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必记清单

合集下载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实验器材: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长度其他单位:千米(Km)1000 米(m)10 分米(dm)10 毫米(mm)1000 微米(μm)1000 纳米(n m)10 埃(A)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时间测量测时间的工具:秒表国际制单位:秒(S)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60 分(min)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us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

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八年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一、长度及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 。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 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 ?m;1?m=10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 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 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 10cm 等。

2.时间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 。

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 、(ms)”“微秒(?s)”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 ms;1ms=10 ?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机械运动2.微观世界的运动2.微观世界的运动(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长度测量:1.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Km-------- m------- dm------- cm------- mm------- um------ nm2. 换算:换算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3. 使用刻度尺前要弄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4. 误差: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5. 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纸张厚度,测钢丝直径(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球的直径,圆锥高度(3)替代法:测地图上铁路长(4)滚轮法:曲线长度等于轮子的周长乘以转过的圈数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7、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8、实验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3、. 运动按运动尺度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4.二、参照物1.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2. 参照物的选取:任意性;特殊性(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隐含性3.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①选取参照物②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4、同一物体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时间:测量工具:。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 min;1min= s;1 h = s;2.长度:测量工具:;长度的单位有、、、、、、七个(从大到小写出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长度单位的换算:0.06㎞= m;500m= nm;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⑴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 、__ 和 _;⑵会放:刻度尺要,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⑶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⑷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⑸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和。

3.误差: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误差只能而不能,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如上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①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 长度为_______cm.②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 长度为_____mm,合 cm.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动与静1. 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3.速度: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 ;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m/s= km/h。

二、快与慢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3.测平均速度: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声音的产生:物体,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 v液v气(v空气=340m/s)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就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与实验就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就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

注意分针与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就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与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瞧、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与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

③“瞧”:读数瞧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

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就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就是不遵守规则就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就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在物理学中,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将会学习关于物理学的不同方面,包括力学、热学、光学以及电学。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的知识点:
1. 力学(Mechanics)
- 描述运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动量:p=mv
- 动能: K=1/2mv²
- 力的垂直成分与水平成分
- 斜面运动
2. 热学(Thermodynamics)
- 温度与单位:摄氏、华氏、开氏
- 热量:单位、计算
- 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 热机:Carnot循环
- 热功等效性
3. 光学(Optics)
- 光的速度:常数c
- 光的特性: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 成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
4. 电学(Electrical)
- 电荷:正、负
- 电场:电场力、电场线、电场强度
- 电势差:电势差线、电势能、电势
-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 戴维南-普西定理
- 交流电与直流电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并且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那么将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的深层次和进一步的应用。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冊的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光的直线传播: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等。

2、透镜及其应用: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透镜成像公式。

3、光的色散和色光合成:理解色光的合成规律,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的合成方法。

4、透镜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和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5、眼睛和眼镜: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6、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声音的利用等。

7、机械振动和共振: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共振现象,掌握共振的条件和防止共振的方法。

8、电路和电流: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和电流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9、磁场: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磁场力的作用,掌握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性质。

10、电磁感应: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以上知识点都是初二物理上册的重点,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和记忆。

同时,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必背总结一、运动和相互作用1. 运动和相对运动•运动状态的判断: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物体的惯性的概念;•惯性坐标系的概念。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关系式 F=ma 的意义;•物体的重力和重力的性质;•弹簧力的性质和计算公式;•滑动摩擦力的性质和计算公式。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作用力的性质;•自由体系和受力分析。

二、能量和机械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守恒。

2. 机械功和功率•机械功的定义;•计算机械功的公式;•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力和势能定理。

3. 机械能的守恒和耗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不能完全守恒的情况;•能量守恒定律。

4. 功率和效率•功率和效率的概念;•计算功率和效率的公式;•功率和效率的关系。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和压力•压强的概念和公式;•不同介质中的压强大小比较;•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浮力和浮力定律•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原理;•浮力定律的表述和计算公式;•浮力的应用。

