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急诊医学重点知识总结一、急诊医学概述急诊医学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救治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尽可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急诊医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急诊医学常见疾病1. 心脏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2.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栓塞、肺部感染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等。

4.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癫痫等。

5. 外伤和创伤:包括骨折、切割伤、灼伤等。

三、急诊医学处理流程1. 评估患者情况: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

2. 给予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氧气吸入、止血等。

3. 诊断疾病: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和问诊,确定疾病的种类和程度。

4. 给予治疗:根据疾病种类和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 监测患者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患者情况,包括呼吸、循环等指标。

四、急诊医学常用药物1. 心肌梗死:阿司匹林、硝酸甘油、替格瑞洛等。

2. 呼吸系统疾病:氨茶碱、布地奈德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等。

4. 神经系统疾病:硫酸镁、丙戊酸钠等。

五、急诊医学常用设备1. 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2. 呼吸机:用于给予患者呼吸支持。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4. 输液泵:用于给予患者药物和营养液等。

六、急诊医学注意事项1. 必须保证医疗设备齐全,药品供应充足。

2. 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

3. 必须保证急救流程规范,避免出现差错。

4. 对于危重病人,必须及时转运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七、急诊医学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因此,急诊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急诊医学总论

急诊医学总论
1979年在国际上正式列为一门独立临床医学专业学科。 1980年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国家开始重视急诊学科的发展,各医院 逐渐成立急诊科。 1983年中国第一个急诊科的诞生。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院长陈敏章下令设立独立的急诊科,邵 孝鉷被任命为第一任主任,他也成为了我国急诊医学的创始人之一。 1984年卫生部颁发《医院急诊科(室)建设的通知》,要求把急诊医疗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1986年卫生部《关于加强急救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草案)》(这个草案对我国急诊科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要求县市以上地区必须成立 急救医疗指挥系统、城市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县乡急救室)实行三级急救医疗管理体系。 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1990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创刊,为急诊医学的学术 研究和交流 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 1995年——卫生部联合人事部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并被确认为与内、外、 妇、儿科并列的二级学科。 2001年《河南省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非典” 肆虐,急诊急救工作得到 重视。课程开设、人才培养走向正规。 2007年《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 2009年卫生部颁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行)》要求二三级医院必须有急诊科。并且明 确了急诊科建设的标准。 2011年10月26日——卫生部急诊医学质控中心正式成立,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规范 急诊科流程标准化建设。 2014年1.1《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正式实施。
院前急救的原则
目标最大努力挽救生命,最大可能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减少痛苦, 最好效果转运到院。要求争分夺秒抢救病员,又要保证自身安全。积 极采用一切手段,措施得当技术规范。
原则一:先排险后施救。 避免错乱 保证安全 脱险、安放、减少再伤 原则二:先重伤后轻伤。 先急后缓 先近后远 原则三:先施救后转运。 黄金施救 稳定病情 分类分流(轻中重死亡) 原则四:急救呼救并重。 分工协作 灵活操作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中的急诊医学概述在临床医学领域,急诊医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支,它处理急性疾病和创伤的紧急情况。

急诊医学的目标是迅速评估和干预患者的急性问题,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概述急诊医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主要任务、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一、急诊医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急诊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处理急性病症和临床急诊护理的医学学科。

它涵盖了从评估到治疗的整个过程,以便尽快诊断和处理患者的情况。

急诊医学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干预可避免疾病或创伤导致的严重后果。

二、急诊医学的主要任务1. 急诊病人的迅速评估:当患者进入急诊室时,急诊医生首先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便快速确定患者的状况。

2. 急性疾病的诊断:急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迅速确定病因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涉及到对各种急性疾病的熟悉和掌握。

3. 创伤的处理:急诊医生需要处理各类创伤,包括外伤、骨折、烧伤等。

他们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并决定是否需要紧急手术或进一步治疗。

4. 急诊医疗团队的协作:在急诊科,常常需要多个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以便更好地处理急诊状况。

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方案。

5. 重症监护: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急诊医生需要提供紧急的重症监护,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生命支持措施。

三、急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 急性疾病的诊断:急诊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初步判断。

