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第1章绪论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 new
• 然而一个通信网是通信系统的扩充,通信网 不能离开系统而单独存在。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 常用的几种通信系统(光纤、微波、卫星 及移动通信系统)就可构成各种各样的信 息网络。
现代通信网络是由现代通信网元组 成的集合体,用以支持实现组织内外部的 话音、数据、多媒体形式的通信要求。
现代通信系统
17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干线 一条干线可以由一条或多条串联的链路 组成。两个交换中心或节点之间通过干线连 接。干线连接通常是以交换为基础,由许多 用户复用或用户分系统复接的大容量电缆、 光纤或无线电传输通路,在干线的两端提供 适合节点工作的设备,例如复接器。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节点 节点是用户环路和链路或链路之间的 分配点。节点配备设备的范围可以从二线/ 四线混合线圈,到包括电路或信息交换、 接线、信号处理、业务管理和技术控制等 非常复杂的设备。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 通信网的基本知识
• 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的主要研究内容
• 现代通信网的发展
现代通信系统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通信系统,是指完成用户端到端信息 传递和交流的全过程的一个系统。也可解 释为从信息源结点(信源)到信息终结点 (信宿)之间完成数字信号处理、传输和 交换全过程的机、线设备的总称,包括通 信终端、交换等设备及连接各设备之间的 传输线所构成的有机体系。
通信 系统
第1章 绪 论
图1-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第1章 绪 论
调制器:将具有低频分量的原始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变换
成适合在信道传输的频带信 号,这种变换过程称为调制,变换
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又称频带信号,其频谱具有带通 形式
且中心频率远离零频。未经过调制的原始信号又称基带信号,
其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 如语音信号为300~3400Hz,图像信号
网, 发展成为一个将电信、广播、计算机融合起来的宽带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技术网络。
第1章 绪 论
1.1.2 通信的定义
通信就是把消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譬如说从甲地传
送消息到乙地,那么甲地称为 发信端,乙地称为接收端。以最
简单的通信方式——面对面交谈为例,讲话是传达消息的 一
种方式,发话人是消息的来源,称为信源,语音通过空气传到对
2.多种形式的通信技术会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方式
政府为各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
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 作,有利于各种企业按照各自
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对自身的无线通信网络进行综合规
划,这对于企业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第1章 绪 论
3.物联网的应用为通信技术注入新的活力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
无线通信系统概论
第1章 绪论
信号的时间特性要求传输该信号的电路的时间特性 (如时间常数)与之相适应。
2. 频谱特性 对于较复杂的信号(如话音信号、 图像信号等), 用频谱分析法表示较为方便。
0 t
图 1 — 2 信号分解
信号幅度
第1章 绪论
对于周期性信号, 可以表示为许多离散的频率分量 (各分量间成谐频关系), 例如图 1 — 3即为图 1 — 2所 示信号的频谱图; 对于非周期性信号, 可以用傅里叶变换 的方法分解为连续谱, 信号为连续谱的积分。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高频电路是通信系统, 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 是无线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无线通信(或称无线电通信)的类型很多, 可以根据传 输方法、 频率范围、 用途等分类。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 其设备组成和复杂度虽然有较大差异, 但它们的基本组成 不变, 图1 —— 1是无线通信系统基本组成的方框图。 图中虚线以上部分为发送设备(发信机), 虚线以下 部分为接收设备(收信机), 天线及天线开关为收发共用 设备。 信道为自由空间。 话筒和扬声器属于通信的终端 设备, 分别为信源和信宿。
绪论
•
消防安全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的大事 。2020 年9月22 日上午 10时40 分20.9. 2220.9. 22
•
无线电发送设备的组成及其基本原理
第1章 绪论 表1-1 无线电波的频段划分及主要用途
第1章 绪论 表1-2 我国陆地移动无线电业务频率划分
第1章 绪论 表1-3 业余无线电通信频率使用划分表
第1章 绪论 表1-4 无绳电话使用频率划分表一
表1-5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表1-4为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1985年制定,表1-5为 1992年制定。规定无绳电话频道间隔为25 kHz,座机发射功 率不得超过50 mW,手机发射功率不得超过20 mW,发射类 别为F3E、F1D、G3E。
第1章 绪论 用电信号(或光信号)传输信息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 其基本组成如图1-1所示,它由信号源、发送设备、传输信道、 接收设备和终端装置组成。
第1章 绪论 图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第1章 绪论 信号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它有不同的形式,如语言、音