3. 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的概念;•表面张力与液滴的形态;•毛细现象和毛细管的现象模拟。

四、电学1. 静电场和电荷•静电场和电荷的概念;•静电荷和电极的性质;•静电荷的感应。

2. 电场和电势•电场与电荷的关系;•电势与电场的关系;•电势差和电位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电容器和电容•电容器的结构和性质;•电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计算方法。

4. 电流和电阻•电流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的计算方法;•极限电流、欧姆定理和欧姆定律;•不同导体的导电性质。

5. 简单电路分析•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安排电阻器的规则和分析电路的方法;•电压和电流的性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物理量
1、时间。

物理学的一种基本量,它一般以秒(s)为单位。

2、距离。

物理学的另一种基本量,它一般以米(m)计算。

3、加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速率,一般以米/秒的平方(m/s2)计算。

4、功率。

机械能量单位时间变换的速率,一般以瓦(W)计算。

5、速度。

物体运动的速率,一般以米/秒计算。

二、力学
1、力的效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三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

3、物理学中的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抗力,它能够减缓物体的运动和停止物体的运动。

4、压力压力是每平方米收到的压力,一般以帕斯卡(Pa)计算。

三、电学
1、电容电容是一种电介质,它可以储存电能。

2、电压电压是电动势,它可以用伏特(V)来表示。

3、电流电流是电荷流动的量,可以用安培(A)表示。

4、导电性导电性是指电荷能够在物体表面得以发挥作用。

5、电阻电阻是抗电流作用的量,可以用欧姆(Ω)来表示。

四、声学
1、振动振动是物体处于有序或无序运动状态的一种态度。

2、声音声音是一种由振动产生的有音调的波,可以用分贝(dB)表示。

3、声压声压是振动产生的压力,它可以使物体的一些部位振动。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性、运动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与化合物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2.运动和力学:
-力的作用与效果
-力的分解与合成
-牛顿三定律
-物体的平衡与非平衡
-动量与动量守恒
3.机械波与声音:
-波的概念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4.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5.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和电流
-电压和电阻
-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功和电能
6.磁学基础知识:
-磁场和磁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7.热学基础知识:
-热量和温度
-内能和热传递
-热能与功的转化
8.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流体的性质和压强
-物质的密度与浮力
-物质的导热性和传导性9.环境与资源的利用:
-能源与能源转换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0.科学实验与实践: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和分析
这些知识点覆盖了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
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并培养科学思维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生活、思维锻
炼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问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2、刻度尺的运用规则:A 、“选”:依据实际须要选择刻度尺。

B 、“观”:运用刻度尺前要视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场)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准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细的仪器,改良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更叫做机械运动,为探讨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样路程比拟时间;一样时间比拟路程。

2、速度的分类:(依据运动路途)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v=s/t 变形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效果力的效果有两种: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改变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来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4. 常见力的类型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5.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受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6.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7.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同等大小、反向的反作用力。

即对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每个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压力1.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是标量量值。

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2. 压强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大小。

公式为 P = F/A,其中 P 表示压强,F 表示力,A 表示面积。

3. 海伦公式海伦公式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其公式为 S = √p(p-a)(p-b)(p-c),其中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p 表示半周长,a、b、c 表示三角形的边长。

4. 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5. 原子分子与表面压力原子分子与表面压力是指物体表面上的分子对周围分子的压力。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产生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为 K = 1/2mv^2,其中 K 表示动能,m 表示质量,v 表示速度。

3.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弹性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3) 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 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5) 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 速度单位: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7)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8)关于计算:先明确条件信息,然后原始公式-导出公式-带入数据-得出结果。

后两步加单位。

四、各种形式的能量1)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2) 机械运动→机械能;分子运动→内能;电子运动→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运动→核能。

3) 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 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5) 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 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7) 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

