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

合集下载

简单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产品的艺术特点。

简单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产品的艺术特点。

简单介绍宋代的五大名窑及其产品
的艺术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包括白瓷、青花、釉里红、官窑和元素窑。

一、白瓷:白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其特点是胎体细腻,釉质温润,釉面微灰或无釉,色泽晶莹剔透,表面光洁无瑕,凝重厚重,古朴典雅,浑然天成。

二、青花:青花是宋代瓷器中最有名气的一种,它的特点是釉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釉色淡绿而不淡,烧制时把蓝色釉料浓稠地涂抹在白胎上,以衬托出画花的生动活泼,使之具有青色的神采,令人难忘。

三、釉里红:釉里红的特点是釉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且呈现出淡红色。

它采用紫红色釉料,在白胎上施展技巧,把釉料整体涂抹在白胎上,形成淡紫红色的釉面,使作品具有古朴、淡雅的风格。

四、官窑:官窑是宋代官府专门烧制瓷器的窑口,它的特点是胎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色泽温润,釉色淡而不淡,烧制时釉料统一浓稠地涂抹在白胎上,处理精细,烧制精致,它的细腻、淡雅的风格使官府的器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五、元素窑:元素窑是宋代烧制青瓷的窑口,它的特点是釉质细腻,釉面晶莹剔透,釉色淡而不淡,烧制时釉料统一浓稠地涂抹在白胎上,处理精细,烧制精致,有一种自然的风格,以及独特的现代感。

知识拓展:宋朝瓷器简介

知识拓展:宋朝瓷器简介

宋朝瓷器宋代瓷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

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

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

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

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其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还有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们以流动的韵律美。

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从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较之前代更为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盘、壶、罐、盒、炉、枕、砚与水注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玉壶春瓶。

总的说来,民间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朴实、经济耐用;而宫廷用瓷则端庄典雅、雍容华贵。

最能反映皇家气派的是哥、官、钧、汝与定窑口烧制的贡瓷,最能体现百姓喜乐的是磁州、耀州窑口烧制的民间瓷品。

从纹饰上讲,宋瓷的纹饰题材表现手法都极为丰富独特。

一般情况下,龙、凤、鹿、鹤、游鱼、花鸟、婴戏、山水景色等常作为主体纹饰而突现在各类器形的显著部位,而回纹、卷枝卷叶纹、云头纹、钱纹、莲瓣纹等多用作边饰间饰,用以辅助主题纹饰。

工匠们用刻、划、剔、画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纹样的神情意态与胎体的方圆长短巧妙结合起来,形成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整体,另人爱不释手。

宋朝瓷器特点

宋朝瓷器特点

宋朝瓷器特点宋朝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独具一格,被誉为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宋朝瓷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宋朝瓷器的造型简洁典雅。

与唐朝的瓷器相比,宋朝瓷器更加注重形态的优美与纯粹,追求简洁而富有韵味的造型。

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等各种品种的瓷器,无论是瓶、罐、盒、碗、盘等,都以线条流畅、曲线优美、比例协调为主要特点。

瓷器的整体外形匀称端庄,给人一种宁静、庄重之感。

宋朝瓷器的釉色丰富多样。

宋代的瓷器釉色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青釉、白釉、黑釉、红釉、黄釉等。

其中,青瓷是宋朝瓷器的代表,青色釉料是通过在瓷器表面施以铁元素的氧化而得到的。

青瓷釉色呈青绿色,其中官窑的青瓷独具特色,釉面晶莹剔透,青绿色如玉。

此外,宋代瓷器中的白釉瓷器也非常有名,白瓷釉色洁白如玉,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

宋朝瓷器的胎质细腻坚硬。

宋代瓷器的胎质晶莹剔透,质地细腻坚硬。

这得益于宋代瓷器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改进,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器的胎质更加致密,具有较高的质量。

这不仅使得宋代瓷器更加坚固耐用,而且也为绘画和雕刻等工艺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宋朝瓷器的装饰精美细致。

宋代瓷器的装饰形式多样,有刻花、雕刻、绘画等多种技艺。

刻花技法主要包括浮雕、刻线、刻花等,雕刻技法主要包括刻线、刻空等,绘画技法主要包括青花、彩绘等。

这些装饰技法使得宋代瓷器的装饰更加精美细致,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宋朝瓷器的器型丰富多样。

宋代瓷器的品种繁多,器型丰富多样,既有适合日常使用的器皿,也有供赏析和收藏的艺术品。

宋代青瓷中的汝窑、官窑、钧窑等,白瓷中的定窑、钧窑、哥窑等,黑瓷中的定窑、哥窑等,都各具特色。

这些不同种类的瓷器,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在釉色、装饰等方面也有独特的风格。

宋朝瓷器以其简洁典雅的造型、丰富多样的釉色、细腻坚硬的胎质、精美细致的装饰和丰富多样的器型等特点,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宋代瓷器的特点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水平,也为后世的瓷器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宋代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引言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瓷器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代瓷器的特点,从其制作工艺、造型风格、装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制作工艺宋代瓷器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温烧制宋代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致密。

