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到
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
气 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雾状“小水珠”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
水蒸气什么也看不见。
【看小不试见身---看手得】见2-、----荆看不州见中考题
下图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小_于_1标准大气压。
﹤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 m2

【分析】(1)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解题通法】(1)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三条要会教材49页
(2)考沸腾实验,气泡沸腾时变大 (2)沸腾实验提醒要记住。应用
,这里指水蒸气碰到皮肤后,多了一 规律解释现象,要把题中现象和
个液化放热过程。水蒸气先液化,多 物理规律联系起来,抓住本质水
了一个放热过程
蒸气先液化放热。

【解题通法】 题型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题1】2019武汉中考题4分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分析】(3)要看懂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横坐标时间,表示吸 收的热量,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纵坐标表示水温度,联系 题目,在相同时间6min内,同一酒精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初中物理总复习
第2课时: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看教材, 5分钟完成填空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知识点汇总力学部分一、速度公式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二、密度公式(ρ水=1.0×103 kg/ m3)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三、重力公式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F1l1=F2l2 F1 /F2=l2/l1五、动滑轮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六、滑轮组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七、压强公式(普适)P=F/S固体平放时F=G=mg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6mm2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九、浮力公式(1)F浮=F’-F (压力差法)(2)F浮=G-F (视重法)(3)F浮=G (漂浮、悬浮法)(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十、功的公式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十一、功率公式P=W/tP=W/t=Fs/t=Fv(v=P/F)十二、有用功公式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十三、总功公式W总=FS(S=nh)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η=P有/ P总(在滑轮组中η=G/Fn)(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十五、热学公式C水=4.2×103J/(Kg·℃)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UIt=Pt=UQ (普适公式)(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6)U1/U2=R1/R2 (分压公式)(7)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 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e=1.6×10-19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2)1g/cm3=103kg/m3(3)1kw·h=3.6×106J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不仅仅是物理这门学科,其他学科也一样,学习不能死记,硬背公式,更不能生搬硬套公式,常言说得好:“理解是的记忆”,物理公式从表面上看与数学公式相同,其运算方法与数学公式也相同,但它们与数学公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0.5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初中物理总复习2(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2(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部分※知识互联网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物态蒸发变化物态变化汽化吸热沸腾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防护※复习导航1.重要概念和公式(1)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3)汽化、蒸发、沸腾、液化(4)熔化、凝固(5)升华、凝华2.基本物理方法(1)转换法:温度的变化难以观察,可转化为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与下降.(2)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和区别.(3)归纳法:通过以水循环为载体,能归纳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1)熔化和沸腾的条件.(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4)各种物态变化的区别以及吸热、放热条件.※考点聚焦物态变化是初中热学基础知识,物质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是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内容.此外,沸点和熔点变化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水的沸腾过程的研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也是考试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及实验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在今后中考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探究实验会逐渐增多.※例题评析【例1】(05佛山)如图3-1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图3-1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 .停止加热时,a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 温度计的示数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读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杯壁、杯底接触,故原因是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解答】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44【点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例2】 (05镇江)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如图3-2所示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分析】“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水蒸气”是气态,“水”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解答】熔化;液化【点评】通过“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中水的状态变化,注意对物态变化概念考查的同时避免了机械记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例3】 (05温州)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液面如图3-3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表面积大小有关B.温度高低有关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种类有关 【分析】两只相同的杯子表明跟表面积无关,两只杯子放置在窗前,在同一环境下,表明跟温度高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无关,因而说明蒸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解答】D【点评】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量不发生变化,哪些量发生变化.【例4】 (05南宁)雪糕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3-4中的情景回答:(1)图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2)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哪幅图?请用有关物理知识说明理由.