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合集下载

剪辑基础及历史

剪辑基础及历史
剪辑基础
主讲:黎 泉
剪辑是什么
剪辑简史 (七个人和一个电影时代)
梦幻制造者: 梅里爱
停机再拍——突破了单个 镜头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电影从整段的实录变成一 段段埃德温・波特
他创造出两条剪辑原则, 即时间的选择性和空间的 选择性。从而把那些冗长 连续的影像通过挑选和剪 切打断,重新构成一个故 事。
电影语法的缔造人: 格里菲斯
他创造出分镜头法,以镜 头为单位构成场景、形成 段落,并确立了段落在电 影叙事中的地位等。
断代电影的戈达尔
以戈达尔为代表的法国新 浪潮导演创造出了跳切技 法。
2
3
技法的拓荒者: 史密斯
电影史上真正的“第一剪” 他和他的布莱顿学派一起 发明了景别
4
5
电影时空的开拓者: 查尔斯・百代
期待的剧情,电影踏上了用自己语言叙述故事的征程。
《教父》平行剪辑
电影语法的缔造人: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创造出分镜头法,以镜头为单位构成场景、形成段落,并确立了段落在电影叙事中的地位;他 建立180度轴线,创立三镜头法(关系镜头+正反拍镜头),建立无缝剪辑原则,代表电影《贪财》 ;他创造
“闪回”技法,拓展荧幕的时空;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剪辑来控制画面的情绪节奏。他在一部名叫《凄凉的
格里菲斯
一分钟营救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
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试图通过蒙太奇把形象思维同逻辑思维沟通起来,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力图以电影体现人 的理性活动,加强电影的哲理化倾向。让电影既能叙述故事,又能表达主题思想,这就是蒙太奇。
爱森斯坦
敖德萨阶梯
战舰波将金号
断代电影的戈达尔
二战之后,以戈达尔为代表的法国新浪潮导演创造出了跳跃技法。这种剪辑方法的特点是:打破常规状 态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情节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或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和连贯 性为依据,一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来抽离某些不必要的动作、省略部分电影时空,使其更能突出某 些必要的内容和情绪。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电影剪辑是电影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着将拍摄的素材组合并创造出完整故事的关键作用。

剪辑技术的运用使得电影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塑造并传达导演的意图。

本文将探讨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以及其所带来的魔力。

一、剪辑技术介绍在开始讨论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剪辑技术。

剪辑是指将拍摄的不同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通过对镜头的选择、顺序和时长进行处理,达到最终的艺术效果。

剪辑技术能够通过创造对比、改变节奏、刻画情绪等手段,使得电影更具有戏剧张力和情感冲击力。

二、剪辑在故事叙述中的应用剪辑是将散乱的片段组合成连贯的故事,因此在故事叙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剪辑,导演可以将不同的场景、人物和情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故事更具连贯性和紧凑性。

剪辑能够通过时间顺序、空间跳转和交叉剪辑等手法,加强故事的张力和悬念,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三、剪辑在情感表达中的应用除了在故事叙述中的应用外,剪辑技术还能够帮助导演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剪辑技术,导演可以选择不同的镜头角度、剪辑节奏和音乐配合等手段,来传达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剪辑能够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画面的变化,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使得观众更深地理解和感受到电影所想要传达的情感。

四、剪辑对电影氛围的营造和塑造剪辑技术还可以帮助导演创造出特定的电影氛围。

通过剪辑的处理,导演可以使得电影显得更加紧张、悬疑或者欢乐。

例如,通过加快剪辑节奏和运用快速切换的镜头,可以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而通过长镜头和缓慢的剪辑手法,可以创造出平静和宁谧的氛围。

剪辑对于打造电影的独特风格和视觉感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剪辑与音乐的结合剪辑和音乐是电影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音乐能够为电影增添情感和张力,而剪辑技术能够使音乐与画面完美融合。

通过剪辑,导演可以将音乐和画面的节奏进行协调,使得画面变得更加有力量和感染力。

电影剪辑基础知识

电影剪辑基础知识

电影剪辑基础知识电影剪辑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于电影的节奏、叙事效果和观众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影剪辑的基础知识,包括剪辑的定义、历史发展、剪辑原理和常用技巧等内容。

一、剪辑的定义与历史发展剪辑,是指将不同镜头素材组织、拼接在一起,制作成一部完整、连贯的电影或视频作品的过程。

通过剪辑,可以改变镜头的顺序、时间和速度,从而达到叙事与表达的目的。

剪辑作为一种创作手段,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

早期的电影制作人员使用类似剪纸的方式,将胶片的不同片段进行剪切,然后再用胶布或钉子将它们粘贴在一起。

随着技术的进步,剪辑逐渐演变成使用电影编辑机等专业设备进行操作。

二、剪辑原理1. 连续性原理:通过将相邻的镜头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连接,创造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感。

这种连续性的拼接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流畅过渡,增强观影体验。

2. 心理因果原理:剪辑可以通过迥异的镜头组合,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效果。

例如,通过切换不同的角度来传递角色的情绪变化,或者通过镜头的跳切来制造紧张和悬念的效果。

3. 节奏感原理:剪辑的速度与节奏对于整个电影作品的氛围产生直接影响。

快速的剪辑可以加强紧张感,慢速的剪辑则可以营造出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三、常用的剪辑技巧1. 切割:是指将一个镜头快速地切换到另一个镜头,用来表现时间或场景的变化。