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高温烧成、二次还原等独特工艺,使得瓷器具有极高的质量和韧性。

2. 细腻的胎体宋代瓷器的胎体非常细腻,采用了优质的瓷土,并经过精心制作和处理,使得瓷器的胎体纹理清晰、均匀,触感温润,非常适合绘制各种装饰图案。

3. 瓷胎釉色的协调宋代瓷器注重瓷胎和釉色之间的协调。

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颜色的瓷料和釉料,使得瓷器的釉色与瓷胎相得益彰,增加了瓷器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造型风格宋代瓷器的造型风格简洁、雅致,具有以下特点:1. 线条流畅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舒展。

无论是瓷器的整体形状还是细节处理,都强调线条的曲线美和流动感,给人以优雅的美感。

2. 瓶颈修长宋代瓷器中的瓶类作品,瓶颈通常比较修长,造型优美。

这种独特的瓶颈设计使得瓷器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装饰空间。

3. 器形简洁宋代瓷器的器形通常比较简洁,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

整个造型显得简约而不失庄重,给人以静谧的美感。

4. 小型化与唐代的大型瓷器相比,宋代瓷器更加注重小型化。

瓶、碗、盘等常见的器物,都更小巧玲珑,更适合人们日常使用和欣赏。

装饰形式宋代瓷器的装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以下特点:1. 青花装饰青花是宋代瓷器的重要装饰形式,采用蓝彩在白胎上绘制纹饰。

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有花卉、山水、人物等,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2. 刻花划线宋代瓷器还常常采用刻花和划线等技法进行装饰。

刻花可以使瓷器的纹饰更加精细细致,划线则能够突出器物的轮廓和线条之美。

3. 高浮雕和低浮雕宋代瓷器的装饰中常常使用高浮雕和低浮雕技法。

高浮雕使得瓷器的纹饰更加立体、生动,低浮雕则能够增加整体装饰效果的层次感。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

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

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

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

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

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古属定州,故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

宋朝瓷器特点

宋朝瓷器特点

宋朝瓷器特点1. 宋朝瓷器的历史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对瓷器的生产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瓷器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2. 宋朝瓷器的种类宋代的瓷器种类繁多,包括青瓷、白瓷、黑瓷、饰花瓷等不同的品类。

其中以青瓷和白瓷最为著名。

2.1 青瓷青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它以青绿色的釉面和细腻的质地而闻名。

青瓷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其特点包括: - 釉面平滑细腻,通透度高 - 颜色独特,青绿色或青蓝色 - 瓷胎质地细腻,厚薄均匀 - 瓷器造型独特,多为圆形或方形2.2 白瓷白瓷是宋代的另一种重要瓷器,以其纯白的质地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白瓷的特点包括: - 质地纯净,无杂质 - 光泽柔和,通透度高 - 瓷胎坚硬而脆弱 - 瓷器形状简洁,多为圆形或方形3. 宋朝瓷器的制作工艺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相较于之前的时期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改进。

以下是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的一般步骤:3.1 选材宋代瓷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瓷土和瓷石。

瓷土是一种特殊的黏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用于制作瓷胎;而瓷石则是瓷器釉面的原材料。

3.2 制作瓷胎瓷胎的制作是整个瓷器制作工艺的第一步。

制作瓷胎需要将瓷土按比例混合后,进行过滤和搅拌,然后进行成型和干燥。

3.3 烧制烧制是瓷器制作的重要环节,决定了瓷器的成品质量和特点。

宋代的瓷器烧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高温烧制和低温烧制。

高温烧制的瓷器质地坚硬,釉面通透而不易磨损;低温烧制的瓷器质地相对柔软,釉面更为细腻。

4. 宋朝瓷器的装饰与图案宋代瓷器的装饰和图案设计也十分精美,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和审美趣味。

4.1 青瓷的装饰青瓷多采用简约的装饰方式,以实用为主。

常见的装饰有: - 刻花:用利器在釉面上进行刻画,形成各种图案和纹饰。

- 雕花:利用吉祥动植物的形象进行雕刻,突显瓷器的艺术价值。

宋代仿古器型top10,哪一种是你的最爱?

宋代仿古器型top10,哪一种是你的最爱?

