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主体功能区背景下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布局特点及协调发展研究
庄 海 燕 吴相 利
(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统筹谋 划人 口分布 、 经济布局 、 国土利 用和城 镇化格局 , 引导人 1 2和经济 向适 宜开发 的
区域 集聚 , 保护农 业和 生态发展 空 间, 促 进人 1 2、 经 济和 资源环境 相协调是 国家“ 十二五” 规 划制 定的
第3 3 卷第 9 期
V0 1 . 3 3 No . 9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u i h u a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9月
S e p. 2 0来自百度文库1 3
主体 功能 区背 景下黑龙 江省人 口与经 济空 间布局 特点及 协调发展研 究
剑峰 、 曹红华 、 李 江 苏和娄 峰 等 研究 了基 于主 区科学发展 。 体功能 区的人 口再分 布 、人 口的集 聚与布局 、 适 度人 口测算和人 口空间分布预测 , 从 而为主体功
人口与经济发展
02
03
劳动力质量提升
劳动力流动
教育水平提高使得劳动力技能增 强,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 转变。
人口迁移和流动使得劳动力在地 区和产业间重新配置,促进经济 结构调整。
消费需求变化对市场格局影响
人口数量和结构变
化
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影响消 费需求和市场规模,如老龄化导 致医疗、养老等服务需求增加。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
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老年医疗 、康复和护理服务。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发挥老 年人的经验和智慧。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和合作,促进资源要素自由 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 域间互联互通水平。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提供优质的生殖健 康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促进性别平等
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权利,提高女性生育意愿和 生育水平。
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 会。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一、概述
空间分布格局是指地理区域内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空间分布格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分析空间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从人口、产业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人口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集中趋势对经济具有积极影响。首先,人口集中能够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拥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人口集中还能够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此外,人口集中也为各类商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然而,人口过度集中也会带来诸多问题。一方面,过高的人口密度会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的加剧等问题。另一方面,人口过度集中也会导致城市功能不平衡,一些地区可能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影响整个经济的均衡发展。三、产业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产业分布是地区经济结构的体现,不同产业的分布格局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产业分布的合理性与均衡性能够提高经济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地取材和就近原则是产业分布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就地取材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就近原则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成本低和市场需求的方便性,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制造业通常会倾向于选择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的地区进行布局。
西北五省县级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北五省县级人口空间格局演变
及影响因素研究
董
仕,张爱萍
(塔里木大学,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采用GIS 和GEODA 等软件系统,利用人口密度系数、空间结构自相关、人口结构指数等研究方法,以西北
五省的县级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绘制西北五省的县级行政单位人口空间结构格局变化演变图,并剖析其影响原因。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县级人口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特征,西北地区人口稀少,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五省县级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正相关,表明西北五省县级人口集聚程度在不断上升;西北五省县级人口密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特征。西北五省县级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受国家政策、气候环境、交通、社会生活水平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空间演变;人口密度;指数;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4)01-0048-04
[作者简介]董仕(2000—),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农村与经济管理;张爱萍(1969—),女,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心理。
一、研究基础
地域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题之一[1]。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也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快速的人口变化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人口形势
的发展变化看,人口因素还将在不同的方面对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影响,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的分布规律都将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经济政策要关注人口形势变化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探究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当地政府的宏观政策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口的合理分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地理教案:研究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地理教案:研究地球上的人口分布研究地球上的人口分布
一、引言
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了解人口分布对于我们认识地球,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和地理知识的应用,深入研究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探讨人口分布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人口分布的概念与意义
1. 人口分布的定义
人口分布指的是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密度和分散程度。
2. 人口分布的意义
- 了解人口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为地理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人口分布还可以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
- 气候条件: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多,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 地形地势:地形平坦、河流丰富的地区人口多,这些地区适宜耕作和水资源利用。
2. 经济因素
