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思想之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全面总结与演绎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全面总结与演绎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是一种常用于数学证明的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它是通过证明一个基本情况成立,并证明如果某个情况成立,则下一个情况也必然成立,从而得出整个数列或命题的正确性。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归纳法应用进行全面总结与演绎。
一、数列的数学归纳法数列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在数学归纳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数列的某种性质对任意项都成立。
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其定义为:F(1) = 1, F(2) = 1, F(n) = F(n-1)+ F(n-2),其中n≥3。
首先,我们证明F(1)成立,即n=1时,F(1) = 1,显然此时该数列满足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其次,我们假设F(k)成立,则F(k+1)也成立,即,在假设F(k)成立的情况下证明F(k+1)成立。
F(k+1) = F(k) + F(k-1)根据假设,F(k) = F(k-1) + F(k-2)将上式代入F(k+1)的表达式中,得到F(k+1) = (F(k-1) + F(k-2)) + F(k-1) = 2F(k-1) + F(k-2)由于假设F(k)成立,所以F(k-1)也成立,故2F(k-1)也成立。
而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F(k-2)也成立,故F(k+1)也成立。
综上所述,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证明了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在任意项上都成立。
二、命题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不仅可以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还可以用于证明一般的命题。
以命题“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在n²+3n为偶数时,n为偶数”为例,我们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该命题成立。
因为当n=1时,n²+3n=4,是偶数,而1也是偶数。
其次,假设当n=k时,该命题成立。
即假设n²+3n为偶数时,n为偶数。
我们需要证明当n=k+1时,该命题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中解决高中数学问题
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中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中的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它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在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简介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它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基础情况成立和归纳步骤成立。
具体而言,数学归纳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 基础情况的证明:首先需要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这个值为1或者0,取决于具体问题。
2. 归纳步骤的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是假设我们已经证明了n=k时命题成立的情况。
3. 归纳步骤的证明:通过基于归纳步骤的假设,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一步一般需要通过将n=k的情况推广到n=k+1的情况来完成。
二、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1. 证明数列的性质:数学归纳法常常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比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以等差数列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其通项公式。
2. 证明不等式的成立: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不等式在某个范围内的成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所有正整数n,2^n > n^2。
3. 证明恒等式: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恒等式的成立。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Fibonacci数列的递推公式。
4. 证明图形的性质: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图形的性质,比如几何图形中的等式或者不等式。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平面上n个点可以构成n(n-1)/2条直线。
5. 证明数学问题的结论: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一些数学问题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所有的偶数都可以被2整除。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合理运用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简化证明过程,提高解题效率,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更加清晰明了。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中的证明、递推问题以及数列等内容。
通过观察题目的特点,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数学归纳法的解题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解题策略三个方面,介绍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解题技巧。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推理方法,常用于证明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其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当n为某个自然数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如果n为某个自然数时,命题对于n+1也成立。
根据这个思路,如果命题对于n=1成立,并且对于n=k成立时,可以推出对于n=k+1也成立,那么我们可以断定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场景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场景广泛,特别适用于证明与递推问题。
在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1. 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成立。
2. 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证明递推关系式成立。
4. 证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某种性质。
三、数学归纳法解题策略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操作:1. 确定基本情况:首先证明当n为某个具体的数时命题成立。
通常选择n=1或n=0作为基本情况。
2. 假设归纳成立:假设命题对于n=k成立,即假设命题在n=k时是成立的。
3. 证明归纳成立:利用假设的前提,证明对于n=k+1时命题也成立。
可以通过计算、推导、代入等方法进行证明。
4. 总结归纳:由于基本情况成立并且归纳步骤推导成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成立。
通过上述解题策略,我们可以快速有效地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涉及证明、递推、数列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保证每一步的推导都是准确无误的,以确保最终结论的可靠性。
总结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思路,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思路,快速解决证明、递推、数列等类型的问题。
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时,我们要注意确定基本情况,假设归纳成立,证明归纳成立以及总结归纳的步骤。
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
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而且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其中蕴含着许多精妙的思想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更高级、更有趣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希望能够为你带来启发和挑战。
1. 数学归纳法:这是一种证明方法,用于证明某个命题对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证明命题在某个基础情况下成立,并且假设它在某个自然数$n$下成立,然后证明它在$n+1$下也成立。
这种方法在证明一些数列性质、不等式和恒等式等时非常有用。
2. 极限与无穷大:高中数学中引入了极限的概念,用于描述函数在某个点的趋势和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用极限来定义函数的导数和不定积分。
另外,无穷大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函数在某个点无限接近于无穷大或者无限接近于零。