根据病情的不同,他们可能会进行X光、CT、血液检查、心电图等进一步的检查,以协助诊断。

2. 创伤的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创伤,急诊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在骨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患处固定、石膏包扎或手术治疗;在创伤性出血的情况下,他们可能需要进行止血措施等。

3. 疼痛管理:急诊疼痛的管理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或使用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名词解释:1.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矫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2.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3.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损害。

4.淹溺: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由于罹难者气道入口在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之下,因而无法呼吸空气(窒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5.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机体散热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6.电击伤:也称触电。

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

电能转化成热能还可造成电烧伤。

7.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性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8.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损伤,所致机体病理生理紊乱常较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9.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0.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导致大脑抑制状态,而出现突然、短暂、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其发生较快,并随即自行恢复。

11.?植物状态: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认识,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执行指令。

12.?脑死亡:是深度不可逆性昏迷,无自主呼吸,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脑死亡属于生物学死亡,无抢救意义。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

2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理简捷性。

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典型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波动消失的“三联征”;诊断要点:1、意识突然丧失,面色可有苍白呈现发绀;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3、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杨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4、双侧瞳孔扩大;5、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松软;6、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4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5心肺复苏有效的指证:心电波出现,大动脉搏动,循环体征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压大于15mmHg,,皮肤渐转正常颜色,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

自主呼吸恢复。

6终止CPR的指标:又作30min以上,仍无自主呼吸、无心跳脉搏、深度昏迷生理反射消失、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终止复苏;7机械通气: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和辅助呼吸工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8机械通气禁忌症:呼吸衰竭并大咯血、呼吸衰竭合并气胸、肺大泡、多发性肋骨骨折、低血压9机械通气通气模式:控制通气(CV应用)、辅助通气、控制/辅助通气(A-CV)、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10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根据病因分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11休克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诱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12常用检测指标:血压、脉搏、意识、尿量、肢体温度及色泽13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对心脏呼吸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急诊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急性疾病和突发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与急诊医学相关的常见名词的解释。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通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的过程。

二、心肺脑复苏(ACLS)心肺脑复苏是在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下,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来恢复心跳和呼吸,并保护脑部功能的过程。

常见的措施包括电除颤、药物治疗和人工通气等。

三、创伤评估(ATLS)创伤评估是指对患者的创伤进行系统化评估和处理的过程,以诊断伤情和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检、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四、扩张性心肌病(DCM)扩张性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扩大和心肌功能减退。

患者常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等症状。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移植等。

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不足或中断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治疗依托于冠脉血运重建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六、大面积烧伤(MASS)大面积烧伤是指烧伤范围广泛,表面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30%的严重烧伤伤情。

患者常伴有水和电解质紊乱、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治疗包括早期抗休克、液体复苏和切除坏死组织等。

七、吸入性损伤(IINJ)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烟雾、有毒气体或腐蚀性物质后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

治疗主要是氧疗、支持治疗和病因治疗等。

八、颅脑损伤(TBI)颅脑损伤是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的脑部损伤。

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等。

治疗包括抢救生命、控制颅内压和康复治疗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急诊医学名词的解释。

急诊医学涉及广泛,需要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和处理患者的疾病,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

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第一章绪论急诊医学概念:狭义:院内应接院前急、危、重病人为主的临床医学;广义:延伸到院前、灾难救助以及全科医学;注意:精神心理救助;第二章心肺脑复苏1. 心脏骤停:各种原因导致的、突发的心脏停跳并射血功能中止。

