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放射性:在涉及放化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放射性一直存在,放射性核素一直按固有的速率衰变,并释放出带电粒子或射线。

这是放射化学最重要的特点。

2、不稳定性:由于放射性物质总是在不断地衰变,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使研究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这就要求相应的快化学研究方法。

3、低浓度性
1896年,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
1934年,人工放射性的发现,小居里夫妇
1939年,铀的裂变,哈尔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个或多个核素
同质异能素: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且其寿命可以用仪器测量的同一种原子核
同中子异核素:中子数N相同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
同质异位素:质量数A相同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
β稳定线:稳定核素几乎全部位于一条光滑曲线或该曲线两侧
质子滴线:位于β稳定线上侧,其上元素最后一个质子结合能为0
中子滴线:位于β稳定线下侧,其上元素最后一个中子结合能为0
核的电荷分布半径小于核物质的分布半径说明,核表面的中子比质子要多,原子核仿佛有一层中子皮
质量亏损:组成原子核的Z个质子和(A-Z)个中子的质量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m(Z,A)之差称为质量亏损
以原子质量单位表示的原子质量M(Z,A)与原子核的质量数A之差称为质量过剩
原子核的结合能: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结合成质量数为A=Z+N的原子核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将结合能B( Z,A)除以核子数A,所得的商ε
平衡分离过程:依靠达到平衡的两相中,所需组分和不需要组分的含量比的差别
速率控制过程:依靠所需组分和不需要组分传递速率的不同,造成两相中所需组分和不需要组分含量比的差别
分离因数:表征两相中所需组分A和不需组分B含量比差别的一个系数
回收率:表示样品经过分离后,回收组分的完全程度
富集系数:所需组分A和不需组分B的回收率之比
放射性核素纯度,指在含有某种特定放射性核素的物质中,该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对物质中总放射性活度的比值
放射化学纯度指在一种放射性样品中,以某种特定的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占总的该放射性核素的百分数
比移值:某斑点或窄条的中心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
载体:加入的常量的稳定核素
反载体:加入的一定量可能沾污核素的稳定同位素
同离子效应:沉淀的溶解度会因有共同离子的过量存在而减少
盐效应:当在溶液中加入不是太过量的同离子,而是加入并非构成沉淀的其他离子时,也会使溶解度增加
共沉淀分离法:利用溶液中某一常量组分(载体)形成沉淀时,将共存于溶液中的某一或若干微量组分一起沉淀下来的方法。

共沉淀的机制主要有形成混晶、表面吸附和形成化合物等共沉淀的公式各因数的含义记一下
1.放射性元素:指其已知同位素都市放射性的元素。

2.放射性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且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3.天然放射性:1、三大天然放射系的母体核素;2、三大放射系衰变字体;3、宇生放射性核素。

4.三大天然放射系的共同点:1、母体均为长寿命的元素;2、均有气体字体产物;3、均以Pb稳定同位素终止。

三大天然放射系:铀系(4n+2)、钍系(4n)、锕系(4n+3)
5.放射性淀质:生成a、b-的放射性核素,生成时由于受到反冲护着在物体表面和大气悬浮无上。

6.放射性气溶胶:西服有放射性物质的大气悬浮粒子。

7.锝的医学上的应用的原因:1、半衰期短(6.02h);2、射线能量适中(140KeV);3、丰富的配位化学非常有利于药物的设计和合成。

8.锕系收缩效应:在锕系元素中离子半径随着原子系数的增加而减少。

9.配合物稳定性规律:1.对同一镧系元素,配合物的稳定性:M4+>Mo22+>M3+>Mo2+.
2.对给定的配体,锕系离子的配合物比相应的同价的镧系离子的配合物更稳定。

3.“锕系酰基”离子AnO22+和AnO2+分别比通常的二价和一价主族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强。

核燃料化学
1.核燃料循环的过程:铀矿冶--铀转化--铀浓缩--燃料制造--反应堆燃烧--后处理--高放废物储存--玻璃固化--地质处置。

2.铀矿石的预处理:配矿(各类矿石按比例混合)、破碎(粗、中、细破,大块矿石碎成小块,为磨矿准备)、焙烧(除还原性杂质,提高有用组份的溶解度,改善矿物性能,利于固液分离)、磨矿(湿磨,固液1:0.4~1:1)
3.铀矿石的浸取(酸,稀硫酸、碱浸,碳酸钠、碳酸氢钠):
4.酸浸:铀溶解能力强、反应速度快、浸出率高;碱浸:处理含碳酸盐(8%~12%)较高的铀矿石,浸出液叫纯、腐蚀性较小、反应速度慢、浸出率低.
5.酸浸,碱浸的相关化学式
6.影响浸出的因素:粒度、矿浆固液比、酸(碱)度、氧化剂、温度、时间。

7.萃取剂:有机酸、有机磷。

磷酸三丁酯(TBP)、磺化煤油(稀释剂)
8.乏燃料冷却的母的:降低元件的放射性强度;减少可裂变物质233U和239Pu的损失;保证放射性很强的重同位素237U的衰变。

9.普雷克斯二循环过程;
10.阴离子对铀的分配比影响次序:PO43-》SO42-》F-》C2O42-》Cl-
11.TBP对不同价态钚的萃取次序:Pu(4)》Pu(6)》Pu(3)
12.热原子:处于激发态或动能高于周围环境热能的原子。

13.热原子化学:研究核衰变或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原子及其与周围介质产生化学效应的放射化学分支学科。

14.奇拉却贝尔曼斯效应:如果将靶子物制成适当形式的化合物(如元素有机化合物,有机络合物,含氧酸盐等),则这种化合物在(n,v)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化学键断裂,使生成的放射性核素处于新的化学状态,这样便可以用普通的化学分离方法使反应产物得到浓集,提高比活度。

15.保留:一部分放射性同位素未能从钯原子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真保留:以原始化合物形式存在。

表观保留:原始化合物与性质相近的化合
物(新产物)形式保留。

化学键的断裂分:一级(化学键未断)保留、二级保留(断裂,)
16.反冲原子次级反应能区:热反应(高能反应)区、热能区。

热反应区:弹性碰撞引起的热反应,非弹性碰撞产生的超热能反应。

热能反应:反冲原子慢化到热能原子状态是发生的反应,遇自由基成分子.
17.添加剂:自由基清除剂(热能反应)、慢化剂(能量传递,热反应)
18.化学键断裂:反冲能、电子震脱、空穴串级。

19.影响保留值的因素:反冲能(能量效应)、聚集态的影响(相效应)、温度的影响。

20.同质异能跃迁:1,、γ光子2、内转换电子3、电子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