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治疗及进展

合集下载

该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

该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

该如何治疗发作性睡病
一、概述
表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所以是由某同事来照顾表弟的。

表弟去年还读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经常向某同事反应说表弟在上课睡觉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

某同事每次问表弟怎么回事,他都没说什么。

后来,某同事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呵斥他,他才说出他每天晚上经常睡不着,白天上课的时候,心里已经提醒过自己不要睡觉了,可是真的控制不住,掐自己的肉也不行。

于是,某同事带他到医院检查,原来是发作性睡病。

治疗后,现在表弟能正常上课了。

现在跟大家分享。

二、步骤/方法:
1、一开始,某同事是每天都给表弟煎煮具有醒脑开窍的方药,并且让他分早晚两次服用。

服用一个月后,表弟上课睡觉的次数减少了,但是还是出现嗜睡的情况。

这个方药是:冰片0.3g冲服,益智仁12g,葛根10g,川芎10g,远志10g,茯苓15g,红花5g,薄荷3g,升麻6g。

2、某同事见醒脑开窍的方药虽然有减缓表弟的症状,但是并不能彻底治愈,所以某同事遵医嘱开始改为每天给表弟煎煮具有镇心醒睡功效的方药,并且让他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服用一个月后,表弟在课堂上只会偶尔打瞌睡,两个月后,就基本治愈了。

方药是:远志15g,益智仁12g,石菖蒲10g。

3、给表弟服用中药的同时,某同事还带每天表弟去中医师那里进行1次针灸。

医师让表弟平躺下来,先用毫针针刺表弟的百会、风府、悬钟穴位,用小角度、慢频率、轻用力捻转30秒,并留针20分钟。

起针后,用梅花针沿着督脉、膀胧经、胆经的方向在表弟的头部轻轻叩刺,在局部稍有出血后停止叩刺。

这样坚持到表弟疾病的痊愈。

发作性睡病ppt课件

发作性睡病ppt课件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诱发因素:情绪、压力、疲劳、过饱等
发病机制
正常睡眠周期:先进入NREMⅠ-Ⅳ期(NREM60-90min);然后回到
Ⅱ期;再进入REM(REM15-20min);睡眠周期90-110min,每夜5-6周期
发作性睡病:REM睡眠异常
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开)和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关)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非药物治疗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夜间充足睡眠,定 时安排小睡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注意: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增至出现疗效或最高剂量为止;下午4时
后不服用上述药物,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原发病治疗
预后
发作性睡病:通常持续终生,约1/3病人的病
情随年龄增长而改善,但睡眠深度很难改变;患 此病者最好不要从事高空、水下作业以及驾驶车 辆,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长程脑电监测
具有发作性突然入睡和猝倒,EEG可排除癫 痫发作;
病人常处于思睡状态,造成背景的α解体, 慢波活动增多。
发作性睡病的国际分类
(ICSD-2 2005)
伴猝倒发作性睡病 无伴猝倒发作性睡病 继发性发作性睡病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2005
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
失眠
(ICSD-2 2005)
呼吸相关睡眠障碍
非呼吸障碍性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睡病
昼夜节律紊乱所致的睡眠障碍
异态睡眠
睡眠相关性运动障碍
孤立性症状,正常变异和尚未定义的问题
其他睡眠障碍
定义
发作性睡病:
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 睡眠障碍,临床上以 不可控制的病理性睡 眠、猝倒发作、睡眠 瘫痪和睡眠幻觉四大 主征为特点。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导读: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障碍,症状大多开始于青春期,发病高峰年龄是在15~25岁之间,第二个高峰期是35~45岁之间,妇女通常在接近更年期时容易发病。

发作性睡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不正常睡眠。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由Gelineau于1880年首先报告,系一病因不明的睡眠障碍。

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过度睡意,同时伴有猝倒和其他的病理性快眼动相睡眠表现,如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等症状。

在病程早期常被误诊为抑郁症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本病患病率各地报告不一,国外多数报道普通人群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为0.02%~0.067%,平均0.05%。

美国睡眠疾病协会(ASDA)1990年报告为0.03%~O.16%,日本约1/600,北美和欧洲约1/3000,以色列仅1/500000。

通常于10~30岁起病,很少在5岁以前或50岁以后起病,如果起病隐袭则学习成绩的逐渐下降可能是疾病的首要表现。

尽管过度睡眠和猝倒通常是发作性睡病的两个最主要症状,但其他症状也较常见,仅少数病人具备全部四联症。

本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起病年龄不一,3~50岁均有起病的患者。

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病有某些特殊的诱因,如突然的睡眠周期改变、头部外伤和严重的精神创伤等。

