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摘要:
污水处理是一种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有害成分,使其达到可回用或可安全排放的水质要求。
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迅猛增长,污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如果不对污水进行处理,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甚至影响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污水处理工作成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必要措施。
一、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最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筛选、沉淀和过滤等。
筛选是通过网格或者过滤器将较大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截留下来,以减少后续处理工序的负担。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以便后续处理和回收利用。
过滤则是通过介质的过滤作用去除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常见的介质有石英砂、活性炭等。
二、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二步,其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有机物。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凝聚和氧化等。
中和作用是通过加入化学试剂,将酸性或碱性的污水调节为中性,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凝聚作用是通过加入凝聚剂,使微小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便于后续处理和沉降。
氧化作用是通过加入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降低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
三、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站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站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站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处理: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时,首先经过网格、格栅等物理过滤设备,去除较大的杂质、漂浮物和固体物质。
2. 沉淀和沉降: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沉淀和沉降,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深色淤泥,水体上部较为清澈。
3. 厌氧处理:沉淀后的污水通过通入氧气的方式提供氧气供生物接触氧化,此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可用的有机物和浑浊物质。
4. 好氧处理:在厌氧处理的基础上,将污水引入生物好氧系统,通过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污染物。
5. 深度处理: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可以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方式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微小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等。
6. 消毒:为了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常常需要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氯消毒等。
7. 水体回用或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进行水质调整和后续处理,可以被回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也可以排放到环境中。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是为了将含有污染物的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过程。
它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包括预处理、主要处理工艺和后处理。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对原始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较大的杂质和可溶性有机物。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格栅除渣和沉淀除砂。
格栅除渣是将原始污水通过格栅,过滤掉较大的固体杂质,如树叶、纸屑等。
格栅的间距根据需要可调节。
沉淀除砂是利用沉淀原理将污水中的沙子、石头等颗粒物质沉淀下来。
通过调节沉淀池的深度和倾斜角度,使颗粒物质在自然沉降的过程中被拦截。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利用化学药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相应反应,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常用的化学预处理方法有混凝和净化。
混凝是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使悬浮的颗粒污染物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便于后续处理。
净化是在混凝后,通过添加沉淀剂,使聚集的颗粒物质迅速沉淀。
常用的沉淀剂有硫酸亚铁和氧化铝等。
二、主要处理工艺主要处理工艺是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法。
1.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含有机污染物的污水进行分解降解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人工湿地法。
活性污泥法是将含有微生物的污泥与污水进行接触,微生物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能源进行吸收、分解和降解,并将有机物转化为气体、水和微生物细胞。
人工湿地法是模仿自然湿地的水处理过程,将污水通过植被和土壤的层层过滤,溶解和吸附使得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
2. 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
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有吸附、氧化和膜分离等。
吸附是通过将污水经过吸附剂,如活性炭,使污染物附着在吸附剂上,达到去除的目的。
氧化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臭氧等,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去除有机污染物。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有一系列工作原理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一、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它主要通过物理方式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工作原理:1. 筛网过滤原理:利用筛网或滤网对污水进行过滤,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物,如纸屑、塑料袋等。
2. 沉淀原理:通过重力作用,使部分颗粒物在污水中沉淀,形成污泥。
这是一种较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
3. 浮选原理:通过气泡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浮起,并从表面去除。
浮选常用于处理含油污水。
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二步,它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工作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通过向污水中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或可降解物。
2. 沉淀反应原理:通过向污水中添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溶解物以固体形式沉淀下来。
