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记叙文阅读
四川省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鉴于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在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曲折、情感真挚感人的记叙文自然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纵观近两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四川省各地市大多选两篇文章,考查两种文体,有的地市则三种文体都考,如南充、达州、内江等,但不管怎样选,记叙文阅读是必考文体。
而且在选材的内容与题型方面呈现了以下趋势:①阅读材料多来自课外,不仅注重记叙文类型的多样化,而且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
注重对记叙文文体核心考点的考查,如对阅读材料标题的理解与作用的品析、内容的概括与梳理、理清记叙顺序和线索、词句的理解与品析、写作技巧的作用的品析等方面的考查,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②选文视野开阔,文化内涵丰富,内容涉及亲情、成长、家乡、品质、哲思等,体现人文性和时代性特点。
③题型更加灵活,特别是开放类试题,包括感言、感想、联想与想象、仿写、公益广告、现象评价等。
另外,题型还侧重与课文的结合。
④主观类试题及开放题的比例逐渐加大,适当考查知识积累,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表达能力,突出个性化体验。
预计在2016年中考中,记叙文仍将是中考命题者的宠儿。
“信息的提炼与概括、内容的分析与探究、语言的理解与品析、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依然是重中之重。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概括要点(2015·乐山)老师!老师!阎连科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初中记叙文、小说阅读技巧及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复习16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六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内容梳理及概括1.常见题型(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发展、情感变化……)(2)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填空。
(3)文章的情节为什么将……安排成……(4)……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依次概括。
2.答题思路(1)从文章的线索入手一篇文章的材料要按照某种“依据”组织起来,这种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通常称为线索。
围绕文章线索,即可梳理出行文的思路。
寻找文章线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以时间为线索。
这类线索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把不同的时空、人物串联在一起。
如《故乡》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事情发展顺序,连缀成文。
②以事件为线索。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以某物为线索。
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某人为线索。
在这类文章中,某人往往是贯穿全文的人物,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
如《孔乙已》中的“我”。
⑤以见闻为线索。
《故乡》就是一例。
小说以“我”回故乡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描述农村的破败及闰土、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农村破产和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⑥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⑦以感情为线索。
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这一感情为线索。
(2)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①梳理全文的思路,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②梳理文章局部的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从理解句意入手,在段落内划分层意。
(3)从标志词入手①抓住时间标志的词语。
②抓住地点转移的词语。
③抓住特殊词语。
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可以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以及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来记叙。
同时,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引子、以事件为轴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以情感为动力,推进情节发展。
好的记叙文应该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常见表达方式
及作用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不同于诗歌和小说,更加注重平实的叙述和描写。
散文的要素包括主题、情感、人物、环境等,通过时空的连线展现出来。
时空连线指的是散文中对时间和空间的描写和呈现,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出主题和情感的发展和变化。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对比、象征、抒情、议论等。
这些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描写,可以更好地突出中心人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而通过设置悬念和铺垫,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同时,通过前后照应和卒章显志等手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中心。
和作用
例子:___的《狂人日记》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扭曲,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现实。
乙己的穷困和不幸,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记叙文知识清单(共46张PPT)
③第三人称 以“他”“他们”展开描述,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 场,将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如《孤独之 旅》《孔乙己》。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自由,直接、客观 展现生活。
记叙的顺序
①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如《最后一课》。
②倒叙 先写结局或其他后发生的情节,再从事件开头按发展顺序 写。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心理描写(典型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对处在一 定环境下的人物心理的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 思想斗争……)的描写。 语言描写(典型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对人物的独 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
作用:①反映人物心理;②刻画人物性格;③交代人物的身 份、地位;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规范: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 刻画了……(人物形象)。
铺垫 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 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 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借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 托主要人物或事件。
前后照应 特点: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对同一 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③并列式 内容各部分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是写作中 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如: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 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
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 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含解析)
记叙文、散文及小说阅读【2023年天津】阅读《水乡寻梦》一文,回答下题。
水乡寻梦申琳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河人家……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是摇橹咿呀,身处其中的人们不禁有点恍惚,自己是在一幅中国画里吗?这不正是梦里水乡的美丽图景吗?②随着春风吹绿杨柳,同里、木渎……江南的水乡古镇总是游客盈门,人们都想把自己融入这令人如痴如醉的美丽画面。
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我的脚步还是不由自主踏入水乡的画框,我知道,自己和那么多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是来寻梦。
③可是,这水墨画般的梦里水乡,究竟承载着人们怎样的梦呢?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两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春雨……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
自从读到这美好的诗句,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少年斑斓的梦。
⑤水乡的诗意,在水乡深处的粉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在一处处隔出来的幽静空间里。
一树桂花,几株老梅,数块湖石……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
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⑥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
木渎古镇的虹饮山房,一墙之隔就是游人如织的山塘街。
跨入院内,那纷杂的市声仿佛一下子被过滤掉了,连推开一扇窗户的“吱呀”声都听得格外分明。
