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窦桂梅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61f9a7433687e21af45a981.png)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词意,在品读中想象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相媚好”一词展开理解词意。
品读词句,引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都知道不少古诗吧?能说说这些诗的题目吗?
生:《望庐山瀑布》
生:《所见》
……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诗给咱们朗诵朗诵怎幺样?
生:《所见》
师:(评价)你就像个小诗人!
生:《四时田园杂兴》
师:好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呀!
生:《送孟浩然之广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84090a858f5f61fb636661c.png)
清平乐.村居1.课前煽情:听吴音、说乡音。
2.回顾《村居》:师:看视频,这样的村居你感觉怎么样?生:美丽师:难怪高鼎醉了。
这里是酒喝多了吗?那是什么?生:被景色陶醉了。
(板书:陶<美景>醉)3.揭示新学内容《清平乐村居》介绍词牌名、读题,注意“乐”的读音4.出示全诗,读顺(1)注意“剥”读音。
创设两个情境:作为bao读的意思作为bo读的情景(2)读好词,注意上下阕的停顿。
5.看图读诗,结合图读出自己的理解。
(1)师:那些句子的意思你理解了?(学生说中理解“翁媪”“无赖”的意思)(2)理顺整首词的意思:师读,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感受诗意。
6.品读,把诗读饱满。
(1)品令人陶醉之景师:(看视频)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村居图?生:美丽的师:从哪里看出?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师:读了这句诗,你看到了什么?生:……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草?生:青青的师:为什么用了两个青?生:……师:这还不够美,你还看到了什么?生:……师:把你看到的融进词里读一读。
师:静下心听一听,你还能听到什么?生:……师:把你听到的融进词里读一读。
师:在用你的鼻子闻一闻,你还能闻到什么?生:把你闻到的融进词里读一读。
师:环境如此优美,怎能不让人陶醉?让我们把看到、听到、闻到的融进词里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会陶醉,还有谁会陶醉?生:这一家人。
(2)悟令人心醉之情A.说大儿子师:这还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生:幸福的村居师:我不敢苟同,这大儿子幸福吗?面朝黄土背朝天,且我们学过《锄禾》,苦呀,何谈幸福?同意我意见的举手。
生:……师:他的勤劳会得到什么?生:……师:是为了自己吗?生:不是师:他的劳动还为了谁?B.谈二儿子师:二儿子织鸡笼为了水?C.论小儿子师:那小儿子幸福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你们说说他幸福吗?为什么?生:……师:这里的卧是怎样的卧?谁给我做做样子?(结合图和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师:再瞧瞧那两条小腿儿,又是怎样一个动法?(用两只手做手势)师: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这个小孩?D.体相媚好师:看着这三个儿子和着优美的景色,老两口又会说些什么呢?(同桌扮演两位老人)师:你刚才对老伴儿说了些什么?生:……师:老婆婆,我替你的老伴儿问一句,你今天为何不去田里干活儿?生:……师:老公公,我作为一个外人,我想问问,你的脸上为何红了?生:醉了师:是怎么最的?生:……(引导学生说酒醉、陶醉、心醉)师:是呀,老两口醉了,他们陶醉了,心醉了。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a35a2e8dd3383c4bb4cd29b.png)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指课题)一起读。
生:清平乐村居师:我听到这一个字,有人读“yuè”有人读“lè”,该怎么读,谁来说说?来,拿话筒。
生:应该读yuè,师:为什么呢?生:因为这《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当时即兴写成的一首小歌,所以读yuè师:噢,清平乐在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可以唱的曲调,我们一起读生:清平乐师:而《村居》是词的题目,我们读的时候中间要注意停顿,好,一起读“清平乐村居”齐生:清平乐村居由一首高鼎的《村居》自然的导入课题,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跟读,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了解词牌名的正确读法,其中也渗透了读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词,课件展示全文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好,请你生:每行字数不相等,师: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长短句,这样词的结构才更加鲜明,这是他的发现,还有谁发现了?好,你说生:我们读的都是绝句和七律,而这一个每行字数不相等,我第一次读这样的。
师:你和他的发现一样。
还有谁发现了什么?这中间…….好,你说生:中间空了一行,而且这两首小歌都是一个作者写的师:不叫两首小歌,这是一首词的两部分,上面的一部分叫上片也叫上阕,下面的一部分叫下片也叫下阕。
就像一首歌词的两段一样,明不明白?还有它的题目上有不一样,有词牌名,这是诗和词形式上的差别。
课文,课前读过吗?生:读过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词与诗的区别,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了词的特点。
师:读过三遍以上的举手,好,非常好,预习是非常好的习惯,好,请放下,下面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好,请你。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dfc7a2c04a1b0717fd5dde6.png)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窦桂梅:《村居》课堂实录、导入播放“居”字的字形演变flash个人住在屋子里。
”口人住在屋子里。
”“居然之家。
”)板书:吴音 师:吴音是哪个地方的口音?生: 师:是的。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一处乡音就是一段历史。
这故事,这历史,这文化,都化作了这一首首诗, 一篇篇文。
)通过词牌名和两段音乐的比较,引出课文。
1)幻灯出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师读全词,生读词牌名“破阵子”数遍。
(显然,学生对这 首《破阵子》是生疏的。
加上这么大的场面,学生有些发怵。
所以开场的气氛略显沉默拘谨。
) 2)师介绍关于词牌名的文化常识:解读词时,看词牌可以 了解这首词的节奏和内容。
3)播放音乐(曲名不详 ),呈现金戈铁马的音乐意象。
(在 音乐中,她情不自禁地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总师: 同学们,由这个“居”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你想到了什 么?让我感觉像个交响乐团的指挥家。
呵呵〜)。
再让学生交流感受。
生:雄壮。
磅礴。
(答题的学生依然不多。
