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 - 用于合并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换热器设计手册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换热器设计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8fd69fce009581b6bd9ebd5.png)
式中:T 1=200℃T 2=150℃Cp,h =J/(kg ℃)m h =kg/sWd=0.01905m αo =40W/(m 2.℃)r o =0.0005(m 2.℃)/W A o /A i =1.117302053λw =48W/(m .℃)本计算表格是基于《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主编)中相关公式进行的计算Q=KA Δt mQ-热负荷,WK-总传热系数,W/(m 2.℃)A-换热器传热面积,m 2Δt m -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度差,℃其中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下:热负荷Q的计算热流体进口温度冷流体进热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出热流体比热冷流体热流体质量流量冷流体质热负荷Q=64800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换热管外径管壁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管内流体传管外流体污垢热阻管内流体换热管的外表传热面积与内表传热面积之比换热管的外表与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之比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7.885W/(m 2.℃)Δt 2=150℃Δt 1=125℃0.833Δt 2=175℃Δt 1=100℃0.571Δt m =137.5Δt m =137.5Δt m =137.1203737Δt m =134.020522总传热系数K=1、当换热器冷热流体逆向流动时较大端温差较小端温差Δt 1/Δt 2=2、当换热器冷热流体并向流动时较大端温差较小端温差Δt 1/Δt 2=3、确定平均温度差(1)当Δt 1/Δt 2 <2 时且逆向流动时(2)当Δt 1/Δt 2 <2 时且并向流动时(3)当Δt 1/Δt 2 >2 时且逆向流动时(4)当Δt 1/Δt 2 >2 时且并向流动时4、确定温度修正系数(1)对于单壳程、双管程或者2n管程的管壳式换热器P=0.171428571R=1.6666666670.9861.15m 2换热面积A=5、根据P、R值查图,确定对应温度修正系数温度修正系数 F T =t 1=25℃t 2=55℃Cp,c =1200J/(kg ℃)m c =1.8kg/s δ=0.002m αi =45W/(m 2.℃)r i =0.0005(m 2.℃)/W A o /A m =1.055402流体进口温度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比热流体质量流量管壁厚度流体传热膜系数内流体污垢热阻的外表传热面积与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之比算。
PPT-7-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实例
![PPT-7-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计算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7211dc49649b6649d74706.png)
t fi t f 0
所以,只要 o 1 就可以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 由于β值常常远大于1,而使η0β的值总是远大于1,这就
使肋化侧的热阻显著减小,从而增大传热系数的值。
32
ln( d o d i ) 2 l
28
上面三式相加
l t fi t fo
do 1 1 1 ln hi d i 2 d i ho d o
对外侧面积而言得传热系数的定义式由下式表示:
k ko 1 do d d 1 o ln o hi di 2 di ho
10
1 构造和工作原理
翅片管热交换器可以仅由一根或若干根翅片管组成,如室内取 暖用翅片管散热器;也可再配以外壳、风机等组成空冷器型式 的热交换器。
11
主要换热元件是翅片管,由基管和翅片组成。
翅片管的类型和选择
对翅片管的要求:良好的传 热性能、耐温性能、耐热冲 击能力(如介质热负荷不稳 定)及耐腐蚀能力,易于清 除尘垢,压降较低。
13
常见的翅片管形式
•
14
翅片管因制造方法不同而使其在传热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 差异。按制造方法分有整体翅片、焊接翅片、高频焊翅片和机械连接 翅片。
整体翅片:由铸造、机械加工或轧制而成,翅片与管子一体,无接触 热阻,强度高,但要求翅片与管子同种材料。如低压锅炉的省煤器就 是采用整体翅片。 焊接翅片:用钎焊或氩弧焊等工艺制造,可使用与管子不一样的材料。 由于它制造简单、经济且具有较好的传热和机械性能,故已广泛应用, 主要问题是焊接工艺的质量。 高频焊翅片:利用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感应,使管子表面与翅片 接触处产生高温而部分熔化,同通过加压翅片与管子连成一体而成。 这种连接方法无焊剂、焊料,制造简单,性能优良。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面积初步计算模板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面积初步计算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f1fcc99d0d233d4b14e6999.png)
有效平均传热温差 平均传热面积Am 管内壁传热面积A1 管外壁传热面积A2 总传热系数 传热面积 总传热系数 传热面积 管程基本参数
2 1340 1312 14879 486525
名
称
0.020
304 16.3 正三角形排列 0.025 0.032 0.002 管程流体物性参数 称 数 水 50 980 4186 0.0000846 0.54 ℃ kg/m³
管壳式换热器初步计算
本计算适用于两流体无相变且逆流过程的计算,熔盐走壳程,管程流体根据需要选择。 浅蓝色区域需要输入数值,其他区域不得擅自修改。 工艺参数 名 称 壳 程 管 水 2 230 0.2 Re<20000 Re>20000 1263 壳程基本参数 名 当量直径 称 数 据 单 位 m 管子材质 管材导热系数 管子排列方式 管外径 相邻两管的中心距 管子壁厚 壳程流体物性参数 名 物料名称 定性温度 密度ρ 比热Cp 粘度μ 导热系数λ 壁温粘度μ 称 数 据 单 位 ℃ 名 物料名称 定性温度 kg/m³ 密度ρ
J/kg.℃
据
单 位
二元熔盐 230 1992 1447 0.00637 0.499
pa.s pa.s
粘度μ
pa.s w/m.℃
0326
J/kg.℃ 比热Cp
程
单 位 kg/s 60 ℃ ℃ m/s W/㎡.℃
名 总热负荷
称
数
据
单 位 w ℃ ㎡ ㎡ ㎡ W/㎡.℃ ㎡ W/㎡.℃ ㎡ 单 位 w/m.℃ m m m
物料名称 流体流量 进/出口温度 进/出口压力 流体流速 对流传热系数 雷诺数Re
二元熔盐 230 40
