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角计算程序-A
全站仪闭合导线方位角及距离计算方法步骤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①.方位角计算(左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70°- 180° =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10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130° - 180° = 30°②.方位角计算(右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 290° + 180°=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26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230° - 180° = 30°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180°则加上180°(大减小加)。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详解
p
R
xZ
xZH
yZ
yZH
x2
y2
c os (1
arc tan
y x
)
x2
y2
sin(1
arc tan
y x
)
带缓和曲线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xZ
边桩坐标:
yZ
xZ yZ
d cos(1 d sin(1
180(Z 180(Z
ZZH
R
ZZH
R
) )
90ls 90ls
90) 90)
如图所示,已知曲线要素:
缓和曲线长度 ls ,圆曲线长度 ly ,圆曲线半径 R ; ZH 点坐标 (xZH , yZH ) ,JD 点坐标 (xJD, yJD) , HZ 点坐标 (xHZ , yHZ ) ,ZH 点里程 Z ZH 。 求里程为 Z 点的中桩及距离中桩 d 处边桩坐标。
带缓和曲线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x
小里程方向
HY点 ZH点
YH点 JD点
αz
大里程方向 HZ点
O
y
带缓和曲线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1、相关参数计算 ⑴ 曲线主点里程计算
HY 点里程: Z HY Z ZH ls YH 点里程: ZYH Z ZH ls l y HZ 点里程: ZHZ ZZH 2ls ly
带缓和曲线线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xA xB yA yB
180
x 轴负半轴上
yA yB
180 arctan yB yA xB xA
第Ⅲ象限
注:在 EXCLE 中,可统一用公式 ATAN2(xB-xA,yB-yA)
直线段坐标计算
如图所示,已知 A(xA , y A ) ,距离 LAB l , LBC d 方位角 AB ,
测量计算方法
全站仪测量计算方法1、水平角计算[(目标点盘右读书-后视点盘右读书)+目标点盘左读数]÷2=测点水平角αβγ注:①若α-β为负,则加360°②若计算出的水平角有小数点,则“偶舍奇进”如:α-β=205°11′54″γ=205°11′55″(α-β)+γ/2=205°12′4.5″→取205°12′4″α-β=179°55′15″γ=179°55′16″(α-β)+γ/2=179°55′15.5″→取179°55′16″2、方位角计算已知A-B的方位角,测站B上观测的左角(即B的水平角),则B-C的方位角推算公式如下: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其中,难点在于计算时加减180°的判断,其判断流程如下:(1)(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结果是否小于180°?①是结果小于180°:则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处的左角+180°②否结果大于180°:这有两种情况:即(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180°)结果是否大于360°?a、是结果大于360°:则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180°-360°b、否结果小于360°:则B-C的方位角= A-B的方位角+测站B的左角-180°3、坐标增量的计算横坐标增量△X=cosα×s 纵坐标增量△Y=sinα×s(其中:α为所对应点的方位角,S为所测出的平距)4、高差(△h)的计算上山:(注:α为垂直角,L为斜距,i为棱镜点上高,i1为仪器点上高,M为棱镜下高,M1为仪器点下高,所测出的高差为h。
)顶:△h=sinα×L+i-i1△h=h+i-i1底:△h=sinα×M1-M △h1=h+M1-M下山:(算法与上山一样,只是注意高差与垂直角的情况)5、高程计算:顶点高程(即测点高程):用前一个已知高程+△h=所求顶点高程底板高程:用前一个已知高程+△h1=所求顶点高程6、垂直角计算盘左测量时:90°-盘左垂直角读数=垂直角(即斜距角)盘右测量时:盘右读数-270°=垂直角。
坐标正算反算公式讲解
一 方位角:在高斯直角坐标系中,由坐标纵轴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到直线间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常简称方位角,用a 表示。
1、第一象限的方位角YX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oAa图12、第二象限的方位角Y X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oAa图23、第三象限的方位角YX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o Aa图34、第四象限的方位角YX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oAa图4方位角计算公式:x=a -1tanA Y O Y -AX OX-方位角的计算器计算程序:Pol(X A -X O ,Y A -Y O )直线OA 方位角度值赋予给计算器的字母J ,0≤J <360。
直线段OA 的距离值赋予给计算器的字母I,I >0 直线OA 与直线AO 的方位角关系: 1、当直线OA 的方位角≤180°时,其反方位角等于a+180°。
2、 当直线OA 的方位角>180°时,其反方位角等于a-180°。
二 方位角的推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或: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已知:α12=30°,各观测角β如图,求各边坐标方位角α23、α34、α45、α51。