宋代仿古器型top10,哪一种是你的最爱?刚学习宋瓷的时候,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每次看到喜欢的宋代瓷器造型,一去查找它的资料,总能发现,这些器物造型背后其实都是有故事的。

比如:很多端庄古朴的器物,造型大多能追溯到上古的礼器。

因此,这种现象也被我们称为宋代的仿古。

那么在宋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呢?其实,就如我们现在很多人觉得宋代好,想要穿越到宋代一样,宋人也做过穿越梦,不过他们理想中的时代,却是夏商周至两汉那段时期。

在宋人的眼中,那是礼制昌明的时候,因此宋代统治者希望通过恢复、再现'三代'礼制,以求治国和加强皇权。

而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宋代从礼仪制度到工艺美术方面,皆走上了“复古风”,尤其是在工艺美术方面。

另外,当时大量出土的早期青铜器礼器、金石学的兴起等,都为其器物的设计与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今天我们看宋代的瓷器,觉得那是“高古”气质的瓷器,那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宋代的陶瓷设计中,去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高古”,去追溯一下宋瓷“高古”的灵感之源。

(排名不分先后)01南宋官窑青釉琮式瓶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重文造型溯源琮良渚文化玉琮良渚博物馆藏琮是上三代的礼器,是一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琮的造型有贯通乾坤之意,而《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是指琮在“六器”祭祀中,是专门祭地的礼器,地位及其特殊。

而到了宋代,琮的形象得到了宋代文人的追捧,当时的陶瓷设计者将其形象用陶瓷材质表达,其中以龙泉窑生产的居多。

并且,到了宋代,琮已经不像《周礼》中那样,有严格的使用规定,而是发展了新用途,陈设、插花皆可。

不过琮这种外圆内方的造型,即使材质由玉到瓷,发生了转变,但依然给人以威严震慑之感,感觉适合陈设在比较正式的场合。

其上所举为南宋官窑一例,很有可能是祭器。

02北宋景德镇窑影青鼎式炉大肉庄旧藏2016年唐宋香具展《寻香》lot10 造型溯源鼎商代前期兽面纹鼎故宫博物院藏“一言九鼎”中的鼎,也是青铜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器物,自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可以说是青铜器中流行时间最长的器物。

宋代瓷器

宋代瓷器
百花争春的宋代瓷器 宋元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是陶瓷工艺,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得到空 前发展, 它在唐、五代“南青北白”的基础上,受当时商品流通、城乡 庶民生活及宫廷御用的推动,产量激增,质量提高,在花色品种和纹饰 图案上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的时代风格,并 出现了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五大名窑,而当时的磁州窑、 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名窑也以其清新质朴的瓷器闻名 于世。
官窑圆洗,高6.5cm,口径22.6cm,足径19cm。 洗直口,微敞,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此洗造 型端庄典雅,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片纹纵横交 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 棱和弦纹为饰。其上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这件官窑圆洗是宫廷御用器,在造 型、工艺及装饰技巧方面都十分考究,尤以釉色及片纹突出。同时,借助于烧成后 期的二次氧化作用,在釉层较薄的器口或未被釉层遮盖的器底部分,形成“紫口铁 足”,使器物愈显古朴庄重。
宋 官窑琮式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 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 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 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 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哥窑传世品均为宫中藏品,目前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国外一些大博物馆中。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 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 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 ,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 、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 、“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 痕之特点。

宋韵文化瓷器简介

宋韵文化瓷器简介

宋韵文化瓷器简介
宋韵文化瓷器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制作技艺和工艺的高峰之一。

宋代瓷器风格多样,器型丰富,釉色变化多端,釉面光润细腻,通体匀称,纹饰雅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等瓷器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中,青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它的呈青色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掺入了铁元素,而青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釉面上有着天然的裂纹,被称为“烧裂纹”。

同时,宋代的白瓷也成为了世界瓷器史上的经典,因其釉面精致细腻,通体洁白,被称为“官窑白”。

黑瓷则以其釉面质朴、具有哑光感的特点而闻名。

除了瓷器的种类和特点之外,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也非常精湛。

宋代瓷器的胎体经过多次烧制,釉面也需要多次涂刷,因此其中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同时,宋代瓷器的纹饰也十分讲究,常常采用植物、动物、人物等图案来进行装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动感。

总的来说,宋韵文化瓷器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大瑰宝,不仅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宋代瓷器的发展历史

宋代瓷器的发展历史

宋代瓷器的发展历史宋代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制作工艺达到高峰的时期。

宋代瓷器除了在造型、工艺、装饰等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准,也为后世的瓷器制作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宋代瓷器的发展历史。

一、北宋瓷器的发展1. 定窑瓷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瓷器窑口,就是河南省郑州市的定州窑。

定窑瓷器制作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器物质地细腻,轻薄透明;其次是施釉细密均匀,釉色柔和明亮;第三是瓷器器形大方得体,线条简洁流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 官窑瓷器北宋官窑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官窑瓷器制作规范严谨,艺术品位高雅,造型取材广泛、品种繁多,通常分为青、白、黑三色系,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焰口烧制技术。

此外,官窑瓷器始终保持着清雅、素净、淡泊的审美特征,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制作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3、钧窑瓷器北宋钧州钧窑瓷器制作技艺高超,釉面光滑,釉色丰富多彩,装饰精美,别有风格。

