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模型

合集下载

辐射安全基础知识

辐射安全基础知识

量纲为:[t]-1,如1/s,1/h,1/d,1/a
a. 衰变率:
J t d(tN ) d [N (0 )e t]N (t)
dt
dt
b. 当一个原子核有几种衰变方式时:
i
i
定义分支比: Ri i /
(2) 放射性半衰期 T1/2
放射性半衰期:放射性核数衰变一半所 需的时间,记为 T1/2 。
1Bq1次核衰/秒 变
常用单位居里(Ci):1 C i 3 .7 1 0 1 0 次 核 衰 变 /秒
较小的单位还有毫居(mCi)和微居(Ci)
1Ci3.71010Bq
射线,指的是如X射线、射线、射 线、射线等,本质都是辐射粒子,又称
辐射。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是辐射探测的
基础,也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基本手段。
衰变
ZAX Z A 42Y24He
衰变
衰变(丰中子核发生) Z A X Z A 1 Ye~
衰变(欠中子核)
Z AX Z A 1Ye
轨道电子俘获(欠 中子核)
Z A Xe Z A 1 Y~
跃迁:高激发态到低激发态或基态的跃迁。
(1) 衰变 Alpha decay Z AX A Z - - 4 2YH2 4 eQ
本课程讨论对象为致电离辐射,辐射 能量大于10eV。即可使探测介质的原子发
生电离的能量。
3 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分类
带电粒子辐射
重带电粒子
,p,d,T, f
快电子
e
不带电辐射 中子
X-射线 和 -射线
3.1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 (1) 带电粒子能量损失方式之一---电离损失
我们可以把核素排 在一张所谓核素图上。

《1.1 氢原子结构模型》(同步训练)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_2024-2025学年

《1.1 氢原子结构模型》(同步训练)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_2024-2025学年

《1.1 氢原子结构模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氢原子结构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氢原子的核内只有一个质子B. 氢原子的电子在核外作无规则运动C. 氢原子的电子云是球形且密度均匀D. 氢原子的电子云是实心球体2、氢原子的电子云形状呈球形对称分布,这是因为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

A、圆轨道B、椭圆轨道C、球形轨道D、不确定3、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根据玻尔理论,该电子从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总能量增加B、电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总能量减少C、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总能量增加D、电子的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总能量增加4、氢原子的电子在1s轨道上的运动轨道半径大约是:A. 0.05 nmB. 0.5 nmC. 5 nmD. 50 nm5、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描述其能量状态的量子数是()。

A、主量子数 (n)B、角量子数 (l)C、磁量子数 (m)D、自旋量子数 (s)6、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基态时,会发出光子,以下关于这个光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间的能级差B. 光子的波长小于氢原子中电子在第二能级的轨道半径C. 光子的动量等于两个能级间的能级差D. 光子的频率与电子的轨道速度成正比7、氢原子在基态时,其电子云密度分布特点是:A. 在核外形成一个球形区域,电子云密度在该区域内均匀分布B. 在核外形成一个球形区域,电子云密度在该区域内不均匀分布C. 在核外形成一个球形区域,电子云密度在球中心最大,向球外逐渐减小D. 在核外形成多个球形区域,电子云密度在每个区域内均匀分布8、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时,电子云最可能出现的地方是哪里?A、半径为(5.3×10−11)m的球体正中心B、半径为(5.3×10−11)m的球体表面C、半径为(5.3×10−11)m的球体内部D、半径为(5.3×10−11)m的球体外9、将氢原子视为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的系统,根据氢原子的玻尔模型,电子绕核转动的轨道半径为r。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1《原子结构》课件 (共106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1《原子结构》课件 (共106张PPT)