13图5解: α23= α12-β2+180°=30°-130°+180°=80°α34= α23-β3+180°=80°-65°+180°=195°α45=α34-β4+180°=195°-128°+180°=247°α51=α45-β5+180°=247°-122°+180°=305°α12=α51-β1+180°=305°-95°+180°=30°(检查)三坐标正算一、直线段的坐标计算oB DACEaap图6设起点O的坐标(X O,Y O),直线OP的方位角为F op,求A、C、E点的坐标1、设直线段OA长度为L,则A点坐标为X A=X O+L×Cos(F op)Y A=Y O+L×Sin(F op)2、设直线段OB长度为L OB,直线段BC长度为L BC,则C点坐标为X B=X O+L OB×Cos(F op)Y B=Y O+L OB×Sin(F op)直线BC的方位角F BC=F op+aIF F B C>360°:Then F BC-360°→F BC:IfEndX C=X B+L BC×Cos(F BC)Y C=Y B+L BC×Sin(F BC)3、设直线段OD长度为L,直线段DE长度为L DE,则E点坐标为ODX D=X O+L OD×Cos(F op)Y D=Y O+L OD×Sin(F op)直线DE的方位角F DE=F op-aIF F DE<0°:Then F DE+360°→F DE:IfEndX E=X D+L DE×Cos(F DE)Y E=Y D+L DE×Sin(F DE)二、缓和曲线段的坐标计算x Y 00=L- +=L 40R L 52s 2L3456R L 94s 4L 6R L 3s L 336R L 7s 33-90 L πRL sO2切线角=设完整缓和曲线起点O 的坐标为O (XO,YO ),方位角为F ,曲线长度为L S ,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线长度为L,当线路右转时直线CP 的方位角Fcp=F+90°IF F cp >360°:Then F cp-360°→F cp :IfEnd当线路左转时直线CP 的方位角Fcp=F-90°IF F cp<0°:Then F cp+360°→F cp:IfEndX P=X O+Abs(x O)×Cos(F)+Abs(y O)×COS(F CP)Y P=Y O+Abs(x O)×Sin(F)+Abs(y O)×Sin(F CP)三、圆曲线段的坐标计算圆曲线的已知点数据为起点S的桩号K s、走向方位角αs、起点S 坐标为(X o,Y o)、圆曲线半径为R与曲线长为L。
方位角计算公式
一、直线定向1、正、反方位角换算对直线而言,过始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是的正方位角,而过端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则是的反方位角,同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即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 (1-13)上式右端,若<,用“+”号,若,用“-”号。
2、象限角与方位角的换算一条直线的方向有时也可用象限角表示。
所谓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直线的锐角,用表示,取值范围为。
为了说明直线所在的象限,在前应加注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四个象限的名称分别为北东(NE)、南东(SE)、南西(SW)、北西(NW)。
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列于表1-4。
表1-4 象限角与方位角关系表象限象限角与方位角换算公式第一象限(NE)=第二象限(SE)=-第三象限(SW)=+第四象限(NW)=-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测量工作中一般并不直接测定每条边的方向,而是通过与已知方向进行连测,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设地面有相邻的、、三点,连成折线(图1-17),已知边的方位角,又测定了和之间的水平角,求边的方位角,即是相邻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水平角又有左、右之分,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为,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
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4)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5)若按折线前进方向将视为后边,视为前边,综合上二式即得相邻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通式:=+(1-16)显然,如果测定的是和之间的前进方向右侧水平角,因为有=-,代入上式即得通式=- (1-17)上二式右端,若前两项计算结果<,前面用“+”号,否则前面用“-”号。
二、坐标推算1、坐标的正算地面点的坐标推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如图1所示,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YA为已知,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XB=XA+ΔXABYB=YA+ΔYAB式中,ΔXAB、ΔYAB称为坐标增量,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
(整理)方位角计算公式
一、直线定向1、正、反方位角换算对直线而言,过始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是的正方位角,而过端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则是的反方位角,同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即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 (1-13)上式右端,若<,用“+”号,若,用“-”号。
2、象限角与方位角的换算一条直线的方向有时也可用象限角表示。
所谓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直线的锐角,用表示,取值范围为。
为了说明直线所在的象限,在前应加注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四个象限的名称分别为北东(NE)、南东(SE)、南西(SW)、北西(NW)。
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列于表1-4。
表1-4 象限角与方位角关系表象限象限角与方位角换算公式=第一象限(NE)第二象限(SE)=-=+第三象限(SW )第四象限(NW)=-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测量工作中一般并不直接测定每条边的方向,而是通过与已知方向进行连测,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设地面有相邻的、、三点,连成折线(图1-17),已知边的方位角,又测定了和之间的水平角,求边的方位角,即是相邻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水平角又有左、右之分,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为,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
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4)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5)若按折线前进方向将视为后边,视为前边,综合上二式即得相邻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通式:=+(1-16)显然,如果测定的是和之间的前进方向右侧水平角,因为有=-,代入上式即得通式=- (1-17)上二式右端,若前两项计算结果<,前面用“+”号,否则前面用“-”号。