因此钧瓷被誉为“华夏之美,人间之奇妙”。

二、南宋瓷器的发展1、越窑瓷器南宋时期江西省南昌市的越窑瓷器出现并成为了代表性的瓷器制作方式之一。

越窑瓷器以质地细腻、釉色清新、高温烧制为特点,经过多年的制作和改进,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宋代瓷器制作的代表性瓷器之一。

2、宜兴紫砂陶瓷南宋末期开始,我国江苏宜兴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烧制陶瓷,那就是宜兴紫砂陶瓷。

宜兴紫砂陶瓷质地致密,釉薄如纸,表面细腻自然。

而且,宜兴紫砂陶瓷造形丰富多样,风格自然朴实,不论是装饰还是造型技巧,都有非常高超的水准。

3、汝窑瓷器南宋汝州的汝窑瓷器制作技艺诞生于北宋时期,到了南宋时期更加成熟,对于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器物价值有很高的贡献,堪称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绝佳之作。

汝窑瓷器主要包括白瓷和青瓷两种,以其丰富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闻名于世,被称为“青瓷之冠,白瓷之祖”。

总之,宋代瓷器在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艺术上有突出表现,而且在工艺技术、器物价值上也有非常高的贡献。

宋代瓷器形制

宋代瓷器形制

宋代瓷器形制
1. 青瓷:宋代青瓷器形制丰富多样,包括瓶、罐、盖碗、罐、盖盒等。

2. 白瓷:宋代白瓷器形制包括瓶、罐、碗、盘、盒、瓶等。

3. 青白瓷:宋代青白瓷器形制主要有碗、盘、罐、瓶等。

4. 绿釉瓷:宋代绿釉瓷器形制有瓶、罐、盘、碗等,其中以青绿釉瓷器最为著名。

5. 窑变瓷:宋代窑变瓷器形制多种多样,例如有天青釉、白釉变青、天青釉变青白等。

6. 黑瓷:宋代黑瓷器形制较为简单,主要有盘、碗、壶等。

总的来说,宋代瓷器形制非常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器型,也有新创造的器型,涵盖了各种用途和功能的瓷器。

形容宋代瓷器的词语

形容宋代瓷器的词语

宋代瓷器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形容宋代瓷器的词语有:
精美:宋代瓷器制作精细,造型优美,釉面光滑细腻,给人以美感。

细腻:宋代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处理,使得瓷器表面光滑细腻。

独特:宋代瓷器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创新,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高雅:宋代瓷器不仅具有实用性,具有艺术价值,因此被认为是高雅的文化产品。

珍贵:宋代瓷器的制作难度极大,数量稀少,因此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人们的珍视和保护。

宋代瓷器底足特征

宋代瓷器底足特征

宋代瓷器底足特征
1.高度较低:宋代瓷器底足的高度相对较低,大致在2-3厘米左右。

这与唐代瓷器底足高大的风格相比有所不同。

宋代瓷器底足高度的降低,使得瓷器更加稳固,易于放置和使用。

2.圆形或方形底足:宋代瓷器底足的形状主要以圆形或方形为主。

这种形状的选择也与瓷器的稳定性有关。

底足的圆形或方形设计有助于瓷器的稳固放置,减少瓷器倾斜或倒塌的可能性。

3.内凹的底足:宋代瓷器底足内部通常呈现凹陷的设计。

这种设计有助于增加底足与器身的接触面积,提高底足的稳定性。

此外,在烧制过程中,内凹的底足可以增加瓷器的结构强度,减少瓷器底足的破损概率。

5.器底露胎:宋代瓷器的烧制工艺非常高超,采用的是高温烧制。

因此,宋代瓷器底足往往略微突出,并露出胎色。

这种底足的处理方式既增加了瓷器的稳定性,又增添了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

总的来说,宋代瓷器底足特征体现出了瓷器制作的技术精湛和审美追求。

底足的高度低,形状圆形或方形,底足内凹,底款和款识明晰,器底露胎等特征使得宋代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属于宋朝的瓷器种类

不属于宋朝的瓷器种类

不属于宋朝的瓷器种类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阶段,其瓷器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然而,总述宋朝不属于的瓷器种类有1200字以上,实在是一项庞大的工作。

因此,我将列举一些重要的宋代瓷器种类,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青瓷:青瓷是宋代的经典瓷器之一,特点是采用青瓷胎,釉色多为
青灰色,表面有细腻的裂纹纹饰。

青瓷的原料主要来自江西景德镇和湖南
株洲,制作工艺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青瓷瓷器的出现,对于中国瓷器
史具有重要意义。

2.汝窑: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以制作青瓷器闻名。

以河南汝州
为中心,汝窑的瓷器质地纯净,釉色温润,器型简洁。

汝窑瓷器的出现,
开创了中国瓷器青瓷的制作技术。

3.钧窑:钧窑也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山东曲阜的钧州。

钧窑瓷
器釉色多为天蓝色、玫瑰紫色、沧蓝色等,釉质厚实而润泽,器型多样。

钧窑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4.宣德瓷:宣德瓷是明代各个朝代最贵重的瓷器,因为其制作技术和
品质极为优良。

