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合集下载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答:大众传播学是一门多学科的学术学科,它以新闻和其他形式的媒体传播为研究对象,探索媒体传播如何影响社会及其各类受众。

在它的理论体系中,有3个基本的概念:媒体内容、媒体使用以及媒体影响。

其中,媒体内容指的是涉及媒体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媒体使用意味着消费者如何接收、使用和理解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媒体影响指的是消费者对所接收信息的反应,以及媒体传播如何影响受众情绪和行为的研究。

2、您如何看待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答: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涵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比如文化研究、话语分析、定量研究、历史研究、实地研究、叙事研究等等。

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和研究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都必须遵循研究方法学的原则,以正确的思维途径来推动研究进程,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Mass Communication Studies)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Mass Communication Studies)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MassCommunication Studies)Questions and answers in Mass Communication StudiesFill in the blanks (20 points, 1 cents per space)1. American media scholar A. Hart divides the media of history into three kinds: (media system, media system and media system).2, the basic function of symbols has three aspects, one is (understanding) function; two i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three is thinking function.3,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the true meaning of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4. Formal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include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plink propagation) and (lateral propagation).5, the information of mass communication has both (commercial attribute) and cultural attribute.6, in the view of mass society theory, modern societ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 the one hand (broad mass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inority power elite).7, Hovland used (and Lasiwei) and Lazarsfeld (Lu Yin) together, and become the mai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effect research.8,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Algiers declara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a clear struggle for the new world information order.9, the two main school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amely, (empirical school) and (critical school).In 10 and 1950, the world's first doctoral degree in communication was born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Two, glossary (20 points, 5 points for each item)1, Pseudo Environment2, collective behavior3, Zhi Xiaoquan4, communication effectThree, t (20 points)1,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ociety communication? (6 points)Answer: the so-called dissemination, that is, the transfer of social information or social information system operations. The spread of human societ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A.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an information sharing activity;B.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 and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C. It is a two-way 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D. must have common meaning space for both parties;E. communication is an act, a process, and a system.2, w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12345"? (7 points)One synthesizer: Schram, founder of communication discipline;Two, University School: critical school and experiential schoolThree main sources: Communication 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ism and "three"Four: Lasswell, Lu Yin, lazarsfield pioneer, Huo FulanThe five research areas are control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media analysis, audience analysis, and effect analysis3. Draw a straight line pattern diagram of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and point out the elements of a basic propagation process. (7 points)Four, discuss (20 points)As a future communicator, how do you understand "control analysis"? From a social system point of view.Five, material analysis (20 points)Read the following materials and analyze them in the light of relevant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Materials (1) Yan Shouyi and Shen Xue enter the home of ink, they can see that the family is a temporary after the war. Fee Mo didn't wear glasses, hang head, nest in sofa. People with deep myopia remove their glasses and change their faces. Li Yan was covered with tears, smoking a cigarette, curling up, and sitting behind the desk where the ink was usually sitting. See strict one and Shen snow come in, Li Yan again attack: "liar, originally is a liar.". Show oneself in one's true colors!Speak, why don't you drag the word? When I was on the Internet, I fell."Material (two) Yan Shouyi did not speak. Look inside Fei Mo one eye, leaned on the sofa: "more than 20 years, indeed some fatigue." Then he buried his head in his hand and sobbed. Be strict with one another and stay there.The material (three) for a long time, a face upturned nose Fei Mo said: "well or agricultural society."He never heard what he meant, and asked, "what?""Fei shook his head. "At that time everything was on foot.".Beijing exam, a few years to come back, what you say is true."Again, click the cell phone on the table: "now!"......"Yan Shouyi: what's the matter now?"Fei Mo said in a hoarse voice, "it's too close, too close to breathe."!"Be strict with one another and stay there.Materials (four) - door, window, door, floor brick, grey sand, this is 3900,- three days for dinner, 600, which is 4500,- brick brother, this is 5000, you can take it,............The telephone rings.- who? No...... No time, no time! Don't mention it. It costs money- who?Faith in the road! Call me go to the butcher I bought a mobile phone, he also bought a! He has no one in Beijing- two buns!In a street, you can smell a fart and shout a voice, isn't it faster than dialing?- source: the movie "cell phone" linesReference answer:Fill in the blanks1, showing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machine2, expression and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thinking3 "multimedia"4, downlink communication, uplink communication, horizontal transmission.5, commodity attributes, cultural attributes6, the broad masses of minority power elite7,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sampling method8, the Algiers declaration9, the school of empirical criticism10 、 University of IllinoisTwo. Noun explanation1. The answer points of pseudo environment:The so-called "Pseudo Environment" is what we call i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t is not the reality of the "mirror" of reproduction, but the media through symbolic events or information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after re structured to prompt people environment.However, this kind of processing, selection and structured activity is in general people do not see the place (the internal media), so people are not aware of this, and often the "Pseudo Environment" as the objective environment itself to treat.