切割的频率和速度可以控制电影的节奏和紧张感。

2. 跳切:是在剧情发展至紧张关键点时,突然切换到另一个不相关的场景或时间,制造一种突然的反差和悬念感。

3. 交叉剪辑: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情节之间进行快速切换,通过交替展示不同情节的发展,加强观众的期待与好奇心。

4. 渐变剪辑:是指通过渐入和渐出的方式,实现图像的平滑过渡。

渐变剪辑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消除画面切换时的突兀感。

5. 时间压缩与延长:通过改变镜头的速度来压缩或延长时间的流逝。

加速镜头的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展现较长的事件,而减速镜头则可以突出某些细节或情感。

电影剪辑技术

电影剪辑技术

电影剪辑技术电影剪辑技术: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导言电影剪辑是将影片中的不同镜头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形成连贯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的艺术过程。

作为电影制作的核心环节之一,剪辑对于整个影片的表现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影剪辑的历史背景、基本原则以及应用技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给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影剪辑技术。

一、历史发展电影剪辑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之初。

起初,由于摄影技术的不发达,电影仅为单一镜头的记录。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开始采用多镜头拍摄方式,这为剪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早期的电影剪辑是靠人工进行,即通过人工将不同镜头的胶片拼接在一起。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剪辑工作逐渐转变为机械化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剪辑工作的效率。

二、基本原则1. 内在逻辑:电影剪辑的基本原则是要符合故事情节的内在逻辑。

剪辑时,要保证每个镜头的过渡自然,情节的推进连贯,使观众能够流畅地理解电影的逻辑关系。

2. 节奏与节拍:电影剪辑需要掌握好节奏与节拍的把握。

节奏是指不同镜头的变换速度,节拍是指剪辑中镜头的长度与次数。

通过精确地控制节奏与节拍,可以为电影赋予不同的节奏感和冲击力。

3. 情感表达:剪辑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它可以通过镜头的选择、顺序的安排、画面的处理等手法来传达情感。

电影剪辑需要了解观众的感受和情感需求,从而有意识地设计剪辑效果,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三、应用技巧1. 剪辑语言:剪辑语言是指一系列的剪辑手法和技巧,用来表达情节发展、情感变化和意义呈现。

常用的剪辑语言包括切换、淡入淡出、跳跃剪辑等,它们可以用于凸显主题、加强叙事效果、营造氛围等。

2. 视觉冲击:通过剪辑手法营造视觉冲击效果,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镜头切换速度的加快、画面的放大缩小、视角的变换等,都可以为电影增添视觉上的惊喜和冲击。

3. 音效运用:音效是电影剪辑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音效,可以进一步加强场景的氛围渲染。

利用音效的变换和连接,可以使观众更加投入到电影中,增强观影体验。

影视编辑发展历程

影视编辑发展历程

1.物理剪辑方式
1956年,安培公司发明了磁带录像机,可以利用电视观看编辑的节目了。

但节目编辑形式仍沿用了电影的剪辑方式。

这种编辑方式对磁带有损伤,节目磁带不能复用,编辑时也无法实时查看画面。

2.电子编辑方式
1961年,录像技术和录像机功能不断完善,电视编辑进入了电子编辑时代,可以利用标准的对编系统,实现从素材到节目的转录。

电子编辑避免了对磁带的损伤,在编辑过程中也可以查看编辑结果,及时修改。

电子编辑的编辑精度不高,无法逐帧重放,带速不均匀造成的接点处出现跳帧现象。

3.时码编辑方式
1967年,美国电子工程研制出了EECO时码系统,1969年,使用SMPTE/EBU时码对磁带位置进行标记的方法实现了标准化,利用基于时码设备的编辑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编辑精度和编辑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电视编辑仍无法实现实时编辑点定位功能,磁带复制造成的信号损失也没有彻底解决。

4.非线性编辑方式
1970年,美国造出了第一台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早期的模拟非线性编辑系统将图像信号以调频方式记录在磁盘上,可以随机确定编辑点。

80年代出现了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但当时压缩硬件还不成熟,磁盘存储容量也很小,因而视频信号并不是以压缩方式记录的,系统也仅限于制作简单的广告和片头。

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实时压缩芯片的出现、压缩标准的建立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 时期。

剪辑艺术在由雏形向成熟进化提升的螺旋性的递进中,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与技术的“合流”趋向于珠联璧合的圆润,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态。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曾经,电影没有剪辑师,也没有切换。

起初, 电影人只是拍下他们感兴趣或是好玩的东西,他们会一直拍摄直到厌倦或者胶片跑完。

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中,他们通常是选择一个认为有意思的事物,把摄像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

像他们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

任何一个平凡的事件都可作为拍摄目标,只不过是把运动中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而已。

但尽管只是记录简单事物,却已经显示出它能有意识地控制所拍摄的素材。

照相器材商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初只把电影看作照相技术的延伸能摄取并观看活动的影像,正像斯坦利•所罗门所说的“电影最初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以记录现实活动的形象,而不是一种叙事手段。

”因此,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艺术。

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对于电影的未来十分消极悲观,虽然当时的人们都对活动的视觉形象很感兴趣,但人们不会愿意花钱来看那些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1897年,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让人们无意中领略了剪辑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偶然促进了传统剪辑意义的形成,同时原本只是记录形态的影片开始具备虚构成分和原始的创作涵义。

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乔治•梅里埃,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时期。

剪辑艺术在由雏形向成熟进化提升的螺旋性的递进中,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与技术的“合流”趋向于珠联璧合的圆润,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态。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曾经,电影没有剪辑师,也没有切换。

起初,电影人只是拍下他们感兴趣或是好玩的东西,他们会一直拍摄直到厌倦或者胶片跑完。

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中,他们通常是选择一个认为有意思的事物,把摄像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