然而,宣德瓷虽然在宋朝结束后的明代出现,但其制作技
术的基础是在宋朝建立的。

宣德瓷独特的釉色和纹饰使其在中国瓷器史上
独占一席之地。

宋朝的工艺品与艺术品

宋朝的工艺品与艺术品

宋朝的工艺品与艺术品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以其繁荣的经济、文化与艺术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通过贸易与海外交往而富有的朝代,宋朝产生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与艺术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珍视。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工艺品与艺术品的特点和影响。

宋朝的工艺品包括陶瓷、漆器、玉器、木器等。

其中,宋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宋代瓷器以青瓷和白瓷最为著名。

青瓷是宋代陶瓷的代表,以瓷质坚致、釉面呈青绿色而著称。

青瓷制作工艺复杂,需要高温烧制,成品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白瓷则是宋代瓷器的另一特色,以其纯白、洁净的外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宋代的白瓷大多采用钧窑等烧制工艺,呈现出细腻柔和的特点。

漆器也是宋代的重要工艺品之一。

漆器是以漆为主要材料,结合木、竹等制作而成。

宋代的漆器工艺达到了高峰,尤以雕漆最为出名。

雕漆是一种精细的手工技艺,工艺复杂,需要经历多道程序才能完成。

宋代雕漆的图案丰富多样,常常以山水、花鸟为主题,表现出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

雕漆的色彩鲜艳丰富,并且具有耐久性,因此十分受到人们的喜爱。

宋代的玉器也享有盛誉。

玉器作为一种珍贵的材料,被用于制作各种器物,例如玉瓶、玉盖等。

宋代玉器的制作工艺精湛,常常以玉雕为主要形式。

玉雕以神态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形象为特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宋代的玉器以其高雅、精美的外观,成为当时社会上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除了工艺品,宋朝的艺术品也非常出色。

绘画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宋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为著名。

山水画重点描绘了中国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色,强调以意境和气氛表达情感。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李唐等。

人物画则以人物形象为主题,追求形神兼备的创作效果。

司马迁、文徵明等人物画家在宋代享有极高的声誉。

此外,宋朝还涌现了许多其他形式的艺术,如文学、音乐等。

宋代文学以诗词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家有苏东坡、李清照等。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窑瓷器赏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树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保藏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我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保藏首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国主义教育演示基地。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约三十五万件。

,还保藏有数千件什物资料和自1949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从全国各地150多个首要窑口收集的3万多片瓷片标本。

宫廷运用和保藏陶瓷器至迟可上溯至唐朝。

唐、五代时,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质地优异的窑场烧造贡瓷,《国史补》、《元和郡县图志》和《新唐书·地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窑青瓷向长安进贡的记载。

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质量较好的窑场如定窑、耀州窑等烧造贡瓷,然后树立汝窑、钧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等官办瓷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

至明代前期,皇室已保藏了数量可观的宋代名窑瓷器。

接下来店铺为我们收拾精选宋代各大名窑瓷器以飨众藏友:1、耀州窑青釉刻花瓶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高19.9cm,口径6.9cm,足径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颈,丰肩,腹以下渐收敛,圈足。

肩部有弦纹3道。

瓶身以“刻花”为饰,腹部刻缠枝牡丹花,下腹刻双层莲瓣纹。

此瓶刻工刀锋尖利,深浅有致。

牡丹花繁而不乱,花冠饱满,花枝环绕,俯仰联系。

瓶通体施青釉,釉面晶莹温润,玻璃质感强,釉层匀净。

耀州窑刻花青瓷以盘碗为多,瓶类较少。

此瓶小口短颈,衬出瓶身的雍容饱满,刻线处积釉色深,凸起处色较浅,使斑纹更加清楚,有立体图像的作用,为耀瓷中的精品。

2、钧窑鼓钉三足洗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

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满足头足。

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星期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符号。

宋代瓷器知识点总结

宋代瓷器知识点总结

宋代瓷器知识点总结一、宋代瓷器的历史背景宋代瓷器的兴盛时期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时期,北宋时期为960年-1127年,南宋时期为1127年-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瓷器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瓷器生产和出口国。

宋代瓷器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相对和平的政治局势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瓷器工艺的发展,使得宋代瓷器成为世界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二、宋代瓷器的特点1. 瓷胎精细宋代瓷器的胎质以薄胎、白胎和青白胎为主,通过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瓷器的胎质细腻光滑,质地坚韧,胜似"织锦"。

在瓷胎的制作上,宋代工匠运用了精湛的技艺,使得瓷器在整体上更显高贵典雅。

2. 釉色清雅宋代瓷器的釉色以青绿釉、天青釉、白釉、钧釉、刘斛釉为代表,这些釉色在宋代工匠的巧妙处理下,呈现出清雅的质感,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美感。

