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1.汽车制造业规模庞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18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27.55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1.78%,广州、深圳、佛山三市是大湾区内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城市。

产值规模超1300亿元的广州花都汽车城是目前大湾区内规模最大的传统汽车产业园,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园则是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广汽乘用车、广汽菲克等整车企业快速崛起的番禺汽车城将成为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枢纽之一。

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比亚迪、广汽菲克等,2018年汽车产量分别为113.87万辆、75.06万辆、42.63万辆[1]、59.93万辆、25.77万辆和7.55万辆,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广汽部件、东风本田发动机、广州电装、加特可自动变速箱、中山大洋电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比亚迪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优势,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旗下的纯电动大巴K9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运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2.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广州,其次为佛山和深圳两市,其他区域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香港和澳门则缺少汽车制造业。

从汽车制造业产值规模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规模达到7673.04亿元,而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117.04亿元,占比高达66.7%,其次为佛山市和深圳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为897.42亿元和750.35亿元,占比分别为11.7%和9.8%。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布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833家,其中广州地区的数量达到297家,佛山有176家,广佛两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大湾区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6.8%,表明大湾区内汽车产业集群特征较为明显。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2305.16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比前三季度(6.0%)提高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运行平稳从行业增长面看,2018年全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2个。

从产品产量增长面看,在产的481种工业产品中,有271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3%,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从重点企业增长情况看,广东百强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保持较高增速,发展势头良好,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

二、重工业季度增速均保持在7.0%以上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2023.75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281.41亿元,增长4.6%,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民营工业企业生产活跃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282.14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前三季度0.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一半(50.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610.56亿元,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921.94亿元,增长2.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低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

2023年广东省公考《申论》题(县级)

2023年广东省公考《申论》题(县级)

2023年广东省公考《申论》题(县级)-V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总书记深情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春节,总书记又提出“扎实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殷切要求。

2023年1月28日,正月初七,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兔年首个工作日召开,会议强调,广东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今天的行动,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担当与作为。

产业潮流,浩浩荡荡,纵观世界工业史,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造业重镇引领和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历了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发展和跨越,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是内在要求。

2019年11月,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广东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必争必胜的关键地位,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载时代机遇、履行时代担当。

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坚持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脊梁”。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1.汽车制造业规模庞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18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27.55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1.78%,广州、深圳、佛山三市是大湾区内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城市。

产值规模超1300亿元的广州花都汽车城是目前大湾区内规模最大的传统汽车产业园,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园则是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广汽乘用车、广汽菲克等整车企业快速崛起的番禺汽车城将成为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枢纽之一。

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比亚迪、广汽菲克等,2018年汽车产量分别为113.87万辆、75.06万辆、42.63万辆[1、59.93万辆、25.77万辆和7.55万辆,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广汽部件、东风本田发动机、广州电装、加特可自动变速箱、中山大洋电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比亚迪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优势,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旗下的纯电动大巴K9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运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2.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广州,其次为佛山和深圳两市,其他区域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香港和澳门则缺少汽车制造业。

从汽车制造业产值规模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规模达到7673.04亿元,而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117.04亿元,占比高达66.7%,其次为佛山市和深圳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为897.42亿元和750.35亿元,占比分别为11.7%和9.8%。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布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833家,其中广州地区的数量达到297家,佛山有176家,广佛两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大湾区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6.8%,表明大湾区内汽车产业集群特征较为明显。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汽车制造业是广东工业的支柱产业,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8年,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833家,完成增加值1859.70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汽车生产322.04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为11.5%;完成汽车销售329.39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重为11.7%。

一、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稳步增长,产值不断提高。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997.40亿元,同比增长9.0%。

其中,整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52.0%和47.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也是全省汽车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45.7%和50.2%(见表1)。

表1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说明:此表数据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快报数,下同。

①本文的汽车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代码为36的行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本文统计相关指标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据,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汽车制造业法人单位。

(二)汽车产量稳定,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增长快。

2018年,全省生产汽车322.04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国汽车产量(2796.80万辆)的比重为11.5%。

其中,轿车174.09万辆,同比增长8.9%;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万辆,增长143.4%;新能源汽车13.27万辆,增长206.1%。

据行业协会统计,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68.40万辆和67.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3.0%(见表2)。

表22018年广东分类型汽车产量及增速单位:万辆,%(三)汽车销量平稳增长,出口增幅略降。

2018年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运行平稳,受多方因素影响产销量同比下降,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一、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2018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