这些概念在微积分和数列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3. 复数与复平面:复数是由实数和虚数组成的数,可以用$a+bi$的形式表示,其中$a$和$b$分别表示实部和虚部。
复数可以在复平面上表示为一个点,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复数的运算规则和性质与实数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复数在解析几何、代数和物理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4. 矩阵与行列式:矩阵是由若干个数按照矩形排列而成的数组,行列式是矩阵的一个重要的数值特征。
矩阵和行列式在线性代数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向量空间的性质和变换的描述等。
5.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与平面几何相比,空间几何涉及到三维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在空间几何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坐标、距离和角度等概念来描述点、线、面和体等几何对象。
空间几何在物理、工程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只是高中数学中一部分更高级、更妙的思想和方法,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启示和挑战。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学科,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美丽与奥秘。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详细解释与应用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证明方法,它可以用来证明关于整数的命题的真实性。
数学归纳法包括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本文将详细解释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证明方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从一个已知命题在整数集中的某个整数成立开始,证明该命题在整数集中的所有满足一定性质的整数上成立。
1. 基础步骤: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命题在某个整数上是成立的。
通常,这个整数是最小的可能值,例如0或者1。
2. 归纳假设:接下来,我们假设命题在一个自然数k上成立,即假设命题P(k)为真。
3. 归纳步骤:通过归纳假设,我们将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整数k+1上也成立,即证明P(k+1)为真。
这一步通常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如代数运算、推导或其他定理的应用等。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命题P(n)对于所有大于等于基础步骤中所选择的整数n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 数列与数和: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得到通项公式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从而得到通项公式的普遍性。
2. 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学恒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n个自然数的和公式:1+2+3+...+n = n(n+1)/2。
首先,证明当n=1时恒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恒等式成立;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恒等式也成立,从而证明了恒等式的普遍性。
3. 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2^n > n。
首先,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最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从而证明了不等式的普遍性。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1.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想一想:(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不一定,如证明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第一个值n0=3.(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再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提示“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没有它,即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n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要把n=k时的命题当作条件,在证n=k+1命题成立时须用上假设.要注意当n=k+1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n=k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弄清楚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问题就会顺利解决.想一想: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有何关系?提示使用数学归纳法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步骤(1)是递推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名师点睛1.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注意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步骤(2),无法对n取n0后的数时的结论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1)验证是基础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0都是1.(2)递推乃关键“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n=k+1时命题成立”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k+1时命题成立.可见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来说,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2.归纳→猜想→证明(1)归纳、猜想和证明是人们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常用方法,在数学中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2)在归纳、猜想阶段体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相互转化关系.(3)在数学归纳法证明阶段体现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转化,是一种极限的思想.知识点一正确判断命题从n=k到n=k+1项的变化【例1】已知f(n)=1+12+13+…+1n(n∈N*),证明不等式f(2n)>n2时,f(2k+1)比f(2k)多的项数是________.在书写f(k+1)时,一定要把包含f(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k+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变式迁移1 设f(n)=1+12+13+…+13n-1(n∈N*),那么f(n+1)-f(n)等于________.知识点二 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等式 【例2】 已知n ∈N *,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变式迁移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211111111149162n n n+⎛⎫⎛⎫⎛⎫⎛⎫----= ⎪⎪⎪⎪⎝⎭⎝⎭⎝⎭⎝⎭.知识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132+142+…+1n 2<1-1n (n ≥2,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常要用到放缩法,即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通过放大或缩小等技巧变换出要证明的目标不等式.变式迁移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 ,不等式11111+1+1+1+357212n ⎛⎫⎛⎫⎛⎫⎛⎫> ⎪⎪⎪ ⎪-⎝⎭⎝⎭⎝⎭⎝⎭成立.知识点四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2n+7)·3n+9(n∈N*)能被36整除.变式迁移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2n-1+1(n∈N*)能被7整除.知识点五归纳—猜想—证明【例5】在数列{a n},{b n}中,a1=2,b1=4,且a n,b n,a n+1成等差数列,b n,a n+1,b n+1成等比数列{n∈N+}.(1)求a2,a3,a4及b2,b3,b4,由此猜测{a n},{b n}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1a1+b1+1a2+b2+…+1a n+b n<512.变式迁移5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2)(3n+1),…,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第1课时数学归纳法【课标要求】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核心扫描】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两个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对数学归纳法的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出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高考的热点.