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集合与元素李世劲
北师大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1.1集合与元素(教案)
(4)任意一个正整数,能否被5整除是确定的,所以能被5整除的正整数能组成集合.
解(1)能;(2)不能;(3)能;(4)能.
合作交流
同桌两人,其中一人举出一个集合的例子,另一人
说出这个集合中的两个元素,再交换练习,看谁的正确率高.
完成“合作交流”中问题
活动四: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一)课堂小结
(二)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中P4 ——练习1./2./3./4.
活动五:板书设计
1.1.1 集合与元素
一、集合与元素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练习小结
二、集合与元素关系练习作业
三、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活动六:教学反思包括5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
1、集合与元素教案
识点
启发
学生
体会
集合
概念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
由某些确定的不同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例如……
注意: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本校一年级的高个子男生,本班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就不能组成集合
集合中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
能力
(1)课后作业:
说明
记录
归纳
(1)云南,贵州,四川组成了中国西南三省集合;
(2)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组成了世界四大洋集合;
(3)红,橙,黄,绿,蓝,靛,紫构成太阳光的七种单色集合。
云南,贵州,四川,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红,橙,黄,绿,蓝,靛,紫就是其对应集合的元素.
例说概 念
理解
从实
际事
例使
学生
自然
的走
例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如能组成元素分别是什么
(1)中国的直辖市;
(2)方程 的所有解;
(3)大于3的自然数;
(4)著名的科学家;
(5)小于0的实数。
解(1)中国的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他们是确定的对象,能够组成集合。
(2)方程 的所以解是1和-1,他们是确定的对象,能组成集合。
强调
符号
规范
书写
*问题解决
课本49页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课内练习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
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情况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
1集合与元素
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描述: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 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的理解集合的含义.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 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 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说明: 学习内容: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 系,理解数集、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判断所给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比如:1、我国的“西南三省”是指? 2、我国的“东北三省”是指? 3、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4、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你知道是哪七种吗?
5、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哪些国家?
作为教师,我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作为学
生,大家承担着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我们该如何用 数学语言来表示某一类事物呢?
比如:1、我国的“西南三省”是指? 2、我国的“东北三省”是指? 3、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4、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你知道是哪七种吗? 5、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哪些国家?
作为教师,我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作为学
生,大家承担着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使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我们该如何用 数学语言来表示某一类事物呢?
比如:1、我国的“西南三省”是指? 2、我国的“东北三省”是指? 3、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4、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你知道是哪七种吗?
5、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哪些国家?
作为教师,我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作为学
数学第一章教案
例6设全集
20′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Hale Waihona Puke 容学生活动内容时间
补充例题:
例已知Ω=R,求C Q
分析:符号C Q的含义
例设Ω={小于9的自然数} A={3,4,5} B={4,7,8}
求C A , C B , C A C B, C A C B
分析:符号C A , C B , C A C B, C A C B
解:集合 的所有子集为: ,{0},{1},{2},{0,1},{0,2},{1,2},{1,2,3},
2.分别写出下列各题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2,4,6}, {-2,0,2,4,6,8}
(2) ,
Ⅴ、课堂小结
1.掌握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及集合相等的含义。
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与真子集。
Ⅳ、巩固练习:
P11-14练习、习题
Ⅴ、课堂小结: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了解补集的含义,并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求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关键是用数形结合对符号A B、A B、C A的理解。
Ⅵ、布置作业:
1、预习§1-5充要条件
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册
20′
教案
章节
课题
§1-1集合与元素§1-2集合的表示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电教设施
三角板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能力
培养点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集合与元素的教案
1.1集合及其表示法一、数学史引入(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我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3)这间教室里所有的课桌;(4)所有的正有理数;(5)……二、学习新课集合的述性说明: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集合,简称集。
我们既要研究集合这个整体,也要研究这个整体中的个体。
我们称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注意方向和辨析);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不考虑元素的顺序),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A x x p=满足的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3)特殊集合的表示:常用的集合的特殊表示法:实数集R(正实数集+R)、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整数集Z(正整数集+Z)、自然数集N(包含零)、不包含零的自然数集*N;空集∅(例:方程220x+=的实数解集为∅).[说明]描述法这一表示集合的形式学生较难理解,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1)不等式320x +>的解; (2)我班中身高较高的同学; (3)直线21y x =-上所有的点; (4)不大于10且不小于1的奇数。