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8.2万辆和26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4%和13%。

(一)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1%2018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352.9万辆和23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2%和4.1%。

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146.6万辆和115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和2.7%;SUV产销分别完成995.9万辆和99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和2.5%;MPV产销分别完成168.5万辆和173.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6.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8%和17.3%。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5.5万辆和23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3%和15.8%。

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01万辆和10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4.3%;SUV产销分别完成83.5万辆和9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4%和16.3%;MPV产销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9%和22.9%;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7%和9.7%。

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998万辆,同比下降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占有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239.9万辆,同比增长1.9%,市场份额20.8%;SUV销量580万辆,同比下降6.7%,市场份额58%;MPV销量132.8万辆,同比下降23.1%,市场份额76.6%。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8万辆,同比下降2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占有率比上月提升2个百分点。

2018年汽车行业广汽集团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行业广汽集团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行业广汽集团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自主强势崛起、合资稳定增长 (5)1、集团承压前行,业绩逆势再创新高 (5)2、合资自主齐发力,汽车产业链良性循环 (5)3、2017年实现销量高增长 (5)4、自主强势崛起,经营业绩高速增长 (7)5、合营经营持续向好,三费费率保持平稳 (7)6、市场需求强劲,产能释放保证业绩增长 (8)二、自主多点发力,细分市场均衡发展 (9)1、改款+产能爬坡,销量处于调整期 (10)2、不断布局SUV细分市场 (11)(1)产品结构高度集中,SUV车型比重不断提高 (11)(2)不断布局SUV细分市场,巩固SUV领域竞争力 (11)(3)改款及库存压力下半年预计好转,传祺品牌仍具备潜力 (12)3、提升轿车战略地位 (15)(1)借市场红利大力发展SUV (15)(2)SUV走入红海细分,轿车销量回暖 (16)(3)乘坐空间上GA4稍占优势,乘坐体验略优于帝豪 (18)4、MPV市场潜力大,GM8和GM6有望脱颖而出 (18)5、双积分政策推动电动化,积极布局新能源 (21)6、高效的研发带来高效产出 (25)7、积极调整管理层,实施高层年轻化 (26)8、自主向上,净利润+销量平稳提升 (27)三、合资品牌高增长,新品周期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27)1、日系品牌回暖迎来拐点,股比更加开放 (27)(1)中方势力强劲,外资品牌依托中方实现互利共赢 (28)2、广汽本田:车型更新换代,下半年有望进一步放量 (29)3、广汽丰田:TNGA平台带来销量爬坡,CH-R进军小型SUV市场 (36)四、广菲克承压、广三菱上行 (43)1、广汽菲克:销量大幅滑坡,下半年推出中型豪华SUV大指挥官 (43)2、广汽三菱:深耕SUV市场,欧蓝德带动销量平稳提升 (44)五、盈利预测 (45)六、主要风险 (47)传祺处于调整期、向轿车和MPV 市场进军。

传祺近年来一直坚持进行SUV全矩阵战略布局,GS4和GS8奠定了公司在SUV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下半年换代GS5和2019年全新GS4有望支撑公司在SUV领域的竞争力,抵御SUV行业下行风险。

2018年广东省新经济发展简况

2018年广东省新经济发展简况

2018年广东省新经济发展简况201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增幅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5%,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壮大。

一、创新后劲不断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4%和4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8.5%和16.4%。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达到3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新增湛江、茂名2家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4家。

技术成交合同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二、新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和3.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6.4%和31.5%。

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206.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长49.4%,服务器增长35.4%,工业机器人增长28.3%,智能电视增长17%。

需要较高技能的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1-11月,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4%。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3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1%。

三、新业态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是进出口增长引擎,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10.8%,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5.7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持续发展壮大,跨境电商进出口比上年增长72%,市场采购出口增长2倍。

高技术和先进制造行业投资活跃,全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增长11.0%、18.1%和12.5%。

