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浅谈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1000字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世纪以来,总是被提及且备受关
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不断改变着自
然环境,同时自然的变化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我们面
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这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问题的
严重性。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是单独存在,
而是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才得以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人类在面
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时,不能是一味地对抗,更不能破坏掉自然的生
态平衡。实际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性质也是如此,人类对自然的
认识和利用是随时间演化而来的。古人早已懂得要顺应自然,因为
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这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因为自
然环境的重要性,现代很多国家也倡导可持续发展,试图让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两者相得益彰,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其次,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可不可避免的。因为
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存在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因为人类的发展活动,这种关系是日益紧密的,并且可能逐渐导
致一些问题。例如现在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的增多,对人类的生
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是因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谋取短期
利益,经常地违背了生态平衡,造成了某些自然资源的枯竭,留下
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如今,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环境污染状况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都是我们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古代的崇拜与敬畏,到现代的依赖与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演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几个分论点。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自然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的存在。自然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水源、空气等生存必需品。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改变了自然的面貌。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过度的砍伐森林、过度的开垦土地、过度的工业污染等都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自然灾害也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是相互适应的。人类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逐渐适应了自然环境的要求。人类学会了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同时,人类也通过科技的发展,改善了自然环境对人
类的影响。例如,人们通过建设防洪堤、抗旱工程等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是相互尊重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能盲目侵占和破坏自然资源。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共同生活。只有通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行为,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中国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中国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在中国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中国古代
哲学家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
观点和理论。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以及佛家三个主要学派的角度来探
讨中国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一、儒家观点
儒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合作,认为人的行为要符合天地之道。
儒家思想强调以仁爱为核心,提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儒
家经典《大学》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治国平天下”包括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儒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推崇“道法
自然”。
二、道家观点
道家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道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构成,道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道家哲学强调“道
法自然”,主张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追求身心的自然和谐。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提到“大道废有仁义之时,民必兴孝慈之心”,这表明了
人应当按照自然的道行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佛家观点
佛家强调人与自然的解脱与超越。佛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都是无
常的存在。佛家强调放下执着,超越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经过修行,
人可以摆脱与自然界的痛苦联系,实现自我解脱。佛家经典中常常用自然界的比喻来阐述哲理,如“菩提树下”、“波澜不惊”等,旨在告诫人们要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结语
中国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体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不同观点和理念。儒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与自然环境的保护;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共生,追求身心的自然和谐;佛家强调人与自然的解脱与超越,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些观点和理念对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塑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自然辩证法 - 怎样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自然界是人生计与展的前提和基。
人是自然界展的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成了生学意上的关系。克思指出:“人自己是自然界的物,是在自己所的境中而且和个境一同展起来的”。恩格斯:“从最先的物中,主要因为一步的分化而展出无数的、目、科、属、种的物,最后