167440 180 0.072 0.066 0.079 1133 0.8219282 1114 0.8357835 数 据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582d878762caaedd33d4d7.png)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的计算步骤设有流量为m h的热流体,需从温度T1冷却至T2,可用的冷却介质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选定为t2。
由此已知条件可算出换热器的热流量Q和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
根据传热速率基本方程:当Q和已知时,要求取传热面积A必须知K和则是由传热面积A的大小和换热器结构决定的。
可见,在冷、热流体的流量及进、出口温度皆已知的条件下,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必须通过试差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尺寸◆ 初步选定换热器的流动方式,保证温差修正系数大于0.8,否则应改变流动方式,重新计算。
◆ 计算热流量Q及平均传热温差△t m,根据经验估计总传热系数K估,初估传热面积A 估。
◆ 选取管程适宜流速,估算管程数,并根据A估的数值,确定换热管直径、长度及排列。
◎计算管、壳程阻力在选择管程流体与壳程流体以及初步确定了换热器主要尺寸的基础上,就可以计算管、壳程流速和阻力,看是否合理。
或者先选定流速以确定管程数N P和折流板间距B再计算压力降是否合理。
这时N P与B是可以调整的参数,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另选壳径再进行计算,直到合理为止。
◎核算总传热系数分别计算管、壳程表面传热系数,确定污垢热阻,求出总传系数K计,并与估算时所取用的传热系数K估进行比较。
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计算传热面积并求裕度根据计算的K计值、热流量Q及平均温度差△t m,由总传热速率方程计算传热面积A0,一般应使所选用或设计的实际传热面积A P大于A020%左右为宜。
即裕度为20%左右,裕度的计算式为:某有机合成厂的乙醇车间在节能改造中,为回收系统内第一萃取塔釜液的热量,用其釜液将原料液从95℃预热至128℃,原料液及釜液均为乙醇,水溶液,其操作条件列表如下:表4-18 设计条件数据试设计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
解:(1) 传热量Q 及釜液出口温度a. 传热量Q以原料液为基准亦计入5%的热损失,按以下步骤求得传热量Q 。
换热器、热网加热器计算示例
![换热器、热网加热器计算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064e67c27284b73f242504b.png)
管壳式换热器选型计算书编写:张景富西安协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三日一、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及工艺条件现在从一台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计算过程来体现工艺条件内容: 1.设计参数 壳程:工作介质:蒸汽、水 Ps=0.2Mpa 蒸汽流量135m 3/h 进口温度:135℃ 出口温度:90℃ 管程:工作介质:含碱水 Pt=0.3Mpa 水流量300m 3/h 进口温度:80℃ 出口温度:110℃ 液体比重:1.25 比热:0.85~0.86 2.工艺计算冷源:q=300m 3 比重:γ=1.25g/cm 3 比热c=0.86J/kg ·℃ T1=135℃ T2=135℃ t1=80℃ t2=110℃ 取a c =2000kcal/㎡·h ·℃ a h =10000kcal/㎡·h ·℃ 换热管规格:φ19×1 其内径d1=0.017m 外径d2=0.019m 中径dm=0.018m 壁厚δ=0.001m金属导热系数λ=17.0 w/m ·h ·℃=17.0/1.16222=14.6 kcal/㎡·h ·℃ (1)传热系数K取传热系数K=1400kcal/㎡·h ·℃ (2)平均温差Δt m (按逆流状态计算)(3)传热面积FC 4.1680-90110-135ln 80)-90(110)-135(1221ln )12()21(lnt 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t m 2m 42116.4140080)-(11086.01250300tm K t1)-(t2c q F =⨯⨯⨯⨯=∆⨯⨯⨯⨯=γC h m kcal d dm d dm K h c ︒=+⨯+⨯=++=2/7.14436.14001.010000019.0018.02000017.0018.012111λδαα(4)管子根数n (管长L=6m )(5)程数N 单程流速管壳换热器中换热管内水的流速为0.7~1.5m/s N=1.5/0.313=4.79,可以选择Ⅳ程标准DN1000 Ⅳ程换热器,φ19×1的管子,n=1186根,L=6000mm 传热面积F=425㎡推荐设备材质:管程316L 壳程16MnR (6)换热器壁温的计算a.壳程的壁温:由于有保温,可以取蒸汽的平均温度 Tm=1/2(135+90)=112.5℃b.换热管的壁温估算:热流侧Tm=112.5℃ 冷流侧tm=1/2(80+110)=95℃ 换热管的壁温:(7)换热器接管的计算 (a )壳程蒸汽进口 蒸汽流速一般取15~20m/s进蒸汽截面A=135/(15×3600)=2.5×10-3㎡ 接管内径进汽管取φ76×4(DN65) (b )管程进出管管程流动的是含微量碱的水溶液,当P ≤0.6Mpa 时,其流速为1.5~2.5m/s11736019.04212F n =⨯⨯=⨯⨯=ππL d sm nd /313.01173017.04300/36004q221=⨯⨯=⨯⨯=ππωCa a t t c c m t ︒=+⨯+⨯=++=6.10920001000020009510000112.5a a T n n m mAd 564.0105.2443=⨯⨯==-ππ进出管流通截面A=300/(2.5×3600)=0.0333㎡ 接管内径取φ219×6(DN200) 3.提条件设计参数表及管口表设计数据注:管程材质为不锈钢316L ,管板材质为16MnR/316L ,φ1130,b=52。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a40b246767f5acfa1c7cd5a.png)
(3)温差修正系数FT 在错流和折流换热器中,温度分布情况相当复杂,可按(2) 中公式计算出逆流的平均温度差,然后乘以修正系数,即 可计算有效平均温差Δtm; Δtm=FTΔtlm
式中 Δtlm——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FT——温差修正系数 (查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图1-3-6 取得)。
2.对流传热膜系数
(1)算术平均温度差
Δtm1= (Δt1+ Δt2)/2 (2)对数平均温度差
Δtm2= (Δt2- Δt1)/ln (Δt2 / Δt1) 式中 Δtm2——较大的温度差;
Δtm1——较小的温度差。 当Δtm1/ Δtm2<2时,采用算术平均温度差,否则采用对数 平均温度差。在计算平均温度差时,对无相变的对流传热, 逆流的平均温度差大于并流的平均温度差,因而在工业设 计中在工业设计中,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通常选用 逆流。
2.1无相变对流传热的传热膜系数
(1) 管内传热膜系数 流体在管内流动,其流动阻力和传热膜系数与流体在管 内的流动状态有关,流动状态以雷诺数大小来区分。