宋代釉色的烧制,经历了时间的淬炼,使得其釉色更显珍贵。

3. 瓷器造型简约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符合,因此宋代瓷器造型相对简约朴素,但又不乏华丽的装饰,表现出一种大气、典雅的美感。

宋代瓷器的造型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既体现了功能美学,又富有装饰性。

4. 雕刻纹饰细腻宋代瓷器的雕刻纹饰大多以植物纹、花卉纹、人物纹等为题材,表现出工匠们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创造力。

宋代工匠在瓷器上的雕刻纹饰更加细腻、准确,展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成熟和精湛。

5. 琢磨细密宋代瓷器的磨光工艺十分细密,经历琢磨之后的瓷器光滑平整,细节处理处更显精细,耐人寻味。

琢磨细密的处理方式不仅使得瓷器表面光洁亮丽,还富有质感和温度。

三、宋代瓷器的主要品种1. 青瓷青瓷又称北方青瓷,主要产于河北、山东等地。

其釉色以青灰色为主,釉面细腻温润,胎质细密坚韧。

青瓷的造型简约,雕刻纹饰多以植物纹、花鸟纹为主,给人一种高雅清新的美感。

宋代青瓷制作工艺十分成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宋代瓷器 一、双凤朝阳斗笠碗双凤朝阳斗笠碗,亦称“影青浆胎双凤朝阳碗”,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产品。

碗为倒置斗笠形。

碗内外壁施以白里泛青透明釉。

胎细釉纯,质薄而轻,洁润如玉,光鉴照人,扣之作金石声。

碗通高5.6厘米,敞口,直径17厘米,直斜腹,平足,直径8.5厘米,碗内壁有模印花纹:上为云雷纹一周;下为双凤朝阳图案,双凤作展翅向日飞翔状,栩栩如生。

稀有而珍贵。

1982年在桐城县毛河乡毛河村徐湾庄出土,计10件(其中有5只残破),由桐城县文物管理所征集,现藏桐城市博物馆。

二、“河滨遗范”青瓷碗“河滨遗范”青瓷碗,北宋龙泉窑(今浙江省龙泉县)青瓷产品。

圆唇,敞口,弧腹,圈足。

通高6.2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4厘米。

碗内壁有5条凸起的直线纹,碗底中心印有“河滨遗范”4字铭文,竖行,每行2字,为阴文楷书。

此种铭文碗是龙泉窑的特有产品,目前完整的器物很少发现。

另外碗足底部还有墨书“户元美宅庚戌年”7字,行楷,竖三行,行字不等。

“户元美”为死者的名,“宅”指墓地。

“庚戌”年号北宋有两个,一是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一是熙宁三年(1070年)。

从碗的形制特征看,应属前者,不会晚到北宋后期。

碗为白色胎,胎骨坚硬细腻。

粉青色釉,釉汁滋润,有冰裂纹。

此碗对研究宋代龙泉窑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1955年在绩溪县宋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三、钧窑大碗钧窑大碗,宋代瓷器。

兰青色,芝麻轴边沿,冰裂纹,略带密点菟丝子纹。

直口,深腹,圈足。

通高9厘米,口径22厘米。

1964年春,于亳州城东北25公里大杨河工地征集,系治河民工从河床东部宋代墓葬区挖出,完整无损。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从该墓葬区共同出土的大量宋代器物证实,此碗为宋代遗物。

现藏亳州市博物馆。

四、青白釉刻花盖碗青白釉刻花盖碗,宋代生活器皿。

深腹、直口、矮圈足,白瓷胎。

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光亮略泛黄色。

碗外遍刻花草纹。

盖折沿,中间塑一扁平纽,四周亦刻满花草纹。

口径10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11厘米。

该碗制作精细,造形别致,类似这种深腹直口的青白釉盖碗,在宋瓷中还不多见,宿松地处长江北岸,面临江西,距景德镇不远。

根据此碗的造形和釉色,应为宋代景德镇产品。

1986年2月在宿松县佐坝乡栗树村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砖石墓出土。

现藏宿松县文物管理所。

五、影青斗笠碗影青斗笠碗,宋代瓷器。

敞口,微卷唇,浅弧腹斜收至底,矮圈足、底平不施釉。

通高6.7厘米,口径17.7厘米、底径5.5厘米。

器体胎质较薄,全施影青色釉,光泽晶莹。

碗内壁刻划水波纹,影现四尾鱼形,鱼作戏水状,形象活泼生动,可见精湛的工艺水平。

1982年6月9日,霍山县文物管理所从城南上元街村十八塔生产组小学教师刘兰芝家中征集。

据介绍:1979年3月,修路工人在该地开挖路基时,在一座宋代砖室墓中发现。

现藏霍山县文物管理所。

六、龙泉窑瓷盘龙泉窑瓷盘,通高3.9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7厘米。

口厚唇,直斜腹,底内收。

矮圈足,直径6.1厘米,露胎,白瓷质。

通身无纹饰,施以豆绿色釉,色泽温润如玉,造・・731型古朴典雅,是宋代龙泉窑的标准器物。

1982年桐城县毛河乡毛河村徐湾队农民张善文在挖菜园地时出土,后由桐城县文物管理所征集,转交桐城县博物馆收藏。

七、影青双凤碟影青双凤碟,宋代瓷质生活用具。

通高3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5.3厘米;大敞口,浅腹,圈足不施釉;白砂胎,胎体较薄;通体施白里泛青的影青釉,釉色晶莹;碟内口沿下饰回纹一圈,下为双凤戏牡丹图案。