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图
小结:
方法导引
解答基态原子电子排布问题的一般思路:
能量最低原则
确定原子序数 泡利不相容原理 洪特规则
能级排布
电子排布
巩固练习
1、某元素原子序数为24,试问:
(1)该元素电子排布式: 1s2 2s22p6 3s23p63d5 4s1
(2)它有 4 个能层; 7 个能级;占有 15 个原子轨道。 (3)此元素有 6 个未成对电子;它的价电子 数是 6 。
洪特规则
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 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 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C :1s2 2s22p2

科学研究
C
N
O
1.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能容纳____ 2 个电子, 且自旋方向_______ 不同 ——泡利原理 2.当电子排在同一能级时有什么规律?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 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而且自旋 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 ——洪特规则 方向______
铁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钴Co:

; ; ;
1s22s22p63s23p63d74s2
镍Ni: 1s22s22p63s23p63d84s2
练习:请写出第四周期21—36号元素原子 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铜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 ;
钠 Na
铝 Al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Li: 1s22s1
练一练
请写出4~10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4
铍Be
1s2 2s2

1.1.1 原子结构模型 练习(原卷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1.1.1  原子结构模型   练习(原卷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如图所示,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A.(1)(3)(2)(4)(5) B.(1)(2)(3)(4)(5)C.(1)(5)(3)(2)(4) D.(1)(3)(5)(4)(2)2.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假说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B.所有的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3.电子层数n=3时,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即原子轨道)有( )A.4种B.7种C.8种D.9种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级就是电子层B.每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C.同一能层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不同能层中的p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5.下列关于电子层与能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原子中,符号相同的能级,其上电子能量不一定相同B.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不一定等于该能层序数C.同是s能级,在不同的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不相同的D.多电子原子中,每个能层上电子的能量一定不同6.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轨道呈哑铃形,在空间有两个伸展方向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加而增大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越易失去的电子能量越高B.在离核越远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越高C.p能级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能级电子能量D.在离核越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越低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个电子层中s能级的能量总是大于p能级的能量B.2s原子轨道半径比1s大,说明2s的电子云中的电子比1s的多C.第二电子层上的电子,不论在哪一个原子轨道上,其能量都相等D.N电子层的原子轨道类型数和原子轨道数分别为4和16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电子云图中的小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多C.n 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表示d能级有3个轨道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B.2s的电子云半径比1s大,说明2s能级的电子比1s的多C.4f能级中最多可容纳14个电子D.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引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科学家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的,它为人们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等方面详细介绍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一、实验原理1.1 原子核和电子在学习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原子核和电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量大约为电子质量的2000倍,而电子则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

1.2 α粒子α粒子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性粒子组成。

它具有高速运动能力,并能穿透物体。

1.3 散射现象散射现象指入射粒子与目标物质发生碰撞后改变方向或速度的现象。

散射角度越大,则入射粒子与目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越小。

二、实验过程2.1 实验装置卢瑟福使用了一台放射性源、一块金箔和一个探测器的实验装置。

放射性源发出α粒子,经过金箔后被探测器接收。

2.2 实验步骤卢瑟福将α粒子从放射源中释放出来,让它们穿过金箔,并在探测器上进行检测。

他还记录了散射角度和散射粒子数目等数据。

2.3 实验结果卢瑟福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而不受到任何影响。

然而,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了强烈的偏转或反弹。

三、实验结果分析3.1 结果解释卢瑟福根据实验结果推断,原子核在原子中的体积非常小,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这是因为大多数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并被探测器接收。

3.2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基于他的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由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的大小非常小,但它却包含了原子中大部分的质量。

四、结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为人们理解原子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它揭示了核和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对后来的原子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1.1原子结构分析

1.1原子结构分析

2020/10/15

1.1.3 原子轨道和量子数

原子结构的波动力学模型(1926年)