(1.1)湍流 Re>10000 对于低粘度流体(μi<2μa, μa为常温下水的粘度),可用
αi=0.023λi/ diRei0.8Prin 应用范围:Re>10000,0.7<Pr<120,L/di>60。 当L/di>60时,应将上式乘以[1+(di/L)0.7]进行修正。
奴塞尔特数
Nu=hL/ λ,其中h、L、λ分别为流体的传热系数、特征 长度与导热系数。代表了长度与热边界岑厚度之比,表征 了流体对流换热能力的大小。
1.稳态传热方程
热流体将热量通过某固定面传给冷流体成为传热,稳态传热 的基本方程为:Q=KAΔtm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用于合并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用于合并](https://img.taocdn.com/s3/m/83e36aadfad6195f312ba6c3.png)
Pa;
取导流板阻力系数:
;
导流板压降:
壳程结垢修正系数: 壳程压降:
Pa ;(表 3-12)
管程允许压降:[△P2]=35000 Pa;(见表 3-10) 壳程允许压降:[△P1]=35000 Pa;
△P2<[△P2] △P1<[△P1] 即压降符合要求。
Pa;
(2)结构设计(以下数据根据 BG150-2011)
m2; 选用φ25×2、5 无缝钢管作换热管; 管子外径 d0=0、025 m; 管子内径 di=0、025-2×0、0025=0、02 m; 管子长度取为 l=3 m; 管子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
取 720 根 m2
管程流速: 管程雷诺数: 管程传热系数:(式 3-33c)
m/s 湍流
6)结构初步设计: 布管方式见图所示: 管间距 s=0、032m(按 GB151,取 1、25d0); 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 4、3、1、1 所给的公式确定:
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热力计算所决定的初步结构数据,进一步设计全部结构尺寸, 选定材料并进行强度校核。最后绘成图纸,现简要综述如下:
1) 换热器流程设计 采用壳方单程,管方两程的 1-4 型换热器。由于换热器尺寸不太大,可以用一台,未考虑 采用多台组合使用,管程分程隔板采取上图中的丁字型结构,其主要优点就是布管紧密。 2)管子与传热面积 采用 25×2、5 的无缝钢管,材质 20 号钢,长 3m,管长与管径都就是换热器的标准管子 尺寸。 管子总数为 352 根,其传热面积为:
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
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0、98; 设计传热量:
过冷却水流量:
; 4)有效平均温差 逆流平均温差:
根据式(3-20)计算参数 p、R: 参数 P: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b83250ca2161479171128de.png)
式中 mc,mh——分别为冷流体、热流体的质量流速,kg/s; cp,c,cp,h——分别为冷流体、热流体的定压比热容,J/(kg·℃); Tc,i,Tc,o——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Th,i,Th,o——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
若考虑换热器对外界环境的散热损失Qc,则热流体放 出的热量Q1将大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Q2 : Q1=Q2+Qc Q2=η cQ1 热损失系数η c通常取0.97~0.98 不管师傅考虑热损失,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中, 热负荷Q一般取管内流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1.3平均温度差和温差修正系数
(1)算术平均温度差 Δ tm1= (Δ t1+ Δ t2)/2 (2)对数平均温度差 Δ tm2= (Δ t2- Δ t1)/ln (Δ t2 / Δ t1) 式中 Δ tm2——较大的温度差; Δ tm1——较小的温度差。 当Δ tm1/ Δ tm2<2时,采用算术平均温度差,否则采用对数 平均温度差。在计算平均温度差时,对无相变的对流传热, 逆流的平均温度差大于并流的平均温度差,因而在工业设 计中在工业设计中,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通常选用 逆流。
1.稳态传热方程
热流体将热量通过某固定面传给冷流体成为传热,稳态传热 的基本方程为:Q=KAΔ tm 式中 Q——热负荷,W; K——总传热系数,W/(m2·℃); A ——换热器总传热面积,m2; Δ tm——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差, ℃
1.1热负荷
当忽略换热器对周围环境的散热损失时,根据能量平衡, 热流体所放出的热量应等于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即: Q=mccp,c(Tc,o-Tc,iຫໍສະໝຸດ =mhcp,h(Th,i-Th,o)
(3)温差修正系数FT 在错流和折流换热器中,温度分布情况相当复杂,可按(2) 中公式计算出逆流的平均温度差,然后乘以修正系数,即 可计算有效平均温差Δ tm; Δ tm=FTΔ tlm 式中 Δ tlm——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FT——温差修正系数 (查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图1-3-6 取得)。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d554b0a804d2b160b4ec0d6.png)
所谓提高换热器性能,就是提高其传热性能。狭义的强化传热系指提高流体和传热面之间的传热系数。其主要方法归结为下述两个原理,即使温度边界层减薄和调换传热面附近的流体,前者采用各种间断翅片结构,后者采用泡核沸腾传热[2]。最近还兴起一种EHD技术,即电气流体力学技术,又称为电场强化冷凝传热技术,进一步强化了对流、冷凝和沸腾传热,特别适用于强化冷凝传热,并适用于低传热性介质的冷凝,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3]。其原理是,对某些不导电液体的表面施以相垂直的电场,使液体表面变得很不稳定,借冷凝液表面的张力作用和在静电场下液膜的不稳定现象使液膜厚度减薄,从而强化冷凝传热。其所需电场耗用的电力很小。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实施强化传热,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条途径,即改变传热面的形状和在传热面上或传热流路径内设置各种形状的湍流增进器或插入物。
当前换热器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继续提高设备的传热效率,促进设备结构的紧凑性,加强生产制造的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并在广泛的范围内继续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新型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压力、温度和流量的许可范围内,尤其是处理强腐蚀性介质而需要使用贵重金属材料的场合下,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将进一步取代管壳式换热器。