她幽默地说:瞧战场的气氛把你吓的。
那场面,让你此时无声胜有声!4)播放另一段音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它和《破阵子》是一样意境吗?生:不。
它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
师板书词牌名“清平乐”,让学生联系刚刚听到的音乐和词牌名,读读这首词。
二、初读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1)板书课题:村居。
让学生联系村的偏旁和“居”字,说说仿佛看到什么。
师:(接过学生的话)禁不住想起了高鼎的《村居》中,那般祥和、美丽的景象。
(同学生一起轻轻吟诵)。
2)指名读,读准生字“媪”和多音字“剥bao);扌旨导学生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
师:你怎不读剥(bo)呢?生结合“剥”(bao)的字义说明理由。
师肯定之。
3)配合手、脚的动作正确、流利吟诵全词,读出平仄韵味。
师:古人读词,讲究“手舞足蹈”。
手舞就是击掌。
(指挥学生击掌吟诵一遍。
5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pdf
![5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pdf](https://img.taocdn.com/s3/m/67b0ee4826fff705cd170a2e.png)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第一首古诗(板书:牧童)师生齐读题目师: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律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传说是八仙之一。
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生:不识好人心师:吕岩是八仙之一,是一位神仙,流传的故事很多,那神仙怎么会写诗?生: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
师:懂得多,说得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再读题生齐读题目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时间一分钟。
生自由读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个体读师:怎么样?(掌声)生:个体读师:诗中还有一个生字找一找。
生:“蓑”师:谁来提醒大家学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生:草字头,上下结构,下面是悲哀的哀,多一横。
生:它是平舌音,不要念成翘舌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生再齐读师:越读越好了。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
生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生:这首诗对仗工整,“六七里”对“三四声”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还有吗?有谁还发现了新问题呢?生:“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六七里”有多大?(板书:六七里)师:待会儿我们慢慢的去研究生:为什么是“卧月”明,而不用“卧明月”?师:(板书:卧明月)生:牧童为什么躺在草地上,而不回家呢?师:你很细心,还很会动脑筋。
那我们先来了解牧童是怎样的孩子,就能解决刚才的这些问题?这首诗的题目“牧童”第一句写了牧童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再读读诗句,思考这个问题?生自由读师:这句是写什么?生:写景的师(板书:景)写了怎样的景色?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牧童呢?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90740f2dd36a32d72758189.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师:想听故事吗?生(立马坐直,目光炯炯):想!师(满怀激情地):话说宋朝时,金兵大举入侵,国家山河破碎,人民纷纷起义。
济南的起义军里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人,才二十多岁就承担了拟定全军书文、保管军中大印的重任。
一天,有人报告由他举荐的义端和尚偷走军中大印逃跑了。
首领大怒,要杀他问罪!这位年轻人冷静地分析义端和尚必定是投降金人了。
于是他立下军令状,跨上骏马向金兵的营地飞奔而去。
一路上翻山越岭,他终于追上了逃窜的义端。
义端跪地求饶:“我知道您是天上的青牛星,力大无比,求你不要杀我。
”这位年轻人不为所动,手起剑落,砍了义端的头颅,夺回军印,回营复命。
后来,他不断地向朝廷上报拯救百姓的策略;在诗词创作中与苏轼齐名,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
这位文武双全爱国青年的名字叫……(故意停顿,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辛弃疾。
)点评:“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在教学中有无穷的魔力。
它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它能抓住全部儿重的注意力,它能营造教学的氛围,它能在儿童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事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它借助故事的人物、情节,在人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痕迹,它胜过一切的随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多采用“故事思维”的环节。
师:(出示辛弃疾画像)看看过张画像,什么感觉?生:真是一位威猛的大将军。
生:我觉得可以用骁勇善战来形容他。
师: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意见不被采纳1 42岁时受投降派排挤,被罢免了所有官职。
辛弃疾就来到江西的上饶县的一个宁静的小乡村里隐居。
一天归家途中,他看到一户农家平静的生活,心中很是感动,就写下了一首词,词题是(板书):村居。
师(出示整首词):看看这首词与口削门以前学的诗有什么最大的不同?生:以前学过的诗一般只有4句,可这首词有8句,4句之后还空一行。
师:你真细心。
词一般比诗的句数要多,像这首还分为上下两片。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点评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点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91b8bd6294dd88d0d26b9d.png)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点评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qingpingle village house" classroom record and comment《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点评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2月15日上午,邳州市教研室的魏星(甜甜的语文)给我们奉献了一堂课,《清平乐村居》,可以说这节课是与会的老师们所期待的。
课前,甜甜的语文在凤凰网上先发了帖子,“大家准备好砖头来砸啊,准备上一节以‘分析’为主的课”。
读了帖子,大家更加期待这节课了,都想看看甜甜的语文是怎样甜甜地分析的。