像他们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

任何一个平凡的事件都可作为拍摄目标,只不过是把运动中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而已。

但尽管只是记录简单事物,却已经显示出它能有意识地控制所拍摄的素材。

照相器材商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初只把电影看作照相技术的延伸——能摄取并观看活动的影像,正像斯坦利·所罗门所说的“电影最初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以记录现实活动的形象,而不是一种叙事手段。

”因此,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艺术。

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对于电影的未来十分消极悲观,虽然当时的人们都对活动的视觉形象很感兴趣,但人们不会愿意花钱来看那些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1897年,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让人们无意中领略了剪辑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偶然促进了传统剪辑意义的形成,同时原本只是记录形态的影片开始具备虚构成分和原始的创作涵义。

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乔治·梅里埃,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梅里埃的一个镜头如同戏剧中的每一幕,固定在单一的背景上,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是在同一个范围内。

电影剪辑的形成与发展

电影剪辑的形成与发展

鲍特对分镜头发展的贡献
鲍特组接法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 把时间观念传达给观众。一个需要相 当长时间才能表现的活动被压要的部分, 然后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能被接受的, 合乎逻辑发展的分镜头剧本。鲍特指 出:纪录不完整的行动的单个镜头, 是构成影片所必须的单元,因而奠定 了剪辑理论的基础。
格里菲斯与机位景别的形成
鲍特把动作分割为短的片段的原因和 格里菲斯有很大的不同。鲍特从一个 影像剪到另一个影像通常是由于实际 的原因,在单个镜头中不可能容纳他 所要表现的那些事件。在格里菲斯分 镜头剧本中,动作很少是一个镜头接 到下一个镜头的。试点的变换是戏剧 性的原因——使观众看到较大场景中 性的原因——使观众看到较大场景中 的一个新的细节,而这个细节在这个 特定时刻对于戏剧是最有关联的。
格里菲斯与机位景别的形成
格里菲斯使用的新剪辑方法,就不需 要把整个场景都拍摄下来。鲍特如果 要演一场复杂的追赶戏,他的拍摄方 法可能是如同观众亲临现场所看到的 那样。而格里菲斯只拍摄追逃双方个 别的镜头。只有当这场戏经过剪辑之 后,才给人以追奔的画面。在过去很 难纪录下来的场景,现在就能通过易 于演出的镜头组接得到解决。
电影剪辑的形成与发展
分镜头剧本的开端
卢米埃尔兄弟的简单记录
选择一个认为有记录意义的事物, 把摄像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 片用完。任何一个平凡的事件都 可作为拍摄目标,只不过是把运 动中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而已。 尽管只是记录简单事物,却已经 显示出它能有意识地控制所拍摄 的素材。(只是单镜头拍摄,一 个镜头结束一个事件。)
乔治· 乔治·梅里爱的分镜头形成
乔治· 乔治·梅里爱突破了用单个镜头范 围来说明一个故事。如同戏剧中 的每一幕,固定在单一的背景上, 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是在同一个范 围内。(指的是现实时间和范 围——舞台场景)摄像机机位不 ——舞台场景)摄像机机位不 变,保持同一位置,处于动作场 景之外,如剧院中的观众一样。

剪辑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剪辑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剪辑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剪辑是一种将不同的图像、声音和文字组合在一起制作出新的影片、电视节目等作品的艺术手段。

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剪辑被广泛地运用,并且在这些领域中,剪辑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剪辑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剪辑的历史剪辑起源于电影的诞生。

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使得影像可以被记录、保存,并得以传播。

在电影初期,人们使用的是非连续的运动影像,即多幅照片放在一起形成的运动画面。

这种运动影像需要剪切、重排才能组成连续的故事情节。

这就是最初的“割接”剪辑。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的剪辑也发生了变化。

1920 年代,苏联的电影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将镜头剪切成最小的单位,即镜头瞬间,然后将这些镜头瞬间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不同的意义和效果,这就是“动态剪辑法”,也即著名的“柯捷斯卡剪辑理论”。

随后,西方电影也开始将这种理论引入剪辑中,探索“象征”、“韵律”等方面的运用。

在现代电影剪辑中,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复杂的剪辑形式,例如高峰剪辑、跳跃剪辑、追溯剪辑、改变视角等,以此来展现出更加复杂、真实而又有力的剪辑效果。

二、剪辑的理论剪辑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它需要运用许多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来表现出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因此,在剪辑理论方面,人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技巧。

首先,剪辑理论涉及到的概念非常多。

例如镜头、场次、画面、角度、速度等等。

其中,画面和音效的剪辑尤为复杂。

画面剪辑听起来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并不容易,需要对镜头时间和画面内容进行掌握。

同时,音效在剪辑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用来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其次,剪辑理论还包括了剪辑的基本原则和手法。

基本原则包括平移、过渡、反转等等。

平移可以指相机的移动,也可以指角色的移动;过渡可以指一幅画面的转变,也可以指一个场景的转换。

手法包括剪切、折叠、美学对象的运用等等。

最后,剪辑理论还包括了剪辑的目的和效果。

剪辑的魔力电影拍摄后的重要环节

剪辑的魔力电影拍摄后的重要环节

剪辑的魔力电影拍摄后的重要环节剪辑的魔力:电影拍摄后的重要环节电影制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各方人才的共同协作。

而在电影拍摄结束后,剪辑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剪辑不仅仅是拼接各个镜头,更是通过智慧和技艺,将影片的故事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本文将探讨剪辑的魔力,以及它在电影制作中的关键地位。