- 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因为这些地区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 资源分布: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多,因为资源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并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
3. 社会因素
- 城市化程度:城市人口多,因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社会福利。
- 文化因素:人口也受到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分布与宗教信仰和语言密切相关。
四、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1. 高人口密度地区
- 东南亚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人口密度极高,主要原因是农业发达和人口基数大。
- 欧洲:虽然欧洲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也相对较高。
新加坡人口的增长及分布
新加坡人口的增长及分布
苏瑞福;王艳;谧谷
【期刊名称】《南洋资料译丛》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研究新加坡的人口史,最好是以1819年作为起点,因为斯坦福·莱佛士就在当年首次登陆这个几乎荒无人烟的岛屿。此前的历史充满着神话与传说,尚无确切可信的历史文献记载。因此,要往前追溯就如陷泥潭,举步维艰。即使到了十九世纪初叶,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汇编起来的人口数据也不是完全准确。
【总页数】14页(P25-38)
【作者】苏瑞福;王艳;谧谷
【作者单位】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2;D5
【相关文献】
1.武汉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J], 单雨辰;刘艳芳;幸丽君
2.新加坡控制人口增长的成绩与经验 [J], 萧永坚;黄松赞
3.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研究——基于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J], 刘西涛;王盼
4.人口城乡分布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聚类分析 [J], 冯美丽;张志新;张琳琛;刘欣
5.从“五普”到“七普”: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增长的时空耦合和区域均衡发展 [J], 吴瑞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
———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
罗朋伟1,曹希广2,吉亚辉1
(1.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70;2.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关 键 词: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区域经济差距;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21)03?0037?06doi:10.3969/j.issn.1003
2363.2021.03.007收稿日期:2019-11-01;修回日期:2021-04-18
作者简介:罗朋伟(1992-),男,河南鄢陵县人,硕士,主要从事
空间经济和经济地理研究,
(E mail)1432437520@qq.com。通信作者:曹希广(1990-),男,山东潍坊市人,讲师,博士,主
黑龙江省四排赫哲族村经济从渔猎向多元发展研究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村紧临乌苏里江袁此是我国为数不多的 未被污染的大江之一袁 从四排赫哲族村中可看到江的东西两 岸袁江东岸山水相映尧峭壁陡立袁是一番独特的景象遥 乌苏里江
盛产大马哈鱼袁因此拟在此建立乌苏里江鱼产品加工厂遥 估算 鱼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 缘园园 万元袁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销 售收入 源园园 万元袁利润 圆园园 万元袁投资 猿 年收回成本遥 圆援源援圆 玉米烘干项目
四排赫哲族村人少地多袁地势平坦袁适合耕地袁人均种植面 积高达 圆园 亩渊注院1 公顷等于 15 亩冤袁可进行大型机械化作业遥 近几年粮食的价格也在上涨袁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袁特别 是玉米产量大大提升袁圆园员愿 年全村玉米播种面积超过 猿援圆 万 亩袁总产量达到 员.愿缘 万吨袁但是在销售方面袁因为玉米水分问 题不能被粮库回收袁所以只能卖给粮贩袁整体效益不高遥政府为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袁在四排村村西的位置建设了 猿 园园园 平方米 的玉米烘干塔厂袁总投资 员缘远 万元袁在玉米烘干塔厂建成后袁农 民在卖玉米的时候每千克能多卖两角钱袁这样一年可增收 员园园 万元袁同时工厂建成后还可以解决四排赫哲族村劳动力剩余的 问题袁以此增加四排赫哲族村居民的平均收入遥 猿 结语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而人口迁移则是
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
讨这两个问题。
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
会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
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山岳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往往人口
稀少;而沿海地带由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程度较高。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口较多,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人口较少。同时,资源的分布也是吸引人口居住和分布的一大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制度等。政治
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文化底蕴
深厚的地区也会形成人口的集聚;而社会制度的不同也会对人口分布
产生影响,例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人口分布差异明显。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是人们为了生活、工作、学习等目的,从一个地方搬迁到
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会选择从经
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迁移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农民工从农
村迁往城市,以寻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
政治因素:战争、政治迫害和社会动荡等政治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
重要原因。在战乱地区,大量人口会选择逃离战乱地区,寻求更安全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基于全国287个地级市的研究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基于
全国287个地级市的研究
陈蓉;王美凤
【摘要】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巨大,人口转变的起止时间有别、过程有异,故而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呈现区域不平衡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掀起并持续至今的规模巨大的人口迁移浪潮又势必使得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不平衡性呈现更多新的特征,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然而沿袭这一思路在地级市层面上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区域不平衡性及其演化趋势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以全国28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五普"和"六普"分县汇总资料,从程度和速度两个角度考察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及其演化趋势,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经济不平衡和人口迁移是如何重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已经发生逆转,从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转变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化程度可能更高,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速度却有所放缓、甚至老龄化程度有所降低.主导这种变化的正是国内大规模的、具有明显方向偏好性和年龄选择性的人口迁移,根本上是缘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在规模效应和经济集聚规律作用下,国内人口集聚之势还将继续发展,人口老龄化区域不平衡性将会持续深化,进而加剧地区不平衡.%Due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popula-tion change,the aging of population shows regional imbalance in China.In addition,the most massive mi-gration which is taking place since late 1980s has been chang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ageing in China.However,it is rare to study the regional imbalance and its evolution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prefecture-level city level.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要实现人 口与经济社会发 展的协 调 , 必须在控 制人 口数
