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整理)

合集下载

植物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植物地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肉质植物,如波萝、仙人掌、景天属植物等
生境特征
广泛
开阔、温暖、盐生
开阔、干旱、温暖、盐生
维管束鞘细胞
无花环型结构
花环型结构
无花环型结构
CO2固定途径
Calvin循环
C4途径
CAM途径
初始酶及对CO2亲和度
Rubisco酶
亲和度低
PEP羧化酶
亲和度高
PEP羧化酶
亲和度高
CO2固定最初产物
PGA(3C)
水势构成:水势指的是1mol水分子的自由能,纯水势为0.水势单位通常采用压强单位,水分总是顺着自由能梯度,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
Ψc=Ψп+Ψm+Ψp
Ψc——植物细胞水势
Ψп——渗透势(-)
Ψm——基质势(-)
Ψp——压力势(+)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细胞水势
陆生植物对水分条件适应与生态类群
陆生植物:指长在陆地上的植物,可分为变水植物和恒水植物
双名法: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基本形式是:属名+种名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由非纤维素多糖和氨基酸结合物构成;无细胞核结构;无性生殖:细胞分裂;包括细菌和蓝藻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知识点复习

植物地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

3.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

4.植物分类原则:人为分类、自然分类。

植物的命名:双名法,即属名加上种加词(种名)。属名和种名均为斜体字,姓名则正体书写。

5.原核生物:细菌门:单细胞生物,无光合作用,最古老、最小的生物,适应能力极强,无孔不入

蓝藻门:没有细胞膜核的单细胞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具有核、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

真菌门:完全是异养型

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光合作用,没有完善的输导组织,躯体矮小

蕨类植物门: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营养体全部为木本,枝茎里木质部很发达。页呈针形、鳞形、线形,稀为扇形、椭圆形或退化成鞘状,裸露的胚珠。

被子植物门:具有形态多样的营养器官,有真正的花。

6.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

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

二者关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也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植物地理学(共计5部分,共计1299页)_部分1

植物地理学(共计5部分,共计1299页)_部分1
• 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 细胞器。
• 结构 – 外膜 – 膜间隙 – 内膜 •嵴 • 基粒 – 基质:含有DNA和RNA, 核糖体
• 半自主细胞器
细胞器——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是由单层膜 围成的管状、泡状或相互沟通的封闭的网状结构。 内质网膜可与外核膜相连,囊腔与核周隙相通。
• 细胞质骨架
细胞器——质体(plastid)
•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 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有 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 细胞特有的结构。
• 类型
– 叶绿体(chloroplast) – 有色体(或称杂色体,
chromoplast)
– 白色体(leucoplast)
基粒 类囊体
内膜 外膜
细胞器——线粒体(mitochondrium)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对象
植物地理学的分支 学科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 内容与基本任务
植物地理学与其他 学科间的关系
植物地理学的定义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 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 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 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 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类型 • 功能
– 内质网主要参与分泌蛋白、膜蛋白、可溶性驻留 蛋白以及膜脂的合成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引言生物圈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

2.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

3.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

第一章植物的基本类群

1.生物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进化、应激性

2.植物繁殖的三种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3.植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4.植物的分类原则:自然分类法(林奈)

5.植物界六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6.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局限在一定区域的生物类群。

7.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在空间上互有间

断即为种群。

8.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交替的现象。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科:木兰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

10.

第二章植物的生活和环境

生态: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形式或者总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塑造、改造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指某一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植物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分类(简述)

4.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

3、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4、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5、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6、植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7、生物圈:被覆于地表有生命存在的空间部分(从地表以上可达23千米的高空,地表以下12千米的深层都有生命存在),或是地球表面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8、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9、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0、适应:植物充分利用外界条件,抗御不利条件从而达到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11、季相:群落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二、填空

1、组织的分类: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2、植物生活周期:植物经营养生长至开花结实到最终死亡的过程。

3、双名法:林奈1753年创立。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命名人姓氏(缩写正体)。

植物地理学整理

植物地理学整理

植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第一章

1、物种:

种(species):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基本特征:物种是可育的自然群体,与其他自然群体是生殖隔离的——使各物种成为独立的进化单位

-与环境的关系:种可在一定环境中自然选择而分化形成,也可能在环境变得对它不利时消亡

种群(population):种内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分布在某个地段内,称为种群

变种(variety):种内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地域,据此可划分出变种

- 变型(form):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

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P7

——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公元1753年)

