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发展成就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三章发展目标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第四章经济布局第五章城乡布局第六章空间布局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七章农业提升第八章工业优化第九章服务业跨越第十章海洋经济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第十一章能源建设第十二章交通建设第十三章水利建设第十四章市政建设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第十六章教育优先第十七章人才发展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第十九章文明山东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第三十章优化投资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我国电力工业现状 •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和措施 • 保障措施
01
引言
规划背景
01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 要基础产业,也是国家能源安 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撑 产业。
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 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 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和需求,确保电力供
需总体平衡。
区域性供需平衡
02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分布情况,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
结构,实现区域性电力供需平衡。
应对突发事件
03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
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电源结构优化目标
优化火电结构
加大火电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高效、清洁、大容量火电机组 ,逐步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
“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37亿千瓦,年均增长约8.5%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3800万千瓦。
电力供需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 但同时也存在区域性、季节性、时段 性的供需矛盾。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 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约 6.5%。
电源结构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 的约7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 能源,优化电源结构,预计到201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 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
重庆市渝北区_十二五_工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渝北工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发挥临空、临港和临保税区优势,推动区属区域工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存量,择优引进增量,大力发展高端、高质、出口外向型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集聚发展水平,巩固工业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将渝北建成两江新区产业核心、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战略定位全面实施“12345”发展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将渝北建设成为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互动两大板块——既要做大做强渝北区属板块工业,又要全力支持市级开发平台建设,主动接受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区属同步推进的良好格局;做强三大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打造四个千亿园区——到2015年,建设形成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龙兴工业园、空港工业园区(含台商工业园区)四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园区;“强化五大支撑”——以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重组上市、能源供给、质量诚信为支撑,推动渝北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1.总量目标。
到2015年,全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00亿元,年均增长31%,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亿元,年均增长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半月谈2012年1-6期半月大事+小测验
《半月谈》2012年半月大事1----7期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国务院总理总理2011年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
欧盟开征航空“碳税”欧盟委员会2011年12月21日宣布:欧盟关于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即航空“碳税”)的政策将如期实施。
据此政策,所有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量都将受限。
欧盟单方面规定航空公司免费排放额度,各公司将为超出部分掏“买路钱”。
对拒不执行此法案的航空公司,欧盟将实施超出部分罚款以及禁止在欧盟境内飞行的制裁措施。
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国务院总理总理2011年1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
会议明确,2013年年底前,开展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国际互联网协议第4版与第6版主流业务互通。
今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2011年1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宣布,2012年将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强化管理工作;完善准入分配机制,加强使用退出管理。
2012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竣工量要高于2011年。
我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新华社2011年12月24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2011年12月23日在上海表示,目前已启动了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市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今后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益探索。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29•【字号】苏府[2011]66号•【施行日期】2011.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苏府〔2011〕6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年)是苏州市巩固"两个率先"建设成果、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战略目标,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
第一篇新起点新目标第一章率先发展新成就“十一五”期间,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区三城”、富民强市的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如期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68.9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9%。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考点)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第二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本要求: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12•【字号】滁政秘[2014]121号•【施行日期】2014.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滁政秘〔2014〕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市工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加快工业转型已刻不容缓。
“十二五”后期,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转型升级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制定转型升级规划,完善相应配套政策,积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政策的引导作用。
1. 根据工业转型升级工作要求,调整充实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工业转型升级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每年年初制定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转型升级工作。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2. 在“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中,将六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心工作,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加强规划引领。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支柱产业牵头单位)3. 研究制定《2015年度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崛起奖励政策》,继续扶优扶大扶强,指导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4.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工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力度,营造转型升级的浓厚氛围。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关键字: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导读: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着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亿吨增加到亿吨,年均增长%。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居民消费率上升。
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渝北府办发〔2011〕102号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有关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一月五日重庆市渝北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渝北工业转型升级,建设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抓住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战略机遇,发挥临空、临港和临保税区优势,推动区属区域工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存量,择优引进增量,大力发展高端、高质、出口外向型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集聚发展水平,巩固工业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将渝北建成两江新区产业核心、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加快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战略定位全面实施“12345”发展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将渝北建设成为重庆先进制造业基地;互动两大板块——既要做大做强渝北区属板块工业,又要全力支持市级开发平台建设,主动接受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区属同步推进的良好格局;做强三大产业——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总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打造四个千亿园区——到2015年,建设形成北部新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龙兴工业园、空港工业园区(含台商工业园区)四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园区;“强化五大支撑”——以人才、管理和技术创新、重组上市、能源供给、质量诚信为支撑,推动渝北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中期评估结果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二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第二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第一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第三节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第四节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第五节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第六节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第七节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第八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第一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第二节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第三节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第四节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五节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第六节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第五章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第一节完善保障措施第二节健全实施机制前言“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日期: 2021-05-09 来源: 市发改委 扫瞄次数:1551 字体: 【大中小】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型升级、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要害时期。
