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天津名人故居介绍
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 汉族,陕西鄠县(西安市鄠邑区)人,国民政 府陆军总司令,用兵以稳,准、狠著称,长 于急袭的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生性傲岸, 有陕西冷娃之称,部将杜聿明、郑洞国,刘 玉章、覃异之、张耀明皆一时之名将。1924 年到广东投考黄埔军官学校,成为第一期学 员,并于同年12月毕业 。1928年任国民党 陆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三十一旅第六十一团团 长;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1932年升任 第三十六师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 第五十二军军长,参加台儿庄大战,重创敌 军,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1939年任第 十五集团军总司令 。1947年任陆军军官学 校校长 。1949年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后 居香港 。1980年7月30日病逝于香港伊利莎 白医院,享年75岁 。著有《关麟征回忆录》 等。
蔡氏家祠
蔡成勋(1871-1946),字虎臣,天津人。 1900年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1911年任 浙江第四十一混成协协统。1914年任第 一师师长,南方征讨军第七军军长。冯 国璋代理大总统时,任察哈尔都督。 1920年任陆军总长。1922年任江西督军。 1924年底直系失败后,回天津寓居。
许氏旧居
贰
马占山故居 胡艳彤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85年11月 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省丰 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 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 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 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 65岁。
天津有名的故事
天津有名的故事
天津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自然也有很多有名的故事流传下来。本文将着重介绍几个典型代表。
一、“王府井”起源
“王府井”作为一个名字,其实是从天津的一个故事中流传
下来的。古时候的天津城墙东南角有一条大街,因为这条街两旁都是王府,所以人们称之为“王府大街”。而这条街的北端就
有一口井,当时井旁有一家药店,药店老板为了宣传自己的店铺,就把井改名为“王府井”。因为药店位于城门口,进出市民
都要经过此地,所以“王府井”这个名字渐渐地被人们所熟知。
二、北洋政府总统府
北洋政府总统府是天津的一个历史建筑群体,位于和平区鼓楼北街,它是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中央管理机构和元首居所,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场景之一。在北洋政府总统府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故事和历史事件。比如1895年,意大利在中国申请权利,北洋政府总统府的周围都是群众,游行示威,呼喊“维护国家尊严,死不投降”的口号。还有1919年的五四运动,当时总统府门前也是人山人海,上万学生高呼“打倒列强,拥护民主”的口号。
三、天津的民俗文化
天津的民俗文化非常多样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东华门狮子舞。东华门狮子舞在天津已经有着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舞狮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代表性的表演形式。东华门狮子舞在天津非常盛行,狮子舞团不仅有许多年龄较大的老师傅,也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其中。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东华门狮子舞团都会在天津的各个角落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
四、天津的美食故事
提起天津的美食,除了有名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外,还有很多令人垂涎的特色小吃。比如河南街的八大碗,其中就有最有名的“鸡汤馄饨”,汤清饮用,口感鲜美,是很多游客到
天津张学良故居参观感想
天津张学良故居参观感想
参观天津张学良故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卓越成就和复杂的人生经历。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
在参观过程中,我进入了张学良的故居,感受到了他曾经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这座故居宛如一座历史的见证,它展示了张学良家族的生活轨迹和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故居中的陈列品展示了张学良与其他伟大领袖的合影、家族照片以及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对国家的贡献。
参观中,我对张学良勤奋好学的品质深感敬佩。故居内的书房展示了他丰富的书籍和精心整理的笔记,这表明他在学识和学习上的投入与努力。他不仅在军事战略方面有卓越的才华,还广泛涉猎文化、历史和政治等领域。这些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杰出领袖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在复杂的时局中引领和推动国家的发展。
