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读后感《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向太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
当你面向太阳时,阳光在你眼前,阴影在你身后,你会感到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你心中的热血会沸腾,你会觉得全身充满力量,会想象雄鹰一样的展翅飞翔……平衡计分卡的两大功能:设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设置每一层面的目标和指标,通过这些目标和指标传达战略并协助战略的执行——通过学习《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受到几点启发,产生感悟。
一、平衡计分卡中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让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
目标是旗帜,是未来可能会实现的蓝图,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让人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发挥,对工作就会充满激情,有了信心和激情,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就会主动想办法解决。
不会做的学做,会做的做得更好,做得更好的上升为超越,员工会在超越自我中获得无比快乐的精神享受。
那么我们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呢?企业帆船将驶向何处?如何描绘出一幅有效的美好蓝图,指出一个可以前进的方向,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愿意为之去努力去奋斗,是我们平衡计分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在开展平衡计分卡工作中首先的定位。
我们说,“解决温饱问题”是初级目标,“有车有房”是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获得社会认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是初级目标,立于世界优秀企业之林是中期目标,永远不在地球上消失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它为我们企业和员工描绘了一个光明的未来,每一个员工都会因为自己是这个企业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会为此而产生荣誉感。
二、对目标进行分解,肯定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
实现目标,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岗位,对每个岗位在实现目标中应做哪些工作、工作的标准、完成的时间做出规定,这无疑是对员工工作的明确和肯定。
平衡计分卡应用心得绩效管理经验论文

平衡计分卡应用心得绩效管理经验论文平衡计分卡应用心得绩效管理经验论文大家都知道“人力资源”、“平衡计分卡”这些概念不是中国固有的,是西方文化传播过来的,既然是西方文化,那么就会有一个“东西结合的问题”,也就是说西方文化、西方管理理念、西方管理思维、西方管理方法都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否则就会是,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无法落地。
就拿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为例来说,近几年关于绩效的讨论非常多,对绩效管理的看法也似乎趋向两级发展:1、无用派。
绩效管理都把索尼、三星给害惨了,有去KPI化,甚或是人力资源部门也都不要了。
2、神化派。
绩效管理是一门神器,想要什么就考核什么,绩效考核就成了管理者手中无所不能的神器,将绩效管理抬到无以伦比的高度,管理者对此热情也是不同一般,更是视企业的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没有绩效管理就是没有管理的观点,也时时浮现在世人的面前。
真正的绩效管理从来都是将战略落地的一个过程、更是推动价值观从理念到行为的一个过程。
所以,也会对绩效管理提出四个维度(成本、有效性、真实性、区分度)的要求,而我们所见的绩效管理,往往都会发生很多的问题:强调绩效考核,忽视绩效管理强调关键绩效,忽视非关键绩效强调考核结果,忽视绩效面谈强调技术手段,忽视教练辅导强调人力部门,忽视其他部门……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绩效管理浪费时间、浪费成本、员工反对、管理者不满意。
那我们该怎么办?第一、绩效管理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管理。
这一点需要从最高决策者到基层管理者形成高度一致的认知,是要把绩效管理定位到每一层级管理者责任和使命的高度,真正的绩效管理是由直线主管完成的,而且这是管理者的基本功之一,通过绩效管理最终促成业绩目标的达成;所以第一个平衡就是要在绩效管理工作上,平衡人力部门与非人力部门以及最高领导层的关系,做好各自的定位,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二、工资是员工付出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报酬、奖金是员工取得工作成果后而获得的回报。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通用5篇)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通用5篇)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篇1读书目的:在开始阅读《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之前,我有以下目的:1.了解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
2.深入理解平衡计分卡如何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3.学习如何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个人绩效。
读书摘要:《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是一本由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合著的管理学书籍,出版于2004年。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平衡计分卡来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以及如何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个人绩效评估。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评估工具,它包含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这四个维度相互平衡,共同支撑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
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其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战略。
个人应用:在个人层面,平衡计分卡可以应用于自我评估和改进。
我可以通过这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来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
例如,在财务维度,我可以评估自己的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在客户维度,我可以评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在内部业务流程维度,我可以评估自己的工作效率、质量等;在学习与成长维度,我可以评估自己的知识水平、技能提升等。
通过定期评估自己的表现,我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例如,如果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我可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结:《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是一本很好的管理学书籍,它让我深入了解了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应用平衡计分卡,我不仅可以了解组织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战略,还可以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这对于提高个人绩效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都有很大的帮助。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篇2《平衡计分卡:业绩考核如何转向战略管理》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管理和业绩考核的工具,它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评估,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绩效评估。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通过四个维度的指标评估企业的绩效表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在读完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相关资料后,我对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平衡计分卡包含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