新兴消费业态持续较快发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占全国的10.4%。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吴敬静;贺正楚;王姣【摘要】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中国不少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点.以\"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为研究内容,概括和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并以此为基础观察和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包括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汽车产业的区域产能分布、汽车产业区域布局的演化格局、主要省市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期刊名称】《经济数学》【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9页(P21-29)【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汽车制造业;区域产业;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态势【作者】吴敬静;贺正楚;王姣【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114;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F5701 引言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标志着中国开始探索发展本国汽车工业,随后的1956年,该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又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伴随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自主创新.在中央的计划布局下,南京、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相继成立汽车制造厂并生产了一些型号的轿车及载货车,如“跃进牌NJ130型轻卡”“凤凰牌轿车”“黄河牌载货车”“东风牌71型轿车”等.后来为解决产能不足、促进国防建设,又陆续成立四川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至此中国汽车制造业初步形成东北、华北、长江下游的生产格局.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已经实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市场对轿车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当时中国轿车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轿车进口量大大超过国内轿车生产量.汽车产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部资金流入.为了加快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中国政府很快把发展轿车工业提上议程,主张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并确定了轿车生产要遵循“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原则,后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上海、长春、十堰、天津、广州等生产基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得到了扩张.自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正逐步融入世界汽车制造业体系,并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东部沿海地区汽车制造业集聚效应明显,但近几年受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汽车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汽车产业区域布局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的六大汽车产业空间集群[1,2].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汽车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成为中国制造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经济增长点[3].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汽车制造业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4].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已发展为中国重要产业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通过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全面观察和深入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2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态势2.1 中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总体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分类,汽车制造业主要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和挂件制造、电车制造等,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区域集聚性较大.2017年,全国汽车产能估算是6358万辆,该数据含各种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特种用车(特种用车没有全部列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区域划分,汽车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686万辆、重庆565万辆、湖北517万辆、山东492万辆、河北374万辆、广东339万辆、吉林312万辆、上海295万辆、湖南294万辆和浙江277万辆[20].全国汽车制造业产业格局:一是从汽车企业实力来看,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等5大集团的产销占比已经到达了68%,产业集中度以达到一定程度,但仍然存在多、小、乱、差等现象.二是从资本构成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还是以国有资本为主,日资、德资、美资、法资、韩资、台资等为辅,民营资本力量尚弱的资本结构.三是从地域构成来看,存在着长三角、珠三角、辽吉、京津、鄂中、成渝等为主的6个产业集群,以及长株潭、桂中、豫中等产业群[20].(1)汽车行业产业运行情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汽车制造业整体规模来看,201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在全球主要国家汽车产销量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4.5%和13.7%,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442.1万辆和2437.7万辆,同比增长15.5%、14.9%,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69.8万辆和365.1万辆,同比增长8.0%、5.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53.0%;汽车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345.25亿元,同比增长13.79%;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86.24亿元,同比增长10.66%.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564亿美元,同比下降0.62%,其中进口金额797.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出口金额766.54亿美元,同比下降4.24%[20].(2)汽车制造业产业结构分布.从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主要细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改装汽车制造业、低速载货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根据现有的公开数据来看,以2015年1-6月数据为例(参见表1).2015年1-6月,汽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6553.87亿元,利润总额为1774.42亿元,企业数量有383家;改装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为1024.61亿元,利润总额为24.69亿元,企业数量有552家;低速载货汽车制造销售收入为112.18亿元,利润总额为3.87亿元,企业数量有21家;电车制造销售收入为60.98亿元,利润总额为4.7亿元,企业数量有92家;汽车车身、挂车制造销售收入为520.93,利润总额为24.05亿元,企业数量有28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收入为15049.48亿元,利润总额为1088.25亿元,企业数量有11882家.显然,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汽车制造业经营规模上看,在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业在整个汽车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20].表1 中国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主要经营数据(2015年1-6月)企业数量(家)销售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汽车整车制造业38316553.871774.42改装汽车制造业5521024.6124.69低速载货汽车制造21112.183.87电车制造9260.984.70汽车车身、挂车制造283520.9324.05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1188215049.481088.25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产业信息网(3)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情况.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过去4年来看,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注册近1000家企业,截至2015年底,全国拥有规模以上的汽车制造业企业14149家,相比去年增长14.04%.