造型生动美观,极为精致,为宋瓷珍品。

1981年在枞阳县横埠镇出土。

现藏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八、青白釉盏与盏托青白釉盏与盏托,饮茶用具,北宋湖田窑(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产品。

盏为敞口,薄唇,喇叭形圈足,盏托为盘式,中心托垫形如一直腹的覆杯,边缘作一周凸棱,以利承托盏足,盘作下卷边,下置高圈足。

通高8厘米,盘径13.7厘米。

胎色洁白,胎质坚硬致密。

釉色白里透青,光泽莹润。

造型优美,制作精细。

1963年在宿松县北宋元佑丁卯年(1087年)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九、繁昌窑影青执壶繁昌窑影青执壶,北宋瓷质酒具。

通高17.4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6.9厘米;器物口沿外侈,呈喇叭状,肩部起为弯曲壶嘴,细流小口,圆腹,腹部有6道瓜棱形凹槽,成六等份,浅圈足;釉色泛青,莹润如玉,腹部釉有细开片。

整件器形造型雅致,制作精细,为北宋影青瓷中精品。

繁昌窑始烧于五代,盛于北宋,曾烧制过不少影青瓷执壶。

它的发现,反映了繁昌柯家冲窑当时的影青瓷烧制具有很高水平。

该壶于1986年12月在铜陵市火车站铁路窑厂取土时发现,现藏铜陵市文物管理所。

十、“八仙馆”白釉壶“八仙馆”白釉壶,宋代瓷质酒器。

因壶上写有“八仙馆”题记故称。

形呈瓶式,下方稍细,为轮制。

通高24.7厘米,圆口,外径4.3厘米,内径2.3厘米,短颈,高3厘米,4耳,圆腹,径11厘米,圆底圈足外高2厘米,内高0.5厘米,外径7.7厘米,内径4.5厘米,壶施白釉,耳的下方用棕褐色釉料写有行书体“八仙馆”3字,其下有部分棕褐色釉。

该壶与萧县白土窑出土的宋代“八仙馆”壶,形、胎、釉、书体均相似,对研究宋代萧窑烧制瓷器工艺技术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

1984年10月在濉溪县铁佛区古城乡张黄庄出土。

现藏濉溪县文物管理所。

十一、霞间窑青釉执壶霞间窑青釉执壶,宋代瓷质生活用具。

通高20.5厘米,口径9.1厘米,底径7.2厘米。

喇叭口外撇、长颈;圆流直竖于肩部,流嘴略向外弯曲,不过壶口;扁条形连接・・831口与肩部,上有6道竖刻条纹;丰肩鼓腹,腹部有一道接痕,下腹内收;圈足外撇、胎质细腻、色灰白,以指叩之,其声清脆如金属声;饰化妆土,青釉泛灰,釉层较薄,有开片纹,釉仅施至腹部,有流釉现象。

该壶仅流嘴部稍有破损,基本完整。

根据近年来安徽的考古发现,皖南地区古代青瓷窑址主要分布在绩溪霞间、十亩园、歙县竦口、泾县琴溪、窑头岭、休宁岩前等地。

这些窑址烧制的年代从晚唐开始,止于北宋,其产品多以越窑青瓷为主,此壶与其中烧制于五代至北宋的绩溪霞间窑发现的标本近似,而且从胎质、釉色、造型看,为该窑之精品。

此壶的发现,不仅为研究绩溪霞间窑址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扩大了中国越窑系青瓷的分布范围。

80年代末由绩溪县文物管理所收购,后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馆藏一级文物,现藏安徽省文物总店。