这四个维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企业绩效评估的完整体系。
财务维度是传统的财务指标,例如销售额、利润率等,用于评估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能力。
客户维度关注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如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用于衡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内部流程维度关注核心业务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例如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等,以确保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学习与成长维度关注员工的学习和发展,如员工培训、创新能力等,用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平衡计分卡的实施需要以下步骤。
首先,确定战略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确定影响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要素。
其次,选择合适的指标。
在每个维度下,选择与目标对应的指标,这些指标应该是可度量、可管理且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
然后,设定目标值和具体行动计划。
为每个指标设定理想值和可接受范围,并制定实施计划以实现这些目标。
最后,通过监测和反馈来评估绩效。
定期对指标进行监督,通过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战略执行。
通过平衡计分卡,企业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绩效,避免仅依赖财务指标评估的局限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只能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竞争力和潜力。
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评估框架,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此外,平衡计分卡还能够促进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由于平衡计分卡涵盖了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各个方面,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共同努力,协调合作,为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这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工作壁垒,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共同价值观。
综上所述,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强大的绩效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并全面评估绩效。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第一章读书心得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第一章读书心得
读完《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的第一章,我对该书的内容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本书通过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强调了战略执行的重要性。
传统的战略规
划仅仅局限于制定目标和计划,而缺乏对战略实施的关注。
而平衡计分卡提出的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能够帮助组织更全面地思考战略的执行、管理和评估。
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战略实施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其次,我注意到作者在第一章中详细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及其相应的
指标。
财务维度主要关注经济利益,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顾客维度关注企业如何提供价值和满足客户需求;内部流程维度关注企业核心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学习与成长维度则关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及组织的创新能力。
通过定义明确的指标,可以使战略执行更加具体、可操作,并能够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平衡计分卡在组织中的角色以及实施的步骤。
平衡计分卡
不仅是一个测量工具,更是一个用于沟通和整合战略的框架。
它能够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可行动的目标,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来推动战略的实施。
而在实施过程中,作者强调了领导层对平衡计分卡的支持和参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供读者参考。
总的来说,第一章向我展示了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设
置合适的指标和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组织能够更好地落实战略,并持续关注和评估执行的效果。
这对于组织实现长期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我期待继续阅读后续章节,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和作用三、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四、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五、如何更好地运用平衡计分卡六、结论正文: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平衡计分卡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和作用。
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它是一种绩效评估工具,旨在弥补传统财务指标的不足。
通过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其次,谈谈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平衡计分卡。
他们认识到,仅仅关注财务指标已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
然而,在我国,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企业对它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
平衡计分卡有助于企业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指标,从而实现战略与执行的紧密结合。
此外,它还有利于企业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组织效率。
最重要的是,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企业关注长远发展,避免短视行为。
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平衡计分卡呢?企业应确保关键绩效指标与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贡献力量。
此外,企业还需不断调整和优化平衡计分卡,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成长。