自学导引1.数学归纳法公理对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N*)时命题成立.*想一想:(1)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 0的初始值是否一定为1?提示 不一定,如证明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第一个值n 0=3.(2)为什么可以先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再证n =k +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说明命题成立? 提示 “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成立,”其本质是证明一个递推关系,有了这种向后传递的关系,就能从一个起点不断发展,以至无穷.如果没有它,即使前面验证了命题对许多正整数n 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后面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名师点睛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注意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是命题论证的基础,步骤(2)是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递推下去的保证,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缺少步骤(2),无法对n 取n 0后的数时的结论是否正确作出判断;如果缺少步骤(1)这个基础,假设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步骤(2)就没有意义了.(1)验证是基础一般情况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时,第一个允许值是命题成立的第一个正整数,并不一定所有的第一个允许值n 0都是1.(2)递推乃关键“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这一归纳假设起着已知的作用,“n =k +1时命题成立”则是求证的目标.在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再根据有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数学结论推证出n =k +1时命题成立.可见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关键在于第二步.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直接证明的一种重要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来说,与正整数有关的恒等式、不等式、数的整除性、数列的通项及前n 项和等问题,都可以考虑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归纳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般规律,但是其正确性需要通过证明来验证.一般情况下,有关正整数的归纳、猜想问题,都需要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题型一 正确判断命题从n =k 到n =k +1项的变化【例1】 已知f (n )=1+12+13+…+1n (n ∈N *),证明不等式f (2n )>n 2时,f (2k +1)比f (2k )多的项数是________.[思路探索] 仔细观察命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命题由n =k 到n =k +1的变化趋势. 解析 观察f (n )的表达式可知,右端分母是连续的正整数,f (2k )=1+12+13+…+12k ,而f (2k +1)=1+12+13+…+12k +12k +1+12k +2+…+12k +2k .因此f (2k +1)比f (2k )多了2k 项. 答案 2k 项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1)中的最后一项.除此之外,多了哪些项,少了哪些项都要分析清楚.【变式1】 设f (n )=1+12+13+…+13n -1(n ∈N *),那么f (n +1)-f (n )等于________.解析 ∵f (n )=1+12+13+…+13n -1,∴f (n +1)=1+12+13+…+13n -1+13n +13n +1+13n +2,∴f (n +1)-f (n )=13n +13n +1+13n +2.答案13n +13n +1+13n +2题型二 证明与自然数n 有关的等式【例2】 已知n ∈N *,证明: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思路探索]证明 (1)当n =1时,左边=1-12=12,右边=12,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1,且k ∈N *)时等式成立,即: 1-12+13-14+…+12k -1-12k =1k +1+1k +2+…+12k .则当n =k +1时,左边=1-12+13-14+…+12k -1-12k +12(k +1)-1=1k +1+1k +2+…+12k +12k +1-12(k +1)=1k +2+1k +3+…+12k +12k +1+⎣⎡⎦⎤1k +1-12(k +1)=1(k +1)+1+1(k +1)+2+…+1(k +1)+k+12(k +1)=右边;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知对一切n ∈N *等式都成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且书写必须规范;(2)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要把n =k 时的命题当作条件,在证n =k +1命题成立时须用上假设.要注意当n =k +1时,等式两边的式子与n =k 时等式两边的式子的联系,弄清楚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问题就会顺利解决.【变式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1-14⎝⎛⎭⎫1-19⎝⎛⎭⎫1-116…·⎝⎛⎭⎫1-1n 2 =n +12n. 证明 (1)当n =2时,左边=1-14=34,右边=2+12×2=34,∴n =2时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n ≥2,n ∈N *)时等式成立, 即⎝⎛⎭⎫1-14⎝⎛⎭⎫1-19⎝⎛⎭⎫1-116…⎝⎛⎭⎫1-1k 2=k +12k , 那么当n =k +1时,⎝⎛⎭⎫1-14⎝⎛⎭⎫1-19⎝⎛⎭⎫1-116…⎝⎛⎭⎫1-1k 2⎣⎡⎦⎤1-1(k +1)2=k +12k ·⎣⎡⎦⎤1-1(k +1)2=(k +1)2-12k (k +1)=k +22(k +1)=(k +1)+12(k +1).∴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知,对任意n ≥2,n ∈N *,等式都成立.题型三 证明与数列有关的问题【例3】 某数列的第一项为1,并且对所有的自然数n ≥2,数列的前n 项之积为n 2.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五项;(2)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审题指导 据条件写出前五项→猜测出通项公式→[规范解答] (1)已知a 1=1,由题意得a 1·a 2=22, ∴a 2=22,∵a 1·a 2·a 3=32,∴a 3=3222. 同理可得a 4=4232,a 5=5242. 因此这个数列的前五项为1,4,94,169,2516.(4分) (2)观察这个数列的前五项,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应为:a n =⎩⎪⎨⎪⎧ 1 (n =1),n 2(n -1)2 (n ≥2),(6分)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时,a n =n 2(n -1)2. ①当n =2时,a 2=22(2-1)2=22, 所以等式成立.(8分)②假设当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2(k -1)2, 则当n =k +1时,∵a 1·a 2·…·a k -1=(k -1)2,∴a 1·a 2·…·a k +1=(k +1)2.∴a k +1=(k +1)2(a 1·a 2·…·a k -1)·a k=(k +1)2(k -1)2·(k -1)2[(k +1)-1]2=(k +1)2[(k +1)-1]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11分)根据①②可知,当n ≥2时,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n 2(n -1)2,∴a n =⎩⎪⎨⎪⎧ 1 (n =1),n 2(n -1)2 (n ≥2).(12分)【题后反思】 (1)数列{a n }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要求其通项公式,只能根据给出的递推式和初始值,分别计算出前几项,然后归纳猜想出通项公式a n ,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数学归纳法是重要的证明方法,常与其他知识结合,尤其是数学中的归纳,猜想并证明或与数列中的不等式问题相结合综合考查,证明中要灵活应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充分考虑“假设”这一步的应用,不考虑假设而进行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变式3】 数列{a n }满足:a 1=16,前n 项和S n =n (n +1)2a n ,(1)写出a 2,a 3,a 4;(2)猜出a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 (1)令n =2,得S 2=2×(2+1)2a 2, 即a 1+a 2=3a 2,解得a 2=112. 令n =3,得S 3=3×(3+1)2a 3, 即a 1+a 2+a 3=6a 3,解得a 3=120. 令n =4,得S 4=4×(4+1)2a 4, 即a 1+a 2+a 3+a 4=10a 4,解得a 4=130. (2)由(1)的结果猜想a n =1(n +1)(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给予证明: ①当n =1时,a 1=16=1(1+1)(2+1),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1(k +1)(k +2), 则当n =k +1时,S k =k ·(k +1)2a k ,① S k +1=(k +1)(k +2)2a k +1,② ②与①相减得a k +1=(k +1)(k +2)2a k +1-k ·(k +1)2a k , 整理得a k +1=k +1k +3a k =k +1k +3·1(k +1)(k +2)=1(k +2)(k +3)=1[(k +1)+1][(k +1)+2], 即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于n ∈N +,上述结论都成立.