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Pseudo Environment) formed by mass media not only restricts people's cognition and behavior,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objective reality through restricting people's cognition and behavior.2, set behavior answer points:I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abnormal social aggregation occurring under certain stimulus conditions. For example, mass disturbances in fires, earthquakes, spontaneous gathering, demonstrations, racial conflicts, rumours of rising prices, etc. for some reason.Collective behavior occurs in the form of cluster, panic, rumor and disturbance, and often leads to interference and destruction of normal social order.Collective behavior is a kind of spontaneous abnormal phenomenon, and has its special spreading mechanism.3, the right to know the answer points:Broadly speaking, refers to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ocial life required all social members to obtain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nvironment and change the right, in this sense, one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right to life it is people.In a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right to know is the citizen body for national legislative,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of public power have to know or know Chahar right, this is one of the basic political rights of citizens, but also means that the public authority of the citizen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4, communication effects answer points:Firstly, it refers to the change of psychology, attitude and behavior caused by persuasive behavior. The effect of communication here usually impli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y has achieved the intention or purpose of the communicator;Second, it refers to the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especially general newspapers, radio and television and other mass media activities of all the recipients and the influence and results produced by society, whether these effects are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direct or indirect, explicit or hidden inthe in. It has three aspects: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effect, valu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effect and social behavior demonstration effect.Three, use the1, answer points:The so-called communication, that is, the transmiss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or the oper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spread of human society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A.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an information sharing activity;B.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carried out in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 and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C. It is a two-way 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D.Both parties must have common meaning space;E. communication is an act, a process, and a system.2, answer points:One synthesizer: Schram, founder of communication discipline;Two, University School: critical school and experiential schoolThree main sources: Communication from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ism and "three"Four: Lasswell, Lu Yin, lazarsfield pioneer, Huo FulanThe five research areas are control research, content analysis, media analysis, audience analysis, and effect analysis3, answer points:TulioA basic propagation proces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actors:A. communicatorB. receiverC. messageD. mediaE. feedbackFour, discus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answer: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government (government control over the media; mediasupervis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government);Second, the media owner controls the media;Thi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media and the business community (interest claim, economic impact);Fourth, mass communication and industry organizations;Fif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audience;Sixth, mass communication and mass culture.Five. Key points of material analysis:First, four materials illustrate several of these issues:- fear of the new mediaMedia morphology needs to change, based on the visual considerations of the audience. For example, "thin newspaper", "orange newsprint" and so on- media is an extension of the human body, pulling people's distance. In fact, the distance is too tight, it can also make people feel uncomfortable.Identity, identity. With a pig's money, no cell phone, in exchange for identity show off, it is worth it!!Secondly, analyze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Relevant theories involve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udience behavior theory;McLuhan's media thought;Effect analysis theory;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ections of mass media.。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众传播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B. 媒介心理D.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心理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A. 强效果理论B. 有限效果理论C. 螺旋沉默效应D. 社会学习理论3. 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是指:A. 传播媒介决定受众的价值观B. 传播媒介影响受众的注意力分配C. 传播媒介改变受众的行为习惯D. 传播媒介塑造受众的世界观4. 根据传播心理学,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A. 注意、理解、记忆B. 注意、兴趣、行动C. 选择、理解、记忆D. 选择、兴趣、行动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解释受众选择性暴露的?A. 选择性暴露理论B. 选择性理解理论C. 选择性记忆理论D. 选择性遗忘理论6. 传播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对信息的抵触B. 个体对信息的接受C. 个体在认知上的不一致D. 个体对信息的遗忘7. 传播过程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主要描述的是:A. 受众对信息的普遍接受B. 受众对信息的普遍拒绝C.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从众效应D. 受众在意见表达上的独立性8.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9.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认知框架”主要影响:A. 信息的接收B. 信息的处理C. 信息的存储D. 信息的传播10. 传播心理学认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大?A. 信息的来源B. 信息的内容C. 受众的先前知识D. 受众的情绪状态答案:1. D2. D3. B4. A5. D6. C7. C8. D9. B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心理学中的“选择性理论”。