特征: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据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不考虑植物种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自然分类法(natural,林奈以后,公元1753年到现在)

特征: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

3、植物的命名——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 ,见《国际植物命名规则》

4 、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P15

植物地理学-汇总

植物地理学-汇总
2.同地物种的形成(基因突变式)
在非地理隔离的状态下,多倍体的出现可以导致新种的就地形成
3.平行物种形成
分布广的植物,其中一部分进入新生境而出现变异来自百度文库进一步导致基因中断而形成新种
(二)种分布区的扩展(条件有三)
1.自身的繁殖能力2.起源中心周围存在着适合该种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3.借助生境外力来传播其繁殖体
器官的类型: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种子的休眠:种子具有活力而处于不发芽的状态(5)缺少必需的激素
休眠内在生理因素:(1)种皮机械压迫(2)对水和气的不透(3)有抑制性物质(4)胚本身未发育成熟
种子萌发: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生理上已经成熟的种子的胚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活跃生长状态的过程。
(1)气候生态型:(2)土壤生态型:
2.分布区形状
(1)连续分布区(2)间断分布区:各部分间失去基因交流机会
原因:①地理隔离②生态隔离(多指动物间):
3.分布区范围
世界种、特有种(大陆、省域、地方、局地特有)
4.种的分布中心及其意义
种的分布中心是种的数目比较集中或高度集中的区域。确定种的分布中心是研究分布区和种,属的地理学的重要任务,探究区系起源和演化发展的出发点。
(2)多样化中心(演化中心)
是指在某一分类单位的种类分布特别多的地方,不但种类的数量多,而且这些种类包括其系统演化的各个主要阶段。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完整版)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生物圈。

二、问答题

1.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

(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

(4)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2.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什么?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3.阐明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和生态学的关系?

植被是由植物组成的,因此与植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从1866年海克尔创立生态学以来,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植物地理学与其中的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植物生态学、陆地生态学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植物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

1)植物地理学的开端:古西腊的提奥夫拉斯特(370-285DC)到18世纪

(1)古代植物地理学的萌芽:古西腊、我国周代、战国

(2)近代植物地理学的前奏:18世纪中期到末期

(3)近代植物地理学基础的奠定: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植物地理学的巩固时期:1820-19世纪50年代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全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全

植物地理学

第1章绪论

1. 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象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区域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1.1植物地理学的分支

植物区系地理学:区系是一个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研究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组成、分布、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

植物生态地理学:研究环境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历史地理学:研究植物在地质历史中变迁的科学。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植物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把植物作为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植物地理学就成为自然地理学的一部分。

植物地理学与古植物学:研究古植物发展的时空关系是植物地理学和古植物学共同研究的领域。

2. 植物地理学的发展

2.1植物地理学的萌芽

古希腊在公元前372~287年发现了气候、土壤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写出《植物历史》和《关于植被的论文》的记载。

周代(公元前1066-403年)的《诗经》记载有刺榆和榆树两种非常接近的树木在生态分布上的差异性。

西周(公元前1066-771年)《禹贡》记载了当时黄河下游直到长江三角洲的植被水平分布。

战国《管子.地员篇》分析了土地与植物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并注意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现象和阴阳坡的差别。

2.2植物地理学的奠基和发展

1807年,Humboldt发表《植物地理学知识》,植物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植物地理学总结

植物地理学总结

植物地理学

1. 植物地理学定义: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植物是生产者

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对环境的作用(净化环境,监测环境)

3. 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植物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指其研究对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质。

植物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地域性、综合性、交叉性、独立性和边缘性。

植物地理学:研究内容基本可归纳为植物区系地理(floristic Plant geography ) 和植被地理(vegetation geograph ) 两大方面。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

特征极相似的个体

种群: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各群在空间上忽有间断,种群内基因交流比较容易进行。

变种:种内如果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有分布在一定的空间地域。

2. 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人为分类法(artificial,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公元1753年) 实例:李时珍(1518-1593)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分为五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

林奈(linnaeus,1707-1778)将植物分为24纲。

依据:雄蕊的数目和长短、雌蕊中心皮的联合情况。

自然分类法(natural,林奈以后,公元1753年到现在)