3. 中和反应原理:通过加入酸碱中和剂,使废水中的酸碱度达到中和状态,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三、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三步,它主要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如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工作原理:1. 好氧降解原理:利用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有机物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2. 厌氧降解原理: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有害气体。
3. 活性污泥法原理:将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使微生物进行降解有机物,并通过沉淀分离出活性污泥。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涉及到多种工作原理,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这些工作原理相互结合,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相应的工作原理组合,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通过科学的工作原理和合理的处理方法,我们能够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保护水环境做出贡献。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污水排放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污水处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一、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沉淀物和悬浮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筛选、沉淀和过滤。
1. 筛选:筛选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大颗粒的固体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筛选设备有格栅和旋流器。
2. 沉淀:沉淀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槽。
在沉淀过程中,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会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3. 过滤:过滤是将污水通过滤料,将其中的颗粒或悬浮物截留下来的过程。
常用的过滤设备有砂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
过滤能够有效地去除微小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提高水质。
二、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在物理处理之后,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溶解性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絮凝和中和。
1. 混凝:混凝是指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其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簇,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
2. 絮凝:絮凝是在混凝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其生成更大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絮体。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
3. 中和:中和是针对污水中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通过添加酸或碱来使其pH值处于中性范围内。
中和能够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1.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指在含氧的环境中,利用好氧微生物(如细菌)将有机物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通过好氧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2.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指在无氧或缺氧的环境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如厌氧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甲烷。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是一种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使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前处理前处理是污水处理的首要步骤,它主要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固体悬浮物、砂石、油脂等杂质。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调节池等。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它通过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等。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去除有害物质的步骤。
它主要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对废水中的重金属、难降解物质、氮和磷等进行去除。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吸附、膜分离、氧化还原反应等。
4.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为了杀灭废水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保证排放水的卫生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辐照、氯化等。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中,每个步骤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通过前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杂质,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掉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低废水的污染程度;深度处理则进一步去除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废水更加纯净;最后,消毒处理保证了废水的卫生安全,可安全地排放到环境中。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不仅可以净化废水,还可以回收利用部分处理后的水资源。
通过适当的处理技术,废水中的水分可以得以回收利用,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效果。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前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等多个步骤,以逐步去除废水中的各类有害物质,将其转化为对环境无害或可再利用的水体。
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污水处理
(完整版)污水处理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处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下面将从污水处理的原理、方法、设备、技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污水处理的原理1.1 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如格栅过滤、沉淀、过滤等。
1.2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处理,如氧化、沉淀等。
1.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通过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二、污水处理的方法2.1 传统方法:包括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等,适合于普通城市污水处理。
2.2 新型方法:如膜分离技术、生物膜法、生物膜反应器等,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2.3 综合方法:结合多种方法,如生物-化学-物理一体化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净化度。