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三联征”诊断要点:①意识丧失或伴短阵抽搐,面色可由苍白变为发绀②心音、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③呼吸断续或停止④双瞳孔散大2.成人心肺复苏基本方法和步骤判断反应、检查脉搏、启动紧急医疗服务、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3.基本生命支持(BLS):A-开放气道 B—正压人工通气 C—人工维持循环 D—电除颤4. 气道异物阻塞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原则:1、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为:( B )A、30—60秒B、4—6分钟C、8—10分钟D、10—15分钟E、20—30分钟2、心脏骤停(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C )A、触电B、中毒C、冠心病D、窒息E、心肌病3、对心脏骤停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时,应采取ABCD的步骤,其中B是指:(C)A、开放气道B、判断有无呼吸C、人工呼吸D、人工循环E、气管插管4、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成人CPR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正确的为:( E )A、单人复苏30∶2,双人复苏15∶2B、单人复苏15∶2,双人复苏5∶1C、单人复苏和双人复苏均为5∶1D、单人复苏和双人复苏均为15∶2E、单人复苏和双人复苏均为30∶25、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实施成人CPR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D)A、60-80次/分B、80次/分C、80-100次/分D、100次/分E、100-120次/分6、心脏复苏的首选药物是:( A )A、肾上腺素B、利多卡因C、异丙肾上腺素D、阿托品E、胺碘酮7、治疗心室颤动应首选:(D)A、利多卡因B、胺碘酮C、同步电击复律D、非同步电击复律E、临时心脏起搏8、成人CPR时肾上腺素的标准剂量及用药间隔为:( A )A、 1 mg/次,静注;用药间隔3~5分钟B、 1 mg/次,静注;用药间隔5分钟C、 0.01~0.02 mg/kg/次,静注;用药间隔3~5分钟D、 0.01~0.02 mg/kg/次,静注;用药间隔5分钟E、以上均不正确9、关于CPR期间复苏药物的应用,目前不主张的是:( B )A、各类“三联针”不合理,已废除B、大剂量应用碳酸氢钠,宁碱勿酸C、通常情况下不使用钙剂D、异丙肾上腺素已不作为复苏的第一线药物E、纳洛酮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10、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 D )A、培养高水平的医务人员B、尽快将病人送到医院C、迅速打急救电话120D、现场实施有效的心肺复苏E、以上都不是第三章休克休克:系指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病生分期:休克早期(缺血缺氧、代偿)→休克期(淤血缺氧、失代偿)→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难治)临床分期:休克代偿期(紧张烦躁、苍白湿冷、心速、脉压小、少尿)、休克抑制期(淡漠迟钝、发绀花斑、血压下降、无尿代酸DIC)1.休克的病因分类(1)病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2)血流动力学分类:①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骤然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导致心排血量和血压降低包括失血、脱水、血浆丢失、严重创伤②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泵功能受损致心排量降低常见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室间隔穿孔③分布性休克—外周血管失张及阻力小血管动脉失张使大血管内压力损失,容量血管失张使回心血量锐减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④心外阻塞性休克—心脏以外原因的血流阻塞导致左心室舒张期不能充分充盈。

急诊名词解释

急诊名词解释

急诊一.填空1.休克的分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2.急性冠脉综合征:UA(不稳定性心绞痛)、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昏迷的初级期呈:嗜睡状态,转而进入昏睡状态4.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5.胃十二指肠穿孔临表:突发腹痛,剧烈程度难以忍受,始于上腹并迅速扩散到全腹,触诊呈木板样强直,全腹压痛。

6.骨折的急救原则:止血、包扎、复位、固定。

7.起搏器:8.电除颤:9.意识障碍的分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轻度、中度、深度)10.M中毒:二.名解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伴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下降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和呼吸道感染诱发。

2.昏迷:指人体对内外环境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病理状态。

3.急腹症:以突发急性腹痛为特征的起病急、进展快、变化迅速常需手术治疗的若干腹部疾病,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

4.心肌梗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5.心脏骤停(SCA):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机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存活。