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
课前谈话。
听说你们开了情智阅读课,我先来考考你们的情智。
师:冬天来了,春天()生:春天还会远吗?师:春天来了,春风给我们什么感觉?生:春风吹人,感觉暖洋洋的。
生:春风吹得人懒洋洋的,想睡觉。
生:春风是温暖的。
生:春风是柔和的。
师:春风能不能用刀来形容?生:不能。
师:贺知章的诗《咏柳》是怎么写的。
生背。
师:再背后两句。
生背。
师:再背后一句。
生背。
师:春风是不是剪刀?生:不是。
师:为什么比作剪刀?生:春风吹来,草儿绿了,树叶绿了。
师:为什么不说“二月春风比似菜刀”啊?生:不能这么说。
生:这样说不好,太不文雅了。
生:我觉得比喻成剪刀把柳叶剪得细细的好。
师:一般说,花和叶子谁更好看?生:花。
师:谁来背背杜牧的诗《山行》?生背。
师:一起背最后两句。
生背。
师:满山的红叶给你什么感觉?生:代表吉祥,满山红叶给我们带来吉祥的信息。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b1db9f4856a561252d36f52.png)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展开想象,领悟大意。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画面,图文结合领悟词意。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课件配音画)美美地诵读,不仅把我们带入了阳光明媚、无限美好的春日,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初夏时节,子规声中那烟雨迷蒙、一片繁忙的江南,真是诗中有画呀!在古代文学的宝库里,唐诗宋词并称双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南宋辛弃疾写的一首词,看老师板书,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读课题。
(师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读到村居不由得就想到了农村,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那些乡村画面?(生:会想到乡村的小草房,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生:会想到绿油油的田地,路边开着野花……)(生:会想到乡村的农民生活的情景……)师:辛弃疾笔下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呢?请你轻轻地打开课本,读这首词,要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此句用幻灯片出示让学生读)那么,请你结合预习情况,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生:我们要注意“茅”的读音。
我还知道茅是草字头)师:草字头的字一般表示与植物有关,茅俗称茅草。
那么茅檐就是——(生:茅草屋)师: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茅草屋是什么样的吗?(生读茅檐一句)师: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还有哪些字词要注意的?(生:我认为溪字值得注意,这个字最难写)——出示“溪”的字理图,解释一下溪的字义。
师:接着汇报(生:我认为剥字值得注意,它是一个多音字。
一个字音读bo,可以组成剥削,另外一个读音是bao,可以组成剥花生)师:我们还可以剥什么?(生:剥花生、剥桔子、剥栗子、剥香蕉……)师:把花生的皮去掉就叫?生:剥。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3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9c10897e21af45b207a8b9.png)
评析是指分析、评论。
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的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分享的《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
运用朗读、想象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乡村生活。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实录(一)、对诗热身,导入新课师:我国古代诗词中就有许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春景的诗句,你知道哪些?谁能背上几句?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师: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还有两节: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看来同学们很喜欢积累古诗词。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二)、释题师:(板书:清平乐·村居)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好,在这里“乐”读“yuè”。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而“村居”是词的题目。
(三)、初读,知晓词意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读不懂的词标注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出示全文)生:自由读《清平乐·村居》。
师:谁愿意读这首词?(指名读)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流利,比较有感情。
师:你真会评价,哪一句读出了感情?生:“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最喜”读得好。
师:文中的小儿在干什么?生:剥(bāo)莲蓬。
师:你说得对,老师奖励你推荐一名同学来读。
生:我推荐伍晓锋。
生:朗读《清平乐·村居》。
师:读得真好。
来,我们全班都来读一读。
(齐读)师:有没有读不懂的?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词中的“翁媪”指什么人?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爷爷;“媪”指的是老妇人,也就是老奶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93ecd5ae27284b73f342509c.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堂教学实录尊重选择张扬个性案例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词人辛弃疾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
谁来读读课题?(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峰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
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师:同学们,方悦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确实,宋词和唐诗、元曲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可以配乐演唱,有点象我们现在的歌词。