三、污水处理的设备3.1 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曝气池、二沉池、滤池等,用于不同阶段的污水处理。
3.2 污水处理装置:如生物滤池、MBR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等,用于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
3.3 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处理厂、管网、泵站等,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污水排放符合标准。
四、污水处理的技术4.1 自动化技术: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4.2 能源回收技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能量,如沼气发电、热能回收等,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4.3 绿色技术:推广生态湿地处理、植物净化等绿色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5.1 高效节能:发展新型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和能耗。
5.2 绿色环保:推广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3 循环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如污泥资源化、水资源回收等,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污水处理设备是用于处理污水并将其转化为可回用水资源或达到排放标准的设备。
它通常由多个工艺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1. 预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是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一道工序,用于去除大颗粒物和可溶解物。
其中包括格栅、砂池和沉砂池等设备。
- 格栅:污水通过格栅,大颗粒物如树叶、纸张等被截留在格栅上,以防止对后续设备造成堵塞。
- 砂池: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石等沉积物会沉淀到砂池中,通过去除这些杂质可以减少后续工艺单元的负担。
- 沉砂池:沉砂池通过重力作用使得污水中的较重的固体沉降到底部,从而减少后续工艺单元的负担。
2. 生物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是污水处理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分解和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常见的生物处理单元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等。
-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方法。
通过搅拌和通氧,使得微生物与污水充分接触,微生物在有机物的作用下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处理方式,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等气体。
3. 混凝沉淀单元混凝沉淀单元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重力沉降来实现固液分离。
常用的混凝剂有铁盐和铝盐等。
- 混凝:混凝剂的添加能够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增加其沉降速度。
- 沉淀:凝聚后的颗粒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而上清液则通过上部排出。
4. 滤料过滤单元滤料过滤单元是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的工艺单元。
常见的滤料包括砂滤料和活性炭等。
- 砂滤料:砂滤料是一种多孔性的颗粒,通过其表面和孔隙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截留在滤料层中,而水则通过滤料层进入下一工艺单元。
- 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从而达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水处理的原理
污水处理的原理污水处理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以循环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方面。
首先,物理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格栅除污、沉砂池和过滤等。
格栅除污是将污水通过格栅,将大颗粒的杂质和废物拦截下来,沉砂池则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让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再通过清理设备清除。
过滤则是利用过滤介质,将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有机物截留下来。
其次,化学处理是指向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降、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
混凝沉降是通过加入混凝剂,使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便于沉降和分离。
氧化还原则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中和沉淀是利用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酸碱度调整到适宜范围,同时将重金属离子沉淀下来。
最后,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进行降解和转化。
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
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由好氧微生物进行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厌氧生物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以循环利用。
这些处理方法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污水的净化和处理,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解决污水处理中的难题,为人类创造更清洁的生活环境。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一、引言污水处理是对人类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二、污水的组成与特点污水主要由有机物、无机盐、悬浮物、微生物等组成。
其特点包括高浓度、复杂性、可溶性有机物含量高等。
三、污水处理的原理1.生物处理原理: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物理处理原理: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如筛分、沉淀、过滤等。
3.化学处理原理: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水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处理,如调节pH值、去除重金属离子等。
四、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1.预处理:包括格栅污染物筛分和沉砂池沉淀,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杂质。
2.厌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主要是去除有机物质和无氧态氮、磷。
3.好氧处理: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引入好氧接触池或曝气池,进行好氧处理,以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氮、磷。
4.混凝沉淀:利用混凝剂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混凝剂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或浮起来实现固液分离。
5.滤池过滤:将混凝沉淀后的污水通过滤池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6.消毒:对过滤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以确保出水的安全性。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以下内容: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2.污水处理设备清单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专门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2.污水排放标准:指国家对不同类型污水排放的浓度、流量等指标进行规定的标准,以确保污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生态环境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门,负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管理污水处理等环境事务。
