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四年级日记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作者是?

S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3《芦苇》作者:徐刚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3《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二):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观潮》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3课《鸟的天堂》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4课《火烧云》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5课《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6课《爬山虎的脚》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7课《蟋蟀的住宅》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9课《巨人的花园》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0课《幸福是什么》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1课《去年的树》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3课《白鹅》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4课《白公鹅》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5课《猫》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6课《母鸡》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7课《长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大白。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

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鸟鸣涧》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

【教具准备】配套小学课件资源

板书设计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

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时例文引领课《观潮》+《天下第一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时例文引领课《观潮》+《天下第一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观潮》+《天下第一潮》

【课型】例文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特点,领略大自然的壮观。

3.初步感悟作者抓住特点按顺序具体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特点。

2.初步感悟作者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顾,导入新课。

1.回顾预习所得:(1)通过预习,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对大潮有哪些方面的了解?指名说,补充资料袋内容并渗透搜集资料的方法。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指说并相应板书。

2.谈话: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钱塘江的水却不同,每年八月都要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板书:观潮,齐读课题。思考:“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二、重点品读,感受特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钱塘江大

近些,()( )。( )()……

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交流:作者从哪几方面进行观察描写大潮的壮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找到快速背诵的诀窍?

指说并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时间顺序描写了潮水的壮观,能让读者看的明白,更便于记忆。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把听到的和看到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描写得生动,形象,让我们如临其境!所以,以后我们在写动态景观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写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

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五篇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五篇

2023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五篇

语文教学教案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下面是我整理共享的学校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期望对你们有帮忙!

学校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案1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熟悉“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健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感悟对生命的思索,懂得珍爱生命,敬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预备:

1、让同学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

2、自制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赞叹起向日葵那坚韧的生命力。信任同学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同学自由沟通,老师引导同学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台湾闻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靠着坚韧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特别精彩的作家。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留意把生字读精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四年级上册语

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课文讲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课文讲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课文讲解

本课是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四个不同的季节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首先,文章提到了春天。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色,如花开满园、绿草如茵、小鸟欢歌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让孩子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温暖。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夏天。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季节。文章中描述了夏天的阳光、蓝天、白云以及各种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夏天的乐趣和热情。

然后,文章描述了秋天。秋天是一个收获和金黄色的季节。文章中提到了秋天的枫叶、果实累累、丰收的田野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的丰收和喜悦。

最后,文章介绍了冬天。冬天是一个寒冷而安静的季节。文章中描述了冬天的雪花、冰凌、寒冷的北风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静谧。

通过对四季的描述,文章向孩子们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文章也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讲解本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四季景色。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3课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3课现代诗二首

3*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新诗组成。《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黄昏时所看到的美景:疲倦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白花花的芦苇。诗人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将景物人格化,为画面注入奇特的想象力,构造了一幅静谧、绚丽、和谐的画面,流露出诗人积极、愉悦的情趣。

诗歌分两节。第1节中“归鸟”与“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驮着”将“倦鸟”和“斜阳”联系在一起,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空间。诗的第2节是第1节的发展,“归鸟翻翅,斜阳落江”画面充满动感,极富想象力。最后两行画面色彩迅速转换,文字间透出生机。诗的句式长短不一,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文字简单的勾勒、修辞的妙用、夸张独特的想象构成了这幅秋江晚景图。

《花牛歌》作者为徐志摩,这首诗有四节,每一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诗句一咏三叹、简单明朗、轻快活泼,将草毡中花牛的行动景象呈现得巧妙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每一节都是一幅画。这四幅画中,花牛动静皆宜,画面动静交替变换,呈现了一种律动美,展现了花牛的可爱俏皮、悠闲自在。

本课的两幅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秋晚的江上》的插图是一轮西下的红日、三只归巢的鸟、头白的芦苇,展现了诗歌中所描绘图景,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花牛歌》的插图里有一头坐在草地里的花牛,它闭目小憩,四周是美丽的剪秋罗,有一穗被花牛压扁了,展现了花牛的可爱、顽皮和悠闲。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谁来给我们读读。(学生个别读)

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

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朗读)

教学提示:

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

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

教学提示:

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2.学习骆宾王的《游山西村》和艾青的《我的祖国》两首现代诗歌;

3.学会欣赏现代诗,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现代诗的特点;

2.认识非汉字词汇;

3.骆宾王的《游山西村》和艾青的《我的祖国》。

教学难点

1.现代诗的表现手法;

2.当代现实生活与现代诗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案;

2.音乐;

3.骆宾王的《游山西村》和艾青的《我的祖国》;

4.课件或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1.班主任安排同学表演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引导学生思考“诗与故事”;

2.播放《白蛇传》的演出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视频中的诗句;

3.观看介绍现代诗的PPT,了解什么是现代诗以及它的特点。

步骤二:学习课文

1.分段朗读《游山西村》和《我的祖国》两首现代诗;

2.通过课件展示骆宾王和艾青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结合学习中的两首现代诗,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手法,并让学生体会诗歌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联系;

4.分别讲解《游山西村》和《我的祖国》的语言、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

5.分四组欣赏同“现代诗”主题的歌曲,并结合歌曲特点,思考为什么称之为“诗歌”。

步骤三:课堂讨论

1.班主任出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游山西村》和《我的祖国》两首现代诗的感受和看法;

2.由学生自愿演讲,分享自己发现的非常规词语并讲解其意义。

步骤四:课后作业

1.默写《游山西村》和《我的祖国》中的不少于三句诗句;

2.收集两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或歌曲,并找出其中使用的非汉字词汇。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诗四首》公开课教案第三课时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诗四首》公开课教案第三课时

《诗四首》教案——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读懂古诗,理解诗意;品读赏析,领悟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看图导入,揭示诗题。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介绍作者,揭示文题。

1.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

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2.揭示文题:是写“竹”还是写“石”?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二)初读诗文,自主感知

1.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停顿,和节奏。

2.指名朗读,齐读。

3.同桌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理解,说说诗文所写。

(三)读懂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

2.理解字意: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坚劲:

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3.理解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 | | |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