波函数ψ:
薛定鄂(E. Schrödinger )方程
R (r)——径向部分,其解与n有关 n = 1,2,3…
1. 波函数和量子数 求解方程直接得
Y(θ,φ)——角度部分, 其解与l,m有关
l = 0,1,2,…n-1 n 个数值
微粒性
E = hν
波动性
p = m v = h /λ 2. 德布罗依的预言——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1924年)
λ= h / mv —— 德布罗依关系式
例1-1 λ电子= 0.122 nm λ子弹= 6.63×10-35 cm (10g,v = 1 km·s-1)
电子衍射实验 (1927年)证实了德布罗依关系式,把实物微 粒产生的德布罗依波称为“物质波”,其物理意义是“几率 波”
m = 0,±1 ,±2
9 种组合
n= 4 l = 0,1,2,3 m = 0,±1 ,±2 ,±3 16 种组合
原子轨道是指n、l、m三个量子数都有一定值时的一个波函数。
2020/10/15
s和2px原子轨道角度分布示意图
2020/10/15
原 子 轨 道 的 角 度 分 布 图
2020/10/15
(2)当 n 相同时,l 越大,E越大
(3)当 n、l 都不同时,有时出现
能级交错。如E4s < E3d 2、核外电子分布和周期系
(1) 核外电子分布的三个原理
● 洪特规则
如 6C 1s2 2s22p2 特例 24Cr 不是4s23d4, 而是 4s13d5
● 最低能量原理

1.1原子结构

1.1原子结构

②阳离子:Ca2+ 、K+
③阴离子:P3- 、S2-、Cl-、HS-
2、由11H 、 21H 、 188O形成的化合物共有 3 _______ 种 3、由11H 、 21H 、31H、 168O 、188O形成的 12 H2O分子共有_______ 种;形成的H2O2分子共 18 有_______ 种
方法:排列组合 C31× C21 + C32× C21=12
C31× C21 + C32× C21+ C31× C22 + C32× C22 =18
4、写出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 式: 。 (1)氯原子核外有 5 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氯原子核外电子占有 9 个轨道。 (3)氯原子核外电子有 17 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A D
[小结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①阳离子:Na+、Mg2+、Al3+、NH4+、H3O+ ②阴离子:N3-、O2-、F-、OH-、NH2- ③分子:Ne、HF、H2O、NH3、CH4
[小结2]核外有2个电子的微粒 H-、Li+、Be2+、He、H2
[小结3]核外有18个电子的微粒
①分子:Ar、HCl、H2S、PH3、SiH4 、 F2 、H2O2 、C2H6 、 CH3OH、 N2H4等
轨道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s轨道(或s亚层)----呈球形
p原子轨道(或p亚层)—纺锤形(哑铃形)
d原子轨道—花瓣形
f轨道形状更复杂
小结:原子轨道与形状
轨道类型
s
p
d
· · f · · · ·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原子物理的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高三原子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1. 原子结构1.1 原子模型的发展一开始,人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但经过实验发现了元素周期性和放射现象,进而提出了原子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结构。

根据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我们有了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进而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电子轨道分布。

1.2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主要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的能级上。

2. 量子力学2.1 波粒二象性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微观粒子既表现出粒子性也表现出波动性。

根据德布罗意-布洛赫假设,具有动量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质。

2.2 不确定关系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关系,它指出了在量子尺度下,无法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不确定关系对于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和测量影响至关重要。

3. 原子光谱和能级结构3.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就是原子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会辐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产生光谱线。

3.2 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根据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设,光是由一束束离散的能量等于光频的量子组成的。

光子的能量E与频率ν之间满足E = 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

4. 核物理4.1 放射性衰变核物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现象。

放射性衰变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其中核反应的过程涉及质子、中子的变化。

4.2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核能是一种巨大的能量资源,核聚变和核裂变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学和工业等领域。

5. 原子核的物理性质5.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位素,中子数相同的原子核构成同质异能素。

原子核的质量与电荷会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核反应的过程。

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

化学大一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大一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化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化学大一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原子结构1.1 原子模型:包括汤姆孙原子模型、鲁瑟福原子模型和玻尔原子模型。