十二、白瓷人形执壶白瓷人形执壶,北宋酒具。

白胎,通体施白釉。

壶为手捧朝笏立朝觐的人形,束发插簪,面须,宽袍曳地,大襟广袖,神态静穆。

壶身圆筒形的躯干,头顶为口,朝笏作流,背有双条把手。

通高22.2厘米,腹径9.4厘米,流长8.2厘米。

人形执壶构思精巧,造型新颖,人物刻划准确生动,显示了宋代制瓷和雕塑的工艺水平,是罕见的宋瓷精品。

1971年在怀宁县雷埠乡宋代砖室墓出土。

1983年怀宁县文物管理所和皖河区文化站调查征集。

现藏怀宁县文物管理所。

十三、紫定金彩壶紫定金彩壶,北宋时期定窑烧制的紫定金彩器。

高18.1厘米,口径7.1厘米,腹径12.6厘米,底径3厘米。

制作精细规整,口外折似浅盘口状,短颈斜直,丰肩,上腹鼓出,下腹斜收,浅圈足,腹部略残。

胎薄仅0.2厘米,胎质洁白细腻,露胎处有明显的竹丝刷痕迹。

除壶底外,壶内外均施酱色釉,釉质晶润。

腹部釉上描绘的金彩虽早已脱落,但整个画面在侧光下尚清晰可辨。

两道金彩细弦纹在壶的腹中央将画面分为上、下两组。

上组为一幅写实画“莲塘风光”图,两片荷叶,高低相错,飘浮水面,微微摇曳,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含苞欲放。

荷叶后,画一丛茂盛蒲草,荷叶下,点缀几棵水草。

下组为一圈绘制工整的变体仰莲纹图案,莲瓣共9对,18瓣,分前后两排重叠,莲瓣用双线勾勒,瓣内绘有变形折枝牡丹,前排莲瓣内牡丹花盛开,后排莲瓣内牡丹花含苞欲放。

整个画面构图简练,图象生动逼真。

紫定器存世不多,而绘有金彩器的,则更为罕见。

该器的出土是我国陶瓷考古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填补了我国古陶瓷研究和收藏的一项空白,印证了文献中关于“紫定器且有描金彩花鸟”的记载,为对北宋定窑的研究,特别是定窑瓷器装饰技艺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1982年在肥西县将军岭乡李岗村出土。

现藏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十四、影青莲花烫酒壶影青莲花烫酒壶,北宋瓷质酒具,分注碗和执壶两部分。

用注碗盛热水,将壶装酒置于注碗中温酒。

注碗为花口,深腹,由7瓣莲花组成,整个器形似盛开的仰莲。

各花・・319瓣边缘刻有简洁的花草图案。

圈足外壁饰凸弦纹一周。

执壶呈瓜棱形,直口筒颈,颈底部饰花瓣纹一圈,斜平肩,流置肩腹交接处折角上。

匾带状把手,两边各刻棱线一道与流等高。

直筒形套盖,盖顶塑蹲狮抱绣球纽。

釉色青白略泛黄,通高26.5厘米,底径8.8厘米,为江西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精品。

1985年7月在宿松县高岭乡姚圩村出土,1994年6月定为一级文物。

现藏宿松县文物管理所。

十五、仙人吹笙青白釉开片壶仙人吹笙青白釉开片壶,宋代瓷质酒器,通高19.3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9.5厘米,为女仙吹笙造型。

壶口开于人头发髻顶端,口沿饰羽冠;脑后至肩部以两根飘带并列为壶把,直流,塑成笙状,笙与人的嘴之间由一细吹管相连接,双手捧笙以固流;人身以刻划纹勾勒成袍服为壶腹;溜肩直筒,下端饰两点为双足。

此壶制作精致,构思新颖,造型独特,人物面目清秀,形态生动,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1994年元月11日在宿松县城东郊一座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墓葬中出土,1995年6月被国家文物专家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它瓷器20余件,并有石质买地券1方。

现藏宿松县文物管理所。

十六、影青执壶影青执壶,宋代瓷质生活用具。

通高11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4厘米。

平折沿,口微侈,圆肩、曲流、鼓腹、假圈足,有盖。

盖边与柄上端分别按环耳,可供系绳之用,以防壶盖掉落,造型奇巧,制作巧妙。

通身无纹饰,施以白黑泛青的影青釉,色泽温润如玉,圈足部分露白砂胎,为宋代瓷器珍品。

1985年在枞阳县会宫乡安凤出土,现藏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十七、盅口瓷壶盅口瓷壶,宋代瓷质生活用具。

通高14.5厘米,腹径11厘米。

盅口,口两侧各有小系,圈足。

柄较宽,上有4条弦纹。

壶身上部有6条弧棱,使上部成瓜状,壶的下部呈6瓣莲花状造型。

壶嘴下部有3圈连环弦纹,壶的釉色白中闪黄,胎色白中闪红,周身开片,圈足部分露胎,为宋代瓷器珍品。

1975年11月在太湖县小池乡出土。

现藏太湖县文物管理所。

十八、鹅饰影青瓜棱壶鹅饰影青瓜棱壶,宋代酒具,瓷质薄胎,高15.6厘米,口径4厘米,最大腹径8厘米,底径5.6厘米。

圆唇、敞口,喇叭形长颈,溜肩,瓜棱腹,假圈足,刮底。

前腹平塑一鹅形饰,伸曲形细长颈为流,展两翅,作飞翔状,后腹平塑一鹅形饰,展开两翅,作扇状,细扁条形长颈向上直达口下为执,头复向下弯曲,作回顾状,下颌紧贴器口外壁,颈上部近口处有一卷筒式小系,横穿,与口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