展出神系得最充足展的那种形,即脊椎物的形,而最后在些脊椎物中,又展
出一种脊椎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就是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克思:“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
作自然存在物,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而不是存在于自然以外或凌于自然之上的。恩格斯告人:“我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治异民族一,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
的人一,——相反地,我同我的肉、血和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人的生计与展依于自然界。恩格斯指出:“人第一依于自然。” 克思:“人 ( 和物一 ) 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物越有广泛性,人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就越广。从理域来,植物、物、石、空气、光等等,
一方面作自然科学的象,一方面作的象,都是人的意的一部分,
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 是人必预先行加工以便享受和消化的精神粮食;同,从践域来,些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的三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些自然品才能生活;不论些品是以食品、燃料、穿着的形式是以住宅等等的形式表出来。在践上,人的广泛性正表在把整个自然界——第一作人的直接的生活料,其次作人的生命活的资料、象和工具——成人的先机的身体。”
其次,境造人,人也造境。
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人造境” 的思想。人要想持生计和展,就必行。人正是在改造自然界的生中,才令人的本获得确。人比其余全部物,在于能和正确运用自然律。“ 物不过依据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的需要来建筑,而人却懂得依据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
自然学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呼吸不到空气,如果没有大自然,人类就饮不到水,那么,人类就即将灭绝。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
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讲稿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与自然息息相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恩赐和支持。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严重的问题,这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自然赋予了我们丰富的资源,如水、土地、空气、能源等,这些资源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自然也给予了我们美丽的风景和多样的生物,让我们有机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此外,自然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药物资源,满足了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可以说,人类离不开自然,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支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严重的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这些都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所导致的后果。同时,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也导
致了资源匮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给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
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我们不能再无视自然的恩赐,而是要珍惜和保护自然。我们应该以
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树立
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家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述题: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刚开始的依附关系,发展到主仆关系,然后就始终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层面,并始终没有超出这个层面,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割裂开来,从世界文明史来看,这个层面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超越这个层面,从思维上进行理性的探讨与前进。
第一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底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对周围发生的事很不理解,把自然界的一切归结为神的力量,对自然界有一种恐惧感。古代人相信存在某种超越于人类之上的力量,所以对自然怀有一份深深的敬畏。例如,古代巴比伦人相信自然界具有精灵般的力量,相信人类命运受制于天上的星宿;古埃及人总把星座和他们神话中的神视为一体;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渗透或充满着心灵(mind )”;古代中国人则相信“天人合一”,并心存对天(即自然)的敬畏之情.人们对自然的这种认识使得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圣而神秘,人对自然充满无限的敬畏,从而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和、友善.
第二阶段:人与自然的冲突。
近代西方自然观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人与自然由和谐到冲突的过程:从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培根的“自然科学只有一个目的,这就是更加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人对自然万物的统治权”,从笛卡尔的“主客二分”,再到康德的“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这一系列的命题,对人的理性的弘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的理性成了“上帝",在自然面前人可以无所不能。人们逐渐排除了世界观中的神秘主义成份,日益确信:原则上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认识的奥秘,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驾驭的神秘力量;自然科学在日益开拓自己疆域的过程中逐渐趋于对自然的完全彻底的认识,而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逐渐生长起可驾驭一切的力量.祛魅的自然观支持了科技万能论,助长了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宇宙万物皆可一分为二,即主体与客体,人类是唯一的主体,非人的存在物皆为客体;客体只是主体认识、分析、解剖、控制或复制的对象,一言以蔽之,客体只是主体认识和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
人与自然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相互作用和影响。以下是关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分论点。
分论点一: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和环境共同存在。人类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受制于自然规律,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支持。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分论点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导致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人类的开发和利用行为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使得许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和极度稀缺的局面。
