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复习讲义
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课教案
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精品课教案(全套)第一章:伦理学导论1.1 伦理学的定义与意义伦理学的概念与内涵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伦理学的地位与作用1.2 伦理学的历史发展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伦理学思想的交流与融合1.3 伦理学的分支与应用应用伦理学的领域与实践企业伦理学与商业道德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伦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功利主义伦理学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功利主义的应用与评价功利主义与现代社会2.2 义务论伦理学义务论的基本原则康德的道德哲学义务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3 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美德伦理学在个人与社会中的应用第三章:伦理学的原则与规范3.1 普遍性原则人类共同的道德原则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平等与公平的原则3.2 特殊性原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原则家庭、社会、国家的道德规范职业伦理与道德规范3.3 伦理学的评价与批判道德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争议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的辩论现代伦理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四章:企业伦理学与商业道德4.1 企业伦理学的概念与意义企业伦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企业伦理学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伦理学与商业道德的关系4.2 企业伦理学的原则与实践诚信与透明的经营原则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4.3 企业伦理学的案例分析企业伦理案例的类型与特点企业伦理案例的分析方法企业伦理案例的启示与借鉴第五章: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5.1 环境伦理学的概念与意义环境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2 环境伦理学的原则与实践环境正义与生态公平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伦理学在政策与行动中的应用5.3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挑战与对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可持续发展与代际公平个人、企业与政府的责任与行动第六章:生命伦理学与医疗伦理6.1 生命伦理学的概念与原则生命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生命伦理学在医疗领域的应用6.2 医疗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实践医疗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医疗伦理学在医疗决策与实践中的应用医疗伦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6.3 医疗伦理学的案例分析医疗伦理案例的类型与特点医疗伦理案例的分析方法医疗伦理案例的启示与借鉴第七章:社会伦理学与公共政策7.1 社会伦理学的概念与意义社会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社会伦理学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7.2 公共政策的伦理评价与批判公共政策的伦理原则与标准公共政策的伦理评价方法公共政策的伦理挑战与问题7.3 社会伦理学的案例分析社会伦理案例的类型与特点社会伦理案例的分析方法社会伦理案例的启示与借鉴第八章:科技伦理学与信息技术8.1 科技伦理学的概念与意义科技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科技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科技伦理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8.2 信息技术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信息技术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信息技术伦理学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伦理学在与大数据发展中的挑战8.3 科技伦理学的案例分析科技伦理案例的类型与特点科技伦理案例的分析方法科技伦理案例的启示与借鉴第九章:教育伦理学与教师职业道德9.1 教育伦理学的概念与意义教育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教育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教育伦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9.2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实践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9.3 教育伦理学的案例分析教育伦理案例的类型与特点教育伦理案例的分析方法教育伦理案例的启示与借鉴第十章:伦理学与生活实践10.1 伦理学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伦理学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应用伦理学在家庭关系中的作用伦理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实践10.2 伦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伦理学在社会组织与治理中的作用伦理学在公共事务与公民参与中的实践伦理学在公益慈善与志愿服务中的应用10.3 伦理学在面对伦理困境时的应对策略伦理困境的类型与特点伦理决策的方法与原则伦理学在解决伦理困境中的指导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伦理学的概念与内涵: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与道德行为的学科,涉及right与good的平衡。
伦理学 复习资料
伦理学复习资料伦理学复习资料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对于理解伦理学的核心原则和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伦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学科。
一、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指导人类行为的准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尊重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
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最大化幸福”。
这个原则认为我们应该追求最大化人类的幸福和福祉。
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应该有利于他人的幸福,而不是对他人造成伤害或痛苦。
这个原则也强调了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
二、伦理学的理论伦理学的理论是用来解决道德困境和决策的工具。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是“伦理相对主义”。
这个理论认为道德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根据这个理论,没有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来确定什么是对和错。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伦理普遍主义”。
这个理论认为有一些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不受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根据这个理论,有些行为是普遍错误的,而有些行为是普遍正确的。
这个理论强调了道德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三、伦理学的应用伦理学的应用包括医学伦理、商业伦理、环境伦理等。
医学伦理是研究医疗行为和决策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在医学伦理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如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等。