首先,剪辑是电影制作的精髓之一。

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剪辑师会面临大量素材的处理和选取。

他们需要仔细观看每一段镜头,将最佳的表演和情节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通过剪辑,可以使电影更加紧凑、流畅,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剪辑师要借助创造力和艺术眼光,将电影制作中的众多元素融入到最终作品中。

其次,剪辑是叙事的关键工具。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通过影像和声音来传达故事情节。

而剪辑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故事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叙事结构。

剪辑决定着电影的整体节奏和节拍,同时也影响着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

通过合理的剪辑手法,可以在观众心里激起共鸣,引导他们进入影片的世界。

此外,剪辑也是创作的过程。

剪辑师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按照导演的指示进行工作,更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为影片注入独特的风格和感觉。

他们可以通过叙事节奏的调整、镜头的选取以及音效的运用,来加强影片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良好的剪辑能够让电影更加生动有趣,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剪辑对影片的质量和商业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剪辑作品,不仅能够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为电影带来更好的票房和口碑。

观众对于电影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剧情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

优秀的剪辑能够将电影中的亮点凸显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愿意为电影买单。

最后,剪辑的魔力不仅限于电影制作,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如电视剧、纪录片等。

剪辑在不同形式的影视作品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对整体效果的影响巨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

因此,剪辑师的职责非常重要,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能力。

剪辑第一讲---剪辑的发展

剪辑第一讲---剪辑的发展

卢米埃尔兄弟的典型片子
《工厂大门》 《火车到站》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
运用多个镜头叙述一个故事 “格里菲斯”引进句法和文法,丰富剪辑 的完整性

电影的发展过程:
格里菲斯:“蒙太奇”
——“现代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 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 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 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 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 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 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 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 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 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 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 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 新的含义。
《一个国家的诞生》以一种 史诗般的格调,气势磅礴地 展示出历史的风云 。开创 了蒙太奇语言的叙事方法 。
从格里菲斯开始,电影成为 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片被认为是电影成为艺术 的标志之一。
三、“动作剪辑”时期
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 注重镜头之间的衔接、组合的流畅和连贯 被摄物体的动作和运动方向保持一致 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
三动作剪辑动作剪辑时期时期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注重镜头之间的衔接组合的流畅和连贯注重镜头之间的衔接组合的流畅和连贯被摄物体的动作和运动方向保持一致被摄物体的动作和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以美国以美国好莱坞好莱坞代表代表四
第1课 影视剪辑的起源与发展
一:“原生态”时期
不存在剪辑 纪实现实活动

电影的发展过程:

讲稿5.2 影视剪辑的演变历程

讲稿5.2 影视剪辑的演变历程

格里菲斯建立了经典剪辑教 条,经典的电影剪辑基础就是 隐形的剪切概念——一个镜 头应该总是连贯流畅和移动的, 剪辑的目的就是抹去剪切的痕 迹,让观众不注意或忘记在看 电影,既无缝剪辑。
这项技术沿用至今, 几十年来一直是好莱 坞主流的剪辑手段。
从20世纪20年代电影理论家 发现剪辑的潜能后,剪辑已成 为最被广泛讨论的电影技术。 不难了解,剪辑对电影美学论 者之所以有如此魅力,事实上 是因为这项技术的无限的潜力 与可能性。
在20世纪40.50年代, 在法国,一些影评人出 身的导演也向好莱坞无 形剪辑发出挑战,在剪 辑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比如在《筋疲力尽》这部电 影中,构思与剪辑方式都十 分新鲜,比如其中有很多跳 接,如果中间也没有什么有 趣的东西,就跳过去。
戈达尔在剪辑手法上的粗暴 让人吃惊,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的剪辑方法打破了常规, 完全置传统理论与不顾,希 望通过一种新方法来充分利 用手中的资源来叙述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跟踪手机信号是 不可能的,所以该镜头屑于将真 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结合起来的镜 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 和实拍的结合体。数字合成作为 传统剪辑的一种补充.将成为剪 辑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数字化革命的到来,由于有了 电脑技术,剪辑师现在可以在 一格内做出变化,增加或者删 除原来视觉形象中的因素,这 增加了剪接师的控制权,但同 时使得剪接师要考虑更多的方 面才能做出决定。
现在可以进行3D的剪辑, 剪辑变得可以更加灵活多 样,某种意义上说,就好 象是在剪辑室里导演影片, 这从剪辑师的角度来说, 已经超出范围了。
这些电影改变了当时人们 对于电影制作的观念,同 时也影响了人们对于电影 剪辑的认识。
剪辑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电 影的步调越来越快。三十 年前一场两个剑客的打斗 戏,通常一个主镜头加几 个转换镜头就可完成,