特征:这种系统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刨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等不同的角度,力求客观的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演化系统。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被层,称为植被。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了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和植被的基本构件是物种。植物的命名: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植物界的大类群:1原核生物2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3苔藓和蕨类植物4种子植物。原核生物:1细菌门(异养)2蓝藻门(自养)。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系统发育有两个基本过程:一是起源二是类型从少到多在到少。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种类的总称。分布区是一个钟系或任何分类单位在地表分布的区域。分布区形状类型:其一为连续分布区其二为间断分布区。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1物种的形成与分布2种分布区的扩展3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4分布区特征与植物系统发育。植物区系是一定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吴征镒将我国植物区系划分为2个植物区,即乏北极植物区I、古热带之物去II7个植物亚区,22个植物地区啊。植物分布区的形成有那几种方式???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认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1改变地表覆盖,加速土壤流失2改变土壤化学循环,危机本土之外生存3改变水文循环,破坏原有的水分平衡。4增加自然火灾发生频率5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6改变本土群落基因库结构7加速局部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环境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环境分为1大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的全球环境)和区域环境。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周围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限制因子:通过光合作用实验发现,植物的生存与繁殖依赖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植物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1.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物圈:地球上所有⽣物(植物、动物、微⽣物及⼈类)赖以⽣存的⽣活领域与范围的总合,称为⽣物圈。

3.细胞:是⽣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4.原核植物:植物体由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包括蓝藻和细菌。

5.真核植物:植物体由真核细胞组成的植物。

6.⾼等植物:在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构造上有组织的分化,⽣殖器官多细胞,合⼦在母体内发育胚的植,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植物。

7.低等植物:在形态上⽆根茎叶分化,构造上⽆组织的分化,⽣殖器官单细胞,合⼦发育时离开母体,不形成胚,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植物。

8、物种:种是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理学特征和有⼀定⾃然分布区的⽣物类群。具有⽣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特性。

9.植物分布区:分布区是⼀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10.植物区系:是某⼀地区、或者某⼀时期、某⼀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11.植物区划:利⽤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12.⽣物⼊侵:⽣物由原⽣地经过⾃然或⼈为途径侵⼊另⼀新环境,对⽣态系统和⼈类健康造成损害或⽣态灾难的过程。

13.环境:环境指某⼀特定⽣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A部分】:

1、植物地理学: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常与动物地

理学合称为生物地理学,以属种分布和植物群落为研究

对象(课本引言)。

2、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

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课本P26)。

3、植被:一个地区内所有植物群落共同形成植物覆盖层,

称为植被(课本P2)。

4、双名法:是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

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

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

名。一个完整的学名还需要加上最早给这个植物命名的

作者名,故第三个词是命名人(课件《植物类群及分类》P12)。

5、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课件《植物类

群及分类》P6)。

6、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

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课本P6)。

7、四强雄蕊:油菜、白菜等的花蕊(见课件《种子植物的

繁殖和繁殖器官》第37~40张)。

8、被子植物:(见课本P21及课件《被子植物的分类》)

9、孢子植物:隐花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

植物(课件《植物类群分类》第4~6张)。

10、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1)藻类、菌类、地衣;(2)苔藓、蕨类、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见课件《植物类群分

类》第6张)。

11、竞争排斥原理:

12、环境: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课

本P74)。

13、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

现象(课本P77)。

14、驯化:包括自然驯化和人工驯化。前者指长期的自然环

植物地理学第五版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植物地理学第五版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植物地理学第五版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分布

1.植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2.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地形和动物的影响。

二、特征

1.植物的形状、大小、颜色都各不相同。

2.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各不相同。

3.植物的叶、花、果实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三、分类

1.植物可以分为藻类、苔藓类和蕨类三大类。

2.藻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水中,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

3.苔藓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上,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4.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森林中,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

四、利用

1.植物的分布可以用来预测气候变化。

2.植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可以用来鉴定植物的种类。

3.植物的生长周期可以用来预测春夏秋冬的到来。

植物地理学(整理)

植物地理学(整理)

第一章

1.物种 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 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 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 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 属名 + 种名 +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 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 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 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 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 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P37-42

(1)气候演变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植被。

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的基本规律。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为主的拓展和灭绝等。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

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植物为大的某些生物提供的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植物是环境的构造者。(表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土壤的形

成、群落的演替、净化环境等方面。)

第二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

2.2细胞类型:

原核细胞:直径为0.2~10μm,没有核膜将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隔开,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表示一类生活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

2.3.细胞器:是在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4植物的组织

1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2.3植物的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物种P6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P6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P6)