例2、用符号∈或∉填空: (1)2______N (2______Q (3)0____∅(4)0______{}0(5)b ______{},,a b c(6)0______*N例3、写出下列集合中的元素(并用列举法表示): (1)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答:{}2(2)大于10而小于20的合数组成的机荷 答:{}12,14,15,16,18例4、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5除余1的正整数所构成的集合 答:{}|51,x x k k =+∈N(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第三象限的点构成的集合 答:{}(,)|0,,x y xy x y >∈∈R R(3)函数221y x 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答:(){}2,|21,,x y y x x x y =-+∈∈R R (4)12345,,,,34567⎧⎫⎨⎬⎩⎭ 答:*,,52n x x n n n ⎧⎫=∈≤⎨⎬+⎩⎭N例5、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5,,x y x y x y +=∈∈N N答:()()()()()(){}0,5,1,4,2,3,3,2,4,1,5,0(2){}2230,x x x x --=∈R答:{}3,1- (3){}2230,x xx x -+=∈R答:∅ (3)12,5x x x ⎧⎫∈∈⎨⎬-⎩⎭N Z答:{}7,1,1,3,4--例6、用符号∈或∉填空: (1){x x <{}2*3____1,x x n n =+∈N(3)(){}21,1____y y x -=(4)()(){}21,1____,x y y x -=三、课堂小练: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被5除余1的正整数所构成的集合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第三象限的点构成的集合 (3)函数221y x 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4)12345,,,,34567⎧⎫⎨⎬⎩⎭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512|){3(},032|){2(},,5|),){(1(2Z x N xx R x x x x N y N x y x y x ∈∈-∈=--∈∈=+3、用符号∈或∉填空: (1){x x <(2){}2*3____1,x x n n =+∈N (3)(){}21,1____y y x -= (4)()(){}21,1____,x y y x -=4、已知x 、y 、z 为非零实数,用列举法将||x x +||y y +||z z +||xy xy +||xyz xyz 的所有可能值构成的集合表示出来为___.5、下列各集合中,与集合{x |x 2=1,x ∈R }不相等的集合为( ).(A ){1,-1} (B ){x ||x |=1,x ∈R } (C ){x |x =x1,x ∈R } (D ){x |x 3=x ,x ∈R } 6、数集{1,2,x 2-3}中的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 A.{2,5}B.{-2,-5}C.{±2,±5}D.{2,-5}7、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8、有下列四个命题:①{}0是空集; ②若N a ∈,则a N -∉; ③集合{}2210A x R x x =∈-+=有两个元素;④集合6B x QN x ⎧⎫=∈∈⎨⎬⎩⎭是有限集。
《集合与元素》说课稿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教学难点:集合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表现的欲 望,也有探索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他们 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
对刚进入职中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 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 理解、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与认知障碍,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则在情境创设、 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7、思考交流:本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给学 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自由举例, 能深化集合的概念,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 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师生之间的思想沟 通;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意识,有 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
8、从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数集的概念,并给出 常见数集的记法。
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绍集 合概念做好铺垫;
3、集合概念,本课的重点。
结合探究中的三个实例,让学生说出集合 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识的呈现由抽象到具体, 进一步熟悉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让学生分清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和元素,为后 面学习两者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好学习指导:确定的对象组成 的整体叫做集合。如果对象不确定,就不能过程 集合。(举出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加深对概念 的理解,突出本课的重点)
1.1集合与元素教案
(1)如果a是集合的元素,就说a属于A,
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举例说明:
例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中国的直辖市;
(2)方程 的所有解;
(3)大于3的自然数;
(4)著名科学家。
评注: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含糊不清
《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
3.最负盛名的文房四宝分别指什么?
最负盛名的文房四宝是: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徽州的徽墨、安徽宣州的宣纸、广东端州的端砚
1.集合的描述性概念及符号表示
有某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
2.元素的概念及符号表示
通常用小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
课题序号
1
授课班级
14机电
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章节
名称
§1.1集合与元素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
3.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
4×100米、三级跳远、立定跳远、跳高,共11项。
(1)田赛、径赛项目分别有哪些?它们能否组成集合?如果能组成集合,集合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2)、个人项目、团体项目分别有哪些?它们能否组成集合,集合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教材第4页:练习、习题
1.集合、元素的概念、表示及关系,能判断元素是否在集合内,并用集合语言准确表示
第17周中职数学电子教案
集合与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充要条件
难点
集合与元素、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充要条件
教法
讲授、启发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导学设计
学生活动与调控
一、知识回顾
(一)集合与元素
1.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中的元素的特点:
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方程 的解集;
(3)不等式 的解集;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5)方程 的解集;
(6)不等式组 的解集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会解决哪些新问题了?
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听讲、记笔记、提出问题
思考
倾听
板演、归纳、
总结
板书
第一章集合与元素总复习
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3.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 .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 或 .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 .
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不等式 ( )的解集是 .
(2)不等式 或 ( ).
即
二、课堂练习
1.解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
(1) ;(2) .
2.x为什么实数时, 有意义.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会解决哪些新问题了?
集合与元素教案
归纳: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问题2: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如在上一问中7是不是集合的元素,怎么表示?4呢?
(2)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3)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你知道是哪七种吗?
