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2011年4月24日到4月30日我们历史系的36名同学姚在霏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考察。这短短的一周里,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古都,真正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

去到西安的时候让我觉得很亲切,很熟悉,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大西北的孩子,仿佛我对那片土地有着更深刻的感情!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了明代时期的城墙,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很壮观,很神奇,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感觉自己真的离那段历史很近!华清池的历史很有意思。兵马俑很壮观,真的没有想到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可以自己亲眼目睹!大雁塔让人肃然起敬,虽然自己是穆斯林,但在那里我学会了接纳和尊重。乾陵和茂陵让人对古代帝王产生敬意。法门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应该就是累了吧,虽然里面很恢宏,但是因为太大了,等我们从里面走出来,都快累死了。我在这里面知道了我的本命佛是普贤菩萨。记住永泰墓是因为我们寝室可爱的周丽娜不小心在那撞伤了头,虽然这样说对永泰公主不太礼貌,但是她大致的历史我还是知道的,嘿嘿。噢,我们还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和碑林。离开西安,我们来到了洛阳。在这里我们也留下了很多很美好的回忆。因为来洛阳的第一顿饭大家都吃的很好,再加上宾馆的条件比西安好,大家对洛阳的第一印象还是和不错的。洛阳的一切都让人惊叹。少林寺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国功夫,白马寺告诉我们佛教的源流和发展历程,龙门石窟让我感叹人类的伟大。当然我们还去了嵩山师院,古墓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

虽然从早到晚的奔波十分劳累,但大家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最终给这次旅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此行收获颇丰,远不是一两句话能简单概括的了的。大家除了真正接触到了平时所熟知的一些名胜古迹外,对彼此的认识更是加深了一步。这一周里,大家在一起的气氛一直都特别好。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参观景点时,大家都互相照顾,互相谦让。姚老师在整个行程中展示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事事为大家着想的关怀和气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管这样说有没有拍老师马屁的嫌疑,但我还是想说。在兵马俑博物馆,因为我们组的王翔忘记带学生证,老师就把自己的成人票让给他,让在边上看的所有人都很感动。我不知道如果是其他老师会不会这样做,但姚老师这样做是我意料之中的。在车上老师跟我们打成一片,给我们唱歌,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很轻松,这就是姚老师的魅力!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像老师那样博学、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因为觉得机会难得,之前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想。现在,我主要想谈谈印象最深的少林寺。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而故名,她为九州中心的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作为华夏文明的是的摇篮和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历史遗址,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在河南的洛阳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然而,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千年古刹少林寺,它以无穷的遐想和神秘感,以及其豁达的内涵深深吸引了我。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为北魏孝文帝安顿印度高憎跋陀而做。它始建于公元495年,兴于隋唐,盛在元明,民国时衰落,位于登封境内。再来说说嵩山。嵩山,古代称“外方”,夏商时叫“宗高”或“宗山”,到了西周时称为“岳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由于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它与山东的东岳泰山,陕西的西岳华山,湖南的南岳衡山,山西的北岳恒山以及神话传说中海上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台山称为“三山五岳”。集儒、释、道、科于一身的嵩山以“奇”在五岳中受到历代帝皇、文人骚客、卧龙隐士的青睐,嵩山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妙,吸引了各方游客。而嵩山西侧少室山下的少林寺除了沾嵩山的光外,也以其千年古老的神秘,也为嵩山脚下宾客如云尽了绵力。嵩山少林寺与临汝风穴寺、洛阳白马寺以及开封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各寺各有千秋:相国寺有水没山;

白马寺没山有水;风穴寺有山有水;而嵩山少林寺的特点就是:有山没水。

4月28日清晨,我们从洛阳市内出发,前往登封少林寺,开始了洛阳文化之旅。在去登封的路上,我们在公路的旁边见到规模大小不一的少林武校,据导游的介绍,登封一个是名副其实的武林故乡,在登封市大大小小的武林学校有八十多个。汽车颠簸了大概两个小时的光景,我们进入了登封少林景区。在少林广场上向四周张望,少室山苍翠秀丽,树木葱郁,在雾气与云丝的笼罩衬托下,显露出几分灵气;宽阔的广场,古香古色的建筑,在环山的拥抱之下愈显其古朴和雄伟;清新的空气沁人心皮脾,心情变得顿时开朗起来。看到那座硕大的少林憎雕像时,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神往的少林功夫和少林影片,究竟是小说和影视传媒挖掘了少林寺的内涵;还是少林功夫的神秘与独特成就了影视的辉煌?我想少林之所以闻名,除了上述的原因外,也离不开嵩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作用,从地理位置看:嵩山地处中原腹地,紧靠九朝古都洛阳,地势险要,而少林寺又是洛阳通向东南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政治上来看:嵩山自古就深受皇朝圣恩,是帝皇游览登临的胜地,何况,少林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皇家联系的纽带也随着朝代的兴衰动荡而起伏,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历史,正是这几种因素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繁荣影视的同时,也恢复了少林寺昔日的辉煌,成就了今天少林的雄姿。

顺着少林的大道,我们可以看到路旁婀娜的垂柳和富有特殊的古色建筑,大概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少林武术表演厅,欣赏少林功夫。少林功夫始创于禅宗老祖达摩。在表演台上,少林的僧人为我们表演了童子功、一指禅、虎、鹤、蛇拳、刀棍表演等少林的绝活,少林憎人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出神入化,令到在场的观众无一为之震撼。在目睹了少林功夫的表演后,童年时那中好奇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同时我也突然发觉,其实少林功夫并不像影视小说所描绘的那样,样样都是飞檐走壁、刀光剑影的化身。原来真正的少林功夫讲究的是刚与柔的糅合,与“禅”的结合,禅与武同源,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以武的形式表现禅的智慧。正因为这样,从而使少林功夫成为中国武术的精华,少林功夫也遍及海内外。少林功夫能够在今天得到发扬光大,除了它本身的与禅宗结合后产生的魅力之外,还有的就是少林寺不平凡的发展历史——与皇室的关系。少林寺本身就是皇家敕建大寺,在历史上它曾经接受唐朝统治者的授命,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由于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地位,这也是少林武术达到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后我们来到少林大殿。门额上乾隆御笔的“少林寺”三个字映入眼帘,字体圆润,但不乏刚劲有力,折谢出御主驾驭天下,运筹帷幄的刚柔并用之气,金光闪闪的大字,仿佛在向世人昭示康乾盛世的盛景。进入古刹,朱红的铜牙大门,光滑的门槛石,向我们诉说它不平凡的经历;千年古杉与菩提相伴,刚劲挺拔,洒下片片绿荫,这些看起来像化石的古树,让人领略到千年古刹的风雨沧霜,亲切而又自然;在少林寺大殿的空地上,乌黑的碑雕随处可见,这些由传说中的龙的儿子背负的碑刻铭文,其实就是少林寺在它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每一个足迹。少林寺也流传下许多浪漫而又传奇的故事:如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创制少林功夫,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并由此引申出“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的说法;禅宗二祖慧可自断左臂,立雪求传少林衣钵;还有雪庭福裕……我想一部少林寺的故事,也是半部浓缩的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少林寺久经风雨,依然没有被历史所冲刷,所埋没,可见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我们在匆忙中参观完少林建筑后,又徒步直奔塔林。塔林就坐落于少林寺旁侧,为历代少林寺圆寂方丈的墓地。塔林中的塔,大多为元后所建,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世称“七级浮屠”,最高的达15米;也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