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合集下载

影视剪辑学ppt课件

影视剪辑学ppt课件

1、梅里爱婚礼、葬礼拍摄的戏剧性效果
2、梅里爱在《灰姑娘》一片中再次运用 “停机再拍”的手段,突破了单个镜头叙述故 事的局限,运用了20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
(三)、“布莱顿”学派不同机位不同景别 拍摄首创简单蒙太奇(剪辑)。
其拍摄的影片《玛丽·珍妮的灾难》
• ① 全景:珍妮在厨房。 • ② 近景:珍妮在擦鞋。 • ③ 近景:珍妮在生火。 • ④ 全景:汽油引起爆炸。 • ⑤ 全景:屋顶。 • ⑥ 特写:珍妮的肢体落在地上。
剪辑的最高技巧在于没有剪辑。
剪辑流畅与否的标志是看上下镜头之间视觉 重点的流动和转移心理依据是否充分。
流畅剪辑的两个基本条件: 1、剪辑应该代表观众的利益。 2、剪辑应当充分尊重观众的视觉经验和解 读习惯。 在影视剪辑中,要真正做到流畅,应该使剪 辑合乎观众正常的视觉和心理规律。
一、通过镜头的切换与兴趣中心(注意力) 转换的同步性实现流畅
• 剪辑第一次成为电影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
布莱顿学派
成立于1900年英国的电影先驱团体,首创特技摄 影和简单的蒙太奇,并实验各种彩色技术。
英国“布莱顿学派”是世界电影史上有据可考的第 一个学术流派。因起源于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故而得 名。“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为摄影师,如乔 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埃斯美·柯林斯和 希赛尔·海普华斯等。该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 尤其对重大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表现。在表现形 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莱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蒙太奇, 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了属于 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该学派反对梅里爱提出的“银幕 即舞台”的主张,反对在剧场中和摄影棚里记录奢华的舞 台剧和营造虚幻的电影魔术。

电影剪辑艺术

电影剪辑艺术

电影剪辑艺术

第一章

二、剪辑的发展历史

(1)原生态时期,影视无剪辑

●电影无剪辑(单镜头)《工厂大门》●电视无剪辑(直播)

2)蒙太奇语言时期,剪辑艺术基础奠定

●卢米埃尔:镜头组接产生故事●梅里爱:转场、镜头切分《魔术》

●布莱希顿:视点变换的新感觉●爱德温·S·鲍特:不同组接产生新的意义《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格里菲斯:平行蒙太奇《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苏联蒙太奇学派:探索蒙太奇的表现功能普多夫金:《母亲》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3)动作剪辑时期:剪辑艺术法则形成

●剪辑点●动作形态●对观众审美心理的把握

(4)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的颠覆与重构

●抠像●虚拟演播室技术●三维动画●子弹时间《黑客帝国》

◆影视艺术按工作流程可分为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编辑。

◆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影视艺术从创作角度可分为文学家的剧本创作、导演和摄像的创作、后期编辑创作和包装工作的创作。

一、电视编辑的含义

1.镜头组接

上下镜头之间的剪辑是电视剪辑的最基本的技巧,它的要求就是流畅。给观众最好的视点视距来观看每时每刻的动作。

2.段落的剪辑

所谓段落是一组镜头链,是按照一定逻辑、内容需要组接在一起的一系列镜头,是表现内容单元相对完整的某一连续的过程。

3.总体结构剪辑

所谓整体结构剪辑,实际上是一个对全篇结构的把握。

一、编辑的必要性

1.一般认为单个镜头是不具备独立叙事和表意功能的,意义的产生是通过几个镜头组接成的镜头段落来实现的;

2.镜头组接顺序对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意义;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

电影剪辑的魔力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

电影剪辑是电影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着将拍摄的素材组合并创造出完整故事的关键作用。剪辑技术的运用使得电影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塑造并传达导演的意图。本文将探讨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以及其所带来的魔力。

一、剪辑技术介绍

在开始讨论剪辑技术在电影学中的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剪辑技术。剪辑是指将拍摄的不同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通过对镜头的选择、顺序和时长进行处理,达到最终的艺术效果。剪辑技术能够通过创造对比、改变节奏、刻画情绪等手段,使得电影更具有戏剧张力和情感冲击力。

