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诗歌常见题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诗歌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与“花”字无关?A. 花开富贵B. 花团锦簇C. 花前月下D. 花鸟虫鱼3.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A.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B.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与“月亮”无关?A. 月光B. 月亮C. 月色D. 月亮门5.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A.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静夜思》的作者是______,诗中描写了______。
7. 《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______,诗中描绘了______。
8. 《春晓》的作者是______,诗中写到了______。
9. 《咏柳》的作者是______,诗中描绘了______。
10. 《夜泊牛渚怀古》的作者是______,诗中表达了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1. 请简述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
12.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举例说明。
13. 如何鉴赏一首诗歌?四、创作题(10分)14.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注意:诗歌要求语言通顺,意境优美,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D5. B二、填空题6.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 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9.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
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潜:_______ 润物:_______径:_______ 花重: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入——(_____)明——(_____)黑——(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2. 阅读理解。
呼伦贝尔大草原[1]根据诗歌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诗歌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分别抓住草原和_______、林海和_______,以及额尔古纳河这几个独特景物,来描写呼伦贝尔大草原。
(2)诗歌的第3小节,作者把深深的祝福比作___________。
[2]说说“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qí) 排闼(dátà)[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 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分析】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
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孤客最先闻。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故答案为:⑴萧瑟凄凉;⑵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点评】⑴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⑵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阴阴;又(2)思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诗歌鉴赏题型
诗歌鉴赏题型
诗歌鉴赏题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诗眼”或“炼字”型题、意境型题、情感型题、表现手法型题等。
对于“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通常为: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或者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答题要点包括:
1.肯定“好”或肯定某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对于意境型题,设问方式通常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要点通常包括: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
对于情感型题,设问方式通常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通常包括:
1.确认诗歌情感,是抒发感时伤世之情,还是别有寄托。
2.针对具体句子具体分析所表达的情感。
3.思考社会、背景对创作的影响。
4.品味词句,把握意象。
对于表现手法型题,设问方式通常为: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题要点通常包括:
1.确认诗歌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分析该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阐述该表现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并评析该表现手法在艺术效果上的作用。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对比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诗中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_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2. 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3. 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六年级诗歌常见题型
2019-2020年六年级诗歌常见题型考点一: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2)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3)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考点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方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题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考点二: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提问方式:(1)“此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或“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3)或“某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考点解析: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情感的。
因此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应该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为前提,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进而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方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一般为: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例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考点三:对作品写作手法的赏析提问方式:“某一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本诗(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或“本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考点解析:这一题型往往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也重在考查对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把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 诗歌鉴赏 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试题经典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找出中心句。
(3)“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万水”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___。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课内阅读。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________)。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经典 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经典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_______,这首诗是苏轼在望湖楼_______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
(3)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
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
第一句:云翻图第二句:________第三句:风卷图第四句:________。
(4)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_______。
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_______。
第三句的“_______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
(5)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①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________)。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②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答案】(1)思乡(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
【解析】【分析】(1)这首诗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B,C(2)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4)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B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有误。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
杨花落尽,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景物是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
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
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诗歌练习题诗歌是语文学习中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韵律和节奏的运用,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思想。
在六年级语文上册中,有许多诗歌练习题,让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创作诗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接下来,将参考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些诗歌练习题的讨论。
一、默读诗歌理解意境在六年级语文上册中,有一篇名为《闺怨》的古诗,让我们一起默读这首诗,理解其意境:凤楼深锁楚江边,脸似桃花色似烟。
憔悴无情红豆发,年年此日断肠应。
通过默读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情的忧伤。
诗人通过描写凤楼深锁的场景,表达出思念之情。
同时,脸似桃花色似烟的描写,给人以柔美之感。
最后两句“憔悴无情红豆发,年年此日断肠应”,更是将诗人的伤感、失落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仿写古诗表达情感除了理解和欣赏古诗外,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创作一些简单的古体诗。
通过模仿古诗的写作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以下是一个示例:高山静立云深处,松涛阵阵寒风吹。
明月当空照山色,诗意盈怀触动人。
通过这首自创的古体诗,“高山静立云深处,松涛阵阵寒风吹”表达了高山的雄伟和风吹松涛的声音。
而“明月当空照山色,诗意盈怀触动人”则把明月和诗意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激动。
三、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布兰诗、绝句、五言绝句等形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诗歌。
在学校或家庭,可以组织同学们或家人一起开展诗歌创作的活动,共同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对孩子的诗歌进行评析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诗歌创作的水平。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比如家乡的美景、友谊、希望等,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通过创作诗歌,不仅可以培养语文素养,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诗歌练习题,同学们不仅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感受,并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5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3)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根据“枯藤”“夕阳”“西风”可知是深秋的傍晚写照。
(2)“枯藤老树昏鸦”属于悲凉景象,“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喜景,二者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的思乡情深。
(3)直接抒情,可以映照在重点词语上。
断肠,就是一种内心苦楚的倾诉。
(4)“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他乡的乐景描写,这反而加重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故答案为:(1)深秋晚景图;(2)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3)断肠人在天涯。
抒写游子的孤苦寂寞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意象、意境的赏析能力。
一系列深秋的荒凉意象,表达了一种深秋的凄清和孤寂景象。
(2)本题考查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理解。
作者有时以乐写乐,以悲写悲,但也能以乐衬悲,悲则更悲,本诗就是这样的情形。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作者写尽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尾用“断肠人”三个字倾诉了内心的思乡苦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10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重阳节;“九日”;“登高”(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分析】(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故园菊”也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2)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故答案为:⑴重阳节;“九日”;“登高”⑵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对节气的了解和我掌握,注意从诗句中去领悟,辨析,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标题信息、诗句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①汉:汉江。
②霁:雪后转晴。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 忆江南B. 如梦令C. 浣溪沙D. 沁园春(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 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2.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4.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两节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苏联的________。
(2)这两节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来描写了美丽的白桦。
(3)“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B.披着白雪的树枝C.流动的物体。
(4)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续写。
5.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考点一: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词?为什么?”
(2)或“甲词可否换成乙词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
(3)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考点解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方式:(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题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
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
考点二: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提问方式:
(1)“此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或“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
(3)或“某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考点解析: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情感的。
因此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应该以把握形象、领会意境为前提,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进而准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题方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描写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一般为: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例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考点三:对作品写作手法的赏析
提问方式:“某一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本诗(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或“本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考点解析:这一题型往往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也重在考查对古诗词的语言特点把握。
必须与诗词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的使用及特点结合起来以帮助答题。
答题方式:①指出用了什么技巧;②结合诗句分析,如何使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例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 (人名)。
(1分)
8.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
考点四: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及画面的描绘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或“这首诗(某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方式:①描摹物象。
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②概括特点。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
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揭示寓意。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例题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课堂检测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7 .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3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辋川六言(其五)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