但随着每年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每年亏损的企业数量也随着增加,其中2015年亏损企业数量高达1751家,比2014年亏损企业增加了349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汽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并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虽然在逐年上升,但亏损企业数有增不减.2.2 中国汽车制造业所在地区的区域产业产能2017年,中国汽车产能估算是6358万辆,该数据含各种低速、电动汽车产量、还有各种垃圾车、物流车、军用车等特种用车(特种用车没有全部列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按区域划分,汽车产能排名前十位的省市是:江苏省686万辆、重庆市565万辆、湖北省517万辆、山东省492万辆、河北省374万辆、广东省339万辆、吉林省312万辆、上海市295万辆、湖南省294万辆和浙江省277万辆.汽车制造业产能达到100万辆的城市:南京、扬州、盐城、重庆、武汉、襄阳、潍坊、保定、广州、长春、上海、长沙、杭州、宁波[20].中国上述十大汽车产能省市的汽车产能分布特点,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中心城市群为主的面状分布,分布较为集中,这一类型的省市主要有河北省、广东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形成了以保定、张家口、沧州为主的汽车生产地;广东省汽车生产地主要分布在以广州、深圳、佛山为中心的汽车生产基地;湖南省汽车生产地则主要集中分布在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吉林省汽车产能布局大多分布在老汽车生产基地长春市以及周边吉林市.二是多个面状相结合的均匀分布,这一类型表现较为明显的省市主要是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江苏省汽车产能排名第一,汽车企业遍地开花,几乎各地级市都分布有汽车产业,总体上呈现出沿省会南京市和盐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分布;山东省汽车产能主要集中在鲁东地区的青岛、威海、烟台,鲁中地区的潍坊,鲁西北地区的德州,总体呈现出“T”字型分布;在浙江省以北分布有以杭州中心的面状汽车产能地,浙江省以东有以宁波和台州所组成的面状分布.3 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产业布局的演化格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新常态决定着中国制造业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多次提到汽车制造业.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业是代表未来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产业,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汽车制造业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1].3.1 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演化格局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的引入推动着中文合资企业的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使得中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不断攀升,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地位逐渐上升.自2006年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全球汽车工业第一的地位,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高达1379.1万辆和1364.48万辆,位居世界第一,首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工业国,2010年,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各地区纷纷扩大汽车制造业的布局[22].从2006-2015年中国各省市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演变来看,全国汽车制造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聚水平略有提高,但有向中西部转移之势.2006-2010年,位于第一阶梯里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省市由上海、广东变成了2010年的上海,但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值在全国汽车制造业的产值比重仍高达9.96%;浙江省取代江苏省位列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5%-10%之间的第二梯队,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增长至5.28%,而江苏省的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降低了近2%,降低至4.53%;显然,2006-2010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2%-5%之间的省市增加了河北省、陕西省,同时安徽省和广西省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快,同2006年相比,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都有所上升,分别从3.58%、2.59%上升至4.9%、3.41%,其他省市变化不大.2010-2015年里,东部地区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仍占据重要地位,产值比重之和从54.94%增长至58.53%,其中江苏省汽车制造业增长迅速,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从4.53%增长至10.22%,而其他省市的产值比重增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平稳增长,其中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3-25].总体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珠三角和长江上游地区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格局.2006年以来布局汽车制造业的地区逐渐增多,逐渐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且产业重心不断发生变化发展.2006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最高地区是广东、上海两地,分别占全国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的11.58%、10.8%,2010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地区只有上海,而2015年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地区就变成了江苏.相比东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在稳步增长,例如湖北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7.53%增长至2015年的8.17%,四川汽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则从1.62%增长至2015年的3.51%[26].3.2 中国制造业的细分产业演化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分类,汽车制造业主要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低速载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改装汽车制造、汽车车身和挂件制造、电车制造等.由于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作为汽车制造业的主体部分,其产值在整个汽车制造业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本文将重点从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两个方面描述2006年以来汽车制造业细分产业区域布局演变过程.3.2.1中国整车制造业的区域演化格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汽车需求量迅速上升,拉动了整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国内28个省市分布有汽车整车制造业企业,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整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的结果是:2006-2010年,整车制造业集聚性进一步加强,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在10%以上的省市增加至4个,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其中山东的整车制造业增长迅速,产值比重从6.08%增长至10.76%,同时重庆、陕西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略有上升,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分别从1.58%、4.85%上升至2.8%、5.37%,辽宁整车制造业产值比重小幅下降,整体上向汽车工业发达地区集中.2010-2015年,东部沿海地区整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明显,同时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发展,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发展迅速,这些地区产值比重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逐渐发展成为以吉林、山东、上海、湖北、重庆、广东为中心的六大整车制造业产业集群.3.2.2 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的区域演化格局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依托于近几年中国整车制造业的带动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市场地位不断提高,众多零部件及配件企业围绕整车形成多级配套且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吸引着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促进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进一步壮大.