商业伦理是研究商业行为和决策的道德准则和原则。
在商业伦理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如诚实和公正、尊重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等。
这些原则帮助我们在商业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遵守道德规范。
环境伦理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责任。
在环境伦理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如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等。
伦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规范伦理学:立足于价值——规范的方法,侧重于道德规范的论证、制定和实施来研究道德,其中涵盖了理论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的内容。
分为:价值论、义务论和德性论(美德论)三类。
2.科学的道德含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
3.道德文化:是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道德,从总体上说属于精神文化的范围,是构成人的本质的内在精神力量,是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内核,是人的意志、理智、情感的有机组合。
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深刻的内在性。
4.共产主义道德:就是无产阶级团结广大劳动人民,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一切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服务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就是社会主义道德。
5.个人主义:就是一种尊崇个人利益和权利,捍卫个性自由的学说。
6.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适应各种职业的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7.社会公德:⑴广义的,即把与个人私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道德以及与个人品德、作风相对的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通称为公德。
⑵狭义的,即把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称之为社会公德。
8.什么是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道德活动中,人们依据一定社会的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对他人或自身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做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
9.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其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10.行为道德价值: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意识现象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体现着这些实践活动和意识现象对一定的社会、阶级和个人具有的意义。
伦理学复习讲义
伦理学复习讲义【第一章导论】一、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分析(一)西文在西方,伦理与伦理学是同一个词ethics,源于古希腊文ethos,意思为人的住所或居留之处,用来指称人居住于其中的敞开的场所。
后来意义扩大,表示风俗习惯以及所形成的人的品格和气质。
道德是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res,也是指风俗、习惯以及品性、品德。
伦理与道德在西方的词源涵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它外化为风俗、习惯,而内化为品性、品德。
(二)中文1、道德“道”本义为道路。
引申为规律、必然、原则、规范和方法。
伦理学中的“道”主要以“人道”为核心展开,指示的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与道理。
“德”的本义为正见于心,端正心思,在内心确立正直原则。
“德”与“得”相通。
德是人道的内化。
“道”与“德”的词源涵义都是指人之为人行为应该如何的原则与规范。
“道”是外在规范,是尚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是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
“道德”一词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集合体的类的人的做人原则与道理,这是关于社会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的;一是作为单个人的做人根本原则与道理,这是指个体的做人美德。
前者是社会伦理,后者是个体美德。
自春秋之后,“德”就更多地倾向于向内在化方向发展,更侧重于人的内在心性与品德。
2、伦理“伦”有类别、辈分、顺序等含义。
后来逐渐专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成为“人伦”。
“理”本义为“治玉”。
引申为整治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伦理”即“人伦之理”,指人际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处理调整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或规范。
3、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趋同:一般说来,“伦理”与“道德”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同义词。
在理论上以及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两个概念的趋同是主流。
区别:“伦理”与“道德”侧重点略有些不同,这造成它们之间在意义与用法上形成一些差异。
①“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伦理学讲义之道德的起源和道德的根源
共同发展的关系
道德起源与根源的共同发 展
道德的起源和根源是共同发展的。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道德观念也在不断演 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道德的起源和根 源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道德起源与根源的互补性
道德的起源和根源具有互补性。一方面,社 会文化背景为道德观念提供了土壤和基础; 另一方面,个人经验和选择则对道德观念的 发展和演变起着推动作用。两者相互补充,
宗教信仰对于道德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精神寄托和价 值支持,有助于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习俗与道德起源
社会习俗是道德起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社会共同体的传统、习惯和惯例等形式,对个体行为 进行规范和约束。
社会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元素,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这些元素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
03 道德起源与根源的关系来自相互影响的关系道德起源与根源的相互影响
道德的起源和根源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方面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方面。例如,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可能影响道德 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同时道德观念的变化也会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道德起源与根源的互动关系
道德的起源和根源在实践中是相互作用的。例如,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社会文 化背景的影响,也受到个人经验和选择的影响。
道德的起源与根源
目录
CONTENTS
• 道德的起源 • 道德的根源 • 道德起源与根源的关系 • 道德的演变与未来发展
01 道德的起源
宗教信仰与道德起源
宗教信仰在道德起源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许多宗教 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这些准则和规范对于信
徒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通过教义、仪式和组织等形式,传递着道德 价值观,引导人们向善,抑制恶行。
伦理学复习资料
