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元气的穴位
【每日一穴】关元穴:培补元气、强壮身体
【每日一穴】关元穴:培补元气、强壮身体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和美一穴
关元穴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之一。关元属任脉,该穴为小肠之“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所以叫“关元”。因其强大的补益功效,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关元所在的地方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之处。在中医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常按摩或艾灸关元穴,可起到补肾壮阳、理气和血、治痛经妇科病等的祛病养生功效。
关元穴
【取穴方法】关元在脐下3寸处,把四指相并,上沿紧挨着肚脐,下沿与肚脐相对的地方就是关元穴了。
【防治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闭、遗尿、遗精、早泄、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脱肛、便血、不孕、疝气等。·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少腹虚寒、年老体弱及无病之人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腹胀纳呆、五更泄、痢疾。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扁鹊心书》中曾记载:南宋年间,有一老者名王超,年至九十,面色依然润泽,身强不减壮年。有人问他是不是有异术,王超回答:“没有异术,只有火力,每年夏秋之交,我都用艾绒灸关元穴,久而久之便不畏寒暑。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因为关元关藏的是我们人体的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肾气,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但是我们艾
气血不足需要按哪个穴位按摩6个穴位最补血气
气血不足需要按哪个穴位按摩6个穴位最补血气
三阴交穴aa气血虚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它位于内踝上三寸的位置,用自己的手指测量大约是4个指幅宽,因为脾、肝、肾脏三条阴经中气血都在这个穴位交汇,所以叫做三阴交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帮助调理身体气血,让气血运行通畅。按摩这个穴位的功效和用当归、阿胶食疗的功效一样,所以我们平时应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aa2、神门穴aa气血虚的朋友也可以经常按摩神门穴,这个穴位在手腕的横纹上的凹陷处,靠近大凌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有补气的作用,就好像食用中药酸枣仁、柏子仁一样的功效,因此气血虚,经常心悸失眠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些。aa3、关元穴aa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4个指幅宽位置,是人体元气的必经之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补元阳的作用,所以气血虚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一般是用按揉法或震颤法进行按摩,不要用力过度。aa4、气海穴aa这个穴位在肚脐下2个指幅宽位置,按摩这里也有调理身体气血的作用,好像服用人参、黄芪等药物差不多,按摩的时候注意力度,因为肚脐下有很多器官。aa上面这几个穴位是可以帮助我们调理气血的,气血虚的朋友平时可以经常按摩,在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手法,如果用力太重,可能会偶反作用,按摩时最好到中医院进行,医生在认穴位方面更加准确,还可以结合不同的穴位来调理身体。aa。三阴交穴aa气血虚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它位于内踝上三寸的位置,用自己的手指测量大约是4个指幅宽,因为脾、肝、肾脏三条阴经中气血都在这个穴位交汇,所以叫做三阴交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地帮助调理身体气血,让气血运行通畅。按摩这个穴位的功效和用当归、阿胶食疗的功效一样,所以我们平时应该经常按压这个穴位。aa2、神门穴aa气血虚的朋友也可以经常按摩神门穴,这个穴位在手腕的横纹上的凹陷处,靠近大凌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益心气,安定心神,有补气的作用,就好像食用中药酸枣仁、柏子仁一样的功效,因此气血虚,经常心悸失眠的朋友可以经常按摩这些。aa3、关元穴aa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4个指幅宽位置,是人体元气的必经之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养生
灸法概述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
艾灸养生
四大强壮要穴艾灸
四大保健要穴艾灸:关元灸扶气助阳,气海灸培补元气,足三里灸防病抗衰,膏肓俞灸补虚益损。
膏肓灸
膏肓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的作用,为保健灸之要穴,灸后令人阳气壮旺。
膏肓穴位置图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取膏肓穴法”记载:“灸至百壮、千壮,灸后觉气壅盛,可灸气海及足三里,泻火实下。灸后令人阳盛,当稍息以自保养,不可纵欲。”可见膏肓灸灸量过多可能致使气血壅滞于人体上部,出现上火实证,可艾灸气海、足三里泻火实下。故现代临床施展膏肓灸养生,须依据个人体质酌情施灸,以出现灸感气至病所为效,不可盲目依从千百灸壮之数。
足三里灸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足三里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能预防中风,祛病延年。
足三里位置图
足三里是胃经下合穴,“合治内府”,故艾灸足三里有防病抗衰、疏通六腑下气之效。
足三里施灸方法有温和灸和瘢痕灸。
(1)足三里温和灸:将艾卷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穴熏烤,艾卷距穴位约3cm,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min,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
百会、膻中、关元、足三里、涌泉穴,补气十大穴(从上至下)
百会、膻中、关元、足三里、涌泉穴,补气十大穴(从上至
下)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回阳固脱,是药之极品。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物美价廉的食物都具有补气的功效。生长于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
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于是,中医便将蚯蚓做成了一味药,叫地龙。中医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么,它在人体内就一定会有通络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龙确实具有通络化淤的功效。一些体内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龙水之后,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听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强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制成中药后,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坚散淤、治痹通络。实际不人体上有十大补气穴位: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如低血压患者,可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
