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宽度厚度与诗歌鉴赏教学

合集下载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鉴赏评价属于能力层级的最高级,诗词的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词句入手。只有克服了语言障碍,才能“登堂入室”,进而领略诗的意境;如若对语义不甚了了,那就好比入宝山而空回。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力图降低难度,化深奥为浅显,给学生创设一个台阶。

(一)考析词义,疏通章句

面对一首新诗,首先碰到的困难是词义的理解。词义弄不懂,当然谈不上欣赏。教学中,应发动学生,调集以前所学的古汉语知识、修辞手法以及特殊意象的内涵,去感知诗歌内容,破解阅读中有难度的地方。

1.借助词语的已知义杜甫的《月夜》诗,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未解”二字可能成为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回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推断“未解”是“天真无知”之意。教《孔雀东南飞》时,出现了“可怜”一词,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身上衣正单”,通过比较判定。教王维《山居秋暝》时,提醒学生回顾作者《鸟鸣涧》,来突破“空山”这一难点。

2.利用修辞推测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等,这里主要说说解答和互文。

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黄”与“苍”词义学生不知所云,但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学生耳熟能详,已经对照,难题就会解决------李词借色彩“绿”“红”分别借代绿叶、红花,那么,出猎的苏轼,牵的“黄”当是黄狗(猎犬),擎的“苍”即是苍鹰(猎鹰)。这便是借代手法的运用。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课题: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教学内容:

1. 诗歌鉴赏的定义和意义;

2. 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

4. 不同类型的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

1.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

2. 不同类型的诗歌鉴赏。

教学难点:

1. 诗歌的深度理解;

2. 增加诗歌鉴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包括不同类型的诗歌鉴赏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美妙的诗歌朗诵;

2. 启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对诗歌的欣赏。

二、讲解诗歌鉴赏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

1. 介绍诗歌鉴赏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诗歌鉴赏;

3. 分享一些优秀诗人的经典名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介绍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5分钟)

1. 解释诗歌由词句组成的基本结构;

2. 着重介绍诗歌的押韵、格律和修辞手法等特点;

3.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特点。

四、讲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

1. 分析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了解背景、阅读理解、审美品味;

2.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诗歌的意象、语言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鉴赏;

3. 展示一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进行诗歌鉴赏实践(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

2. 每组进行诗歌鉴赏的展示和分享,其他组进行点评;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

首先,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前提。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约束性:诗歌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如韵律、节奏、押韵等,这些都是诗歌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是诗歌与其他文体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

2. 精炼性:诗歌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通过有限的文字传递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这种精炼性也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3. 感性与形象性:诗歌通过感性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

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音乐感:诗歌是一种音乐性较强的文学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音乐韵律,体会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2. 押韵与韵律: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特点,学生可以观察诗歌中的韵脚,分析其押韵方式和节奏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在美。

3. 语言的节奏感:诗歌中的语言往往具有明显的节奏感,学生可以通过读诗时的停顿、重音等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三、注重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1. 形象描写: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形象描写,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以下是根据题目“诗歌鉴赏教案”所写的文章:

(开头)

诗歌鉴赏教案

(正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通过深入探讨诗歌的特点、形式、意义以及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作品,并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诗歌的鉴赏与解读。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对诗歌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诗歌的定义和分类;

2. 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3. 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诗歌的主题与意义;

5. 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诗歌鉴赏。

三、教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本教案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 观看和欣赏优秀的诗歌朗诵视频,学生通过音频和表演的方式感

受诗歌的美;

2. 分析和解读著名的诗歌作品,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深入理

解诗歌的意义;

3. 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将其转化为

诗歌;

4. 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

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共通和差异。

四、教学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情况,本教案设计了以下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度评估,包括学生的积极性、讨论质量等;

2. 学生所写的创作诗歌评估,包括创作的独特性、表达能力等;