伦理学复习资料1.伦理学的概念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道德现象进行哲学考察和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
2.道德现象的含义及特点含义:道德现象是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心理活动,思想观点的综合。
特点:(1)道德一定是在两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一定是在他人有影响的行为中体现的。
道德最优先的内容是一种社会道德。
(2)道德一定是以合乎人的身份、合乎人性、合乎人道的方式对待人。
3.道德行为的概念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对此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
包括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两大类。
4.伦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伦理学的性质,伦理学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又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还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
第一,伦理学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不仅对道德现象进行理论研究,而且还要揭示道德现象的哲学实质。
第二,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
价值的评价是价值认识的主要方式。
进行价值认识就得有一定的价值尺度,在道德生活中这个尺度就是道德。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其特点在于它是功利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
第三,伦理学是实践科学。
(规范层面)道德始终作为行为方式而存在。
道德意识只有转化为道德行为才是真正现实。
实践理性。
5.伦理学的任务(1)科学的揭示伦理道德的本质、起源、发展和规律。
(2)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概况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规范体系。
道德规范对特定社会成员既有约束力,还有唤醒人们使自身、他人和社会不断趋于完善的能动精神,对人既有约束又有启迪。
(3)研究一代新人的成长规律。
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把伦理道德的科学认识,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进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道德实践。
用道德规范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
6.当代伦理学对伦理学的分类(1)描述伦理学依据经验描述的方法,从社会的实际状况对道德进行经验性的描述和再现,也叫记述伦理学。
与传统规范伦理学相比,既不研究行为的善恶及标准,也不制定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是依据其特有的学科研究方法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分析、科学分析。
伦理学复习纲要
伦理学复习纲要1道德起源论:天意神启论(上天的命令与指示)先天人性论(先天的善性,良心,理念或精神)物质欲望伦(为实现情感欲望而形成的行为追求)动物本能伦(动物自身能力的一种延续)2良心、荣辱与幸福良心:良心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的反映,是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转化后,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人的道德自制能力。
荣辱:明荣知耻。
明荣在于正确理解和对待荣誉,树立正确的荣誉感和荣誉观;其次,要求正确的看待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防止追求虚荣和为了个人利益盗取荣誉。
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
幸福:第一,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把个人幸福建立在社会整体幸福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乃至真个社会幸福的共进共享,在注重物质生活幸福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生活的幸福。
3伦理学的对象研究道德的学问,基本问题: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经济,个人和社会)4道德的本质:是一种反应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精神。
功能:调节和认识功能(主要),还有激励与导向功能。
5道德的发展规律:批判与继承(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善恶的辩证运动中发展,在批判继承中发展)6集体主义,人道主义,公正主义集体主义:既肯定个人主义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又强调集体主义的优先性和首要性,主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辩证结合。
在二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提倡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主义,必要时牺牲某些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反对不必要的个人牺牲,主张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合理体现。
人道主义: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保障人基本利益的实现和同反人道的现实做斗争。
公正原则: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制度公正,分配公平。
7理解善恶概念伦理学上看:善是指行为,品质所体现对他人,社会有利的肯定的道德性质;恶是指行为品质对他人,社会有害的否定的道德性质。
伦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伦理学基础1.道德行为(1)道德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社会行为。
道德行为是与他人或社会有利害关系的行为,是自知的行为,是意志自由的行为。
(2)非道德行为行为主体未受道德意识支配或者对他人或社会不具有道德意义的社会行为。
非道德行为明确指向那些不是由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也不涉及他人或社会利害的行为。
(3)道德的行为也称善行,指的是行为主体在善良动机支配下自觉做出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4)不道德的行为也称恶行,指的是行为主体在自觉地非善或邪恶的动机支配下做出的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2.伦理道德的必要性(1)伦理规范与社会有序运行➢社会伦理规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产物。
伦理作为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在人类的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社会伦理反映了和平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客观矛盾的努力,社会伦理的目标就在于既要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个人利益的满足,又要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集体利益的实现。
➢社会伦理规范是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手段。
社会伦理承担着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向和相互关系、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使命。
(2)道德要求与个体自我完善➢道德是个体立身行事的价值旨归。
➢道德是个体自我完善的精神力量。
3. 道德相对主义(1)道德相对主义者承认道德的存在,并且认为个人有个人的道德,社会也有社会的道德。
但相对主义者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民族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
对于个人来说,道德是一种口味,各有所好;对社会来说,道德是一种习俗,各不相同。
道德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的,或是相对于不同社会和群体而言的。
无所谓绝对的对和错,无所谓绝对的善和恶,无所谓绝对的道德和不道德。
正如不必强求人人有一样的口味那样,也不必强求人人有一样的道德。
强求道德上的一致性,反而不道德。
因此,没有必要进行道德教育。
(2)道德相对主义是一种立场,认为道德或伦理并不反映客观或普遍的道德真理,而主张社会、文化、历史或个人境遇的相对主义。
《伦理学》讲义