误区警示 未应用归纳假设而导致错误【示例】 证明:12+122+123+…+12n -1+12n =1-12n (n ∈N *) [错解]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即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2⎣⎡⎦⎤1-⎝⎛⎭⎫12k +11-12=1-12k +1.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意n ∈N *都成立.从形式上看,会认为以上的证明是正确的,过程是完整的,但实际上以上的证明却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第(2)步,它是直接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了当n =k +1时式子12+122+123+…+12k -1+12k +12k +1的和,而没有利用“归纳假设”,这是在用数学归纳法证题时极易犯的一种错误,要引以为戒,一定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正解] (1)当n =1时,左边=12,右边=1-12=12,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且k ≥1)时,等式成立,有12+122+123+…+12k -1+12k =1-12k . 那么当n =k +1时,左边=12+122+123+…+12k -1+12k +12k +1=1-12k +12k +1=1-2-12k +1=1-12k +1=右边.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②两个步骤中关键是第二步,即当n =k +1时命题为什么成立.在证n =k +1命题时成立时,必须利用归纳假设当n =k 时成立这一条件,再根据有关定理、定义、公式、性质等推证出当n =k +1时成立.切忌直接代入,否则当n =k +1时成立也是假设了,命题并没有得到证明.题型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n 边形的对角线有12n (n -3)条. [思路探索] 可先弄清凸n 边形多增加一条边时对角线的变化情况,再归纳出变化规律,然后求解.证明 ①当n =3时,12n (n -3)=0,这就说明三角形没有对角线,故结论正确. ②假设当n =k (k ≥3,k ∈N +)时结论正确,即凸k 边形的对角线有12k (k -3)条, 则当n =k +1时,凸(k +1)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f (k )=12k (k -3)(k ≥4), 当n =k +1时,凸(k +1)边形是在k 边形基础上增加了一边,增加了一个顶点,设为A k +1,增加的对角线是顶点A k +1与不相邻顶点的连线再加上原k 边形一边A 1A k ,共增加了对角线的条数为k -2+1=k -1.∴f (k +1)=12k (k -3)+k -1 =12(k 2-k -2)=12(k +1)(k -2) =12(k +1)[(k +1)-3] 故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知,对任意n ≥4,n ∈N *,命题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关键在于分析由n =k 到n =k +1的变化情况,即分点(或顶点)增加了多少,直线的条数(或划分区域)增加了几部分等,或先用f (k +1)-f (k )得出结果,再结合图形给予严谨的说明,几何问题的证明:一要注意数形结合;二要注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变式3】 平面内有n (n ∈N *,n ≥2)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证交点的个数f (n )=n (n -1)2. 证明 (1)当n =2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又f (2)=12×2×(2-1)=1, ∴当n =2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 =k (k ∈N *,k ≥2)时命题成立,即平面内满足题设的任何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f (k )=12k (k -1), 那么,当n =k +1时,任取一条直线l ,除l 以外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12k (k -1), l 与其他k 条直线交点个数为k ,从而k +1条直线共有f (k )+k 个交点,即f (k +1)=f (k )+k =12k (k -1)+k =12k (k -1+2)=12k (k +1) =12(k +1)[(k +1)-1], ∴当n =k +1时,命题成立.由(1),(2)可知,对任意n ∈N *(n ≥2)命题都成立.题型四 归纳—猜想—证明【例4】 在数列{a n },{b n }中,a 1=2,b 1=4,且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成等比数列{n ∈N +}.(1)求a 2,a 3,a 4及b 2,b 3,b 4,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1a 1+b 1+1a 2+b 2+…+1a n +b n <512. 审题指导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 n },{b n }的前几项,由此猜测{a n },{b n }的通项公式.然后根据递推关系式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规范解答] (1)由条件得2b n =a n +a n +1,a 2n +1=b n b n +1.由此可以得a 2=6,b 2=9,a 3=12,b 3=16,a 4=20,b 4=25.猜测a n =n (n +1),b n =(n +1)2.(4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由上可得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 =k (k ∈N *)时,结论成立.即a k =k (k +1),b k =(k +1)2,那么当n =k +1时,a k +1=2b k -a k =2(k +1)2-k (k +1)=(k +1)(k +2),b k +1=a 2k +1b k=(k +2)2, 所以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①②,可知a n =n (n +1),b n =(n +1)2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8分)(2)证明 1a 1+b 1=16<512. n ≥2时,由(1)知a n +b n =(n +1)(2n +1)>2(n +1)n .故1a 1+b 1+1a 2+b 2+…+1a n +b n<16+12⎣⎡⎦⎤12×3+13×4+…+1n (n +1) =16+12⎝⎛⎭⎫12-13+13-14+…+1n -1n +1 =16+12⎝⎛⎭⎫12-1n +1<16+14=512.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12分)【题后反思】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种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往往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探索出的结论进行证明,而证明往往用到数学归纳法.这类题型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它对培养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训练作用.【变式4】 已知数列11×4,14×7,17×10,…,1(3n -2)(3n +1),…,计算S 1,S 2,S 3,S 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解 S 1=11×4=14;S 2=14+14×7=27; S 3=27+17×10=310;S 4=310+110×13=413.可以看到,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n 一致,分母可用项数n 表示为3n +1.于是可以猜想S n =n 3n +1(n ∈N *). 下面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1)当n =1时,左边=S 1=14,右边=n 3n +1=13×1+1=14, 猜想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猜想成立,即11×4+14×7+17×10+…+1(3k -2)(3k +1)=k 3k +1,那么, 11×4+14×7+17×10+…+1(3k -2)(3k +1)+1[3(k +1)-2][3(k +1)+1]=k 3k +1+1(3k +1)(3k +4)=3k 2+4k +1(3k +1)(3k +4)=(3k +1)(k +1)(3k +1)(3k +4)=k +13(k +1)+1,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猜想对任何n ∈N *都成立.误区警示 未使用归纳假设而出错【示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n <n +1(n ∈N *).[错解] (1)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有k 2+k <k +1,则当n =k +1时, 左边=(k +1)2+k +1=k 2+3k +2<k 2+4k +4=(k +1)+1.∴当n =k +1时,命题成立,根据(1)(2)对n ∈N *原不等式成立.以上证明过程中,第(2)步未用归纳假设,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法不是数学归纳法,故以上解法是错误的.[正解] (1)当n =1时,显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N *)时,原不等式成立. 即k 2+k <k +1,∴k 2+k <(k +1)2.则当n =k +1时, 左边=(k +1)2+(k +1)=k 2+3k +2 =k 2+k +2k +2<(k +1)2+2k +2 =k 2+4k +3<k 2+4k +4=k +2=(k +1)+1. ∴(k +1)2+k +1<(k +1)+1,故当n =k +1时,原不等式成立.由(1)(2)知,原不等式对n ∈N *成立. 即n 2+n <n +1.数学归纳法一般被用于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 (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但是,并不是所有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 n (n ∈N *)的单调性就难以实现.一般说,从n =k 时的情形过渡到n =k +1时的情形,如果问题中存在可利用的递推关系,则数学归纳法有用武之地,否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有困难.。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总结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通过对特定命题的逐一验证来证明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以自然数为基础的证明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假设某个命题对自然数1成立,然后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成立,可以证明对于自然数k+1也成立,最后通过数学归纳法原理得出该命题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础步骤:证明该命题在自然数1上成立;2. 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命题成立;3. 归纳证明:证明对于自然数k+1,命题也成立;4. 数学归纳法原理: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可以得出该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示例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数学归纳法示例来说明其应用:1. 数列的性质证明: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即F(1)=1,F(2)=1,并且对于自然数n≥3,F(n)=F(n-1)+F(n-2)。