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2、任脉上的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
百会、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不可不知的九大补气穴位
百会、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不可不知的九大补
气穴位
一、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补气之要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络脉气汇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因此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穴位。临床上也将百会穴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要穴,如头痛、高血压、低血压、眩晕、失眠等症,都离不开百会穴。
百会穴不仅是治病要穴,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常按此穴也可起到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二、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脾俞穴自然与脾脏有关,那么与脾脏有关的穴位怎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呢?其实,这井不难理解,脾俞穴中的“俞”通“输”,是运送的意思,脾俞是指脾脏中的温气运送至膀胱经的意思,脾有四怕,怕温便是其中之一,膀胱经则相当于汽车的散热器,能将人体的湿气外散出去,如果脾脏中的湿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气血就会虚弱。
脾俞穴则是负责湿气外散的穴位。由此可见,说脾俞穴是补气的重要穴位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如何保证脾俞穴的功能正常呢?最好的办法即是经常按摩,可在每天20点左右,以指尖强力按压脾俞穴3次,每次10秒钟,然后将手按在脾胃处,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按摩时,手掌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太大。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按摩脾俞穴要受时间限制吗?”之所以选择每天20点左右进行按摩,是因为,此时是脾气最为虚弱的时候,此时将废弃排出,补充新气,既可缓解一天的劳累,也可为第二天的工作储备能量。
正气虚则病缠身:4个穴位最养正气!
正气虚则病缠身:4个穴位最养正气!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对于脾胃的养护绝对是重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温养脾胃的四个要穴。
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正气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两个人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为什么有一个人会动不动就感冒,而另一个人没问题呢?就是因为后者的正气足。《素问遗篇· 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怎么会侵犯我们的身体呢?
为什么现代人动不动就生病?
因为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而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
《素问· 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你,让你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你的正气相比,现在的邪气已经有所虚弱了,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你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
岐黄小广告
很多人身体精气神不足,产生各种虚症的
症状:常腰困腿软、阳痿、足跟痛、头晕耳鸣、
脱发齿摇、宫寒不孕、全身乏力、极易疲乏、
没精神、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少语、常常怕冷
(尤其四肢手足)。这款鹿桂膏采用名贵鹿茸
熬制的鹿角胶,特别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再配合采用名贵中药材:肉桂、熟地黄、牛膝、
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
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
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太溪穴是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三大独特要穴之一。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但调动起来后一定要把它储藏起来,即储藏到涌泉穴,这样您就有健康的根基了。所以像每天搓脚心、做金鸡独立、泡脚之类的保健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打通肾经,引火归源。
有人经常足跟痛,这就是肾虚。您应多揉太溪穴,顺着太溪穴把肾经的气血引过去。只要太溪穴被激活了,新鲜血液就会把淤血冲散吸收,然后再循环带走。为什么会痛?痛就是有淤血,停在那里不动了,造成局部不通,不通则痛。您把好血引过去,把淤血冲散,自然就不痛了。揉太溪穴就是帮助冲散淤血。
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有很多女性朋友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这时揉太溪穴很管用。
有的人肾绞痛,尤其是体内有肾结石的时候肾绞痛,那么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这种症状。
有人痛风、尿酸过高,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
太溪穴还可以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脑受伤,它还有辅助调养的功效。因为脑髓是肾所主,跟肾经有极大关系,所以要想调养后天受伤的大脑,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
艾灸10大补气穴位,等于同时吃人参黄芪,补气作用太强大!五一假期多灸灸吧...
艾灸10大补气穴位,等于同时吃人参黄芪,补气作用太强
大!五一假期多灸灸吧...
中医里面,人参黄芪均是大补元气的药材,难能可贵,人人趋之若鹜,殊不知看起来平凡质朴的艾草,艾灸,也是补充人体元气的利器,尤其配合穴位,能取到比人参更好的效果,还不会有虚不受补的风险!
一、百会——诸阳之会!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我们头顶的百会穴,是各经脉气血汇聚之处。其穴属阳,又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平衡肌体阴阳意义重大。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症——均少不了艾灸百会。哪怕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二、肺俞——补肺气!
