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学案教师用(含答案)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表达方式。
3. 领会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3. 人物分析: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课文的精彩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理解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3.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表达方式和特殊句式。
2. 项羽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项羽的悲剧命运,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和内涵。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简要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出问题:“项羽是谁?他的故事有哪些?”二、课文朗读(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表达方式。
三、课文解析(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四、互动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项羽人物形象的理解和看法。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悲剧命运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羽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内涵。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练习:1. 请简述《项羽本纪》的作者及其文学地位。
《项羽本纪》(学案答案)
• 二、重点语句翻译 • 1、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 王翦所戮者也。 • 译文: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 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 人。 •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 译文:(项梁)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流寓在 当地的客民和当地土著丁壮,借此了解他们 各人的才能。
• 四、词类活用 • 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 • 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 3. 皆沉船,破釜甑(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破) • 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 • 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 6.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 • 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 • 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
• (18)乃:竟然 • (19)暴:突然地,快速地 • (20)焉:代词,他(指项羽) • (21)乃:于是,就 将:率领 • (22)期:约定 山东:山的东面 • (23)面:背(向)n---v • (24)蜂:n—状,像蜜蜂一样 • (25)发哀:发丧 • (26)谬:荒谬
• (27)学书不成,去 放弃 (28)又不肯竟学 使……完毕 • (29)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暗中/部署 ,约束 • (30)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 最终 • (31)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 • (32)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回头看见/ 你
• 八、补充知识 •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文言文中,名 词处于动词的位置, 表示与其相关的动作 行为,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基本规律: • 1,名词后面带宾语,“范增数目项王”, “左右欲刃相如” • 2,名词后面带补语,“沛公军霸上”, “一狼洞其中” • 3,名词前面有状语,“秦师遂东” • 4,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非能水也” • 5,两各名词连用, “春风风人”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通过分析、比较,掌握史记的写作特点;(3)通过模仿、创新,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悲壮,培养爱国情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成与败的哲理;(3)学会珍惜现在,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2. 史记的写作特点及艺术魅力;3.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2. 史记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3.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项羽本纪》原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项羽本纪》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史记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4. 分析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史记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9. 课后作业:10. 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项羽本纪》中的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羽的一生,让学生深刻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塑造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选修九《项羽本纪》学案(参考答案)
选修九《项羽本纪》学案参考答案2014-9 【研读文本】【基础知识归纳整理】一、注音:略二、文言基础知识1、(1)“罢”通“疲”,疲惫(2)“匈匈”通“汹汹”,动荡不安(3)“被”通“披”,穿上,披上(4)“面”通“偭”,以背相向2、(1)尽,完毕(2)(宣告)(发动)(3)靠近(4)到(5)连接,引申为跟随(6)欺骗(7)战败而逃(8)最终(9)约定(10)失去,损失3、(1)灭族,名词作动词(2)认为……是奇才,形容词意动用法(3)对……感到痛苦,对……疲惫不堪,动词意动用法(4)使……受苦,使动用法(5)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6)挖坑活埋,名词作动词(7)认为……是对的,形容词意动用法(8)险要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8)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10)在夜里,名词作状语(11)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12)向东边,名词作状语(13)向西进军,名词作动词(14)称王,名词作动词(15)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4、(1)古义:拒绝;今义:感谢(2)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3)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4)古义:有德之人;今义: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5)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5、(1)属①隶属②类,辈③ zhǔ撰著④项zhǔ跟随⑤zhǔ接连,连续⑥通“嘱”,劝酒(2)拔①抽出②选拔③拔起④超出⑤攻克,夺取(3)乃①于是,就②是③只,仅④竟然⑤你的6、翻译:(1)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2)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