第一章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常常把低温流体加热或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态汽化或把蒸汽冷凝程液体,这些工艺过程都是通过热量传递来实现的。进行热量传递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或换热器。换热器是通用的一种工艺设备,他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同时又是很多化工装置的组成部分。
在化工厂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20%,质量约为设备总质量的40%左右,检修工作量可达总检修工作量的60%以上。由此可见,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化工生产工艺几乎都离不开它。在其他方面如动力、原子能、冶金、轻工、制造、食品、交通、家电等行业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https://img.taocdn.com/s3/m/2bf3e1221eb91a37f0115c05.png)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说明书设计一列管试换热器,主要完成冷却水——过冷水的热量交换设计压力为管程1.5MPa (表压),壳程压力为0.75MPa(表压),壳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50℃,管程过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90℃和65℃管程冷水的流量为80t/h。
2、设计计算过程:(1)热力计算1)原始数据:过冷却水进口温度t1′=145℃;过冷却水出口温度t1〞=45℃;过冷却水工作压力P1=0.75Mp a(表压)冷水流量G1=80000kg/h;冷却水进口温度t2′=20℃;冷却水出口温度t2〞=50℃;冷却水工作压力P2=0.3 Mp a(表压)。
改为冷却水工作压力P2=2.5 Mp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冷却水的定性温度t2=( t1′+ t1〞)/2=(20+50)/2=35℃;冷却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2=992.9 kg/m3;冷却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2=4.174 kJ/kg.℃冷却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2=62.4 W/m.℃冷却水的粘度μ2=727.5×10-6 Pa·s;冷却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4.865;过冷水的定性温度℃;过冷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1=976 kg/m3;过冷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1=4.192kJ/kg.℃;过冷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1=0.672w/m.℃;过冷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过冷水的粘度μ1=0.3704×10-6 Pa·s。
过冷水的工作压力P1=1.5 Mp a(表压)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0.98;设计传热量:过冷却水流量:;4)有效平均温差逆流平均温差:根据式(3-20)计算参数p、R:参数P:参数R:换热器按单壳程2管程设计,查图3—8得温差校正系数Ψ=0.83;有效平均温差:5)管程换热系数计算:附录10,初定传热系数K0=400 W/m.℃;初选传热面积:m2;选用φ25×2.5无缝钢管作换热管;管子外径d0=0.025 m;管子径d i=0.025-2×0.0025=0.02 m;管子长度取为l=3 m;管子总数:取720根管程流通截面积:m2管程流速:m/s管程雷诺数:湍流管程传热系数:(式3-33c)6)结构初步设计:布管方式见图所示:管间距s=0.032m(按GB151,取1.25d0);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4.3.1.1所给的公式确定:取20根;壳体径:m 取Di=0.7m;长径比:布管示意图l/D i=3/0.9=3.3 ,合理选定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弓高:折流板间距:m折流板数量:折流板上管孔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0254mm折流板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6955m 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壳程流通面积:根据式(3-61)中流体横过管束时流道截面积046.0032.0025.016.0233.01o i c1=⎪⎪⎭⎫⎝⎛-⨯=⎪⎪⎭⎫ ⎝⎛-=s d BD A m 2壳程流速:m/s ;壳程质量流速:kg m 2/s ;壳程当量直径:m ;壳程雷诺数:; 切去弓形面积所占比例按 h/D i =0.2查图4-32得为0.145壳程传热因子查 图3-24得为j s =20 管外壁温度假定值 t w1′=45℃ 壁温过冷水粘度 Pa.s粘度修正系数:根据式(3-62)计算壳程换热系数:8)传热系数计算:水侧污垢热阻:r 2=0.000344m 2.℃/w 管壁热阻r 忽略 总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比值,合理9)管壁温度计算:管外壁热流密度:W/m2.℃根据式(3-94a)计算管外壁温度:℃误差较核:℃,误差不大;10)管程压降计算:根据式(3-94b)计算管壁温度:℃;壁温下水的粘度:Pa·s;粘度修正系数:;查图3-30得管程摩擦系数:管程数:;管沿程压降计算依据式(3-112):Pa (W=w.ρ)回弯压降:Pa;取进出口管处质量流速:W N2=1750 ㎏/㎡·s; (依据ρw2<3300取 w=1.822m/s) 进出口管处压降(依据 3-113):;管程结垢校正系数:;管程压降:11)壳程压降计算:壳程当量直径:m;雷诺数:;查得壳程摩擦系数:λ1=0.08;(图 3-34)管束压降(公式3-129):Pa;取进出口质量流速: kg/m2·s;( ρw2<2200 取W N2=1000 ㎏/㎡·s) 进出口管压降:Pa;取导流板阻力系数:;导流板压降:Pa壳程结垢修正系数:;(表3-12)壳程压降:Pa;管程允许压降:[△P2]=35000 Pa;(见表3-10)壳程允许压降:[△P1]=35000 Pa;△P2<[△P2]△P1<[△P1]即压降符合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换热器设计手册(精品文档)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换热器设计手册(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4c011b89ec3d5bbfc0a7446.png)