七、结束语通过本文,我们详细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细菌、有机物等废水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工艺方法处理,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或者进行再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四个阶段。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沉淀物和浮渣等。
常用的设备有格栅和砂池。
格栅可以将大颗粒物质过滤掉,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堵塞;砂池则用于去除污水中的砂粒和其他沉淀物。
接下来是初级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悬浮颗粒和悬浮细菌等物质。
常用的设备有沉淀池和混凝剂。
沉淀池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让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从而实现悬浮物的去除;混凝剂则用于促进悬浮物和颗粒物的聚结,使其更易于沉淀。
然后是中级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含有营养物质。
常见的生物反应器有活性污泥法和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利用一种含有细菌的混合液体(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处理,细菌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则利用固定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菌群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最后是高级处理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污水中的残留物质进行深度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常用的高级处理方法有吸附、膜分离和紫外线灭菌等技术。
吸附是利用活性炭等物质去除化学物质和有机物;膜分离则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和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死污水中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和高级处理等阶段,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工艺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细菌、有机物等,最终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者实现再利用。
这样的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破坏,保护水资源,使其能够可持续利用。
污水处理反应原理
污水处理反应原理
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废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处理过程,以减少或去除污染物,最终达到使水质符合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目的。
污水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如悬浮物、泥沙、油脂等。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筛分、沉淀、过滤、吸附等。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转化成易于沉淀或过滤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降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生物处理主要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生物处理利用氧气进行微生物的代谢反应,厌氧生物处理则在缺氧环境下进行。
生物处理的关键是构建合适的微生物群落,提供适宜的温度、pH、氧气等条件。
4. 混合处理:混合处理是指将多种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常见的混合处理方式有物化处理与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污水处理的选择和方案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考虑到废水的性质、排放标准、处理成本等多个因素,以达到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污水处理设备是用于处理废水或者污水的设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转化,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一、物理处理过程1. 筛网过滤:污水进入处理设备后,首先通过筛网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固体废物。
2. 沉砂池:经过筛网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较重的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沉淀物,净化污水。
3. 沉淀池: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利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较长,使较小的悬浮物和浮游生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二、化学处理过程1. 调节pH值:通过加入化学药剂,调节污水的pH值,使其适合后续的处理过程。
例如,酸性污水可加入碱性药剂进行中和处理。
2. 混凝剂投加: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凝结成较大的团簇,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者过滤。
常用的混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3. 净化剂投加:根据污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选择合适的净化剂进行投加,以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常用的净化剂有活性炭、氯气、臭氧等。
三、生物处理过程1. 好氧生物处理: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好氧生物处理单元,通过通入氧气和合适的温度、pH等条件,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2. 厌氧生物处理:部份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和污泥进入厌氧生物处理单元,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甲烷等可再利用的气体。
四、二次沉淀过程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次沉淀池,利用沉淀池的停留时间较长,使微生物和悬浮颗粒沉降到底部,形成二次沉淀污泥。
五、消毒过程为了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原体,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照射、臭氧氧化、氯消毒等。
六、污泥处理经过沉淀过程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浓缩、脱水、干化等,以减少体积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七、水质检测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装置,它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技术手段,将污水转化为可回收的水资源,并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五个主要步骤:预处理、初级处理、次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排放处理。
1.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沉淀物去除,并对污水进行初步调节。
在这一步骤中,污水首先经过格栅污水除热器,通过物理拦截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然后,污水进入沉砂池,重力沉淀沉降杂质。