最后,总结一下,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实用的战略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评估自身的绩效,发现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我国,平衡计分卡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和作用三、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四、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五、如何更好地运用平衡计分卡六、结论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有幸阅读了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将结合文章内容,详细阐述平衡计分卡的定义、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优势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工具。
首先,让我们明确平衡计分卡的定义。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各项指标相结合的绩效管理体系,旨在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
它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全面衡量企业的绩效。
在我国,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
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传统绩效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纷纷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
然而,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
如何更好地运用平衡计分卡,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中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它将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形成可量化的指标,有助于企业监控和调整战略方向。
其次,平衡计分卡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促使企业关注创新、学习和成长。
最后,平衡计分卡强调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为了更好地运用平衡计分卡,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明确的战略目标,确保各项指标的合理性。
2.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确保全体员工对平衡计分卡的理解和认同。
3.定期评估和调整平衡计分卡,确保其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的实施。
总之,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对企业更好地运用平衡计分卡提供一定的参考。
[VIP专享]关于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体会
![[VIP专享]关于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8bc11a30b4c2e3f5627633c.png)
关于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体会使用平衡计分卡不是为了绩效管理,更不是为了赶潮流而使用平衡计分卡,否则企业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平衡计分卡的宗旨是帮助企业的中高层就企业的使命、远景、长、中、短期目标、战略行动达成一致,并且作为一个沟通工具,使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管理人员更加明确自己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的权责,确保战略得以实施。
一个设计良好的平衡计分卡如同一张由此岸(企业的现在)去往彼岸(企业的目标)的地图,各关键驱动因素之间如同链条环环相扣,战略实施一目了然。
设计一个量身定制的“战略地图” 是企业级平衡计分卡成功关键如果仅从四个角度(企业外部范畴:财务、市场与客户;企业内部范畴:内部流程、学习创新)去确定关键成功绩效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四者之间各子因素未必会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这样的计分卡对于企业来说是意义不大。
各个因素之间必须形成逻辑关联性或者说是“链条关系”,最终能够形成战略地图。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战略地图,应关心自己的目标与客观现状,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3. 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分解建立企业级计分卡后,确定了关键因素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从企业指标分解到部门指标需要有中间一步过度,即流程分解。
因此企业级指标必须分解到各流程指标上,而流程的实现正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来担纲的,应由流程指标产生部门指标与个人指标。
4. 灵活建立平衡计分卡企业在建立自己的计分卡时,不必拘泥于平衡计分卡传统的四方面因素,它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战略地图,确保各关键因素与指标之间有清晰的因果逻辑关系。
战略地图的制定应尽可能贴近企业的实际经营与管理状况,不能闭门造车。
从某种程度上,如果邀请重要客户、业内专家、关键供应商等共同参与商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建立指标体系,这样制定的战略地图才能更加客观、便于实施,最终才能达成企业的目标。
5. 必须量身定做平衡计分卡不是一张简单的卡片,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母板,任何组织要应用它,都必须针对企业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BSC只能借鉴,不可能照搬。
《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读书报告

《平衡计分卡战略战略实践》读书报告战略与执行,一直都是大家在企业关注的焦点,也唯有战略和执行相结合,才能达成一个组织既定期限的目标。
但在企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1)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 2)制定了战略后,无法落地。
无数管理者深陷战略与执行的纠结中,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发现将战略与运营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一、学到本书介绍了如何有效的将战略与运营链接形成战略管理流程的闭环,并逐一介绍了执行这个闭环管理包括的六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都给出了相应的工具及模型。
这六个阶段主要包括:1.制定战略制定战略从企业的使命、愿景及价值观出发,并运用外部环境分析(PESTEL)、内部环境分析(价值链)、竞争分析(SWTO)等工具对企业当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当期情况的战略。
2.规划战略本阶段利用战略地图详细描述战略,并运用平衡计分卡工具找出企业基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不同战略主题的衡量指标及其目标值(目标值制定有价值差距法、标杆法、因果逻辑法等);并根据相应主题的目标值制定详细的战略行动方案。
制定战略行动方案的目的是弥补绩效差距,那么实施战略行动方案就需要一部分战略性资金。
这部分战略性资金不同于运营资金,其主要服务于公司战略性层面,属于长期目标支出,而运营资金属于短期目标支出。
谁来执行战略性行动方案?需要建立跨业务单元主题的执行责任制,由每个战略主题的责任人兼职监控战略主题的执行。
3.组织协同组织协同主要包括业务单元的协同、支持单元的协同及员工的协同。
业务单元的协同主要体现在将公司的战略分解并融入到各个业务单元的战略;支持单元的协同主要体现在如何协助业务单元和公司提升绩效;员工的协同主要包括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并理解战略,并激励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公司战略的达成。
4.规划运营规划运营阶段是阐述战略与运营相链接的关键阶段,主要包括结合流程改进、销售预测、资源配置和动态预算。
●结合流程改进结合流程改进主要指将战略目标和流程改进计划相协同,确保将战略主题所需要的变革转换成运营流程的变革;确保资源能力、运营规划和预算体现战略方向和需求。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
