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摘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预习课结合课释和工具扫除、词障碍(三)朗课.听课朗录音或老师,(五)巩固教学.学生挑选己喜欢诗当堂背诵,(桌评)(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秋天风铃教材简析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我们展现出幅幅优美画卷

诗人用他们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诗境

《归田居》表现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农耕思想《使至塞上》作者王维是山水田诗代表这首诗写却是边塞风光体现了王维诗有画特李白《渡荆门送别》表达是初次离乡那种依依不舍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淳朴风俗留恋

教学设想.《归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画面展示不空景物风貌可打乱课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通朗体味诗语言美通想与想象领会诗境美通讨论加深对诗印象

.教学课要达到课标要朗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容能力;品味诗歌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熏陶和感染

3.教学重、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背诵、默写;感知古代诗歌容

品味诗歌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程课()导入新课(学生学《桃花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诗人陆游就与众不他游乡村他怎么游?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预习课结合课释和工具扫除、词障碍(三)朗课.听课朗录音或老师

.指导学生朗①通要准音、顺畅;(由、齐)②诵要出重音、出节拍、出韵味;(请学生人具体指导重放重音和节拍上)③再要出诗句情感、美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登高》:分析诗人豪情壮志,体会其意境之美。

2.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景象,感悟诗人敬畏之情。

3. 《春望》:描绘战乱年代春天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忧

虑与关怀。

4. 《赤壁怀古》:回顾历史,抒发诗人对英雄人物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四首诗歌,体会其意境和主题。

2. 掌握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重点:背诵四首诗歌,理解其主题思想,提高学生诗歌鉴

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歌插图,引导学生猜测这些插图对应诗歌,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感受其韵律美,解诗歌基本内容。

3. 背景介绍:介绍四首诗歌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

4. 诗歌解析:分别对四首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诗意、意境、

修辞手法等。

5. 例题讲解:以《登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望岳》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进行交流

分享。

8.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学习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诗四首》

2. 板书内容:四首诗歌作者、诗题、重点词语、意境及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背诵并默写《诗四首》。

(2)分析《春望》意境和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30 诗四首

【导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四首诗。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

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浙江省象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诗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浙江省象山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 诗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0诗四首

(归田园居(其三)使至塞上渡某某送别登某某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4.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

5.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登某某楼》,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学习《诗四首》。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我们先来学习他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三)。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一些应注意的词语: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2.要求学生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相结合,如“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

3.教师播放示X朗读磁带,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诗四首》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王维、《渡某某送别》李白、《游某某村》陆游)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四首诗,形成积累。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入题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的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接触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培植我们更多的涵养。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补益无限。今天我们来感受这四位诗人的诗歌吧。

二、粗读感知第一、二首诗歌,把握思想感情

1.朗读中感受形象。

2.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3.师X朗读,把握停顿和感情基调。

4.师生合作,扫除字词障碍。

5.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三、赏析《归园田居》

1.导入。

由学生交流陶渊明及其诗歌的事迹入手,了解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性格,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如:陶的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使得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感受到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的《归园田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诗文,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

②为什么写这些景物?围绕这些景物写了什么事?“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诗四首》,包含《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登高》四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4课。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四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对四首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夜的意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讲解:分析四首诗歌的作者、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详细解读诗歌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秋夜的感受。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如《静夜思》。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外三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诗四首》

2. 板书内容:

《静夜思》:李白,月夜思乡,意境优美。

《夜泊牛渚怀古》:杜甫,怀古抒怀,深沉感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秋夜抒怀,关注民生。

《登高》:王之涣,登高远望,抒发豪情。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任选一首诗歌,分析其意境和艺术特色。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教学设计 (

30 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准确地默写这四首诗。

2.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培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作品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激发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情思。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陶渊明等诗人的作品并不陌生,在本册第五单元就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而且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和背诵了一些诗歌,这是学习这四首诗的条件,但是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八年级的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还是比较有限,所以,有必要提高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我们再一次漫步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层次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聆听。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展示朗读。