发送设备将要传输的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称为基带 信号),再进行处理并以足够的功率送入传输信道,以实现信
第1章 绪论
(3) 反射及折射传播方式。如图1-6(c)所示为电磁波的反 射及折射传播方式,它是利用空间电离层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而实现的。在地球的表面存在着具有一定厚度的大气层,由 于受到太阳的照射,大气层上部的气体将发生电离而产生自 由电子和离子,被电离的这一部分大气层称为电离层。电磁 波到达电离层后,一部分能量被吸收掉,一部分能量被反射 和折射到地面,频率较低的电波容易从电离层反射到地面, 频率较高的则容易穿过电离层,不再回到地面。利用电离层 反射可以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所以短波通信常用于远距 离无线电广播、电话通信以及中距离小型移动电台等。但由 于电离层状态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反射及折射传播方式的 电波传播不稳定。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
第1章现代通信技术绪论
21
周期脉冲方波信号频谱
an/a0
x=nπτ/T= nπτf
π O
2π x
(b)周期脉冲信号的频谱
22
周期脉冲方波带宽分析
1)频谱是离散的 n次谐波分量的叠加,谱线间隔 为Ω;2)各次谐波分量正比于A和τ,反比于T,受 包络线 sinx/x的限制;3)当x→∞时,谱线摆动于 正负值之间0;4)随谐波次数的增高,幅度越来 越小,可近似认为信号绝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第 一个过零点f=1/τ(x=π)左侧的频率范围内。
34
1.4.3 按照业务功能分
电话通信 电报通信 传真通信 数据通信 卫星通信 微波通信 移动通信 图像通信 多媒体通信
35
1.5 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
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是指通信双方所共同遵守 的传输规则。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有不同传 输方式。
36
1.5.1 单工与双工传输方式
10
1.2 信号与通信
通信系统传送的是消息,而消息只有附着在某 种物理形式的“载体”上才能够得以传送。这类 物理形式的“载体”,通常表现为电信号或光信 号的形式。 通信过程可以理解为变化的消息信号对“载体” 信号施加“影响”并让接收端能够“感知到”这 个影响,从而检测并获得消息。
11
1.2.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9
模拟通信系统的指标
第一章—绪论
5 信息论初步(续)
22
5 信息论初步(续)
例题
例1.4.1: 已知二元离散信息源只有“0”、“1”两种符号, 若出现“0”的概率为1/3,求出现“1”的信息量;出现“0”、 “1”两种符号是等概的,求出现“0”或“1”的信息量。 例1.4.2: 某离散信息源有0、1、2、3四种符号组成,且 每个符号的出现是独立的,其概率场为: 1, 2, 3 X 0, P(x) 3 / 8, 1 / 4, 1 / 4, 1 / 8 求消息201 020 130 213 001 203 210 100 321 010 023 102 002 010 312 032 100 120 210 的信息量。
二进制代码 二进制基带信号 2ASK 1 0 t t
2FSK
t
2PSK
t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续)
数字通信相对于模拟通信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 采用差错控制技术,改善传输质量 便于与各种数字终端接口,利用现代计算技术对信息进 行处理、存储、变换 便于加密处理,保密性强 便于集成化,使通信设备微型化
3 通信系统组成
通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通信系统模型
数字通信的特点
5
•通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通信:就是传递消息的过程,即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消息:有待于传送的符号、文字、数据和语音、活动图片
无线通信系统
1.2无线通信系统
1 .2. 2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无线通信系统按照工作频段划分为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 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所谓工作频率.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射频频率就 是载波射频.射频实际上就是“高频”的广义语.它是指适合无线电发 射和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发展方向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1)按照传输手段分.有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 (2)按照通信方式分.有(全)双工、半双工和单工方式。 (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分.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4)按照传送的信号类型分.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也可以分为语音通 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1-4无线电广播系统的发射设备
返回
图1一5超外差接收设备组成框图
返回
1 .1.1无线电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的传播特性指的是无线电信号的传播方式、传播距离、传 播特点等。无线电信号的传播特性依其所处的波段或频率而不同。
下一页 返回
第1章绪论
电磁波从发射机天线辐射后,不仅电波的能量会扩散,接收机只 能收到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在传播过程中,电波的能量会被地面、 建筑物或高空的电离层吸收或反射,或在气层中产生折射或散射,从 而造成强度的衰减。电波的传播方式如图1-1所示。
无线电广播系统由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组成.无线电广播系统的 发射设备如图1-4所示。
通信原理课件第一章.pptx
第1章 绪 论
1.2.2 通信的分类
1.
