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合集下载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读书笔记

在阅读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管理的深刻见解和实用建议。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入门读物。

首先,陈春花教授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她指出,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其次,陈春花教授详细阐述了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她强调了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管理的核心框架。她还指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沟通顺畅、激励有效等。这些原则对于我理解管理的本质和内涵非常有帮助。此外,陈春花教授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她介绍了如何制定有效的计划、如何合理地组织资源、如何有效地领导团队、如何实施有效的控制等。这些技巧和方法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管理知识。最后,陈春花教授强调了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她指出,企业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发展至关重要。她建议我们要注重培养积

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后感1

“管理”两个字确实看起来非常抽象且空洞,但读完陈春花老师写的《管理的常识》,虽说是“常识”,却蕴含丰富的内容,精辟的见解,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饱满”,助你慢慢领悟“管理”的真谛所在。作为管理者,《管理的常识》一书值得好好读读,可以在工作中做为理论与行为衔接的对照思考,将会使你进一步认识到———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1、什么是管理的基本规律

陈老师把“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作为管理的基本规律,是因为我们在管理中常常犯错误,常常忘记了管理这一条基本的规律。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但是管理上的对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管理是要解决问题的。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老师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时遇到问题,管理者一般会要求寻找原因和责任,而忽视了去“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这样将来这个问题可能经历了不会再犯,但如果不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下次遇到新的问题,就不知道如何马上去解决,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2、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是服务,最直接的意义就是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最终服务于经营。管理与经营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经营能力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能力就是把事做正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第二位的。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读书笔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管理常识的重要性

2.《管理的常识》书籍简介

3.书中主要观点

4.对管理的启示

正文

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对于许多管理者来说,管理似乎是一门难以掌握的学科。为了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管理,陈春花撰写了一篇关于《管理的常识》的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是一本由陈春花编写的管理类书籍。这本书旨在帮助管理者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便更好地管理企业和员工。书中详细介绍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等。

书中的一个主要观点是,管理者应该将管理视为一项基本技能,而不是一项特殊的技能。管理者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书中还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激励,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这本书对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并不神秘,而是一项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管理者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管理者还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激励,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总之,管理是一项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管理者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1页共1页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著)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著)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著)读书笔记

管理的常识——让管理发挥绩效的7个基本概念

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一章什么是管理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应该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原因和责任。

例子:机修修机器、总装员工乱丢垃圾。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清晰的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

一;

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第一,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只有功劳才会产生绩效,苦劳不产生绩效

1 / 20

只有能力才能产生业绩,态度必须转化为产生业绩的能力。

天赋产生业绩,品德需要转化为天赋才能产生业绩。

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我们不能拿道德做赌注,去管理我们该做的事情。

就是让人没机会犯错

第二,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

第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管理什么,必须由管理层决定;管理水平不能超过管理水。

平。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第一,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的手段是分工;

工作要素的科学划分

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经常与员工沟通。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职责范围

第二,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是专业化水平和等级制度的结合;

2 / 20

韦伯组织管理的原则约定:权力是组织而非个人。组织管理的核

心就是让权力从个人的身上回归到职位上,也就是组织本身上,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管理效率。

当权力是职位的意义时,就需要权力来表现专业能力和单纯。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简版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简版

Chen Chun பைடு நூலகம்ua 2010
领导
领导是指影响别 人,以达到群体目 标的过程。
Chen Chun Hua 2010
什么是激励?
Chen Chun Hua 2010
• 组织结构更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 ; • 组织结构可以重新建立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 。
Chen Chun Hua 2010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 指挥统一(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 • 控制幅度(每个人能够管理的跨度,其实是有限 ) ; • 分工(纵向分工以责任和考核为基础,横向分工以
什么是领导?
Chen Chun Hua 2010
领导的理解
权力
法定权 专家权 奖赏权 惩罚权 统治权
魅力
外貌 类似性 好感回报 知识 能力
Chen Chun Hua 2010
领导者与管理者
•领导者 •定立方向 •推动团队 •促进改革
•管理者 •保持稳定 •解决问题 •按章行事
Chen Chun Hua 2010
Chen Chun Hua 2010
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现实的特征
组织不再是一个“封 闭的系统”
组织的经营环境已经 不再是稳定的状态
组织中不再存在明确 的杠杆
解决方案
管理者需要学会混沌的 思维方式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管理的常识

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

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

第1章什么是管理

管理的理解

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

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

如何能管理有效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第2章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理解

组织因目标而存在

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

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功效

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组织结构特殊效能

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

第4章什么是领导

领导的理解

领导者和管理者

领导的技能

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

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

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

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

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

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

如何让授权有效

利用环境

向上管理

第5章什么是激励

人为什么工作

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

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

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

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

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

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

不公平是绝对的

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

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

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

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

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

集体决策个人负责

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

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

第7章什么是计划

目标是不合理的

一定要在意行动

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

制定计划的关键

计划的有效性

目标管理

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读书笔记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阅读了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这本书。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基础、管理的过程、以及管理的关键,让我对管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管理的定义和目的。管理是通过协调资源,使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追求效率或者利润,而是通过协调资源,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使命和目标。这让我意识到,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管理者是组织中负责制定决策、分配资源、协调活动和实现目标的人员。他们的职责包括规划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制定预算和计划,招募和培训员工,监督和评估工作绩效,以及与外部环境保持。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承担起领导和指导员工的责任,同时也要对组织的整体绩效负责。这本书还介绍了管理的基础和过程。管理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流程和系统等。管理的过程则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了管理的基本