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作为汽车工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组件,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集聚性较高,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来看,2006-201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区域分布总体变化不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集聚性最强的地区仍然是江苏、上海、浙江这三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值比重在全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总产值中占据10%以上;其次,产值比重在5%-10%之间的省市,2010年比2006年减少了一个省市,北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比重从5.27%减少为3.57%;产值比重在2%-5%之间的省市,2010年比2006年增加了一个,广西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1.64%增长至2010年的2.86%,其他省市变化不大.2010-2015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集聚性进一步加强,从前期较为分散的状态发展为现如今较为集中的状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一带,2010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值比重在5%以上的地区有吉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等地,七大地区产值比重累计之和为54.7%;2015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值比重在5%以上的地区是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五大地区累计产值比重之和高达54.81%.4 国内主要省市汽车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态势国内汽车制造业发展较好的省市主要是江苏、重庆、湖北、山东、河北、广东、吉林、上海、湖南和浙江.限于篇幅,本文主要研究江苏、重庆、湖北、湖南.4.1 江苏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动态江苏汽车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南京、常熟、扬州、镇江、盐城、无锡、常州这7个城市.(1)江苏全省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由于区域产业基础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因,上一轮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留给了合资品牌,除南京外,苏南其它城市只能发展零部件产业,缺乏知名的本土整车企业.随着新一轮产业政策门槛放宽,江苏瞄准了高端的整车项目,江苏汽车业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汽车产销总量在全国排名越来越靠前,专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客车市场占有率达到18%.其中,南汽集团在高端轻型商用车领域处于全国前两位,苏州金龙在客车领域处于全国三甲之列.第二,汽车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推出.比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在建设第三工厂的同时,同步建设技术中心,全面构筑研发体系,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分阶段实现现有量产车型改进、自主品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结构和材料方面进行大胆创新,自主研发的中国首辆新型全铝底架结构冷藏车问世.第三,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5].(2)南京.2016年,南京市汽车制造业首次跃升为南京第一大行业(南京市统计局,2017).南京市汽车产业结构也较合理,南京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车中最重要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零部件产业中,南京均大量生产,该市新能源产业链上已经集聚上百家配套企业.不过,尽管南京曾经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然而近十几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其他城市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南京汽车产业落后了[6].(3)常州.常州着力打造包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链,通过实施“整车带动战略”,除了旷达、星宇车灯等一批常州汽车零部件企业为上汽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之外,常州也引进了众泰、北汽新能源、东风等3大整车项目,常州汽车产业从追赶式发展转向以创新为动力,用创新引领发展.目前,常州正与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寻求在无人驾驶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7].(4)常熟.常熟市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号称“中国最年轻的汽车城”,拥有观致、奇瑞捷豹路虎2个整车生产企业和1个丰田研发中心.大型运钞车、美桥汽车轴承等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迅猛.常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门类,通润汽车千斤顶产量连续10年占世界第一,汽车内饰件在国内同行业中销量排名第一,这些都为引进整车项目积累了产业基础.常熟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是:一是整车带动产业集聚,整车企业对相关零部件配套的集聚作用显而易见.二是常熟检验检疫局在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工作方面提速增效.2015年初,常熟检验检疫局先行先试,推荐其为全省首个“进口直通”区域一体化试行企业,在常熟报检、施检.三是推进汽车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6].(5)扬州.扬州汽车产业虽有着良好发展基础,但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居扬州规模经济“八龙”之首,到“十一五”期间亚星、黎明等整车企业滑坡,再到目前今天的“三大产业板块”,扬州汽车产业走过了一个“V”形反转历程.2016年扬州汽车产业总产值达1326亿元,汽车产业成为扬州工业经济的“火车头”、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上海大众、潍柴动力、江淮集团等三个重点企业入驻扬州,扬州培育建设了三个汽车专业园区,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扬州汽车产业核心领域也由零部件主导向整车带动多元发展转变.汽车产业和机械加工产业均是扬州的优势产业,扬州将设法使汽车制造高端智能化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结合起来,这是扬州的两个优势产业发展方向[6].(6)镇江.镇江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个汽车工业规模不大;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目前镇江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布局仍比较分散,分布在丁卯、大港、丹阳、扬中、京口、润州等区县;引进的汽车厂商和本地零部件企业的合作体系未建立起来,很难带动镇江现有零部件企业发展.在现代化汽车配套的主要部件,镇江没有一个本土产品.镇江本地零部件企业为北汽集团配套占整车的产值不足10%.进口零配件的比例较高,很难带动镇江本地现有零部件企业的发展[6].(7)盐城.盐城是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是盐城市第一支柱产业.围绕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三个千亿”产业目标,积极打造集汽车制造、汽车科技、汽车商贸、汽车文化、汽车旅游为一体的中国现代汽车名城.盐城正在实施传统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并举战略,全市初步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重要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实验、检验、认证及孵化的公共平台功能.(8)无锡.无锡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一是无锡没有突出的整车企业发挥龙头作用,现有整车企业未能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强劲带动和支撑作用.二是汽车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经济地位不高.从企业层面来看,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产销过百亿的大型企业,而且布局分散、生产集中度不高.三是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薄弱.无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品种虽然多达1000余种,但高技术含量的改装车和汽车主要零部件总成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不多.无锡。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目录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图表目录图表1 2016年部分跨国车企的全球销量和中国销量 (6)图表2 2010~2016年乘用车品牌分国别销量及占有率 (7)图表3 2010~2016年乘用车市场结构(各细分市场份额)变化 (8)图表4 2015~2016年SUV和MPV中外品牌市场情况 (8)图表 5 2013~2016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各细分市场份额 (9)图表6部分整车企业海外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19)图表7 部分企业整车技术平台情况 (20)图表8 自主品牌乘用车售价变化 (22)图表9 2000~2016年我国新车质量综合得分情况 (23)图表10 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应用目标和技术发展目标 (25)图表11 2011~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 (31)图表12 2009~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32)图表13 部分国家2014~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32)图表14 2016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增长率 (34)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头一年,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头一年,对汽车产业来说,还是进入由大变强关键十年的一年。

