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四年级日记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一):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作者是?S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3《芦苇》作者:徐刚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3《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二):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3课《鸟的天堂》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4课《火烧云》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5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6课《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7课《蟋蟀的住宅》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9课《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0课《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1课《去年的树》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3课《白鹅》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4课《白公鹅》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5课《猫》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6课《母鸡》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7课《长城》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8课《颐和园》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9课《秦兵马俑》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0课《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1课《搭石》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3课《卡罗纳》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三):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课鸟的天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将旧的拆下,将新的滤清器里面装满机(柴)油,在密封圈上涂少许润滑油,将滤清器旋紧即可,然后启动发动机检查密封处是否有泄漏就行了.绝对原创哈:讲有一群人听说有一个古树,去那,结果惊叹啦,那树很长年龄了,分支很多,有的还垂到水面(他们是坐船去的),称赞一番后,观察树,未发现鸟,后来知道,树不受人保护,已经不行了,但还有很多鸟以此为家(作者也看到了),于是,呼吁人保护树.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四):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能上公开课的课文有哪些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观潮》1 、观潮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n)动涨(zhǎng)起颤(chàn)动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2.理清文脉.(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 (3)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五):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第3,4自然段应读出什么的语气,语调要怎样,这篇文章第3、4自然段是写潮来时的情节,读第三自然段时,注意要读出那种期盼和激动的语气,第四自然要语气加重,激昂,尤其是潮越来越近时,语气越来越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六):小学语文书四年级第三课“鸟的天堂”的资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鸟的天堂》综合资料课文题解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课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是鸟儿的“乐园”.这篇课文选自《旅途随笔》,有修改,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学习要点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会背诵有关的段落.词语解释天堂(tiān táng):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例句〉人们常常说苏州、杭州是人间天堂,可想而知那儿有多美.南国(nán guó):指我国南方.不可计数(bùkějìshù):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例句〉老鼠在地球上不可计数,是人类的大敌之一.展示(zhǎn shì):本课指明显地表现出来.留恋(liúliàn):舍不得离开.〈例句〉爷爷留恋农村那宁静、闲适的生活.繁茂(fán mào):繁盛、茂盛的意思.应接不暇(yìng jiēbùxiá):成语.暇,空闲.形容来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本课指鸟太多,看不过来.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近反义词近义词:陆续—连续茂盛—茂密逼近—接近颤动—抖动静寂—安静不可计数—不计其数反义词:天堂—地狱光明—黑暗静寂—喧闹应接不暇—应付自如难句分析1.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留恋之情.作者之所以舍不得离开它们,是由于这么大、这么茂盛的榕树及树上这么多的鸟儿,如此美丽的大榕树,如此活泼的鸟儿,怎么叫我舍得离去.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的“的确”是确实的意思,加强了肯定的语气.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那茂盛的大榕树,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是鸟的乐园,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生活的美好环境,表达了“我”对“鸟的天堂”的深情赞美.句式示例[原句]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仿句]代表们陆续进入会场.[原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仿句]美丽的丹顶鹤抬头站在水边,好像一位骄傲的公主.课文结构[段落大意]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四段(最后一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课文中心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1.作者采用以动态描写为主的方法,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运用多组排比短句进行描绘,和动静相结合的对比方式,展示了一种百鸟喧闹的景象.2.本文语言生动,有些句子感情洋溢,含义深刻,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这一主题.课文朗诵导航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要用赞叹的语气来读,朗读者朗读时是直接代表作者去看、去想、去抒情,要读得准确自如,分寸得当.要运用想象,展开联想,获取真实感受,丰富文字形象.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可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读出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素质知识延伸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课文中作者把一株榕树看成许多株,指的就是这种情形.课本难题解答[思考·练习第2题]课文里描写的大榕树的特点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而作者注意去看的时候,“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便不禁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第二次经过那“鸟的天堂”,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处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眼睛应接不暇……那“鸟的天堂”,的确,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啊!