习惯了市井喧嚣的都市人,一脚跨进水乡小院,心头会突然一静,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一笔一画做作业的沉静。
白天,一束阳光明亮地射进门里;晚上,一盏煤油灯照亮眼前的方桌,门外月光如水。
在水乡的梦里,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有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⑦小河蜿蜒,一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沿街依次排开。
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
8专题八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1)开头段 结构——埋下伏笔;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引出下文;上
识和理解。
答题模板 模板1: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 模板2:这句话运用了……方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句
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情 感(主题)。 模板3:这句话启示/告诉我们……
(2)句子的作用:
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①点明中心或主旨(中心 句或主旨句);②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环境描写句);③表现人物的思 想情感或性格特征(人物描写句)④揭示文章脉 络层次,推动情节发展(过渡句、伏笔句);⑤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总结句)⑥画龙点睛、深 化主题(结尾议论句)。
【解析】 先解释词语本义,再根据文中语境, 分析其震惊的感受。
【答案】 “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 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 自己的女儿时内心的震惊。
(2)词语的调换
题型: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模板5:不可以(一般都是不可以)。加点词语
是……意思,用在文中表现出……特点/表达 了……情感/是……意思,用“××”表现不出…… 的特点/表达不出……的情感。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 描写了……(对象)……,所以……
语句赏析就是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通过对文字的表面意 思进行推敲,揣摩出句子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这类题型能够全面考查学 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在中考中成了一个热门考点。
初三记叙文、小说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三部曲”1.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明确“写什么”。
要求同学们对内容有个大概了解,知道“写了什么”。
如《故乡》初读时,应知道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重点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就行了。
2.细读文章,部分深究,明确“怎样写的”。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通过品读课文中最能表现主题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以及篇幅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
如《故乡》,文章重点主要是写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
为了反衬中年闰土的不幸,作者先写了少年闰土的可爱,然后再从正面写闰土的不幸。
通过“深究”,了解到是什么原因使闰土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一个说不出苦的“木偶人”,也明白了杨二嫂怎样由“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
3.精读文章,整体优化,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一篇文章,通过对“部分”的深究,再回到整体上来,得到对整体的概括认识,这时的认识已不停留在某个词句,某个段落,而是对文章主题和结构的认识。
如《故乡》回到整体上来,就应明白:原来作者是要通过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描述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痛苦的根源。
怎样表现这一主题呢?作者巧妙地插入了对少年闰土和年轻的杨二嫂的回忆,将过去和现在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主题: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深重的经济剥削和阶级压迫使得农民日趋破产,农村经济日益凋敝。
通过以上深究使认识由量变上升到质变。
二、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1.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分辨文章的类型。
比如,阅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的。
其中有的是以写人为主的散文,有的是人物通讯。
要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的分析,了解人物的思想品德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中心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对事件经过的叙述、描写表现出来。
这类文章大多要交代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要能通过分析事情的经过,揭示事情的意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单元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全册单元梳理第一单元:古诗文阅读- 课文:《春晓》、《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 内容梳理:本单元主要通过阅读古代诗文,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课文选自唐代的《春晓》、宋代的《寻隐者不遇》以及元代的《登鹳雀楼》。
学生将通过研究这些名篇,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魅力,培养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
第二单元:小说阅读- 课文:《小猪佩奇过生日》、《小猪佩奇的一天》、《小猪佩奇过教师节》- 内容梳理:本单元以小猪佩奇为主角的小说作品为主线,讲述了小猪佩奇的生活故事。
通过阅读这些小说,学生可以了解到小猪佩奇的日常生活、喜好和家庭关系,培养学生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单元:叙事作文- 课文:《小猪佩奇过生日》- 内容梳理:本单元以小猪佩奇过生日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叙事作文的写作训练。
学生将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结构和情节,培养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第四单元:记叙文阅读- 课文:《我喜欢的运动》、《小猪佩奇过教师节》- 内容梳理:本单元主要以记叙文为主,介绍了小作者们对于喜欢的运动和教师节的看法和感受。
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些记叙文,了解到不同人对于运动和教师节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五单元:议论文阅读- 课文:《小猪佩奇过生日》、《我们为什么要节约水》- 内容梳理:本单元以小猪佩奇过生日和节约水的议论文为主要阅读材料。
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了解到不同人对于生日和节约水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辩论能力。
第六单元:写人作文- 课文:《小猪佩奇的一天》- 内容梳理:本单元以小猪佩奇的一天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写人作文的写作训练。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写小猪佩奇的一天,培养对于人物特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七单元:诗歌欣赏- 课文:《春晓》、《登鹳雀楼》- 内容梳理:本单元主要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
学生将通过阅读唐代的《春晓》和元代的《登鹳雀楼》,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记叙文阅读20篇
记叙文阅读1.《雨中的童年》- 这篇记叙文通过描绘一个雨中的童年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亲情的珍视。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2.《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故事,让读者领悟到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决心。
3.《秋天的记忆》-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带给人的感受,让读者沉浸在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怀念之中。
作者运用丰富的感官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诗意。
4.《温暖的陌生人》-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陌生人给予的温暖和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温情。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了陌生人的善良和关爱。
5.《童年的游戏》- 这篇记叙文回忆了童年时的游戏和快乐时光,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充满趣味性和感染力。
6.《一次难忘的旅行》-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和人文风情,展现了旅行的魅力和意义。
7.《读书的滋味》-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读书的体验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书香的美好和阅读的魅力。
作者通过描述不同书籍给自己带来的滋味,展现了阅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8.《家乡的味道》-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家乡的美食和文化,让读者感受到家乡的味道和温暖。
作者通过具体的食材和菜肴的介绍,展现了家乡的美食文化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9.《春天的脚步》- 这篇记叙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带给人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花卉、草木、动物等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魅力。