式中:T 1=98℃T 2=74℃Cp,h =0.3J/(kg ℃)m h =100834kg/sWd=0.01905m αo =40W/(m 2.℃)r o =0.0005(m 2.℃)/W A o /A i =1.0112λw =48W/(m .℃)本计算表格是基于《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主编)中相关公式进行的计算Q=KAΔt mQ-热负荷,WK-总传热系数,W/(m 2.℃)热负荷Q的计算热流体进口温度冷流体进A-换热器传热面积,m 2Δt m -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度差,其中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下:热流体质量流量冷流体质热负荷Q=20832000热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出热流体比热冷流体管外流体污垢热阻管内流体换热管的外表传热面积与内表传热面积之比换热管的外表与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之比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换热管外径管壁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管内流体传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17.05W/(m 2.℃)Δt 2=51℃Δt 1=47℃0.922Δt 2=71℃Δt 1=27℃0.38Δt m =49Δt m =49Δt m =48.97277702Δt m =45.5089394P=0.2816901411、当换热器冷热流体逆向流动时较大端温差较小端温差Δt 1/Δt 2=总传热系数K=3、确定平均温度差(1)当Δt 1/Δt 2 <2 时且逆向流动时(2)当Δt 1/Δt 2 <2 时且并向流动时(3)当Δt 1/Δt 2 >2 时且逆向流动时2、当换热器冷热流体并向流动时较大端温差较小端温差Δt 1/Δt 2=(4)当Δt 1/Δt 2 >2 时且并向流动时4、确定温度修正系数(1)对于单壳程、双管程或者2n管程的管壳式换热器R=1.20.9825462m 2温度修正系数换热面积A=5、根据P、R值查图,确定对应温度修正系物料摩尔比比热容t 1=27℃H2O 27.42.02H243.6114.2t 2=47℃CH40.253.72N215.51.12Cp,c =2100J/(kg ℃)Ar 0.2 1.2CO210.861.1m c =496kg/s CO 2.181.12混合气体7.075276δ=0.000211m αi =45W/(m 2.℃)r i =0.0005(m 2.℃)/W A o /A m =1.005569计算定性温度在292℃流体进口温度混合气体粘度、比热计算公式流体质量流量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比热内流体污垢热阻的外表传热面积与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之比管壁厚度流体传热膜系数的计算292℃时的物性数据粘度密度导热系数0.01920.01420.08990.1630.01810.7170.030.0282 1.2510.02280.0363 1.7820.01730.0272 1.9760.01370.0278 1.250.02260.0225。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https://img.taocdn.com/s3/m/6aa72cde360cba1aa811dae7.png)
式中:T 1=406.8℃T 2=263.2℃Cp,h=2823.617J/(kg ℃)m h =0.1466kg/sWd=0.025m αo =40W/(m 2.℃)r o =0.0005(m 2.℃)/W A o /A i =1.010101λw =48W/(m .℃)换热管的外表传热面积与内表传热面积之比换热管的外表与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之比管壁材料的导热系数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换热管外径管壁管外流体传热膜系数管内流体传管外流体污垢热阻管内流体热流体比热冷流体热流体质量流量冷流体质热负荷Q=55727.77564其中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如下:热负荷Q的计算热流体进口温度冷流体进热流体出口温度冷流体出本计算表格是基于《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主编)中相关公式进行的计算Q=KA Δt mQ-热负荷,WK-总传热系数,W/(m 2.℃)A-换热器传热面积,m 2Δt m -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度差,℃26.62W/(m 2.℃)Δt 2=156.8℃Δt 1=153.5℃0.979Δt 2=297.1℃Δt 1=13.2℃0.044Δt m =155.15Δt m =155.15Δt m =155.1441506Δt m =91.17324918(4)当Δt 1/Δt 2 >2 时且并向流动时4、确定温度修正系数(1)对于单壳程、双管程或者2n管程的管壳式换热器较小端温差Δt 1/Δt 2=3、确定平均温度差(1)当Δt 1/Δt 2 <2 时且逆向流动时(2)当Δt 1/Δt 2 <2 时且并向流动时(3)当Δt 1/Δt 2 >2 时且逆向流动时1、当换热器冷热流体逆向流动时较大端温差较小端温差Δt 1/Δt 2=2、当换热器冷热流体并向流动时较大端温差总传热系数K=P=0.472231572R=1.0235210260.9813.77m 2换热面积A=5、根据P、R值查图,确定对应温度修正系数温度修正系数 F T =t 1=109.7℃t 2=250℃Cp,c =1943.27J/(kg ℃)m c =0.2044kg/s δ=0.00025m αi =45W/(m 2.℃)r i =0.0005(m 2.℃)/W A o /A m =1.005025的外表传热面积与换热器管内和管外的平均传热面积之比管壁厚度流体传热膜系数内流体污垢热阻冷流体比热流体质量流量流体进口温度流体出口温度算的计算。
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软件-表格大全
![列管式-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软件-表格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d6c93c16f1aff00bed51e9c.png)
T2= 35
℃
T= 67.5
℃
热流体质量流量
mh= 0.13125 kg/s
热负荷Q= 8660
W
冷流体进口温度 t1= 冷流体出口温度 t2= 冷流体定性温度 t= 冷流体质量流量 mc=
平均温差与温度修正系数Δtm的计算
1、当换热器冷热流体逆向流动时
较大端温差 较小端温差
Δt2= 70
℃
Δt1= 10
23.20097945
(5~30) 7.007680946 m/s
0.031 77.34445778 Pa
壳程压降核算
正方形斜转45度排列时
F=
0.4
折流挡板间距
h= 0.3
m
(5`15) 0.009121986 m/s
0.005789793 Pa
1.3kpa)
热容[kj/kg`℃]
2.1 14.7 3.065 1.12 20.8 1.13 1.12 4.1740
1.15~1.25 0.9280392
物料