二、剪辑在故事叙述中的应用

剪辑是将散乱的片段组合成连贯的故事,因此在故事叙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剪辑,导演可以将不同的场景、人物和情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故事更具连贯性和紧凑性。剪辑能够通过时间顺序、空间跳转和交叉剪辑等手法,加强故事的张力和悬念,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三、剪辑在情感表达中的应用

除了在故事叙述中的应用外,剪辑技术还能够帮助导演更好地表达

情感和思想。通过剪辑技术,导演可以选择不同的镜头角度、剪辑节

奏和音乐配合等手段,来传达角色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剪辑能够

通过镜头的切换和画面的变化,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使得观众更深

地理解和感受到电影所想要传达的情感。

四、剪辑对电影氛围的营造和塑造

剪辑技术还可以帮助导演创造出特定的电影氛围。通过剪辑的处理,导演可以使得电影显得更加紧张、悬疑或者欢乐。例如,通过加快剪

辑节奏和运用快速切换的镜头,可以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而通过

《影视剪辑技巧与艺术》教学课件完整版

《影视剪辑技巧与艺术》教学课件完整版

第一节 剪辑的产生和发展
《月球旅行记》
2.蒙太奇时期
埃德温鲍特(1870年——1941年), 美国电影导演。
一个镜头并不需要完整的内容,剪辑 可以使不完整的动作镜头构成完整内 容的影片。
首次将事件时间和银幕时间分开,把 实际时间压缩到了一个片子的范围中。
2.蒙太奇时期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第三节 影视剪辑艺术与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 2.平行蒙太奇:
第三节 影视剪辑艺术与蒙太奇
(一)叙事蒙太奇
3、交叉蒙太奇: 相当于在屏幕上打上了“与此同时”的字样 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频
繁的交替剪接在一起。
极易引起悬念,造成激励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 锐性,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惊险片、恐怖片、战 争片常用此手法。
第一节镜头的剪裁 分剪、挖剪、拼剪
分剪:把一个完整的事件分成几个部分,剪辑点要 选在内部的停顿点上。
举例: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
分剪作用: 1、加强戏剧性和呼应关系 2、调整不合理的时空关系 3、制造紧张气氛和悬念 4、增强节奏感
挖剪:将一个完整镜头中的多余部分挖剪去,达到动 作的连续性和鲜明的节奏感。
第二节 影视剪辑技术与流程
1.胶片剪辑阶段 最初的非线性编辑特点。
胶片的裁剪——排列——组合
第二节 影视剪辑技术与流程

电影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创作魔力

电影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创作魔力

电影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创作魔力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被誉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魔力在电影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创作魔力,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与电影语言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位重要的技术创新者,他在电影制作中引入了多项独特的技术手法和效果。比如,他运用了“鸟瞰镜头”来展现场景,这种特殊的拍摄角度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此外,他还善于利用剪辑和镜头的运用,通过剪接和图像对比的方式,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氛围,增强了剧情的紧张感和艺术效果。

希区柯克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他擅长运用对比、反讽和悬念等元素,创造出紧张的叙事氛围,使观众陷入故事情节中无法自拔。他深知如何通过音效、光影、镜头等手法来烘托气氛,使观众产生真实而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独特的电影语言使他的电影作品独树一帜,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二、心理分析与角色塑造

希区柯克擅长描绘复杂的心理状态和角色关系,他的电影作品往往富有深度和复杂性。他通过细微的动作、眼神和言语暗示,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纷繁情感和冲突。他以独特的方式刻画了复杂的角色,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角色塑造方面,希区柯克常常打破传统观念,使人物呈现出复杂而多面的形象。他的电影作品中的角色并非绝对的善恶之分,而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某种心理状态和行为。他注重塑造人物的动机和心理动力,并在剧情发展中逐渐展示出来。这种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和刻画使得他的电影作品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三、悬疑与惊悚元素

影视剪辑笔记

影视剪辑笔记

三、各章节重点提要:

一1剪辑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些重要贡献者。

“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电视(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

《火车到站》、《出港的船》)

“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路易。卢米埃尔:《水龙出动》、《说龙救火》、《扑灭火灾》、《拯救灾难者》……梅里埃:《灰姑娘》……德温。鲍特:《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一2 综述部分,广义狭义剪辑;好莱坞推崇的零度剪辑;段落概念;一3 剪辑创造新的银幕时空二4 重点是构图

