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6497)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营养学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服务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基本概论多、基本理论较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营养物质的作用及体内的代谢过程,理论性较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动物的营养需要量,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均较强。

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首先要掌握前面的基本理论,再学习动物的营养需要,结合以后所学的专业课(如养猪学)就可以用于指导和从事以后的养殖生产。

通过理论学习、课程实验与生产实践,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在学好此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好饲料和饲养学、养猪学,养羊学等其它专业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在于:第一,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的营养素及各物质的生理生化功能;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第三,研究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定量转化规律及作用调节机制;第四,动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是决定生产效率高低和生产潜力发挥的关键因素,提高动物生产效率,除合理选用品种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提高,后者则取决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扩展。

20世纪,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动物营养、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动物营养学边缘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动物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掌握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量的特点和规律。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动物营养学是生命科学中理论性、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与自然科学中三十多门学科,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学科关系密切,也和哲学、自然辨正法、经济学和法律等人文学科相互联系。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科学,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动物营养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用于测定营养素的化学方法、测定疾病的生物学方法、测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分子学方法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一、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一种研究动物对各种饲料的反应和生理代谢的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涉及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摄入量、元素代谢率、泌乳量等指标的测定。

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包括:1.生长研究生长研究是一种基本的动物营养学方法。

通过对动物生长曲线的测定,可以了解不同饲料对动物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动物所需的饲料或营养素。

2. 元素代谢率测定元素代谢率(EMR)测定是研究代谢的重要方法,通常用于测定动物对不同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情况。

测定EMR需要对饲料进行标记,然后测定动物体内的同位素含量,进而计算出EMR。

3. 泌乳研究泌乳研究是以母牛产奶量、奶脂率和奶蛋白质含量等为观测指标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饲料组的牛奶产量和品质的比较,可以确定最适宜的饲料或营养素组合。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一种量化营养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测定动物组织或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从而研究不同饲料或营养素对营养物质的影响。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1. 量化饲料成分化学方法最基本的应用之一是分析不同饲料中的主要成分。

通过分析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主要成分,可以为动物研究提供重要的营养学信息。

2. 分析动物组织或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方法也可以用于分析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例如,通过分析粪便、尿液、尿素和血清等样品中的蛋白质、氮、磷、钙等元素,可以确定动物对特定饲料的反应。

三、分子学方法分子学方法是一种研究营养素和基因之间关系的方法,它可以揭示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信息。

常见的分子学方法包括:1.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研究营养与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第一讲动物营养学研究概况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根据研究的对象,营养学分为动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和微生物营养学三大学科。

动物营养学和植物营养学分别是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的支柱学科,微生物营养学不但可同时为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服务,而且可直接为人类健康和食物生产服务。

营养物质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的流向与转移,不但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

现代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快速和高效转移与回流。

要体现这一特点,必须研究和掌握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营养。

因此,营养学或其三大分支学科是农业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1.营养学(nutrition):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饲料营养价值以及养分需要量的一门基础学科。

2.动物饲养学(feeding):是动物营养学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

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用营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表配制全价日粮,以满足动物各种养分需要量,同时研究饲料加工生产技术及动物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营养价值的一门学科。

3.饲料(feed/feedstuff):即动物的食物,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利用并对动物无毒害作用的物质。

饲料是相对的,有量的区别和畜种的区别;饲料可以是简单的、单一的,也可以是配合的;4.营养(nutrition):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过程。

5.营养素(nutrients):即养分,指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及具有类似化学成分性质的物质。

必需养分(essential nutrients):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很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养分。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一、简答题1.简述体外试验、体内试验和数字模拟试验之间的关系?2.动物消化率的常用测定方法有哪些?1.体内消化实验:用动物测定饲料养分经过其消化道后的消化率常称体内消化实验。

体内消化实验通常分为全收粪法(常规法)和指示剂法。

因收粪的部位不同,全收粪法又可分为肛门收粪法(从肛门收集动物的全部粪便)和回肠末端收粪法(通过外科手术在回肠末端安装一瘘管收集食糜,或施以回─直肠吻合术,在肛门收集回肠食糜)。

指示剂法也可分为内源指示剂(是指用饲粮或饲料自身所含有的不可消化吸收的物质作指示剂,如盐酸不溶灰分。

)和外源指示剂法(外源指示剂是加入饲粮中的指示物质,如用Cr2O3作指示剂),进一步仍可分为肛门收粪和回肠收粪。

2.尼龙袋法:此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袋,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小时后取出,冲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入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相比,差值即为饲料可降解蛋白量。