【分析】“白气”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冰块周围的冷空气发生液化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在空气中形成“白气”.一般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冷的气体密度较大,可知密度小的气体上升,密度大的气体下沉.【解答】(1)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形成大量小水珠;(2)乙图符合实际,因为“白气”温度低,密度大于周围热空气的密度,可知“白气”应该向下流动.【点评】本题时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一些现象,并试着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分析解决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例5】 (05江西)如图3-5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分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度高低有关系,周围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图3-2图3-3图3-4图3-5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解答】甲;“白气”;乙【点评】根据“白气”的多少判断周围气温的高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认识.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了解产生的原因.【例6】(05河南)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选择作为测温物质制造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最低;选择【分析】(1)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显示温度,如果物态发生变化则不能示温.因此液体温度计测温范围(即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受到显示液的凝固点和沸点的限制.在水、水银和酒精三种液体中,酒精的凝固点最低.(2)“温度计的灵敏度“是指质量相同的测温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条件下,温度变化越大就越灵敏.根据Q=cmΔt可知,m、Q相同时,c越小,Δt就越大.可见水、水银和酒精中,水银的比热容最小,水银温度变化最大.所以用水银为测温物质制造温度计灵敏度最高.【解答】酒精;水银【点评】在不同的温度环境,选择什么测温物质,需结合两个方面因素考虑:一是被测量的温度变化范围多大(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多大);二是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的高低.温度计的灵敏度实际上不仅与测温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关,还与温度计结构(管的粗细)有关,与测温液体的受热胀冷缩能力有关,需要综合考虑.【例1】(04安徽)如图3-6所示是运动员滑冰的情景.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冰刀离开后,水又很快结成冰.关于水的出现,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图3-6.【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猜想.而猜想不是无依据,可以如下分析得出启示.→吸热→热量从何而来?→提出猜想冰→水外界气温不变→低于冰的熔点,→冰熔点降低了→与压强而冰熔化了冰在冰刀下方熔化有关【解答】猜想一,冰刀与冰摩擦生热可能使冰熔化;猜想二,冰的熔点降低可能是与压强有关.【点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环节.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要善于从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科学的猜想.【例2】(04大连)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入飞船.(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时怎么形成的?(2)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离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第一条: .第二条: .【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水滴.题目中指出“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大水池中涌出“白气”,可根据水汽化的条件来分析.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要向地面喷火达到减速的目的,最后落地.喷火施加力的作用,减速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1)水池中的遇高温火焰汽化成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点评】学习物理,要联系生活,关注科技前沿.※ 单元达标验收训练一、填空题1.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填“大”或“小”),且普通锅的气密性不好,锅内气压受外界气压影响,从而使水的 低于100℃.2.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 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热.3.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在结冰时温度为 ℃;水在沸腾时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汽化时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4. 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3-7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 (选填“熔化”或“凝固”) 5.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⑤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6. 如图3-8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7.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 .8.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 时,需要 的原理.二、选择题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图3-7 图3-810.下列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雾B.露C.霜D.雨11.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12.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13. 寒冬,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冷却液,是因为它……………………( )A.较低凝固点B.较高沸点C.吸热性好D.燃烧性好14. 下面哪个措施是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 )A.提高液体的温度B.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C.增大液体的表面积D.减少液体的质量15. 被100ºC 的水蒸气烫伤比同质量同温度的开水烫伤……………………………( )A.要严重些 B 、要轻微些C.程度相差不大D.程度无法确定1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液化三、应用与设计题17. 陈鹃同学到市科技馆参观纳米材料展.当她走进“怪镜”展室时,看到室内充满了“水蒸气”,墙上挂着一面看似普通的平面镜,她走近平面镜中央,惊讶地发现镜子的左半部布满小水珠,而右半部却几乎没有水珠,如图3-9所示,经讲解员介绍,原来“怪镜”的右半边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好神奇呀!”图中涉及到了许多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条:(1) ;(2) .18. 淮安是一个农业大市.某科技活动小组对市场进行调研时发现:西瓜在不同季节上市价格差别很大,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知道:我市早春土壤的平均温度较低,不适宜西瓜的生长,瓜农们采用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温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这种做法的有效性.(1)你选用的器材,除了足够的泥土外,还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实验步骤:图3-9(3)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透明塑料薄膜能提高土壤温度的道理(两点即可).①②19.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2)如图3-10中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 时=10min 时海波处于 状态,如图3-10中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中考预测一、填空题1. 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份的______________;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_______程,需吸收_________.2.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