《伦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道德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制度、法律、道德、文艺、宗教、习俗。
1、制度:制度是一种规范的综合系统,“制度是社会公认的比较复杂而有系统的行为规则。
”制度包括三要素:原则、奖惩、权威。
这是制度三位一体的公式。
2、法规:法规包括法律和规章。
法规既是行为模式,用应当不应当来描述限制,又是行为后果模式(用合模式后果和不合模式后果来描述)。
法律是法制国家的最高权威。
3、道德: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的社会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中国为礼义之邦,长期形成的主要道德规范有:忠、孝,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四维(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六纪(知、仁、圣、义、忠、和)、八德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专门对付妇女的还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是反道德的要求,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歧视。
4、文艺:文艺是以美的标准和美的力量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的天性,所不同的是,美不仅仅是自然属性的产物,更重要的美有其社会属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美的标准。
5、宗教:宗教也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以神的崇拜和神的意旨为核心的信仰与行为准则的总和。
安分守己和逆来顺受是宗教规范的基本内容。
6、习俗:习俗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行为模式。
自然条件形成的叫风,社会条件形成的叫俗。
习俗起鼓励人们担当社会角色的作用。
古人云:“良俗辅政”,风俗有稳定整合功能。
风俗作用很大:从“入乡问俗”和“伤风败俗”两个成语,可见一般。
二、《伦理学》的任务和学习方法:1、《伦理学》的涵义和目的:《伦理学》是一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知识,阐明道德起源及其发展,说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应用伦理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门科学。
伦理学复习要点
伦理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是对我们的行为原则或公理的选择上的基本的和绝对的形式要求,即康德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原则,但是他并没有规定这个道德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则道德规则的形式,如果一个道德规则不能为一切人所奉行,不能被普遍化,那么它就是不道德的。
(可普遍化的道德规则)人是目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个人不能只作为达到自己目的手段而存在,人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也不能让他人屈从于我们的目的,应该尊重他自己选择的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善良意志:康德强调人应该为了义务而义务,仅仅是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还不够,还用应该在动机上遵循道德规则,康德把这个为了义务而义务的动机称为善良意志。
(对道德法则的绝对服从)显见义务:显而易见正确的义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能够见到的,常识性的义务。
实际义务:具体情况下人应该履行的义务。
正义:对社会制度进行的一种道德评价,是指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得到的东西是社会的基本善;是社会分配基本善的原则。
形式正义:以一整套高度理性化、形式化和程序化的规则作为解决各种社会争端,纠纷而体现的正义。
形式正义实际上是对法律规则的公正和一贯的执行。
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指社会基本结构安排的价值目标、内容具有合理性。
它是指制度本身的正义,是从内容上追求一种结果公正的正义。
功利主义:“功利”,有益的,有利的东西的总称,一个行为如果能够导致最大可能的善的结果或者最小可能的恶的结果时,这个行为就是正当的。
功力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道德规则:有关道德的规则。
具有社会重要性,他的履行与否关系着社会全体人员或者大多数人的生存,幸福,或者关乎社会的的安全,稳定和秩序。
非道德规则:与道德无关的规则。
对于维系社会并无重要性,无关社会大局,苏沪和违背规则对社会并无太大影响。
利己主义: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即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只做使自己快乐或者幸福的事情。
对于利己主义有两种定义,一种认为,利己主义就是以追求个人的幸福,快乐或者利益为自己一切行为的准则,就是只做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的事情;另一种定义认为,利己主义不是指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追求自己利益的方式。
伦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讲伦理学导论●什么是伦理学?如何理解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关于道德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哲学考察。
伦理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于其研究对象——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性。
伦理学既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又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还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
伦理学学科表达出以下特点:(1)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2)理论性与操作性的统一;(3)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研究对象:1道德的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表现为善恶对立并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个人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集体以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
2道德现象的特征①多样性;(主流与非主流)②变化性;(历时态与共时态)③复杂性。
(层次之复杂与结构之复杂)●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有哪些? .视角个人视角整体视角●伦理学的研究任务1、揭示和论证道德的社会本质与其发展的规律2、概括和阐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体系3、应用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般价值评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具体的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大量实践问题。
4、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道德文明成果,积极汲取当代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有益经验,全面提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水准。
5、探求当代社会主义理想道德品质的构成,总结社会主义新人的道德成长规律。
伦理学研究的最高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具有时代精神气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一是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即是经济利益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利益,以与被决定者有无反作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对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同解决。
二是社会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还是社会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道德原则的容,也决定着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评价、道德品质形成的途径和方法的差别和对立。