目前国际上已普遍采用此法测定饲料蛋白质的降解率。

3. 离体消化实验:指模拟消化道的环境,在体外(实验室内)进行饲料的消化。

可分为消化道消化液法(用安装瘘管的办法收取小肠液或瘤胃液,在试管中进行孵化)和人工消化液法(消化液不是来自消化道,而是采用合成的消化酶,模拟制成消化液)。

这两类方法也常混合使用。

3.测定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沉积率的常用方法有哪些?4.什么是蛋白质周转?测定方法有哪些?动物机体蛋白处于一个不断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机体组织在合成新的蛋白质时,不断更新旧的组织蛋白质,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其中大部分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少部分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转化。

这种合成和降解的两个可逆过程统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蛋白质合成率的测定可以通过体内实验进行,通常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目前,用于测定蛋白质合成率的方法主要有:(1)连续灌注法,其基本原理为:用含一定浓度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溶液连续稳定向动物体内细胞外代谢池引人数小时,使前体代谢池中的比放射性活性达到一个“坪”值。

动物营养学习题

动物营养学习题

绪论1、名词: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动物营养学。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4、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有何地位和作用?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CP、CA、EE、CF、ADF、NDF。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各种养分如何测定或计算?3.简述养分一般的营养生理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CA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7. 生产猪全价饲料时,每吨配合饲料加入了600g FeSO4·7H2O、200gMnSO4·H2O、700gZnSO4·7H2O、700gCuSO4·5H2O,问此饲料中分别添加了多少ppm的Fe、Cu、Mn、Zn?(纯度85%)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名词:消化,吸收,消化率。

2.比较单胃,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3.瘤胃消化饲料的基础及其优缺点4.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料,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内源cp1.5g Ca0.9g 问cp,Ca的ADg 和Tdg各是多少?5.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 为什么说动物缺水比缺乏其他营养素更危险?3. 试述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及其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4.动物体水的来源和去路分别有哪些方式?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名词:EAA、NEAA、LAA、RDP、UDP、IP。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动物科学学时数:40 学分数:2.5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必修课程。

动物营养学是阐明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

通过研究摄入营养素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南。

该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科学,是继数学、物理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之后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介绍动物营养学的基础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其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是使学生(1)掌握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饲料中养分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的量变规律及其特点;(2)掌握饲料养分的生理功能及养分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营养需要以及估计和评定营养需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掌握影响动物利用饲料或养分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5)了解动物营养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掌握初步的科研技能、资料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方法,培养初步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1学时)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学习方法及其与有关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生产实践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等。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3学时)主要内容: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基本功能;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比较;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要求:理解与熟练掌握(1)动物与饲料的相互关系;(2)动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别比较;(3)动物、饲料中的主要养分,尤其是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的六大成分的概念。

一般了解与掌握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和表示方法等。

(4)影响动物、饲料中主要养分的因素。

难点:动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差别比较第二章动物的消化生理及消化力(3学时)主要内容: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以及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第九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第一节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简介同位素示踪是继能量平衡、物质平衡(C,n)试验及相关化学分析技术之后,动物营养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同位素示踪主要用于观察营养物质的动态代谢过程,这是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的。

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食糜流量和营养吸收,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减少动物的外科治疗,重复使用相同的动物或获得更多的信息。

此外,同位素研究也是矿物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

虽然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受到仪器设备要求的限制,但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

例如,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食糜的流量测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身体组织的合成和分解、器官代谢、矿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身体成分的估计可以通过不同的同位素示踪技术来实现。

这些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同位素原子相同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物理性质,通过示踪原子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来观察物质的代谢。

就方法原则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这些原则的综合应用形成了各种技术方法。

1.同位素稀释:如测定某种代谢物在代谢池中的总量,在无法测定代谢池总容量的情况下,向代谢池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同位素标记代谢物,取得代表性样品后测定同位素富集度(比活度),可以计算出池中代谢物总量。

假设使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代谢物进行示踪。

注入代谢物的该同位素富集度(某同位素量/代谢物中该元素总量)为ei,代谢物注入量为i;代谢池中代谢物中该同位素的富集度为ec,代谢物总量为m;注入示踪物后代谢池的同位素富集度为eci。