这些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污水处理系统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负担。
2. 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一部分有机物质。
这一步骤中,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将沉淀物分离出来。
在沉淀池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固体颗粒沉降到污泥池底部,形成污泥。
而清水则从上部流出,进入下一步的处理过程。
3. 次级处理次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去除更多的污染物。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多种处理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水经过好氧条件下的曝气槽和沉淀槽,通过活性污泥的作用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4.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这一步骤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深度处理技术,如混凝沉淀、吸附、高级氧化、反渗透等方法。
深度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等,使水质达到更严格的标准。
5. 排放处理排放处理是对经过预处理、初级处理、次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的水进行最后的处理,以符合环保标准,并将水资源重新利用或合规地排放。
在这一步骤中,经过各种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被送入消毒池,使用紫外线、臭氧或氯等消毒方法杀灭病原体和其他微生物。
最终,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
总结起来,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预处理、初级处理、次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排放处理等多个步骤,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并使其达到可回收或合规排放的水质要求。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污水处理设备是用于处理污水的专用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过程,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使其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或者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
1. 物理处理过程物理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大颗粒物质。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 筛网过滤:通过设置不同粗细的筛网,将较大的固体颗粒物拦截下来。
-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较重的固体悬浮物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 气浮:通过注入气体,产生弱小气泡,使悬浮物浮起,从而实现分离。
2. 化学处理过程化学处理是对污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去除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 混凝:添加混凝剂,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凝结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 氧化:通过添加氧化剂,使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 中和:利用酸碱中和反应,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以促进后续处理过程。
3. 生物处理过程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 好氧生物处理:将污水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 厌氧生物处理:将污水送入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等可再利用的产物。
4. 深度处理过程深度处理是对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更高的水质要求。
常见的深度处理方法包括:-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残存的污染物进行吸附,提高水质。
- 膜分离:通过超滤、纳滤或者反渗透等膜技术,将污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分离出去。
5. 除臭处理过程除臭处理是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去除异味的过程。
常见的除臭处理方法包括:-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污水中的气味份子。
- 化学中和法:利用化学物质中和污水中的气味份子,使其变为无害物质。
- 生物降解法: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气味份子进行降解,达到去除异味的效果。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等进行去除、降解和转化,使污水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以下是污水处理的一般工作原理:
1. 预处理:首先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沉淀物,通常通过格栅、砂沉箱等设备进行。
2. 沉淀和凝聚:污水进入沉淀池或沉淀器,待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形成污泥。
同时,通过给污水加入凝聚剂,使其成团形成较大的颗粒,有利于后续处理。
3. 生化处理:将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化池或活性污泥系统。
在这些池中,有机物和营养物将被微生物降解和转化为污泥和水或气体。
常见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曝气池、生物膜反应器等。
4. 污泥处理:经过沉淀和生化处理后,产生的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浓缩、脱水和消化等。
处理后的污泥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发酵产气等。
5. 消毒: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杀灭残余的病原微生物,需要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氯化物投加、臭氧处理等。
6. 出水排放:经过上述处理后,污水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可以将其安全地排放到河流、湖泊或海洋中,或者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
总的来说,污水处理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理过程,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降解,使其能够安全地排放或再利用。
具体采用的工艺和设备会根据不同的污水性质和处理要求而有所差异。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的原理及工艺流程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
污水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或降解,达到对环境没有或者较小的污染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典型的工艺流程。
一、污水处理的原理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悬浮物、沉淀物等有害物质从污水中分离出去。
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过滤、吸附等。
格栅过滤是将污水通过格栅网,将大颗粒的杂质和固体物质拦截下来,防止其进入下一级处理工艺,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沉淀则是利用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速度较快,通过设备将其分离出去。
