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燕昭王求士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教案(之二)——燕昭王求士
首先,叙事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篇文章总 共只有500字,但完整地记叙了燕昭王求士复国报仇雪恨 的全过程。全文紧紧围绕“求士”二字而展开。由求士的 原因,引出对如何求士的议论;由议论求士的态度,进而 引出议论求士的方法;由议论如何求士的道理,引出昭王 将这种求士的道理付之实际行动,引出“士争凑燕”的积 极效果;由“士争凑燕”的情景,引出昭王在贤士的铺佐 下,发愤图强,终于大败齐军,洗雪国耻。全文按事件发 展顺序来写,一步步展开,一步步深入。文从“欲将以报 仇”求贤开端,以得贤士雪耻成功终了,首尾呼应。
王诚(果真)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 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
“寡人将谁朝而可(合适)?”郭隗先生曰:“臣闻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同“返”,返回)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何,怎么,哪里)事(买) 死马而捐(捐弃,损失)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
一、《战国策》成书过程
wenku.baidu.com
刘向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 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 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 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 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 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 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 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 书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人功名利禄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赵策三》)。《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战国策叙录》)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

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而对苏秦归来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绵密细致,极为传神。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题解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体例

今本共33卷:

东周策1卷

西周策1卷

秦策5卷

齐策6卷

楚策4卷

赵策4卷

魏策4卷

韩策3卷

燕策3卷

宋卫策1卷

中山策1卷

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知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评价

《战国策》一书反映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当时士人的精神风采,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名著阅读之《战国策》

名著阅读之《战国策》

名著阅读之《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策士们游说诸侯国的言论资料。全册书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以及相互倾轧的阴谋诡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起三家分晋,下至楚汉之争二百多年中,各诸侯国之间和各国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昏庸腐朽,以及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些都为研究战国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社会影响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文学性非常突出,尤其在人物形象地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寓言故事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

《战国策》一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初中课本选自的篇目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一》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概述《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概述《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概述《战国策》的语言艺术

《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取得了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廷说讽谏之辞,不同意见的辩难之辞,都从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战国策》的语言艺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引类譬喻的游说讽谏之辞

战国时代,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君相,说辞大都不以直接方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楚策四》载庄辛说楚襄王,庄辛针对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顾国政而进谏,说明国君如此行径必遭S身之祸。他运用四种譬喻,即蜻蜒为五尺之童所黏捕,黄雀被王孙公子射杀,黄鹄被射者捕获,蔡圣侯因放荡逸乐被楚大夫子发用绳索捆缚。四种譬喻,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楚顷襄王本身,指出其所作所为,正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充分。

(2)多用寓言掌故的辩说之辞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类例子《战国策》中俯拾皆是,如“画蛇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辕北辙”(《魏策四》)等等。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

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3)多用对偶排比的行文风格

《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列举了周烈王之斥齐威王,殷纣王之醢鬼侯、脯鄂侯、拘文王,齐闵王之欲仆妾邹鲁等,肆意夸张铺陈,极言尊秦之害。又如《齐策一》记苏秦说齐王合纵,极力夸张渲染齐国之强,临淄之胜,排比对偶层出不穷,文辞瑰丽多姿。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简答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简答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简答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塑造:《战国策》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对“士”的形象的塑造,如纵横之士、勇毅之士、高节之士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塑造能力。

2.情节安排:《战国策》的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作者善于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以生动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言行来展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3.语言艺术:《战国策》的语言艺术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说辞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

4.叙事风格:《战国策》在叙事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它打破了“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5.修辞手法:《战国策》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同时,它还大量使用寓言故事和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等。这些修辞手法都使得《战国策》的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优质文档]简析《战国策》的艺术成就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

[优质文档]简析《战国策》的艺术成就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以《苏秦始将连横》为例

《战国策》是我国著名的國別体史书,杂记了我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军政大事及历史事实。其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少数为秦汉间人,后来由刘向编校整理而成。该书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苏秦始将连横》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篇。下面以此文为例,简要分析《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一、风姿卓然的人物形象。