在阅读了关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相关资料后,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常见的绩效考核方式,它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从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绩效管理体系。
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来审视组织的业绩,使组织能够全面、均衡地评估自身的业绩表现。
首先,平衡计分卡强调了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
股东和客户作为外部群体,员工和内部业务流程作为内部群体,平衡计分卡在有效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平衡了这些群体间的利益。
这种平衡确保了组织在关注外部需求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内部运营的效率和员工的成长。
其次,平衡计分卡实现了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
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滞后指标,仅能反映公司上一年度发生的情况,无法指导企业如何改善业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后三项领先指标的关注,平衡计分卡帮助企业实现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
此外,平衡计分卡还注重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通过设定明确的短期目标,组织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并取得成果。
同时,长期目标的设定为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组织能够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一种全面、均衡的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能够在多个维度上评估自身的业绩表现。
通过关注不同群体之
间的平衡、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间的平衡以及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平衡,平衡计分卡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平衡计分卡》读后感最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读书会活动,有幸阅读了《平衡计分卡:化战略微行动》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再网络上查找了一些相关案例,综合本书和网络上的案例分析,阐述一些本人阅读的相关资料和心得。
平衡计分卡分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
按照卡普兰和诺顿的观点,”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
它将企、也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
平衡计分卡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Nolan Norton Institute)^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一种绩效评价体系。
当时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的浓厚兴趣与反响。
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
而是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解释,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
基本内容为: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
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
读平衡计分卡有感

读平衡计分卡有感MPACC 2016级2班梁宇婷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平衡计分卡的知识,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平衡计分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何谓平衡计分卡,简单点说就是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它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
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
因此,人们通常称平衡计分卡是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战略管理工具,主要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
平衡计分卡的使用成效自然不用说,有些公司因为对它的合理利用,实现了经营状况的大扭转甚至大翻身,美孚就是典型的案例。
美孚能从一个获利率居行业之末的组织,在短短三年内晋升为行业之冠,这从一定程度来说是依靠了平衡计分卡的正确实施。
但是,平衡计分卡虽被广泛运用,可实施不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平衡计分卡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如果使用不当,则会煞费周章、流于繁琐,反而阻碍企业的发展。
这就折射出很多的问题,建立真正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虽然在理论上能实现管理上的高效激励,但是企业在组织实施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致于其无法正常运行。
譬如说,现在很多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战略是企业达成其愿景与使命的方法,它明确了企业一系列的目标和资源分配,也明确了企业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而平衡计分卡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正是企业组织的战略,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要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评价系统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尽管没有战略也可以开发平衡计分卡,可是这样下来,实现的指标也只是完成目标本身而已,没有一体化的战略来实现所有行动与目标的协调,很难最终获得持续的、突破性的经营效绩,这与真正的平衡计分卡所能带来的效益相距甚远。
所以企业在组织实施平衡计分卡时,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战略,然后必须根据战略制定目标从而使战略具体化,将目标转换成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用关键成功因素和关键绩效指标指导战略的有效实施并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读书心得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读书心得按照学习计划,近日我认真阅读了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刘俊勇、孙薇译,王化成译校的《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学习心得颇多。
由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平衡计分卡在各级各类组织中运用前景广阔,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作为一名高校财务工作者,本次读书的主要心得有以下方面:一、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理论认识著作的第一章“信息时代的衡量与管理”和第二章“企业为什需要平衡积分卡”清晰地告诉我们需要如何平衡地把控企业或者组织前进的方向。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以及四个层面的综合考量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科学法则。
著作的主体部分“衡量企业战略”和“管理企业战略”分别详细介绍了平衡积分卡理论的各个层面、指标以及结构与企业战略衡量的关系和平衡积分卡在管理和实现企业战略中的流程和方法。
具体而言,平衡积分卡理论精髓有:(一)平衡计分卡强调平衡传统财务评价体系环节单一、深度、广度等都不够,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之间不平衡、滞后和超前指标不平衡、结果和动因之间不平衡、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不平衡、静态管理和动态变化间不平衡。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内部业务流程、客户、学习和创新四个角度全面评价组织业绩。