二、坐标推算1、坐标的正算地面点的坐标推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如图1所示,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YA为已知,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XB=XA+ΔXABYB=YA+ΔYAB式中,ΔXAB、ΔYAB称为坐标增量,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已知已知已知已知末点转角坐标方位角XaYaXbYb用度分秒表示弧度表示BP-1680439.904737131.573680544.266737157.1951009°44′58.3″###########01-02680544.266737157.195680769.695737173.1321024°25′25.0″###########02-03680769.695737173.132681600.111736864.6401023°00′36.4″###########03-04681600.111736864.640682530.854735984.7972023°53′05.7″###########04-05682530.854735984.797683037.717735805.2591025°40′28.7″###########05-06683037.717735805.259683933.631734903.7162089°29′07.8″###########06-07683933.631734903.716684544.891735500.3471058°50′04.0″###########07-08684544.891735500.347685317.279735300.1852066°13′41.2″###########08-09685317.279735300.185686053.183736231.9921116°08′44.2″###########09-10686053.183736231.992686614.339735058.3552035°39′44.6″###########10-11686614.339735058.355687326.097734667.3292015°26′42.3″###########11-12687326.097734667.329688398.985734412.951034°13′45.0″###########12-13688398.985734412.95689329.922733394.6012027°41′21.1″###########13-14689329.922733394.601690622.072732927.42023°51′27.8″###########14-15690622.072732927.4691838.997733012.0542037°53′00.1″###########15-16691838.997733012.054692379.79733496.6441071°57′20.2″###########16-17692379.79733496.644692960.497733160.1161034°11′44.6″###########17-18692960.497733160.116693439.146732166.0612070°22′28.4″###########18-19693439.146732166.061693997.867732225.6321028°38′18.4″###########19-20693997.867732225.632694365.851732072.8132026°36′48.9″###########20-21694365.851732072.813694752.358732100.2541023°17′27.2″###########21-22694752.358732100.254695541.935731824.8332109°36′29.9″###########22-23695541.935731824.833695529.576733695.7731075°18′36.0″###########23-24695529.576733695.773696419.515733935.3721080°55′04.0″###########24-25696419.515733935.372696650.02733421.2912068°36′01.6″###########25-26696605.02733421.291696997.146733437.9721105°27′48.1″###########26-27696997.146733437.972序号1.末点转角表示01-02与02-03线之间的转角,第一位数字1表示左偏,2表示右偏。
正反方位角计算公式
我们要找出正反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正反方位角。
方位角是一个角度,通常用于描述一个方向相对于北方的角度。
正方位角是目标方向与北方向的夹角,而反方位角是目标方向与南方向的夹角。
正方位角(A)和反方位角(B)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表示:
A = arctan(y/x)
B = 180° - A
其中,x 和y 是目标点的坐标。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如何根据目标点的坐标计算正反方
位角。
计算结果为:正方位角是26.57°, 反方位角是26.57°。
所以,正反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为:
正方位角 A = arctan(y/x)
反方位角 B = 180° - A。
方位角计算公式
方位角计算公式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一、直线定向1、正、反方位角换算对直线而言,过始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是的正方位角,而过端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则是的反方位角,同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即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 (1-13> 上式右端,若<,用“+”号,若,用“-”号。
2、象限角与方位角的换算一条直线的方向有时也可用象限角表示。
所谓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直线的锐角,用表示,取值范围为。
为了说明直线所在的象限,在前应加注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四个象限的名称分别为北东<NE)、南东<SE)、南西(SW>、北西(NW>。
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列于表1-4。
象限角与方位角换算公式==-=+=-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测量工作中一般并不直接测定每条边的方向,而是通过与已知方向进行连测,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设地面有相邻的、、三点,连成折线<图1-17),已知边的方位角,又测定了和之间的水平角,求边的方位角,即是相邻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水平角又有左、右之分,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为,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
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4>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5>若按折线前进方向将视为后边,视为前边,综合上二式即得相邻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通式:=+(1-16>显然,如果测定的是和之间的前进方向右侧水平角,因为有=-,代入上式即得通式=- (1-17>上二式右端,若前两项计算结果<,前面用“+”号,否则前面用“-”号。
二、坐标推算1、坐标的正算地面点的坐标推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方位角计算公式