三1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区别、插入编辑和组合编辑的区别

三2 剪辑工作的三个阶段、10个步骤,每个步骤须完成的最关键的事。四1 保持画面连贯性承上启下两层含义、视觉中心的确定、四个匹配、理解动接动静接接,掌握软剪辑、硬剪辑概念。

四2 全部,包括概念和图示,方向轴线概念不作要求,枢轴概念不作要求,双轴线情况下的处理不作要求。轴线概念、关系轴线下对两个被摄对象的几种拍法、合理越轴相对更重点些。

四3,景别、摄影机运动(镜头运动)、镜头长度与节奏的关系,与后面节奏问题一起考,作综合分析。

四4 内部运动剪辑点的选择技巧;动接动、静接静的理解;声音剪辑点,平剪、串剪概念、图示。

五2 剪辑率、感动调子概念;空间因素三个主要方面,节奏主要放在段落分析中综合考察。

六对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的理解。叙事剪辑的基本句型;对比剪辑两大类;隐喻剪辑、重复剪辑能举例。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电影剪辑的奥秘读后感

电影剪辑的奥秘读后感

电影剪辑的奥秘读后感

《电影剪辑的奥秘读后感》

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电影剪辑的奥秘》,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你们知道吗?电影可不是随便拍拍就成的,里面的剪辑可有着大讲究!就好像我们搭积木,每一块积木怎么放,放在哪里,都能决定最后搭出来的是漂亮的城堡还是歪歪扭扭的小房子。电影剪辑不也是这样吗?

以前我总觉得电影就是演员演得好,画面拍得美就行了。可这本书告诉我,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剪辑师就像是电影的魔法师,他们能把一堆杂乱无章的镜头变得有魔力,让我们看得又哭又笑,完全沉浸在故事里。

比如说,有一个场景是主角在奔跑。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这个镜头放出来,可能没啥感觉。但要是剪辑师把主角紧张的表情特写,快速的脚步,还有周围呼啸的风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啦!这难道不神奇吗?

我还记得书里讲了一个特别好玩的例子。就好像我们做一道菜,演员和拍摄的画面是食材,而剪辑就是调味料。要是调味料放得不对,这道菜可能就会变得怪怪的。但要是恰到好处,那就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

我还和我的小伙伴们讨论了这个呢!我问他们:“你们难道不觉得电影剪辑就像是给我们编织了一个神奇的梦吗?”他们都纷纷点头。

有个小伙伴说:“对啊,有时候一个镜头的切换,就能让整个气氛都变了,就像我们一下子从白天走进了黑夜。”另一个小伙伴接着说:“没错没错,我看那些动作片,剪辑得好紧张刺激,我的心都快跳出来啦!”

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看到的每一部精彩的电影背后,都有剪辑师们默默付出的努力。他们在幕后精心地摆弄着那些镜头,就为了给我们带来最好的观影体验。

发展历程特效

发展历程特效

发展历程特效

特效发展的历程可追溯至电影的诞生,当时通过机械手法和化学处理制造了一些简单的特效效果。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效逐渐成为了电影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0年代至1960年代,黑白电影时代,特效技术主要依赖机

械手法和光学效果。摄影机和剪辑机的运用使得制作出比较进步的特效成为可能。例如,将两段不同背景的影片合并在一起,可以创造出在同一场景中出现的两个角色或物体。同样,通过借助特殊的镜头和光线效果,制造出火焰、爆炸和人物飞行等特殊效果。

1970年代至1990年代,彩色电影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

得特效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生成图形(CGI)技术的

应用,使得特效效果更加逼真和精确。著名的电影《星球大战》在这一时期使用了大量的特效技术,开创了特效制作的新纪元。

自2000年代以来,特效技术的进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大量

高质量的特效电影相继问世,如《阿凡达》和《变形金刚》等。这些电影通过结合CGI技术、实景拍摄以及实时渲染等技术

手段,创造出了逼真、惊人的特效效果,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富有魅力的虚拟世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效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基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特效效果已经开始出现,观众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电影和游戏。未来,特效技术还