“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规划。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依据中共常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进行了“十二五〞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汲取了有关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家、省有关规划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纲要?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要紧阐述“十二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开展重点和方向、要紧任务和措施,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效劳职责以及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类专项规划、辖市区规划、年度方案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经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上第一章 “十一五〞开展取得突出成就“十一五〞时期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
全市人民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领先〞的总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全力以赴加快创新创业,主动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力度改善社会民生,在全省领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要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结构调整方向最明确、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我市民生改善最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市城乡建设投进最大、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我市重大工程不断突破、开展后劲不断增强的时期,也是我市碍事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规划全文[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03月16日 来源:新华社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抓住“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04专项实施的契机完成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工信部苗
施的 契机 完 成 行 业
和产 品 结 构 调 整
国机 床 工 具 工 业 协 会 六 届 四 次
会 议 上 的讲 话
3a ’ t t gcE r igId sr s e eo me t n ln’ r e i me gn u te D v lp n d Sa n i a
在 制 定 “十 二 五 ”规 划 的 时 候 , 要 注 意 三 个 结
合 ,第 一个 结 合 , 就 是 要 国家 的 “ 十 五 ”规 划 ,与
工 业 产 业 的 结构 调 整 规 划 相 结 合 。 “ 二 五 ”的 规 划 十
体 系有 10 个 子 规划 ,分 为 i 类 , 第一 类 是 重 点 专 项 0多 规划 ,是 按 行 业 划 分 ,工 业 转 型 升 级 规 划 就 是 其 中 的
思想 、原则 、 目标 、主要 任务 以及 保障措施等 都提 出
了关 键 性 意 见 。 “ 二 五 ” 时 期 , 最 重 要 的就 是 要 贯 彻 一 个 主 十
题 、一 条 主 线 。 一 个 主 题 就 是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主 题 ,
要 贯 穿 于 各 项 工 作 之 首 ; 一 条 主 线 就 是 以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作 为 工 作 的 主 线 。
f e Id sr v lp n d rn fr t n ef u t De eo me t h n y Mo eT a so ma i o
; t c r A j t et Sr t e d s n uu um
- f n t fn u t n fr t nT c n l y r i r o d sr a dI omai e h o g Mi s y I o y n o o hMe t go e t E e ui o n i f M B ei fh h x c t eC u c T A n l 6 v I C o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八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 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 体人民。
28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23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并重,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完善 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要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广泛 开展国际合作。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 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 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各类资源保障程度。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水 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保护和合理开发。
30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 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 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 福利和慈善事业。
311
形势与政策课件之“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争能力。要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 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11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 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 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 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 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 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 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 米。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 录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第三章 主要目标第四章 政策导向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 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 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 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 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 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 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 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第一章“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第二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第二节主要目标第三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第一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第三节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第四节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第五节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第六节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第七节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第八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第一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第二节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第三节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第四节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五节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第六节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第五章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第一节完善保障措施第二节健全实施机制前言“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
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纲领,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工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编制依据。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资委及国防科工局、烟草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第一章“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央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我国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在全面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及时制定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3%,全国城镇工业企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2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达30.2%。
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2%,全国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投资9.9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万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8955项,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
“十一五”期间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其中淘汰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产能3.5亿吨、造纸产能1070万吨。
2010年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31.2%,较2005年提高3.1个百分点。
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钢铁、汽车、船舶、水泥等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到2010年,依托工业企业设立了1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2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53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已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53%。
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TD-SCDMA)、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成效。
“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大宗固体废物等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
工业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和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2005年分别下降33%和45%。
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各类产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东部地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已占本地区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2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稳步推进。
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国家级“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和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4.5万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3.3倍和3倍。
民口单位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已占全部许可证的2/3,国防科技工业完成民品产值占国防科技工业产值的74.5%。
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已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7,较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
2010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为49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6.9%;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遍布1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较“十五”末增长近一倍。
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工业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
第二节“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给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机遇。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
——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
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
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突破,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调整的新机遇,加强战略部署和统筹规划,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制造业再造”,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
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
同时,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我国工业企业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
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劳动力、土地、燃料动力等价格持续上升,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转型升级的约束相应增多。
——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我国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尚需较长过程。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良好环境,也将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