影视剪辑的历史回顾

影视剪辑的历史回顾

• 剪辑的原理,既然是根据日常生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们观察事物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我们运用 蒙太奇,也需要符合一般正常人的生活规 律和思维逻辑。只有这样,剪辑后的画面 才会顺当、合理,才能为观众理解。
• 法国导演雷纳.克莱曼曾在一部名叫《玻
璃城堡》的影片中,在一对恋人相聚的镜 头中,突然插进一个表现未来事件的镜头: 女主角死于飞机失事。这个镜头,由于缺 乏精神活动的基础,便使观众莫名其妙。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也不可能采取这种固
定的角度去一目了然地观察被压缩在某种边框内 的生活现象的。即使从匙孔这样一个固定的观察 点去看房间内的情景时,人的视点也是在不断改 变着的,他不可能一下子看遍了整个房间,他在 每一刹那所看见的东西,都只是房间内的一个部 分,甚至是零星的部分而已。房间的整个形象, 实际上是由我们依次看到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它 不是一目了然的整体,而是一种存在于我们记忆 里的蒙太奇片断。
抗联女战士手挽手走向江心,背景是一轮 鲜红的落日,江水上洒下一片金光。
3、人们的注意力,总是由于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与了 解的内心要求和客观事物对我们的吸引,而不断转换
着方向和距离的。
• 我们的视线总是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
体之间不断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主客观共 同结果的产物,有着一般性的规律。
•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循序渐进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如果你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你的视线不可能始终限于 局部,或始终散视于整体。可能最先吸引你目光的是一位 晨跑者,你的视线追随着他。然后一辆漂亮的红色跑车跃 入你的眼帘,你的眼睛会不由自主的盯着看。这时车停了 下来,你的目光向前搜索,原来遇到红灯了。此时,你注 意到原来这是一条很热闹的大街,突然,你听到了一阵钟 声,你的目光循声望去,远远的有一座钟楼。当我们在观 察一个事物时,我们的视线总是在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 体之间不断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主客观共同结果的产物, 有着一般性的规律

第一章__剪辑概述2

第一章__剪辑概述2
CUT 技术性 EDIBiblioteka 艺术性 三层含义
制作的一个工序,是创作的重要环节。 影视艺术的创作方法 ,画面组接的技巧。 从事编辑工作的人。 编辑某某人
剪辑的含义
三个层面

镜头的组接 最基本的技巧 流畅 流畅的剪辑可以使观众感觉不到镜头转换,忘记摄像机 的存在。这便是好莱坞所推崇的零度剪辑风格。其目的 是让观众全身心地沉浸在影像故事之中。

熟悉编辑设备(陌生机器尤为重要)
三、与有关人员协调
编导、责任编辑、制片人、撰稿 、特技、字幕

四、整理素材
归整镜头:对所有的原始镜头进行分类、 整理。给素材带编号、尽可能按照时间或 空间或不同内容来编码,逐个记录下每个 有用镜头的长度和内容。 将同期声采访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稿。

五、纸上剪辑(编辑设想或提纲)
剪辑的含义
三个层面

总体结构的剪辑
上升为影视总体结构的高度,要求作者用整体的眼光和 观点对作品进行宏观和总体的审视和把握。 作者脑子里应该始终想着这个整体含义才能传达所有这些 东西。因此,文体功夫与其在于锤字练句,毋宁在于始 终在脑子里设想整个场景,整章情节,以至整本书。如 果你心目中有这一个整体,你会写出好句子来。如果你 没有这个整体,你的句子不是不协调就是无所谓而谓。 ——萨特
剪辑的创始

电影最初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以记录现实活动的 形象 ,而不是一种叙事手段。 ——斯坦利· 所 罗门
仅仅是对现实的复制,不能成为艺术。
梅里爱——电影魔术


“停机再拍”的发现。 对剪辑的突出贡献:突破了用单一镜头来表现。同一机 位,多个镜头。 特点和缺陷: “乐队指挥的视点” 舞台空间,摄影机的取景框就是舞台的画框,画面中缺 乏运动感和景别的变化。

[论文]剪辑诞生的历史

[论文]剪辑诞生的历史

剪辑诞生的历史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将“剪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始于电影,而早期的电影并不未经过任何剪辑。

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中,通常是选择一个有意思的纪录对象,将摄影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

像他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每部都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

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一门艺术。

此外,对录像技术出现即剪辑技术成型之前的最初的电视而言,同电影一样,也并没有具备真正的剪辑的意义。

都是以“现场的实况直播”方式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的。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蒙太奇的诞生经历了如下的历程:1、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 1897年,路易·卢米埃尔拍摄了四部反映消防队员生活的单一镜头的短片: 《水龙出动》、《水龙救火》、《扑灭火灾》和《拯救遭难者》。

这四部影片每部约1分钟。

最初并没有这样的放映顺序,而是在一次滚动放映中,磕睡难忍的放映员错将其次序排列成了这样,原先内容并无内在逻辑联系的独立的四部短片,连贯成了一个近乎完整的故事,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反响。

分本的影片段落的偶然的衔接放映,促使了具有传统剪辑意义的因素的形成。

因此,我们把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敬为电影剪辑的创始人。

2、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梅里爱,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比单一镜头的影片更有可能叙述好一个故事。

但上下镜头之间的连续性仅限于内容的关联度,而动作、方向、走线是否匹配,时空关系是否合理都不予考虑。

3、1900年英国“布莱顿学派”,照相师出身的阿尔伯特·史密斯,发现摄影机和主体之间距离的改变可以获得不同视觉效果的不同景别,于是发展成一套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景别系列,并且灵活地运用到创作实践之中。

电影剪辑的魔力

电影剪辑的魔力

电影剪辑的魔力一、无缝剪辑的概念二、导演和剪辑师的作用及关系一、无缝剪辑的概念(一)什么是无缝剪辑无缝剪辑技术是影视剪辑中主要由数字技术完成的一种新的镜头剪辑技巧。

在电影剪辑中,无缝剪辑技术应用于电影剪辑主要有三种方式,即:无缝剪辑合成长镜头、无缝剪辑实现流畅的场景转换、多帧画面无缝合成奇观镜头。

无缝剪辑是影视剪辑中镜头与镜头组接中采用的一种方法。

有资料称,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创造了无缝剪辑,认为一个镜头一般应是连贯流畅和运动的,剪辑的目的就是抹去剪切的痕迹,让观众在看电影时看不到剪辑的存在,或者忘记在看电影。