过滤则通过滤材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去,而吸附则是利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污水。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变污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或产生化学反应,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去除其污染物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凝聚、氧化、中和、沉淀等。
凝聚法通过加入凝聚剂,使污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凝聚在一起,方便后续的分离工作。
氧化法则是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
中和则是通过加入酸碱中和剂,调整污水的pH值,使其达到中性或接近中性的状态。
沉淀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促使污水中的某些物质沉淀下来,形成沉淀物。
3.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或转化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暴露在氧气供应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厌氧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质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二、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1. 预处理:预处理是将污水中的大颗粒固体物质、悬浮物等通过格栅过滤、沉淀等物理方法进行初步分离。
2. 一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通过沉淀池,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
污水处理厂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厂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厂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使得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循环利用。
首先,污水会经过均质池,利用机械搅拌器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均匀混合,以便后续处理过程更加有效。
然后,污水会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得污水中的重质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层。
同时,浮性悬浮物会漂浮到池面形成浮渣,通过刮渣机将其搬运出去。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和污泥。
接下来,污水会进入生物处理单元,通常使用活性污泥法或固定膜生物反应器等。
在这些单元中,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会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会利用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同时增殖,形成活性污泥团聚体。
这些活性污泥团聚体具有很好的除胍能力,能够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最后,污水会进行二次沉淀,目的是将活性污泥团聚体和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残余固体分离。
经过二次沉淀后,清水会从池面流出,而沉淀下来的活性污泥则会被返回到生物处理单元,继续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稳定和有效,需要根据不同的排放标准和污水水质特点,对处理过程进行调控和优化。
此外,定期对处理设备和污泥进行维护和处理也是必要的。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
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去除,从而使污水达到可排放或可回用的水质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
1. 前处理污水处理设备的第一步是进行前处理,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
格栅过滤通过设置格栅,将污水中的大颗粒物拦截下来,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单元。
沉砂池则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初步的固液分离。
2. 气浮除油在前处理之后,污水中可能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油脂物质。
为了进一步去除这些油脂,常使用气浮除油技术。
气浮除油是利用气体的浮力原理,通过将空气注入污水中,使油脂浮起,并通过刮板将其从水面上刮除。
这样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油脂物质。
3.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水首先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装置向水中注入氧气,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
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代谢,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随后,污水经过沉淀池,微生物和污泥一起沉淀到池底,形成活性污泥污泥。
一部分活性污泥被回流到曝气池,继续参与处理过程,另一部分活性污泥被污泥浓缩器浓缩,形成污泥,可以进一步处理或处置。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通过膜的孔隙作用,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分离。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微滤和逆渗透等。
超滤和微滤是通过膜的孔隙大小来实现对溶解物质和悬浮物质的分离,逆渗透则是利用半透膜的特性,将溶解物质从污水中逼出,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悬浮物、溶解物质和重金属等。
5. 消毒处理在污水处理的最后阶段,需要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以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氯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的调试、运行与管理第一节菌种驯育与启动一、厌氧培菌与启动1.选取菌种(污泥用于厌氧发酵罐启动的厌氧活性污泥叫接种物。
沼气发酵过程是多种类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注意接种物的产甲烷活性,因为产酸菌繁殖快,而产甲烷菌繁殖很慢,如果接种物中产甲烷菌(活性污泥数量太少,常常因为在启动过程中酸化与甲烷化速度的过分不平衡而导致启动的失败。
在确定系统运行温度后,要选择同类工程的活性污泥做接种物(菌种。
是否是相同的菌种,或富集菌种的多少,决定系统启动速度的快慢。
由于各地具体条件差异,监测手段不同,启动时的操作方式也不会是一个模式,只能是类似。
条件具备的地方,处理同类废水,接种同类污泥,以保持厌氧微生物生态环境的一致。
当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需要在驯化上下工夫,启动的时间要长些,速度会慢些。
厌氧发酵罐排出的活性污泥和污水沟底正在发泡的活性污泥,都可作为选取接种物的对象。
接种量约占发酵容积的1/10~1/3,接种量越多,启动速度越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富集。
2.菌种的驯化与富集菌种的驯化富集可在新建的发酵罐内进行,也可在其他的容器内进行。
取来的厌氧活性污泥(菌种越多越好,再加入适量的处理原料(数量小于菌种数量的10%份额。
菌种和原料的混合液在装置内作好保温,再逐渐升温(如果是中温或高温运行,要逐渐升温到35~54℃,并调节在6.8~7.2范围。
每隔1~2天加入新料液一次,数量仍为装置内料液的510%份额,以此继续下去。
驯化富集过程,是为厌氧发酵创造必要的条件,首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每次加入新料液的多少也是由驯化富集起来的菌种液的高低所确定。
3.沼气发酵启动沼气发酵的启动是指从投入接种物和原料开始,经过驯化和培养,使发酵罐中厌氧活性污泥的数量和活性逐步增加,直至发酵罐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成为启动期。
沼气发酵罐的启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若能取得大量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在启动开始时投入发酵罐中,可缩短启动期。
把富集的菌种投入到发酵罐内,对于较小容器的发酵罐,菌种量约占总容积的1/3;较大容积的发酵罐,富集的菌种可以适当小于容积的1/3。
然后按正常运行状态封闭发酵罐,接通全系统,使富集的菌种逐步升温到系统的运行温度。
中温运行的系统,升温到35℃±1℃;高温运行的系统,升温到54℃±1℃。