3. 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4. 课程项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鉴赏力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领域,更是需要加强对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的重视和实践。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一、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的意义

1.增强文化艺术鉴赏力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对于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增强语文能力

在学生课业中,诗词一般都是必修的阅读材料,通过对于诗词的欣赏和鉴赏,能够增强他们的语文阅读技能。了解古文化中运用的语言和文学技巧,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增强审美能力

诗词欣赏和鉴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感,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诗词欣赏与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于诗词的欣赏和鉴赏,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新的阅读视角,也能更好的提高其对于语文阅读的理解和认知能力。鉴赏经典诗词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于古典语言的逐渐理解和掌握,在阅读掌握古典诗词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增强爱国情感

中国的古典诗词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于诗词的欣赏和鉴赏活动,可以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爱国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3.增强思考能力

经典的古代诗词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很深奥的内涵和智慧,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诗歌鉴赏教学要有深度

诗歌鉴赏教学要有深度

诗歌鉴赏教学要有深度

作者:李茜赵宏梅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03期

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字入手,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诗歌进行深入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教材研读要有深度。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是高中语文诗词选修教材第三单元扩展阅读篇目,是一首以思乡为主题的词。从鉴赏的角度观照,这首词在意境营造、情感表达和遣词造句上都具有特色。意境营造上,由室内的湿热静谧到室外的鸟雀檐下戏语,再到水边荷叶田田、荷枝娉婷,笔法凝练细腻、生动传神。情感表达上,整首词真切饱满,将思乡之情娓娓道来,令人黯然。语言雕琢上,讲求“辞工”,如“呼”“清圆”“举”等词的考究,以及“叶上初阳干宿雨”词序的调整,清新自然,恬淡雅致。

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有深度。结合课标要求、单元学习目标和高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确定了以意境和情感为教学重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诵读方式贯穿的三位一体,旨在提升学生形象思维品质、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教学设计思路。

词的意境可以通过意象的分析和感受来领会,如“沉香”既表明诗人所处居室的清幽与雅致,又能揣摩出诗人内心或许不够平静,需要沉香以静心凝神。“溽暑”写出了夏天的闷热与湿气令人难耐。天气状况使得诗人心中无法平静,他踱至室外,见到“鸟雀”檐下耳语、水中风荷清圆,心情随之开朗起来。这一番盛夏美景不是作者随意所选,而是精心描摹为下阕抒情张本的。下阕中,诗人由“风荷”想起故乡,忆起五月的渔郎,还有梦中的“芙蓉浦”。上下阕由“荷”连贯,眼前之荷与梦中之荷遥相呼应,虚实意象彼此联系,使得诗歌的意境在虚实之间飘忽转换,极富艺术感染力。在意境的赏析中,可以融入语言的赏析,如“呼”“窥”“清圆”“举”等字词凝练地写出了鸟儿的动态与神情,写出了荷花的饱满圆潤与清秀挺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诗歌鉴赏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库尔勒市第二中学蒋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意象,了解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

2.积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重点);

2.把握意象的组合方式,基本感受意象组合营造的诗歌意境(难点);

3.培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展现中国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2.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充分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通过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层面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的美。

学习方式:

交流讨论,交互合作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诗歌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诗经楚辞汉府,唐诗宋词元曲,共同构成了一条灿烂的艺术银河,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情感和思想,它不仅仅只是一部文学史,更是中华民族的情感史,心灵史,精神史。中国文人诗客在山川风物下挥洒情思,在花鸟鱼虫后抒发情致,读懂这些意象,才能读懂我们的诗史。

二、认识意象

1.感受意象。配乐诵读《山居秋暝》,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境,由“诗中有画”的诗境引出诗歌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要

尊重学生的思维的层递性,尊重审美心理的形成规律,从文化感知出发)

2.提出意象的概念。提问,引导学生从“意”和“象”两个方面来分析概念。(展示幻灯片)意象指包孕着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物象+情意=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3.意象的重要性。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人都非常重视创造意象。诗歌鉴赏也必须抓住意象,从意象出发。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