其中ei、i为已知量,ec、eci为可测量,求m。

eci??ei?i?ec?m?/?i?m?则:mei?eci??i??/?eci?ec?同时,通过测量池中代谢产物的浓度C,可以获得代谢池的体积V。

五、M/C 2材料代谢动力学分析:动物体内代谢池中的代谢物一般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向代谢池中注入示踪物,测定池内和流出代谢池的示踪物变化以反映物质的代谢。

动物营养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研究

动物营养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研究
质和 碳 水 化合 物 的 营 养及 能 量 的代 谢 , 饲料 添 加 剂 中 的 将 部 分 内容 如 非 淀 粉 多糖 的相 互 关 系 一 章 内容 因 和生 化 知 识 有很 大 相 关性 , 学 生 有 一定 的基 础 。 因而这 一部 分 安排 为学 生 自学 , 后将 前 最
握动 物生 存和 生 产所 需营 养 素 的生理 生化 功 能及 其在体 内
代谢 和转 化规 律 , 握 动物 营养 的研 究方 法 和手 段 。 掌 该课 程
是生 命科 学 中理论 性 、 应用 性均 较强 的学 科 , 自然科学 中 与
思考 、 表达 , 大地 调动 学生独 立思 考 的能力p 去 极 l 。
知 识 的理 解 。 外 , 可 以 从 脂 溶性 维 生 素和 水 溶 性 维 生 另 也
素 的特 点 方 面进 行 比 较 , 加 深 学 生对 维 生 素特 性 的理 解 以 和 记忆 。
水 平 , 高 学 生 的 学 习效 果 , 提 为后 续 专 业 课 程 的 学 习打 好
坚 实 的基 础 。 1 理 论 课 教 学 改 革 11 教 学 内 容 的 调 整 .
的教 学效 果 , 目前 迫切 需要 解 决 的问题 。 者通 过 教学 实 是 笔
有效 地提 高 学 生 的逻 辑思 维 能 力 , 深 学 生 的记 忆[ 在动 加 4 】 。
物 营 养学 教 学 工作 中 , 要学 生 理 解 的内 容较 多 。 需 因此 , 在
教 学 中注 意 将 相 关 知 识 进行 比较 。 如 , 以 引导 学 生 从 例 可
农业基 础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第 l 0 1年 6期
动物 营 养 学理 论和 实 验课 教 学研 究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武彦华 2021级生物科学 20210501740摘要:本文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的叙述,同时对各学科在动物营养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动物营养学是一门主要以动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物化学为基础,揭示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机理、规律及功能、研究发挥最大遗传潜力对各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以及评定饲料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的应用基础科学。

它是沟通动物饲养学与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学科的桥梁,最终目标是为畜禽词养中科学配制全价平衡高效饲料,用最少的饲料投人向人类提供量多、质优且安全的畜产品,同时减少畜牧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奠定理论基础。

经过了220多年的发展,动物营养这一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即由传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生物还原论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逐渐向系统动物营养学的以现代系统思维方式为学科的整体思维方式转变。

由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法也相应地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经验阶段即描述阶段逐渐向控制阶段发展。

也就是说目前营养学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营养规律的探讨上,而是正在向预测营养过程和控制营养过程的方向发展,由传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逐渐向系统动物研究方法发展,由正在进行以饲养标准为研究中心向以营养调控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发展。

1.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1.1营养代谢机理研究正向分子水平深入纵观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历史,人们已从表观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深入发展到向血液、组织和组织中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细胞形态、亚细胞超微结构,即深入到了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营养素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已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分子水平的代谢机理,即研究营养素对特异生物活性物质基因表达各环节的作用。

《动物营养学》课件

《动物营养学》课件

02
动物营养需求
蛋白质需求
总结词
蛋白质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营养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具 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蛋白质是动物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参与酶的合成和代谢,对动物的免疫 系统、肌肉和骨骼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不同,应根据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等因素合理供给。
乳制品
如鲜奶、奶粉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幼畜和 小型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
工业饲料
配合饲料
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原 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饲料,方 便使用。
预混料
一种添加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 料,主要用于补充动物对微量元素的 需
04
动物营养与健康
营养与免疫
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
保障动物健康
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预防或减轻动物疾 病的发生,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改善产品质量
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改善动物产品的 品质和风味,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
品的需求。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动物的营养供给,可以显著 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如生长速度、 产蛋量、产肉量等。
保护环境
优化动物的营养供给可以降低养殖业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排泄物的 排放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营养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良 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动物免
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 作至关重要,缺乏这些营养 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动物获得 充足的营养,是提高动物抗病 能力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营养与繁殖
繁殖是动物种群延续的关键,而营养 对动物的繁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动物营养学 学习指南