中国2018年汽车细分市场和厂家销量分析

中国2018年汽车细分市场和厂家销量分析

中国2018年汽车细分市场和厂家销量分析1、2018年汽车市场增长相对承压2018年汽车总计销量2808万台,累计增速-3%;2018年12月的汽车总计销量266.15万台,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4.5%。

2018年1-12月份汽车批发增速-3%是弱于近几年全年走势,尤其是近期持续几个月的下滑状态较差,未来压力逐步缓解。

2、2018年汽车市场增长压力加大2018年1-12月销量增速-3%是历年较低的,最后的12月的销量低于2015年的压力最大,因此对全年的增速压力大。

2018年全年的汽车销量2807万台,同比降2.8%,2018全年表现也是本世纪来历年较弱的,但目前看下滑超过预期。

3、1-12月主力车企集团的表现均较好2018年车市走势不强,各集团因为优势板块的差异化市场需求而走势分化。

上汽、吉利、一汽、比亚迪、奇瑞、华晨汽车等表现较强,吉利仍是超强。

上汽仍是一枝独秀,长安因为MPV的低迷和美系稍弱而走势压力稍大。

而一汽和东风的走势相近,一汽靠卡车表现走强。

北汽主要是奔驰和北京现代的恢复的促进。

吉利成为高增长特征。

比亚迪表现较好,主要是燃油车新品和新能源的较好,江淮表现也不理想。

而华晨仍是轻客的压力明显。

吉利表现依旧相对突出,而比亚迪和济南重汽的表现也是相对较强。

汽车企业月度销售走势对比1-12月份,主力厂家生产表现较强,一汽大众表现相对突出,而通用同比表现较稳。

增长特别突出的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而北京现代、广汽本田恢复较快。

本月从集团角度看的前10车企中六大集团占据8席,较上月一致,车企分化明显,上汽3家,东风2家,一汽有1家,广汽1家。

长城在6位,吉利回归第5位。

上汽三家都是主力企业,而且上汽乘用车的也是表现较强;东风的东风日产和东风汽车两家,一汽有大众,长安主力是长安汽车;北汽本月有北京现代。

独立车企的吉利本月较稳。

内资企业有东风汽车、长安、长城、吉利汽车进入前10。

4、狭义乘用车企业产销走势2018年狭义乘用车销量2321.2万台,累计增速-4.1%;2018年12月的狭义乘用车销量218.63万台,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2.4%。

2018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简析

2018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简析

2018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简析累计生产246.9万辆同比下滑9.9%2018年我国专用汽车及普通自卸车、半挂车八大类产品累计生产246.87万辆,同比下滑9.94%,八大类产品除起重举升类及特种结构类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车型吨位上分,重型(包括超重型)车占48.40%、中型车占4.09%、轻型(包括微型)车占47.50%,产品吨位呈哑铃状需求。