(3)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4)然而今天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啊!(5)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迁移练习】1、B妄:胡乱2、D虽:即使3、C(A代词,他的;语气词,表反问B代词;提宾标志C于是,就D介词,因为;介词,用)4、A逝:奔跑5、D辟:退避6、B(B名作动;ACD名作状)7、 A (A副词,才B介词,用;介词,因为C兼词,“于此”;代词,代项羽D代词,代项羽;取独)8、B (A蜂,名作状C然,意动用法 D兄,名作状)9、C (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递进;③④介词,用)10、D (ABC被动句D定语后置句)【总结】参考: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1、眼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缺乏宽庞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本纪学案(一)教师版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熟读文中的重点句子。
2.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音和通假字。
3.初步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文言感知能力。
难点:梳理文章内容。
【蓄势待发】一、出自本课的成语1.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第七》:"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意谓双手能举起鼎一样沉重的东西,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2.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釜:锅。
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3.作壁上观: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
观,旁观。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含贬义。
4.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二、故事背景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之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死于东城。
【萌生入境】一、通读全文,熟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黑字的字音和斜体字的意义和包含的特殊语言现象。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2.项梁尝有栎阳逮3.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4.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5.秦始皇帝游会稽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7.项羽已杀卿子冠军8.破釜甑,烧庐舍,10.高祖常繇咸阳11.项王军壁垓下12.骏马名骓13.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14.歌数阙1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1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17.田父绐曰18.项王自度不得脱19.斩将,刈旗,20.汉军皆披靡21.项王瞋目而叱之,22.辟易数里23.乌江亭长舣船待24.亦足王也25.项王身亦被十余创26.指王翳曰27.乃持项王头视鲁28.乃封项伯为射阳侯。
项羽本纪-教师用
《项羽本纪》学案一.正音翦( ) 栎阳( ) 狱掾( ) 会稽( ) 力能扛鼎( )惮( ) 釜甑( ) 惴恐( ) 垓下 ( ) 冠诸侯( )骓( ) 刈旗( ) 披靡( ) 嗔目( ) 重瞳子( )翳( ) 忼慨( ) 蹂践( ) 田父( ) 被十余创()绐( ) 舣船( ) 辟易()属者()阕()二、通假字1、繇役( )2、直夜溃围南出 ( )3、乃持相王头视鲁( )4、辟易数里( )5、骑皆伏曰( )6、乘埶起陇亩之中( ) ( )7、尚不觉寤( )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2、吾知公长者 ( )3、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四、词类活用1、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 )2、毋妄言,族矣( )3、梁以此奇籍 ( )4、皆沉船,破釜甑( ) ( )5、无不膝行而前( )6、项王军壁垓下( )7、项王则夜起( ) 8、左,乃陷大泽中( )9、身七十余战( ) 1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11、马童面之( ) 1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 ( ) ( )13、然羽非有尺寸( ) 14、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五、重点实虚词1、学书不成,去(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 )3、又不肯竟学( )4、以是知其能( )5、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6、九战( )7、楚兵冠诸侯( )8、莫敢纵兵( )9、常幸从( ) 10、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11、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 ( )1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 ( ) 13、以故汉追及之( )( ) 14、项王自度不得脱( )15、汉军乃觉之( )16、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 ) 17、田父绐曰 ( ) 18、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19、期山东为三处 ( ) 20、汉军至,无以渡( )21、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 ) ( )22、我何渡为( ) 2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24、吾为若德( ) 25、五人共会其体( ) 26、舜目盖重瞳子( )27、何兴之暴也( ) ( ) 28、分裂天下 ( )29、位虽不终( ) 30、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 31、自矜功伐( ) 32、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 33、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 )六、特殊句式及重要句子句式: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让学生掌握《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项羽本纪》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第二章: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2.1 作者介绍《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包括其生平、著作及文学成就。
2.2 时代背景分析《项羽本纪》所处的汉代文学环境,以及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
2.3 文学地位探讨《项羽本纪》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1 基本情节梳理《项羽本纪》的故事脉络,概括其主要事件。
3.2 人物形象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等。
3.3 主题思想探讨《项羽本纪》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英雄主义、成败得失等。
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技巧4.1 实词理解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4.2 虚词辨析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增强学生的语法意识。
4.3 句子结构剖析文言文句式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断句能力。
4.4 词句翻译练习翻译《项羽本纪》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2 拓展阅读推荐与《项羽本纪》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项羽本纪》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4 课后作业第六章:人物分析与比较6.1 人物性格分析详细分析《项羽本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项羽的英勇、固执、悲剧性命运等。
6.2 人物关系梳理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项羽与刘邦、虞姬与项羽等。