同时,参观张学良故居也让我了解到他曾经的荣耀与挫折。故居中展示了他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期间的照片和军事地图,显示了他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他之后的转变和与国共两党的矛盾,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变幻和权力的复杂。
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被张学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他的复杂人生所打动。他的故居展示了一个历史时期的记忆,也唤起了我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张学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天津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的事迹5篇
天津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的事迹5篇
天津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的事迹1
爱国故事: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_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四周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平凡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与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天津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的事迹2
爱国故事:从小就有爱国的士气
1910年,瞿秋白进常州中学读书这所中学的校长和一些老师,常常对学生叙述清朝政府_的事实,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少年瞿秋白在校长、老师的教育下,特别关心国事,常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来勉励自己。
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雄魄”,表达他救国的理想。他曾指着脑后那条长辫子对同学说:“这尾巴似的东西,我们非把它剪掉不可!”第二年爆发辛亥革命,他马上把自己的辫子剪掉。
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残酷_革命力气,中国人民依旧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年10月10日,常州城内家家要挂红灯笼庆祝“双十国庆节”,瞿秋白却把用黑墨写有“国丧”两个字的白灯笼挂在门口。他说:“这个‘民国’就要名存实亡了,哪有什么国庆,明明是国丧!”始终挂到第二每天亮。
天津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的事迹3
【传统民居】刘建章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传统民居】刘建章故居(天津名⼈故居系列)刘建章(1910-2008)河北景县⼈。1926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命⼯作,同年
成为中共党员。历任珲春县县委书记,景县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市民⼯作委员会书记,华北⼈
民抗⽇联军第九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民抗⽇⾃卫委员会冀南特派员,冀南武⾢县县长,冀
南五专署专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南⾏署副主任,冀中⾏署副主任,⽯家庄铁路局局长,
华北交通部副部长,华北军运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交通部部长,天津铁路局副局长等职。新
中国成⽴后刘建章曾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顾问,中华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年⼈体育
协会主席。
铁道部原部长刘建章与⽼伴陈莲⽟在家中⼀起翻阅⾃⼰亲⼿制作的青藏铁路建设剪报
刘建章旧居位于中⼭路北侧三马路114号,始建于上世纪⼆三⼗年代,院内主楼为⼆层带地
下室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砖⽯结构,过梁均为⽯材,部分外檐为混凝⼟花饰。顶部欧式风格较
浓,设有凉台。楼内基本保存原貌。
堆满杂物的⼩院
⾼⼤厚重的院门独特⽽醒⽬
刘建章先⽣的书法作品
2007年,河北区⽂史研究⼈员经访查,确认中⼭路北侧三马路114号那栋中西合璧的建筑为原铁道部部长刘建章的旧居。新中国成⽴初期,刘建章任天津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期间,曾在这⾥居住过。2008年2⽉14⽇,刘建章逝世,他⾛得安详⽽⼜宁静。他没有因为⾃⼰的离去⽽⿇烦⼦⼥和亲⼈,也没有惊扰众多惦念着他的战友和同事,更没有因为⾃⼰的地位和影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他静静地、从容⽽安详地⾛了。他的告别仪式的视频后来被⽹友称为最简单的告别仪式。正如他⾃⼰所讲的“⽣命应该是呼喊⽽来,悄然⽽去”。刘建章在天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从他的⼦⼥和⼀些晚辈所写的回忆⽂章中,我们仍能体味到这位为铁路奋⽃⼀⽣的⽼⾰命家的光辉⼀⽣。
说说天津卫——百年天津看张园
说说天津卫——百年天津看张园
说说天津卫——百年天津看张园来⾃讲故事的翁⽼头 00:00 09:19
在原⽇租界宫岛街与明⽯街交⼝坐落⼀幢三层的平远楼,后被⽇军拆除后原址重建⼀幢⼆层楼房,这就是现在和平区鞍⼭道与⼭西路交⼝的张园。张园是原湖北提督兼陆军第⼋镇统制张彪的花园别墅,始建于1915年。