3.植物的命名原则P8

生物命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并统一使用拉丁文。即给植物种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

其中属名字首要大写,统一用斜体;

种名字首小写,统一用斜体;

命名人字首大写,可缩写,用正体;

第二章

1.植物区系P26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2.世界种P30

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3.成对种P35

异地分化的亲缘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称为成对种。

4.替代种P35

一个属内关系亲近的若干个种,特征相似而具有各自独立的分布区(或稍微交叉),在空间上依次排开,称为(地理)替代种。

5.生物入侵P71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P29

(1)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内该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它生存的生境,各部分之间没有障碍隔断;

(2)间断分布区:也称不连续分布区,指分布区中间被障碍隔开,分裂为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

7.植物分布区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P37-42

(1)气候演变

(2)地形变化

(3)板块运动

8.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P45-46

地理成分(根据生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来划分的。)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的。)生态成分

9.世界植物区划划分出几个植物区?分别是什么?P49-53

(1)泛北极植物区

(2)古热带植物区

(3)新热带植物区

(4)澳大利亚植物区

(5)好望角植物区(开普植物区)

(6)南极植物区

10.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P59-60

中国植物区系区分为两个植物区(七个亚区)。

泛北极植物区(欧一亚森林植物亚区、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旧热带植物区(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1.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划分出哪些植物亚区?P60

Ⅰ、欧-亚森林植物亚区

Ⅱ、亚洲荒漠植物亚区

Ⅲ、欧一亚草原植物亚区

IV、青藏高原植物亚区

V、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Ⅵ、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

VII、马来亚森林植物亚区

12.理解岛屿的隔离作用及岛屿种子传播的特点。P63-64

岛屿隔离的影响:受海洋的隔离,岛屿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海流

和鸟播为主。

岛屿种子传播的特点:

(1)海流传播的种子可抵达很多海洋岛屿。

(2)粘附鸟类体表的种子传播较近,在大陆岛常见,在远洋岛屿较少。

(3)通过鸟体内传播的植物在一切岛屿都有大量生长。

(4)由哺乳动物动物传播的植物一般仅出现在该动物能到达和生活的

大陆岛上。

(5)新出现的岛屿上,首先到来的是风播植物,稍迟为海流携带植物,

然后是鸟播植物。

13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主要有哪些原生植物?P69

(1)东亚中心: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原生栽培植物有粟、稷、稻、大豆、白菜、萝卜、桃、杏、山楂、柿、甜橙、荔枝、银杏、茶、桑、油桐、漆、大麻、人参、肉桂等。

(2)东南亚中心:包括我国云南在内,原生种类有各种芋类、香蕉、甘蔗、椰子、黑胡椒等。

(3)印度中心:为稻、黄瓜、丝瓜、胡椒、茄、柑橘、绿豆等起源地。

(4)中亚中心:包括中国新疆在内,原生起源的有燕麦、蚕豆、菠菜、苜宿、葡萄、苹果等。

(5)西亚中心:有小麦、大麦、石榴、豌豆、甜菜、韭葱等原生植

物。

(6)地中海中心:有甜菜、卷心菜、茴香、葡萄等原生植物。(7)非洲中心:有高粱,油棕、西瓜、甜瓜、葫芦、草棉、咖啡、芝麻等。

(8)南美中心(以安第斯山区为主):有大量原生栽培植物,如马铃薯、花生、番茄、凤梨、可可、烟草、古柯、金鸡纳、巴西橡胶等。

(9)中美及墨西哥中心:为玉米、甘薯、木薯、西葫芦、菜豆、剑麻、陆地棉、番木瓜等重要栽培植物起源地。

(10)北美中心:有向日葵、菊芋等原生植物。

(11)欧洲和西伯利亚中心:原生栽培植物不多,如欧洲草莓、矮扁桃等。

(12)澳大利亚中心:主要为各种桉树。

第三章

1.环境P74

环境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2.生境P74

生物群落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也就是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小环境,是与一般的、广泛的环境相对而言。

3.生态因子P74

外界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通称为生态因素(因子)

4.适应P77

适应指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

5.生态幅P78 生态幅三基点

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

6.内稳性P80

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7.生态型P82

对于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来说,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称为不同的生态型。8.耐荫性P90

植物忍耐遮荫的能力,即在弱光环境下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力,称为耐荫性。

9.光周期P93

生物的活动性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随季节和纬度的不同而变化。

10.积温P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