解决
学生回答
概念
由某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
集合中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a,b,c,……
问题1:集合概念里的关键词是哪个?如何理解?
2描述法
例题讲解
例1例2
小结1
小结2
小结3
例3
课后作业:
P3习题1,2
P6习题1,2,3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揭示课题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例题讲解
思考交流几点说明强练习归纳总结课后讨论
问题探究
兴趣导入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运用知识
记集合为A,则7 A,4 A
例1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中国的直辖市;
(2)方程 的所有解;
(3)大于3的自然数;
(4)著名科学家。
解:(1)中国的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它们是确定对象,可以组成集合。
(2)(3)(4)略。
集合与元素教学设计
§1.1.1集合与元素一.教材分析(一)在以前的数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对于诸如数集(整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点集(直线、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节内容是集合有关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在职高数学中,本章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不等式就离不开集合.(二)集合是集合论中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如同几何中点、平面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书上“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三)职高新生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秋招班)的学生或者觉得自己考不上普高而没有升学愿望(春招班)的学生,他们普遍是学习习惯差、学习差,特别是数学差,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难且枯燥,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这一章是他们进入职业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新知识,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认识空集的概念,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知道常见数集,掌握符号“ ”.(二)能力目标:通过掌握与运用集合语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集合的学习,感受简洁美.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爱班、爱集体,培养合作精神.三.教学重难点: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四.教学学法分析:(一)教法尝试指导法:学生依集合概念的要求、集合元素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自己举出符合要求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启发引导法: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分组讨论法:利用分组,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又能在组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学法:讨论法、导学法五.教具准备:(一)多媒体课件(二)实物---一个小盒子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集合与元素教案
体会
学生通过观看对自己的评价,反思自己本堂课的收获,查缺补漏。
5分钟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回顾、学习、运用、展望四个方面,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理解
总结
学生再次回顾本堂课的内容,理解总结,归纳记忆
5分钟
课后提升
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班级优化大师APP里的作业。
2、利用课余时间,将本系的垃圾进行分类,讲究文明,垃圾要分类,生活有品位。
理解
让学生掌握数学符号在Word中的输入,顺应时代的发展。
5分钟
例题讲解
例题:下面给出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如果能写出其中的所有元素。
(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2)方程 x²-1=0的所有解
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解答,小组讨论,上台演示,最后统一讲解。
动手
操作
小组
讨论
让学生通过例题锻炼,进一步加深集合和元素的概念,并锻炼实际运用能力
探求新知
1、
集合和元素
概念
通过举学习用品、班集体、国家三个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例子,理解掌握集合和元素的概念:
集合:将某些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一个集合;
元素: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思考
理解
记忆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和元素的概念
10分钟
2、
集合的特性
举例:
1、我们班长的好看的女生;
8分钟
练习巩固
例题:指出下列各集合中,哪些集合是空集?
(1)方程x²+1=0的解集(2)方程 x+2=2的所有解集
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解答,小组讨论,举手发言,最后统一讲解。
动手
操作
高中数学集合与元素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与元素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进行集合之间的运算;
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1. 集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 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应用和解题技巧;
2. 集合的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教学资料;
3. 黑板、彩笔、橡皮;
4. 实际应用题解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集合有哪些特点。
第二步: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集合的定义、集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等概念,并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符号。
第三步: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基本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
第四步:运算规则
教师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运算方法。
第五步:实际应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
第六步: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难点,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1.1集合与元素
答案:1. 是; 不是.2. ; ; ; ; ; .
综合应用
15´
小结:
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
例3(启发学生回答)由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解 由于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只有3和4,所以这个集合是由3和4组成.
给出定义
2´
由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题
15´
巩固练习
1.下列对象是否能确定一个集合:
全体大于10的自然数;
与1接近的实数.
2.用“ ”、“ ”填空:
-3N; 0.5Z; 3N;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例1 (讲授)判断下列对象是否可以组成集合:
⑴ 某学校数控专业的全体学生;⑵ 的所有实数根;⑶ 不等式 的所有解;
⑷ 平面上与点 的距离为2 cm的所有点.