张彪于清咸丰九年(1860年)12⽉,出⽣于⼭西省榆次县西佐辅村⼀户贫苦农民家庭,因练就⼀⾝好武艺,18岁考中武举⼈。张彪⽣性率直、仗义⾏侠,在⼀次“路见不平,拔⼑相助”中,⽆意间搭救了到⼭西接任巡抚的张之洞,因⽽深得张之洞赏识,由随从侍卫、武官把总、湖北陆军第⼋镇统制,升任湖北省提督,成为官居⼀品的清廷“封疆⼤吏”。张彪是张之洞“洋务运动”的得⼒⼲将,办⼯业、兴教育、练新军屡建功绩。张之洞奏请清廷组练“新军”,由张彪任统率,使他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第⼀⼈”。
1911年⾟亥⾰命爆发后,张彪率督署卫队与起义军顽抗,后放弃湖北⼀切军务,带着家眷细软逃亡⽇本长崎。1912年张彪回国,寓居天津初期暂时住在⽇租界寿街(今兴安路)的朋友处,后投资纱⼚,并成为晋华纺织有限公司的发起⼈之⼀。当时正逢第⼀次世界⼤战,纱⼚股票⼤涨,张彪分得很多红利,遂在鞍⼭道置地20余亩,修筑张园。张彪亲⾃设计,建造三层洋楼──平远楼。
这幢楼为砖⽊结构,四周有长廊围绕,⼊楼⼝有⼗⼏级台阶,楼内装饰中西合璧,园内有太湖⽯假⼭、荷花池、亭台,并置有⽯桌、⽯凳、⽯花钵,摆放了中式古典⼤⾦鱼缸等。楼前花园中有⽔池,与溪流、⼩桥、喷泉连成⽔景,⽔池荷边的⼋⾓龙亭造型典雅,有北⽅皇室之厚重,亭的楣⼦和美⼈靠则尽显江南亭之风格。他曾把张园租给⼀名⼴东商⼈,这位商⼈将此地打造成“露⾹园”。
关于天津的红色故事
关于天津的红色故事
篇一:
天津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故事。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个与天津相关的红色故事。
首先是天津的抗战纪念馆。这座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牺牲和英勇的抗战精神而建立的。纪念馆内展示了抗战期间天津市民的抗战历史和英勇事迹,通过图片、文物和多媒体展示,让人们深刻地了解到天津市民在抗战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次是天津的解放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是为了纪念解放天津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馆内展示了解放天津的历史过程,展示了解放军在解放天津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和胜利的场景。通过展览和文物展示,人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解放天津的重要意义,并向解放天津的英雄们致以敬意。
还有一个红色故事是关于天津的红色旅游景点。天津市有许多与革命历史相关的旅游景点,如中共天津市委旧址、中共河北省委旧址等。这些旅游景点通过展示历史照片、文物、实物等,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革命斗争场景和英雄事迹。通过参观这些景点,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天津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总而言之,天津拥有丰富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天津人民在革命历史中的伟大奉献和牺牲精神。通过了解这些红色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篇二:
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因此拥有许多与红色故事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纪念馆。
天津的红色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个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和发展阶段。在天津,有一处非常重要的红色革命纪念地点,那就是南开区的“红楼”——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组织所在地。这座建筑如今已成为天津市革命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天津地区的革命历程。
天津马场道名人故居(胡佛、徳璀琳、汉纳根别墅和倪家花园)
天津马场道名人故居(胡佛、徳璀琳、汉纳根别墅和倪家花
园)
天津小洋楼风情(廿三)徳璀琳别墅和倪家花园
2010-03-30 08:33:34| 分类:天津小洋楼风情 |字号订阅
原马场道6号的胡佛故居旧照
古斯塔夫·冯·德璀琳生于1842年,德国人。1864年,22岁的德璀琳来到天津,任津海关四等文书。此后他平步青云,在天津生活了近半个世纪,把持天津海关税务司22年之久,任英国天津租界工部局董事长13年。1913年,他死于天津寓所,终年71岁。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美国第31届总统(1929-1933年在任)。胡佛1899年来到天津,1906年离津回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使他得以进入美国政界。
倪嗣冲(1868-1924年)安徽阜阳人。倪嗣冲原名毓桂,字丹忱。1899年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倪成了袁幕府中的一名重要成员。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为安徽都督,不久升任安徽督军,兼任省长。
马场道的小洋楼还有两处,一处是徐世章旧居,另外一处是刘汝明旧居。略去的主要原因是,这两位名人在五大道另有居所,而马场道上的两所洋楼并非他们常年居住的地方,虽然是名下产业,但并非最主要的旧居。所以,徐世章和刘汝明的旧居,会在今后的报道中出
现。另外,此次列入第一阶段的17处旧居,均在马场道干道两侧,马场道上的“支路”和胡同等,未列入此报道阶段,所涉及的名人旧居,将在介绍“XX路”的时候详细报道。
在一个世纪的风雨中,百年马场道保留了多数名人旧居的同时,也有少数洋楼已经在岁月的更替里从地图上悄悄地消失。我们认为,读者应该知道:有这些名人也曾经在马场道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天津旅游攻略 游览名人故居 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天津旅游攻略游览名人故居感受历史名人
的风采
天津旅游攻略游览名人故居感受历史名人的风采
天津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
化和风景名胜而闻名于世。在天津旅游中,游览名人故居是一种
独特而又有意义的方式,通过了解历史名人的故居,我们能够更