1.2 元素的基本性质: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等。

1.3 元素的电子结构:由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确定。

二、化学键和化合价2.1 共价键: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进行化学结合。

2.2 极性共价键:共享电子对不平均地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

2.3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进行化学结合。

2.4 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自由电子互相结合。

2.5 化合价:原子在共价化合物中所呈现的价数。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3.1 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关系。

3.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反应。

3.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3.4 气体的化学反应:气体的反应容易受到压力、温度和浓度的影响。

四、化合物的性质4.1 酸碱性:酸性溶液具有酸性物质的特征,碱性溶液具有碱性物质的特征。

4.2 氧化性和还原性:具有氧化剂特性的物质能够氧化其他物质,具有还原剂特性的物质能够还原其他物质。

4.3 溶解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五、物质的组成5.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5.2 水和溶液: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溶液是溶质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六、摩尔和化学计量6.1 摩尔质量: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

6.2 摩尔体积:单位摩尔气体的体积。

6.3 摩尔浓度: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量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七、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7.1 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

7.2 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平衡常数大于1表示反应向生成物方向偏移,小于1表示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移。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模块一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单元1 原子结构➢ 内容水平➢ 知识梳理【1.1.1】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都是由 和 构成的,其中原子核都是由 和 构成的(除了 )。

【1.1.2】原子结构模型✧ 道尔顿提出了 ,汤姆孙发现了 ,提出了 模型;卢瑟福通过 实验,提出了 模型。

α粒子的符号是 。

【1.1.3】同位素✧ 具有相同 数和不同 数的同种 的不同 互称同位素。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 ,左上角数字表示 ,注意氕(H 11)、氘(H 21)、氚(H 31)的特殊写法 、 、 。

【1.1.4】质量数✧ 质量数 = (原子或简单离子中都成立)。

只是在离子中,质子数 ≠ 。

【1.1.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 【1.3.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规律: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n 表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

✧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

【1.3.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元素原子或离子 和 分层排布情况的示意图。

✧ 原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倾向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 ;二是通过 。

✧ 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下表) 【1.3.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 (或 )来表示原子(或离子)的 ,这种图式称为电子式。

✧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一般通过 形成 键,非金属元素间一般通过形成 键。

✧ 书写1~18号元素原子的电子式(见下表) 【1.4.1】常见的离子符号✧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通过 后形成的 微粒。

✧ 书写常见的离子符号 【1.4.2】离子结构示意图✧ 书写1~18号元素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见下表) ✧ 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1.4.3】离子的电子式✧ 书写H +、O 2-、F -、Na +、Mg 2+、Al 3+、S 2-、Cl -、K +、Ca 2+、OH -的电子式(见下表)H +O 2-F -Na +Mg 2+Al 3+S 2-Cl -K +Ca 2+OH -电子式 结构示意图H O F Na Mg Al S Cl N Ne C 电子式 结构示意图➢ 历届真题1.(2016年T7)铀-235(U 23592)是常用的核燃料,U 23592核外电子数为 ( )A .327B .235C .143D .922.(2016年T8)易形成简单阴离子的元素是 ( )A .OB .MgC .NaD .He3.(2016年T9)原子核外L 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 ( )A .4B .6C .8D .104.(2015年T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氯分子的电子式 Cl ∶ClB .氯离子的电子式Cl —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37Cl5.(2014年T1)可以用电子式表示的微粒是 ( ) A. HeB. NeC. Na +D. S 2-6.(2014年T3)关于146C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质子数为6B. 电子数为6C. 中子数为6D. 质量数为147.(2013年T4)钼可用于制造导弹,钼的同位素9442Mo 所含的中子数是 ( )A. 42B. 47C. 52D. 948.(2012年T5)含有硫元素的微粒有多种,以下属于简单离子的是 ( )A .S 2-B. SO 32-C. SO 42-D.S9.(2011年T1)下列化学用语能确定为水的是 ( )A .H 3O +B. H -O -HC.D.10.(2011年T7)放射性同位素13153I ,其左上角数字“131”表示 ( )A .质量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D.电子数11.(2009年T8)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 )A. 氮分子的电子式:N NB. Cl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17288C.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D. 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12.(2006年T3)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1281B. 异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CH 3CH 3C. 氯化氢的电子式:Cl HD. 偏铝酸钠的化学式:NaAlO 213.(2005年T4)下列微粒结构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电子式:B .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 氮分子的结构式: N=ND .碳-12原子: C 12614.(2004年T9)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氮分子的电子式 N NC. 水分子的电子式 H +[O ]2-H +D.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NO 2。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主要观点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主要观点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主要观点【摘要】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20世纪初提出的重要理论,揭示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规律。