6.3 人物比较将《项羽本纪》中的人物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比较,如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等。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能够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项羽本纪》的内容;(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运用文本内容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2)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复杂人物关系;(2)欣赏《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文学特色;(3)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创新性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史记》及《项羽本纪》的地位和意义;(2)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了解故事情节。
2.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项羽本纪》中的优美语句,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项羽本纪》中的内容进行创作;(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展示作品,共同讨论、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修辞等方面,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项羽的个性特点,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3、理解并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项羽的形象教学难点:人物刻画艺术的分析教学方法: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在理解疏通时,逐块进行,积累文言知识,在全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总体把握《项羽本纪》的内容,了解《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重要地位。
2、通过品读第1—2节了解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从而自主归纳项羽早期性格特点。
3、通过疏通课文,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
一、导入新课《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因原文较长,本书只选了项羽家世的介绍和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两个片段。
未入选的精彩片段还有巨鹿之战前的“吴中起兵”和“巨鹿之战”后的我们学过的“鸿门宴”。
二检测预习情况(一)、注音栎阳逮()狱椽()繇役()力能扛鼎()钜鹿()釜甑()甬道()惴恐()诸侯皆属焉()垓下()名骓()歌数阕()田父绐曰()刈旗()瞋目而叱()王翳()瞳子()苗裔()陇亩之中()自矜功伐()乘埶()(二)浏览预习课文(1)划出难读难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2)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与尾声(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三)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者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百三十篇。
1.2.2 文章背景: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末起义军领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失败。
1.2.3 文学地位:《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描绘了项羽的一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2.1 篇章结构引言:介绍项羽的家族背景和起义原因。
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叙述项羽在灭秦、楚汉争霸过程中的英勇事迹。
结尾: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总结其一生的悲剧。
2.2 内容梳理2.2.1 引言:项羽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子,秦灭楚后,项羽立志报仇。
2.2.2 第一部分:项羽在灭秦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如破釜沉舟、新安之战等。
2.2.3 第二部分:楚汉争霸,项羽击败刘邦,封其为汉王。
2.2.4 第三部分:项羽在彭城之战中击败刘邦。
2.2.5 第四部分:楚汉争霸的决战,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利,乌江自刎。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项羽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政治短视。
3.2 分析方法通过原文语句分析、人物事迹评价、作者评价等方法,全面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项羽的主要事迹、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4.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对项羽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练习5.1 教学活动1) 分组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2) 讨论交流:学生围绕项羽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 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5) 影视欣赏:观看《项羽本纪》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练习1) 翻译课文:学生独立翻译课文,锻炼文言文翻译能力。
项羽本纪学案教师版
《项羽本纪》学案(教师版)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解释。
1、老弱罢转漕。
罢,同“疲”,疲困。
2、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非通假字,译为“披”,穿上。
3、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间,同“涧”,山涧。
4、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匈匈,同“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5、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
已,同“以”。
6、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同“服”,佩服。
7、马童面之。
面,同“偭”,背对着。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书:①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名词,文字②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动词,书写③与妻书.。
名词,书信④书.中自有黄金屋。
名词,书本,书籍2、即:①梁父即.楚将项燕。
副词,表判断,是②吾闻先即.制人。
连词,就③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动词,靠近3、将:①项氏世世为楚将.。
名词,将领②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动词,当将领③公将.鼓之。
副词,即将④遂将.五诸侯灭秦动词,率领4、数:①汉王数.之。
动词,(音shù)数说、责备②汉军围之数.重。
数词,(音shù)几③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形容词,(音shuò)过多、超过常度,数数然,急迫的样子。
④数.罟不入洿池。
形容词,(音cù)密、细密⑤亚父数.目项王。
副词,(音shuò)多次、屡次⑥汉果数.挑汉军战。
副词,(音shuò)多次、屡次三、区分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两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
古义,相信并任用,是两个词;今义,相信而敢于托付,是一个词。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是两个词;今义,某一个区域,是一个词。
3、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才能和勇气,是两个词;今义,才华、才能。
四、解释句中的加点字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去,离开2、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举,攻占3、直夜溃围而出,驰走.。
走,跑4、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项羽本纪 学案