H2O H2 CH4 N2 Ar CO2 CO 水
高变气在定性温度430℃时的物性数据(101.3kpa)
粘度 Pa`s 4.88E-06
导热系数[w/(m2· 密度 kg/m3 ℃)]
0.0085
4.08E-06 3.45E-08
0.0887 0.0001
0.0071
2.08
H2
3.68E-06
CH4
3.16E-08
0.0797 0.0001
14.5 3.25
N2
2.94E-06
Ar
4.81E-08
CO2
2.11E-07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8b792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4.png)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等行业中。
它由管束(包括管子和管板)和壳体组成,并通过管板将管子固定在壳体上。
在换热过程中,热媒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媒流体在壳侧流动,两种流体通过壳体和管道之间的壳壳换热器进行热量传递。
因此,热力计算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管壳式换热器的热力计算主要包括确定整个系统的热量传递量和热阻。
其中,热量传递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换热器的热量,而热阻则是指媒体在传递热量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
在进行热力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况参数,采用一定的算法和理论来计算热量传递量和热阻。
首先,需要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是传热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热量传递的效率。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π*D*L*N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D表示管子的外径,L表示管子的有效长度,N表示管子的数量。
然后,需要计算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和温度差之间的比值。
计算传热系数需要考虑媒体的物性参数,包括流体的粘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等。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U = 1 / (1 / hi + δ / λ + 1 / ho)其中,U表示传热系数,hi表示内层传热系数,δ表示管道壁厚度,λ表示管道壁材料的导热系数,ho表示外层传热系数。
接下来,需要确定壳侧和管侧流体的温度差。
壳侧流体的温度差可以通过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来计算,管侧流体的温度差可以通过管内流体进行热力平衡计算得到。
最后,根据所得的参数,可以计算热量传递量和热阻。
热量传递量的计算公式为:Q = U * A * ΔTlm其中,Q表示热量传递量,ΔTlm 表示对数平均温差。
而热阻的计算公式为:R=1/U*A其中,R表示热阻,U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
通过以上的热力计算,可以确定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热力参数,为正确选择和设计换热器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压力损失、换热器的结构、材料选择等。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共20页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共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dad96dc552d380eb63946d8f.png)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Hale Waihona Puke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用于合并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计算示例(终)用于合并](https://img.taocdn.com/s3/m/8975e776eff9aef8941e06b7.png)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说明书设计一列管试换热器,主要完成冷却水——过冷水的热量交换设计压力为管程1.5MPa (表压),壳程压力为0.75MPa(表压),壳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50℃,管程过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90℃和65℃管程冷水的流量为80t/h。
2、设计计算过程:(1)热力计算1)原始数据:过冷却水进口温度t1′=145℃;过冷却水出口温度t1〞=45℃;过冷却水工作压力P1=0.75Mp a(表压)冷水流量G1=80000kg/h;冷却水进口温度t2′=20℃;冷却水出口温度t2〞=50℃;冷却水工作压力P2=0.3 Mp a(表压)。
改为冷却水工作压力P2=2.5 Mp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冷却水的定性温度t2=( t1′+ t1〞)/2=(20+50)/2=35℃;冷却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2=992.9 kg/m3;冷却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2=4.174 kJ/kg.℃冷却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2=62.4 W/m.℃冷却水的粘度μ2=727.5×10-6 Pa·s;冷却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4.865;过冷水的定性温度 ℃;过冷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1=976 kg/m3;过冷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1=4.192kJ/kg.℃;过冷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1=0.672w/m.℃;过冷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 ;过冷水的粘度μ1=0.3704×10-6Pa·s。