按消息由一地向另一地传递时传输媒质的不同, 通信可 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有线通信,另一类称为无线通信。所谓 有线通信,是指传输媒质为导线、电缆、光缆、波导、纳米材 料等形式的通信,其特点是媒质能看得见,摸得着。所谓无线 通信,是指传输媒质看不见、摸不着(如电磁波)的一种通信形 式。
第1章 绪 论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采用窄带时分 多址(TDMA)和窄带码分多址(CDMA)数字接入技术,已形成的 国家和地区标准有欧洲的GSM系统、 美国的IS-95系统、日本 的PDC系统。我国主要采用的是欧洲的GSM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区域内制式的统一,覆盖了 大中小城市,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移 动通信终端的普及,移动用户数量成倍地增长,第二代移动 通信系统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如全球漫游问题、系统容量问 题、频谱资源问题、支持宽带业务问题等。
用途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长距离导航、 时标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业余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定点军用通 信、业余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
播、空中管制、车辆通信、导航、集群 通信、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 1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点对点通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通信系统?画出数据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图,并简要...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通信系统?画出数据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图,并简要介绍。(1)通信系统是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介的总和
(2)信源→发送设备→传输系统→接收设备→信宿
↑
噪声源
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3)信源:把各种消息转换为原始电信号
信宿:把电信号还原成消息
发送设备:匹配信源与传输媒介:调制
接收设备: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解调
信道:信号传输媒介
噪声源:集中表示分布于通信系统中各处的噪声
2.试分析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优缺点。
(1)模拟通信系统:以模拟信号为传输对象的传输方式称为模拟传输,以模拟信号来传达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模拟通信,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传输系统。
缺点:抗干扰能力差
保密性差
不能适应计算机通信的需求
(2)数字通信系统:以数字信号为传输对象的传输方式称为数字传输,以数字信号来传达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为模拟数字系统。
优越性: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多次再生,自动检错、纠错}
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便于加密
数字通信设备易于大规模集成
什么是消息?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基本概念:
1.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与香农定理的提出激起了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
2.按照信号特征分类,通信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第二章 练习题
1. 信息的概念
a) 信息和消息的区别是什么?
解:消息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能被通信双方所理解,二是可以相互传递
信息是指包含在消息中对通信者有意义的那部分内容
第1章绪论-通信原理-陈树新-清华大学出版社
A、6 B、7 C、8 D、9
信号的特征分,按工作频段分,
按调制方式分,按业务分等; 留了___道作业题
通信的方式:
A、1 B、2 C、3 D、4
通信系统模型:一般模型,模
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25-13
3
信息及其度量
09:46
第 1 章 绪 论——信息及其度量
P(xi )(bit
/ 符号)
i 1
随着消息序列长度的增 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结 果将趋于一致。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09:46 25-19
第 1 章 绪 论——信息及其度量
I
n
P(
xi
)
log2
P(xi )(bit
/ 符号)
i 1
当二元信源符号“0”和 “1”以等概率发生时, 信息源的熵达到极大值, 等于1bit。
信息量
消息与信息 消息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信息是消息的内涵。
信息量与消息出现的概率有关 1、消息中所含信息量是消息出现概率的函数; I I[P(x)] 2、消息出现的概率愈小,它所含信息量愈大;反之信息量愈小; 3、若干个互相独立事件构成的消息所含信息量等于各独立事件信息
量的和。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通信原理——第一部分 信号与信道分析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的频率最低?