那么“村居”写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读(学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生:翁媪(weng ao)读错了!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宾,李惠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同学们读懂了词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景有人,生趣盎然,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能否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画面情境表现出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到学习中。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1bcdb1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e.png)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你听到了什么?同学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生读:“bāo”“bō”。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当读“bāo”。
指导同学朗读,同学把“剥”读错,老师订正。
老师指导“莲蓬”读音。
师:读诗要慢一点。
师:这首词有上下两段,中间停顿要长一点。
同学们读得时候要留意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同学读。
师:这首诗,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生:我能读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不能做,但是也不偷懒,用手轻轻把莲叶放在地上,用手剥着莲子,那样子可爱极了。
师:“无赖”这个词听说过吗?生:我妈妈的单位上有个阿姨的孩子,回来不写作业,那个阿姨就说他的孩子有点“无赖”。
师:有点不听话的意思。
生:可以体会到小孩的天真愉快。
师:就指的是小儿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可以看出来,小孩是趴在小溪边的。
师:这个“卧”是趴在溪边的意思。
还可以是什么意思?生:还可以是“躺在”溪边。
师:一会趴着一会躺着,很悠然。
生:小儿子腿晃着,说明他很放松。
生:腿在打着节拍,晃来晃去。
师:小儿子真够自若的。
要是我的话,我还会在草地上打个滚。
我们看到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可以从“大儿锄豆溪东”。
生:可以从“中儿正织鸡笼”。
师: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
中儿是什么意思?生:中儿是二儿子,认仔细真缝着鸡笼。
师〔笑〕:鸡笼不是用针线缝的,而是用竹子编成的。
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生:大儿子多么勤劳,二儿子多么仔细。
师:怎么夸他们?生:你们很勤劳,你们很懂事。
师:你们多么勤劳,多么懂事!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瓮媪”,说的是两个老妇人。
师:你的意思是说两个老奶奶?师:老爷爷和老奶奶。
生:他们微微有点醉意,两个人在一起谈天。
师:读懂了“醉”,喝醉了在一起说话。
你对醉怎么看?生:被景色沉醉了,我从资料上看到的。
2020年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
![2020年春期部编本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f74bb98fc4ffe473368aba3.png)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 ráo)吴侬软语(wú nónɡ 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老师啊,你好啊!”生: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让我感到格外的亲切。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醉里挑灯看剑,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以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齐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d6948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5.png)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听说你们开了情智阅读课,我先来考考你们的情智。
师:冬天来了,春天生:春天还会远吗?师:春天来了,春风给我们什么感觉?生:春风吹人,感觉暖洋洋的。
生:春风吹得人懒洋洋的,想睡觉。
生:春风是暖和的。
生:春风是温柔的。
师:春风能不能用刀来形容?生:不能。
师:贺知章的诗《咏柳》是怎么写的。
生背。
师:再背后两句。
生背。
师:再背后一句。
生背。
师:春风是不是剪刀?生:不是。
师:为什么比作剪刀?生:春风吹来,草儿绿了,树叶绿了。
师:为什么不说“二月春风比似菜刀”啊?生:不能这么说。
生:这样说不好,太不优雅了。
生:我觉得比方成剪刀把柳叶剪得细细的好。
师:一般说,花和叶子谁更好看?生:花。
师:谁来背背杜牧的诗《山行》?生背。
师:一起背最末两句。
生背。
师:满山的红叶给你什么感觉?生:代表吉利,满山红叶给我们带来吉利的信息。
师:秋天在杜牧的眼里是最美的,秋天是激烈的、浪漫的。
这是杜牧的发觉。
师:在一些诗句中,看似和常规不一样,看似冲突,但认真品读起来,却恰恰是好的、有生命的,是独特的发觉。
课前谈话中透露甜甜的聪慧。
这个聪慧就是通过谈话,让同学从古诗中发觉冲突,春风与剪刀的冲突,花和叶的冲突,这些冲突看似对立,实那么统一,实那么和谐。
春风像剪刀一样吹绿了柳叶,满山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红还美。
这样的谈话为课堂上同学发觉诗词中的冲突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这课前谈话中充斥了甜甜的语文味。
上课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平乐村居》。
生读题。
师:课文都读了,意思也基本清晰了,你读到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自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上片,也就是前四句。
生读师:读得正确、流利。
谁能读得有韵味?生读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
生齐读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图画?生:我看到茅草房。
师:什么样的茅草房?生:我看到的茅草房,屋子很小,很低。
师:谁接着来?生:我看到了一对夫妇,在茅下,一边喝酒一边谈话生:我还看到了一条小溪,两岸青草,一对老夫妇一边喝着酒,一边谈天。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52c23f58e9951e79b8927e7.png)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ráo)吴侬软语(wúnónɡ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
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49ca2010661ed9ad51f37b.png)
篇一: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 ráo)吴侬软语(wú nónɡ 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 ráo)吴侬.软语(wú nónɡ 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