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五、典型例题:限速标志、列车时刻表、分段运动、鹰追兔、电能来源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1)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a. 介绍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b. 介绍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c. 介绍物质的性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2. 反映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a. 介绍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b. 介绍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 介绍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3. 机械运动a. 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b. 介绍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c.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 力和运动a. 介绍力的概念和单位。

b. 介绍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条件。

c. 介绍摩擦力和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5. 功和机械能a. 介绍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

6. 水的性质和运动a. 介绍水的沸点、凝固点和密度等性质。

b. 介绍流体的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c. 介绍静水压力的计算方法。

7. 空气压力和大气运动a. 介绍大气压力和水压力的区别。

b. 介绍大气压力的测量和应用。

c. 介绍风的形成和大气环流的概念。

8. 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a. 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b.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概念。

c. 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习和掌握高级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v=s/t 变形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各章课堂笔记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走进实验室课堂笔记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二、测量的初步知识1.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1千米=103米1分米=10-1米1厘米=10-2米1毫米=10-3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注:中学生的平均身高1.60m左右;一层楼的高约为3m;课桌高约为8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几十μ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3.正确使用刻度尺: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五点:(1)会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2)会放:①贴: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②平: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相平行(或重合),不许歪斜.③齐: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某一整刻线作起点.(3)会读:①视: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②估:既要读出准确值,又要读出估计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③补:无估读值,应在估读数字处补“零”。

(4)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不要忘记写单位。

(5)会选:会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2)化曲为直法(3)平移法5.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①选用准确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②改进实验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角度的概念:角度是用来描述两条射线之间的开合程度的物理量。

2. 角的度量单位:角的度量单位有两种,一种是角度,用小圆圈“°”表示;另一种是弧度,用“rad”表示。

3.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描述角度与三角形边长之间关
系的函数。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
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若一个物体同时具有两个速度,可以通过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公
式计算出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

6.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的状态。

7.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8.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对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 动能与动能定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出物
体的动能。

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功。

10. 力的合成与分解:若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计算出合外力和合内力。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部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建议参考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必记知识点清单第一章:走进物理实验室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符号是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m lμm=1 000nm2、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3、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_______,不能_______;但______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_____________________4、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______min lmin=______s5、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第二章:运动和能量运动: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的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相对于来说的。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的路程。

公式:v=,导出公式:S=;t=。

单位:①国际单位:;②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测平均速度:原理:用测出距离S,用测出时间t;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能量的转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煤的燃烧()2.太阳能电池()3.电灯发光发热()4.电风扇转动()第三章: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振动停止,_______就停止;____________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不能传播 _______。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_____,一般在______中传播最快,_______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___。

(2)响度:声音的_____叫响度,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____有关;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____________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___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___。

频率的单位是___,符号是___,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

人们把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_______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乐音:悦耳动听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是物体做___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

环境学怎么样定义噪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例子: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_____________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

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四章:光和眼睛一、光的传播1、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__________。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__________,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_______,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___,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_____.二、光的颜色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_______________。

2、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光决定的。

颜料三原色是:____________。

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线分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_____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______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______________4、平面镜成像规律: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线分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角不等①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其他介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_______________,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五、看不见的光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1、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2、凹透镜:__________________,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①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②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③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七、眼睛与透镜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______。

近视眼需要配戴_____透镜来矫正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______________。

近视眼需要配戴_____透镜来矫正第五章:物态变化温度的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单位:1、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进行工作。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或容器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 。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 叫熔化。

晶体物质: 非晶体物质: 熔化图象:_____的熔化图像 _____的熔化图像熔化特点: 熔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点 :熔化的条件:⑴ ⑵②凝固 :定义 :物质从 变成 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 全部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凝固的条件:⑴ ⑵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定 义:物质从 变为叫汽化。

定 义: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 ;⑵液体的 ⑶液体表面。

作 用:蒸发_____(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蒸 发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沸腾条件:⑴达到。

⑵继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定义:物质从变为叫液化。

方法:⑴;⑵。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的过程,热。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1、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

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