将继续突破创新,呈现出更加震撼和逼真的效果,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影视体验。

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电视编辑与制作】

第一章影视剪辑概述【电视编辑与制作】

第四节 现代电视编辑观念
一、重视电视的现场纪实特质
二、重视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和立体化编辑
电 视 编 辑 与 制 作
“视觉引导听觉,听觉加强视觉” 视觉引导听觉,听觉加强视觉” 视觉引导听觉
这也是电视广告片、 这也是电视广告片、形象宣传片编辑中在短时间内强化 重点信息的惯用技巧。 重点信息的惯用技巧。 北京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一条关于二环通车的新闻。 北京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一条关于二环通车的新闻。 这些元素可以综合作用, 这些元素可以综合作用,大大提高了单一传播方式的效 加强了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明晰度, 力,加强了信息传递的数量和明晰度,观众可以同时从 理性与感性层面接收信息、作出判断。 理性与感性层面接收信息、作出判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电视编辑的双重影响因素
电 视 编 辑 与 制 作
一、直观自由的视听形象组合规律是电视节目 的编辑基础
电影强调以动作叙述故事,重视人物行为、 电影强调以动作叙述故事,重视人物行为、景物造 镜头动作的力度,追求空间规模的拓展; 型、镜头动作的力度,追求空间规模的拓展; 电视强调以语言赋予意义,重视对话功能的表现, 电视强调以语言赋予意义,重视对话功能的表现, 重视镜头或内容表述的贴近感。 重视镜头或内容表述的贴近感。
四、重视特技构成的视觉表现
所谓特技,即是镜头组合或者画面构成不是通过直接切 所谓特技, 而是利用电子切换台、 换,而是利用电子切换台、数字特技处理和电脑动画等 技术完成。 技术完成。

剪辑和蒙太奇

剪辑和蒙太奇
1、剪辑的含义
• 剪辑(Film editing),即将影片制作中所 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 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 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从美国导演格里 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 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 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 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 一次再创作。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戈达尔:剪 辑才是电影创作的正式开始。
• 4.连续蒙太奇 • 这种蒙太奇不象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 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 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 这种叙事自然流畅,朴实平顺,但由于缺乏时空 与场面的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发生的情节, 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概 括,易有拖沓冗长,平铺直叙之感。因此, 在一部 影片中绝少单独使用,多与平行、交叉蒙太奇手 交混使用,相辅相成。
• 3.颠倒蒙太奇 • 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 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 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 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它常借助 叠印、划变、画外音、旁白等转入倒叙。 运用颠倒式蒙太奇,打乱的是事件顺序, 但时空关系仍需交代清楚,叙事仍应符 合逻辑关系,事件的回顾和推理都以这 种方式结构。
剪辑推进叙事——自由的空间 调度
• 1895年第一部电影出现时,并没有出现 剪辑。很多早期电影只有一个镜头,摄 影机只记录一个场景、一个动作或一个 事件。 • 鲍特在《美国消防员的生活》(1903年) 和《火车大劫案》中,开始有了场景和 时间的转换。电影开始摆脱戏剧的固定 角度、单个镜头纪录表演式的讲述,打 破了空间限制。

电影技术发展史(共5篇)

电影技术发展史(共5篇)

电影技术发展史(共5篇)

第一篇: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发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发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安全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影视剪辑艺术new

影视剪辑艺术new

1.电视电影的差别:在制作方面:

1)电影是感光化学成像法,画面需要洗印加工。它的特征是声话以不同方式运行:画面是间歇运转,声音是连续运转。电视是电子扫描成像法,画面不用洗印。她的特征是声画同时连续运转,声音与画面绝对同步,无空间距离。

2)电影以每秒24画格,以英尺计算长度。电视每秒25帧,以时间计算长度。

3)电影摄影机既可以进行顺拍,也可以到拍,还可以进行变速拍摄,电视摄像机只能进行顺拍,不能倒拍,也不能进行变速拍摄。

4)电影画面附加技巧的运用,制作繁杂,时间长,成本高,难以保证技术质量。电视画面附加技巧的运用,制作简易,时间段成本低,质量高。

5)电影字幕写定后不能随意更改,必须一次拍摄成功,否则有损技艺质量,电视字幕可以根据变动的需要,立即修改,随意增删,可以保证技艺质量。

在传播方面:1)电影在电影院放映。电视可以独自一人观看也可以一家同时观看。

2)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水平地理条件和时间季节方面的制约,影院放映影片有一定的局限性。电视由于是卫星传播,已覆盖全球

3)电影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加之发行层次多,拷贝周转耗费时日,有时还要考虑安排上映当期,因此电影从筹划到创作到制作到发行到放映是一段漫长的时间,电视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播放便捷,见效很快。