从生产区域上看,我国28个省级行政区均设厂进行生产。

根据企业上传合格证数据进行统计,2018年在产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200余家,全年新增公告企业178家(截止公告315批次),新建企业从2013年起持续快速增加,投资主体以民营资本投资为主。

2013~2018年我国专用汽车八大类产品产量统计图公告内企业超1400家在产企业1200家截止2018年12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315批次),我国专用汽车公告内企业达到1400余家,全年新增专用车企业178家(公告304-315批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3.59%,其中山东省新增43家、河北省新增35家、湖北省新增29家、重庆市新增19家、其它省市新增62家。

2018年在产企业1201家,同比增长9.78%。

山东、湖北、江苏、河北、河南5省在产专用车生产企业数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前列,其中山东省专用车生产企业超过200家,湖北专用汽车在产企业也超过100余家。

全国专用车产量排名前五的区域分布是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重庆市、河北省。

2018年全国专用汽车分省份产量统计表注: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存在异地生产的的情况,在产企业数根据企业注册地址进行统计,各省在产企业数根据企业生产地址进行统计。

以北汽福田为例,该企业在山东、北京、湖南、河北等地都进行生产,因此在各省在产企业数量会重复统计。

故在统计各省在产企业总数会大于,企业在产数量特此说明。

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以山东、湖北、江苏、河北、河南等地区为主。

广汽集团2018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智泽华

广汽集团2018年财务分析结论报告-智泽华

广汽集团2018年财务分析综合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18年实现利润为1,186,713.21万元,与2017年的1,197,649.5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91%。

实现利润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企业盈利基础比较可靠。

营业收入增长不大,营业利润却有所下降,企业经营管理有所放松,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成本费用管理。

二、成本费用分析2018年营业成本为5,824,071.57万元,与2017年的5,477,800.81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6.32%。

2018年销售费用为507,303.34万元,与2017年的519,976.46万元相比有所下降,下降2.44%。

2018年在销售费用下降情况下营业收入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企业销售政策得当,措施得力,销售业务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018年管理费用为406,818.51万元,与2017年的400,793.66万元相比有所增长,增长1.5%。

2018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69%,与2017年的5.63%相比变化不大。

但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所下降,管理费用支出正常,但其他成本费用支出项目存在过快增长情况。

本期财务费用为-15,082.12万元。

三、资产结构分析从流动资产与收入变化情况来看,与2017年相比,资产结构没有明显的恶化或改善情况。

四、偿债能力分析从支付能力来看,广汽集团2018年是有现金支付能力的。

企业财务费用小于0或缺乏利息支出数据,无法进行负债经营风险判断。

五、盈利能力分析广汽集团2018年的营业利润率为16.28%,总资产报酬率为9.31%,净资产收益率为14.76%,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7.06%。

企业实际投入到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资产为9,723,551.8万元,经营资产的收益率为11.98%,而对外投资的收益率为28.75%。

从企业内外部资产的盈利情况来看,对外投资的收益率大于内部资产收益率,内部经营资产收益率又大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说明对外投资的盈利能力是令人满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找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推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2018年汽车制造业情况分析汽车制造业①是广东工业的支柱产业,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8年,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833家,完成增加值1859.70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汽车生产322.04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为11.5%;完成汽车销售329.39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重为11.7%。

一、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稳步增长,产值不断提高。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997.40亿元,同比增长9.0%。

其中,整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52.0%和47.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也是全省汽车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45.7%和50.2%(见表1)。

表1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行业名称增加值增速汽车制造业1859.707.4其中:汽车整车制造890.837.5汽车用发动机制造0.11-26.6改装汽车制造17.4510.0低速汽车制造0.000.0电车制造0.23-24.3汽车车身、挂车制造18.1819.5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932.907.0说明:此表数据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快报数,下同。

①本文的汽车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代码为36的行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本文统计相关指标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据,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汽车制造业法人单位。

(二)汽车产量稳定,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增长快。

2018年,全省生产汽车322.04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国汽车产量(2796.80万辆)的比重为11.5%。

其中,轿车174.09万辆,同比增长8.9%;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万辆,增长143.4%;新能源汽车13.27万辆,增长206.1%。