(1)基础步骤:当n=1或2时,斐波那契数列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斐波那契数列成立;(3)归纳证明:考虑n=k+1的情况,有F(k+1)=F(k)+F(k-1),根据归纳假设,F(k)和F(k-1)都成立,因此F(k+1)也成立;(4)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得出斐波那契数列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2. 数学命题的证明:证明1+2+3+...+n=n(n+1)/2。
(1)基础步骤:当n=1时,等式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等式成立;(3)归纳证明:考虑n=k+1的情况,有1+2+3+...+(k+1)=k(k+1)/2+(k+1)=[(k+1)(k+2)]/2,根据归纳假设,等式成立;(4)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得出等式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3. 方程求解:证明n^2-n+41是素数的情况。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它在解决数列、等式、不等式等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例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条件下成立,然后证明它在下一个条件下也成立,以此类推,最终证明该命题对于所有条件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证明。
归纳假设是假设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是为了在下一步证明中使用。
归纳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n+1时,命题成立。
通过利用归纳假设以及其他数学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结论。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基础步骤。
然后,假设当n=k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归纳假设。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这是归纳步骤。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通项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于证明等式和不等式。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等式在所有正整数下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n=1时,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例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例题。
例题1:证明1+2+3+...+n=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n成立。
解:基础步骤: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两边相等。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归纳步骤:当n=k+1时,左边等于1+2+3+...+k+(k+1),根据归纳假设,等于k(k+1)/2+(k+1)=(k+1)(k+2)/2,右边等于(k+1)((k+1)+1)/2,两边相等。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其扩展应用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及其扩展应用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其强大的证明能力不仅在数学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还在数学应用中有着许多扩展与应用。
其中在高考数学中,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已经成为高中数学必修内容之一。
因此,本文将深入讨论数学归纳法及其在高考数学中的扩展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与模式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简便的证明方法,可以证明所有的自然数都满足某种规律。
其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部分:1. 基本步骤(或称“起始步骤”):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的值时,命题成立。
2. 归纳步骤:证明当n=k时命题成立,可以推导出n=k+1时命题同样成立。
归纳法证明中的思考方向正好与演绎推理相反,也因此其非常具有灵活性。
当然,在日常应用中,使用归纳法无疑会比直接使用其他方法要轻松便捷的多。
二、数学归纳法在高考数学中的应用数学归纳法不仅在数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学科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高考数学中,尤其是在数列、函数等章节,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较为广泛。
1. 数列在数列数列的求和、证明和递推问题中,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归纳法证明某一数列满足递推公式S(k+1)=S(k)+k+2 (S(1)=2)。
(1) 当k=1时,S(k+1)=S(1+1)=S(2)=S(1)+3=5,此时等式成立。
(2)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S(k+1)=S(k)+k+2。
(3) 则当n=k+1时,有:S(k+2)=S(k+1)+(k+3)=S(k)+(k+2)+(k+3)=S(k)+(2k+5)通过简单的运算化简,可得S(k+2)=(k+1)(k+4)/2+2,由此命题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都成立。
2. 函数在高考数学中,函数的性质问题中也大量使用了归纳法证明。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归纳法证明奇函数经过原点的图像对称于y 轴。
(1) 当k=1时,f(x)=-f(-x),此时等式成立。
数学归纳法-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
【知识点的认识】
1.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 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n=n0 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 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两者缺一不可.
(1)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在这一步中,只需验证命题结论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验证命题对几个正整数成立.
(2)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推理的依据.仅有第二步而没有第一步,则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而只有第一步而没有第二步,就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第一步,我们无法递推下去,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命题对n0+1,
n0+2,…,是否正确.
在第二步中,n=k 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n=k+1 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命题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加以证明.
完成一,二步后,最后对命题做一个总的结论.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明确初始值n0 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
②“假设n=k 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
③分析“n=k+1 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
④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
1/ 1。
高中数学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数学归纳法素材
4。
1 数学归纳法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题,可用下列方法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1)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完成这两步,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从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的就是两个基本步骤.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命题成立的基础,一个是命题之间可递推的依据,二者缺一不可。