A. 蓝牙
B. Wi-Fi
C. Zigbee
D. RFID
答案:D
判断题
1. 无线通信技术只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以前没有应用历史。
答案:错误
第二章无线信道传输基础
选择题
1. 无线信道传输中出现的信道;随机转换为周期变换的方法被称为:
A. 等效周期转换法
B. 非等效周期转换法
C. 均匀随机交替法
D. 非均匀随机交替法
填空题
1. 在无线传输的环境中,由于信号在其传播过程中将受到反射、衍射等影响,因此信号会受到多个路径的传输,称之为多径效应。
答案:多径效应
简答题
1. 请简述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传输路径特点。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传输路径特点是直线传播。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适用于在较
为开阔的场合中,由于不具有阻碍、反射、绕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传播损耗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难避免多径效应,在城市等复杂环境中,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不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章无线传输技术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种无线传输技术属于固定式通信?
A. Wi-Fi
B. WCDMA
C. 链路
D. 蓝牙
答案:C
1. 请简述频分复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频分复用基本上是通过将一条信道分为多个子信道来实现的,每一个子信道都
具有不同的载波频率和时间插槽,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在同一条通信信道中传输信息。在频分复用中,对于不同频段的信号,发送和接收机通过中继站进行转换。频分复用技术可以减少重复线路的数量,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同时,它也具有可靠、稳定的传输品质,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通信标准。
通信原理 第1章绪论
1 O
0
0
1
1
0 (a)
1
1
1
0
0
1
t
数字 信 息 P SK波形
0
0
1
1
1
0
0
1
(b)
图 1 -3数字信号波形 (a) 二进制波形 (b) 2PSK波形
因此,按照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性质可以分为模拟通 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
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信源发出的原始电信号是基带信号,基带的含义是指信号
f (t) O (a) f (nT ) PAM信号
t
O (b)
t
图2-1 模拟信号波形 (a)连续信号 (b)抽样信号
凡信号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 相对应的信号,均称为数字信号,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 入/输出信号、PCM信号等。数字信号有时也称离散信号, 这个离散是指信号的某一参量是离散变化的,而不一定在 时间上也离散,如图 1 - 3(b)所示的2PSK信号。
图1-6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
4.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目前,无论是模拟通信还是数字通信,在不同的通信 业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数字通信的发展速度 已明显超过模拟通信,成为当代通信技术的主流。与模拟 通信相比,数字通信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通信技术越来越 高的要求,其特点是:
通信电路原理PPT
4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传输距离 传输距离是指信号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并能被可靠
接收的最大距离。 发送端的信号功率。 信号通过信道的损耗。 信号通过信道混入各种形式的干扰和噪声。 接收机的接收灵敏度。
坚持基本要求:课堂上布置的为巩固讲课内容的习题,每 人必须独立完成,每周交一次,统一交到主南308(电子工 程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平时成绩20分)
增加机辅分析:每章均布置若干机辅练习题(Pspice和 Matlab的使用)。要求以宿舍为单位,在课外完成,每个宿 舍交一份。 (请注明写程序同学姓名,平时成绩10分)。
10
载波信号传输
当所使用信道的频率特性不适于基带信号传输时, 可以利用调制技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的 工作频率范围内。例如,为了实现中波广播可以利用 调幅技术将声音基带信号搬移到中波波段的某一频率 附近。这种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称为载波信号传输。
举例:三种调幅信号。
fAM (t)[A 0f(t)c ]o0 ts
互调干扰:我们利用器件的非线性,产生需要的频 率分量,但是同时也会产生不需要的频率分量,若滤 除不干净就会形成干扰。
18
1.1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构成
第四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质量指标 增益:电压增益、功率增益、增益的分贝表示 通频带:半功率点、3dB带宽 选择性:矩形系数(Kr0.1和Kr0.01)、抑制比 工作稳定性:增益、通频带和选择性三个参数的稳定性。 噪声系数:单级、多级
2、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 Y参数、h参数、S参数、混合π参数等效电路
1、噪声与干扰的定义 2、起伏噪声与白噪声的定义 3、电阻热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4、等效噪声带宽的定义、用额定功率表示的噪声系数、多级放大器噪声 系数、噪声温度定义
16