课后达标训练一、读拼音,写词语.fèng xìcàn làn chàn dòng mào shèng( ) ( ) ( ) ( )zuòcháo shùshāo yìn jiē bù xiájìng jì(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红霞( )的颜色( )地看着( )的榕树( )的照耀( )地移动三、读课文,填空.作者第一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间是在,他没看见一只鸟,是因为;作者第二次去看“鸟的天堂”的时候是在,所以他看见了许多鸟.创新能力迁移在备选的量词(这些词大都是从名词或动词借来作量词的)中,挑选最恰当的一个,不要重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备选词:A.抹B.叶C.丝D.片E.汪F.泓G.缕H.轮I.弯J.瓣K.眼(1)一明月(2)一新月(3)一情思(4)一痴情(5)一温情(6)一心香(7)一清溪(8)一清泉参考答案课后达标训练一、缝隙灿烂颤动茂盛做巢树梢应接不暇静寂二、(美丽)(火红)(仔细)(茂密)(强烈)(缓缓)三、吃过晚饭鸟已经在树上栖息第二天早晨创新能力迁移(1)H;(2)I;(3)G;(4)D;(5)C;(6)J;(7)F;(8)K找了一部分,希望能帮到你.具体要哪方面的,还可以再问.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七):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读读写写的词是什么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特征寿命珍贵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废水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八): 鸟的天堂的导游词?《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课课文“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1924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时,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一说是《小鸟的天堂》),更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南面50米处建有观鸟楼,可以观赏“鸟的天堂”、热带植物、农舍风光等.天马河中有游艇,可供游客观鸟和游玩.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的叶、根、树皮均可入药.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小鸟天堂”四面环水,有一株巨大古榕树,树冠的覆盖面积达一公顷,数以千计的白的、灰的鹭鸶栖息其间.白天,白鹭飞出觅食,夜间归来.傍晚,灰鹭飞出,晨早归来.鸟群悠闲自乐,见了人也不受惊.著名作家巴金曾来此游历后写了一篇游记《鸟的天堂》,因而这棵榕树便有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小鸟天堂”.相传,此树植于明代景泰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小鸟天堂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河中.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这里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小鸟天堂是侨乡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位于距城区10公里的天马村.她以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18 亩,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而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暮出晨归,嘎嘎而鸣,翩翩起舞,更蔚为壮观.这一自然景象出现在人口稠密区,生生不息,已延续了384年(明万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一株榕树便天堂”,一句诗概括了小鸟天堂的特点.三百八十多年前,这里原是一个水中泥墩,一棵榕树经长期繁衍,成为覆盖面积达一公顷的“独木林”,泥墩也成为绿岛.岛上的榕树长期栖息着数万只的十多种小鸟,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古榕树、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380多年来,天马人一直用“爱树护鸟,爱护自己,爱护子孙”的祖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用各种各样方式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使这个自然奇观完好无损地保护至今.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九):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古诗三首的生字和组词茫:白茫茫桨:船桨律:规律榕:榕树隙:缝隙耀:耀眼暇:应接不暇抛:抛弃.以上为8个认读字,下面是需要书写的字: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共计14个组词如下:灿烂、竹竿、白茫茫、船桨、规律、一支、一株、缝隙、照耀、树梢、寂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十):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应背课文1,3,5,6,13,15,18,20,26,31课都要背,精读课文要读熟. 望采纳!O(∩_∩)O谢谢!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案与反思第【1】篇〗《梅兰芳蓄须》是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从人文主题上看,在前两篇基础上,艺人梅兰芳的爱国行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从《古诗三首》认识的是古代的将士,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认识的是革命先辈、开国元勋周恩来,这篇文章中的梅兰芳是艺人,大家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来看,这篇文章是运用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习得的方法,尝试自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是可以迁移的。
为了准确把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运用表格梳理主要人物和事件,本文中,要准确把握梅兰芳用来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其间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来梳理和进行语言组织。
梅兰芳,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需要查阅或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人其事。
梅兰芳蓄须明志,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环境下,课文有很多直接交代,同时也需要再查阅或补充资料。
学生阅读过程中,需要查阅或补充哪些资料,是根据其阅读理解的需要确定的;对于梅兰芳的家国情怀,是要借助他的具体言行做法来感受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运用边读边批注的策略,前者可以在初读时思考批注,后者可以在内容梳理后再读批注。
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1.自主学习识字词语,重点理解“沦陷、困顿、侵略、骚扰、不堪其扰、斩钉截铁、破绽”等词语。
2.迁移方法,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办法和其间遭遇的困难、危险,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借助资料和批注思考,结合梅兰芳的言行做法,感受他的爱国精神。
为了落实具体的学习目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如下——板块一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一度批注谈话回顾前面两篇课文所表现的人物、精神,导入课题,了解本文描写的人物,谈谈课题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疑问。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通过感性的阅读,我可以体会到盘古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课前准备:①自制生字卡片。