该模型主要包括玻尔模型的基本假设、能级概念、光谱线的解释以及其局限性。

通过该模型,人们得以理解原子内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能级跃迁,为解释光谱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玻尔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解释更复杂的原子结构现象。

尽管如此,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进步。

通过对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玻尔模型、基本假设、能级、光谱线、局限性、重要性、现代量子力学、发展。

1. 引言1.1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概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的,并于1913年首次提出。

这一模型是为了解释氢原子光谱中的谱线规律而建立的。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之作,为后来的量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且只能在特定的轨道(能级)上运动,而不能在中间状态停留。

这些能级是量子化的,即只能取离散的数值。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释放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形成光谱线。

这一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它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中的谱线位置和间距。

此外,玻尔模型对于量子力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总的来说,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一次重要的科学突破,影响深远,也为后续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正文2.1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主要观点1. 原子是由一个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而不会螺旋入核。

2. 电子在不同轨道上具有不同的能量,这些能量被称为能级。

电子可以跃迁到更高或更低能级,释放或吸收能量。

3. 玻尔模型描述了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的运动方式,并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的产生原因。

原子的核式结构课件

原子的核式结构课件
该模型对原子发光现象的解释-电子在其平衡位置作简谐振动的结果,原子所发出的光的频率就相当于这些振动的频率。
§1.2 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模型)
二、盖革-马斯顿实验
(a) 侧视图 (b) 俯视图 R:放射源;F:散射箔;S:闪烁屏;B:金属匣
α粒子:放射性元素发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其速度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带+2e的电荷,质量约为4MH。 散射:一个运动粒子受到另一个粒子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的现象。 粒子受到散射时,它的出射方向与原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叫做散射角。
(3) 阿伏伽德罗定律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一摩尔任何原子的数目都是NA,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说明:NA是联系微观物理学和宏观物理学的纽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常数之一. 当进行任何微观物理量的测量时, 由于实验是在宏观世界里进行的,因此都必须借助于NA ; NA之巨大,正说明了微观世界之细小. NA测量方法: 1838年,法拉第(Faraday,1791-1867年)电解定律: 任何一摩尔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的电量F,F称为法拉第常数,经实验测定,F=96486.7 C/mol,则 其中,e为电子电量,测出e,就可以求出.我们再次看到,将宏观量F与微观量e联系起来了.
当r>R时,原子受的库仑斥力为: 当r<R时,原子受的库仑斥力为: 当r=R时,原子受的库仑斥力最大:
近似2:只受库仑力的作用。
粒子受原子作用后动量发生变化: 最大散射角:
大角散射不可能在汤姆逊模型中发生,散射角大于3°的比1%少得多;散射角大于90°的约为10-3500.必须重新寻找原子的结构模型。
三、 课堂反馈
思考与讨论: 原子质量和大小的数量级是多少?请尽可能多地列出估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是联系微观物理学和宏观物理学的桥梁.有哪些微观量与宏观量可以通过联系?如何联系?请举例说明. 电子的质量和电荷是多少? 如何测量电子的荷质比?