深入地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名人的风采。
一、杨柳青园林
杨柳青园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一座集古建筑、园林景观和艺术展览于一体的名人故居。园中的建筑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红色墙壁、挑檐飞檐、
曲径通幽,处处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这里曾是著名的清代画
家郑板桥的故居,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和他在天津的生活痕迹都在
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郑板桥的绘画
作品、文化文物和古董收藏,感受到这位艺术大家的风采。
二、梁启超纪念馆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的重要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家乡恰好是天津。梁启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是一个展示和纪念梁启超生平及其影响的地方。纪念馆建筑庄重而又典雅,展厅内陈列着梁启超的照片、手迹、书籍等珍贵文物,通过展示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成果,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这位杰出人物的思想与风采。
三、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也是一处可供游客参观的名人故居。故居座落在风景如画的五大道街区,建筑风格既具有中国传统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非常别具一格。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张学良的生平事迹、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与中国近代史的紧密联系,领略这位伟人的智慧和魅力。
关于天津的红色故事
关于天津的红色故事
篇一:
天津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见证了天津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奋斗和牺牲,彰显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第一个红色故事是关于天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英雄杨根思。杨根思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在日军进攻天津时参加了抗日斗争。他组织农民建立了抗日武装,并领导他们进行游击战。在一次战斗中,杨根思英勇战斗,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牺牲激励了更多的人参加抗日斗争,他被誉为“天津的活雷锋”。
另一个红色故事是关于天津解放战争时期的抗美援朝英雄赵尚志。赵尚志是一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战斗中,赵尚志奋勇杀敌,抓获了一名美军士兵,并坚决拒绝了美军的贿赂。他的英勇行为被广大人民所赞誉,他成为了天津的英雄。
除了这些英雄故事,天津还有许多红色遗迹。其中最有名的是天津博物馆内的“天津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里陈列着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文件和物品,展示了天津人民在战争中的艰苦奋斗和不屈精神。这座纪念馆成为了人们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缅怀英雄的重要场所。
天津的红色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压力,只要坚守信念,勇于奋斗,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
己的理想。这些红色故事激励着天津人民不忘初心,继续为民族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篇二:
天津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重要据点之一。在中国的红色革命历史中,天津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红色故事。
首先,天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活动地之一。19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天津建立了党组织,并组织了一系列的秘密活动。早期党员包括著名的革命家陈独秀等人。天津的共产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文化名人故居
走入漆成朱红色的前门,最先映入 眼帘的便是“意园”。园内的假山虽然 不高,却显出了层峦叠嶂之势,周边还 配有亭台、竹林、水塘等。施工人员告 诉记者,李叔同故居原址也有一处小花 园,叫“意园”。为保持原汁原味,复 建故居时,“意园”被保留,假山用的 石头是从江南精选的50余块形态各异的 太湖石,目的是为了衬托出大师平淡、 恬静的气质。故居保留了原来的“田字” 结构。穿过花园,继续往深处走,便进 入了“田”字形建筑。故居内的房屋青 瓦灰墙,朱红的镂空窗户营造出浓浓的 传统气息。为充分保留原貌,从原址上 拆下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青砖被添加 到复建的故居中。故居内有多间古色古 香的房屋,将按照原址进行布展,让参 观者充满了解、感悟大师的生平。
曹禺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清宣 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在清华 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 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共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郑秀,第二任妻子方瑞, 最后一任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曹禺共有4位女 儿。郑秀所生——万黛、万昭(音乐家)、方瑞所生——万 方(剧作家)、万欢。