第五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 与混频器
1、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幂级数、开关函数、模拟乘法器、时变跨导、 器件非线性的影响 2、混频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3、二极管混频电路:平衡式、双平衡式 4、超外差式接收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5、混频器干扰:镜像干扰、中频干扰、三阶互调干扰 6、混频器的中频选择、二次混频方案 7、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计算 8、接收机方案:超外差、直放式、甚低中频式、镜频抑制方案、数字中频 9、接收机与发射机的性能指标
脉冲调制方案
PAM,PPM(UWB),PCM(PSTN)
1.3 线性VS非线性
非线性电路不满足组叠加定理 非线性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电子线路工作于非线性状态,因此存在与线性电子线路不同的分析
方法 解析法:幂级数分析方法,指数函数分析方法,折线法 时变参量分析方法:时变跨导电路分析,模拟乘法器电路分析,
第一章无线通信-PPT课件
• 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 (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 (2)对CDMA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 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码互相关性能 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 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 (3)为了克服CDMA中的多址干扰,3G系统中,上行链路 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路采用发端分 集、空时编码技术; • (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3G中采用了可实现 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能的OVSF(可 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 • (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特点, 3G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性能更优良的Turbo码。
3
移动通信则是在无线通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引 入了用户的移动性 , 在无线通信的一重信道动 态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第二重用户的动态性,这 实质是两重动态性。 • 这种二重动态性以及在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 术中进一步引入的第三重动态性——业务类型 动态选择特性,贯穿到本书的每一章节。 • 在移动通信中,终端是移动的,传输线路是随 终端移动而分配的动态无线链路,网络则是适 应动态用户终端、动态线路的动态型交换网络。
无线 通 信 原 理
主讲人: 汤一彬 河海大学计信院
wenku.baidu.com
第一章 绪 论
•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接入方式:
DS-CDMA方式。
(4)三种编码方式:
在话音信道采用卷积码(R=1/3,K=9) 进行内部编码和Viterbi译码;在数据信道 采用ReedSolomon编码;在控制信道采用 卷积码(R=1/2,K=9)进行内部编码和 Viterbi译码。
(5)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可灵活
由美国为响应ITU无线传输技术方案 征集活动而专门成立的无线传输技术评估 组TIATR 45.5提出。代表厂商为高通、摩 托罗拉、北方电讯、朗讯和三星电子等。
(3)TD-SCDMA:
由我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CATT) 提出,是CATT的TD-SCDMA与西门子的 TD-CDMA先进技术的合并。代表厂商为 CATT和西门子。
地提供多种业务,并根据不同的业务
质量和业务速率分配不同的资源。同
时对多速率、多媒体的业务,可通过 改变扩频比(对于低速率的32kbit/s, 64kbit/s,128kbit/s的业务)和多码 并行传送(对于高于128kbit/s的业务) 的方式来实现。
(6)上下行快速、高效的功率控制 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多址干扰,提高了 系统容量,同时也降低了传输的功率。
TD-SCDMA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 络的演进,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 性。核心网络也可以基于TDM ATM和IP 技术,并向全IP的网络结构演进。
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有智能天 线、联合检测、多时隙CDMA、DSCDMA、同步CDMA、信道编译码、交织 和接力切换等。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 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 GSM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
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 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 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 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通信的系统。
由于其诸多优点,全世界各个运营商、
联合检测方式
卷积码/Turbo码 QPSK和8PSK(对 于2Mbit/s业务)
1.2.5 3G频谱划分情况
图1-1 3G频谱划分
1.3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重要性