其中财务指标是企业已经达到的过往业绩,其他三个方面是取得结果的动因和过程,要求管理者从四种角度选择数量有限的关键指标,迫使管理者把所有的业绩评价指标放在一起考虑,以助力组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此外,平衡计分卡强调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间的平衡。
财务驱动模式下的诸多不平衡使得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环节脱节。
客户们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愿景和战略无法付诸行动的;仅有战术性反馈,缺乏战略性反馈;战略未能衔接部门、团队和个人目标;战略未能合理分配长短期资源;平衡计分卡帮助组织填平了企业战略开发制定和战略实施之间中的一个鸿沟,通过实施上下一致的战略协同,制定考核目标、分配资源、制定行动方案与预算,实施反馈与战略学习流程,从客户和内部优势出发制定战略。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

平衡计分卡读书笔记【篇一:管理会计读书笔记】读《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有感最近,我学习了企业战略绩效的评价模式-平衡计分卡模型。
为了对这一模型的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不仅限与理论上的掌握,我查找了一些关于该模型在实践中应用的文章研读了一下。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招商银行战略管理体系研究》这篇论文,是天津大学研究生毛国英在汪波教授的指导下写的。
文章从银行战略管理理论入手,介绍了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模式的演进历程及国际先进银行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后,简要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体系,指出平衡计分卡体系是以战略为导向的,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和绩效衡量的有效工具,其弥补了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核心,有效地把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测评的目标和指标,使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行动联系起来,确保了企业远期发展战略和目标远景的有效实现。
最后,文章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战略管理实践为案例,对该行的战略管理发展历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管理体系建设,指出有效的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是将银行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考核手段相结合,以改善银行财务状况,最终实现商业银行发展蓝图和战略目标的战略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不是一个战略制定系统,而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即贯彻、实施已形成的战略步骤,并不断对其进行反馈和修正的系统。
通过建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战略管理体系,使招商银行总体发展战略从制度层面、绩效层面、人员管理等多层面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招商银行天津分行的经营模式不断调整、业务结构不断拓宽、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为金融全面开放背景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在战略管理方面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摸索更具可操作性的战略管理之道。
绩效考核是银行的一种重要的管理策略,而平衡计分卡也逐渐被引入城市银行的考核体系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计分卡》读后感《平衡计分卡》读后感最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读书会活动,有幸阅读了《平衡计分卡:化战略微行动》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也有再网络上查找了一些相关案例,综合本书和网络上的案例分析,阐述一些本人阅读的相关资料和心得。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
按照卡普兰和诺顿的观点,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
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
平衡计分卡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Nolan Norton Institute)、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一种绩效评价体系。
当时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
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的浓厚兴趣与反响。
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 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
而是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解释,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
基本内容为: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
BSC中客户方面,管理者们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
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
BSC中的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
在这一方面,BSC重视的不是单纯的现有经营过程的改善,而是以确认客户和股东的要求为起点、满足客户和股东要求为终点的全新的内部经营过程。
BSC中的学习和成长方面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
组织在上述各方面的成功必须转化为财务上的最终成功。
产品质量、完成订单时间、生产率、新产品开发和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改进只有转化为销售额的增加、经营费用的减少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才能为组织带来利益。
因此,BSC的财务方面列示了组织的财务目标,并衡量战略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在为最终的经营成果的改善作出贡献。
BSC中的目标和衡量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因果关系,而且包括结果的衡量和引起结果的过程的衡量相结合,最终反映组织战略。
基本理论:实际上,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
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
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
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创新与学习、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
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四个本质特征: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管理体系,是根据系统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系统。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是在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施,将其四个角度的目标、指针,以及初始行动方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
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之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2.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
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分成四个不同角度的运作目标,并依此四个角度分别设计适量的绩效衡量指标。