6.休克: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综合征。

7.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基础上,相继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8.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重点总结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重点总结
问答题
心肺脑复苏 1、心脏骤停的概念以及心电图表现?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心电图表现有:1、心 室颤动;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3、心室静止;4、无脉心电活动。 2、心肺复苏的有效指证是什么?
(急诊课本)心肺复苏过程通常根据心电波形和大动脉搏动判断复苏有效 性,有效指证是:1、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15mmHg;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浓度 波动于 60 %~80 %,若小于 40 %几乎没有自主循环恢复的机会;3、呼吸末二氧 化碳分压,在未使用血管药物的情况下,小于 10mmHg 提示预后不良。
(技能资料)心肺复苏的有效指证:1、触摸到大动脉搏动;2、口唇、面色 开始转红;3、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4、逐渐恢复自主呼吸;5、逐渐 出现吞咽动作、眼球活动等。
创伤急救 1、颈椎骨折的搬运要点? 颈椎损伤应由专人牵引伤员头部,颈下须垫一小软垫,使头部与身体成一水平 位置,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或使用颈托,肩部略垫高,防止头部左右扭转和前屈、 后伸。
抽搐 1、真假性抽搐的特征以及鉴别?
课本 P282 图 18-1 2、抽出发作六大特征?
抽搐发作六大特征:1、突然发作,典型的抽搐发作没有任何先兆;2、持续 短暂,抽搐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120s;3、意识改变,除轻微部分性抽搐发 作,抽搐均伴有意识状态改变;4、无目的性活动,如:自主性、无方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5、不能被唤醒,特别是情绪刺激不能被唤醒,但儿童高热,成人 停药戒断不在此列;6、抽出发作后状态,除部分发作和失神发作,几乎均有急
名词解释
1、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2、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 及应急的处理。 3、心肺脑复苏(CPCR):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给予迅速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 与人工呼吸,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恢复等系列挽救 过程。 4、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5、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6、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 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症。 7、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 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 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 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 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9、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 10、中心静脉压(CVP):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是右心室 前负荷与右心功能状态的指标。 11、致命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1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纤维帽出现糜烂或破 裂后,血小板黏附和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 进而激活凝血系统。 13、淹溺:是呼吸道被液体介质淹没引起原发性呼吸功能障碍的过程,患者气道 入口处存在液体/空气界面,无法通气而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4、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 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15、抽搐(tic):是指骨骼肌痉挛性癎性发作及其他不自主的骨骼肌发作性痉挛。 16、癫痫持续状态:任何一类癫痫发作连续或反复发作之间意识不完全恢复者称 为癫痫持续状态。 17、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 18、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指发热持续 3 周以上,提问超过 38.5℃,经完 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19、稽留热:体温持续于 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 小时体温波动不超 过 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 20、弛张热:体温在 24 小时内波动达 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体温水平之上, 常见于化脓性感染、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21、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 续 1 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22、波状热: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低热状态,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一)1.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的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夸科学科,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

2.急诊医学的分科有哪些?急诊医学包括复苏、创伤、中毒、危重病、院前急救、灾难医学、儿科急诊、急诊质控、急诊护理、急诊流行病学。

3.急诊医学三个组成要素: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危重病医学(ICU)。

4.急诊医学学科的重点是: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维持。

5.急诊医学学科的特点是:治疗的整体性和急救的时效性。

6.急诊医疗体系(EMSS):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室)(ICU)。

这一组织机构既可在平时为急性病、伤患者提供快速、及时和有效的初级救护,并维护他们生命生存的前提下,接送到接收医院(一般为综合医院,也可为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治;又能在发生危及群体生命安全事故或灾害时,立即组织救灾医疗队驰赴现场,进行训练有素的救援工作。

7.院前急救在平时工作的四个基本内容:通讯、调遣、现场抢救、安全运输。

8.三级灾害医疗组织:联合国90减灾十年目标提出:初级急救中心(在基层)、二级急救中心(区、县级医院)、三级医疗中心(城市综合医院,最后的转诊医院)。

9.国际受害标志:红色,伤情最重需立即抢救的;黄色,重伤但病情稳定;绿色为轻伤,可现场处理;黑色,已死亡,可留给尸体队处理。

建议:白色,未受伤或受伤不需要治疗。

10.急救识别卡: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受伤部位、性质、程度,已给的抢救药物。

11.灾害医学:人类与他们居住的环境遭到巨大的生态学破坏,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严重事故,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不能依靠当地现有的基本设施、技术、和紧急医疗救护来解决,而需要从外部取得额外援助的。

当地能解决的称紧急情况,不叫灾害。

12.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建立指挥部、急救网、通讯指挥系统、院前急救队伍、供应室、救护车队。

13.急诊科分三型:依赖、自主、支援。

自主型急诊科具备条件:独立的救治实体,拥有小区;多学科的并具一专多能抢救本领的专业人才;良好的抢救监护设备、建立完善的多功能复苏区;保持一定的救治力量;建立系统的抢救预案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案;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实验手段。

《急诊与灾难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400610

《急诊与灾难医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400610

《急诊与灾难医学》名解与简答题齡盅(一)名词解释1.急诊医学:是指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急救过程中的急救措施和组织管理。