fm1-207:【传统民居】常德道64号佟德一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FM1-207:【传统民居】常德道64号—佟德一故居(天津名
人故居系列)
佟德一,字兆元,辽宁抚顺人,张作霖部下,曾任营口道尹。1907年毕业于奉天师范理科,清末举人。民国年间曾任奉天省第一届省议会议长,曾创办奉天纺纱厂,任奉天交涉署署长。1931年为躲避日本人纠缠,至天津落户。“ 九一八” 事变后到天津寓居,并投资实业和房地产业。置地建房均用“ 德裕堂” 之堂号。其旧宅位于英租界科伦坡道(今常德道62~64号),为砖混结构的英式住宅楼,建筑面积1008平方米。主体2层局部3层,清水砖墙,首层中部前凸,上有阳台。坡瓦顶,两侧有形成对称的角楼,风格庄重,线条简洁。内部设施完善,装修考究。
佟德一旧宅位于常德道62-64号,是一栋英式三层小楼,顶层前面呈坡形,在二层上面附带阁楼。首层是一个向前突出的弧形,二层有阳台。建筑线条简洁、明快,楼外有一个院子。楼里装潢讲究,壁橱与地板用菲律宾木,卫生间铺设比利时高级地砖。
楼里最初的装潢很讲究,壁橱与地板用的都是菲律宾木,据说这种木头相当硬,常被用来做刀把手;卫生间铺设的,
是来自比利时的高级地砖。听说这些装潢的质量很好,几十年内都没出过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小楼里的样貌,和想象的很不一样,房子重新装修过,很多东西都替换了。
每一层都比较高,让过道显得略窄一些,打开房间,几乎都很豁亮,住在里面应该相当舒服。有的房间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隔断,变成了两间,依然很大,可以想象当初的宽敞程度。
小楼的内部有一种雅致的气度,不会让人有任何浮躁情绪。尽管常德道上不时有汽车经过,但楼内还是很难听到什么噪音。从一进门,屋外的温度与声响似乎就都被隔绝了,随即会产生一种沉静的舒适感。当年的居住者曾和我说,早先小楼的私密性非常好,外面还种有树木,比现在更加宁谧。
【天津】朱启钤旧居
【天津】朱启钤旧居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64号,这座⼩楼曾经的主⼈是朱启钤。
今天,很多⼈不知道朱启钤是谁,但,建筑学家梁思成⼤家是知道的吧。
1925年,25岁的梁思成正在美国宾⼣法尼亚⼤学留学,⼀天,他收到了⽗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的北宋匠⼈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
书。读过以后,梁思成深深地被古建筑的美所吸引,对建筑学产⽣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上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回
国,加⼊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个专门从事古建筑研究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建筑研究院。当时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等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都在营造学社从事研究⼯作。梁思成在那⾥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后来成
为了建筑学⼀代宗师。
⽽《营造法式》⼀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正是朱启钤。
如今,北京,作为⼀座世界闻名的现代化城市,规整的中轴线、恢弘的门楼,⼤⽓的长街,使北京⾃带⼀种任何⼀个城市也达不到的豪⽓。以正阳门箭楼为中⼼,打通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建设北京环城铁路及东西⽕车站,改造前门城垣,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就是时任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
除此之外,朱启钤还创办了北京的第⼀个公园——中央公园,就是现在的中⼭公园。创办了中国第⼀个博物馆——古物陈列所,这是故宫博物馆的前⾝。还开放了天坛、先农坛、⽂庙、国⼦监、黄寺、雍和宫、北海、景⼭、颐和园、⽟泉⼭、汤⼭等处名胜风景区。
作为领导⼲部,实⼲家朱启钤做的远远不⽌这些,他改变了许多当时的⼈们感觉司空见惯的事情,把城市⽂明向前推进了⼀⼤步。⽐如改善公共卫⽣,修沟渠建厕所,装路灯等等。举个简单的例⼦,中国的城市以前从来没有过⾏道树,是朱启钤第⼀次在北京道路两旁种上槐树,沿护城河栽上杨柳,以后各个城市效仿,这才有春绿冬⽩以及盛夏时我们头顶的浓荫。
fm0-033:【传统民居】南京路88号倪嗣冲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FM0-033:【传统民居】南京路88号—倪嗣冲故居(天津名
人故居系列)
倪嗣冲(1868-1924)字丹忱,安徽阜阳人。北洋军阀,曾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清末参加小站练兵,后纳资捐候补知府。历任武卫右军执法营、北洋巡防营务处、东三省行营营务处等差遣。后任奉天、吉林提法使。1911年经袁世凯推荐,任河南布政使,帮办河南军务。1912年委充毅军营务处总办、武卫右军翼长。1913年任安徽清乡督办、皖北镇守使、安徽护军使、安徽都督。袁世凯称帝前,联合十四省上书劝进。后曾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等职。
穿军装的倪嗣冲
1920年,皖系战败,他辞去安徽军政各职,寓居天津,共有三处住宅。其中一处在英租界墙子河边(今和平区南京路和平保育院旧址)。这所住宅地势宽阔,除二所洋楼外,建有假山、凉亭,广植花草树木,是座幽静的花园住宅,倪氏下野后即在此居住。
对于倪嗣冲的言论,老段虽然觉得十分不爽,但还是非常重视。因此,倪嗣冲一到北京,老段便亲自登门拜访,
并向老倪解释了参战的原因和好处。在老段点明“参战不需出兵”的玄机之后,倪嗣冲恍然大悟,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挥舞着手大声道:“参战!一定要对德国宣战,越早加入越好!”
