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件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d5e87004a1b0717fd5ddcd.png)
.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 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 些须认得几个字。”
三看故事情节,注意人物性格随情节的变化而发生 的变化。
四看人物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形成性格)。
五看作者及周边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感情倾向、 陪衬)及与人物的关系。
.
运用答题模式,规范组织答案
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为 “××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 人”。
.
二、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 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 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 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 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次要人物的着墨非常少, 但他们却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文中的我”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 还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这说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 正义感的人。在这里通过对次要人物“我”的简单描写,就把菲 利普夫妇冷漠无情、虚伪自私的特点充分地衬托了出来。在《变 色龙》一文中,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叶尔德林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 作用。从端着一个“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的筛子到报告“好像 出乱子了”,从给警官脱穿大衣到两次对狗的来历进行判断,既 表现出他忠实而驯服,又从侧面衬托了警官的专横多变、媚上欺 下、见风使舵的性格。这样,通过次要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人物性 格特点,使文章更含蓄、更客观、. 更有力。
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a93af3866fb84ae55c8dc4.png)
2021精选ppt
8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 标题的类型
• 1.主要情节。 2.贯穿全文的线索。 3.特定环境。 4.主要人物。 5.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主旨的事物。
• 答题注意事项
• ①要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概括内容,二是概 括主题。例如:《祝福》
•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 说结尾答出文章主旨。例如:《药》
– ②用这些方法写了什么内容。(找最能表现 人物特点的词和句。)
– ③针对内容分析人物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2021精选ppt
5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 ①正面描写。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 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 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 ②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言行衬托主人公。
2021精选ppt
16
小说常用的的叙述技巧
•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使情节 曲折有致,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 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 4.埋下伏笔——内容上前后呼应,使结 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
• 5. 事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
2021精选ppt
17
〈七〉评价、感悟、启示。
•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 染气氛;设置悬念,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
• ②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 应前文。
• ③文末: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 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 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 2、答题要点:内容、结构、主旨
2021精选ppt
• ②好处(效果):由表及人,行文思路 清晰;情节环环相扣,结构严密紧凑。
高一语文:小说阅读优质课件
![高一语文:小说阅读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b50f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e.png)
4.主题 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
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 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高考 所选小说常见主题如下:
小说四要素关系图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的叙事手法:悬念、伏笔、照应、对比、衬托、虚构、反复、铺 垫、突转、线索、抑扬等等 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 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
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
写景式 悲剧式 大团圆式
①营造意境,感染读者;②烘托人物形象;③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小说的主题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增强 悲剧色彩;③从表达效果上看,令人感动,让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情感体验上看,与 主人公、作者的意愿形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能凸显 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课文链接:《百合花》、《哦,香雪》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 的短篇小说,首发于1958年。 小说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 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 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 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 “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 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 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 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 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多吉用力皱着眉头,说,可是—— 河水慢慢被冰封,冰仿佛是软的,一踩一个深坑。索朗老人裤脚滑落下来,但腾 不出手来卷它,裤腿湿沉沉的,等跨过冰河,已经变成刀一般的坚硬。 他们走完最后一段冰面,从河谷爬上堤岸,沿着一条隐约可见的山路向上走。当 他们再次回过头来,冰河已经像一条蓝色布带蜿蜒在山谷里。 四个人就这样朝着赞斯卡冰河注目了一会儿,阳光低垂,他们整了整背包,继续 上路了。 (摘编自汤成难《蓝色冰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共37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共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acafe8e08e9951e79a892776.png)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细节题
• 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 不同?有什么作用?