过冷水的工作压力P1=1.5 Mp a(表压)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0.98;设计传热量:过冷却水流量:;4)有效平均温差逆流平均温差:根据式(3-20)计算参数p、R:参数P:参数R:换热器按单壳程2管程设计,查图3—8得温差校正系数Ψ=0.83;有效平均温差:5)管程换热系数计算:附录10,初定传热系数K0=400 W/m.℃;初选传热面积:m2;选用φ25×2.5无缝钢管作换热管;管子外径d0=0.025 m;管子内径d i=0.025-2×0.0025=0.02 m;管子长度取为l=3 m;管子总数:取720根管程流通截面积:m2管程流速:m/s 管程雷诺数:湍流管程传热系数:(式3-33c)6)结构初步设计:布管方式见图所示:管间距s =0.032m (按GB151,取1.25d 0); 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4.3.1.1所给的公式确定:取20根; 壳体内径:m 取Di =0.7m ;长径比:l/D i =3/0.9=3.3,合理选定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弓高: 折流板间距: m 折流板数量:折流板上管孔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0254mm 折流板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6955m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壳程流通面积:根据式(3-61)中流体横过管束时流道截面积046.0032.0025.016.0233.01o i c1=⎪⎪⎭⎫ ⎝⎛-⨯=⎪⎪⎭⎫ ⎝⎛-=s d BD A m 2壳程流速:布管示意图m/s;壳程质量流速:kg m2/s;壳程当量直径:m;壳程雷诺数:;切去弓形面积所占比例按h/D i=0.2查图4-32得为0.145 壳程传热因子查图3-24得为j s=20管外壁温度假定值t w1′=45℃壁温过冷水粘度Pa.s粘度修正系数:根据式(3-62)计算壳程换热系数:8)传热系数计算:水侧污垢热阻:r2=0.000344m2.℃/w管壁热阻r忽略总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比值,合理9)管壁温度计算:管外壁热流密度:W/m2.℃根据式(3-94a)计算管外壁温度:℃误差较核:℃,误差不大;10)管程压降计算:根据式(3-94b)计算管内壁温度:℃;壁温下水的粘度:Pa·s;粘度修正系数:;查图3-30得管程摩擦系数:管程数: ;管内沿程压降计算依据式(3-112):Pa (W=w.ρ)回弯压降:Pa;取进出口管处质量流速:W N2=1750 ㎏/㎡·s;(依据ρw2<3300取w=1.822m/s) 进出口管处压降(依据3-113):;管程结垢校正系数:;管程压降:11)壳程压降计算:壳程当量直径:m;雷诺数:;查得壳程摩擦系数:λ1=0.08;(图3-34)管束压降(公式3-129):Pa;取进出口质量流速:kg/m2·s;( ρw2<2200 取W N2=1000 ㎏/㎡·s) 进出口管压降:Pa;取导流板阻力系数:;导流板压降:Pa壳程结垢修正系数:;(表3-12)壳程压降:Pa;管程允许压降:[△P2]=35000 Pa;(见表3-10)壳程允许压降:[△P1]=35000 Pa;△P2<[△P2]△P1<[△P1]即压降符合要求。
管壳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
![管壳式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d3847a6da417866fb84a8ec4.png)
管侧流体
K
W∕(㎡· ℃)
液 体 - 液 体 介 质 稀释沥青(溶于石油馏出物中) 水 57~110 植物油、妥尔油等 水 110~280 乙醇胺(单乙醇胺或二乙醇胺)10%~20% 水或单乙醇胺或二乙醇胺 800~1100 软化水 水 1700~2800 燃料油 水 85~140 燃料油 油 57~85 汽油 水 340~910 重油 重油 45~280 重油(热) 水(冷) 60~280 富氢重整油 富氢重整油 510~880 煤油或瓦斯油 水 140~280 煤油或瓦斯油 油 110~200 煤油或喷气发动机燃料 三氯乙烯 230~280 润滑油(低粘度) 水 140~280 润滑油 油 60~110 石脑油 水 280~400 石脑油 油 140~200 有机溶剂(热) 盐水(冷) 170~510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110~340 水 烧碱溶液(10%~30%) 570~1420 蜡馏出液 水 85~140 蜡馏出液 油 74~130 水 水 1100~1420 道生油 重油 45~340 冷 凝 蒸 气 - 液 体 介 质 酒精蒸气 水 570~1100 沥青 道生油蒸气 230~340 道生油蒸气 道生油 460~680 煤气厂焦油 水蒸气 230~280 高沸点烃类(真空) 水 60~170 低沸点烃类(大气压) 水 460~1100 烃类蒸气(分凝器) 油 140~230 有机蒸气 水 570~1100 有机蒸气(大气压下) 盐水 490~980 有机蒸气(减压下且含少量不凝气) 盐水 240~490 有机蒸气(传热面塑料衬里) 水 230~900 有机蒸气(传热面不透性石墨) 水 300~1100 水(u=1~1.5) 汽油蒸气 520 原油(u=0.6) 汽油蒸气 110~170 煤油蒸气 水 170~370 煤油或石脑油蒸气 油 110~170 石脑油蒸气 水 280~430 水蒸气 供给水 2300~5700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20页PPT
![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20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015dcccc175527062208c2.png)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壳式换热器传热设计说明书设计一列管试换热器,主要完成冷却水——过冷水的热量交换设计压力为管程1.5MPa (表压),壳程压力为0.75MPa (表压),壳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50℃,管程过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90℃和65℃管程冷水的流量为80t/h 。
2、 设计计算过程: (1)热力计算1)原始数据:过冷却水进口温度t 1′=145℃; 过冷却水出口温度t 1〞=45℃;过冷却水工作压力P 1=0.75Mp a (表压) 冷水流量G 1=80000kg/h ; 冷却水进口温度t 2′=20℃; 冷却水出口温度t 2〞=50℃;冷却水工作压力P 2=0.3 Mp a (表压)。
改为 冷却水工作压力P 2=2.5 Mp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冷却水的定性温度t 2=( t 1′+ t 1〞)/2=(20+50)/2=35℃;冷却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2=992.9 kg/m 3; 冷却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2=4.174 kJ/kg.℃ 冷却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2=62.4 W/m.℃冷却水的粘度μ2=727.5×10-6Pa·s; 冷却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4.865;过冷水的定性温度t 1=(t 1−t 1′′)==77.5℃;过冷水的密度查物性表得ρ1=976 kg/m 3;过冷水的比热查物性表得C p1=4.192kJ/kg.℃; 过冷水的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λ1=0.672w/m.℃; 过冷水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 r2=2.312;过冷水的粘度μ1=0.3704×10-6Pa·s。