丄灾瀝医虹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

3.心脏骤停(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4.心肺脑复苏(CPCR):指心脏有效搏出功能停止后,以恢复心肺脑功能为目的的救助过程。

5.淹溺:又称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害的过程,由于罹患者无法呼吸空气,引起机体缺氧和C02潴留,因窒息导致死亡。

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7.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重赛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

8.干性淹溺: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者无水吸入,喉痉挛导致窒息。

9.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10.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11.急性中毒:一定量的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损害,起病急病情重,甚至危及生命。

12.慢性中毒:长时间反复接触小剂量毒物而引起的中毒,起病隐匿病程长,已漏诊与误诊。

13.院前急救:指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1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指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5.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6.阿托品化:即应用阿托品后患者出现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消失,瞳孔较前扩大,心率较前增快等表现。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难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难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难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模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急性中毒:指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导致躯体损害,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

休克: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中毒:指有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性损害,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大类。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指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的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的应激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心肺复苏(CPR):指采用徒手和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使患者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尽快使自主循环恢复,最终达到脑神经功能良好的存活。

基本生命支持(BLS):包括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胸外按压(C)、电除颤(D)等基本抢救技术方法。

被归纳为ABCD,用于发病和致伤现场,包括对病情判断评估和采用的其他抢救措施,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

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

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就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失去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与发展,就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

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

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就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7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前无感染,入院后48~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常见获得性肺炎,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等。

8心肺脑复苏术:心跳呼吸骤停后,就是自主心脏与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9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

包括:早期识别与启动急救医疗系统,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

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10黄金时间: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11休克:就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

12心源性休克:狭义上就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等,广义上就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衰减退,心室充盈或者射血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多重要脏器与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

急诊科常见医学术语解释手册

急诊科常见医学术语解释手册

急诊科常见医学术语解释手册急诊科医学术语解释手册引言急诊科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迅速诊断和治疗急性病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沟通急诊科的医学术语,本文将提供一个详细的手册,解释了常见的医学术语及其含义,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医学术语和医学术语所代表的概念。

一、急诊科基本医学术语解释1.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是一种用以挽救临床积极生命威胁病情的常见抢救技术。

它包括对停止心跳或呼吸的患者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恢复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1.2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呼吸衰竭是指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氧气并排出足够二氧化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

呼吸衰竭可由各种疾病,如肺炎和哮喘等引起。

1.3 中毒(Poisoning)中毒是指人体受到有毒或有害物质的损害。

中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生,例如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

中毒可导致一系列不同的症状,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并危及生命。

1.4 创伤(Trauma)创伤是指身体受到外部力量的物理伤害。

创伤通常是突发且意外的,可以包括骨折、刺伤、烧伤、撕裂和内脏破裂等多种伤害类型。

二、急诊科专业医学术语解释2.1 手术刀(Scalpel)手术刀是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常用于在手术中进行切割和切割组织和器官。

手术刀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尖锐的刀刃。

2.2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测工具。

通过将电极置于患者的皮肤上,心电图可以测量和记录心脏的电信号,帮助医生诊断心脏问题。

2.3 针灸(Acupuncture)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细针插入特定的身体部位,以调节身体的功能和治疗疾病。

针灸通常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循环系统等问题。

2.4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工具。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 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
生命垂危患者
( fatal patient )
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
( critical patient )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第一章
绪 论
《急 诊 医 学》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医学( medicine)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 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
急诊医疗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 急诊医疗主要任务: )、创伤 创伤, (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 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 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 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 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 及精神心理救助
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病情多变 且复杂 很难明确 临床诊断
救 人
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
治 病
治病” 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 断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急诊“救人治病” 急诊“救人治病”原则
抢救 黄金时间
确定诊断
病因治疗
繁杂的检查和 诊断过程是时 间的浪费, 间的浪费,要 在医疗制度和 抢救流程规定 救人优先原则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 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 训基地成立, 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 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 科化, 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

2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危重复杂性,时限急迫性,病机可逆性,综合相关性,处理简捷性。