• 【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 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 前后文,从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两方面去 分析它的异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 个方面: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铺垫 伏笔、暗示情节发展,③刻画人物、推动 情节,④突出主旨、抒写情感。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丢项链,赔项链,明真相。
• 感情 《我的老师》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高 考语文 小说阅 读专题 复习》 课件 (共37张)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 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2.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5.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
中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最终版.ppt
![中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最终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62c3498bd63186bdebbc31.png)
演示课件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 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演示课件
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 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演示课件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及其作用
▪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 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 质)
演示课件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 ③衬托主题。 ▪ ④渲染气氛。 ▪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演示课件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 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 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 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 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
▪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 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 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ppt课件
![小说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c765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4.png)
(5)合理想象
(八)对主旨的把握
▪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 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 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 此,欣赏小说必须正确欣赏小说的主旨。 常见的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体会);
小说技巧归纳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 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 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 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 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 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 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 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重点学习) 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作用
①渲染营造氛围 ②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④暗示社会环境(交代活动场所) ⑤深化作品主题
• 探究:
朗读1-5段
• 1、我在什么时节回故乡?故乡是怎样的景
象?我有何感觉? 严寒的深冬。 萧索(荒凉、冷落)衰败。
究 的外貌变化,反映了闰土艰难困苦的生活。
(中考题)第55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 作用是什么?(4分)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 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子也不是我 所记得的红活圃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 皮了。
答:是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2分),表明 闰土的生活已陷入贫困之中(2分)。
闰土命运探究
杨二嫂命运探究 “我”的命运探究
小说阅读知识点汇课件
![小说阅读知识点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93c4d7b9d528ea80c7792e.png)
题型二、人物形象
1、指认“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⑵侧面描写
其他人物的关系(对比、衬托)
刺)
作者对形象的介绍和评价(褒贬、颂扬讽
环境烘托
(3)虚实结合
2、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知识点汇总
小说阅读题型汇总
题型一:情节类 1、概括情节 2、情节的作用 3、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题型二:人物形象 1、指认“人物”描写的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如何确定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探究“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5、探究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6、探究某个“物件”的作用 7、人物评价题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 气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题型四、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通过写什么--1、歌颂、赞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丑恶。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反思什么现象。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小说常见主题: (1)讴歌好人,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揭露讽刺丑陋人
题型六、赏析语句 1、指出手法(或用词、句式特点,语言特色) 2、结合内容分析语句内涵,说明效果作用 -(答具体) (生动形象、委婉含蓄--)事物- -特点,人物- -性
③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 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 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知识梳理讲解ppt课件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知识梳理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da57517fd5360cba1adb99.png)