10.《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快乐,让读者感受到成长的复杂和多彩。
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感受的描述,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11.《那年夏天》- 这篇记叙文回忆了作者在夏天的一段经历,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独特的气息和给人带来的感受。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同学们,你们一定对阅读理解不陌生吧!我们就来看看这的“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他在语文考试中占分还不少呢?也是最容易得分的地方,看看你会做多少呢?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篇(中考真题)1.(四川巴中)阅读《风雨中的菊花》一文,完成5—10题。
(18分)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语文阅读七种文体
语文阅读七种文体作为学习语文的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的文体,这对于我们的阅读和写作都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七种不同的文体,分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戏剧和小说。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主要是通过叙述事情的发生过程和情节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记叙文的语言比较平实,但是情感表达非常丰富。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表达作者观点、引导读者思考的文体。
议论文的语言比较明确,有时候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强调作者的观点。
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同时需要自己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介绍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方法等的文体。
说明文的语言比较简洁明了,注重事实和逻辑性。
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
四、应用文应用文是一种书信、便条、通知、广告等实用性较强的文体。
应用文的语言比较简单易懂,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
在阅读应用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作者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信息。
五、诗歌诗歌是一种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象、表现思想等手段来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体。
诗歌的语言比较抒情,注重形式和韵律。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需要注意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艺术性。
六、戏剧戏剧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舞台等手段来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的语言比较生动,注重角色形象和情节的设置。
在阅读戏剧时,我们需要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发展。
七、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描写等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命运的文体。
小说的语言比较生动,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的发展和作者的思想表达。
总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通过多读多写,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不同的文体,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6-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
考点聚焦
考点五:表现手法及作用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也称“艺术手法”,是作者在
行文措辞和表现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对作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
考点聚焦
考点六:语言的赏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字、词、句的赏析,重点考查锤炼语 言、品味语言的能力。
考点聚焦
考点七: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概括方法: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 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用词语 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拨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 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 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拨
3.心理描写及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形象生动 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细节描写及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形象生动 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 征或……精神品质。
名师点拨
5.环境描写及作用 (1)自然环境
答题模式:本段(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对 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时间、背景,渲染了……的气氛,烘 托出人物的……情感,预示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
答题模式:本段(本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 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 了……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 的发展。
九年级总复习语文(人教)课件:专题十三+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5.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 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 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点。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的是学习与 思考的关系,“学”与“思”二者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必然,二者 必须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
6.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 ,谈谈对你的启示。
(九)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画了怎样 的景象?请加以描画(100字内)。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 A.课文采用“闻”“见”“问”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
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B.本文用词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
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特殊、 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C.“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亲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 淋漓尽致。 D.“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没有 好好学习。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 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当时,已经担负村支书的父亲 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 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 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 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 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品析加 点词) “踉跄”﹑“扑”﹑“抱”,三个词准确生动地描写了母 亲在获悉孩子病重后着急、牵挂、心疼的样子, 体现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在路上记叙文阅读
在路上记叙文阅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路上,这是一本让人心生向往与奇遇的小说。
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将一群年轻人在公路上的冒险与追求生活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萨尔与他的朋友们,不愿受约束,不安于平庸,选择了脱离尘世的生活,去寻找心灵的自由和追求。
萨尔和追随者们在旅途中经历了各种奇遇和挑战,见证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常。
他们穿越美国大陆,穿过山河大川,感受到了北美大地的广袤和自由。
他们沿途结识各种人物,有贩毒者,有流浪汉,有无家可归者,有落魄艺人,有红酒女郎,每个人物都给萨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体验到了不同的人生命运和感悟。
在路上,是一部描绘美国大陆社会风貌的经典之作。
作者凯鲁亚克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美国人的愁苦和欲望,展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和波澜。