答:选择性理论是传播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受众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价值观选择性地接收和处理信息。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要点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要点

1、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应A. 暗示效应(suggestion effect)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黯淡效应(dimming effect)a. 黯淡效应dimming effect在光线比较暗淡的地方,交往双方因为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的心理现象。

在新闻采访中,可以适当借助暗淡效应来减少采访对象的戒备心理。

B.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包装效应(packing effect)标签效应(label effect)b. 标签效应lebel effect又叫越轨者效应,指对被贴上标签的个人所造成的种种后果或影响。

标签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评价。

媒体工作者要善于对自己“贴标签”,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学会放大自己对成功的感受,从而建立自信心。

C. 蔡加尼克效应、菜肴名称效应、出其不意效应、词频效应、从众效应、错误信息效应。

C(1). 菜肴名称效应cooked food name effect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如果将新闻和栏目内容类比为菜肴,则新闻标题和栏目名称就是菜肴名称。

读者首先对那些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标题和栏目名称予以关注,然后才去阅读相关内容。

对于网络新闻传播而言,新闻标题尤为重要。

C(2). 词频效应word frequency effect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

对于广播电视这种线性媒体来说,有声语言要求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尽量采用高频词,以方便受众的识别和理解。

D. 登门槛效应、第三人效应、定势效应、对比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d. 登门槛效应foot-the-step-door effect向他人由小到大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获得成功的现象。

原因在于人们一旦接受一个小要求,就参与了某类事并觉得自己对这类事情负有责任,这就消除了以后从事类似活动的对抗心理。

记者在采访时有时需要采用这种技巧。

F. 反暗示效应、犯错误效应、反馈效应,反向思维效应,飞去来器效应、绯闻效应,冯·雷斯托夫效应、风俗效应、否定效应,附着信息效应。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资料大众传播心理学新10.1 邹宇1、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一)“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2、什么是内向传播?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就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传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

也可以理解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内向传播是三种传播形式的基础(其他传播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授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你怎样理解“传受者”这个概念?第一,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看:传者是传播信息的人,而受者是指接受信息的人。

第二,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

传者和受者既是传者,同是也是受者。

传受者是:传者与传者、传者与采访对象、受者与受者等之间的心理互动。

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4、西方心理学有哪几种理论(流派)呢?神经生物学论、行为主义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认知心理学5、西方心理学的五种流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理论是什么?①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②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美)刺激—反应心理学”,即S—R心理学;代表人物: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斯金纳强化理论;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③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荣格。

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两大支柱:心理结构的无意识论心理动力的本能论,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6、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定义:大众传播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DOC)

大众传播心理学一、论述(35)举例说明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的人本主义是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e third force),是一种心理学新思潮,它以“以人为本”为宗旨,重视研究人的本性、动机、潜能、经验以及价值,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看到了人的心理和人的本质具有的一致性。

我们的社会没有止步于生产时代,而是向大消费时代逐渐发展进步,在大消费时代背景下,个体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得到以往所没有的巨大关注度,媒体作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不仅对这种变化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强化、放大作用。