除了安徽督军倪嗣冲之外,当时来到北京的还有直隶督军曹锟、山西督军阎锡山、河南督军赵倜、山东督军张怀芝、江西督军孟恩远、察哈尔督军田中玉等人,即便是没有来的督军,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唯独让老段觉得遗憾的是,同为“北洋三杰”、而且是各省督军中实力最强的冯国璋却没有来。据他派去的专使靳云鹏报告,冯国璋对参战一事似乎模棱两可,不甚赞成,这让老段有点不太高兴了。
津门故里的故事
津门故里的故事
"津门"是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称呼,也是它的古称。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天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以下是一些与津门故里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1. 津门建城传说:相传在古代,天津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有一天,大禹治水时,经过此地,披发工程,测量地势,发现这里的地势适合建城。于是他率领众人在这片水域上开凿河道,引水入海,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天津。
2. 古代津门贸易繁荣:历史上的天津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因为位于海河交汇处,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枢纽。在清朝时期,天津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城市繁荣起来,各国商贾纷至沓来,这一段时期被称为“津门故里”的黄金时代。
3. 津门文化风光:天津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有许多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在这里繁盛。例如,清代京剧艺术就在津门发展起来,很多有名的京剧名家都出自天津。此外,天津还以鸟兽市、南市、古文化街等历史悠久的传统市场而闻名,这些市场保留了当地的传统风貌和特色。
4. 津门保护地:天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区,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展示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例如,意式风情区是天津保留完好的欧洲风格建筑区域,被誉为“北方小洛可可”。另外,天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天津博物馆、古文化街、天津大悲禅寺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这些故事和传说展现了津门故里的丰厚底蕴和魅力,也彰显了天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旧居寻迹
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旧居寻迹
文:陆杨
他本一介武夫,却让私立南开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名校。他是一位新教育倡导者,也是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先生”张伯苓。
短暂的北京居所
张伯苓和北京的交集很短。张伯苓晚年曾经出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替蒋介石“跑龙套”(张伯苓语)。1948年冬,张伯苓离开南京,避居重庆。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不久,北平和平解放。张伯苓婉言拒绝蒋介石之邀,留在了大陆。张伯苓的老朋友傅作义担心张伯苓在重庆的安全,便找到周恩来。1950年5月3日,张伯苓夫妇乘飞机飞往北京,住在小酱房胡同傅作义家中。周恩来当天匆匆赶到傅作义家,问候校长和师母。
位于西城区小酱坊胡同27号的这处院落,是建国初期傅作义的私宅。张伯苓和夫人在这里生活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周恩
来常来看望他。秋天,张伯苓回天津前,周恩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为他饯行。同年9月15日,张伯苓回到天津定居,周总理嘱咐天津市委负责同志妥为照应。次年2月14日,张伯苓突然中风,2月23日在天津病逝。
如今进小酱坊胡同往东北方向走的拐弯处,有一处神秘的大院子,这里便是小酱坊胡同27号。巨大的铁门将内外隔开,只能远远的看见里面覆盖着红色瓦片的屋顶……
弃武从文 教育救国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教育家们和教育工作者们冷静地反思20世纪中国教育的时候,人们
3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对伯苓先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
——张岂之
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塾师家中。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憧憬着投身海军的强国梦。5年后,他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但就在前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打击。战争中北洋海军惨败,张伯苓以一名下级军官的身份到通济舰实习。船上官兵士气低落,张伯苓第一次感到自己军事救国的理想受到严峻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有英、法、德、意、美、日、俄、奥、匈、比利时九国租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天津最具特色而且在全国所独有的便是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静园到梁启超故居,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故居疙瘩楼到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故居,不胜枚举。简单看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吧!