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

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

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

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关于学习诗歌欣赏的教案

关于学习诗歌欣赏的教案

关于学习诗歌欣赏的教案

教案:关于学习诗歌欣赏

引言:

学习诗歌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

要课程之一。通过对优秀诗歌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

的艺术修养,培养对诗歌独特审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本教案旨在通

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义,提升他们的诗歌欣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识和欣赏力;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a.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b. 诗歌形式和语言的表达;

c. 优秀诗歌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2. 教学方法:

a.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经典诗歌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理

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旨;

b. 听诗法: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优秀诗歌的朗诵,提升他们的

听觉感知和鉴赏能力;

c. 朗读法:通过学生的朗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韵律感;

d. 创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e. 团体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和分析的小组讨论,促进

他们相互交流和思考。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入诗歌欣赏的主题,通过一首简短的诗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知识探究(25分钟)

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经典诗歌作品,分析

其结构、韵律和意义。

b. 报告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共

同讨论优秀诗歌的共性和个性。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作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

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探讨,以期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和文学欣

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诗歌鉴赏教学,旨在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诗歌作品,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3. 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手法,培养对文学的敏感度;

4.能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包括押韵、格律、抒情性等方面。

2. 名家名篇鉴赏

选取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进行注解、分析和欣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表达手法和艺术技巧

介绍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和艺术技巧,如比喻、隐喻、拟人等,通过分析诗歌作品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这些表达手法的应用。

4. 诗歌创作和表演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主题和创作思路,以激发他们的文学创造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和表演,通过音乐、声音和动作的表达,增强诗歌欣赏的艺术感受。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2. 分析法

选取经典的诗歌作品,进行注解和分析,激发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

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

诗歌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下面将详述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一、背景知识介绍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通过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蕴。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教师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杜甫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二、朗读与感悟

朗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和韵律美。同时,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和节奏。例如,在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文本解读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核心环节。通过对诗歌的逐句逐词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主题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分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

段,如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康桥的美丽图片和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能够运用相关的鉴赏技巧进行诗歌解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教学难点是匡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包括相关的诗歌作品和课堂活动设计。

2. 学生课本: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诗歌鉴赏。

3. 教学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素材,以便丰富课堂内容。

4.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诗歌朗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或者展示一幅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欣赏(20分钟)

选择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诗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量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 鉴赏技巧讲解(15分钟)

介绍一些常用的诗歌鉴赏技巧,如韵律分析、意象解读、修辞手法分析等。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匡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的运用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从中发现诗歌的美。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选择的诗歌,并分享他们的鉴赏心得和观点。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

诗歌鉴赏说课稿

一、说课目标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诗

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思考诗歌的意义,并能够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元素。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元素;

3. 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

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营造出温馨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

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课堂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名画,如《荷花》。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细节,思考画

家通过色彩、线条等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画作之间的联系,诗歌与绘画都是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

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并结合具体

的诗歌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诗歌鉴赏(30分钟)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初中生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通过诵读和解读,引导

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元素。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诗中的‘床前

明月光’是什么意象?”、“诗中的‘疑是地上霜’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等,激发学生

诗歌欣赏教案

诗歌欣赏教案

诗歌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2. 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咏物诗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诗歌定义及其特征;

2. 不同类型的诗歌欣赏;

3. 诗歌创作与朗诵。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堂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放映或念诵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向学生提问,让他们了解诗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二节:课堂讲解

1.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征,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咏物诗等,从

中选择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讲解和欣赏。

3. 通过对于每类诗歌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4. 提示学生展开思考,探讨诗歌的背后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第三节:诗歌欣赏活动

1.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欣赏活动,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并解读其主题、情感和意境。

2. 各小组成员轮流朗读自己选择的诗歌,并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其他组员可以提问、评论并交流对于朗读诗歌的感受。