初中资料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

初中资料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

物理中考重点之物态变化知识为了方便大家复习磁学重点,现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1.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关键步骤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转换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6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重新配置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一)熔化1.定义是指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物质固态变成液态的演化过程。

它是物态变化中比较常见的类型。

熔化必须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2.晶体(1)定义:晶体是由大量微观物质单位(原子、离子、分子等)按一定很大比赛规则有序排列的结构,因此可以从结构单位的大小来研究来判断排列规则和晶体形态。

(2)特性:晶体在熔化处理过程氧化物中温度不变晶体有一定的纯度,即熔化的温度不同晶体熔点不同3.非晶体(1)定义:非晶体长程是指称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共振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

(2)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4.影响熔点的因素(1)压强 (2)杂质(二)凝固1.定义凝固是指在温度降低前会,物质由液态变回变为固态的过程,这时物质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2.凝固的规律(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的放热,但环境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会,要不断的放热,切温度不断下降。

(一)液化1.定义: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

2.实现液化的手段(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二)气化1.定义气化即气的运行变化,哲学上才的气化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泛指自然界一切物质的变化,人体的气化是指脑部气体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失常则会引发疾病。

2.气化分为(1)蒸发 (2)沸腾(三)蒸发1.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自身的温度(2)液体熔化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空气的流通速度(4)液体自身的湿度(四)沸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①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②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①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②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④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①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重点: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相遇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①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

②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

③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2)“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知识预览:一、温度计简述温度计的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分度值1℃0.1℃1℃构造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分有段细而弯的‘缩口’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需要甩几下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二、融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2)关于定义的说明:物质初始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液态3)实验装置:A.名称:水浴加热法B.优点: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C. 装置图:注意事项: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2;火焰分为三层,外边一层淡黄色、第二层桔红色、最里边层浅蓝色;分别为焰心、内焰、外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 一般使用方法:a) 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 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

c) 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烧温铁石酒酒E. 熔化图像:F.晶体与非晶体晶体: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特性:①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②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融化时的温度 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④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 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石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1)熔化规律:关键词:熔点。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时间温度晶体熔非晶体时间温度(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知识点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包括固体的熔化、汽化、液体的凝固、汽化、气体的凝华和气体的沉积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固体的熔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固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是固态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

固体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逐渐减弱,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引力无法维持分子的紧密排列,固体物质逐渐变为液体。

液体的汽化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是液态分子逃逸出表面蒸发的结果。

液体和气体的分子具有相同的特性,但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比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因此汽化需要克服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在液体表面处,部分分子的热运动速度超过液体中分子的平均速度,逃逸成为气体分子,从而实现汽化。

液体的凝固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固是液体分子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的过程。

液体物质在降低温度的过程中,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互相之间的引力逐渐增强,分子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形成固态。

液体的汽化是液态转变为气态,而气体的凝华则是气态转变为液态。

凝华过程是气体分子逃逸出表面,并在其他气体分子附近聚集形成液滴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增强,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分子开始聚集并形成液滴,凝华过程完成。

气体的沉积是指气态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直接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沉积过程是气体分子直接转变为固体分子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改变逐渐凝华成为固体。

气体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有霜、雾、云等现象。

总结来说,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知识点包括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液体的凝固、气体的凝华和气体的沉积。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初二物理总结】物理大餐: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到达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到达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初三物理绝缘体的电学知识大全【—初三物理绝缘体的电学知识大全】绝缘体的种类很多,如塑料、橡胶、玻璃和我们使用的各种天然矿物油。

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引。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在通常情况下,气体是良好的绝缘体。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绝缘体也会转化为导体。

绝缘体在某些外界条件,如加热、加高压等影响下,会被“击穿”,而转化为导体。

在未被击穿之前,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

如果在绝缘材料两端施加电压,材料中将会出现微弱的电流。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物态的物质。

而这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是我们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中物态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物质的三态是指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

每一种物态有其特有的特征和运动方式:1.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紧密排列,无规则热运动。

2.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无规则热运动。

3. 气体:既没有一定的形状又没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呈自由运动。

二、物质的相变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变到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体熔化、液体凝固、液体沸腾和气体凝结等。

在这些相变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熔点:物质从固体变成液体的温度称为熔点,对应着固体的熔化(熔融)。

2. 凝固点:物质从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对应着液体的凝固(冻结)。

3. 沸点:物质从液体变成气体的温度称为沸点,对应着液体的沸腾。

4. 蒸发:液体表面分子由低速向高速散开并逸出液体形成气体,称为蒸发。

5. 凝结: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凝结,与沸腾相反。

6.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升华。

7. 凝华:气体直接转变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华。

三、物质相变背后的能量交换在物质的相变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交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能量转移的几个重要概念:1. 潜热: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潜热。

潜热分为熔化潜热和蒸发潜热两种。

2. 熔化潜热:在相变过程中,物质从固体转变为液体时吸收的热量称为熔化潜热。

3. 蒸发潜热:在相变过程中,物质从液体转变为气体时吸收的热量称为蒸发潜热。

4. 凝固潜热:在相变过程中,物质从液体转变为固体时释放的热量称为凝固潜热。

5. 凝结潜热:在相变过程中,物质从气体转变为液体时释放的热量称为凝结潜热。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及其变化、物质的性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及其变化、物质的性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 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wl 0.1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Hale Waihona Puke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