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还想到什么?生:我想到了山村里低矮的草屋。
师:说具体一点。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草屋,矮矮的,很少的几户人家。
师:引读《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指名读《村居》,相机指导朗读。
wēnɡǎo wò bāo lián pénɡ翁媪卧剥莲蓬师:为什么念bāo?生: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
师:“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没有人知道。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
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读诗时还会手舞足蹈,像这样(有节奏地手舞足蹈),师生齐读。
师:诗词是讲究平仄的。
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
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师生齐读)师:读了三遍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师:放流水声。
生:少了溪水。
师:对。
小溪怎么流的呢?生:缓缓地流着。
生:叮咚地流着。
生:潺潺地流着。
师:说得真好。
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地读这首词。
放音乐,师生齐读。
师: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生:不重复。
因为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具体说说看。
生:第一个“溪”是说在溪岸上,第二个“溪”是说在溪东,第三个“溪”是说在溪头,就是在小溪的上游。
师:说得真好。
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不重复。
诗人会在哪儿呢?他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生:诗人会在屋外。
他看到了小溪。
生:诗人会在屋里,看到了翁媪相媚好。
生:诗人会在小溪边,看到了大儿在溪东锄豆。
师:具体在哪儿?生:在溪对岸。
生:诗人在溪边看到中儿在织鸡笼。
生:诗人在溪边游玩,看到了小儿在溪头剥莲蓬。
师:诗人可能是诗中的人吗?为什么?生:诗人可能是诗中的老翁。
生:诗人可能是诗中的小儿。
师:放溪水音乐,引读。
(让我们再来读读,把诗中的人、景印在心里。
)师:谁来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生:美。
生:爽。
生:好。
师: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
生:醉。
师:“醉”字好啊,(板书:醉)村里的景让人都醉了。
沉醉不知归路。
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和这家翁媪聊聊。
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生:互相夸奖赞美对方的好。
师: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生:我来说翁夸赞媪,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能干,为我生了三个儿子。
生: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漂亮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么美。
……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
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
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
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来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
……师: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唱(《最浪漫的事》)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
我们再来夸夸三个儿子。
先来夸夸谁?生:我来夸大儿:你真能干,知道帮爸爸、妈妈干活了。
你真勤劳!……师:是啊,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也许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媚好,就这样让人醉了。
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
”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生:卧在那儿剥莲蓬。
师:“卧”什么意思?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生:不好。
师:为什么?生:“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师:看他的小脚丫,你能让它们动起来吗?引领学生以手代脚丫自在地动,使小儿悠然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
师:在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
生:聚精会神生:全神贯注生:目不转睛生:专心致志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师:这一动一静,让人醉了。
板书:醉中有最师:那大儿、中儿他们就不喜欢吗?生:喜欢。
师: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生:调皮鬼,你怎么不听话?生:小捣蛋,…………师: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所以说他是“无赖”。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生:和睦的家庭。
生:和谐的家庭。
师:我们不是在创建和谐社会吗?这样的家庭你羡慕吗?师: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他更羡慕小儿,所以写了(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酒不醉人人自醉。
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他会怎么想?生: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生:我们虽然住得不好,但是我们一家和睦。
生:我们居住的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快乐。
……师:茅屋虽小,我住觉宽。
物质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啊。
师:诗人住在这村子里,他想到了什么?生:平安。
板书:安居乐业师:我们再来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生齐读师: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生:没有战争。
生:国泰民安。
……师:板书:居危思安师: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师:放音乐(明月几时有),唱《清平乐·村居》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