②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③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①关于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研读交流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1、复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
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①展示读。
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10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交流信息,导入新课1、在你的印象中,台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用一句话概括说一说。
2、自由读“语文百花园四”中“我的采集本”部分。
读后说说你对台湾有哪些新的了解。
3、台湾还有一个世界出名的奇特景观,人们赞叹它(板书课题):台湾蝴蝶甲天下。
二、揭示课题,据题引疑1、齐读课题。
2、谁知道“甲”是什么意思?3、从课题中,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三、自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
字音。
2、自主识记字形,再与同桌交流。
3、借助生字卡,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四、带疑读文,理解内容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①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的?②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台湾蝴蝶甲天下”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③结合课件或挂图(标本),体会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
④结合课文插图,读有关句子,感受黄蝶翠谷的奇异景色,再用自己的话把黄蝶翠谷的奇异景色向大家作介绍。
2、小组交流。
五、朗读全文,自主体会,把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叙述方式(结合课文内容)。
二、交流感受,质疑问难1、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读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
3、把自己不太明白或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同学或老师。
三、拓展思维,开阔视野1、讨论:台湾适合蝴蝶大量繁殖,具备哪些自然条件?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人为的原因吗?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哪些是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谈环保小建议。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
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
“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原文及教案【原文】秋晚的江上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本诗作者刘大白。
花牛歌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__________本诗作者徐志摩。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
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配套小学课件资源板书设计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含《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分别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这节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在阅读现代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和感悟,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故乡的热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现代诗二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抄写。
3.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康桥和乡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简要介绍徐志摩和余光中两位诗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接着,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意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作文训练。
这些内容既涵盖了语言的输入,也包括了语言的输出,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汉语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如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默写指定的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作文训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默写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填空和理解,作文的训练和修改。
2.难点: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作文的构思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讲解,教师的讲解是必要的。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诗歌和作文范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默写、课文内容填空和作文训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3课现代诗二首
3*现代诗二首《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新诗组成。
《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黄昏时所看到的美景:疲倦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白花花的芦苇。
诗人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将景物人格化,为画面注入奇特的想象力,构造了一幅静谧、绚丽、和谐的画面,流露出诗人积极、愉悦的情趣。
诗歌分两节。
第1节中“归鸟”与“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
“驮着”将“倦鸟”和“斜阳”联系在一起,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空间。
诗的第2节是第1节的发展,“归鸟翻翅,斜阳落江”画面充满动感,极富想象力。
最后两行画面色彩迅速转换,文字间透出生机。
诗的句式长短不一,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文字简单的勾勒、修辞的妙用、夸张独特的想象构成了这幅秋江晚景图。
《花牛歌》作者为徐志摩,这首诗有四节,每一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诗句一咏三叹、简单明朗、轻快活泼,将草毡中花牛的行动景象呈现得巧妙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这四幅画中,花牛动静皆宜,画面动静交替变换,呈现了一种律动美,展现了花牛的可爱俏皮、悠闲自在。
本课的两幅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
《秋晚的江上》的插图是一轮西下的红日、三只归巢的鸟、头白的芦苇,展现了诗歌中所描绘图景,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花牛歌》的插图里有一头坐在草地里的花牛,它闭目小憩,四周是美丽的剪秋罗,有一穗被花牛压扁了,展现了花牛的可爱、顽皮和悠闲。
1.认识本课“巢、苇”等生字,理解诗歌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景物构成的画面并描述。
3.抓住文中富有诗意的表达,品读语言,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自在悠闲。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四上第三课讲解教案
四上第三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