分论点三:人类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人类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以确保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是为了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益,也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分论点四: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我们也应该尊重自然界的权益,不破坏和破坏生态系统,不滥用和滥用自然资源。
分论点五: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共生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条件。同时,自然界也为人类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共生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智慧和人类的智慧。
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引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带来了极端天气和灾害,如干旱、洪涝、飓风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2. 生态破坏
为了获取资源和开发经济,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破坏。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水资源危机
全球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问题。过度开采地下水、水污染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减少和质量下降。这不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也影响
到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1. 环境保护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减少气候
变化、防止生态破坏、保障水资源等,从而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
2. 生态旅游
自然风景和野生动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地
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也是一种警醒。通过对灾害
原因和应对措施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从
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灾害。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
1.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
能力。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引导人们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
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800字文档
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800字文档
人与自然作文1
自然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这些自然资源,人类就不能呼
吸新鲜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大地正在无私地奉献着它仅有的资源,而人类呢只懂得顾着眼前的利益,顾着自己的生活,不知不觉间正辣手摧毁着大自然。难道他们不懂得
感恩图报无知缠绕人类,他们不知道破坏大自然,其实是人类灭亡的大前提。
森林资源逐年减少,人类还不快保护它,还不顾后果地去砍伐树木,
森林便会变成赤土裸地。人类知不知道,当洪水来的时候,树木有能力能
阻挡洪水冲上岸上,有了树木,人们的房子可能不会遭殃、人们知不知道
树的净化能力有多厉害!能吸入二氧化碳,排出人类寸分不离的氧气。人
类要是知道树木对人类有这么大的作用,就不会去砍伐树木了。
据统计,美国仅1968年一年,就像海底倾倒了大约4800万吨的各种
废物,特别是有放射性污染的核垃圾,简直是把海洋当成了自家的垃圾桶。再看看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垃圾,走到哪里都能看见满地的垃圾堆;在
马路上常常可以看见无数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在飞快地行驶着,这些
尾气对我们人类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而且这些尾气会破环宇宙的臭氧层……现在有一些工产排放污水到河水里面去,这可是十分严重的,污水
是有许多细菌,人类吃下去,可能会得病的啊!更有数不胜数的白色恶魔
在人类手中如愿以偿的获得了数百年的自由……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与
我们没有一点关系吗
最近,政府下了一条规定:不许使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用完了之后既不能销毁,也不能埋起来,而且塑料袋对人体有害,所以政府就禁止人们使用塑料袋。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可以看见商场里都不用塑料袋,装东西都是用环保塑料袋,环保塑料袋可以多次使用,对人类的健康又没有影响。虽然政府禁止使用塑料袋,可是还有一些小商贩不自觉,出来卖再生的、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塑料袋,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影响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自然环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自然给予了我们空气、水、食物、能源等生存所需的一切。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不要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让自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其次,人类的活动也在影响着自然环境。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化等现代化进程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量的污染物排放、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现象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应该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得到有效的修复和重建。
最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要学会尊重和顺应这些规
律,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平衡。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
持续发展,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存共荣。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我们要认
真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美好愿景。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努力奋斗。
古人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
古人关于人与自然的论述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古人对于人与自然
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论述,这些论述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对
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借鉴。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孔子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表达了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断自我完善的思想。同时,儒