4)电影由于制作放映技术成熟,胶片感光性能优良,声音音质美妙,银幕宽大,多种音响立体环绕,因此影像声音俱佳,影院放映效果好,电视解像力弱,宽容度差,屏幕窄小,无立体声。

5)电影拷贝可以几百次放映,只要胶片不受到损伤,影片的音像自己量可以长期保存,影像任然清晰,声音任可保真。电视的磁带如果多次转录,反复播放,音像质量就急剧下降,导致图像模糊变形,声音杂乱失真。

电影史

电影史
电影的三个阶段
• 第一时期:形成期(1895-1927):从爱迪生和 路易· 卢米埃尔同时在美国和法国发明电影之日起 ,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单镜头到多镜头剪辑 ,形成视觉语言。
• 第二时期:成熟期(1927-1945):在这短短的 的二十年当中,电影获得了声音和色彩,具备了 电影艺术的一切必要表现元素。 • 第三时期:发展期(1945- ):电影技术逐 步完善,技术不再对艺术表现有重大影响,进入 了精益求精的阶段。
1916年,他又摄制了另一部不朽之 《党同伐异》 作《党同伐异》。与一般影片不同, 该片独出心裁的将四个故事组和在 一起。这四个故事是:‚基督的受 难‛;‚巴比伦的陷落‛ ‚圣巴 托罗米节大屠杀‛, ;现代故事 ‚母与法‛ 。格里菲斯想用这四 个故事来说明:仁爱给人类带来幸 福,排斥异己则必然导致灾难。人 们应宽容、博爱,不要互相仇恨和 残杀。值得注意的事,影片的这四 个故事不是分别从头到尾出现,而 是以平行剪辑的办法同时出现。而 且,故事的节奏是逐渐加快的。
《橡皮头人》的原理: C先将一个人头放在了桌子上,也就是:A 随后C不停的用那个鼓风器通过管子给人头打气, 形成:B 交替打气放气,最终人头爆炸。 原理:移动摄影,改变景别,再和主画面叠在一 起来的。 但在此片梅里爱仍不懂得移动摄影机来制造需要 的效果。
• 戛纳电影节国际评委会大奖法国梅里爱奖 以金棕 榈为象征 • 卢米埃尔可称之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则可 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 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性的; 梅里爱表现“银幕戏剧”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 卢米埃尔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的;梅 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的。 • “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 学奇迹的世界。……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 的天真眼光来观察一个新世界。 ————[法]乔治 · 萨杜尔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技术开展史

一.早期电影技术奠基时期

1.电影技术开展的奠基

先是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针孔成像原理被发现,后有1800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Wedgwood首次尝试通过化学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记录,再到光刻摄影法、达盖尔式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的诞生,到湿板火棉摄影法与定影胶体的探究、彩色摄影的实现等。这些摄影技术和载体的发现与创造,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影技术的诞生做出了铺垫。

2.电影技术的诞生

1872年,美国参议院Leland Stanford与好友发生了剧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用24架照相机,拍下了24张照片。这些照片被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异很小,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

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了一匹运动的马。这就是最早的电影技术的诞生!

二.电影技术快速开展时期

1.电影放映方式与胶片的变化

在一开始,由于电尚未出现,氢氧燃烧的“灰光〞灯用来放映高度易燃的赛璐珞胶片。碳弧灯很快取代了灰光灯,平安性提高了一些。直到1915年电动马达出现之前,电影一直是手摇以每秒16格放映的。此后,更长的故事片生产出来。到1920年,电影成了全世界主要的娱乐形式。

在1891年, William Kennedy Dickson向柯达公司创始人Geroge Eastman 订购了35mm 宽的赛璐珞硝酸胶片,并在Thomas Edison原始的Kinetograph摄像机上运行时开始的。5年之后,35mm胶片再次用于美国的首次电影放映中。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电影剪辑的魔力——概览电影剪辑发展史

电影剪辑的魔力

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时期。剪辑艺术在由雏形向成熟进化提升的螺旋性的递进中,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与技术的“合流”趋向于珠联璧合的圆润,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态。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