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和扩展过程中, 需要对网络的无线和有线传输部分进行设 计和规划,对正在运行当中的网络进行优 化处理。
本书重点阐述无线部分的规划和优化。
TD-SCDMA GPS或者网络同步方 式
闭环功控:0~ 200Hz;
外环功控
接力切换
AMR
解调方式 编码方式 调制方式
WCDMA
CDMA 2000
导频辅助的相 导频辅助的相干解
干解调方式
调
卷积码/Turbo码 卷积码/Turbo码
上行:HPSK 下行:QPSK
上行:BIT/SK 下行:QPSK
TD-SCDMA
① 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 室内环境至少2Mbit/s; 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it/s; 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it/s; 卫星移动环境至少9.6kbit/s。
② 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③ 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需求。
1.2 IMT-2000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将为用户提供高速数 据传输、Internet访问、移动视频业务和多 媒体服务,同时支持全球漫游特性。
1.2.2 CDMA 2000
CDMA 2000体制是在IS-95标准基础上 提出的3G标准。目前,其标准化工作由 3GPP2来完成。
系统的核心网基于ANSI-41,并保持 与ANSI-41网络的兼容性,同时,通过网 络扩展方式提供在基于GSM-MAP的核心 网上运行的能力。
CDMA 2000的电路域继承2G IS-95 CDMA网络,引入以WIN为基本架构的业 务平台。分组域是基于Mobile IP技术的分 组网络。无线接入网以ATM交换机为平台 提供丰富的适配层接口。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但其如下的弊端也日渐显露 出来:
(1)频谱利用率低; (2)业务种类有限;
(3)无高速数据业务; (4)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设备成本高; (6)终端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
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 通信系统,应用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 期至今。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比较成 熟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
(1)WCDMA:
由ARIB在日本建立的方案和欧洲 ETSI的CDMA方案融合而成,在1998年1 月28~29日在巴黎召开的ETSI SMG2的24 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代表厂商为爱立信、 诺基亚和NTT等。
(2)CDMA 2000:
(6)在下行信道传输中,定义直扩 和多载波传输两种方式,码片速率分 别为3.6864Mchip/s和1.22Mchip/s; 多载波方式能很好地兼容IS-95网络。
(7)支持F-QPCH,可延长手机待 机时间。
(8)核心网络是ANSI-41网络的演 进,并保持与ANSI-41网络的兼容性。
(9)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1.2.1 WCDMA
WCDM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UMTS)的空中接口技术。UMTS的核 心网基于GSM-MAP,保持与GSM/GPRS 网络的兼容性,同时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 供在基于ANSI-41的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 并可以基于TDM ATM和IP技术向全IP的 网络结构演进。
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
(10)设计了两类码复用业源自文库信道:
基本信道用于传送语音、信令和低速 数据,是一个可变速率信道;补充信道用 以传送高速率数据,在分组数据传送上应 用了ALOHA技术,改善传输性能。
(11)在同步方式上CDMA 2000与IS-95 相同,基站间同步采用GPS方式。
1.2.3 TD-SCDMA
TD-SCDMA标准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 组织(CWTS)提出,目前已经融合到了 3GPP关于WCDMA-TDD的相关规范中。
两部分,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业 务。
UMTS的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 基于ATM技术,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 并向IP方向发展。MAP技术和GPRS隧道 技术是WCDMA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 心。
WCDMA具有以下特点。
(1)调制方式:
上行为HPSK,下行为QPSK。
(2)解调方式:
可以综合现有的公众电话交换网 (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无绳系统、地 面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来提供无 缝隙的覆盖。
(4)足够的系统容量:
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 能和高质量的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对其无线传输技术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RTT) 提出了以下要求。
TD-SCDMA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带宽为1.6MHz; (2)码片速率为1.28Mchip/s; (3)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提高了频 谱效率;
(4)采用同步CDMA技术,降低上 行用户间的干扰和保持时隙宽度;
(5)接收机和发射机采用软件无线 电技术;
(6)采用联合检测技术,降低多址 干扰;