伦理复习资料
伦理复习资料伦理复习资料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了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我们正确判断和处理道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伦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学科。
它探讨人们应该如何行为,以及如何判断行为的好坏。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道德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道德行为的规范性和价值性。
二、伦理学的主要理论1. 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而非绝对的,不同的文化和个体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种观点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个体自由。
2. 伦理普遍主义:伦理普遍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普遍适用的,存在于所有人类社会中。
它强调了道德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 伦理功利主义:伦理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为的好坏应该根据其结果来评判,即根据其对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利益的贡献程度来决定。
这种观点强调了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的原则。
4. 伦理权利论:伦理权利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些基本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尊重。
三、伦理学的应用领域1.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研究医疗行为的道德问题,如生命伦理学、医疗资源分配、医学实验伦理等。
在现代医学发展中,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于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商业伦理学:商业伦理学研究商业行为的道德问题,如商业道德、企业社会责任等。
在商业活动中,伦理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环境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伦理学的挑战和反思伦理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反思。
首先,伦理学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伦理学复习资料 优质文档 新
伦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伦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一、名词辨析(4*5’)1.伦理与道德伦理:即指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原则,也即“伦类的道理”。
道德:是指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1)道德指实际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伦理还包括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的理论;(2)道德侧重于个人、主体、主观性,伦理侧重于群体、客体、客观性;(3)道德侧重于特殊性和方向性,伦理侧重于普遍性和双向性。
联系:两者均指现实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应当遵守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2. “实然”与“应然”“实然”与“应然”的关系问题,原本是休谟提出的著名难题,即所谓的“休谟法则”。
“实然”、“是”、“事实如何”是客体独具的属性,“应然”、“应该如何”是客体的关系属性。
道德的实然性:表现的是一定的现实利益关系,表现的是道德的实际状态,因而,对人们提出的是现实的道德要求。
道德首先是现实道德生活的反映,道德规范首先是现实道德关系的概括。
道德的应然性:表明的是道德的理想状态。
道德表现的又可能是一定的未来利益关系,因而对人们提出的是理想的道德要求。
道德通过向人们展开这种对世界的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从而希望在现实的基础上达到把人们引向未来道德理想的目的。
也正是道德的应然性、理想性的特征,使人类增强了走向理想未来的信心,并充分展示出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构建理想世界的主体性。
3.道德的阶级性与全民性道德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道德总是表现着本阶级的生活条件,包括三个方面:①阶级社会里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利益的反映,体现着不同阶级的意志和要求;②一切阶级都是从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出发来进行道德评价的;③一切道德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都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道德的全民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和要求而形成的某些道德意识、行为准则等。
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课教案
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精品课教案(全套)第一章:伦理学导论1.1 伦理学的定义与意义1.2 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3 伦理学的分支与研究方法1.4 伦理学在个人与社会中的应用第二章:伦理学的基本概念2.1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与联系2.2 善与恶的定义与分类2.3 正义与公正的概念与实践2.4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第三章:西方伦理学主要理论3.1 功利主义理论及其评价3.2 义务论理论及其评价3.3 德性伦理学理论及其评价3.4 社会契约论理论及其评价第四章:东方伦理学主要理论4.1 儒家伦理学理论及其评价4.2 道家伦理学理论及其评价4.3 佛教伦理学理论及其评价4.4 伊斯兰教伦理学理论及其评价第五章:当代伦理学面临的挑战5.1 科技发展对伦理学的影响5.2 全球化对伦理学的影响5.3 环境问题与生态伦理学5.4 人文关怀与生命伦理学第六章:伦理道德与日常生活6.1 家庭伦理与亲情道德6.2 职场伦理与职业道德6.3 社会伦理与公民道德6.4 网络伦理与数字道德第七章:伦理道德与法律关系7.1 法律伦理与伦理法律的关系7.2 法律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7.3 伦理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7.4 法律伦理在法律教育与培训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医学伦理学8.1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规范8.2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伦理关系8.3 医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8.4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争议第九章:商业伦理学9.1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9.2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9.3 商业道德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9.4 商业伦理在企业治理中的实践第十章:教育伦理学10.1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0.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伦理关系10.3 教育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10.4 现代教育伦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伦理学导论难点解析:伦理学的定义与意义是理解伦理学的基础,需要深入探讨其内涵与外延;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道德问题的不断探索与反思;伦理学的分支众多,研究方法各异,需要系统掌握;伦理学在个人与社会中的应用是伦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精品课教案(全套)