小说中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对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阶级差异、族群分化等问题都有深刻的探讨和反思。
凯鲁亚克还通过萨尔和伙伴们的思考和对话,揭示了人类对自由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在旅途中,他们不断思考着自己的人生和归宿,探寻着内心的真实和智慧。
在路上,是一本富有哲思和情感的小说。
作者通过萨尔的视角,揭示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思维深处,呈现出了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面。
在旅途中,萨尔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他感受到了孤独与渴望,挣扎与坚强,对于生命的真谛和意义,他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最终,他在漫漫路上找到了一种心灵的解脱和安宁,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价值。
在路上,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和意义的作品。
作者凯鲁亚克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思考,描绘了一幅幅真实而深刻的人生画卷,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与美好,思考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挣扎。
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语言简练质朴,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旅途之中,感受着风雨与阳光,思索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路上,是一本关于自由与追求的小说。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
故事情节
①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②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
契诃夫《变色龙》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文体知识梳理(总6页)
文体知识梳理
要素
类别
概念及作用
示例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按写作内容分
写人
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抒情
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一片想象的空间。
《紫藤萝瀑布》中“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耀中……生的喜悦。”
要素
类别
概念及作用
示例
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直抒胸臆
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
艾青《我爱这土地》
借景(物)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朱自清《背影》
托物言志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小说及记叙文练习题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练习一、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作用: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练习:阅读小说张春风《我们一样爱他们》,完成12~19题。
(22分)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
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
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
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
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
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
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
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
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
记叙文阅读包括小说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按内容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二、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开头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领全文,统摄全篇;②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③与结尾相照应首尾呼应2.内容上:①点题;②点明主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3.写法上: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首尾呼应四、结尾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上文②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2.内容上:①深化中心,升华主题②点明主旨3.写法上:①总结全文上文②照应开头/题目,首尾呼应;③给人遐想的空间,意味悠长;五、题目:一作用1.总结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揭示文章的主旨3.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标题好在哪里1先分析题目的作用2再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三题目的含义1、表面含义结合内容2、深层含义结合主旨四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1、题目的作用2、换用的题目不能体现这样的效果记叙顺序1.顺序: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事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①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开展奠定基础,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②丰富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人物……性格、品质等;如我的叔叔于勒杨修之死4.补叙:①补充交待故事情节,使真相大白,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等;如智取生辰纲四、写作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四、线索: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联缀起来的“依据”,通称线索;1.以某物为线索:如背影―背影,羚羊木雕―羚羊木雕;2.以事件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为明线;3.以时间为线索:4.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以某人为线索:某人倒不一定是文中的主角,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一个次要人物;6.以感情为线索:这感情可以是直线的明线,也可以是曲线的暗线;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讨厌、憎恨、崇敬、怀念这以感情变化为线索;藤野先生以爱国主义感情为暗线;怎样找线索1.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如背影羚羊木雕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如背影中,“背影”在文章反复出现了四次;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作者感情或态度的变化,也有可能是文章的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八、人称的好处作用一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1.使文章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2.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我”是次要人物二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便于情感交流三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九、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步骤:表面意思是……深层意思是……字面义+语境义+情感义1.先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本身表层含义:词语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句子先找准关键词并分析;2.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方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3.最后分析表达了人物……心理、感情、态度、评价十、赏析语言: 角度+分析+情感赏析语言时,先找准角度,再加以分析,最后可加上其中体现的感情;角度: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表达方式,富有哲理,句式整变换骈散句结合,长短句交错,多用四字短语,口语与书面语巧妙结合……十一、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性格+身份XX是一个……的YY.十二、语言特色1.语言朴实质朴自然,但饱含深情,易打动读者的心;如背影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语言尖锐、泼辣,充满嘲讽意味;4.语言幽默,诙谐风趣;5.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口语色彩浓重;6.语言含蓄,耐人寻味;十三、写作手法1.以小见大:如散步通过记叙一家三代散步的小故事,表现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2.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如春小石潭记;3.托物言志:如陋室铭中托陋室之物,言陋室不陋,言高洁傲岸之志;4.借物喻人: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写作的方向向着写人的方向发展,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褒贬与“物”有类似特点的人;5.衬托侧面烘托: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1用其他人物来衬托主要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用“我”来反衬菲利普夫妇;再如爱莲说中用菊花的隐逸正衬、牡丹的富贵反衬来衬托莲的高贵品质;2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如故乡的开头渲染了深冬季节隐晦、严寒沉寂的气氛,描绘了荒凉萧索、没有活气的村景,十分贴切地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6.