在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里,人作为被传播的对象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这种以人为本渐渐成为媒体的一种社会责任。

但是,由于传媒业的剧烈竞争,一些媒体难逃欲望陷阱,在报道中貌似“人本主义”,实则挂羊头卖狗肉,过度强调被报道人物的某一方面,忽略了人的基本需要。

违背了“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本”的宗旨,背离了新闻传播的本意和精神。

“伪人本主义”不仅欺骗和伤害受众,还会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更有甚者,威胁社会安稳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

如何在新闻报道中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建议如下:1、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没有真实性,新闻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新闻就没有存在性可言。

以煽动受众情绪,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夸大、歪曲、捏造新闻事实的报道不但会误导受众,还使媒体自己失去公信力,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例如,2012年11月17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今日早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女兵学习十八大的照片,后经查实改版整版的是苹果手机广告,是摆拍的虚拟新闻。

“如此摆拍”会登在头版头条由此可见媒体对新闻图片真实性要求懵然无知,误导和伤害受众的同时也伤害了媒体的形象。

由此可见,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坚持新闻真实性是防止“伪人本主义”的基础。

2、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原则。

大众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精品)

大众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精品)

第二章第一节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答: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2.人类语言区别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的特性概括如下:(一力三性)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

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动物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物理信号进行传播。

而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还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第二节1.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答: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5).互连网传播时代2..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什么?意义?答:1、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系统符号系统是:文字第一.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第二,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大众传播参考答案: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宪章中。

根据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由于大众传播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反馈参考答案:反馈(feedback)是源于控制论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控制系统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在传播学中,反馈就是传播者接受到受众对传播讯息所做的反应的过程。

借助反馈,传播者可以对传播过程及时作出调整,从而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3、传播者参考答案:传播者又称信源,是指传播活动中发出讯息的人或者组织。

它是传播活动的起点。

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指编辑、记者、主持人等组织化的个人,也可以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介组织。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发布和控制传播内容,因此在传播学中,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为控制分析。

4、控制实验法参考答案:控制实验法(controlexperiment)是传播定量研究方法之一,由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和卡尔•霍夫兰引入传播研究。

它是指研究在实验室中进行,并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进而探索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其步骤大体包括:(1)提出假设;(2)简化因素模式,确定自变量与应变量;(3)控制与实验;(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5、编码参考答案:编码(encode)是指传播者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

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答: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类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手脚分工,渐渐习惯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其意义在于,手变得自由了并且能够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和制造工具,是创造精神财富和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器官,手脚分工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也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脑和为它服务的器官同时也发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社会及其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正是在这种永不枯竭的动力推动之下,不断走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2.人类语言与动物的信号的区别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答: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与动物界的传播不同,人类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

语言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3.人类传播经理拉那些发展阶段?A.口语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1、简述符号的定义。

答:符号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

在数学中即表示运算关系和运算规则符号;在传播学中,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简言之,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答: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非语言符号是体态符号;第三类非语言符号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2022新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八章

2022新传播学原理课后习题第八章

1、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内涵、层次和类型?A.传播效果:传者发出信息,经过媒介到达受众,对受众思想行为造成影响。

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历来被认为是大众传播研究的基石。

B.大众传播的效果:a.从外在形态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媒介的效果:大众传播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媒介的效能:大众传播达成有关预期目标的功能;媒介的效力:媒介在给定的条件下可能发挥的潜在影响力,或者说间接效应b.从内在性质上,可以分为:政治效果,经济效果,文化效果,信息效果。

c.从作用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对个人的影响,对小团体的影响,对社会机构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或者文化的影响。

C.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劳对传播的效果作了以下分类: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改变效果和稳定效果;累积效果和非累积效果;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态度、认知和行为效果;D.英国传播学者戈尔丁从时间(短期和长期)和意图(预期和非预期)出发,将传播效果划分为四个类型(图):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宣传与个人反应);短期的非预期效果(个人反应和集体反应);长期的预期效果;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2、传播效果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三大阶段:强——弱——强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初,被称为“强效果论”时期。