家思想也强调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保护和治理,如《尚书》中所说:“天
生民有所立,民生有所归。天地有序,民安其所居。”这句话表达了人
类应该尊重自然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认为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自然。老子
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表达了自然的
创造力和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同时,道家思想也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
自然、保护自然,如《道德经》中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表达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
然的思想。
三、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应该利用自然、
开发自然。墨子曾说:“天下之物,莫大于气;气之所聚,莫大于地。”这句话表达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人类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同时,墨家思想也强调了人类应该保护自然、防止自然灾害,如《墨子》中所说:“水旱蝗虫,非天之罪也,人之罪也。”这句话表达了人
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
四、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认为人类应该利用自然、开发自然,同时也应该保护自然、
防止自然灾害。韩非曾说:“天下之大,无不为利而动;利之所在,无
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篇一】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对立关系),还是改造与被
改造(支配关系),亦或是适宜与被适宜(从属关系),都不是,人
与自然是和谐平等(合作关系)。
因为宇宙是我们生命的起源,也是我们生命的家园还是我们生命
的归宿。宇宙中活的生命或死的生命都应该互相尊重,都是平等的。
都要和平相处,我们要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自己。
谁能断言那些污痕累累的湖泊,不会是人类浑浊的眼泪;谁能断
言那些千疮百孔的树桩,不会是人类自创的墓碑;谁能断言那些漆黑
一片的河流,不会是人类自酿的酒。
人类是大自然中非常渺小的一部分,所以人类不应该狂妄自大,
如果人类挖掘宝藏,便是自掘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有着远比我们
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所以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相型见拙。大自然能创作万物,但人却不能创造一物。人类的智慧是
大自然所赋予的,所以人的机体仅仅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宇宙是有生
命的,并且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生命存有的形式。
在这,我只想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篇二】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人不理应也不可能成为自然的主人,人不理应也不可能成为自然
的奴仆。人与自然相铺相成,平等共处,这种和谐关系才会使人与自
然达到双赢。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
得不偿失。吃子孙的饭,抢子孙的资源,危害子孙的生存环境,是一
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人在自然里固然不可时时为自然所征服,但也不宜于违背了自然。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五篇)
生态环境是事关民生的重大课题。让城市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让好山好水融入城市,这既是对自然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是对城镇化的深邃思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人与自然的关系论文1000字篇1
800万年前,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出现了人类这种生物。千万年来,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再由原始部落到诸国间的“分天下”……最终,瓦特的蒸汽机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开始。但地球的环境,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满目疮痍。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东中国海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森林是水的保护神。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据研究,森林对洪峰的最大削减量可达到50%,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滥伐森林,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而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世界河流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地球森林覆盖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人文精神,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述以其智慧和深度,为我们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概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之一。儒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只有通过顺应自然的规律和道义,人才能够实现个人的完善与社会的和平。
其次,道家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强调人应当顺应自然的道德规范和天命。人应当虚心谦和、顺应自然的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在观察自然的变化和循环中,人们可以感悟到自然的智慧与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命运与自然的变化和现象息息相关。人应当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和循环,了解天命的启示,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这种观念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界的变化与个体的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促使人们更加谦逊地面对自然的伟力。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然至大的观念。人们应当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珍视自然的美好和资源,不盲目剥削和破坏自然环境。这种态度反映了对自然伟力的敬畏和尊重,
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统一思想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人们追求自然与人的结合,力求创造与自然相协调的环境和秩序。在建筑、园林、农耕等方面,人们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与实践。
这些经典的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并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和保护的观念。在当代社会,这些传统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人类社会早期,受制于自然界,人们仅有靠自然界供给的现有物质资料维持生存。
进入农业时代,人类开始征服、利用自然资源,出现了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等。
到了工业礼貌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驾驭自然的本事越来越强,竭尽一切可能地利用、征服自然。但很多东西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限度,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我们要约束自我的行为,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与稳定。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度解读