3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典型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和大动脉波动消失的“三联征”;诊断要点:1、意识突然丧失,面色可有苍白呈现发绀;2、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3、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杨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4、双侧瞳孔扩大;5、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松软;6、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4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5心肺复苏有效的指证:心电波出现,大动脉搏动,循环体征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压大于15mmHg,,皮肤渐转正常颜色,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

自主呼吸恢复。

6终止CPR的指标:又作30min以上,仍无自主呼吸、无心跳脉搏、深度昏迷生理反射消失、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终止复苏;7机械通气: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和辅助呼吸工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措施和方法;8机械通气禁忌症:呼吸衰竭并大咯血、呼吸衰竭合并气胸、肺大泡、多发性肋骨骨折、低血压9机械通气通气模式:控制通气(CV应用)、辅助通气、控制/辅助通气(A-CV)、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10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根据病因分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

11休克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诱因、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增进心脏功能12常用检测指标:血压、脉搏、意识、尿量、肢体温度及色泽13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紧急处理:对心脏呼吸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病情危急者采取边救治边检查边诊断,或先救治后诊断的方式进行抗休克治疗。

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尽快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补液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吸氧,必要时气管内插管或机械通气;3、检测脉搏、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心电图等生命指证;4、对开放性外伤立即行止血包扎固定;5、向患者或陪护着询问病史和受伤史,并做好记录;6、采血(查血型、配血、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7、留置导尿管,定时查体以查明伤情,必要时进行腹腔穿刺和床旁超声、X线片等辅助检查,在血压尚未稳定前限制搬动患者;9对多发性原则上按胸、腹、头、四肢等顺序进行处理;10、定手术适应症,作必要术前准备,进行确定性急诊手术。

20、低血容量微循环恢复灌注良好指标为:①尿量>0.5ml/kg②SBP>100mmhg;③脉压>30mmhg;④CVP5.1~10.2cmH2O2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在多种机型致病因素所机体原发病基础上相继引发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或者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24、MODS治疗原则:控制原发病去除病因、合理应用抗素、加强器官功能支持和保护、改善氧代谢纠正组织氧、重视营养和代谢支持、免疫和炎症反应调节治疗、医药治疗;25、中毒: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损害;26、中毒机制:局部腐蚀刺激作用、缺氧、麻醉作用、抑制的活力、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受体竞争;27、中毒治疗原则: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于毒物继续接触迅速清除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如有可能尽使用特效解毒药、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催吐、洗胃、导泻、全肠道灌注28、特殊解毒药的应用:金属中毒——氨羧螯合剂(依地酸钠)高铁血红蛋白症——甲基蓝(美蓝)氰化物中——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有机磷杀虫剂——阿品、长托宁、碘解磷定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纳洛(阿片受体抑制剂)、氟马西尼(苯二氮唑类特效解毒药29、创伤: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30、急救创伤医疗体系由院前急救、医院急救、后续专科治三部分构成31、创伤基本生命支持: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32、多发伤:指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次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称为多发伤。