其代表性理论,即通常被称为“枪弹论”的“同一效果论”,认为大众媒介油强大的威力,在形成意见信仰、改变生活习惯、并或多或少按媒介控制者的意图支配受众的行为能方面,几乎无所不能。

它以思辨性的探讨为主,还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被称为“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时期。

所谓“有限效果”,并非说媒介毫无影响力,而是说媒介总在一个现存社会关系的结构和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运行。

代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二级传播”;霍夫兰等人:劝服研究。

第三阶段——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被称为“回归强效果论”或“多元效果论”时期。

传播学课后题(精选五篇)

传播学课后题(精选五篇)

传播学课后题(精选五篇)第一篇:传播学课后题传播学课后题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4、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6、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7、什么是“传播隔阂”?8、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9、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10、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4、人类传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6、试论述中国的印刷术的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和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7、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8、如何理解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9、试述传播学家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10、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11、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在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时代。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简述符号的定义。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4、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5、什么是意义?意义是如何产生的?6、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和多义性?8、情境意义指的是什么?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9、什么是象征行为?它有哪些特性?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12、简述米德的“主我”(I)和“客我”(me)理论。

13、谈谈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问题详解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问题详解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

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

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

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习题《传播学概论》课后练习第一章习题一、填空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二、名词解释1、两级传播论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

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

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2、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美国传播学者,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将传播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

他一生中著有《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等30余本著作,创立了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传播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机构,培养了许多学生,是传播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三、简答1、传播学为何在20世纪初的美国兴起?作为资本主义阵营中最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的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学科条件。

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

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二、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两个重点:“内向传播”、“传受者”概念。

第二章一、传受者的心理:传受者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其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传者的心理的源泉主要来自物质世界,受者的心理源泉主要来源于媒介世界。

传受者心理的源泉是客观感性世界,因为媒介世界仅仅是它的的模写和拷贝。

三、媒介世界或媒介客体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媒介实体、媒介符号、媒介信息。

四、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观念性、主观性和能动性。

(一)观念性:主体的心理表象与客体之间有不对称性,主体对客体只是近似性的反映。

(二)主观性反映:指人们(包括个体和群体)对于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反映。

造成传受者心理主观反映的原因:1、生理原因:主要体现在个体的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及其年龄、性别等方面。

2、心理原因(1)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其脑中的反映。

(2)动机。

传受者的动机是推动其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制作或接收的内部原因,是传受者主体处于积极状态的心理动力。

(3)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方式与生活目标价值的看法。

(4)信念。

信念指主体对于对象的确信不疑的认识体系。

(5)情绪状态。

传受者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们对某种刺激的认识,并作出某种反映。

3、社会的、民族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原因(1)文化水平(2)社会地位(3)文化背景:指传授者的民族特点,包括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理及各种人文环境。

(三)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人的心理反映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反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人们总是主动地把外界事物变成观念的东西,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科理论,对人类传播现象进行更细致的探究,也是为了净化媒体,监督媒体,使其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人们辨识能力的要求。

传播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传播学概论课后思考题1名词解释:双重偶然性是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之⼀,德国社会学家鲁曼在他的社会系统理论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社会系统中传播双⽅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传播选择因⽽也具有不确定性。

社会信息系统它是⼀个开放新系统,有各种⼦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社会整体,具有⾃我创造、⾃我完善性的系统,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最后七分钟施拉姆对⼈类传播史的⽐喻:“最后7分钟”。

如果把⼈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天。

1天=100万年;1⼩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那么这⼀天中,⼈类⽂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计算机、晶体管、⼈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因此,施拉姆说:“这⼀天的前23个⼩时,在⼈类传播史上⼏乎全部是空⽩,⼀切重⼤的发展都集中在这⼀天的最后7分钟。

”第⼋百代托夫勒提出的,如果从⼈类最近的祖先智⼈开始算,⼈类的历史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代⼈,那么⼈类迄今共800代⼈。

前⾯的整整650代⼈都⽣活在⼭洞中。

直到第730代⼈才开始使⽤⽂字。

直到第794代⼈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到第798代⼈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类使⽤的绝⼤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创造的。