本病除采用药物治疗外,还应对患儿进行心理治疗、生活管理以及成年后的择业指导等。

【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病因迄今不明,其发生可能是环境因素与特殊的遗传基础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是睡眠周期的紊乱及睡眠结构的改变,以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为特征,其电生理学标记是REM睡眠在睡眠开始即出现(sleep onset REM periods,SOREMPs)或在睡眠开始8~10分钟内出现。

临床表现与REM睡眠调控障碍明显相关,提示激发和调节REM睡眠的神经功能异常可能在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在脑桥的腹侧含有一些在REM睡眠期被选择性激活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是发生REM睡眠的基础。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好!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好!

发作性睡病怎么治疗好!您身边是否有“睡神”级人物?爱睡觉,睡不醒,说着话就容易睡着,开车就容易睡着,不由自主的犯困睡觉的亲朋好友,他们是否还在为久治不愈而终日郁郁寡欢、意志消沉呢?如果您看到这则新闻,请您认真阅读,并将它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为他们带去克服顽疾、走向康复的新希望。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

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除了正常睡眠时间外,可在任何时间或场所(如行走、谈话、进食、开车、做事和劳动中)入睡,不可自制。

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一日数发。

1.好发病于青年或者儿童期。

2.除正常睡眠外,可在任何时间或场所(如行走、谈话、进食开车、做事和劳动中)入睡,不可自制。

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一日数发。

3.控制不住的嗜睡,犯困,爱睡觉。

4.睡病常伴有:①猝倒症。

突发四肢无力,不能维持正常姿势而猝然倒地,意识清楚,历时短暂,常发生于大笑、恐惧或焦虑之后。

②睡眠瘫痪症。

入睡时或刚睡醒后四肢不能活动,但睁眼、呼吸甚至说话如常,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可有濒死感。

③入睡幻觉。

入睡前可有与梦境相似的视、听幻觉,伴有恐惧感。

看到听到一些正常人接触不到的物体或者画面声音等。

④睡眠紊乱。

睡眠断断续续的,看着时间挺长,但是一直醒一直睡确实睡眠质量不佳。

发作性睡病患者可在任何环境下,任何生活中吗,任何状态下很快的睡眠。

研究表明,发作性睡病危害非常之大: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学习困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加大患者的心理压力,情绪不稳,易怒,和攻击。

猝倒是该病的特异性症状,容易造成摔伤和意外。

睡瘫是常见的症状,不容易叫醒,醒了也没有精神做事等,对家人和自己造成很大的危害。

要积极的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生活中像:从事高空、水下作业、开车司机、上厕所、过马路、饮食、记忆力减退,心悸,全身无力,抑郁,焦虑等都会受到影响。

发作性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发作性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发作性睡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发作性睡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用药物调节患者的睡眠模式,以控制发作性睡病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丙昔米,莫达非尼和阿莫达非尼等。

行为疗法则包括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以提高患者的警觉度和控制发作性睡病的发作。

此外,定期的运动和适量的咖啡因摄入也可以有助于控制发作性睡病的症状。

综合利用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发作性睡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发作性睡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针药并用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总结

针药并用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总结

针药并用治疗发作性睡病的临床总结叶晨琳1,孙莲雄1,邹 伟2(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 要:目的:对针药并用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疗效及经验进行总结。

方法:对5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采用针刺配合汤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5例患者中4例好转,1例略有改善。