用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的实际镜头也可以在精确的拍摄设计下,通过数字合成技术达到无缝组接的效果。

无缝剪辑技术也并不仅限于是一种新的转场方式,同一场面的两个或多个镜头也可以借助数字合成技术剪辑为一个流畅的镜头。

无缝剪辑技术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合成技术,其显著特点就是由于影视剪辑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接缝消失或剪辑点不被观众所察觉,真正实现了视觉和心理意义上的流畅衔接。

目前,由数字技术参与的无缝剪辑在电影中主要应用在以下几种情况:1、无缝剪辑合成长镜头长镜头能够在一个较长的连续时空中通过场面调度多角度、多景别地表现人物的运动状态或景物空间,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镜头段落,突出叙事的真实可信性和时空的连续性、完整性。

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尹力导演的影片《云水谣》,《云水谣》开篇6分钟的长镜头是由前期实拍的7个镜头与1个三维制作的镜头通过数字特技合成完成的。

这组长镜头把来自于真实环境中不同的空间场景与虚拟的景象统一融合为视觉一体化的叙事空间,为影片造就了特殊时空涵义与观众的心理感觉效应。

”2、无缝剪辑实现流畅的场景转换数字技术运用于影片剪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将通过技巧转场,特别是将叠化这种场面转换的技巧所留下的人为制作的痕迹进一步弱化,从而更加细腻、流畅地用画面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造型形象去实现现实、回忆、未来、梦境的时空转换。

剪辑手法的来源及演变分析

剪辑手法的来源及演变分析
了的银幕屠杀时间,银幕上的时间节奏。 4.镜头画面的构图与画面的造型动势构成了爱森斯坦电影特有的造型节奏。 5.快速剪辑。这里的快速剪辑不是单向的,必须是情节段落中与空间情景内的对立双方的镜
头并置,是对比,交叉的快速拼接。 6.默片字幕在在电影节奏中起停顿与调整作用
蒙太奇类型 叙事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
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 一起。 这种剪辑技巧极易引起悬念,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是掌握观众情 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和战争片常用此法造成追逐和惊险的场面。
譬如《十月》中,克伦斯基在部长们簇拥下来到冬宫, 一个仰拍镜头表现他头顶上方的一根画柱,柱头上有 一个雕饰,它仿佛是罩在克伦斯基头上的光坏,使独 裁者显得无上尊荣。
思想蒙太奇
这是维尔托夫创造的,方法是利用新闻影片中 的文献资料重加编排表达一个思想。这种蒙太 奇形式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因为它只表现一系 列思想和被理智所激发的情感。 罗姆所导演的《普通法西斯》
构成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 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 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意义功能
意义: 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爱森斯坦认
让·米特里给理性蒙太奇下的定义是:它是通过画面 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坏的连贯性 叙事表情达意。理性蒙太奇与连贯性叙事的区别在于, 即使它的画面属于实际经历过的事实,按这种蒙太奇 组合在一起的事实总是主观视像。

电影剪辑艺术

电影剪辑艺术

电影剪辑艺术第一章二、剪辑的发展历史(1)原生态时期,影视无剪辑●电影无剪辑(单镜头)《工厂大门》●电视无剪辑(直播)2)蒙太奇语言时期,剪辑艺术基础奠定●卢米埃尔:镜头组接产生故事●梅里爱:转场、镜头切分《魔术》●布莱希顿:视点变换的新感觉●爱德温·S·鲍特:不同组接产生新的意义《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格里菲斯:平行蒙太奇《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苏联蒙太奇学派:探索蒙太奇的表现功能普多夫金:《母亲》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3)动作剪辑时期:剪辑艺术法则形成●剪辑点●动作形态●对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4)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的颠覆与重构●抠像●虚拟演播室技术●三维动画●子弹时间《黑客帝国》◆影视艺术按工作流程可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

◆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影视艺术从创作角度可分为文学家的剧本创作、导演和摄像的创作、后期编辑创作和包装工作的创作。

一、电视编辑的含义1.镜头组接上下镜头之间的剪辑是电视剪辑的最基本的技巧,它的要求就是流畅。

给观众最好的视点视距来观看每时每刻的动作。

2.段落的剪辑所谓段落是一组镜头链,是按照一定逻辑、内容需要组接在一起的一系列镜头,是表现内容单元相对完整的某一连续的过程。

3.总体结构剪辑所谓整体结构剪辑,实际上是一个对全篇结构的把握。

一、编辑的必要性1.一般认为单个镜头是不具备独立叙事和表意功能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的;2.镜头组接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意义;3.镜头语言在表意中可以自由地处理时空,镜头画面的分切与组合打破了现实的制约,创造出新的荧屏时空;4.剪辑是确立节目风格和艺术个性的必要手段第二章一、幻觉是剪辑的视觉生理基础1.幻觉的定义:幻觉是指在某种因素的诱导和暗示产生的虚假、不真实的感觉。

2.幻觉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1)过年(2)理发店(3)魔术(4)头晕(5)饥饿(6)三维空间立体图二、影视中幻觉的表现形式幻觉在影视中的表现主要是诉诸于视觉的1.静到动的幻觉(1)视觉暂留(2)格式塔心理学:似动现象,其实质是一种心理补偿效应2.平面到立体的幻觉(1)二维到三维灭点透视散点透视讨论:景深对于理解二维到三维的幻觉有什么意义?第二节完形心理学对剪辑的影响完形心理学又能叫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知觉与意识的问题,认为人类对于任何视觉图像的认知,是一种经过知觉系统后的形态与轮廓,而并非所有各自独立部分的集合.完形法则一:合拢性,接近于合拢的熟悉线条和形状,往往被看作为并记忆为更接近于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时期。