动物营养学  学习指南

课程简介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对饲料养分和能量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规律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动物营养原理,包括养分的概念和各种养分的基本营养功能,各类动物对养分和能量消化吸收、代谢的特点和规律;第二部分为饲料概论及其营养价值评定;第三部分为动物营养需要和饲粮配合技术,包括不同生产类型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养分和能量需求的特点和规律、适宜需要量,饲粮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英文简介Animal nutrition is the science of studying the law of nutrients and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re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imals. It is one of kernel basic courses in the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and animal nutrition.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will set up a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in the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following three parts: the principle of animal nutrition; the outline of feedstuffs and the evaluation of nutritive value for feedstuffs; and the nutrients requirement of animals and the technique of ration formula.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理解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吸收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利用规律及其机理,掌握与专业课程有密切关联的营养学原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动物营养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大纲

绪论一、基本概念营养:是指有机体摄入、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养分:食物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长、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关系的科学。

二、动物营养学的任务(谨记);确定必需营养素及其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关系;(养分缺乏、摄入不足或过量的影响)研究动物营养与人及环境之间的互作规律;制定不同条件下,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研究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研究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三、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中的作用动物生产: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5,保护生态环境。

饲料工业:饲料产品的结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的选用与配比、饲料工厂的设计、饲料机械的选用、饲料加工工艺流程设计等均要以动物营养学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基本概念自养生物:异养生物:饲料:纯养分:概略养分的六大成分(水分-自由水和吸附水、CP、EE、CF、NFE、ASH );Van Soest方案中的NDF、ADF;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一)元素组成比较:动植物体内含量元素最多的为CHON四种。

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2、元素含量规律的异同:相同处为均以O为多,C、H次之,其他少。

不同之处在于,植物含K高,含Na低,而动物含Na高,含K低。

动物体内含Ca和P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体内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因总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还受土壤肥料、气候条件和收获贮藏时间等因素影响。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课件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课件

实施观察
按照观察方案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动物的行为、生理和生化指标等数据。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生理反应,能够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可重复性强,结果可靠;适用于研究动物对食物的偏好、摄食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优点
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观察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某些动物可能存在伦理和法律问题。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来研究动物营养问题的方法。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该方法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能够避免主观偏见和局限性,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研究法介绍
实验研究法能够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因素,获得较为准确和可靠的研究结果;能够通过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实验研究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验周期较长;同时,实验研究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模拟动物的自然生长环境,可能会影响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动物营养研究方法》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动物营养研究概述动物营养研究方法分类实验研究法介绍观察研究法介绍调查研究法介绍文献研究法介绍
01
动物营养研究概述
目的
动物营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动物营养需求、营养素的功能以及营养与动物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动物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动物健康。
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研究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动物营养学是一个研究动物如何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

作为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成分与质量、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饲料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点。

一、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和产奶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规律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包括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二、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课程内容1. 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种类动物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及其比例。

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有助于合理搭配饲料,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饲料成分与质量学生将学习饲料的成分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

了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于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

学生还将研究如何评价和鉴别饲料的质量,以确保动物获得充分的营养。

3. 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本课程还将涉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添加剂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合理使用是动物饲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 饲料加工技术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饲料加工技术,包括颗粒饲料、颗粒料、混合饲料等。

了解饲料加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可食性和消化性,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掌握饲料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学生需要了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以确保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

3. 熟悉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应用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同时要注意添加剂对动物的影响及潜在风险,以确保合理使用。