《战国策》中描写的人物,大抵是一群个性鲜明、风姿卓然的纵横家。通过对他们的言论、活动的描述,使战国时期各个阶级、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在政治方面崇尚计策、推举贤才;思想上却也追名逐利、谋求显达。《苏秦始将连横》开篇即记载谋士苏秦以气势充沛、词锋逼人的“连横”之计来说服秦惠王发动战争,各个击破,以成霸业。“约纵连横,兵革不藏。”“今欲并天下,凌万乘,绌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但却因“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而被家人所排挤,后来“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之后使“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后衣锦还乡,家人却各个恭敬无比,继而发出“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感慨。

二、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战国时代,多昏庸暴君,谋士说客多以比喻及引用寓言、历史事件等手段循序渐进、铺张扬厉的说辞来陈述自己的见解,以达到政治目的。因此,《战国策》的文辞之妙,历来备受推崇。《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以秦国地出之便来游说秦王“吞天下,称帝而治”,亲王则“以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伐,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的比喻来表明自己拒绝的态度。苏秦进而以“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人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引用一连串历史事实来表明战争的必要性,又以排比整句来揭示当今帝王的无知昏聩,再次强调战争的重要性。此文将苏秦犀利的言辞和卓越的思辨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战国策》文辞艺术的风采。

《战国策》艺术成就简析

《战国策》艺术成就简析

浅谈《战国策》艺术成就

10涉外二班孙亚伟20101004228

摘要:《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于它创造和体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散文

风格,其次, 《战国策》的出现, 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日趋成熟。运用各种艺

术手法, 创造出众多各不相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也是《战国策》的重大

艺术成就之一。《战国策》为我们保存下来的这些离言故事, 丰富了我国的语言

宝库, 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也是有所贡献的。

关键词:《战国策》艺术成就散文风格散文体的逐渐成熟艺术手法

一:《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凡三十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魏、韩、赵、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个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二:艺术成就简析

历代封建文人对《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持否定态度, 但对它的写作技巧、艺术成就却是赞扬备至的, 甚至把它作为典范文章进行学习和鉴赏。下面我们浅谈下《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创造和体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散文风格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于它创造和体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当是那些思想活跃、政治经验丰富的士人们在游说活动中, 适应巧设机谋、互相辩难的特殊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是他们精神风貌的体现。这种风格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而表现出来的,其特点是铺张扬厉、雄辩态肆、刚健雄浑、气势磅礴。它的叙述多能作到简洁明快, 流利酣畅, 它的论述和辩驳更是旁征博引, 条分绒析。其行文或曲折迁回, 婉转含蓄, 或单刀直入, 准确犀利。至于其词汇的丰富性、叙述的条理性、说理的鼓动性、辩论的逻辑性、悄节的曲折性、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修辞的巧妙性, 都是它前代和同时代的其它作品所不可企及的。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种兵书和军事理论著述,其文学

成就主要体现在专注于军事战略和国家政策的阐述上。战国策以其独

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军事理论和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战国策流传下来的文献与战国国家有关,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三个方面:形式、思想和艺术特点。

首先,战国策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文体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其形式

主要有对话和叙述两种。对话形式通过角色间的问答展现出战争决策

和探讨中的争论,以及君臣之间的交流;叙述形式则采用故事和历史

的方式,讲述各国之间的战争、政治和外交等。这种形式的创新使得

战国策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其次,战国策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丰富的军事战略和

国家政策。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霸权,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国策对军事战略的阐述至关重要。它包含了兵法、战术和战略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军事指挥员的教育和指导具有重要的

作用。

同时,战国策也关注国家政策和外交。它探讨了各国政治人物的

智慧和聪明才智,展示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治国策略和应对外敌的方法。通过这些描写,战国策不仅把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

深入研究了治国理政和外交策略的要领。这种思想的深入探讨和独特

的阐述方式使得战国策在文学上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最后,战国策以其优秀的艺术特点使得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战国策在叙述中常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展开,使

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同时,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使

得复杂的战略和政治理论变得更加浅显易懂。这种独特的艺术特点为

《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战国策》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古典文献。以下是对其文学价值的全面分析:1. 历史叙事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史书。它以生动的叙事方式,详细记录了当时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和互动。这些叙事不仅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2. 人物塑造

《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心理描绘,塑造出一大批复杂而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而且他们的命运和行为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3. 语言艺术

《战国策》在语言艺术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寓言、比喻、反语等,使文本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民间谚语和成语,使文本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语言艺术成就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使《战国策》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4. 思想深度

《战国策》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政治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和分析,深刻揭示了权力、利益、道德和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启示性和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如“仁者爱人”、“以德治国”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战国策》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在历史叙事、人物塑造、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色,更在思想深度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