《第三次浪潮》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第⼀次浪潮:原始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第⼆次浪潮:农业社会-⼯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根据它的特点综合说吧)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新科技为核⼼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劳动⼒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是信息的⽣产者和传播者;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是主要依靠信⽤;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第一章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是仅此一点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

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这是最广义的信息概念。

传播学所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就是说,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

因此我们说,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它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因此,我们把社会信息看作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库利、皮尔士、施拉姆的观点。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它的基本特点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施拉姆说,传播一词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

传播学课后习题答案

传播学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2、什么是“传播隔阂”?传播隔阂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

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与动物界几乎没有增加发生类型不同,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穷的创造力。

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这一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通过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人类以一种效率极高的信息传播方式完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4、试论述电子传播的发展在人类传播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实现了信息的远距快速传播。

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媒介的里程碑式意义在于: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传播及历史保存,它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的诞生,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形成了新形式的多媒体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
第一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思考题:
1、你认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是什么?
2、怎样理解“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什么叫内向传播?试举例说明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功能?
4、你认为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有哪些途径?
5、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你认为借鉴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于大众传播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思考题:
1、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是什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违背心理实质原则的表现有哪些?
2、试析人脑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产生社会效果的中介作用。

3、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传受者心理的最终源泉?
4、简析造成传受者产生主观反映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5、传受者的能动反映对象对传播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三章行为主义和大众传播
思考题:
1、运用社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媒介环境与受者的交互影响。

2、试析“强化的替代性”和“学习的延迟性”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

3、媒介对榜样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试析正、负强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5、举例分析媒体宣传应把握好负强化度的意义。

第四章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分析“潜意识”的内涵。

2、试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的关系。

3、简述潜意识与传者创造灵感的关系。

4、简述潜意识与传者文风的关系。

5、传者应怎样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受者的前意识经验?
6、分析“集体无意识”的内涵。

7、媒体信息应当怎样表现集体无意识的三个层次?
8、简介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9、谈谈你对广播影视节目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为依据进行年龄和内容定位的认识。

第五章人本主义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在大众传播互动中强调以人为本有什么意义?
2、联系实际分析记者与采访对象在相互尊重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媒体应当怎样观照、关怀、弘扬普通百姓?
4、经济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
5、人物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
6、灾难性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
7、广告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
8、在新闻报道中应怎样防止陷入“伪人本主义”的误区?
第六章认知心理学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根据“受众认知过程模式”讲述受众的认知过程。

2、你认为受众的认知有哪些特点?
3、什么叫受众的认知图式?它与媒介信息是什么关系?
4、受众认知图式的特征是什么?
5、简介激活受众认知图式的几个途径。

6、什么叫心理熵?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怎样帮助受众形成有序的认知图式?
7、你认为传者应当怎样帮助受者构建新的认知图式?
第七章传受者的心理互动
思考题:
1、试析传者心理互动的功能和模式。

2、简析传受者的心理互动的特点。

3、简析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认知和情感互动。

4、什么叫人格?传者和受者的人格结构各是什么?你对此事怎样认识的?
5、分析传者和受者人格互动的意义及表现形式。

第八章大众传播中特有的心理现象
思考题:
1、研究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特有的心理现象有什么意义?
2、你对在大众传播中传受者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怎样认识的?
3、简析“心理感应”的内涵。

观众与记者之间的心理感应对电视新闻报道有何意义?
4、简介“心里真实”的内涵。

谈谈你对“心理真实”的认识。

5、什么叫“晕”话筒(镜头)现象?记者应怎样帮助被采访对象克服“晕”话筒(镜头)的问题?
6、你认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还有哪些特有的心理现象?
第九章网民的心理和行为
思考题:
1、阐释虚拟空间(社会)与现实空间(社会)的关系。

2.、简析网络的主要特点。

3、分析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表现。

4、你认为帮助网瘾者回归社会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5、你怎样理解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构成?
6、网民的心理生活空间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