动物营养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 维生素营养价值:评估饲料中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与应用
饲料添加剂的种类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 营养性添加剂:如氨基酸、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 营养性添加剂的应用:根据动物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
用于补充动物营养需求的不足
合理添加营养性添加剂
• 非营养性添加剂:如抗生素、酶制剂、抗氧化剂和微生
• 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应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合理使
物制剂等,用于改善饲料品质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用非营养性添加剂
03
动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与动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营养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蛋白质:是细胞和组织构建的物质基础,影响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发育
• 能量: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影响生长速度和生长潜力
• 脂肪: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影响皮肤、毛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 矿物质:参与细胞和生物分子的合成,影响骨骼、牙齿和酶的活性
• 维生素:参与体内生化反应,影响生长和免疫功能
营养不良与动物生长发育障碍
• 蛋白质缺乏:导致生长缓慢、肌肉萎缩和免疫力下降
• 能量缺乏:导致生长缓慢、体重减轻和繁殖性能下降
• 脂肪缺乏:导致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和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 脂肪:通过化学法测定饲料中的脂肪含量
• 矿物质:通过化学法测定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
• 维生素:通过生物学法和化学法测定饲料中的维生素含量
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估
•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饲料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可消化率
• 能量营养价值:评估饲料中的能量含量和可消化能量
• 矿物质营养价值:评估饲料中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 营养与环境因素:探讨环境因素对动物营养需求和饲料原料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计动物营养需要参数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 用率。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与目的
N平衡
物质代谢
平 衡
碳平衡
试 验
能量平衡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与目的
原理: 食入养分 = 各途径排泄养分之和
方法: 采用适宜方法,收集各种排泄物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1、目 的
二 、氮平衡试验
氮平衡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动物蛋白质的需要、 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饲料或饲粮蛋白质 质量的比较。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操作过程
在消化实验基础上准确收粪,排粪量,排尿量。 设备:代谢笼 鸡:易于进行代谢试验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四节 平衡实验
一、概念与目的 二、氮平衡 三、碳平衡 四、能量平衡
一、概念与目的
1、概念:
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 的数量平衡关系称平衡实验。
2、目的:
5、养分消化率和消化能测定
(1)消化率的测定 1)饲粮:直接测定 例1 :测定仔猪饲粮CP消化率 日采食量:1000g, 饲粮CP含量:16% 日排粪量:250g, 粪中CP含量:12%
( 1000×16%-250×12%)
CP消化率=
×100
(1000×16%)
= 81.2%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Y(绵羊)=23.93X1 +37.87X2+18.33X3 +16.99X4±3.77%
Y(猪)=24.18X1 +39.41X2+18.41X3 +17.03X4 ± 4.18%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 体外消化实验
1、概念: 是指摸拟消化道,在体外进行饲料的消化。
2、优点:操作方便,环境条件、处理方法和 时间易控制,更容易标准化。 3、缺点:与动物的生理系列化过程有一定的 差异。 4、分类:消化道消化液法和人工消化液法。
6)屠宰法 7)盲肠切除 法
(家禽)
图4、可移动的回-盲瘘管术
二、 体内消化实验
代谢笼中装了瘘管的猪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4)单一原料消化率测定
1)被测饲料作为全部饲粮按上述方法测定 优点:简单,不需要测定参考饲粮,无养分互 作的干扰; 缺点:某些饲料适口性差,时间长后可能导致 营养缺乏症。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4、粪的收集和处 理
(1)收粪方法:专用消化柜或消化栏、动物肛 门上套收粪袋
(2)粪样处理 1)全粪法:收集全部粪便 2)指示剂法:每天定时收粪 粪样称重,混匀,按总重的1/10-1/50取 样, 加硫酸和甲苯,固氮防腐。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二、 体内消化实验
例 2: 某饲粮消化实验结果如下,计算CF消化率
饲料CF含量:40%
粪中CF含量: 40%
饲料指示剂添加量:3% 粪中指示剂含量:6%
CF消化率=100 -
3 6
×
40 40
×100
= 5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2)饲料原料:间接测定 二次消化实验 第一次: 测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第二次:测定新饲粮养分消化率 为减少动物的影响,用二组动物同时实验 新饲粮组成:70-85%基础饲粮+15-30% 被测饲 料