曾经,电影没有剪辑师,也没有切换。起初,电影人只是拍下他们感兴趣或是好玩的东西,他们会一直拍摄直到厌倦或者胶片跑完。

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中,他们通常是选择一个认为有意思的事物,把摄像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像他们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任何一个平凡的事件都可作为拍摄目标,只不过是把运动中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而已。但尽管只是记录简单事物,却已经显示出它能有意识地控制所拍摄的素材。

照相器材商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初只把电影看作照相技术的延伸——能摄取并观看活动的影像,正像斯坦利·所罗门所说的“电影最初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以记录现实活动的形象,而不是一种叙事手段。”因此,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艺术。

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对于电影的未来十分消极悲观,虽然当时的人们都对活动的视觉形象很感兴趣,但人们不会愿意花钱来看那些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

影视技术快速发展历程

影视技术快速发展历程

影视技术快速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视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现在的高清、3D、VR等技术,影视技术正

在不断刷新观众的视听体验。下面,我将为大家简要介绍影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历程。

20世纪初,电影刚刚诞生时,还没有声音和彩色,只能通过

影像来讲述故事。一开始,电影都是以纸胶片为载体,需要手摇机来放映,观众只能在黑暗的放映室里静静地欣赏。然而,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电影逐渐实现了声音和彩色的加入。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唱家》上映,观众可以通

过耳机听到电影中的对话和音乐。1939年,第一部彩色电影《乱世佳人》问世,观众不再只能看到黑白的影像,而是可以欣赏到鲜艳的色彩。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1953年,第一部3D电影《战争与和平》上映,观众不再只是被动地观看电影,而是可以沉浸在电影中。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各种特效技术的运用让电影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通过数字特效,电影中的人物和场景可以被无缝地合成,使得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全

新的阶段。高清技术使电影的画质更加清晰,观众能够看到更多的细节。同时,3D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观众可以

戴上3D眼镜,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电影的魅力。

除了高清和3D技术,虚拟现实(VR)也成为了影视技术的

新宠。通过戴上VR设备,观众可以进入虚拟的电影世界,与

角色互动,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VR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

限于电影院,还可以应用于游乐园、展览馆等场所。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影视行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电影工作者可以快速分析和处理大量的素材,提高制作效率。机器学习技术还可以模拟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创作出更加精彩的电影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剪辑的魔力

剪辑作为一种不再年轻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艺术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生长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原生态”时期、“蒙太奇语言”时期、“动作剪辑”时期和“数字合成”时期。剪辑艺术在由雏形向成熟进化提升的螺旋性的递进中,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与技术的“合流”趋向于珠联璧合的圆润,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态。

一、“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辑的电影

曾经,电影没有剪辑师,也没有切换。起初,电影人只是拍下他们感兴趣或是好玩的东西,他们会一直拍摄直到厌倦或者胶片跑完。

在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实践中,他们通常是选择一个认为有意思的事物,把摄像机对准它,一直拍摄到胶片用完。像他们在1895年公映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出港的船》等,实际上都是由一个镜头构成。受当时技术条件制约,这些影片只能放映1分钟左右。任何一个平凡的事件都可作为拍摄目标,只不过是把运动中的事物拍摄记录下来而已。但尽管只是记录简单事物,却已经显示出它能有意识地控制所拍摄的素材。

照相器材商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初只把电影看作照相技术的延伸——能摄取并观看活动的影像,正像斯坦利·所罗门所说的“电影最初是一种机械装置,用以记录现实活动的形象,而不是一种叙事手段。”因此,当时的电影仅仅是对现实的一种复制,是一种杂耍,还构不成艺术。

美国的爱迪生、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对于电影的未来十分消极悲观,虽然当时的人们都对活动的视觉形象很感兴趣,但人们不会愿意花钱来看那些在大街小巷就可以看到的真实场景。

二、“蒙太奇语言”时期:奠定了剪辑艺术的基础

1897年,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错误让人们无意中领略了剪辑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次偶然促进了传统剪辑意义的形成,同时原本只是记录形态的影片开始具备虚构成分和原始的创作涵义。

当时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的是魔术师出身的乔治·梅里埃,他对剪辑的贡献是突破了用单个镜头来叙述一个故事的限制。梅里埃的一个镜头如同戏剧中的每一幕,固定在单一的背景上,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是在同一个范围内。摄像机机位不变,保持同一位置,处于动作场景之外。分镜头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场景与场景切换之间停止拍摄。但这样的分镜头更多的只是为了给换场景留出时间,节约胶片,而不是为了满足艺术创作的需要。