缺步骤(2),则证明就是“一叶障目,以一代全”不能保证命题对所有的自然数n 都成立;而缺步骤(1),则证明就成了“空中楼阁",也难以保证命题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我们通常称第(1)步为奠基步骤。
记忆要诀总结以上的分析,归纳如下:“奠基步骤不能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如果同学们能正确地理解了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要义,才能轻松自如地运用它,而不致误用.误区警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是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命题成立的基础,一个是命题之间可递推的依据,二者缺一不可.疑问:既然第(2)步已经证明了任两个连续自然数对应的命题的递推关系,那么第(1)步是否是多余的?请看如下例子:对于欲证的命题:1+2+3+…+n=21n (n+1)+1。
第二步证明为:若n=k 时命题成立,即1+2+3+…+k=21k(k+1)+1, 则当n=k+1时,1+2+3+…+k+(k+1)=21k (k+1)+1+(k+1)=21(k+1)(k+2)+1,即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但我们会发现:当n=1时,左式=1,右式=2,显然命题不成立。
辨析比较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方法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还常常用到如下的一种思维方法,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举例如下:1=12,1+2+1=4=22,1+2+3+2+1=9=32,1+2+3+4+3+2+1=16=42, …,我们由此发现并得出如下结论: 1+2+3+…+(n-1)+n+(n —1)+…+3+2+1=n 2(n ∈N ).这就是考察具有1+2+3+…+(n —1)+n+(n —1)+…+3+2+1特征的某几个式子的数值后,发现了蕴含其中的共性之后而得到的一个结论。
数学归纳法高中知识点总结
数学归纳法高中知识点总结一、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它通过证明一个命题在某个基本情形成立,然后证明它在某一个情形成立时也在下一个情形成立,从而证明这个命题对所有情形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通常包括以下两个基本步骤:1. 基础情形的证明:首先证明当n取某个基本值时命题成立,通常情况下取n=1时成立。
2. 归纳假设的证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在n=k+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证明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基础情形:首先需要确定要证明的命题的基础情形,通常取n=1。
2. 证明基础情形成立:证明当n取基础值时命题成立。
3. 假设归纳前提成立: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归纳假设。
4. 证明归纳假设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5. 结论: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得出对所有正整数n命题成立的结论。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整地运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个命题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的结论。
三、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应用知识点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二次不等式、整式的推广、不等式的证明等。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类数学中常见的数列,它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an为第n项。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证明一些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而数学归纳法正是证明这些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另一类常见的数列,它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an为第n项。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同样需要证明一些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
数学归纳法同样可以用来证明这些性质。
3. 二次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二次不等式,如x^2>0,ax^2+bx+c>0等。
如何理解高中数学的数学归纳法
如何理解高中数学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证明和问题求解中。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示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可以用来证明某种性质对于一切自然数都成立。
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步骤:1.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该性质在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通常是证明当自然数n等于一个特定的值时,该性质成立。
2. 归纳步骤:接着假设该性质在某一自然数n上成立,然后证明在自然数n+1上该性质也成立。
通过这种递推的方式,可以证明该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列递推”的思想,通过证明某一特定情况成立,再通过递推关系证明所有情况都成立。
这种思想在解决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证明过程和求解步骤。
二、应用方法理解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1. 确定性质:首先需要明确问题中所涉及的性质或规律是什么,这个性质通常是与自然数相关的,比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基础步骤:证明该性质在最小的自然数上成立,这通常是一个简单的证明过程,可以通过代入数值或特殊情况验证。
3. 归纳步骤:假设该性质在某一自然数n上成立,然后证明在自然数n+1上该性质也成立。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运用递推关系式来推导。
4. 综合证明:通过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的证明,可以得出结论,即该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时,我们需要注意清晰地阐述每一步骤的推理过程,确保逻辑严密和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例来进一步说明性质的成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示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我们可以以一个经典的示例来进行分析。
问题:证明1+2+3+...+n = n(n+1)/2 对于所有自然数n成立。
解析:首先,我们验证基础步骤,当n等于1时,等式左边变为:1 = 1(1+1)/2,成立。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递归关系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递归关系数学归纳法和递归关系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它们在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和递归关系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相关的例子。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它基于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
归纳步骤: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不断迭代地证明命题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例子:1. 数列的性质证明:对于给定的数列,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性质成立。
例如,证明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大于前面两个数之和。
2. 不等式证明:对于给定的不等式,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成立。
例如,证明对于所有正整数n,2^n > n^2。
3. 整数性质证明:对于整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因子等,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如,证明每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3个整数的立方和。
三、递归关系的基本概念递归关系是指一个数列或函数的定义中包含它自身的形式。
递归关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 初始条件:对于递归关系,需要给定一个或多个初始条件,即关系的起始值或起始条件。
2. 递推关系:递归关系通过前一项或前几项来定义后一项。
递推关系在数学推导和问题求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递归关系的应用递归关系在高中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例子: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典型的递归关系,定义为前两项之和。