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精品课教案(全套)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伦理学教案讲义伦理学精品课教案(全套)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伦理素养,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水平。
3. 课程内容:包括伦理学的基本概念、道德原则、主要伦理理论、道德判断与选择等方面。
二、第一章:伦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明确伦理学与道德的关系。
2. 教学内容:a. 伦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b. 伦理学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c. 伦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三、第二章:道德与道德规范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道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掌握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发展。
2. 教学内容:a. 道德的定义与特点b. 道德规范的类型与作用c. 道德规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四、第三章:伦理学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如诚实、正义、善良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进行道德判断。
2. 教学内容:a. 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定义与分类b. 常见伦理学原则的含义与应用c. 道德判断与伦理原则的关系五、第四章:主要伦理理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伦理理论,如功利主义、义务论、德性伦理学等,并能够分析其优缺点。
2. 教学内容:a. 功利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与评价b. 义务论伦理学的核心观念及其批判c. 德性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与应用六、第五章:道德困境与伦理决策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道德困境的概念,掌握解决道德困境的伦理决策方法。
2. 教学内容:a. 道德困境的定义与特点b. 伦理决策的原则与方法c. 案例分析:道德困境与伦理决策的实际应用七、第六章:道德修养与伦理行为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并能够践行伦理行为。
2. 教学内容:a. 道德修养的内涵与意义b. 提升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c. 伦理行为的表现与评价八、第七章:社会伦理与公共道德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伦理与公共道德的概念,掌握社会伦理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要求。
新编伦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编伦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1.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伦理学的定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价值观和规范的学科。
-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判断的道德规范及其理论基础,包括伦理学的起源、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伦理观念以及伦理决策的方式等。
2.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的,不同文化、习俗和个人都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伦理客观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客观的存在,与个人或文化无关,存在于自然界中。
-伦理主体主义:关注个体的主观意愿和自由选择,认为伦理判断应由个人主体自行决定。
-伦理理性主义:强调使用理性和推理进行道德判断,以便找到最公正和合理的决策。
3.伦理学的伦理观念:-幸福主义:认为幸福和快乐是伦理行为的最终目标。
-义务主义:认为伦理行为应基于义务和责任感。
-后果主义:将伦理行为的好坏衡量于其结果或后果。
-美德伦理学:强调培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
4.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功利主义:将最大幸福原则作为决策依据,即最大程度上促进最多人的幸福和福祉。
-基本人权理论:强调尊重和保护每个个体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不可剥夺。
-社会契约理论:将伦理决策理解为一个包含合理规则和社会契约的过程。
5.伦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个体权利:涉及个体权利的保护和平衡,如自由、隐私和财产权。
-平等和正义: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是否有平等机会的问题。
-科技和道德:探讨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的道德影响。
6.不同伦理学派别:-伦理相对主义:主张道德标准是相对的,随文化、习俗和个人观念而变化。
-应用伦理学:强调将道德标准和原则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社会伦理学:考察社会机构和系统对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影响。
总之,伦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研究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伦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以及如何进行伦理决策和应用伦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伦理学复习资料说课讲解
道德概念: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正当与不正当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观念品质、行为活动的总和。
1.基本问题:(1)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实质)(2)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3)善恶问题(4)现有与应有的关系问题(5)人的自由和道德责任问题2.简述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与性质。
⑴对象:道德⑵伦理学的性质:哲学的分支学科,被称为“道德哲学”。
⑶伦理学的定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本质,道德水平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3.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谈谈如何学习伦理学?1、学习伦理学要同对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
2、要同学习哲学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3、要批判的汲取人类历史上各种伦理学理论中的有益成分。
4、要把理论学习同道德实践联系起来。
4.伦理学对道德的研究涉及的内容:1.道德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德的起源于发展规律,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2.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
3.道德活动或实践。
包括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建设。
5.伦理学的研究方法:(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伦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2)理性思辨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历史分析方法。
(5)价值分析方法。
第一章伦理学思想传统1.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阶段(1)先秦时期:萌生孕育和形成时期(2)秦汉至宋元明清时期:地主阶级伦理思想演变、发展、日益系统化并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3)近代时期:传统伦理思想遭受批判和资产阶级伦理思想艰难孕育于曲折发展的时期。
2.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1)国家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
(2)公忠爱国的整体主要精神。