量、 提 高 人 口素质 、 优 化人 口结 构 的 同 时 , 保 持 社 会 经 济
必要 的适度增长 , 尽 可能地创造更 多的就业 机会 , 提 高 经济效益 ’; 仲崇 等 分析 丫天 山北 坡经 济带 人 口数 量、 人V 1 密度 等 因素 与经济发展相 关关 系及动态 演进 ,
第3 3卷
2 0 1 4年
第 1 期
2月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AR EA L R ES E ARCH AND D EVE L 0P MEN T
Vo 1 . 33 No.1 F e b. 2 01 4
黑 龙 江 省 人 口分 布 与 经 济 格 局 协 调 发 展 研 究
指数研究人 口分布与经济布局之间的关系 , 使研究结果 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将以往主要着眼全 国、 大 区域 、 省域
范 围 研究 缩 小 到 县级 地 域 单 元 , 并 进 行 各 个 市 县分 类 与
对 比研究, 使研究结 果具有更 强的具体 化 与针 对性 , 依
此 提 出 的对 策 建议 也 更具 有 可行性 。
集 中度 的 哈 尔 滨 市 为 中 心 向 外 扩展 、 集 中度 逐 渐 降低 的 圈层 结 构 格 局 ; 大 部 分 地 区的 经 济 集 聚 滞 后 于 人 口 集 聚 。 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人口迁移与分布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科研热词 1 经济增长 2 城市集中度 3 城市化水平
推荐指数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迁移流动 武陵山区农村 少数民族 小康社会建设 对策 城市化 人口贫困化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4年 科研热词 社会脆弱性 满城 湖北宜昌 江宁 暴露水平 旗地 地质灾害 因子分析 变动 区域脆弱模型 八旗驻防 八卦洲 侗族人口 人口普查 gis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主体功能区 重点开发区 规模预测 碳排放 现状 气候风险 气候移民 气候变化 方言地理 文化景观 平潭岛 对策建议 学龄人口 外来人口 城市化 固定效应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人口转移 农产品主产区 供求缺口 低碳发展 传统农区 人口迁移变动 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变动 人口城市化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地理学视角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地理学视角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格局
在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中,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地
理环境、资源分布和人文因素的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进而为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本文将从地理学视角探讨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地域间的均衡发展。
一、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
地球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气候条件对农业产出的影
响很大。热带地区由于全年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业发展相对较好;而寒带地区由于寒冷干燥的气候,农业条件相对较差。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沿海地区和中纬度地区的经济相对较发达,而内陆和高纬度地区的经济相对较落后。
此外,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基础。例如,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了一些地区富庶,而其他地区贫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凭借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了富裕国家。
二、人文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
除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因素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原因。人口
分布、文化传统、教育水平等因素都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分布对经济发展格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资源是一种无形的
经济资源,人口多的地区往往有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有利于经济的繁荣。相比之下,人口稀少的地区由于劳动力不足,往往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其次,地区的文化传统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决定了其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例如,一些地区长期以来从事渔业或农业,发展出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
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话部大
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
部地区率先发展”。十六大”以来西部大开发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态环境,缩小了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的差距;东北振兴使很多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初步形
成了东中西协调互动的格局。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保护生
态环境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地区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经济社会发展
差距仍在扩大。后发地区发展热情持续高涨,区域竞争激烈,宏观调控面临新
的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健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政策,区域协调发展,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产业转移,宏
观调控,劳动力流动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
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话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
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
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六大”以来区域政策的成效
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
人口空间分布定义
人口空间分布的重要性
研究人口空间分布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统计分析法:通过对
人口数量、密度、集
聚度等指标的统计分
析,揭示人口空间分
布的特征和规律。
空间分析法:运用地
理信息系统(GIS)等
空间分析技术,对人
口空间分布进行可视
化表达和空间分析,
揭示人口分布的格局
和演变趋势。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
段的人口空间分布进
行比较研究,揭示人
口空间分布的共性和
差异性,以及演变过
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机
制。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
充,综合运用,以全
面深入地了解人口空
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
趋势,为制定科学合
理的人口政策和发展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
城市化吸引
中心城市增长
人口密度增加
03
02
01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
老龄化与少子化
基础设施与服务不足
农村衰退
农村地区的人口疏离
经济吸引力
教育和医疗资源
欠发达地区的挑战