《项羽本纪》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项羽其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研究文本1—3节,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
学习过程:一、导入二、文题背景1、解题《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本纪”本是为帝王而设的,司马迁把项羽归到帝王中,可见对项羽的重视。
全文以秦末农民起义为背景,生动地描述了项羽精彩的一生。
课文是节选,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项羽少时、巨鹿之战、垓下被围自刎、太史公论战。
2、背景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国,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三、研究文本第一、二自然段。
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4、特殊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与籍避仇于吴中。
5、翻译:①项籍者,下相人也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6、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思考:(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四、阅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重点词句。
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翻译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思考: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3、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五、复习巩固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2)狱掾()(3)力能扛鼎()(4)破釜甑()2、解释下列黑体字词(1)毋妄言,族矣(2)又不肯竟学(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8)九战,绝其甬道3、填空。
项羽本纪学案教师用含答案
中山一中2011-12学年高二级语文科《项羽本纪》资料编号____胡放宇编写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使用时间12 周【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3课时【知识链接】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对完整性课文节选了《项羽本纪》中几个章节,包括“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下悲歌”等内容。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少怀壮志㈠预习及自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土翦() 扛()鼎惮( ) 栎阳( )蕲()狱掾.( )乌骓.()自度.()瞋()目翳() 重瞳()子苗裔()自矜()功伐2、诵读第一部分,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学书.学万人敌.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才气过人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④谕以所为起大事。
(4、试简洁概括选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项羽的身世和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几次战争,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威猛。
第三部分:写垓下之战的经过和结果,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二)探讨与提高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用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用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项羽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项羽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项羽本纪》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
(2)学会对比分析,将《项羽本纪》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实和文学加工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3)引导学生从项羽的事迹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欣赏《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对《项羽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项羽事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3)对《项羽本纪》文学特色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和《项羽本纪》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项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故事情节。
(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项羽本纪》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2)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赏析《项羽本纪》的文学价值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巩固:(2)组织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课后作业:2. 结合《项羽本纪》和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析项羽形象的不同之处。
3. 深入研究《项羽本纪》中的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
《项羽本纪》教案及练习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了解《项羽本纪》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掌握人物描写、事件叙述等文学手法。
3. 品味语言风格,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简介《项羽本纪》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成就。
2. 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等。
3. 探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如楚汉争霸、垓下之战等。
4. 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如项羽之歌、鸿门宴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等。
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展示作品及相关内容。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视野。
3. 文学作品选读:提供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项羽本纪》的作者及文学地位。
2.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3. 探讨历史事件,理解作品中的历史背景。
4. 鉴赏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感受语言风格。
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3. 探讨历史事件:20分钟4. 鉴赏精彩片段:20分钟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环节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困惑。