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7.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喻指具有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海燕8.描写景物的角度:善于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描绘:如春9.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以动写静10.表达方式: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机结合;11.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特点/性格/形象;如芦花荡12.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点名中心或开门见山13.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故乡14.联想和想像: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别一事物,“联想”出来的另一事物往往都是实际存在的;想像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想像出新的形象;“想像”出来的另一事物,往往都是虚幻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15.烘托:先从侧面进行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范进中举一文对范进喜极而疯的描写就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疯态场面的热闹,烘托了范进中疯的厉害与疯劲之大;16.埋下伏笔: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为下文埋下伏笔的多是一些细节的东西或是具体的物件;17.设置悬念:正面设置疑团而不立即予以解答,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一再使用悬念,引人入胜;18.虚实结合19.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或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或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2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21.运用修辞手法:(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形象,表达了……感情;(2)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形象,表达了……感情;(3)排比:突出强调……,强烈表达……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更有感染力、说服力,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4)夸张:突出人或物的……特征,强烈表达作者……感情/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5)反复:突出强调……,强烈表达……感情,富于感染力;(6)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启发思考,使文势波澜起伏有变化内容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结构上;(7)反问:突出强调……,强烈表达……,加强语气,更有感染力;(8)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给人以美感;十四、概括主旨主要内容通过写……内容,表达了作者……感情,告诉我们……道理/给我们……启示;小说一、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语言、动作、外貌肖像、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概括介绍、形象描绘详写、略写4.作者及他人的评价、态度二概括故事情节:谁做了什么事有什么影响/结果/意义三理清故事情节:1.一般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四个部分;看是否要求划分具体的段落;2.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四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性格/身份/地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待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 2.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身份,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二、题目的含义:1.表层含义结合课文内容2.深层含义结合小说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记叙文复习讲义
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16-19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
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
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
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
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
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
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
我们高兴极了。
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
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
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
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
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
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
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
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滥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1.写出作者对三角梅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本以为将要死亡的三角梅竟然开放初出如此美丽的花,出乎意料,让她感到惊喜,因此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的光彩。
角梅的生长过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成长有自身的规律,有时并不被我们察觉,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静静地等待;只有在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积蓄、不断地拼搏,才能够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
“天下老向着小”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而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
在我十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
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
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到卖冰棍的人。
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
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来,一进屋,便忙不迭地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
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
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
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
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
”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
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惶而又绝望。
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片刻,用极尽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
”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得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
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
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十七岁初入大学的那年。
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
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
我走了六十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
父亲听了,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
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面,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
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
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
事后才知道父亲是抽了五百毫升血给换来的。
④“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一个男人的伟岸。
⑤父亲没能活到六十岁便病逝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
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父亲已无能为力了。
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1、请以“父亲”为主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的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结尾说:“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父亲身上究竟“读”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