通过递推关系,可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任意项。
2. 阶乘函数:阶乘函数是另一个常见的递归关系,定义为n的阶乘等于(n-1)的阶乘乘以n。
通过递推关系,可以计算任意正整数的阶乘。
3. 汉诺塔问题:汉诺塔问题也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
该问题要求将一堆盘子从一个杆移动到另一个杆上,规定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并且任意时刻大盘子不能放在小盘子之上。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假设
高考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与数学归纳假设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原理和应用在高考数学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和数学归纳假设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容易混淆和误解。
本文将采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解释这两个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并在考试中正确地应用它们。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先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特殊的情况下成立,然后证明当命题在某个情况下成立时,命题在下一个更普遍情况下也必然成立。
这样一步步推进,最终得到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框架如下:1. 证明当n=k时,命题P成立;2. 假设当n=k时,命题P成立;3. 证明当n=k+1时,命题P必然成立。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步通常都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只需要证明一个具体的情况就行了。
第二步通常需要使用数学归纳假设,利用假设的结论来推导后面的结论。
最后一步可以根据前面的证明过程,用一些数学方法和技巧来证明结论必须成立,从而达到证明命题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目的。
二、数学归纳假设的定义数学归纳假设是数学归纳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在证明数学归纳法的第三步时,我们假设命题在某个情况下(通常是在n=k的情况下)成立,从而来推导出在更大的情况下(n=k+1的情况下)命题也成立。
数学归纳假设通常是基于某些已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的,而且要符合数学归纳原理的要求。
例如,在证明一个数学公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可以假设当n=k时这个公式成立,然后利用公式的性质和特点来推导它在更大的情况下也成立。
三、数学归纳假设的应用数学归纳假设在高考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数学证明都需要使用到它。
例如,在证明某个数学公式(比如平方和公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时,我们可以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方法,证明当n=1时这个公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这个公式成立,通过一些特定的运算和数学技巧,推导出当n=k+1时这个公式也成立,从而证明这个公式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58 数学归纳法
微专题58数学归纳法一、基础知识:1、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关于正整数n 的命题(例如数列,不等式,整除问题等),则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2、第一数学归纳法:通过假设n k =成立,再结合其它条件去证1n k =+成立即可。
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时,命题均成立 3、第一归纳法要注意的地方:(1)数学归纳法所证命题不一定从1n =开始成立,可从任意一个正整数0n 开始,此时归纳验证从0n n =开始(2)归纳假设中,要注意0k n ≥,保证递推的连续性(3)归纳假设中的n k =,命题成立,是证明1n k =+命题成立的重要条件。
在证明的过程中要注意寻找1n k =+与n k =的联系4、第二数学归纳法:在第一数学归纳法中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假设n k =命题成立时,可用的条件只有n k =,而不能默认其它n k ≤的时依然成立。
第二数学归纳法是对第一归纳法的补充,将归纳假设扩充为假设n k ≤,命题均成立,然后证明1n k =+命题成立。
可使用的条件要比第一归纳法多,证明的步骤如下:(1)归纳验证:验证0n n =(0n 是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时,命题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0,n k k n n N ≤≥∈成立,证明当1n k =+时,命题也成立 (3)归纳结论:得到结论:0,n n n N ≥∈时,命题均成立二、典型例题例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2a =,公比3q =,设n S 是它的前n 项和,求证:131n n S n S n++≤思路: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化简所证不等式:321nn ≥+,n k =时,不等式为321k k ≥+;当1n k =+时,所证不等式为1323k k +≥+,可明显看到n k =与1n k =+中,两个不等式的联系,从而想到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证明:()11311n nn a q S q -==--,所证不等式为:1313131n n n n+-+≤- ()()()1313131n n n n +∴-≤+-1133331n n n n n n n ++⇔⋅-≤⋅+-- 321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验证:1n =时,左边=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1,n k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则1n k =+时,()()133332163211k k k k k +=⋅≥+=+>++所以1n k =+时,不等式成立n N *∴∀∈,均有131n n S n S n++≤小炼有话说: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关键的地方在于寻找所证1n k =+与条件n k =之间的联系,一旦找到联系,则数学归纳法即可使用例2(2015,和平模拟):已知数列{}n a 满足0n a >,其前n 项和1n S >,且()()112,6n n n S a a n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1log 1n n b a ⎛⎫=+⎪⎝⎭,并记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求证:233log ,2n n a T n N *+⎛⎫>∈ ⎪⎝⎭解:(1)2632n n n S a a =++ ①()21116322,n n n S a a n n N *---=++≥∈ ②①-②可得:()222211116333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0n a > 所以两边同除以1n n a a -+可得:13n n a a --={}n a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131n a a n ∴=+-,在2632n n n S a a =++中令1n =可得:211116321S a a a =++⇒=(舍)或12a = 31n a n ∴=-(2)思路:利用(1)可求出n b 和n T ,从而简化不等式可得:33633225312n n n +⎛⎫⋅⋅⋅>⎪-⎝⎭,若直接证明则需要进行放缩,难度较大。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数学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特别案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想方法。
概括推理分完整概括推理和不完整概括推理。
数学概括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
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宽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 时建立,这是递推的基础; 第二步是假定n=k 时命题建立,再证明命题n=k+1 时建立,这是无穷递推下去的理论依照,它判断命题的正确
性可否由特别推行到一般,实质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打破了有限,
达到无穷。
运用数学概括法证明命题时,重点是 n=k+1 时命题建立的推证,此步骤要有目标意识,要与最后目标渐渐靠近。
运用数学概括法可证明以下问题:与自然数 n 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
猜你感兴趣的:
1 / 1。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数学上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特殊方法,它主要用来研究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常用来证明等式成立和数列通项公式成立。
(一)第一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
n0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0或1,但也有特殊情况;(2)假设当n=k(k≥n0,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1)验证n=n0时P(n)成立;(2)假设n0≤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
(三)倒推归纳法(反向归纳法):(1)验证对于无穷多个自然数n命题P(n)成立(无穷多个自然数可以是一个无穷数列中的数,如对于算术几何不等式的证明,可以是2^k,k≥1);(2)假设P(k+1)(k≥n0)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成立,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命题P(n)都成立;(四)螺旋式归纳法对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Q(n),(1)验证n=n0时P(n)成立;(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成立;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1)确定一个表达式在所有自然数范围内是成立的或者用于确定一个其他的形式在一个无穷序列是成立的。