结论:采用针药并用的治疗方法治疗发作性睡病,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辨证;针刺中图分类号:R246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779(2011)01-0032-01作者简介:叶晨琳(1985-),女,2004级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专业七年制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邹伟(1965-),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The C linical Su mm ary of Co m 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Drug to Treat NarcolepsyYE Chen-li n 1,S UN L ian-x i ong 1,ZOU W ei 2(1 H eilongjiang Universit y of Ch i nese M e d ici ne ,H arb i n 150040,China ;2 The F irst Affiliated H osp ital of H eilongj i ang Un i ver sit y of Chi nese M edicine ,H arb i n 15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 arize the effecti v eness o f co m bining acupuncture w it h drug on Narcolepsy .M et hods :A ccord i n g to the theory of syndro m e d ifferen tiation ,a study w as carried out by co m b i n i n g acupuncture w ith dr ug i n 5patientsw ith narco l e psy to observe t h e c li n ical effec.t R esults :I n 5cases ,4casesw ere recovered and 1case w as i m proved .Conclusi o ns :The co mb i n 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drug to treat narcolepsy can shorten t h e course and i m pr ove t h e cura ti v e effect wh ich sho w s a higher va l u e .K ey words :Narcolepsy ;D ifferentiati o n ;A cupuncture发作性睡病(narco lepsy ,NRL)由Ge li n eau 于1880年首先报道,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不可控制的病理性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4大主征为特点的慢性睡眠障碍。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最新: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更新解读摘要《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作为我国的第2版发作性睡病指南,其内容相较于2015版指南在中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量表评估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文中将就上述更新内容进行重点介绍。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daytimes1eepiness,EDS)、猝倒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指导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我国首部《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优1]于2015年发布。

实际上,由于公众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加之临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发作性睡病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长达8~22年[2,3],同时既往的治疗药物多为精神管制类药物,为治疗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国际上对发作性睡病的研究和药物研发已有新的进展,基于此,在2015年版指南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发作性睡病的诊疗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和临床可得的新治疗手段,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及相关领域专家更新的《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4]于2023年5月8日重磅发布。

新指南相较于旧版指南更为系统、清晰、详细地介绍了本病的流行病学及诊疗相关进展,为发作性睡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5,6,7,8,9,10]o一、更新流行病学数据,掌握最新流行状态发作性睡病是全球公认的罕见疾病,已在全球多个地区如美国和欧洲部分家)被认定为罕见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各地区发作性睡病患病率为0.00023%~0.05%,中国台湾地区患病率为0.0129%o而中国大陆暂无系统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

期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探索以完善我国发作性睡病的流行病学数据。

二、详细介绍发病机制,增加疾病深入理解近几年随着研究者的积极探索和相关证据的积累,对于疾病机制的了解也更为深入,故新版指南相较于2015版指南就遗传、自身免疫、感染以及神经环路变化等机制与发作性睡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

July.2023,Vol.10,No.7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标准与指南Standards&Guidelines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图分类号:R741;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07.001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睡眠疾病,病因不明。

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思睡、突发猝倒、睡眠麻痹和睡前幻觉等。

发作性睡病常常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其发病时临床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

发作性睡病发病率低,临床识别率不高,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精神类疾病而延误治疗。

中医机构人员对发作性睡病认识不足,为避免误诊误治,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刘艳骄主任医师牵头,组成了“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研究小组,对近20年已经发表的发作性睡病中医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经过4年的努力,达成“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专家共识”,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发作性睡病的识别和治疗能力提供帮助。

1 术语和定义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临床上以日间过度思睡(ExcessiveDaytimeSleepiness,EDS)、猝倒(Cata plexy)及夜间睡眠紊乱(NocturnalSleepDisturbance)为主要特征。

发作性睡病可发生在幼儿阶段,从发病到确诊平均延迟8~22年,病程贯穿求学和个性发展关键时期,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功能,导致患者无法接受正常教育、就业困难、收入降低、失去升职机会等[1]。

2 临床诊断2 1 西医诊断2 1 1 诊断标准依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CSD 3)[2],将发作性睡病分为2型:发作性睡病1型,即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为不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PPT

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PPT

总结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心理治疗等
预后:发作性睡病通常无法 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改善
症状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 睡眠监测、实验室检查等
展望:未来可能通过基因治 疗、免疫治疗等方法改善发
作性睡病患者的预后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编辑基因, 改变发作性睡 病的遗传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过度 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护理建议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扫描:检查脑部结构,发现病变 脑部MRI扫描:检查脑部结构,发现病变 脑部PET扫描:检查脑部功能,发现病变
脑部SPECT扫描:检查脑部功能,发现病 变
脑部DSA扫描:检查脑部血管,发现病变
脑部EEG检查:检查脑部电活动,发现病 变
其他辅助检查
睡眠监测:通过睡眠监测仪记录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呼吸、心率等数据, 分析睡眠质量
血液检查:检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以判 断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脑部结构是否异常,如脑肿瘤、脑梗塞 等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分析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或遗传缺陷,如 PRKAR1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