因此,它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有效运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克服了信息的庞杂性和不对称性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的这些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目标的达成。
3.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沟通工具。
它是整个系统最基础和最强大的特性。
一个精心设计的清晰而有效的绩效指标,清楚地描述你指定的战略并使抽象的远景与战略变得栩栩如生。
据调查,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前,不到50%的人说他们知道并理解企业组织的战略。
而在实施平衡计分卡一年之后,该比例上升到87%!4.平衡计分卡绩效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平衡计分卡与其它绩效管理系统的差别在于注重因果关系。
平衡计分卡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也体现了一种管理思想,就是: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以考核的,必须将要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组织愿景的达成要考核多方面的指标,不仅是财务要素,还应包括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
自平衡计分卡方法被提出之后,其对企业全方位的考核及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充分重视,许多企业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②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③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④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⑤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⑥实现组织长远发展;⑦通过实施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于试图使其自动化。
平衡计分卡中有一些条目是很难解释清楚或者是衡量出来的。
财务指标当然不是问题,而非财务指标往往很难去建立起来。
确定绩效的衡量指标往往比想象的更难。
企业管理者应当专注于战略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将战略与其衡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
而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
因为保持平衡计分卡随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平衡计分卡的另外一个缺点是它很难去执行。
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5-6个月去执行,另外再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则化。
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衡量指标有可能很难去量化,而衡量方法却又会产生太多的绩效衡量指标。
注:以上部分内容摘抄自关于本书的介绍,并作了内容的整理,关于其发展历史和相关案例请阅读书籍。
在网上有很多人解读过平衡记分卡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国内企业近年来都在管理中引入了平衡计分卡。
但其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平衡计分卡的真正内涵和使用条件理解不深,在执行过程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平衡计分卡的实施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国内企业在平衡计分卡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团队当前的状况和氛围做出调整,须知平衡计分卡只是理论指导作用,如果强行生搬硬套或者一味追求理论则会是得其反。
如果在实施平衡计分卡在整个企业在战略导向不清的条件下即匆忙引入平衡计分卡,没有明确的组织愿景和战略的情况下,推行平衡计分卡必定会导致失败。
平衡计分卡最突出的特征是其中的绩效指标要根据它们与组织的愿景和战略的内在联系来确定。
因此,平衡计分卡中指标的选择是一种有意识的推导过程。
众所周知,平衡计分卡包含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这四大层面的指标,其围绕的核心就是企业的愿景和战略。
在上述四大层面的指标中,财务指标关注的是股东的利益,即企业是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是否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其他三个层面的指标则存在以下的逻辑关系:企业要在财务方面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为顾客创造价值,因而企业必须要了解顾客是怎样看待组织的绩效;而另一方面,只有在内部关键业务过程富有效率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将为顾客创造的价值转化为股东价值。
为了使这种价值创造的过程能够持久,企业就必须能够做到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并有效地使用资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和它的员工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发展,而平衡计分卡中有关学习和成长的绩效指标则集中体现了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
正是基于上述道理,平衡计分卡将绩效指标分成了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反映组织绩效的一个特定方面。
而这四个层面的指标内容都必须与组织的情况相适应,尤其要体现出组织的愿景和战略。
由于平衡计分卡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对很多的企业而言,突出的误区就是在尚未形成战略管理的自觉意识和既定流程便勉强引入平衡计分卡,这样就会因为组织战略的频繁变化导致平衡计分卡的名存实亡。
平衡计分卡崇尚的是良好的参与气氛和便捷的沟通管道,否则平衡计分卡所倚重的四个层面的各个关键成功因素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很难被识别出来,更不要说在企业内部进行广泛沟通。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管理和执行的工具,这意味着企业在引入平衡计分卡时必须结合现状。
如果企业的高层在战略方向上对于到底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莫衷一是,反映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指标设计上,就是指标之间的不匹配。
规模指标(如销售额)只有实行成本领先战略时才可能达到,但很高的毛利率指标只有在施行差异化战略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学习与成长指标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时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但为压缩成本企业又实行严格的预算限制,员工培训的预算少得可怜。
在如此少的预算支持下,企业必然无法实现员工的学习与成长,因此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必然导致失败。
如果企业尚未形成清晰的愿景和战略,并且企业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实现诸如扩大市场份额、迅速降低成本等短期目标,则不应当引入平衡计分卡这类对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的管理工具。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国内企业中通常的做法是将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薪酬的发放中。
而根据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对全球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统计结果,企业在建立平衡计分卡时,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通常在最终考核结果中所占比重为22%、22%、34%、22%,非财务指标的权重占到80%左右。
虽然对于国内的企业没有总体的统计数据,但根目前情况来看,国内企业在实施平衡计分卡时各层面指标所占权重也大体与上述标准相差不远。
应该说,考虑到目前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现状,财务指标因素如果在薪酬发放中只占到20%左右的比重是明显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