据行业协会统计,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68.40万辆和67.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3.0%(见表2)。

表22018年广东分类型汽车产量及增速单位:万辆,%名称产量增速汽车322.040.0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174.098.9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143.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124.81-17.7客车 1.7021.1载货汽车405459.9其中:新能源汽车13.27206.1改装汽车 1.8414.6(三)汽车销量平稳增长,出口增幅略降。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8412.29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出口交货值506.85亿元,增长5.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根据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统计,全年汽车销售329.39万辆,增长6.9%,其中轿车销售324.35万辆,增长7.7%;汽车出口2.83万辆,下降50.5%,其中轿车出口1.65万辆,下降31.0%。

(四)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但增幅回落。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总资产达6149.05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完成营业收入8635.58亿元,增长9.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632.70亿元,增长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8个百分点(见表3)。

表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主要效益指标本年累计增速资产总计6149.058.0营业收入8635.589.4营业成本7356.3410.9税金及附加161.56 6.8利润总额632.70 2.2应交增值税179.33-18.6平均用工人数43.56 4.9二、近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特点(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增速在波动中回落。

从近年广东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生产规模持续稳定扩大,但增速在波动中有所下降。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数来看,由2013年的574家提高到2018年的833家,增加了259家。

2018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总量比2013年提高了480.88亿元,但增速由2013年的12.9%回落到2018年的7.4%,回落5.5个百分点(见图1、图2)。

图12013-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个)图2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及增速(二)销售产值增长较快,出口增长缓慢。

从近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情况看,销售产值增长较快,出口增速较为缓慢。

2013-2018年,汽车制造业销售产值增加3787.67亿元,增长81.9%;出口交货值增加115.67亿元,增长29.6%(见图3)。

图3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三)企业资产和收入稳步增长,利润增长较为缓慢。

从近年汽车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指标来看,企业总资产和营业收入提高较快,利润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这表明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有所上升,导致利润率下降。

2013-2018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增加3881.48亿元,增长81.6%;出口交货值增加115.67亿元,增长45.5%。

平均用工人数由2013年的32.27万人提高到2018年的43.56万人,保持较为平稳增长(图4)。

图4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四)汽车产量有所波动。

从近年来汽车整车的产量来看,存在波动,2013年生产汽车254.26万辆,2014年回落到219.59万辆,随后稳步提升到2017年的321.09万辆,2018年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轿车产量来看,2013年为最高点206.17万辆,逐步回落到2016年的最低点151.17万辆,随后逐步增长到2018年的174.09万辆(图5)。

图5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品产量三、需引起关注的问题(一)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5%,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6.80元,同比提高0.18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44.59元,同比回落5.6元。

从亏损企业数看,2018年亏损企业为10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13.0%;2017年亏损企业为7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10.3%,亏损面有所扩大。

(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从全国汽车市场的情况来看,2018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

广东汽车市场需求也不够旺盛,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

从国外市场需求来看,2018年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6.0%,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三)自主品牌仍需进一步提升。

从广东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来看,产量和销量占全省汽车产销量的比重分别为21.2%和20.6%,均未达到一半。

从企业的销量规模来看,省内生产企业中,排全国前十的只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和广汽本田,分别排第四位和第六位。

从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0.5%,低于广东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需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四、促进广东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优化汽车产业结构。

广东汽车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量和产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下一步要转变发展方式,由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的提升。

从目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的生产情况来看,2018年全省生产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124.81万辆,占汽车产量的38.8%;生产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5.7%。

可见市场对于中高端轿车的需求量增加,汽车厂商要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上,除了重视整车生产行业的发展,还要推进配套产业特别是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广东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占汽车制造业的半壁江山,其发展不容忽视。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汽车自主品牌。

广东汽车制造业的主体主要是外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较少,很多重要的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十年,广东省汽车企业纷纷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开发自主品牌和自主核心技术。

在能源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压力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电池等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自主品牌的推进步伐。

在政策层面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和推广,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更多扶持和优惠;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方便性。

(三)拉动汽车消费需求,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受部分城市限号限行、汽油燃料汽车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需要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需求。

一是进一步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提高汽车的性价比,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二是进一步开拓二线城市市场,弥补部分一线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汽车消费下降问题;三是借助“一带一路”等契机,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特别是加强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促进汽车和相关产品的出口;四是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整合重组、加强研发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提高企业整体的实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工交处撰稿:王慧艳唐正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