框架。这让我意识到,管理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过程和步骤。

这本书强调了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在组织中,人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如何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这让我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专业知识]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专业知识]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每一层管理者确定下一层极管理者所要明确做的事 情。
第二,管理不太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容易地质疑上司,质疑公司的规 定,因为我们喜欢用对错来评价管理。
要训练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原因和责任,那么大家不管 遇到什么问题都知道马上去解决,这就是管理的思维方式。
• 管理实现效率就是实现劳动效率、组织效 率、个人效率。
• 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个人效率是一个不 断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先有劳动效率的
获得,再寻求组织效率,之后再发挥个人 效率,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高等教育
15
1.3如何能管理有效
能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的激励就是有效的激励。
除了激励,职业围城的现象也很严重。个人与组织都想以 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管理中之所以常常出现核心人 才流失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人才本身的选择,一方面是管理 者没有理解到个人在投入产出方面所作出的衡量 。
高等教育
14
管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 管理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第一,如何使 劳动生产率最大化?第二,如何使组织效 率最大化?第三,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管理在责任的基础上所做的行为选择,我们需 要在界定责任的同时,配备合适的资源,并让人 们可以分享到管理所获得的结果。基于责任所做 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就是最合适的管理行为。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简版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简版
题.
Chen Chun Hua 2010
管理
管理没有对错, 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 题。
Chen Chun Hua 2010
什么是组织?
Chen Chun Hua 2010
正确理解组织: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 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1)管理是面对正式组织的,所以更多的是权 力、责任和目标而非情感、爱好和兴趣--公司 不是一个家;
领导理论的应用
授权 —目标不做授权 —机构规模、决策重要性、任务复杂程度、企业文 化、部属
利用环境
—环境相对于你个人的能力来说是更重要。 向上管理
—建立并培养良好的工作关系。 --利用上司的资源和时间;
--保持正式的沟通; --发挥上司的长处; --欣赏与信任。
Chen Chun Hua 2010
第二,目标管理包括两个部分,目标设置与 目标管理。
第三,目标管理核心,是建立个人的绩效目 标和标准,很直接让每一个人知道他承担 的目标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如何衡量。
Chen Chun Hua 2010
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 计划没有变化快的原因是,计划没有涵盖 变化;
• “战略的柔性”成为人们思考方式; • 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三项重要的安排分别
组织不再是一个“封 闭的系统”
组织的经营环境已经 不再是稳定的状态

陈春花《管理学的常识》读后感

陈春花《管理学的常识》读后感

陈春花《管理学的常识》读后感

我读完了陈春花的《管理学的常识》,深受启发。这本书从实

际角度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

则进行了简洁而深入的解析。

书中首先介绍了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管理是对组织或团队进

行指导和协调,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作者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陈春花提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这些职能的实施,管理者可以有效地

激励员工、分配资源和协调工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者既要具备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作者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并能够带领团队应对

挑战和危机。

此外,陈春花还提到了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等。作者指出,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管理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管理学的入门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它简洁明了地解释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加深了理解。同时,书中的内容和建议也很实用,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和应用。

总之,《管理学的常识》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启发读者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组织,什么是领导,什么是激励,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第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第四,衡量管理水平的惟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第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组织的理解

在我看来: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自身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和效率做承诺的人的集合体,我们需要还原组织自己的特性,因此对于组织的正确理解是:

第一,“公司不是一个家”

第二,组织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

第三,在组织中人与人公平而非平等

第四,分工是个人和组织联结的根本方法组织的能力来源于分工带来的协作,没有分工就没有组织结构的活力。

组织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资源的因素,但是能够把人们联结在一个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却是目标。有些人认为人们之所以集合在一起是因为利益,也有些人认为人们集合在一起是因为共同的理念,也许这两个因素都成立,但这不是真正集合人群的因素,只有共同的目标追求,才会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不同的目标设计就会导致不同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因此目标决定组织存在的意义。

《管理的常识》——什么是管理

2010-4-13 9:56:36 作者:陈春花来源:智囊悦读

领导常会说“把人给我管住”,因为从日常的经验来说,管理通常被人们定义为“管人理事”。这个定义被很多人不断地强化,结果,管理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对于人的工作,管理最大的困难也就变成了琢磨人的困难。更多的人还会确信,如果把人管好了,管理就做好了。但是,事实真的就如此吗?中国企业中的人,如果从投入工作的时间来说,很多人会超过10个小时。但是从产出的结果来看,这10个小时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好。有人告诉我说是员工的基本素质不够高,又有人告诉我说是因为中国的企业需要用30年的时间走完别人300年的历程,这两个原因或许我可以接受,但是也并不完全同意。我发现,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管理出了问题。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咨询行业流行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咨询顾问到一家公司去,老板非常高兴地说:“你来得正好,帮助我培训员工,因为他们笨得像猪一样,我说什么他们也听不懂。”接下来这个顾问去培训员工,但是员工们却对顾问讲:“你快去培训我们老板吧,他讲得全是鸟语,我们根本听不懂。”这里讲的几乎是许多企业的真实状况,老板和员工根本无法对话。管理者有时喜欢把事情变得复杂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且富有深度,但是管理是要做决定并让所有人执行这个决定的。

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管理者每日忙于决定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对于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却从来不作分析,不作安排,结果每一个员工都是凭着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理解,凭着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