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 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其它重要内容。 2.开头 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 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 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Company Logo
三、小说的类别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和微型小说。中、高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 它的特点是微、新、密、奇。微: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 五百个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 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它以白描为主,语言简洁、精 练。因此,具有较高的考查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文学阅 读和鉴赏的能力。
Company Logo
㈡ 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 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 题思想的作用。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 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示的,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 而得到具体体现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 局四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场面,指小说中 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 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 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线索既 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 暗线。
Company Logo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55张PPT)
![《中考语文现代文总复习之小说阅读考点攻略》课件(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54c95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7.png)
3. 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从加点 词语的角度赏析) _“__彼__此__”__是__指__“__我__”__和__孩__子__们__。__“__我__”__与__孩__子__们__已__经__走__进__彼__此____ _的__内__心__,__“__彼__此__”__一__词__拉__近__了__距__离__,__表__现__了__“__我__”__和__孩__子__们__日____ _渐__加__深__的__感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而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 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忧郁落寞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 终于裂开了缝隙,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我见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 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我一边忙活着,不知何时老 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我看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 多时,浓浓的焦香味便弥漫了小屋。这是老人给我张罗的午餐。他讪 讪地解释:“做其他的我担心你可能怕不卫生,所以,我烤了洋芋, 火是最干净的。”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 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 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
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 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 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 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 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三十岁,可我的声带 却未老先衰,恐怕有三百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的不少 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哈哈大笑的,但我发现他们 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
![《小说知识点详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7b4d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5.png)
语言运用技巧与效果
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增强语 言表现实、 生动、幽默等, 营造出不同的氛 围和情感
语言节奏:快慢 结合,起伏有致 ,使情节更加紧 凑
语言色彩:运用 不同的词汇和句 式,表达出不同 的情感和意境
语言风格与意境营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语言风格:小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及不同风 格的语言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
评论标准与原则
文学性:评论作品的艺术价值、文学风格和技巧 思想性:评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内涵和意义 审美性:评论作品的美学价值、审美体验和感受 社会性:评论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影响和现实意义
评论技巧与实例分析
掌握小说背景和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关注情节结构和叙事技巧 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评论
小说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
小说与散文 小说与诗歌 小说与戏剧 小说与报告文学
04
小说情节与结构
情节类型与特点
情节的特点:连贯性、曲折 性、紧张性、真实性
情节的基本类型:简单情节、 复杂情节、多线索情节
情节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 表现主题、吸引读者
情节的安排技巧:悬念、伏 笔、转折点、高潮
高潮设置:讲解如何通过高潮的设置来提升小说的吸引力,使读 者产生共鸣
情节转折与伏笔设置
情节转折的作 用:使故事更 加曲折生动, 吸引读者兴趣
常见的情节转 折方式:突然、 意外、出乎意
料等
伏笔设置的作 用:为情节转 折提供铺垫, 使读者更容易
接受
伏笔设置的技 巧:暗示、隐 喻、细节描写
等
小说人物塑造与描
小说语言与修辞手
06
法
小说语言特点与风格