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入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
城市化进程加速
大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通过交通、经济、文化等多种纽带,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促进城市群整体发展。
中心城市辐射效应
人口集聚效应
大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
03人口逆城市化现象
0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02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乡村振兴与农村人口再分布
跨国城市群崛起
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城市群如北美、欧洲、亚洲等地的超级城市群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
极和人口集聚区。
国际移民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间人口迁移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全球人口空间分布
格局。
国内人口迁移趋势
在国内,人口迁移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总体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成为人口
最新黑龙江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现状与应对措施
黑龙江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现状与应对措施
摘要: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 呈现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负增长态势, 人口流失将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鹤岗、牡丹江等9个资源型城市的实地调研, 总结人口流失在政策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可行性、针对性和个性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人口流失;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Abstract:Population aging was increasing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presented a negative growth of low birth rate, low mortality and low natural growth rate, and population loss will impede the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9 resource-based cities of Daxinganling, Hegang and Mudanjia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me problems of population loss were summarized in policy system, economic society and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me feasible, targeted and individualized countermeasures of population loss were giv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1 . 1
黑龙江省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空间差异大, 人口 分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差及矛盾突出。目前, 人口分布 与经济空间格局的失调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 态建设的极大障碍。因此, 合理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使 之与经济空间格局协调, 已成为黑龙江省实现人口与经 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和 计量地理学的理论方法, 采用不均衡指数、 人口与经济 地理集中度、 不一致指数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省人口分 布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关系, 揭示人口分布与区 域经济空间格局之间的关联特征及动态演变。通过调 整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关系, 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 在空间分布上的协调, 即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市场经济 动力机制基础上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 并根 据现有人口规模与分布状况优化经济布局、 制定相应的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促进非均衡区域协调持续的发展。
,
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先行者; A . S m i t h指出 人口增长是国家或区域经济繁荣的表征, 既是经济发展 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人口增 长的前提条件
[ 2 ]
。国内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是 1 9 9 7年
王桂新的《 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书, 对中国 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关系进行了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的 研究, 并对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关系的一般理论进行了
0 引言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指人口与经济之间、 人口发 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互相配合、 互相协调、 互相促进的优 化发展过程。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协调发展是人口学、 经济学、 区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选题。美国学者朱利 安·L ·西蒙探讨了人口密度与规模经济、 人口增长与 居民收入水平、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年份 2 0 0 0 2 0 1 0 U P 0 . 0 1 15 9 7 0 . 0 1 29 2 9 U G 0 . 0 2 71 2 8 0 . 0 2 47 6 1
[ 1 ]
提出了天山北坡经济带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
6 ] ; 另有学者分别从不同层面、 采用不同的分 中化战略 [
析方法探讨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分布关
7- 1 0 ] 系[ ; 也有的研究将人口、 经济与资源、 环境结合起来 1 1- 1 2 ] 考虑, 以获得最佳的社会、 经济、 生态效益 [ 。
第 3 3卷 第 1期 2 0 1 4年 2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 R E A L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V o l . 3 3 N o . 1 F e b . 2 0 1 4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吴相利 பைடு நூலகம்庄海燕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要:采用不均衡指数、 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其不一致指数, 解析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格局协调度。黑龙 江省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加强, 经济分布的不均衡化程度有弱化的趋势; 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以高 集中度的哈尔滨市为中心向外扩展、 集中度逐渐降低的圈层结构格局; 大部分地区的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黑 龙江省应继续适应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 相应地人口也应进一步向省域的中心城市、 县域中心城镇等重点开发区域 集中; 促进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人口的跨区域合理流动; 经济落后区与经济滞后区应实行合理的人口迁出政 策, 放宽经济极化区与经济超前区的人口迁入政策, 从而实现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协调性。 关 键 词:人口分布; 经济格局; 协调发展; 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C 9 2- 0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2 3 6 3 ( 2 0 1 4 ) 0 1 0 1 6 4 0 6 ? ? ?