目前,对菌种升温速度持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采用间断升温办法,每次升温2~3℃,接着稳定2~3天,然后重复进行,直至升温至35℃或54℃。
另一种观点是主张快速升温,每小时升温1℃。
在启动运行时,要装备监测手段,特别是对食品工业废水,要求达到排放标准。
简单的做法是控制好发酵料液的温度和在最佳范围之内。
有条件应以监视挥发酸含量代替监控,还应监测排出液的含量、去除率及沼气发酵罐的消化负荷。
启动运行阶段去除率要适当放宽,以满足最佳要求。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发酵装置,其启动方式都是将接种物和首批料液投入发酵罐后,停止进料若干天。
在料液处于静态下,使接种污泥暂时聚集和生长,或者附着于填料表面。
待大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去除时,即产气高峰过后,料液的在7.0以上,或产气中甲烷含量在50%以上或去除率达到80%左右时,再进行连续投料或半连续投料运行。
每次进料要在预处理阶段升温到高出系统运行温度3~5℃,并使新料液调节到6.5~7范围内,每次进料量是发酵罐内料液的510%,进料量的多少,由发酵罐内的料液高低来确定。
每隔1~2天进料一次,直至发酵罐内的料液向外溢流,这为该系统启动的第一阶段。
此后,逐渐缩短每次进料间隔,逐渐增加进料量,直至通过实践得出每天的最大进料量,并能满足发酵罐正常运行。
如果是达标排放的环保工程,还要满足去除率的指标,同时也可以得出发酵罐的最大消化负荷,也就是每天每立方米发酵容积能消化多少千克,用(m3•d表示。
在启动过程中,最常见的障碍是负荷过高所引起的发酵液有机酸含量上升、降低;这会引起污泥沉降性能差而严重流失。
排除的方法为:首先应停止进料,待恢复正常后,再以较低负荷开始进料。
当发现已经降至5.5以下,需要添加石灰水、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同时也可排出部分发酵液,再加入一些接种物,以起到稀释、补充缓冲物质和增加活性污泥的作用。
4启动和颗粒污泥的启动最大困难时获得大量性能良好的厌氧活性污泥。
最好的办法是从现有的厌氧处理设备中取出大量污泥投入消化器进行启动,如有处理相同废水的污泥则效果更好。
启动时应注意,最初污泥负荷应低于0.1~0.2(•d,根据挥发酸数值,再逐步提高负荷。
在内虽设有三相分离器,但出水中仍带有一定数量污泥,特别是在工艺控制不当时,常会造成大量跑泥。
在正常运行时,少量活性污泥会因进水中的悬浮固体或气泡的夹带而随水冲出。
污泥过满,也会使出水中污泥增多,这时应及时排放剩余污泥。
在冲击负荷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污泥过度膨胀,也可大量流失污泥。
的成功运行,使得消化器内形成了一种主要由厌氧消化细菌和胞外多聚物构成的微生态颗粒,人们称它为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一个新发现,它实际上是沼气发酵微生物的天然固定化颗粒。
在每个成熟的污泥颗粒内生活着厌氧消化生态系所必须的各种微生物类群,胞外多聚物填充于细菌之间并包围于颗粒表面,使每个污泥颗粒成为一个独立的渗透性实体。
各种营养物质经过胞外酶水解后,通过渗透作用进入颗粒内供厌氧消化细菌生长繁殖,细菌之间按其食物链关系将其代谢产物互相传递,并将其终产物通过渗透作用从颗粒中排出。
这样,颗粒中的每个细菌都成了这个微生态系的一员,它们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都通过这个系统进行。
因而对每个细菌来说,生活条件都相对稳定,使颗粒污泥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颗粒污泥的形状大小不一,直径在0.2~5之间,但成熟的颗粒污泥直径多在2~3之间,形状多为近球形。
二、好氧活性污泥驯育与启动1.培菌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育期间,必须满足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而且要求尽量理想化。
一是保证足够的溶解氧和保持营养平衡,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要适量投加一些营养物质。
二是水温、值要尽量在最适范围内,且没有大的波动。
三是有机负荷要由低而高、循序渐进。
培养期间,每隔8小时要对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污泥指数、溶解氧含量等进行分析化验,同时还要检测进出水的、及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加以调整。
(1间歇培养法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
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止1~1.5小时,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止沉淀、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
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
最初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办法。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a.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
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
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1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b.高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1~2天。
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后,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再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c.接种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投入大量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正常污泥(最好是没有经过消化的新鲜脱水剩余污泥,再按高负荷连续培养法培养。
接种培养能力大大缩短污泥培养时间,但大型处理厂需要的接种量非常大,运输大量污泥往往不太现实,所以此法一般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污水处理厂。
当污水处理厂改建或扩建时,利用旧曝气污泥为新曝气池提供接种污泥,是常用的做法。
当新建污水处理厂有多个系列的曝气池、附近又没有污水处理厂可以提供接种污泥时,可以先在一个系列利用上述方法成功培养污泥后,再向其他系列曝气池提供接种污泥,从而缩短全场的培养时间和降低培养的能耗。
2.活性污泥的驯化活性污泥的驯化通常是针对含有有毒或难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而言。
一般是预先利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再用待处理的污水驯化,使活性污泥适应所处理污水的特点。
经过长期驯化的活性污泥甚至有可能氧化分解一些有毒有机物,甚至将其变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驯化的方法可分为异步法和同步法两种,两种驯化法的结果都是全部接纳工业废水。
a.异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将活性污泥培养成熟后,再逐步增加工业废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
每变化一次配比,污泥浓度和处理效果的下降不应超过10%,并且经过7~10天运行后,能恢复到最佳值。
b.同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同时,就开始投加少量的工业废水,随后逐渐提高工业废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
对生化性好、有毒成分较少、营养也比较全面的工业废水,可以使用同步驯化法同时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否则,必须使用异步驯化法将培养和驯化完全分开。
第二节工程厌氧-好氧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一、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启动后,厌氧消化系统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于通过控制各项工艺条件,使厌氧装置稳定运行。
只有稳定运行的消化器才会有高的运行效果。
不稳定情况的出现,常常由于操作人员在控制上的疏忽,如进料量过多或过少,温度骤然升高或下降等;或因控制条件以外的原因,如停电、停水、进水浓度大幅度波动,进水中混入强酸、强碱、农药、抗菌素等有毒物质。
因此,除日常运行坚持正确控制各种运行条件外,还要随时注意消化器内酸化和甲烷化的平衡,及早发现出现的问题,并迅速予以纠正。
1.酸化和甲烷化的平衡酸化和甲烷化的失调,主要是因为酸化细菌的繁殖速度远远高于甲烷化细菌的繁殖速度。
失调的具体表现是:发酵液挥发酸浓度升高下降;沼气产量明显减少,沼气中的2含量升高4含量下降;出水浓度升高,悬浮固体沉降性能下降。
上述三个方面如能经常检查,均可较早发现不平衡现象的出现。
经验表明,测定有机酸的组成,可以预报可能发生的事故。
如果有机酸不断上升,就预示着设备超负荷,这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果控制有机负荷后,短期内消化作用恢复正常,说明不平衡主要由超负荷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