(2)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广义的形式的观点指出能被求出值的表达式是等价表达式。
(3)证明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的成立。
(4)证明和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常常需要采取一些变化来适应实际的需求。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变体。
从0以外的数字开始如果我们想证明的命题并不是针对全部自然数,而只是针对所有大于等于某个数字b的自然数,那么证明的步骤需要做如下修改:第一步,证明当n=b时命题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归纳法例1 比较2n 与n 2的大小(n ∈N *)分析:比较两数(或式)大小的常用方法本题不适用,故考虑用归纳法推测大小关系,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当n =1时,21>12,当n =2时,22=22,当n =3时,23<32,当n =4时,24=42,当n =5时,25>52,猜想:当n ≥5时,2n >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 =5时,25>52成立(2)假设n =k (k ∈N *,k ≥5)时2k >k 2,(放缩)那么2k +1=2·2k =2k +2k >k 2+(1+1)k>k 2+C 0k +C 1k +C 1 k k =k 2+2k +1=(k +1) 2∴当n =k +1时,2n >n 2由(1)(2)可知,对n ≥5的一切自然数2n >n 2都成立综上,得当n =1或n ≥5时,2n >n 2;当n =2,4时,2n =n 2;当n =3时,2n <n 2点评: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时,要恰当地凑出目标和凑出归纳假设,凑目标时可适当放缩例2 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2n +7)·3n +9对任意自然数n 都能被m 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 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由f (n )=(2n +7)·3n +9,得f (1)=36, f (2)=3×36, f (3)=10×36, f (4)=34×36,由此猜想m =36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 =1时,显然成立(2)假设n =k 时, f (k )能被36整除,即f (k )=(2k +7)·3k +9能被36整除;当n =k +1时,[2(k +1)+7]·3k +1+9=3[(2k +7)·3k +9]+18(3k -1-1),由于3k -1-1是2的倍数,故18(3k -1-1)能被36整除这就是说,当n =k +1时,f (n )也能被36整除由(1)(2)可知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f (n )=(2n +7)·3n +9能被36整除,m 的最大值为36例3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 S n , S n -21成等比数列 (1)求a 2,a 3,a 4,并推出a n 的表达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解 ∵a n ,S n ,S n -21成等比数列,∴S n 2=a n ·(S n -21)(n ≥2) (*) (1)由a 1=1,S 2=a 1+a 2=1+a 2,代入(*)式得:a 2=-32 由a 1=1,a 2=-32,S 3=31+a 3代入(*)式得 a 3=-152 同理可得a 4=-352,由此可推出 a n =⎪⎩⎪⎨⎧>---=)1( )12)(32(2)1( 1n n n n (2)①当n =1,2,3,4时,由(*)知猜想成立②假设n =k (k ≥2)时,a k =-)12)(32(2--k k 成立 故S k 2=-)12)(32(2--k k ·(S k -21) ∴(2k -3)(2k -1)S k 2+2S k -1=0∴S k =321,121--=-k S k k (舍) 由S k +12=a k +1·(S k +1-21),得(S k +a k +1)2=a k +1(a k +1+S k -21) .1,]1)1(2][3)1(2[22112122)12(1111211212命题也成立即+=-+-+-=⇒--+=-++-⇒++++++k n k k a a k a a k a a k k k k k k k 由①②知,a n =⎪⎩⎪⎨⎧≥---=)2()12)(32(2)1(1n n n n 对一切n ∈N 成立 例4 是否存在a 、b 、c 使得等式1·22+2·32+…+n (n +1)2=12)1(+n n (an 2+bn +c ) 解 假设存在a 、b 、c 使题设的等式成立, 这时令n =1,2,3,有⎪⎩⎪⎨⎧===∴⎪⎪⎪⎩⎪⎪⎪⎨⎧++=++=++=10113 3970)24(2122)(614c b a c b a c b a c b a 于是,对n =1,2,3下面等式成立1·22+2·32+…+n (n +1)2=)10113(12)1(2+++n n n n 记S n =1·22+2·32+…+n (n +1)2设n =k 时上式成立,即S k =12)1(+k k (3k 2+11k +10)那么S k +1=S k +(k +1)(k +2)2=2)1(+k k (k +2)(3k +5)+(k +1)(k +2)2 =12)2)(1(++k k (3k 2+5k +12k +24) =12)2)(1(++k k [3(k +1)2+11(k +1)+10] 也就是说,等式对n =k +1也成立综上所述,当a =3,b =11,c =10时,题设对一切自然数n 均成立练习基础题 1设f (n )=11+n +21+n +31+n +…+n21(n ∈N *),那么f (n +1)-f (n )等于 A 121+n B 221+n C 121+n +221+n D 121+n -221+n 解析:f (n +1)-f (n )=21+n +31+n +…+n 21 +121+n +221+n -(11+n +21+n +…+n 21)=121+n +221+n -11+n =121+n -221+n 答案:D2凸n 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 +1边形有对角线条数f (n +1)为A f (n )+n +1B f (n )+nC f (n )+n -1D f (n )+n -2解析:由n 边形到n +1边形,增加的对角线是增加的一个顶点与原n -2个顶点连成的n -2条对角线,及原先的一条边成了对角线答案:C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1)(n +2)·…·(n +n )=2n ·1·3·…·(2n -1)”,从“k 到k +1”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为A 2k +1B 2(2k +1)C 12+kD 132++k k 解析:当n =1时,显然成立当n =k 时,左边=(k +1)(k +2)·…·(k +k ),当n =k +1时,左边=(k +1+1)(k +1+2)·…·(k +1+k )(k +1+k +1)=(k +2)(k +3)·…·(k +k )(k +1+k )(k +1+k +1) =(k +1)(k +2)·…·(k+k )1)22)(12(+++k k k =(k +1)(k +2)·…·(k +k )2(2k +1)答案:B4 如果命题P (n )对n =k 成立,则它对n =k +1也成立,现已知P (n )对n =4不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P (n )对n ∈N*成立B P (n )对n >4且n ∈N*成立C P (n )对n <4且n ∈N*成立D P (n )对n ≤4且n ∈N*不成立解析:由题意可知,P (n )对n =3不成立(否则n =4也成立)同理可推得P (n )对n =2,n =1也不成立答案:D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1+…+121-n <n (n ∈N *,n >1)”时,由n =k (k >1)不等式成立,推证n =k +1时,左边应增加的项数是 A 2k -1 B 2k -1 C 2k D 2k +1解析:左边的特点:分母逐渐增加1,末项为121-n ;由n =k ,末项为121-k 到n =k +1,末项为1211-+k =kk 2121+-,∴应增加的项数为2k 答案:C6.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12+n +3n +2能被13整除,其中n ∈N * 证明 (1)当n =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2)假设当n =k 时,42k +1+3k +2能被13整除,则当n =k +1时,42(k +1)+1+3k +3=42k +1·42+3k +2·3-42k +1·3+42k +1·3=42k +1·13+3·(42k +1+3k +2 )∵42k +1·13能被13整除,42k +1+3k +2能被13整除∴当n =k +1时也成立由①②知,当n ∈N *时,42n +1+3n +2能被13整除真题:7. 已知{a n }是由非负整数组成的数列,满足a 1=0,a 2=3,a n +1a n =(a n -1+2)(a n -2+2),n =3,4,5,….(Ⅰ)求a 3;(Ⅱ)证明a n =a n -2+2,n =3,4,5,…;(Ⅰ)解:由题设得a 3a 4=10,且a 3、a 4均为非负整数,所以a 3的可能的值为1,2,5,10. 若a 3=1,则a 4=10,a 5=23,与题设矛盾. 若a 3=5,则a 4=2,a 5=235,与题设矛盾. 若a 3=10,则a 4=1,a 5=60,a 6=53,与题设矛盾. 所以a 3=2.(Ⅱ)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3,a 3=a 1+2,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3)时等式成立,即a k =a k -2+2,由题设a k +1a k =(a k -1+2)·(a k -2+2),因为a k =a k -2+2≠0,所以a k +1=a k -1+2,也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a k +1=a k -1+2成立. 根据①和②,对于所有n ≥3,有a n +1=a n -1+2.能力题8. 若n 为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 2413212111>+++++n n n 证明 (1)当n =2时,2413127221121>=+++ (2)假设当n =k 时成立,即2413212111>+++++k k k 2413)1)(12(2124132211212413112211212413111122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n 时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