(3)仁爱和谐的伦理情怀(4)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追求。
伦理学优秀PPT讲义
•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促使 职业道德得以产生和发展
• 三、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培养锻炼人的优秀的 道德品质推动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研究的范围提出了 伦理研究的新课题促进了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一、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对道德的作用
• 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对道德进步的作用是有条件 的
•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与道德进步的冲突 • 一、科技发展对道德的作用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中
通过一定生产关系中介而实现的
• 二、科学技术发民对道德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有目 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 三、科学技术是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 中探索中积累的认识成果和智慧结晶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
• 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体系特殊
本质 •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深层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般本质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二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 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三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 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 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 争
道 德 的 功 能 一、认识功能:主要是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
判断来实现的其目标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 觉性 二、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 通过评价、命令、教育、指导、示范、激 励、沟通等方式得以实现
道 德 的 功 能 三、教育功能: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
一、道德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理学复习讲义【第一章导论】一、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分析(一)西文在西方,伦理与伦理学是同一个词ethics,源于古希腊文ethos,意思为人的住所或居留之处,用来指称人居住于其中的敞开的场所。
后来意义扩大,表示风俗习惯以及所形成的人的品格和气质。
道德是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res,也是指风俗、习惯以及品性、品德。
伦理与道德在西方的词源涵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它外化为风俗、习惯,而内化为品性、品德。
(二)中文1、道德“道”本义为道路。
引申为规律、必然、原则、规范和方法。
伦理学中的“道”主要以“人道”为核心展开,指示的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与道理。
“德”的本义为正见于心,端正心思,在内心确立正直原则。
“德”与“得”相通。
德是人道的内化。
“道”与“德”的词源涵义都是指人之为人行为应该如何的原则与规范。
“道”是外在规范,是尚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是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
“道德”一词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集合体的类的人的做人原则与道理,这是关于社会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的;一是作为单个人的做人根本原则与道理,这是指个体的做人美德。
前者是社会伦理,后者是个体美德。
自春秋之后,“德”就更多地倾向于向内在化方向发展,更侧重于人的内在心性与品德。
2、伦理“伦”有类别、辈分、顺序等含义。
后来逐渐专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成为“人伦”。
“理”本义为“治玉”。
引申为整治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伦理”即“人伦之理”,指人际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处理调整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或规范。
3、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趋同:一般说来,“伦理”与“道德”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同义词。
在理论上以及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两个概念的趋同是主流。
区别:“伦理”与“道德”侧重点略有些不同,这造成它们之间在意义与用法上形成一些差异。
①“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②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评价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等),评价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联系:伦理对道德具有指导性,伦理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变为内在操守,即为道德,道德以伦理为内容。
综上所述,伦理学是关于社会伦理与个体道德的科学,致力于社会伦理关系与个体道德状况的研究,期望达致社会伦理的和谐有序与个体品行的完善。
二、道德现象的感知与辨认要回答什么是道德,区分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最重要的标准当然就是是否涉及到“善恶正邪”的内容,而从规范伦理学的眼光来看,可以指出辨认道德现象的两个形式要件:首先,它一般关涉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不仅仅是自我的事。
其次,它必须表现为外在的、可见的行为,对他人产生实际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内心的事。
三、伦理学的性质与关联1、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
不仅描述道德,更要解释道德,对于诸如道德究竟为何物、它如何生成和发展,以及它的价值和意义等根本问题必须作出思考和回答。
第二,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
要探究人际关系和行为类型的价值意义,提出自己的价值概念,构造价值观念系统,并用以评价道德现象,指导现实生活。
第三,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
依据于价值观念系统的构造,阐发和制定相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行为之“应当”与“不应当”给以具体的指导。
第四,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
关注现实人生,对道德现象的把握、道德理论的阐发和价值体系的构造,既是源于生活,更是要回归生活,发挥对现实人生的现实功效。
综上所述,伦理学是一门研究道德现象,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指导人们恰当选择和行动的科学。
2、伦理学的内部划分(1)传统与现代传统伦理学涵盖范围广泛,是一种包含了人生哲学乃至宗教学说的广义伦理学。
现代伦理学主要考虑人的行为和行为准则,考虑与社会、与他人相关的那部分伦理,“行为优先”是现代伦理的一个突出特征。
因此,它主要是一种探讨社会正义和个人义务的社会伦理学。
这种狭义的社会伦理学构成现代伦理学的主干部分。
简言之,传统伦理学以人格、德性、至善为中心,而现代伦理学的主流则以行为规则、正当、正义为中心。
(2)现代伦理学的划分依照研究取向与学术路径,现代伦理学分为规范伦理学和非规范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分为普通规范伦理学和应用规范伦理学,非规范伦理学包括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
①非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meta-ethics)又叫分析伦理学(analytic ethics)或后设伦理学或形而上学的伦理学。