网络优化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在已有的网络资源条件下, 调整网络参数和设置,使得网络的性能达 到最佳,满足用户的要求。
因此,可以说,网络规划与优化是在 网络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保证网络综 合指标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手段。
本章内容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IMT-2000系统概述 三种3G系统简介、比较
1.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制式的蜂 窝移动通信系统。应用时间是20世纪70年 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 国的AMPS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和后来的改 进型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等。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
用频分复用(FDMA)模拟制式,语音信 号使用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为一 个模拟用户信道。
制造商与广大用户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 下几方面。
(1)能实现全球漫游:
用户可以在整个系统甚至全球范围内 漫游,且可以在不同速率、不同运动状态 下获得有质量保证的服务。
(2)能提供多种业务:
提供话音、可变速率的数据、活动视 频会话等业务,特别是多媒体业务。
(3)能适应多种环境:
第1章 绪论
1.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1.2
IMT-2000概述
1.3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重要性
1.4
W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
1.5
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演进
1.6
小结
网络规划的概念
规划: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事先提出的一套有系 统、有根据的设想和做法。更具体地说,规划就 是根据已有数据,选择一整套数据构成一个系统, 以达到一系列性能要求而又付出最小的代价。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就是为了达到按业务 需要所设定的通信质量、服务面积、用户数量等 方面的目标,同时在经济上支付最小的成本费用。 包括两个方面: ➢ 无线网络规划 ➢ 地面规划
对于运营商来说,无线网络规划是一项至 关重要的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物力和人力。对于制造商来说,必须提供 易于规划和优化的产品和相应的工具,才 能使得产品具有竞争力。
CDMA 2000具有以下特点。
(1)前反向同时采用导频辅助相干 解调。
(2)在扩频码的选择中采用相同M 序列,通过不同的相位偏置区分不同 的小区和用户。
(3)射频带宽从1.25MHz~20MHz 可调。
(4)快速前向和反向功率控制。
(5)下行信道中采用公共连续导频 方式进行相干检测,提高系统容量。
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 了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PLMTS)。
1996年更名为国际移动通信-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IMT-2000), 意即该系统工作在2 000MHz频段,最高业 务速率可达2 000kbit/s,预期在2000年左 右得到商用。
(7)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 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 的兼容性。
(8)基站之间无需同步。因基站可 收发异步的PN码,即基站可跟踪对 方发出的PN码,同时移动终端也可 用额外的PN码进行捕获与跟踪,因
此可获得同步,支持越区切换及宏分 集,而在基站之间无需进行同步。
(9)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切换 方式包括三种,即:扇区间软切换、 小区间软切换和载频间硬切换。
(7)多时隙,具有上下行不对称信 道分配能力,适应数据业务;
(8)用接力切换,降低掉话率,提 高切换的效率;
(9)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 的演进,并保持与它们的兼容性;
(10)基站间采用GPS或者网络同步 方式,降低基站间干扰。
1.2.4 三种主要技术方案的比 较
表1-1 三种主要技术方案比较
3G频谱划分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重要性 W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 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三种3G CDMA技术的特点和区别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了解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 信系统的特征
了解WCDMA,CDMA2000,TDSCDMA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了解3G频谱划分情况 熟悉WCDMA网络规划的特点
多址接入方 式
双工方式
载频间隔 (MHz)
码片速率 (Mchip/s)
帧长
WCDMA DS-CDMA FDD/TDD 5
3.84 10ms
CDMA 2000 MC-CDMA FDD 1.25 / 3.75
1.2288 / 3.6864 20ms
TD-SCDMA DS-CDMA TDD 1.6
1.28 10ms(含两个子帧)
基站同步方 式 功率控制
切换方式
语音编码
WCDMA 不需要
CDMA 2000
GPS/GLONASS同 步方式
快速闭环功 控:1500Hz;
外环功控
快速闭环功控: 800Hz;外环功控
扇区间软切换、 小区间软切换 支持软切换和更软 和载频间硬切 切换 换
AMR
8k/13k QCELP / 8k EV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