剪辑艺术在由雏形向成熟进化提升的螺旋性的递进中,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与技术的“合流”趋向于珠联璧合的圆润,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态。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曾经,电影没有剪辑师,也没有切换。

起初,电影人只是拍下他们感兴趣或是好玩的东西,他们会一直拍摄直到厌倦或者胶片跑完。

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中,他们通常是选择一个认为有意思的事物,把摄像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

像他们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

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

任何一个平凡的事件都可作为拍摄目标,只不过是把运动中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而已。

但尽管只是记录简单事物,却已经显示出它能有意识地控制所拍摄的素材。

照相器材商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初只把电影看作照相技术的延伸——能摄取并观看活动的影像,正像斯坦利·所罗门所说的“电影最初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以记录现实活动的形象,而不是一种叙事手段。

”因此,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艺术。

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对于电影的未来十分消极悲观,虽然当时的人们都对活动的视觉形象很感兴趣,但人们不会愿意花钱来看那些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1897年,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让人们无意中领略了剪辑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次偶然促进了传统剪辑意义的形成,同时原本只是记录形态的影片开始具备虚构成分和原始的创作涵义。

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乔治·梅里埃,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

梅里埃的一个镜头如同戏剧中的每一幕,固定在单一的背景上,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是在同一个范围内。

摄像机机位不变,保持同一位置,处于动作场景之外。

分镜头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场景与场景切换之间停止拍摄。

但这样的分镜头更多的只是为了给换场景留出时间,节约胶片,而不是为了满足艺术创作的需要。

几乎在同时,英国形成了一个繁荣一时的“布莱顿学派”。

他们发现摄影机不一定要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照相师出身的阿尔伯特·史密斯发展成一套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景别系列,并且灵活应用于实践。

在美国,汤马斯.爱迪生的一个雇员——爱德温.鲍特完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创举,他发现把不同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一个故事,于是利用已拍摄出来的素材,制作完成了一部故事片。

这部电影名为《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鲍特在其中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手法,通过交切两个毫无关系的镜头,对观众的情绪产生冲击。

《火车大劫案》是他的另一部电影,通过这部电影,人们真正看到了剪辑的可能性,剪辑使电影得以发展起来。

剪辑的发明产生了一项新的艺术,一种新的语言。

格里菲斯第一个发现了剪辑的心理意义。

他推动了鲍特发明的叙事工具。

他发明并推动普及的剪辑技巧,成了日后电影的基本语法。

他的剧情片第一次把观众带入了影片人物的情感世界。

首先运用的大量特写也被观众接受。

在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积累十年的剪辑技巧得以集中体现,其中不仅有了特写,还有了闪回,平行叙事等手法,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的某个部分。

格里菲斯建立了经典剪辑教条,既隐形的剪切概念(例《暴风雨中的孤儿》)——一个镜头应该总是连贯流畅和移动的,剪辑的目的就是抹去剪切的痕迹,让观众不注意或忘记在看电影,既无缝剪辑。

这项技术沿用至今,几十年来一直是好莱坞主流的剪辑手段,(例《黑客帝国》)。

俄国革命也激起电影剪辑的变革,他们把图像并在一起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效果。

列宁等俄国领导人发现可以通过影片剪辑来操纵观众的情感,于是利用这点,通过影片来做政治宣传。

俄国导演吉加·维尔托夫拍摄的纪录片《持摄像机的人》拍摄了莫斯科街头寻常的一天,其中体现了现代剪辑的每一种手段。

影片不仅庆祝了革命,还有摄影师和剪辑师在革命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电影理论家库里肖夫做的一项著名试验“库利肖夫实验”,证明了剪接与蒙太奇可以赋予影像超越本身的意义,并且激发强烈的情感效果。

爱森斯坦把库里肖夫实验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创造出充满革命热情的电影。

他认为电影的意义不在于其镜头本身,而在于不同元素的冲突激起更高层次的新意义。

他为了让观众明白这是电影而不是生活,故意不去掩盖镜头剪接的痕迹。

《波坦金战舰》中,俄国人的剪辑既使用了格里菲斯的经典无缝剪辑手段,又吸收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手法,并继续发展下去。

而美国电影吸收了所有俄罗斯的手法,将他们感化民众成为共产主义信奉者的剪辑手法运用到现代剪辑中,制作大型商业片,使好莱坞电影能够为观众所享受。

三、“动作剪辑”时期:具体的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如果说“蒙太奇”语言形态的构成为剪辑艺术确定了整体性和宏观性的架构原则,那么以好莱坞戏剧电影为标志的“动作剪辑”形态,则为影片最小细胞的镜头间的组合,在围观和具体的技术层面上,提供了相应的法则规范。

20世纪60年代初,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电视节目的主要生产基地。

好莱坞的影片出于商业化考虑已经被高度戏剧化了,这就成为了“动作形态”剪辑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前提与行为规范的基础。

“动作形态”剪辑极为注重镜头间衔接组合的流畅性、连贯性。

在镜头语汇构成上,“动作形态”剪辑非常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心理趋向的顺应。

四、“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全面颠覆与重构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制作以来,电影的媒介材料正由传统的化学胶片、磁带转向数字储存器中的电子信息。

这种媒介材料的变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电影制作技术与美学思维的变化,而在这些制作技术的变化中,剪辑技术的数字化也非常显著。