几乎在同时,英国形成了一个繁荣一时的“布莱顿学派”。他们发现摄影机不一定要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照相师出身的阿尔伯特·史密斯发展成一套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景别系列,并且灵活应用于实践。

在美国,汤马斯.爱迪生的一个雇员——爱德温.鲍特完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创举,他发现把不同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一个故事,于是利用已拍摄出来的素材,制作完成了一部故事片。这部电影名为《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鲍特在其中开始使用交叉剪辑的手法,通过交切两个毫无关系的镜头,对观众的情绪产生冲击。《火车大劫案》是他的另一部电影,通过这部电影,人们真正看到了剪辑的可能性,剪辑使电影得以发展起来。剪辑的

发明产生了一项新的艺术,一种新的语言。

格里菲斯第一个发现了剪辑的心理意义。他推动了鲍特发明的叙事工具。他发明并推动普及的剪辑技巧,成了日后电影的基本语法。他的剧情片第一次把观众带入了影片人物的情感世界。首先运用的大量特写也被观众接受。在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积累十年的剪辑技巧得以集中体现,其中不仅有了特写,还有了闪回,平行叙事等手法,吸引观众注意力,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中的某个部分。

格里菲斯建立了经典剪辑教条,既隐形的剪切概念(例《暴风雨中的孤儿》)——一个镜头应该总是连贯流畅和移动的,剪辑的目的就是抹去剪切的痕迹,让观众不注意或忘记在看电影,既无缝剪辑。这项技术沿用至今,几十年来一直是好莱坞主流的剪辑手段,(例《黑客帝国》)。

俄国革命也激起电影剪辑的变革,他们把图像并在一起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效果。列宁等俄国领导人发现可以通过影片剪辑来操纵观众的情感,于是利用这点,通过影片来做政治宣传。俄国导演吉加·维尔托夫拍摄的纪录片《持摄像机的人》拍摄了莫斯科街头寻常的一天,其中体现了现代剪辑的每一种手段。影片不仅庆祝了革命,还有摄影师和剪辑师在革命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电影理论家库里肖夫做的一项著名试验“库利肖夫实验”,证明了剪接与蒙太奇可以赋予影像超越本身的意义,并且激发强烈的情感效果。

爱森斯坦把库里肖夫实验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结合,创造出充满革命热情的电影。他认为电影的意义不在于其镜头本身,而在于不同元素的冲突激起更高层次的新意义。他为了让观众明白这是电影而不是生活,故意不去掩盖镜头剪接的痕迹。

《波坦金战舰》中,俄国人的剪辑既使用了格里菲斯的经典无缝剪辑手段,又吸收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手法,并继续发展下去。而美国电影吸收了所有俄罗斯的手法,将他们感化民众成为共产主义信奉者的剪辑手法运用到现代剪辑中,制作大型商业片,使好莱坞电影能够为观众所享受。

三、“动作剪辑”时期:具体的剪辑技术法则的形成

如果说“蒙太奇”语言形态的构成为剪辑艺术确定了整体性和宏观性的架构原则,那么以好莱坞戏剧电影为标志的“动作剪辑”形态,则为影片最小细胞的镜头间的组合,在围观和具体的技术层面上,提供了相应的法则规范。

20世纪60年代初,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电视节目的主要生产基地。好莱坞的影片出于商业化考虑已经被高度戏剧化了,这就成为了“动作形态”剪辑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前提与行为规范的基础。

“动作形态”剪辑极为注重镜头间衔接组合的流畅性、连贯性。在镜头语汇构成上,“动作形态”剪辑非常强调对生活中人正常的、逻辑的注意力——心理趋向的顺应。

四、“数字合成”时期:对传统剪辑全面颠覆与重构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影制作以来,电影的媒介材料正由传统的化学胶片、磁带转向数字储存器中的电子信息。这种媒介材料的变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电影制作技术与美学思维的变化,而在这些制作技术的变化中,剪辑技术的数字化也非常显著。如《泰坦尼克》《指环王》中一些宏大场面里真正的演员远比画面中出现的少,《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等人飞行打斗的动作画面等,到今天更加迅速涌现的特效大片《2012》《阿凡达》《雨果》等。数字技术为剪辑乃至电影艺术、电影工业都带来了不可思议的革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