何异同

通过阅读作品,试比较《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答:不同:叙事:

一、《左传》:1.《左传》发展了《春秋》的笔法,不在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现起道德评价。

2.《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3.《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和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如“宣公三年”。

4.《左传》叙事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其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后果。城濮之战的介绍等。

5《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如在总结城濮之战的经验是“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6《左传》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是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

二、《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国语》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把重点放在大量的议论文字上。但《国语》也有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叙事。如《晋语》前四卷对晋献公诸子争位的叙述,展示了春秋时期一场复杂政治斗争的生动画卷,描绘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反应了《国语》叙事的成就。

三、《战国策》

1.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从切身的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

先秦文学《战国策》

先秦文学《战国策》

2、大量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技巧加强 修辞效果。 “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辩:雄辩; 丽:夸饰;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 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最值得注意的 是铺陈、排比和夸饰的熟练运用。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二)传神写照的人物描写艺术
1、纪传体的雏形:《战国策》突破了“编 年”的束缚,较为自由地以人物的游说活 动为记叙的中心,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 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如《冯谖客孟尝 君》、《苏秦始将连横》等。
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 wenku.baidu.com帛书,其中有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说辞二 十七章,其中十一章内容是《战国策》有 的,另外十六章是《战国策》所没有的, 这部分可补《战国策》的不足。
二、体例
《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有关 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策士 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 辞。
战国学术
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 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 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纵横短长之 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 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刘向《战国策书录》)
何谓“纵横” 所谓“横”,乃“连横”之简称,即以秦 国为中心,分别联合山东任何一国,东西 连成一条横线,攻击其他各国。所谓 “从”,乃“合纵”之简称,即山东六国 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直线,联合抗秦, 在强秦虎视眈眈之下,图谋自存。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文学成就非常卓越,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表达方式,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

战国策作品大多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叙述体例简单。它的诗歌形式多样,有抒情性的长诗、滑稽的短诗、抒发思想的联句等等,既有新意,又有传统意义,形式强调和内容表达的一致性。其诗歌作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建议和指导思想,在实践经济统治方面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战国策还有很多思想内容。它以深厚的政治理论为指导,以强悍的心态去衡量力量,强调架构国家、改革政治制度、调节社会失衡的重要性,提出“兼爱相敬”的手段,倡导“开放共赢、多元文化”的思想,倡导伦理思想“知人善任”和“诚实守信”,以及在抗战战争中发挥作用,它有助于推动汉朝形成并维持其社会稳定,从而为后世所称道。

总之,战国策具有重要的文学成就,它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都深深的影响了后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其作者是楚辞诗人屈原。《战国策》共有十二篇,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的情况。

《战国策》在文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成就。首先,《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著作,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其次,《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它的文学成就在于它的文学性强,叙述精细,描写细腻,富有艺术感染力。此外,《战国策》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著作,它的文学成就在于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和外交政策的研究和总结,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战国策》在文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战国策》的历史价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其历史价值非常重要。

首先,《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著作,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其次,《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的情况,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和军事形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外,《战国策》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著作,对中国古代政治和外交政策的研究和总结,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战国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重要著作,对于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战国策》和《国语》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和《国语》的文学成就

《国语》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着重通过一些历史人物议论的记录,反映春秋时代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片断,因偏重于记载有关邦国成败的“嘉言善语”,故名《国语》。《国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由于《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虽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国语》中许多事件的前因后果及经过都是一笔带过,而把重点放在大段的议论文字上。总的来说,《国语》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总的来说不如《左传》,但有些篇章可以补充《左传》的不足。如《吴语》、《越语》中关于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事件的记载。《战国策》凡三十三卷,其前身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游士们遗留下来的一批零散策简,经汉代刘向整理编纂,认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全书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约240年(前460~前220)。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人生观。《战国策》与其说它是一部国别史,毋宁说它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的汇编。《战国策》把历史的视觉从天子公卿诸侯君臣转换到新兴的知识阶层—“士”身上来,《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就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当中,不少篇章表现出反映士人精神的张扬,赞赏权谋、崇尚功利、蔑视君权等倾向,反映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和《左传》相比,《战国策》的写人艺术有了更新的发展。《战国策》基本上独立成章,每篇一事,因此在一章之中,人物描写和人物塑造更加集中,情节更加完整;又因为它出于纵横策士游说的需要,常不拘于历史的真实,有更多的虚构、夸张和渲染,叙事更加生动。《战国策》中的不少篇章,已经出具独立成篇的人物传记特征,这一点,无疑的显示出先秦史传散文在人物描写方面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苏秦、鲁仲连、冯谖、荆轲等,描写手法较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简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是一种古代政治文献,主要由楚、赵、魏、齐和燕等五国