CRAS PLAN顺序检查: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盆、四肢、动脉、神经34、复合伤:两者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所造成的损伤;35、挤压综合征:当四肢和躯干肌肉丰富的部位被外部重物时间挤压,或长期固定体位的自压,接触压迫后出现肢肿胀、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36筋膜间隔综合征:四肢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脉形成的间中,当筋脉间隔内压力增加,会影响该处血流循环机组功能,最后导致肌肉缺血坏死,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37房颤的典型表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快慢不等、搏动短拙;41、颈内静脉穿刺术:(一)适应症:①短时间内需要快速输或输血而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尤其是为抢救休克而建立静脉输液通道;②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插管,心血管造影,安装起搏器及血液透析临时通道的建立等;③须作静脉营养疗法及输入对血管有刺激性液体;(二)并发症:气胸、血胸空气栓塞;误伤动脉,神经损伤,感染;42、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并发症:①如行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可损伤胸导管,照成乳糜胸;②其余同颈内静脉穿刺术;43、气管内插管术:(一)适应症①呼吸心脏骤停或窒息2、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者③昏迷病人伴有胃内容物的反流,易导致误吸者;④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而需气管内吸引者⑤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全麻手术者6.气道梗阻(二)禁忌症:①急性喉头水肿,气道炎症咽喉部血肿或脓肿;②;胸主动脉瘤压迫或侵蚀气管壁③;咽喉头部烧伤肿瘤或异物残留者④严重出血倾向;44、电除颤:(一)适应症:①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②无脉性室速,;③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二)能量选择:①对心室颤动患者,选用360焦(单相波除颤仪)150J或200J(双相波除颤仪),对无脉室速可选用200J (单相波除颤仪)150J(双相波除颤仪)47、创伤的固定原则:注意伤员全身情况,对外露的骨折端暂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的伤部也不必复位,固定要牢靠,松紧要适度;48、急性腹痛的分类与临床特点:(1)炎症性腹痛:腹痛+发热+压痛或腹肌紧张(2)出血性腹痛:腹痛+隐形出血或显性出血(呕血、便血或尿血)+失血性休克(3)脏器穿孔行腹痛:突发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4)梗阻性腹痛: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排泄障碍(5)缺血性腹痛:持续腹痛+随缺血坏死出现的腹膜刺激征(6)损伤性腹痛:外伤+腹痛+腹膜炎或内出血症候群(7)功能紊乱性或其他疾病所致的腹痛:腹痛无明确定位+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49、胸痛的急危重症诊断包括:1、心血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2、胸肺(肺栓塞、张力气胸);3、消化系统(食道损伤)5.简述创伤急救的原则?(1)抢救生命第一,确保伤员安全(2)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3)用最简便和可靠的方法进行抢救,尽可能争取时间,避免因进行抢救而引起新的创伤。

1.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心脏骤停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

2.急诊医学的范畴急救医学、灾害医学、危重病医学。

3、根据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徒手心肺复苏术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100 次/分,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成人为 30:2,深度为至少 5cm,按压后:胸廓应充分回弹,每次吹气时间至少1秒进行人工呼吸。

2010心肺复苏程序重大变化 C-A-B 代替A-B-C,胸外按压优先,肾上腺素用法为每次1mg 静脉推注,每3分钟一次。

4、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血压降低,是克最常见、最重要的临床特征。

迅速改善组织灌注,恢细胞氧供,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是治疗休克的关键。

克恶化时一个从组织灌注不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至竭的病理过程。

6、端坐呼吸是左心衰竭典型表现,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最重的表现,咳大量泡沫样血痰,两肺布满湿啰音,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

1.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我国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体一位的发展模式。

2.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品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非均性的渗出性病变。

3. 大咯血:一次咯血量大于200ml,或24小时内咯血量大400ml1、答: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1)按压应平稳、有规律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2)下压及向上松的时间大致相等;(3)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停顿;(4)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5)放松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必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1.答:诊断: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2分)依据:①中年女患者,有明确的服用1605病史;②临床表现:M样、N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表现③体征:深昏迷,全身皮肤大汗肌肉颤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呼出气体蒜味,双肺布满湿啰音。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⑴一般处理使患者脱离中毒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佩戴物,保持保持呼吸道通畅⑵清除毒物:①彻底清晰污染部位②经口中毒者,催吐,2%酸氢钠溶液或者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而后催吐,反复进行③洗胃后导泻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①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②胆碱酯酶复剂双复磷⑷对症治疗,针对呼吸异常、心律失常、肺水肿、休克、脑肿,抽搐等严重表现,应注意加强呼吸功能的支持措施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给予呼吸机治疗简述心搏停止的诊断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迅速变为苍白或青紫2、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3、心电图可以有3种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五脉心电活动。

4、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5.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6、可伴缺氧引起的抽搐和大小便失禁,随即全身松软。

5、简述呼吸衰竭治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2、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3、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 → C-A-B★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⒐简述休克的分类,常见病因及诊断治疗分类: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诊断要点:①有诱发休克的诱因②意识障碍③脉搏细速大于100/每分钟或者不能触之④四肢湿冷,胸骨不问皮肤指压征,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者发绀,尿量大于30ml每小时⑤收缩压小于80mmhg⑥脉压差小于20mmhg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30%以上(符合1及234忠的两项,和567中一项)5、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时,出现“阿托品化”的表现有瞳孔扩大,不再缩小、颜面潮红,皮肤干燥,口干、肺部罗音消失和心率加快 100次/分意识障碍减轻或苏醒,或轻度烦躁不安体温轻度升高(37.5~3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