• 小说语言特点: * 叙述性语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客观、中立。 * 描写性语言:通过细节、 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 * 叙述性语言: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客观、中立。 • * 描写性语言:通过细节、修辞手法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和场景。 • * 对话性语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4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4](https://img.taocdn.com/s3/m/101606d090c69ec3d4bb7584.png)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4七、标题作用和含义(散文小说通用)(一)三种问法区别1. 好处:作用+含义+手法2. 理解标题的含义:含义3. 标题作用:作用(二)标题作用:1. 线索2. 设置悬念/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兴趣3. 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点出主要人物4. 揭示暗示主旨5. 照应结尾/照应开头6. 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有时也答标题深层含义)(三)标题含义(散文通用)1. 最字面的意思(跟文章相关的字面义)2. 标题在文中含义3. 标题最深层含义(主旨)【典题8】归袁有江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
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
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
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
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
脚下是万丈深渊。
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
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下山时,他鬼使神差地将车又开回了单位,并关闭了手机。
今夜,他想徒步回家。
银白的河床里,静水深流,寂然无声。
夹道的树丛间,散布着稀奇古怪的虫鸣,天籁般好听。
他贪婪地深吸着夏夜的凉气,稳健地走在塑胶绿道上。
恍惚间,他觉得身后,留有一串清晰的脚印。
这些脚印,将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坚定地嵌入了这座城市。
“强人是你,能顶天立地”,想起了郭天王的歌词,他微微一笑。
在绿道尽头翻上路面,向南,转入一条商业街。
路上车水马龙,街两边店铺林立,流光溢彩的招牌和灯箱,让他有片刻目眩。
一家超市的音响,正不遗余力地播放着流行歌曲。
这条他每天经过的街道,原来如此繁华。
从前的熟视无睹真不应该。
从商业街拐进工业区,热闹渐行渐远。
马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货柜车,几乎没有行人。
站在梧桐树间的路灯,洒下斑斑点点的光。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点回顾PPT课件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点回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6e75b0a98271fe900ef938.png)
3、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 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 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 细枝末节。
五、情节
情节运行的方式之摇摆
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 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 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 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 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因而显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种结构中塑造的人物就是文学作品中独特而不朽的“圆 形人物”形象。
例,娜塔莎、夏洛克、哈姆雷特、聂赫留朵夫 ●“扁平人物”,其性格在单一的线索上发展,直至最 终,这类人物性格稳定,既容易被人辨认又容易被记忆。
例《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公务员。 “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小说中年
▪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 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 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 小说的第二作者。
(二)叙述人称
▪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
(四)速度控制
▪ 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 读者一般用快速阅读,细细品味。
▪ 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 写手法,读者要用慢速阅读,细细品味。
▪ 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 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
1、细小的摇摆,如《素芭》的心理活动,心 理的摇摆使简单的情节更加丰满了。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ppt课件(88页)](https://img.taocdn.com/s3/m/80e2a4cf87c24028905fc358.png)
一、把握故事情节
1.如何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按照情节的基 本结构来梳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例如:《祝福》
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
线索—串联故事情 节的东西
例如:《项链》
抓住场面来梳理 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情节表达顺序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楚。
4.情节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特别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题,深入主题,特别主题,丰富主题等。
【第一问】:把本文的情节“抖〞开,不难发现,有一条线索将整个文章连缀成篇:在 医院看麻婶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和丈夫起了争吵;麻婶去世后她的女 儿不知道六百块钱的事,马兰花的丈夫特意赶过来和马兰花吵了一架;以后的生活中, 又出现丈夫因为这六百块钱而讽刺挖苦马兰花的情节;最终马兰花的丈夫和她和好,同 样是因为收到了那六百块钱的还款。因六百块钱而产生的争吵反复出现,这一情节恰是 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概念
•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 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 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 素。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亮,环境描写逼 真,主题思想深入,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 的特点。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小
C、细节描写
说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三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件(37张)-优秀课件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件(37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9a61edeefdc8d377ee3292.png)
• 选举在即,政府准备安置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赫蒂被 安排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