1、利益至上
第一个阶段,人类把外面的自然,包括动物、树木、土地、矿山、海洋等,作为生产的资源,或者等待被开发的利益,他们研究的是利益。在他们的认知里,植物、动物与人中间有一个泾渭分明的障碍,它们不属于人类。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去接触,就不会接触。如果必须要去接触,必然是想去控制和支配,拿它们换利益。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他对自身的态度
也是这样的,不是异常在意自我是不是真的感觉好,在他真的累病之前根本就不会关注自我的内在和谐以及健康。
2、拆分研究
第二种情景是已经上升了一点的意识,虽然他暂时还不能感觉到自我的宇宙就是人体。如果他生病了,不会明白自我是能量体或者情绪、感情各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不会感觉到自我各个能量体之间的连接和自我宇宙的整体性,就像他也不会认识到外在世界的整体性。
可是这个阶段的人会好奇,他们会好奇更大的宇宙是怎样运作的,所以他们会去摸索一些规律,比如主动地去预测天气,他们会观察各个物种生长在什么地方。他们其实对内在、对外在的观念是一样的,这种观念很机械。外面更大的自然和其他的生命体对于这种能级的人来讲,就是一个生物机制,并且这个生物机制是能够拆分、能够重新组合。他们会把很多现象归结为某种效应,比如他们会提出温室效应,人口的相关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
专业
姓名
学号
论我们的胜利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话深刻而耐人寻味。其中提起“胜利”一词,我不禁遥想到古今中外的历史。那些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金戈铁马和疆场搏杀,而在征服与被征服之间,多少家国兴与亡,血与火中杀出了人类的历史。从这个角度去反思恩格斯所说的“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时,我便想到这“胜利”的惨烈,更让我诧异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如何走到如今这水火不容般的地步,以至于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而自然又针对我们的每次胜利都给以报复。
回溯我们的进步历程,会发现在那些所谓“胜利”的背后,潜藏着自然报复带给我们的种种灾厄,它们或急或徐的酝酿着,成了人类一个个胜利背后不断蔓延的阴影,最终甚至盖过胜利本身的积极意义,让原本辉煌的胜利成为笑柄。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最早进入城市化的国家,经济与工业快速发展。190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75%,实现了高度城市化,经济中心实力凸显。然而,在创造辉煌工业文明的同时,潘多拉的魔盒也悄然开启。自十九世
纪开始,英国伦敦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被烟雾笼罩,“雾都”之名由此而来。然而直到1952年12月以前,伦敦市民们还并未认识到这种反常现象的危害。一家位于伦敦的成衣品牌甚至以“伦敦雾”来命名,以此标榜彰显其品质,于是伴随着“胜利”衍生却超出人类掌控的灾厄就这样静静的酝酿。在1952年12月3日,微风习习,阳光普照英伦三岛,人们恨不得在这样可爱的天气里带着苏格兰格的小毯子和斗牛狗去乡间野外喝下午茶。12月4日,一股巨大的高压气旋中心自伦敦西北向东南移动,凉风渐止,乌云盖日,相对湿度为82%。12月5日,雾锁伦敦,悄无声息的杀戮由此拉开序幕。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不久伦敦市民便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进而死亡率陡增,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最早发起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是最先获得对自然界胜利的国家,也最先承受了自然界的怒火,然而人类并未因此勒住疾驰的步伐,同样的自然界也在暗中筹划它的报复。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洛杉矶市很快就变得空前繁荣,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都建在了这里。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矶人口剧增,而在美国汽车文化的渐染下催生出巨大的汽车需求。洛杉矶在40年代就拥有超过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排出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O0多吨氮氧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碳。白天,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拥挤着数百万辆喷吐着这些可怕尾气的汽车,整个城市仿佛一个毒烟雾工厂,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无形中交织成一张可怕的弥天毒网。于是从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渐渐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仅19550-1951年,美国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就达15亿美元。1955年,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65岁以上的老人达400多人;1970年,约有75%以上的市民患上了红眼病。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自然界又一次向人类亮出了致命的爪牙,这报复来得那么迅疾猛烈,在给我们造成剧烈短痛后又留给我们持久的长痛,让这教训惨烈的同时又深刻,而可笑的是这副凶煞的爪牙正是人类自己漫不经心的为它武装的。偏偏人类又擅于忘却,于是这样的循环像噩梦一样伴随着我们,仿佛没有终点。难道人与自然这种对立相残的关系就无法调解了吗?
或许从一开始,这场争斗就是个错误,也从来没有胜利者,也不该有“胜利”这样的说辞。因为我们生于自然之中,求索于自然,并终将归于自然,它是我们的起点和归宿。这是我们共同的根性,这意味着人与自然是休戚相关的一个整体,我们两者的关系将决定着彼此的未来。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环境污染表面上是人对自然的一种行为,而再深入分析,就是一部分人产生的污染,被整个社会承受,这就是追求利益的阶层与承受代价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便会由此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整个社会将不能达到和谐状态。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理想的发展状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
的动因和目标,生态良好则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证和条件。而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就要扭转我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错误观念,这就需要倡导三种态度。
尊重自然的伦理态度。在现代社会,对自然的关心和尊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现在已经不是人类应不应该尊重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实际上能不能够不尊重自然或是否还可以选择不尊重自然的问题。人类既然不想伤害自己,就只能选择尊重自然,选择不伤害自然。
遵循自然规律的理性态度。人类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须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事实上,现存的环境问题往往是我们对自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结果,它的最终解决需要我们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去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信守自然法则,从自然界中学习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保护自然的实践态度。在经济建设中,征服改造自然是必要的。但在征服改造自然过程中,又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这就需要保护自然。征服改造和保护自然都是发展生产力,具有统一性,当然,矛盾还是有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起来。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