如《泰坦尼克》《指环王》中一些宏大场面里真正的演员远比画面中出现的少,《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等人飞行打斗的动作画面等,到今天更加迅速涌现的特效大片《2012》《阿凡达》《雨果》等。

数字技术为剪辑乃至电影艺术、电影工业都带来了不可思议的革新。

数字化革命进一步强大了剪辑师的能力。

乔治·卢卡斯是探索新技术的先锋人物之一,他也曾做过剪辑师。

所有的艺术都是技艺,这是艺术的本质。

艺术家总会遇到这种技术的问题,领域中新发明的出现总是改变着他们在那种艺术形式中的工作方式。

数字化革命的到来,由于有了电脑技术,剪辑师现在可以在一格内做出变化,增加或者删除原来视觉形象中的因素,这增加了剪接师的控制权,但同时使得剪接师要考虑更多的方面才能做出决定。

现在可以进行3D的剪辑,剪辑变得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某种意义上说,就好象是在剪辑室里导演影片,这从剪辑师的角度来说,已经超出范围了。

这种新技术使电影工作者可以在拍摄前就进行剪辑工作。

预先视觉化技术给予剪辑师多的信息来计划他的影片。

现在剪辑师的剪辑已经系统化,有一组人从事数子剪辑工作,助理剪辑师可以在蓝屏背景上拍摄镜头,所以剪辑师实际上可以就在剪辑室里进行拍摄,制作,和写剧本,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数字虚拟角色,甚至有许多情景用虚拟演员比用真演员更合适。

而剪辑师把导演拍好的一个场景重新加以考虑,使之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段落,对整个影片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现代启示录》的开场是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剪接阶段可以不以剧本为根据来达到某种效果。

弗朗西斯在拍摄影片时,视觉形象上出现了一些矛盾,有些想法跟他最初的设想是相违的。

那些树林被凝固汽油弹轰炸的镜头本来是为了影片后面才出现的冲浪场面拍的。

有一个拍摄丛林瞬间起火的镜头,直升飞机以慢动作从一个特别的角度穿过用慢动作拍摄的火焰。

剪辑师认为弗朗西斯拍这个镜头仅仅是为了把这爆炸记录下来,并没有打算用在完成片里,但当弗朗西斯看了样片以后却称赞了这种做法。

马丁.肖恩的角色是很明显的是在剪接室内成型的。

拍摄时,导演认为理想的是要有个叙事的纽带把影片连接起来,而所谓的纽带与所谓的叙述故事的角色直到拍摄的后期制作中才完全成型。

伟大的导演会给剪辑师绝佳的材料来剪辑,但是,观众最终看到的片子是经过剪辑的版本,而这主要是由剪辑师负责做出来的。

剪辑师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充当观众利益的维护者:作为剪辑师,看见的只是屏幕上的内容,而不是拍摄现场的情景,这也正是观众所见到的内容。

维纳.菲尔兹(Verna Fields)是《大白鲨》的剪辑师,斯皮尔伯格把她看作是剪辑之母,在剪辑时他们总会有一些分歧,维纳总是喜欢选取较少的镜头,而斯皮尔伯格总是想再多挤进一个镜头,因为那个镜头是他花好几天拍成的,他不忍心剪掉。

而事实却是,鲨鱼只在36格的画面看起来真实,38格则不行,两格之差,鲨鱼看上去就成了极其恐怖的海上恶魔,而不是一块漂浮的灰白垃圾。

所以,剪辑师准确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对电影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拍《终结者2》时,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意识到了每一格在整体中的重要性。

而遗憾的是,剪辑艺术的无形风格,使剪辑师的工作得不到重视,多年来他们一直是电影业保守得最好的秘密。

最初的剪辑师只能算是雇佣小工,而不是拍摄过程中的创意伙伴。

而75年后,剪辑师终于成为导演的主要合作者。

然而导演与剪辑师之间也经常因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

《落水狗》《低俗小说》的剪辑师萨利·门克认为,剪辑师对于导演的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导演昆汀·塔罗蒂诺在与她一同工作时,总是希望镜头的时间能保留得更长一点,以更完整地展现生活片段,而剪辑师萨利则一再提醒他应不断缩减,在足以表达导演的基础上不至于因为冗长而带来痛苦。

《大选》《关于施密特》的导演亚历山大·佩恩与他《大选》的剪辑师马修·布鲁德利克在片尾一段镜头的剪辑时也产生了不同想法,马修提议快且形成高潮,而佩恩认为那样过于花哨,最终导演还是听从了剪辑师的想法。

詹姆斯·卡梅隆在《终结者》中,发现可以为影片增加悬念的新的镜头组合方式,既以慢镜头积累出梦魇般的气氛,然后在合适的地方戛然而止,再继续。

《终结者2:审判日》的剪辑师康拉德·巴夫通过控制剪辑节奏和操控镜头元素拼接来制造兴奋和刺激的感觉。

悬念片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达到令人极度恐惧的境界,是来源于他自身对镜头气氛营造、剪辑技巧把握的敏锐机智以及出色判断。

《沉默的羔羊》中,通过隐瞒信息制造悬念,从而使人产生恐惧,这种操纵可以让故事情节更加有力。

电影剪辑师仔细认真地工作,从最小的单位——一帧一帧的小格子起,对影片整体进行全面的考虑——如何将镜头嵌入更大的画面,这些画面又如何嵌入整个场景,这些场景又如何嵌入整部影片,这部电影又如何嵌入整个社会——出色的剪辑师总能为影片创造素材本所不具备的深层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