【少帅府-张学良】
张学良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的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旧景重现,品味历史,张学良故居博物馆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用立体的方式重现了天津民国时代五大道的浪漫奢华及传奇故事。
【静园-末代皇帝溥仪】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风格。
静园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主楼一座,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庆王府-庆亲王载振】
庆王府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原英租界剑桥道)55号,地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最集中的“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腹地。其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后被清室第四代庆亲王载振购得并举家居住于此,因而得名“庆王府”。
庆王府占地面积4327平方米,建筑面积592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设有地下室)内天井围合式建筑。整体建筑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更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是五大
道洋楼之中西风东渐的典型建筑。
庆王府为砖木结构二层(设有地下室)内天井围合式建筑;两层外檐均设通敞柱廊,
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室内设有共享大厅,大气、开敞,适应当时的西化生活。水刷石墙面
与中国传统琉璃栏杆交相辉映,门窗玻璃上比利时工艺雕琢的中国传统花鸟栩栩如生。
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的领导下依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历时近一年完成了庆王府的整修工作。整修过
程在充分尊重和保留建筑历史文化信息的基础上融入精巧别致的现代使用功能,如今,这
座昔日的王府已经成为天津独一无二的文化休闲空间。
【梁启超故居-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人物,一生著作甚丰。他于民国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马
路 ( 今河北区民族路 ) 购得一块地皮,面积约4 市亩,于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后又建一所书斋叫饮冰室,住宅为二层西式楼房,前后共有两幢。
梁启超故居位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44号,饮冰室位于河北路46号。这两所住宅是民
国初年梁启超购买周国贤旧意租界西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为意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1914年。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建筑面积1121
平方米;书斋“饮冰室”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专为其设计,折中主义风格明显,为
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建筑面积949.50平方米。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
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
这座书斋的建立,意味着梁启超曾经的虚拟“饮冰室”文化符号终于有了实体的依托。自1919年至1929年,晚年的梁启超告别了官场,远离了政治,除了在南开大学、清华大
学等名校讲学和开展一些有限的文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天津的饮冰室著书立说,潜心
思考中国社会的走向,探讨中外文化的融合。
新中国成立后,新楼和旧楼全归公产,先是有军属入住,后居民越来越多,院内也陆
续搭建了许多临时建筑,在筹办纪念馆前的腾迁过程中,这里一共迁走了91户居民。今
天的饮冰室,虽然没有了硕儒秉烛夜读的场景,也见不到梁氏子女们的欢笑与嬉闹,但宁
静的空间中却充满了历史的味道。
【袁氏宅邸-袁世凯】
袁世凯的政治生涯是在天津起家,他在天津建造了大量豪宅。其中:奥租界金汤二马
路(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规模较大,占地1836平方米,建筑面积2217平方米,主楼
呈“L”型,三层砖木结构,共有房54间。
袁世凯委托英、德建筑师设计成欧洲古典式建筑,建造成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型住宅,是天津仅存的一幢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从海河对岸观看,宅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周墙身托起的又高又陡的双坡顶,以及在屋顶上建造的那座采光亭。这种造型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在德国建筑风格中进行演化,变为有外棱的“扣钟”。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幢楼内建有“隐身处”和“脱身处”。“隐身处”是在二楼右侧有个小门,门内建钢筋混凝土楼梯,铁栏杆,可上至楼顶间,下至地下室、如果关上小门便找不到上下楼的去处。“脱身处”是在三楼凉亭设有铁楼梯,直通后花园余门,由此可脱身逃走。
此外,在这所楼的二、三层之间还专门设计了一间八角形房屋,几面窗户都朝海河,无论潮涨潮落,河水都好似往八角楼里流,象征无数财源流人袁家。在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中,此建筑已被重新修复,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