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


发作性睡病的研究进展
廖裔学
( 柳 钢 医院)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发 作 性 睡病 是 一种 原 因不 明 的慢性 睡 眠 障碍性 疾病 ,主要 临床 表 现是 日间过 度 睡 眠 ,
特征 性体 症是 发作 性猝 倒 ,病理 改 变是 下丘 脑 外侧 区分 泌素神 经元 特 异性 丧 失 。 目前 该病 尚无特 效 治疗手段 ,主要是 对症 治疗 ,通 常采 用 以药物 治疗 为主 ,辅 以精 神 心理 治疗 的 综合 治疗 法。
关键 词 :发作 性睡 病 ; 日间过 度睡 眠 ;发 作性 猝倒 ;下丘脑 分 泌素
Re s e a r c h De v e l o pm e nt o f t he Na r c o l e ps y
U AO Yi x ue
( Ho s p i t a l o f L i u z h o u S t e e 1 )
Ab s t r a c t : Na r c o l e ps y i s a ki n d O f c hr o ni c s l e e p d i s o r d e r o f u n k no wn c a us e , t he ma i n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 t i o n i s e x c e s s i v e da y t i me s l e e p ,t h e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p h y s i c l a s y mp t o ms i s s h o we d a s t he c a t a p l e x y a t t a c k, a n d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l a c h a n g e i s t h e l o s s o f h y p o c r e t i n ne u r o ns i n t h e l a t e r a l hy po t h a l a mi c re a a .At p r e s e n t ,t he r e i s no s p e c i ic f t r e a t me nt f o r t h i s d i s e a s e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ma in l y s y mp t o ma t i c t r e a t me n t , u s ua l l y wi h t me d i c a t i o n ,c o m—

更年安治愈发作性睡病2例

更年安治愈发作性睡病2例

更年安治愈发作性睡病2例2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病程分别为3个月及5年,每日发作性入睡2~5次。

经更年安治疗1周左右,发作性入睡次数减少;1例治疗3周后基本不发作,另1例2月余后发作终止。

2例分别治疗2月余及13个月,停药后随访8个月及9个月均未再发作。

[Abstract] Two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lasting for 3 months and 5 years have episodes of sleep twice to 5 times daily. After treatment with Geng Nian An for about 1 week, the number of episodes of sleep have reduced. The episode of sleep have stopped in one patient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while the other patient after more than 2 months. The two patients have received more than 2 months and 13 month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ease haven’t relapsed during 8 and 9 months’ follow-up after drug withdrawal.[Key words] Geng Nian A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Narcolepsy; Treatment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日间难以抗拒的睡眠发作、猝倒、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早期至50岁均可发病,15岁及36岁为两个发病年龄高峰期。

人群患病率为0.03%~0.16%,无性别差异。

17122730_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17122730_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54320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地区中医康复服务能力与技术平台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作者简介:敖与天(1994 07—)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名家经验继承与应用、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杂病,E mail:348867206@qq com通信作者:孙敬青中医睡眠医学SleepMedicineinTCM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敖与天1 孙敬青2(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0) 摘要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

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中药;针灸中图分类号:R277 7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07 016ClinicalStatusofTCMintheTreatmentofNarcolepsyAoYutian1,SunJingqing2(1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2 The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Bei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to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keylaboratoryofacupunctureneuromodulation,Beijing,100010)Abstract Narcolepsyisakindofchronicdysfunctionalcentralnervoussystemdiseasewithunknowncauses Itbe longstothecategoryof“dozing”and“drowsiness”inTCM ThispaperretrievesrelevantinformationofCNKIsince2008,andsummarizesthetreatmentideasandmethodsofherbalmedicineand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CMhascertaincurativeeffectonthisdisease,butthemethodsofresearchneedtobeimproved.KeyWords Narcolepsy;HerbalMedicine;Acupuncture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

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临床现状作者:敖与天孙敬青来源:《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年第07期摘要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多寐”“嗜睡”范畴。

本文检索2008年至今的中国知网相关资料,总结中药、针灸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研究方法有待提高。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中药;针灸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807016Clinical Statu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NarcolepsyAo Yutian1,Sun Jingqing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29; 2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key laboratoryof acupuncture neuromodulation,Beijing,100010)AbstractNarcolepsy is a kind of chronic dysfunction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with unknown causes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ozing” and “drowsiness” in TCMThis paper retrieves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CNKI since 2008,and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ideas and methods of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CM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this disease,but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need to be improved.Key WordsNarcolepsy;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