n
n
槡 式中: U, U 分别为人口分布、 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
P
2 2/ ( z -y) ] n 。 ∑[槡 2 i i i = 1
x 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z 地区生产总值占 i为 i i为 i 总生产总值的比例; y 地区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 i为 i 的比例; n为研究单元数量。 U值越小,人口与经济的空 U值越大, 人口与经济分布就越集中 。 间结构越均衡; 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都大于零 ( 表1 ) , 各地域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 区域内的观察 值有趋同趋势; 2 0 0 0 —2 0 1 0年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有 所增加, 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分布状 G D P分布的不均衡指数有所减小, G D P 态越来越明显; 分布趋于分散, 经济分布的不均衡状态弱化, 但仍高于 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均衡程度。从总体上看, 黑龙江省人 口分布与经济分布还处于向局部中心地区集中分布的 极化发展阶段上, 不均衡状况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 改革单一指标相关关系研究思 路和单一评判方法研究的不足, 首先采用人口、 经济的 不均衡指数衡量二者在区域内的均衡和集中与分散化 程度, 然后通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二者的不一致 指数研究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之间的关系, 使研究结果 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将以往主要着眼全国、 大区域、 省域 范围研究缩小到县级地域单元, 并进行各个市县分类与 对比研究, 使研究结果具有更强的具体化与针对性, 依 此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更具有可行性。
第 1期
吴相利, 等: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与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研究
n i = 1 n i = 1
·1 6 5 ·
1 . 2 ! ()*+
以黑龙江省 1 2个地级市、 1 8个县级市、 4 6个县和 2 个区为研究单元, 利用 2 0 0 0 , 2 0 1 0年的人口与 G D P统计 数据, 结合 G I S技术对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关系及 变化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数据来自 2 0 0 1 , 2 0 1 1年的《 黑 龙江省统计年鉴》 和2 0 0 0 , 2 0 1 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 基 本图件为黑龙江省各级( 地级市、 县区) 行政区划图。
R / ( S ) 。 Gi =G i i i i ∑G ∑S
式中: R 为某年段 i 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 R 为某年段 P i Gi i 地区经济地理集中度; P 为i 地区的人口; G 为i 地区的 i i 国内生产总值; S i为国土面积 。 8个研究单元的 2 0 0 0 , 2 0 1 0年的人口 对黑龙江省 7 与G D P地理集中指数进行测算, 为了方便比较, 对计算 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并分别以两个年份的人口地理集 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 4个数值平均值的 5 0 %、 1 0 0 % 和1 5 0 %, 即0 . 5 5 , 1 . 1 0和 1 . 6 5作为 3个分界值, 将各区 域的人口、 经济地理集中指数由低到高划分成一级集聚 区( 0 . 0 0 , 0 . 5 5 ] 、 二级集聚区( 0 . 5 5 , 1 . 1 0 ] 、 三级集聚区 1 . 1 0 , 1 . 6 5 ] 、 四 级 集 聚 区 (>1 . 6 5 ) 4个 等 级。利 用 ( A r c G I S1 0 . 0制作地理集中度空间分布图( 图1 ) 。从集 聚区域上看, 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表现出以 大庆市和哈尔滨市为中心的集中指数最大向外呈圈层 扩展的集中度逐渐降低的态势, 构成了哈大齐地带的人 口与经济集中指数的高值连片区。