(1)预习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听音频,猜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整体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逐段解读,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讲解语法,通过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3.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练习,设计合作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4.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语言游戏,设计语言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四上第三课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四年级语文第三课
四年级语文第三课摘要:一、课程背景- 介绍四年级语文第三课的教材版本和教学目标二、课文概述-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介绍课文涉及的主题和思想意义三、课文解析- 详细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解释生词和难句-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细节和象征意义四、教学方法- 推荐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提出课堂活动和家庭作业建议五、课程评价- 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反思和建议正文:一、课程背景本篇课文是四年级语文第三课的内容,选自我国某版小学语文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涉及的主题和思想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文概述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主人公小明在学校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
故事围绕小明的成长和他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三、课文解析课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引子、发展和高潮。
在引子部分,作者通过描绘小明的日常生活,引出故事背景。
在发展部分,小明面临了学习上的困难,但他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高潮部分,小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语言方面,课文使用了生动的描绘手法和对话形式,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同时,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都经过精心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和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象征意义,如小明的学习态度转变、老师的关爱等,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值得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方法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图片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其次,通过分段讲解和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寓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活动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答、填空和连线题,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3课文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3课文教案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3课文的教案。
这节课的主题是《风的记忆》。
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风力对世界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天气现象和地理景观。
一、课前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课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准备好他们的心理状态。
1.朗读课文请几位学生朗读《风的记忆》这篇课文,以便其他学生在听到之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的主题,并收集一些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想法、疑虑以及感受。
2.引入话题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例如沙漠风暴、龙卷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风力对人类和世界的影响。
3.词语解释老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解释一些生物和地理学词汇,例如:季风、台风、暴雪、瀑布等。
二、教学重点1. 天气现象的形成及其与世界各地风的联系。
2. 国家地理奇观的特点并探讨其与自然风力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话题(约10分钟)老师会向学生简单介绍自然风力的概念,并骂学生集体讨论风力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通过展示图片和短视频,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以及自然风力对这些灾害的影响。
第二步:阅读课文(约30分钟)让学生阅读《风的记忆》,并自主收集关键词、重要句子,以及其他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
第三步:分组评估(约20分钟)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自然风力对他们所在地区的影响,并总结出影响身边环境的自然灾害。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总结成果。
第四步:扩展知识(约20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世界上其他地区有哪些著名的自然灾害,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也可以多讲些关于风力光电工程的内容,如太阳能等。
第五步:总结评估(约10分钟)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评估。
可以通过发问、小作文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灾害和各种风力形式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是《现代诗二首》,包含《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诗。
以下是关于这两首诗的笔记:
一、《秋晚的江上》
1.作者简介:刘大白,浙江绍兴人,现代诗人、文学史家。
2.主题思想: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江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艺术特色:
-运用拟人手法:将芦苇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在风中顽强的姿态。
-动静结合:前两行描写静态的景物,后两行描写动态的景物,使画面更富有层次感。
二、《花牛歌》
1.作者简介: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2.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动态,表现了花牛的自由、快乐,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3.艺术特色:
-运用拟人手法:将花牛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
-语言简洁明快:整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花牛的各种动作,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课)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
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
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 | | |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