在战国时期出版。在战国策中,表达了许多具有直接关系的政治思想,并在古代战争和政治活动中把它们融合到一起。文学上,战国策的文

学成就也很显著。

首先,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是语言简洁,富于浅显的比喻和寓言故事,言之有物,而且重点突出,使文章简明扼要,直击人心。著名学

者张若虚《水经注》中说:“战国策文,虽也兴衰,但其精神在不灭

心也”,表明其文章精神精华在不灭。

其次,战国策是一种政治实践文学,涉及众多领域,例如,战略、指挥、国际关系、国家管理、军事、社会政治等,还包括处理人事的

方法以及武士的修养。其中,有“邹城遣楚之书”、“农田废子”、“原罪”、“雷公”、“贺礼大臣”等,从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的真实写照,通过一个个文学故事,展现了明确的历史遗产及不同

策略的作用。

此外,战国策也是古代文艺作品,以直白天良为主,典故、比喻

等手法贯穿其中,引用历史中的典故,以此来说明当时存在的问题,

极富文学风格。例如“管子”中,言简意赅,以比喻和歌谣的形式,

表达了一些重要观点;“吕氏春秋”中,以夸张、幽默的手法,表达

了作者所认为的优秀品质;“兵法”中,解释了军事制胜的原理,畅

谈武将的经营技巧等。

战国策不仅是古代文艺作品,更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学,涵盖了当

时社会文化的内容,具有直观的历史价值,是许多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和政治理论的前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假设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那么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人功名利禄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赵策三»〕。«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战国策叙录»〕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迹的生动写照。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节之士如鲁促连、颜斶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多。如书中用力极深,描写得极成功的人物苏秦,其事迹言论有不少就是虚构的。至于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如«秦策一»写苏秦夜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而«齐策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看见徐公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仅表现了邹忌内心的活动,而且涉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写,显系出于作者的想象。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却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于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而对苏秦归来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绵密细致,极为传神。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

«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战国时代,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君相,说辞大都不以直接方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的目的。«楚策四»载庄辛说楚襄王,庄辛针对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顾国政而进谏,说明国君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他运用四种譬喻,即蜻蜓为五尺之童所黏捕,黄雀被王孙公子射杀,黄鹄被射者用网罗捕获,蔡灵侯因放荡逸乐被楚大夫发用绳索捆缚。四种譬喻,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楚顷襄王本身,指出其所作所为,正把自己置于危

险境地。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充分。再如«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贴切深刻,饶有风趣,很有说服力。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类例子«战国策»中俯拾皆是,如〝画蛇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辕北辙〞〔«魏策四»〕等等。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列举了周烈王之斥齐威王,殷纣王之醢鬼侯、脯鄂侯、拘文王,齐闵王之欲仆妾邹鲁等,肆意夸张铺隐,极言尊秦之害。又如«齐策一»记苏秦说齐王合纵,极力夸张渲染齐国之强,临淄之胜,排比对偶层出不穷,文辞瑰丽多姿。

与其游说之辞一样,«战国策»的表达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苏秦始将连横〞〔«秦策一»〕写苏秦说秦王不行时的狼狈之状,发迹后路过家乡时的踌躇满志,〝荆轲刺秦王〞〔«燕策三»〕写荆轲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壮,都是典型的例子。«战国策»表达语言有时描写相当精细。苏秦刺股〔«秦策一»〕,触龙入朝〔«赵策四»〕,邹忌窥镜〔«齐策一»〕等,写的都是琐屑细节,却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荆轲刺秦王的场面,描写人物动作神情,极为细致传神,荆轲的豪迈暇豫,秦王的惊慌失措,殿上殿下的混乱惊扰,这些顷刻间发生的惊险紧急场面,作者一一道来,清晰详尽,有条不紊,如同电影镜头,作者对表达语言运用之娴熟,令人惊叹。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选自«中国文学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