(1)注意四首诗歌的节奏划分和朗读时语感的处理。

(2)明确四首诗歌朗读应注意的节奏和语感。

三、品析表达——品出诗歌的意境之美

情景品析:《归园田居》

1.对照注释,感知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的情形。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逐句解释如下:诗的前四句记叙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衣裳。第七、八句写沾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诗四首》(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0课《诗四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两首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现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诗歌创作成就的是田园诗。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堂实录

一、积累字音与词语

荒秽(huì):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二、思考问题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1.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三.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4.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形。

明确: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

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

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程中的《诗四首》一课进行教

学设计及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课程分析

1.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分析,使学生理解文学的表现方式

和体现文学特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文

章的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对精品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文

学鉴赏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首诗歌的解读和分析,包括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元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唐代王昌龄的《登科后》和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四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文学的表现方式和文学特点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通过对四首诗歌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设计

1.预习导入(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四首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有利于跟上教学节奏。

2.课堂解读(30分钟)

首先,教师提问《登鹳雀楼》中“九州生气”的意思,借此让

学生了解汉字的造诣和历史背景。其次,针对《青玉案·元夕》和《登科后》中的词句进行解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充满着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使学生理解到古代文人的境遇和生活方式。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环佩玉琮,珮玉绿鸳鸯”则体现了唐代诗歌华贵的写作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难点:诗歌的内涵及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归园田居》(其三)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二、熟读课文,正音,划分节奏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音。

2. 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理解内容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1.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研读与赏析

思考问题: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1.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诗四首

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宋宋高宗绍兴八年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

( )

《渡荆门送别》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

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

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诗

在上课前,有目的的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在课后举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0 诗四首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归田园居使至塞上渡某某送别登某某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四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四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德育目标

这四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歌咏田园风光,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2.联想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宜让学生充分X开联想的翅膀,想像作品的画面,充分体会诗歌的意境。

3.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4.讨论法。学生互动,交流读诗的感受以及对诗歌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X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指导学生自读《使至塞上》,品味诗歌的人情美、风物美。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四首

学科语文年级八课题诗四首第1

课时

总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知

识回顾背诵《桃花源记》;说说陶渊明这个人。背诵王维的诗。

习目标学习《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理解情感,能默写。感受陶渊明的恬适,王维的凄凉心境。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归园田居》

学习十分钟,比谁学得好。

1、诵读

2、解决生字:稀秽荷沾违

注意字音和字形。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4、结合《桃花源记》和诗句可以发现哪些信息?诗人的“愿”应该是什么?

想想本诗要表达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的?

自学指导二、《使至塞上》

学习十分钟,比谁学得好。

1、诵读

2、学习字形:蓬雁萧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如何理解?表达什么情感?

学科语文课题诗四首第 1 课时第小组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得分

1、注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征蓬.出汉塞萧

..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表现陶渊明不懒惰的诗句:

表明陶渊明理想的诗句:

王维用旷远的境相来表达孤独的诗句:

表明王维出使目的的诗句:

借用孤独之物表达内心之凄苦的诗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误

课堂展示次数课堂表现自我评

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

纠错本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桦甸六中教案

主备人备课组长二次备课人

学科语文年级八课题诗四首第1

课时

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媒介

出缺席

情况

教学目标学习《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理解情感,

能默写。

感受陶渊明的恬适,王维的凄凉心境。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诗人情感。

陶渊明的“愿”及王维的

孤苦心境的理解。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知识

回顾

出示

目标

自主

学习

以学

定教

展示

巩固

当堂

检测

及时

反馈5 1 20 10 3 5 1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内容个性化修改

知识回顾

背诵《桃花源记》;说说陶渊明这个人。

背诵王维的诗。

出示目标

自主学习

一、《归园田居》

1、诵读

2、解决生字:稀秽荷沾违

注意字音和字形。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4、结合《桃花源记》和诗句可以发现哪些信息?诗人的

“愿”应该是什么?想想本诗要表达什么情感?从哪里

看出的?

二、《使至塞上》

1、诵读

2、学习字形:蓬雁萧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如何理解?表达什么情感?

检测:字音及诗句默写

内容个性化修改

1、联系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及陶渊明其人指导陶渊明的

“愿”的理解。

2、调动想象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

教学内容反思:

解读和品悟了诗人情感,。

测试结果反思:

理解诗句个别同学失误。

小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平均分

检测成绩优异

课堂表现积极

进步幅度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