2.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5.1 课后作业1. 请简要概括《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项羽本纪》中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一中2011-12学年高二级语文科《项羽本纪》资料编号胡放宇编写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使用时间 12周【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 3课时【知识链接】文体知识:1、什么是传记文?——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对完整性课文节选了《项羽本纪》中几个章节,包括“少怀壮志”“叱咤风云”“垓下悲歌”等内容。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少怀壮志㈠预习及自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王翦.﹙﹚扛.﹙﹚鼎惮﹙﹚栎.阳﹙﹚蕲﹙﹚狱掾.﹙﹚乌骓.﹙﹚自度.﹙﹚瞋.﹙﹚目翳.﹙﹚重瞳.﹙﹚子苗裔.﹙﹚自矜.﹙﹚功伐2、诵读第一部分,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学书.学万人敌.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才气..过人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③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④谕以所为起大事。
﹙﹚4、试简洁概括选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项羽的身世和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几次战争,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威猛。
第三部分:写垓下之战的经过和结果,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
(二)探讨与提高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用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用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三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三)总结、归纳、反思项羽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参考:毫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四)课后作业翻译下列句子。
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翻译: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翻译:第二课时叱咤风云㈠预习及自我检测1、从“叱咤风云”这一部分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2、至少找出两个通假字“罢”通“疲”“匈匈”通“汹汹”“被”通“披”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
丁壮苦.军旅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闻之皆争下.项王(二)探讨与提高1、“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残暴意气用事鲁莽2、这一部分塑造项王形象的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三)课后作业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屡次、多次)B.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技艺、方术)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几、几个)D.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计算)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就)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才)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C.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竟、却)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于是,就)第三课时垓下悲歌㈠预习及自我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项王军壁.垓下骑能属.者田父绐.曰:“左.。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吾)身.七十余战江东虽小,地方..千里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 汉骑追者数千人。
﹙﹚④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翻译重点句子。
①是何楚人之多也。
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二)探讨与提高(1)《垓下歌》的引用对塑造项羽形象有何作用?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是一种末路英雄穷途之哭。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运用细节刻画是必需的。
作者从传主的性格,实际的生活环境等因素出发,进行合理的虚构,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
示项羽威猛。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
(三)总结、归纳、反思《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1、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
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为何又拒绝亭长的好意?你怎么看待项羽的选择?3、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A选材精当。
项羽起兵八年,身经七十余战,头绪繁多。
司马迁却能从众纷乱的历史事件中,选取最能体现项羽个性的材料,来反映英雄的本色。
就课文所选的三段内容而言,《少怀壮志》选取项羽少年时学书、学剑、学兵法的态度及见到秦始皇时的言论等材料,以突出表现项羽的胸怀大志;《叱咤风云》选取项羽与汉军、汉王交战的材料,以体现项羽的英勇善战;《垓下悲歌》选取项王慷慨悲歌,为部下“快战”,最后自刎乌江的材料,典型地表现了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本色。
B对比鲜明。
以汉军将士之惊恐以衬托项羽之英雄形象。
C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四)课后作业翻译下面句子。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吾闻之周生曰①:"舜目盖重瞳子②。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④,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周生:汉代的儒者。
②重瞳子:眼睛里有两颗眸子。
③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
④关:关中,指秦地。
楚:楚地,指定都彭城。
⑤东城: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
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放逐义帝而.自立②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③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④欲以.力征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2、下列各句中的"将"字与"遂将五诸侯灭秦"中的"将"字在含义和用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将.兵与备并力逆操B、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陛下不能将.兵3、"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正确解释是()A、(是)老天使我死亡,不是(我)用兵的罪恶啊B、(是)天意要我流亡,不是(我)用兵的罪责啊C、(是)天意让我灭亡,不是(我)用兵的过错啊D、(是)老天要我逃亡,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4、下列句子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逞他自己的聪明却不向古代成功的经验学习)B、何兴之暴也(为什么兴起得这么迅速呢)C、夫秦失其政(独夫秦始皇失掉了他的政权)D、然羽非有尺寸(但是项羽没有些许权势和地盘)5、下面对项羽成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像舜的后代。
B、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学习了陈涉等前人起义的经验教训。
C、项羽成功的一面,是由于他能把握时机,发难于陇亩之中,率领和团结五诸侯灭秦。
D、项羽的最终失败,是由于他不负责任,归罪于"天亡我"。
E、项羽的最终失败,是由于他"自矜功伐",一味使用武力,等等。
6、解释下列词语意义(用法)。
苗裔:后代师古:效法古代经营:治理答案:1、D(“而”,一为承接连词,一为并列连词;“以”一与“来”构成复音词表时间,一为介词“凭借”)2、C(此为名词,余皆动词)3、C(“亡”为使动词,“罪”古今词,此为“过错”之义)4、C(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国施政不当而失民心。
夫,句首发语词)5、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