第四节:诗歌创作与朗诵

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想象或感受来创作一首诗歌。

2. 学生们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独特的诗歌风格。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诗歌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还学会了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创作与朗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五读三步”赏诗法

【智能目标】

1、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法。

2、掌握“五读”和“三步”的含义。

3、能用“五读三步赏诗法”鉴赏古诗词。

【情感目标】

树立信心——“我能行”“我能做”“我会做”。

1、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2、保持平静的心态,重视方法和技巧。

【教学手段】PPT演示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

高考诗歌鉴赏是拉开考生分数的一个关键题,虽然只占6分,但关乎全局!如何做好这一题?我以为应该采用“五读三步赏诗法”。

二、学生做高考题中的诗歌鉴赏题

1、2002年全国卷17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①“折柳曲的寓意”,即“惜别怀远”,或“折柳赠别”“柳谐音留”“表示留念”“离别”等,给2分;

②“本诗的思乡之情”,即答出“思乡”“故园情”“回忆故乡”等给2分;

③“折柳的关键作用”,即“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或“由写笛声转入写曲中闻折柳,引出故园情”、“从听笛到思乡过渡的关键”、“诗的前两句写春夜闻笛,然后由折柳引出思乡”等,给2分,若答“折柳”的关键作用为“点明主旨”“诗眼”之类的,可给1分。注意:认为“折柳”不是全诗的关键的考生极少,若遇到此类答案,与复查员共同讨论判分。

2、03年全国卷17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现代诗歌的分类和代表作欣赏。

3.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4. 学生诗歌朗诵和创作。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通过放映一些现代诗歌的视频或演示相关的诗歌音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现代诗歌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1. 定义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二十世纪以后产生的诗歌作品,它与传统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

2. 解释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常常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形式上灵活多样,常采用自由诗、象征诗等形式。

第三步:分类和代表作欣赏(30分钟)

1. 分类介绍:将现代诗歌按照题材、风格、流派等进行分类,并简要介绍每个分类的特点。

2. 代表作欣赏:选取不同分类的现代诗歌代表作品,进行演示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第四步: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30分钟)

1. 观察与感悟:从诗歌的字词、句子、形象等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敏感和联想的能力。

2. 解读与理解: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3. 表达与欣赏: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调和语言表达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并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第五步:学生诗歌朗诵和创作(30分钟)

1. 学生朗诵: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朗诵技巧。

2. 学生创作: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写一首自己的现代诗歌,并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宽度厚度与诗歌鉴赏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诗歌的宽度厚度与诗歌鉴赏教学

■ 念云江

诗歌的张力指鉴赏者解读诗歌时,诗歌的诗力场(底蕴)向外的扩张力,随着解读的深入,想象力的扩展,它能把读者带入一个无限宽阔的想象场景中,就像突然揭开了时空隧道一个窗口,令读者的想象力随着作者的表达节奏得以爆炸性的无限扩张,有身临其境荡气回肠之感。诗歌的这种张力表现在诗歌内蕴的时空扩散能力和内容形式上的丰厚性。简言之是诗歌的宽和厚两个维度。

一、诗歌的宽度和厚度

就宽度而言,是由诗歌中所呈现的意象关系的艺术化组合所展现的万千气象。就是读者把诗人笔下呈现出的意象当作触点,由此用想象联想把它们发散成了线,联结成了网,这个用想象联想构建的空间可能容纳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时间跨度,也可能是纵横十万里的空间跨度。诗中的片言只语,可以是诗人的思绪万千,可以是自然的万水千山,可以是世事的沧海桑田。