一、直线定向1、正、反方位角换算对直线而言,过始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是的正方位角,而过端点的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顺时针至直线的夹角则是的反方位角,同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即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 (1-13)上式右端,若<,用“+”号,若,用“-”号。
2、象限角与方位角的换算一条直线的方向有时也可用象限角表示。
所谓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直线的锐角,用表示,取值范围为。
为了说明直线所在的象限,在前应加注直线所在象限的名称。
四个象限的名称分别为北东(NE)、南东(SE)、南西(SW)、北西(NW)。
象限角和坐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公式列于表1-4。
表1-4 象限角与方位角关系表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测量工作中一般并不直接测定每条边的方向,而是通过与已知方向进行连测,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设地面有相邻的、、三点,连成折线(图1-17),已知边的方位角,又测定了和之间的水平角,求边的方位角,即是相邻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水平角又有左、右之分,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为,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
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4)设三点相关位置如图1-17()所示,应有=++-=+- (1-15)若按折线前进方向将视为后边,视为前边,综合上二式即得相邻边坐标方位角推算的通式:=+(1-16)显然,如果测定的是和之间的前进方向右侧水平角,因为有=-,代入上式即得通式=- (1-17)上二式右端,若前两项计算结果<,前面用“+”号,否则前面用“-”号。
二、坐标推算1、坐标的正算地面点的坐标推算包括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工作。
如图1所示,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YA为已知,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XB=XA+ΔXABYB=YA+ΔYAB式中,ΔXAB、ΔYAB称为坐标增量,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
根据坐标计算两点间距离方位角
根据坐标计算两点间距离方位角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和方位角是地理测量中常见的计算问题。
对于给定的坐标点A和B,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数学和几何工具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坐标的类型。
地理坐标常用的有经纬度坐标和直角坐标。
在经纬度坐标系中,我们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使用x、y和z坐标来表示点的位置。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两种方法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1.经纬度坐标系中的距离和方位角:对于经纬度坐标系,我们可以使用球面三角形的理论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球面三角形是在球面上的三个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首先,我们需要将经纬度转换为弧度。
经度的范围是-180到+180度,而纬度的范围是-90到+90度。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a = sin(Δφ/2) * sin(Δφ/2) + cos(φ1) * cos(φ2) *sin(Δλ/2) * sin(Δλ/2)c = 2 * atan2(√a, √(1-a))d=R*c其中,φ1和φ2是点A和B的纬度,Δφ是它们之间的纬度差值,λ是点A和B的经度差值,R是地球的半径(通常为6371公里)。
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两点之间的方位角。
方位角是从正北方向(0度)顺时针旋转到连接两点的线的方向。
y = sin(Δλ) * cos(φ2)x = cos(φ1) * sin(φ2) - sin(φ1) * cos(φ2) * cos(Δλ)θ = atan2(y, x)其中,θ是方位角。
2.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和方位角:对于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d=√((x2-x1)^2+(y2-y1)^2+(z2-z1)^2)其中,(x1,y1,z1)和(x2,y2,z2)是点A和B的坐标。
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两点之间的方位角。
对于二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方位角:θ = atan2(y2-y1, x2-x1)其中,θ是方位角。
日出方位角的计算[整理版]
高中地理知识汇编:日出方位角的计算一、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的大小1、赤道夏至时的日出方位角的计算如图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3°26′辅助线ab与赤道共面,且在晨昏圈与赤道的交点a上与赤道相切。
直线ab与光线①的夹角为∠2又∵所有太阳光线均为彼此平行的射线,∴∠2=∠1=23°26′∠2=23°26′的地理意义:夏至时,赤道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偏北23°26′。
2、推论: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角度)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相等。
赤道地区,冬至时太阳直射23°26′S,日出方位角为23°26′,日出方位为东偏南23°26′。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方位角为00,日出方位为正东。
二、其它纬度日出方位角的大小变化规律1、夏至日其它纬度日出方位角的计算如图2,辅助线cd、ef分别与纬线圈A、纬线圈B共面,且在地方时为6:00的经线与纬线圈A和纬线圈B的交点c、d处与纬线圈相切。
直线cd与光线②′的夹角为∠3。
∵所有太阳光线均为彼此平行的射线,纬线圈彼此平行。
∴∠3=∠2=23°26′。
∠3=23°26′的地理意义:夏至时,纬线圈A上,地方时6:00太阳光线与当地经线夹角为23°26′。
同理,夏至时,纬线圈B上,地方时6:00太阳光线与当地经线夹角为23°26′。
这并不是纬线圈A、B日出时刻的太阳方位。
光线②与纬线圈A的切线c′d′的夹角,才是纬线圈A日出时的方位角。
这个角明显大于23°26′。
在北极圈P上,光线③从正北方向照射,那里的日出方位偏离正东90°。
2、推论:赤道以外的其它地区,日出方位角的度数大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纬度越高偏离角度越大。
刚好发生极昼现象的地区偏离正东方90°,太阳从正北(或正南)方升起。
结论:(1)太阳直射赤道时,δ=0°,sinα=0,α=0°,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