元伦理学是20世纪前六十多年在英美伦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伦理学理论,就是指以伦理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反思、追问的对象是伦理学自身。
认为仅限于研究道德规范和行为善恶等具体问题的规范伦理学没有科学意义,主张以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考察道德推理的逻辑和伦理规范的证明,在道德劝诫上持相对中立。
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e- ethics)主要以描述的方法研究伦理学,包括历史的描述,如各种道德史、风俗史;现实的描述,如某些社会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内在的描述,如道德心理学的著作;外在的描述,如道德社会系统的著作。
通过这些描述来如实地呈现人们综合的道德状况。
②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normative-ethics)是以规范和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主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探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本质和评价标准的理论。
规范伦理学包括普通规范伦理学原理和应用伦理学两大类,一般来说,它构成现代伦理学的主体。
☆普通规范伦理学主要有目的论、义务论和德性论三种基本类型。
目的论和义务论的判断基于行为,德性论的判断则基于品质。
目的论(teleology):是一种以道德行为的目的性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或已经产生的实质性价值(效果)作为道德评价标准的伦理学理论。
在道德正当性问题上,目的论强调行为结果的善性或价值,把对行为结果的非道德意义上的好坏评价作为道德正当性的依据。
这样,“好”就是优先于正当的,正当依赖于“好”来确定。
也称效果主义,效益主义。
一般包括伦理学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义务论或道义论(deontology):是一种认为人们的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由行为的功利后果或期望的功利后果决定,而由它自身固有特点和内在价值决定的伦理学理论。
以康德伦理学为代表。
德性论或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是以品德、美德和行为者为中心的伦理学,是指以个人内在德性完成或道德人格的完善为基本价值尺度或评价标准的道德观念体系,具有内在自律性的道德力量和自我完善性价值取向。
广义的德性论是在传统社会占据支配地位的、最有影响力的伦理学理论。
中国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的主导伦理体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两个最为成熟的美德伦理谱系。
☆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兴起于二十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其存在背景在于二十世纪占学术主导地位的元伦理学只注重道德语言的分析及道德推理判断,而忽视实际的、具体的、和现实的道德问题,某种意义上应用伦理学是对元伦理学的反动。
应用伦理学将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应用于具体的、有争议性的道德应用问题暨特殊的伦理议题,所以又称特殊伦理学。
目前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生命伦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经济伦理、教育伦理、管理伦理等等。
20世纪伦理学的研究走向曾发生过两次明显转向:一次是20世纪初,伦理学的研究从以规范伦理学占主导转向以元伦理学研究占主导;另一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元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复归以及美德伦理学的复兴。
近十年来,伦理学有一种向诸多应用领域发展的强劲势头。
3、伦理学的外部关联在伦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外部联系方面,伦理学与哲学的联系最为紧密,甚至它就一般被包括在哲学之中,是哲学的一部分。
伦理学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实践哲学,在整个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与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美学以至宗教、神学的关系。
它们在历史和逻辑上实际都有一种紧密的共生关系。
伦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如文学、史学、艺术、人类学、心理学等也有较紧密的关系,尤其作为从内外两方面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的道德史、伦理志、道德心理学来说,对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材料是相当依赖的。
而文学和史学更始终都是伦理学的宝贵资源。
伦理学与社会科学诸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也关系紧密,尤其是在研究社会正义的方面。
由于伦理学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关注社会伦理而非个人伦理的内容,所以它必须吸收这些学科的知识,而这些学科碰到的伦理问题也使这些领域的学者不能不关注道德。
【第二章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第一节道德的起源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1、神启论:神启论诉诸于人自身之外的某种超验力量,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2、理念论:理念论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
(柏拉图之理念世界、黑格尔之“绝对精神”、程朱理学之天理。
)3、人性论: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的天性,是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良知良能。
天赋理性。
天赋情感。
自爱本能。
)4、进化论:以生物进化中的生物遗传变化为依据,解释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生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遗传基因决定人的道德行为。
(人的道德是动物合群性本能的演化;道德生活在适者生存的竞争选择中发源;基因决定论。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道德起源论当我们讨论道德问题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我们将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角度,结合人的社会实践去考察和研究道德的起源问题。
1、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1)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主体,使人作为道德主体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加确定的方向。
(2)劳动活动创造了对道德的需要。
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分工与协作,因而需要有一种新的东西来执行维持劳动过程职能的东西,这就是风俗习惯和后来的道德。
(3)劳动活动创造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劳动不仅产生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推动着道德的产生,而且也产生了人们对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的发生不仅必须以社会关系为前提,而且还必须以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为依据。
人类的道德生活本质上是对人们社会关系的认识和反映,道德的产生必须以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为前提。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基础。
3、人类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4、生产实践是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社会条件。
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建立起较为经常而固定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着彼此之间需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同时也产生了人们对这种社会关系的自觉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有关善与恶、祸与福、利与害等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