鉴赏者要建构诗歌“宽”的维度,还是“以史为鉴”的方法好,把祖上传下、周边赐予的好诗的共性概括出来当做跳板,踩着它们“过河”。我们都知道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伟大,都知道李煜、李商隐、李清照杰出,但他们究竟因何而伟大因何而杰出、优秀?若不去悉心作一番解构功夫,仅仅用他们的作品是天才之作等形而上作解释,那他们将始终是我们望洋兴叹的海市蜃楼。因为每个朝代都有若干被称作天才的诗人,但真正得以流传的却如凤毛麟角,甚至几百年才被记住一个。

以大见大,运用宏大物象建构开阔的时空关系,这是构建诗歌“宽度”的好方法。

好诗都是以大见大、以开阔彰显开阔、以柔美体现幽思。以大见大是借助大自然的壮阔博大来昭示内心世界的壮阔博大,做到大自然的律动与作者内心世界合二为一,这在豪迈奔放的性情、言志类诗歌更为常见。

如“以气象胜”的李白就善用天象建构恢弘的诗力场,以表达自己汪洋恣肆的浪漫情怀:“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如,杜甫擅用“地象”起兴,把潦倒一生的悲苦落魄掩于其中,自然广接,尽显厚重浑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苏轼的豪放词,也是尽得天地造化高远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以上句子也是均摘自一首诗的开头,让诗力场瞬间得以引爆,由于物象颗粒比较粗犷,物象之间自然拉开的距离比较大,开篇便把读者的想象视野引入无边无际的开阔空间,依然取自天人合一的物象关联,和唐诗宋词一脉承传。所以,在如此宽宏雄伟的诗歌开头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构建出诗歌的宽度,让学生们在无限遐想的情况下逐渐展开,再从诗歌的整体以及了解此诗与诗人的背景,最后得以全面地看清诗歌的本质。如此下去,才能成熟地进行诗歌的鉴赏。

诗歌的厚度,是一种形象化的提法。所谓诗歌的厚度也可以理解成诗歌的丰富性,既是内容的,也是形式的。当然,要达到诗歌的丰富性,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使文字站立起来。也就是说诗歌的表达必须是形象化的,具有立体感,这也是一切文学艺术形式的基本要求。

汉文字具备了象形表意联想功能。丰富的汉民族历史人文哲学又使汉文字增添了更加浑厚与韵长的美学的意义,每个字、每个词的后面就是一部历史与哲学,古代诗歌中的用典就是鲜明的例子。

现代诗歌的形式突破了古典诗歌对于字数与句数的严格限制,具备了表达更加丰

富内容的前提。同时这种突破又造成了诗歌散文化的趋向。这也是现代诗歌较之于古典诗歌不容易被人记取和传诵的原因之一。如果从严格的诗歌美学去思考,不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无不要遵循精炼与形象化的诗歌要素。也就是说,无论诗歌表达内容如何丰富,都必须通过精炼的文字从而形象化地表情达意,做不到精炼、形象,也就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诗歌。

二、诗歌鉴赏中“厚度”的构建

对于诗歌的厚度也即丰富性,大致可归纳为:思想的丰富、情感的丰富、表现形式的丰富和表达技巧的丰富。

诗人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但诗人不能够没有哲学的大脑和思索者的目光。现代诗歌中不乏这样的诗句,例如北岛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闪现着人类思考灵光的经典性诗句。

情感的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性的丰满上,我国的古典诗歌具备了丰富的人性之美。人类基本的爱恨情仇、人性的现实追求和伦常宗教意义都在古典诗歌中有充分而完美的表达。早期的现代诗歌也延续了这种传统,比如五四新时期的白话诗歌,各种流派纷呈,就是这种丰富人性的体现。

如《致橡树》这篇诗歌。它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

辈的大跨度的超越。“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诗歌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也由于诗人的构思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通过对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一些经历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提升诗歌的厚度,让她更美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总而言之,学无涯,教也无涯。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诗歌,不同的教师可以据自己的风格,尽力发挥各自的特长,增强诗歌鉴赏中的宽度和厚度,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诗歌鉴赏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更能领略到诗歌带来的魅力而爱上诗歌,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终极。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