第九章 动物对营养物 质利用的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内容
第一节 化学分析(自学) 第二节 消化实验
第三节 代谢试验 第四节 平衡实验 第五节 饲养实验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六节 屠宰试验
第二节 消化实验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二、 体内消化试验 三、体外消化试验 四、尼龙袋法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消化道脱落细胞;
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内养分)]
真消化率=
食入养分
X1 0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消化试验概念与目的
表观消化能
消 (MJ/kg) 化 能
食入饲料总能 - 粪中总能 食入饲料总量 (kg)
真消化能 食入总能 - (粪中总能-内源能)
DE = (GE - FE)/采食量(kg)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例如:体重50Kg的猪,每日食入日粮2Kg,含 总 能33.47兆焦耳,每日排粪中的总能为8.34兆 焦耳,计算其采食饲料的的消化能。 饲料消化能 = (33.47-8.34)/2
=12.57(兆焦/Kg)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一组
基础日粮
预饲期 实验期
5—7天过渡期
基础日粮 + 被测饲料
实验期
第二组 基础日粮 +
被测饲料
基础日粮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间接法优缺点 原理:假定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不变;
养分间无互作效应。 新饲粮中被测饲料的比例很重要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2)消化能的测定 1)直接测定 :根据消化试验结果和结合能 值 测定进行
2)被测饲料替代标准饲料法 优点:克服方法1的缺点; 缺点:标准饲料的质量规格很难在各种条件下 保持一致,养分间互作也影响测定结果。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3)饲料替代法
原理:被测料替代实用基础饲料的一部分,
分别测定基础饲粮和替代后饲粮的养分。
优点:克服方法2中的参考饲粮或标准饲
料的养分变化造成的影响,而且克服养分不 平衡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5)消化率的计算 原理:食入指示剂量=排出指示剂量
养分消化 率(%)
= 100-
饲粮指示剂含量 ×
粪中指示剂含量
粪中养分含量 ×100
饲粮养分含量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3)回肠末端 消化率测定
1)T型瘘管
· 优点:安瘘管后对荷术动 物生理影响小;
· 缺点:必须用指示剂,因 不可能收集全部粪尿,由此 取样缺乏代表性,而且较麻 烦。
2)种类 外源指示剂: Cr2O3 内源指示剂: 2N HCl 4NHCl不溶灰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3)优点:在于减少收集全部粪便带来的麻烦, 省时省力,尤其是在收集全部粪便较困难时。 4)缺点:指示剂回收率对消化率影响较大,并
且很难找到回收率很理想的指示物质:分析 困难,较难获得重复性高的测定数据;与全 收粪法最后的缺点相同。
1、概念:
以测定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能力或饲料养分 的可消化性为目的的试验。
2、目的:准确地量化饲料中 各种养分被动物
消化利用的程度 ,也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 重要方法。
3、种类 (见图12-1)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消化实验
体内(in vivo) 消化实验
尼龙袋法(nylon bags technique)
二、 体内消化实验
(1)全收粪法
1)优点:试验操作方便、测定较准确;
2)缺点:方法学上要求收集的排泄物必须来自于相 应时期采食的饲料,而实际上这不可能实现;采食 量和排粪量不易准确记载,自由采食的动物饲料浪 费是试验的最大问题;排泄物易被损失的饲料、脱 落羽毛、皮屑等污染,使排泄物量和成分不准确; 饲料和排泄物的水分随环境条件和处理方法、时间 变化很大,使有效成分浓度发生波动。
(MJ/kg)
食入饲料总量(kg)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体内消化实验
1、根据其收粪方的方式可分为:
(1)全收粪法;(2)部分收粪法(指示剂法)
2、全收粪法根据收粪的部位不同又分为:
(1)肛门收粪法;(2)回肠末端收粪法
3、指示剂法也可分为:
(1)内源指示剂法;(2)外源指示剂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2、方法
在消化试验的基础上收集尿,测定尿中的含 氮量,由氮的收支情况反映体内蛋白质的增 减及蛋白质的有效性。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 、氮平衡试验
3、氮在体内的去向及有关计算公式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 沉积氮+皮屑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等平衡,体蛋白质不增不减 食入氮 > 粪氮 + 尿氮 :正平衡,体蛋白质沉积 食入氮< 粪氮 + 尿氮 :负平衡,体蛋白质分解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四、能量平衡实验
• 食入能 = 排泄物(粪、尿、脱落皮屑、毛
含能+ 沉积能(生长肥育) +离体产品(奶、蛋、 毛)含能 +维持生命活动的机体产热
• 测定方法: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碳氮平衡法; 比较屠宰实验
影响瘤胃中饲料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复杂烦琐。
4、计算公式:
降解率(%)=(袋中初始N-孵化后N)×100/袋中初始 N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第三节 代谢试验
一、概念与目的 二、操作过程
一、概念与目的
测定饲料代谢能及养分代谢率的试验。 总能代谢率MGE=GE-(FE+UE)÷GE×100% 养分代谢率 Mn =N2-(NF+NU)÷NI×100%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四、尼龙袋法
1、尼龙袋法是将被测饲料装入一特制尼龙袋, 经瘤胃瘘管放入瘤胃中,48小时后取出,冲 洗干净,烘干称重,与放入前的饲料蛋白质 含量相比,差值就为饲料可降解蛋白质量。
2、优点: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实验期短, 便于大批样品研究。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