实例:一个班集体,一个家庭,平面上点的集合等,引入集合的定义
5´
新授内容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由某些指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形成一个集合。(或集合是由一些事物组成的整体)(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1.1.1集合与元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的海上作战模块包括的所有方队;
(2)0~10之间的所有奇数 (3)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 (4)方程x2-5x-6=0的实数解 (5)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
分析理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分组讨论
讨论每组具体的对象有哪些
(3)很小的数;
(4)方程|x|+2=0的实数集
2. 请你举出两个集合的例子, 再说一说组成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第一单元 · 集合
1.1.1 集合与元素
1.1.1 集合与元素
知识目标
1.能判断给定对象是否构成集合,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集合 2.能正确表达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能力目标
1.经历学习集合概念和数学符 号的过程,提升抽象能力 2.提升归纳总结能力,体会集 合语言的简洁美
素质目标
1.结合教材中融入的素材,提 升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培 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重树学习自信,培养热爱生 活、报效祖国的正确价值观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P9页习题1.1水平一 1题
2.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P2-3 水平一 1题 .2题
选做题 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P2-3 水平一 3题
课后拓展延伸
数学知识回顾
1.复习实数的分类 2.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检测题
1.判断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若能组成集合请说出其元素:
(1)小于5的自然数; (2)一次函数y=3x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解(1)能. (3)能
(2)不能 (4)能
随堂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1. 你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能组成一个集合吗? 如果能, 请你说出这个
集合与元素教案
集合与元素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表示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
而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思考1:数学里“集合”的概念和军训中的“集合”的概念有何不同?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2: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3)非负奇数;x+=的解;(4)方程210(5)某校2007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belong to )A ,记作:a ∈A(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not belong to )A ,记作:a ∉A例如,我们A 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 ,等等。
集合与元素的说课稿
《集合与元素》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参赛的作品是数学——《集合与元素》,内容为1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三大板块来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集合与元素》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第一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也是学生进入中职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学生进入中职后,面对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时,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数学。
但90后学生对电脑等多媒体有着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分析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目标确立知识目标:描述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判断集合的类型。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实例,从观察和分享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体会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和教师指导,在机房中熟练完成相关信息技术操作,完成组内任务。
情感目标: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生活中处处蕴含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的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2、重难点确立重点:集合与元素的概念;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难点: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教材中的资源和班级现有资源为依托,采用分组法、问题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学习方法或途径,逐层解答教师提问,得出结论,再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集合问题。
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3、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竞争合作,探究新知——动手操作,练习反馈——汇总分数,交流评价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上传到计算机房的电脑上;(2)下发学生表现评价表;(3)打印学生名单,汇总学生得分。
学生准备:(1)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分组;(2)预习教材P2—P4。
教案2集合表示法
找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发 现问题, 让大家一起来评判, 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更 正,
要规范复习对 应数学知识
对所学的新知识加深记忆。 检验学习的效 果
三、巩固练习
学生在 练习中加深 记忆更正 错误真正 掌握
作练习 1.1.2 四、布置作业 P3 / 2,p4 / 3
板书设计
复习知识点,讲解新课,概念,例题,分析,练习
课后 反思
学生对待不同的题目,选择哪种表示法更适合,还需要通过练习巩 固。
{ x | x 5, x R }
学生活动
学生记笔记,练习列举法的写 法,书写要规范。
教学意图
带领学生总结 强调省略号的用法后,让学生 学会使用,对书写格式要清 楚,注意书写要规范,学生自 己在练习本上写 集合两种表示 方法特别注意 强调写法的规 范性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让学生动 脑思考 探索新知
;
的解集;
( 2 ) 奇 数 集 合
(2)所有奇数组成 的集合; (3)由第一象限所 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x
x 2 k 1, k Z ;
(3) 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 的 集 合 为
x , y
x 0 , y 0
.
教学环节
分析
教师活动
(1)题解不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通过练习 及时反馈
等式就可以得到不 等式解集元素的特 征性质; (2)题奇数 的特征性质是“元素 都写成
2 k 1( k Z )
突出表示法的 让学生做练习,巩固所学内 容,分清集合表示法的不同 写法, 书写
的形式” (3)题元 . 素的特征性质是“为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第一象限的点” ,即 横坐标与纵坐标都 为正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教案
美容美发专业高一年级数学科目任课教师李世劲教案序号 1
课题名称 1.1.1集合与元素首次教学
日期
2010.9.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及其关系
2.并进一步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3.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对集合的描述,判断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辅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学习新课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
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教师介绍说明,逐渐引导学
生认识集合。
针对学生特点,举
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
形象地认识集合。
问题:
实训基地最近进了一批货,
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面膜、
润发精华素、按摩膏、粉底霜、
护发啫喱、洗面奶、眼霜、日霜、
晚霜.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
指定的位置?
集合的描述:由某些确定的对
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
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领会、了解。
逐渐体会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与实用性。
让学生阅读书上对集合引入的文字,让学生
对集合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老师举出的实
例,进行回答。
认真听老师所讲的例子,并对相应的问题进
行思考、回答。
学生把美容与美发进行分类,并放在指
定的位置。
显然,
归纳
洗发水、护发素、润发精华素、护发啫喱、
烫发水、染发膏属于美发用品
要树立学生的数
学学习信心。
感受
数学的乐趣以及数
学的应用与价值。
引入教学内容从实
际事例使学生自然
的走向知识点,启
发
学生体会集合概念
从实际事例使学生
自然的走向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