心脏主血,肺脏主气,肺俞穴对气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可以调理人的肺气,补虚清热,特别适合呼吸系统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咳嗽、气管炎、哮喘、呕沫、癫疾、喉痹等。
艾灸肺俞穴,宽肺理气,降逆止咳,会让人的肺部得到放松,而且肺俞穴还可以美白,特别是人到中年,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色斑、荞麦皮,很难消除。那么这时候艾灸肺俞穴,以肺气滋补皮毛,人的皮肤也会因此变得润滑,发肤焕发光泽,祛斑美容。
三、脾俞——调脾气!
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的名字,顾名思义,当然与脾脏很大关系,但它为何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
这里就要弄懂“俞”字的含义,“俞”其实就是“输”的意思,即运输,输送。脾俞穴的作用就是把脾脏的湿热之气输送到专门散热
的膀胱经,消除湿热,保护“脾脏”。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健康,脾气充足,人的气血也会健康活跃!
12经脉中属于补气的10大穴位总结,你都清楚吗?收藏起来有空经常按一按!
12经脉中属于补气的10大穴位总结,你都清楚吗?收藏起来
有空经常按一按!
1、关元穴——任脉——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2、气海穴——任脉——温阳益气,化湿气,扶正固本
3、涌泉穴——足少阴肾经——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
4、脾腧穴——足太阳膀胱经——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5、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6、膻中穴——任脉——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7、太溪穴——足少阴肾经——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
8、悬钟穴——足少阳胆经——泻胆火、清髓热、疏筋脉,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9、肺俞穴——足太阳膀胱经——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保健养生10大穴位
保健养生10大穴位
以下是保健养生的10大穴位:
1.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2.曲池: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3.合谷:调理大肠、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4.神阙:回阳救逆、调理脾胃。
5.百会:开窍醒脑、回阳固脱。
6.风池:祛风解表、清脑明目、祛风镇痛。
7.三阴交: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
8.阳陵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调经舒肝。
9.中脘: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10.期门: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这些穴位在保健养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但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意外。
人体自带7大补穴
人体自带7大补穴
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
只要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穴药同源,穴药相通,不利用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
1气海穴=党参:培补元气
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和胃养血之功效,并且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
气海是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是补气的要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培补元气、延年益寿之功。
【方法】艾灸气海穴或煎煮党参熬水服用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等气血引起的疾病。
2复溜穴=六味地黄丸:补益肾阴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能,适用于肾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等症。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功效。
【方法】每天揉按3-5次复溜穴,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相当于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3曲泉穴=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
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曲泉穴是足厥阴肝经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它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现代主要用于高血压、肾炎、前列腺炎、子宫脱垂、阴道炎、阴痒等。
【方法】艾灸曲泉穴相当于吃杞菊地黄丸。
4商阳穴=开塞露:专治便秘
大肠经上的商阳穴是人体自带的开塞露,治便秘非常灵。具体来说,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方法】当一出现便秘,就用左右手大拇指指甲掐“商阳穴”,每穴3~5分钟,就可排便。如果便秘比较厉害,就每天掐两次,每次5~10分钟。
中医经穴之——“关元穴
中医经穴之——“关元穴
定位:脐中下三寸,位于腹正中线仰卧取穴。
关元穴,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中下三寸,仰卧取穴。本穴是小肠的募穴,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本穴是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之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穴的主要功效是:促进气血运行,温补下焦。《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是说:本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类经图翼》指出:“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说此穴为元气所在地,即丹田的位置。元气为先天之气,也称肾阳之气,所以治疗诸病百损,本穴是首选要穴。具体的功效总结如下:
1),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3),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5),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6),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
9),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10),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人体第一大补穴——太溪穴!灸一次,胜吃10年参~
人体第一大补穴——太溪穴!灸一次,胜吃10年参~
身体的“第一大补穴”你激活了吗?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特别的穴位,那就是太溪穴,而好多人不知道这个穴位在哪里,其实只要你稍加注意和关爱,你会发现它会调节身体的某些易发的状况,比吃补品还要好。
太溪穴在哪里?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
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
太溪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
足三里穴与太溪穴相比,足三里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源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经常艾灸,能激活肾经,补益元气!人体第一大补穴也是妙用多多。
人体第一大补穴8妙用
一.诊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仍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这里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
二.防治老年痴呆老年痴呆也是肾虚的一种表现。而按摩太溪穴打通肾经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老化症状。
三.治牙痛牙为骨,肾主骨,远端疗法,按对侧。左牙痛按右太溪,右牙痛则按左太溪,或用灸法。
四.治眩晕因耳源性,内耳迷路不平衡,及肾精虚所致者,艾灸太溪穴能缓解病况。
五.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刮按能缓解症状,尤其适合咳嗽就渗尿的症状。
六.治呃逆本病为胃气逆,如果是虚证,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
穴降其上逆之气。
七.治咽喉痛肾为水脏水府,本穴可清热、止痛。因此咽喉痛也可按此穴位缓解症状。
艾灸这4个穴位(命门中脘关元气海)养脾肾!