1.1 原子结构模型

1.1  原子结构模型
2.若对应能级为3d 则n=____ 3 l=___ 2; 若对应能极为4f则n=____ 4 l=___ 3
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共同决定原子轨道的能级 _________。
3、填写下表 L取值 对应能 级符号 S 0 1 P 2 3 M取值 0 0 ,± 1 原子轨道数
1 3 5 7
d f
0 ,± 1 ,± 2
(一)、氢原子光谱
1、狭义的光和广义的光
(1)狭义的光:波长400~700nm之间的电磁波 (2)广义的光:即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光、X射线等。
2、光谱
①光谱的定义:许多物质都能够吸收光或发射光。为了 研究物质的这种性质,人们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发 射光的_____ 波长 和_____ 强度 分布记录下来,就得到所谓的光谱
电子是在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的 不同电子层上分层运动(排布)的模型
丹麦科学家 玻尔
Hale Waihona Puke 电子层模型示意图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提出电子云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 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 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 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 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 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 事物的本质。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 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理论, 还会随着人类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而不断地深入 和发展。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能量高低:低
1 2 3 4 5 6 7
远 高
Q
K
L
M
N
O
P
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能层 :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
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1.1原子结构(共44张PPT)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1.1原子结构(共44张PPT)

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电子层 (2)能层的表示方法及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能层 一 二 三 M 四 五 六 P 七 …… Q ……
K ___ L 符号 ___ 最多 电子 数
N ___ O ___
பைடு நூலகம்
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______
2.能级 能量 的不同, (1)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______ 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2)能级的表示方法及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如下: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____________ 能量最低原理 。 2.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原子: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稳定)
发射光谱
电子放 出能量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 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不稳定)
电子云
知识回顾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质子(+) 原子结构: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A.ClB. C. D.1s22s22p63s23p6
3、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 若以E(n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AB A.E(4s)>E(3s)>E(2s)>E(1s) B.E(3d)>E(4s)>E(3p)>E(3s) C.E(5s)>E(4f)>E(4s)>E(3d) D.E(5s)>E(4s)>E(4f)>E(3d) 4、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3p4, 则此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第3周期,第VIA族 ____________

射线检测三级培训教材 第1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01(03~22)P20 T

射线检测三级培训教材 第1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01(03~22)P20   T

第1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1.1 原子结构1.1.1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物质粒子,直径大约是10-10m 。

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能再分割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许多新发现,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并且,原子具有自己的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是一种物质微粒,其质量为1.6726×10-27kg ,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电量为1.6021892×10-19C (这个电量常简记为e )。

中子也是一种物质微粒,其质量为1.6748×10-27kg ,不带电荷。

电子是一种更小的物质微粒,其质量为9.1095×10-31kg ,仅为质子质量的1/1836,其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关于原子结构,曾提出过多种不同的模型。

20世纪初物理学家汤姆孙提出了一种“葡萄干面包”球体模型。

这种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均匀的阳电球体,电子均匀地嵌在球体中,按一定频率围绕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

由于与实验结果不符合,很快被抛弃。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设想,原子中的带正电部分集中在很小的中心体内,即原子核,并占有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外边散布着带负电的电子。

这个模型很快被广泛接受。

但是,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并不清楚。

1913年,物理学家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人称为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的原子结构模型,即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认为,原子由带正电荷Z e 的原子核和Z 个核外电子组成,Z 为原子序数。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但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也不能连续变化。

电子只能沿一些分立的满足一定条件的轨道运动,这些轨道称为量子轨道。

关于原子结构玻尔提出了两条假设:一是原子只能存在于一些具有一定分立能量E 1、E 2、E 3、…的稳定状态上。

1.1-原子结构-2

1.1-原子结构-2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构成第一节原子结构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①定义: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②符号:K L M N O P Q(第一能层)(第二能层)(第三能层)(第四能层)(第五能层)(第六能层)(第七能层)2、能级(也称亚层)①定义: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②符号:ns、np、nd、nf、ng、nh (n为能层序数)③容纳轨道数: 1 3 5 7 9 11 (每个轨道最多能容纳两个电子)④容纳电子数: 2 6 101418 22说明:①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