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护理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明优质的护理措施对发作性睡病病患的治护效果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检查或入住我院治疗的31例发作性睡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的护理方案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监测来观察病患护理后的睡眠情况;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变化。

结果 31例病患顺利完成监测,其中夜间PSG监测中,23例病患的睡眠潜伏期<10min;15例快动眼睡眠(REM)始于入睡后<20min;白天MSLT监测中,27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min;入睡开始阶段出现REM≥2次的病患有26例。

护理后,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得到提高。

结论 ongoing的护理,可显著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护理措施;效果Nursing measures and effect of narcolepsy patient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easures on narcoleps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31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 who were examined o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nd their nursing schemes and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y polysomnography (PSG)and 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monitoring to observe the sleep status of patients after nursing;quality of life changes after nursing. Results 31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monitoring,including 23 patients with night PSG monitoring,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began less than 20 minutes after falling asleep,27 patients with average sleep latency less than 5 minutes during the day MSLT monitoring,26 patients with REM more than 2 times at the beginning of falling asleep. After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Nursing care of ongo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eliminate unhealthy emotions and psychology,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words] Narcolepsy;Nursing measures;Effect发作性睡病较为罕见,好发于青少年,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睡眠、猝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四联征,临床上病患的主诉为日间出现不可克制的短暂睡眠,还会伴随有焦虑、抑郁情绪,注意力不集中等等[1~2]。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发作性睡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睡眠障碍学组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的概念由法国医生Gélineau在1880年首次提出。

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白天反复发作的无法遏制的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丘脑外侧区分泌素(hypocretin,Hcrt)神经元特异性丧失。

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crt-1)的含量,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3rd edition, ICSD-3)将发作性睡病分为两型:(1)发作性睡病1型,即Hcrt缺乏综合征,既往称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with cataplexy),以脑脊液中Hcrt-1水平显着下降为重要指标;(2)发作性睡病2型,既往称为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 without cataplexy),通常脑脊液中Hcrt-1水平无显着下降。

由于本病发作时患者的警觉性与肌张力下降,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与作业能力,常被误诊为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精神、心理障碍。

本病从发病到确诊一般经历2~10年。

现有证据表明多基因易患性、环境因素和免疫反应共同参与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指导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和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睡眠障碍学组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及研究成果,共同制定本指南。

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一、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的全球患病率为0.02%~0.18%,我国患病率约为0.033%。

受2009年冬季流感病毒流行的影响,中国华北地区、华东地区2010年发作性睡病新发病例数约为历年的3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发作性睡病治疗及进展
作者:张瑛, 沈沸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200127
刊名:
医学研究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DICAL REASERCH
年,卷(期):2010,39(9)
1.Darwish M;Kirby M;Hellriegel ET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armodafinil in healthy subjects:pooled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ree randomized studies 2009(02)
2.Arias-Carrión O;Murillo-Rodríguez E Cell transplantation:a future therapy for narcolepsy 2009(04)
3.Kroeger D;de Lecea L The hypocretins and their role in narcolepsy 2009(04)
4.Xyrem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demonstrates sodium oxybate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narcolepsy 2005(04)
5.Keam S;Walker MC Therapies for narcolepsy with or without cataplexy:evidence-based review[外文期刊] 2007(06)
6.Didato G;Nobili L Treatment of narcolepsy 2009(06)
7.Black J;Houghton W;Xyrem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Sodium oxybate improves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narcolepsy 2006(07)
8.Broughton RJ;Murray BJ The behavioral managetement of narcolepsy 2007
9.Nishino S;Okuro M Emerging treatments for narcolepsy and its related disorders 2010(01)
10.Billiard M Narcolepsy: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nd future approaches 2008(03)
11.Dauvilliers Y;Arnulf I;Mignot E Narcolepsy with cataplexy[外文期刊] 2007(9560)
12.Nishino S Clinical and neurobiological aspects of narcolepsy[外文期刊] 2007(04)
13.Xyrem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urther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sodium oxyb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taplexy: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in 228 patients 2005(05)
14.Thorpy M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arcolepsy 2007(0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xyjtx201009040.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