过冷水的工作压力 P 1=1.5 Mp a (表压) 3)传热量与水热流量取定换热器热效率为η=0.98; 设计传热量:Q 0=G 1·C p1·(t 1−t 1′′)η×10003600⁄=80000×4.174×(50−20)×10003600⁄=2727013 W过冷却水流量:G 2=Q 0C p 2·(t 2′′−t 2′)=3600×7513334.187×1000×(40−30)=93676 t/ℎ ;4)有效平均温差 逆流平均温差:∆t count=(t 1′−t 2′′)−(t 1′′−t 2′)ln t 1′−t 2′′t 1′′−t 2′=(90−50)−(65−20)ln 90−5065−30=42.45 ℃根据式(3-20)计算参数p 、R:参数P :P=t2′′−t2′t1′−t2′=50−2090−20=0.429参数R:R=t1′−t1′′t2′′−t2′=90−6550−20=0.833换热器按单壳程2管程设计,查图3—8得温差校正系数Ψ=0.83;有效平均温差:∆t m=Ψ∆t N=0.92×42.45=40.2 ℃5)管程换热系数计算:附录10,初定传热系数K0=400 W/m.℃;初选传热面积:A0=Q0K0·∆t m =751333400×40.2=169.59 m2;选用φ25×2.5无缝钢管作换热管;管子外径d0=0.025 m;管子内径d i=0.025-2×0.0025=0.02 m;管子长度取为l=3 m;管子总数:n=A0π·d0·l =169.59π×0.025×3=720取720根管程流通截面积:A t=n t2·π4·d i2=3522·π4·0.022=0.11309m2管程流速:w2=G2ρ 2·a2×3600=93676976×0.11309×3600=0.23575m/s管程雷诺数:Re2=ρ 2·w2·dμ2=976×0.23575×0.02370.4×10−6=12423≫104湍流管程传热系数:(式3-33c)α2=3605·(1+0.015t2)w20.8(100d i)0.2=3605(1+0.015×77.5)×0.235750.8(100×0.02)0.2=1186W/(m2•°C)6)结构初步设计: 布管方式见图所示:管间距s =0.032m (按GB151,取1.25d 0);管束中心排管的管数按4.3.1.1所给的公式确定:N c =1.1√N t =1.1·√720=29 取20根; 壳体内径:D i =s (N c −1)+4d 0=0.032×28+4×0.025=0.9 m 取Di =0.7m ; 长径比: l/D i =3/0.9=3.3 ,合理选定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弓高: h =0.2D i =0.2×0.9=0.18m 折流板间距: B =D i /3=0.9/3=0.3m折流板数量: n B =l B ⁄−1=(3/0.9)−1=12 折流板上管孔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0254mm折流板直径由GB151-2014可确定为 0.6955m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壳程流通面积:根据式(3-61)中流体横过管束时流道截面积046.0032.0025.016.0233.01o i c1=⎪⎪⎭⎫⎝⎛-⨯=⎪⎪⎭⎫ ⎝⎛-=s d BD A m 2壳程流速:w 1=G 1/3600ρ 1·f 1=120003600⁄992.9×0.046=0.0.4865 m/s ;壳程质量流速:W 1=ρ 1·w 1=992.9×0.4865=483.05kg m 2/s ; 壳程当量直径: D e =D i 2−N t ·d 02N t ·d 0=0.92−720×0.0252720×0.025=0.02m ;壳程雷诺数: Re 2=ρ 2·w 2·d μ2=992.9×0.4865×0.02370.4×10−6=26082;切去弓形面积所占比例按 h/D i =0.2查图4-32得为0.145 壳程传热因子查 图3-24得为j s =20 管外壁温度假定值 t w1′=45℃壁温过冷水粘度μw1=0.549×10−3 Pa.s布管示意图粘度修正系数:ϕ1=(μ1μw1)0.14=(0.3704×0.54910−3)0.14=0.9206根据式(3-62)计算壳程换热系数:α1=λ1d e ·p r 13⁄·ϕ·js =0.6240.0307×2.31213⁄×0.9324×20=7588)传热系数计算:水侧污垢热阻:r 2=0.000344m 2.℃/w 管壁热阻r 忽略 总传热系数:K j =11α1+r 1+r 2d 0d i +1α2d 0d i=11758+0.000344+0.000344(0.0250.02)+13407.5(0.0250.02)=460W m 2⁄℃传热系数比值K j K 0⁄=460400⁄=1.15,合理 9)管壁温度计算: 管外壁热流密度: q 0=Q 0N t πd 0l=2727013720×π×0.025×3=16074W/m 2.℃根据式(3-94a)计算管外壁温度:t w1=t 1−q 1(1α1+r 1)=77.5−16074(1758+0.000344)=43.03℃误差较核:t w1−t w1′=50−50.54=−0.54 ℃,误差不大; 10)管程压降计算:根据式(3-94b)计算管内壁温度:t w2=t 2+q 1d 0d i(1α2+r 2)=35+160740.0250.02(11186+0.000344)=58.8℃ ;壁温下水的粘度:μw2=486×10−6 Pa·s; 粘度修正系数: ϕ2=(μ2μw2)0.14=(727.7×10−6486×10−6)0.14=1.05;查图3-30得管程摩擦系数:λ2=0.0078 管程数 :N t =2;管内沿程压降计算依据式(3-112):∆p i =(W222ρ)(l·N t d n)(λ2ϕ2)=(0.23575×976)22×976·3×40.02·0.0781.058=599.8Pa (W=w.ρ)回弯压降: ∆p b =W 222ρ2·4·n =(0.23575×976)22×976·2·4=216Pa ;取进出口管处质量流速:W N2=1750 ㎏/㎡·s ; (依据ρw 2<3300取 w=1.822m/s)进出口管处压降(依据 3-113):∆p n2=W n222ρ2×1.5=175022×976×1.5=2353.4;管程结垢校正系数:ϕd2=1;管程压降:∆p2=(∆p i+∆p b)ϕd2+∆p N2=(599.8+216)×1+2310.7=3452.82 Pa11)壳程压降计算:壳程当量直径:d e=D i2−N t·d02D i+N t·d0=0.92−720×0.02520.9+720×0.025=0.019m;雷诺数:Re1=W1d eμ1=483.08×0.190.7275×10−3=12616;查得壳程摩擦系数:λ1=0.08;(图 3-34) 管束压降(公式3-129):∆p i=W122ρ1·D i(n b+1)d e·λ1ϕ1=483.0822×992.9·0.9×100.019·0.080.9206=4837Pa;取进出口质量流速:W N1=1000 kg/m2·s;( ρw2<2200 取W N2=1000 ㎏/㎡·s) 进出口管压降:∆p N1=W N122ρ1·1.5=100022×992.9×1.5=335.7Pa;取导流板阻力系数:ξd=5; 导流板压降:∆p d=W N122ρ1·ξp=100022×992.9×5=2517.87Pa壳程结垢修正系数:ϕd=1.38;(表3-12)壳程压降:∆p l=∆p0ϕd+∆p d+∆p N1=4837×1+2517.9+335.7=7690.7Pa;管程允许压降:[△P2]=35000 Pa;(见表3-10)壳程允许压降:[△P1]=35000 Pa;△P2<[△P2]△P1<[△P1]即压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