2 0 ) 分, 乐观 性维度 得分为( 9 . 3 6  ̄ 2 . 5 1 ) 分; 不同文化程度心理 弹性有显 著差 异 , 高层次学历患者 高于低层次学 历患者 ; 住院次
s c o r e( 5 9 . 1 2  ̄ 1 8 . 3 6 ) , w h e r e t o u g h d i me n s i o n s c o r e s f o r( 2 9 . 8 7  ̄ 8 . 6 5 )a n d s t r e n g t h s c o r e s( 1 9 . 8 9  ̄ 7 2 0 )a n d o p t i mi s m s c o r e s o f r( 9 . 3 6  ̄ 2 . 5 1 ) . D i i f e r e n t c u h u r e d e g r e e o f r e s i l i e n c e h a d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i f e r e n c e s , h i g h l e v e l s o f
i n f rc a t i o n b y u s i n g t h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o f P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e s i l i e n c e S c a l e ,s y mp t o m s e l f r a t i n g s c le a ,E y s e n c k
数、 经济状况 、 人格外 向性 、 医学应对方式 中回避 与心 理弹性呈 正相关 ( r =0 . 3 6 7 , P < 0 . 0 5 ) , S C L . 9 0 、 人 格神 经质 、 医学应对方 式中屈服与 L - 理弹性呈负相关 ( r =一 0 . 3 0 1 , P< 0 . 0 1 ) 。结论 急性 心肌梗 死患者 的心理
弹性普遍较低 , 不 同文化程度 、 住 院 次数 、 年龄 、 经济状况 、 人 格 特征 、 应 对 方 式 是 影 响患 者 心 理 弹 性 的 重 要
因素。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心理弹性 ; 护理 干预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Sh a o gu an 51 2 0 00, 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i l i e n c e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
护 理 园地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心 理 弹性 及 相 关 因素 的调 查 分 析
吴 玉 环
【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心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 法 采用 心理 弹性量表 、 症 状 自评量 表 、 艾 森克人格 问卷 、 医学应对 量表 由经过
p e r s o n li a t y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n d me d i c a l c o p i n g S O le a . Re su l s Ac t u t e my o c rd a i l a i fa n r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 e s i l i e n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