•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猫一起蜷缩着,坐在 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 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赫蒂和她的猫就 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 猫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 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 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 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的具有欺骗性红晕 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 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 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 “让它去安睡了”。
• 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 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这座公寓里的一个小 房间去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 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她把它抱回了家。
• 这栋楼里生活的全部是像赫蒂一样的人。 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 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 定。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 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暂时安 顿下来后,就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 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 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 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
• (有删节)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赫蒂对着看不见的证人说话的情节,表现了她对爱孩子 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和抱怨。
• B. 小说中老妇、猫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在 社会中没有地位、尊严,甚至要遭到别人的迫害,作者为 他们感到不公。
• C. 文中的赫蒂老人,善良、顽强、能干、爱子女,但面对 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 分懦弱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答案:C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5.文章中多次出现的
“猫”,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案:①情节:猫是老妇人不断搬家的原 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行文 紧凑,内容完整②主旨:猫与老妇人相依 为命,子女与社会却漠视老人,丰富了小 说的内容,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效果;③人 物:通关猫刻画了老夫人孤寡老人,孤独 的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 件ppt课Hale Waihona Puke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思考
• (2)反转型:出人意料+引发读者想象和思考 • (3)留白型结尾(环境描写/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
想象和思考,留有余味
• (4)直接型:交代使文章情节结构更完整 • (5)补叙型结尾:补充交代了……结局+文章结构更完整+丰富(人
物、内容)+引发读者想象和思考 • 3. 丰富人物形象(提现人物心情) • 4. 照应开头/标题/文中某段
• 情节:(无论什么位置的情节,作用都是 异曲同工的)
• 1. 刻画人物形象
• 2. 揭示/深化/暗示主旨(结尾段一定会有, 其他段步一段)
• 3. 推动情节发展/与上下文照应/过渡/埋伏笔 /做铺垫/设置悬念
• 4. 读者心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 想象和思考
• 结尾段作用 • 1. 主旨 • 2. 类型(增强文章艺术表现力,增强文章可读性 ) • (1)欧亨利式:出人意料理之中(分析情理之中)+引发读者想象和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6.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
段的作用。
• 答案:①情节:补充交代猫的最终结局, 使小说情节完整;②人物:借猫的悲剧, 烘托了老妇人的悲惨命运;③主旨:表达 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无 情的讽刺与批判。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 猫总是蜷缩在赫蒂那硬邦邦的瘦骨嶙峋的老胳膊里。赫蒂 近来感到心里很乱,提不起精神来,不过她认为这是因为 在春天到来之前,她还面临着一段漫长的冬天的缘故。其 实她是病了。
• 这时赫蒂已不再去想自己是个病人、生病的程度和生命的 危险,不去想她活下去的渺茫希望。有时候她脑子还挺清 楚,但是有时候她的思想是模糊不清的,她高声地说话, 大声笑着。她甚至还匆匆忙忙地爬起来过一次,在破衣服 堆里翻找一张四年前她那个好女儿寄给她的旧圣诞卡。她 声音严厉而刺耳地向并不在场的四个子女说,她现在老了, 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是你们的好妈妈,”她当着 看不见的证人——老邻居、社会福利人员和一个医生的面, 对他们大声喊道:“我从来没让你们缺过任何东西,从来 没有!你们小时候我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可以 随便问任何一个人,问呀!问他们呀!”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 猫蹲伏着望着她,它已经陪着老妇人度过 三个夜晚了。她的头垂在胸前,密密的白 发从大红色的毛线帽子下露了出来,遮住 了那张由于充血而带上的具有欺骗性红晕 的脸——这是冻昏过去以后的充血。她还 没有断气,但是当晚就死了。
• 至于那只猫,后来给一位官员捉走了。他 们给它打了一针,正如我们说的那样, “让它去安睡了”。
• 在她丈夫去世、儿女们陆续结婚离家以后, 市政当局便让她搬到这座公寓里的一个小 房间去住。有一天她看见一只小猫在一个 肮脏的角落里发抖,她把它抱回了家。
• 这栋楼里生活的全部是像赫蒂一样的人。 楼里面到处都是猫,市政当局终于派了个 官员来,说要坚决执行有关饲养动物的规 定。就这样,她离开了住了三十年,几乎 占去她生命一半时间的那条街。她暂时安 顿下来后,就又开始做起买卖来,那个小 房间很快就像她以前住的那间一样,摊满 了五颜六色的不同质地的衣物和装饰衣服 的金属小圆片。她的买卖不错。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典型题讲解课 件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 主旨:(社会性的深层次的主题) • 人物(多个人物,多个主旨)——探究文章
主旨 • 1.人性 • 善性(真,善美) • 恶性(体现人性的丑陋与扭曲) • 2.社会性:社会现实;群体价值观问题 • 3.作者态度:(对人赞美,批评,讽刺,同情)
• 选举在即,政府准备安置像赫蒂这样的人。 分配住房的官员来作最后的安排,赫蒂被 安排到北郊市政当局办的一所养老院里去, “你不能把猫带去。”他机械地说道。
• 她想好了主意,她和猫一起蜷缩着,坐在 离原来住的那所房子两个门远的一所空房 子的门廊里,过了几夜。
• 大约两英里以外,耸立着三幢大空房子, 在一个寒冷阴暗的黄昏,赫蒂和她的猫就 在这个角落里安下了家。
• (有删节)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赫蒂对着看不见的证人说话的情节,表现了她对爱孩子 却得不到回报的不解、委屈和抱怨。
• B. 小说中老妇、猫象征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在 社会中没有地位、尊严,甚至要遭到别人的迫害,作者为 他们感到不公。
• C. 文中的赫蒂老人,善良、顽强、能干、爱子女,但面对 逼她搬家的市政官员,却不敢反抗,可见她性格中又有十 分懦弱的一面。
老妇与猫
【英】多丽丝·莱辛
• 她叫赫蒂,是与二十世纪同时诞生的。
• 她们全家,很不舒服地挤在伦敦当局盖的一座便 宜公寓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严冬,她丈 夫得肺炎病逝。她丈夫死时不过中年,现在她的 四个子女都已是中年人了,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 圣诞卡。此外,她在他们眼里并不存在。因为他 们都是些体面的人,有家有业。他们总算是提起 她的时候,就说她有几分古怪。她的儿女们,生 怕她的吉卜赛血统,会以比老往火车站跑还要糟 糕的方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