例: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和3d),依次类推。

②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

例:1s < 2s < 3s … 2p < 3p < 4p …③同一能层中,各能级之间的能量大小关系是s < p < d < f ……例:第四能层中4s < 4p < 4d < 4f④能层和能级都相同的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

例:2p x = 2p y = 2p z3、能层、能级、轨道数、电子数关系及规律能层:K L M N …能级:1s 2s 2p 3s3p3d 4s4p4d4f …轨道数: 1 1 3 1 3 5 1357 …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14 …电子离核:近远电子能量:低高规律:①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2n2②能层最多能容纳的轨道数:n24、构造原理(电子排布所遵循的能级顺序)①含义: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时先排在能量较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②构造原理示意图构造原理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32 Ge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2 4p 2 [Ar]3d 10 4s 2 4p 2 33 As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2 4p 3 [Ar]3d 10 4s 2 4p 3 34 Se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2 4p 4 [Ar]3d 10 4s 2 4p 4 35 Br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2 4p 5 [Ar]3d 10 4s 2 4p 5 36 Kr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2 4p 6[Kr]二、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2、光谱与光谱分析①光谱形成的原因: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2:1.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2:1.1.1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2.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光谱: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 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 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 子光谱。 丹麦科学家玻尔在核式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 点是: (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 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2)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是不连续的。 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N.Bohr,1885~1962)第一次认 识到氢原子光谱是由氢原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并通过纯 粹的理论计算得到氢原子光谱的谱线波长,与实验结果几 乎完全相同,科学界大为震惊。原子结构理论从此长足发 展,最后建立了量子力学,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量子时代。
【例】 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
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
C.氢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
D在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有多条谱线
解析 玻尔理论是针对原子的稳定存在和氢原子光谱为线
状光谱的事实提出的。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有多条谱线,
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已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必须借助量子
(2)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量 子化的,不能任意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 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升高,n称为量子 数。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的轨道时能量最低,称 为基态;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 量为Ej)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 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4)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 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玻尔的重大贡献在 于指出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 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姆孙
伦 琴
贝 克 勒 尔
发现了X射线
发现了铀的放射性
粒子散射实验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 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 了 粒子散射实验
卢 瑟 福
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
粒子散射实验
1、绝大多数α 粒子都直线穿了过去, 2、极少数α 粒子发生了偏转, 3、个别α粒子竟然偏转超过180°。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 世不竭。
物质被分割是有 条件的!
惠施
墨 子
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 由极小的“原子”构成,物 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
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1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构成;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 割的实心球体。 (2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 轨道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 规律,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 电子运动。
小结: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几个探索历程
古典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
近代原子论
(道尔顿)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孙)
第一条现象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第二现象可看出,α 粒子受到较大力的作用; 第三条现象可看出,α 粒子在原子中碰到了比他质量大的 多的东西。
原子的核式结构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卢瑟福提 出的原子 核式结构
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卢瑟福)
原子结构轨道模型
(波尔)
原子结构电子云模型
(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卢瑟福的名言:
It was quite the most incredible event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in my life. It was almost as incredible as if you fired a 15-inch shell at a piece of tissue paper and it came back and hit you. 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 好像你用一颗15英寸大炮去轰击一张纸而你竟被 反弹回的炮弹击中一样。
作业:
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几个探索历程
年代 原子模型 主要科学家 提出模型的 主要依据 思辩 气体实验观 察与思辩
公元前5世 纪 19世纪初
20世纪初 1909年
(3)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 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
(4)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英国的道尔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九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 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 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 葡 萄 正电的物质。
干 面 包 原 子 模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