( 1 ) 人口地理集中度 分布格局: 2 0 0 0 —2 0 1 0年全省人口地理集中度格局总体 上变化不大, 集中指数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哈大齐地带 和东部煤电化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最小的呼玛县, 由 2 0 0 0年的 0 . 0 4 1减少到 2 0 1 0年的 0 . 0 3 2 ; 最大的哈尔滨 市由 2 0 0 0年的 1 6 . 5 2 9增大到 2 0 1 0年的 1 9 . 5 5 5 , 黑龙江 省人口地理集中度最高值与最低值区域差异扩大, 人口 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越来越显著。从集中指数数值上看, 2 0 1 0年, 人口在区域上有围绕哈尔滨、 佳木斯、 牡丹江、 鸡西、 大庆、 绥化、 齐齐哈尔和双鸭山 8个地级市和呼兰 区、 绥芬河市、 双城市、 肇东市、 阿城区、 望奎县和巴彦县 7个区市县聚集的趋势, 这些地区属于四级集聚区, 具有 很强的人口集中效应; 2 0 0 0 —2 0 1 0年, 绥芬河市由于边 贸经济异常突起吸引来大量人口致使其上升到四级集 聚区, 人口的集聚效应加强; 兰西县因人口相对减少而 退居到三级集聚区, 克山县和五常市由 2 0 0 0年的三级集 聚区变成了二级集聚区, 北安市、 密山市和林口县退居 到一级集聚区, 说明这些地区人口的集聚效应下降。通 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人口向地级市和某些县级市集聚 的趋势较明显。( 2 ) 经济地理集中度分布格局: 四级集 聚区分布格局与人口的分布一致, 但极化效应要明显大 于人口的集聚效应, 二、 三级集聚区减少, 一级集聚区增 多, 说明经济的集聚程度更加显著, 最大集中指数与最 小集中指数差异扩大。2 0 0 0年, 四级集聚区包括哈尔滨 市、 大庆市、 佳 木 斯 市、 双 鸭 山 市、 牡 丹 江 市、 齐齐哈尔 市、 鸡西市 7个省辖市和绥芬河市、 双城市、 肇东市、 呼 兰区和阿城区 5个区市, 三级集聚区只有七台河市、 绥 化市和巴彦县, 二级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三、 四级集聚区 2 0 1 0年七台 周边以及鹤岗市、 萝北县、 讷河市和鸡东县; 河市演变为四级 集 聚 区, 三级聚集区只有安达市和宾 县, 巴彦县、 绥化市、 萝北县、 鸡东县、 鹤岗市、 五常市为
表1 黑龙江省 2 0 0 0 , 2 0 1 0年 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 T a b . 1 P o p u l a t i o na n de c o n o myi mb a l a n c e d i n d e x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i n2 0 0 0a n d2 0 1 0
5 ] 经济效益 [ ; 仲崇玺等分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数
量、 人口密度等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
收稿日期:2 0 1 3- 0 4- 1 7;修回日期:2 0 1 3- 0 6- 2 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招标课题( H R K P C 2 0 1 2 0 6 ) 作者简介:吴相利( 1 9 6 4-) , 男, 黑龙江庆安县人, 教授, 博士,
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变动的经济效果以及人口增 长和经济发展的综合关系
[ 4 ]
; 钟水映等在论述人口与经
济发展关系、 发展面临的人口问题时指出, 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必须在控制人口数 量、 提高人口素质、 优化人口结构的同时, 保持社会经济 必要的适度增长, 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提高
2 人口分布与经济空间格局协调性
2 . 1 ! ,-./0123456789(
采用不均衡指数考察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 布在全省整个地域范围上的均衡状况, 即人口与经济空
1 3 ] 间结构总体的集中与分散程度 [ 。其计算公式为:
U P= U G =
G
槡
2 2/ ( x -y) ] n; ∑[槡 2 i i 1 i =
( E m a i l ) j n d x w x l 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 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 @1 6 3 . c o m 。
通讯作者:庄海燕( 1 9 8 7- ) , 女, 黑龙江东宁县人, 硕士, 主要从
( E m a i l ) h a i g u i d e @s i n a . c o m 。 事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