艾灸这4个穴位(命门中脘关元气海)养脾肾!
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从养生保健角度来看,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正气是什么?
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用现代话说,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这样我们就明白了。
两个人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为什么有一个人会动不动就感冒,而另一个人没问题呢?就是因为后者的正气足。《素问遗篇· 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怎么会侵犯我们的身体呢?
为什么现代人动不动就生病?
因为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而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
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
《素问· 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你,让你生病,根本原因在于与你的正气相比,邪气本身的侵犯能力已高过了你现有正气的抵御能力。
养生养什么?
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因此,我们强调养生保健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我们人体的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于脾肾。
为什么这样说呢?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相对来说,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脾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治疗补中益气十大穴位
治疗补中益气十大穴位
2014-07-23 21:17阅读:
十大补气穴位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导读:人体十大补气穴位的位置及作用与功效。分别有:脾腧穴、足三里穴、膻中穴、涌泉穴、关元穴、气海穴、太溪穴、百会穴、肺腧穴、悬钟穴。
第一节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湿热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汽车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感冒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X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
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养气三个穴位——常按胜吃补药
养气三个穴位——常按胜吃补药
1、膻中穴(图一)
膻中有上气海之称,能够通达身体内外之气,调气宽胸,补元气,是治疗气病的要穴。
取穴:前正中线上,两乳连线的中点
主治病症为:心悸、胸部疼痛、腹部疼痛等。
2、气海穴(图二)
补气首选穴位。也称人体元气的海洋,能补益元气。常搭配其它穴位。
取穴:在肚脐眼正下方1.5寸也就是四指并拢的一半。
主治:腹胀、胃脘痛、脐下冷痛、水肿、小便赤涩、大便不通、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遗精、阳痿、小儿遗尿、高血压、失眠等。
3、足三里穴(图三)
足三里穴是除“涌泉穴”外,人体上的又一“长寿”穴位,为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胃经气血流经此处形成的较大气血场。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穴: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呕吐、胃痛、便秘、腹胀、腹泻等肠胃诸疾。
我是@苏拱照,用中医的方法教你养生,欢迎转发留言#清风计划##了不起的医生##健康一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补元气的穴位
∙浏览:1316
∙|
∙更新:2013-04-05 11:21
∙元气不足的七个表现
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
3、易脱发
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
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
7、过早进入更年期
∙选取三大穴位
怎么样保养我们的气呢?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就是气海、膻中、足三里,百用百灵。
∙功效: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功能,中医经典上认为
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位置: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脐正下方1.5寸。你把除拇指外的其余
四指并拢,从肚脐处向下量,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一半就是1.5寸。
∙手法:气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强壮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可以用艾柱灸5~14壮,或者
用艾条灸20~30分钟。经常灸一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功效: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能调一身之气,尤其对肺脏的保健功效
很好。用膻中配气海,一上一下,既能补元气,又能调肺气,气机调顺了,人体就不会产生淤滞,身体自然安然无恙。
∙位置:膻中很好找,在人的胸口位置,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就是。
∙手法:可以经常按摩膻中进行保健,也可以用艾条灸20~30分钟。人们悲伤的时候往往
捶胸顿足,捶胸的地方就是膻中的位置。这也很有科学道理:捶胸其实就是对膻中进行按摩,从而使肺气顺畅,排解了抑郁。同时,捶胸能刺激胸部的胸腺,有免疫调节作用。
∙功效:足三里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元气。上文说过,水谷之气是气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靠脾胃运化而来,所以补气用足三里是必不可少的。
∙位置:足三里怎么找呢?我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正坐着的时候,小腿和大腿成直
角了,我们从外膝眼往直下取4横指的距离,也就是你的同身寸的3寸,然后再往胫骨前缘量1横指(中指)。第二个方法:站着的时候,把同侧的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手法:用足三里保健,最好是艾灸,每次用艾条灸20~30分钟,可以经常灸它。
现在你
可以看出用气海、膻中、足三里大补元气的奥妙了吧?用气海补元气,用膻中调肺气,用足三里补脾胃之气,这样先天之气、水谷之气、清气三气同补,生命的原动力强了,身体想不好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