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赏析汇总

合集下载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被誉为“吴中四大名园”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的园林,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微缩意境的营造:苏州拙政园以其小巧玲珑、精致细腻的布局而著称。

整个园林被分成数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的最南端沐春堂,极富山水意境,湖泊和亭台相映成趣;而东部的寒山寺则营造出古刹深处的宁静祥和之感。

二、曲径通幽的手法:苏州拙政园以曲径通幽的手法来引导游客的视线和步伐,使游客能够逐步体验到不同的景致和意境。

从园林的南门进入,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可以依次欣赏到若干座精美的亭台和花园,如百川争流、琴韵悠扬的拙政亭、檐流瀑布等。

三、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苏州拙政园注重营造一种融合自然和心境的意境。

园林的布局和景观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思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的中间主体建筑岇山书院,被大片碧绿的池塘和花木环绕,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四、禅意与人文的交融: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融入了禅意和人文情感的元素。

园林中的一些景点和建筑物都有着深厚的禅意和文化内涵,如“琴台”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禅宗,而琴台亭上悬挂着“虚空藏菩萨”的匾额。

园内的花卉、石头和湖泊等自然元素也与中国的文人墨客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虚实结合的构思: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中巧妙地融入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园林中的很多建筑物和景点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设计,让游客的视线在虚实之间游移,增添了意境的变化和趣味性。

园林内有一条弯曲的水道,水面上摇曳着倒影,而周围的亭子和建筑物正好映入水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景观。

通过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微缩意境的营造、曲径通幽的手法、心境与自然的融合、禅意与人文的交融以及虚实结合的构思等方面。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人文自然共融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拙政园分析完整版

空间序列
空间分隔
利用廊道作为辩解的处理 可以虚化边界,同时扩大空间 感。
利用廊道作为分隔空间的手段, 有人行走其中时能同时观赏两边的景 色,这时被分割的两个空间似乎交融 在一起。
空间序列
墙体前面的叠石和半亭弱化 了边界,同时在墙体上采用漏景 手法,墙外景色融入其中,式庭 院显得典雅大方,景色宜人。
园林总体布局的空间序列节奏
空间序列组织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它具有 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变化的特点。因此我们不仅 仅要考虑到在某个视点的景观效果,而且还必须考虑 人在走动过程中能否获得连续的优美景观。
拙政园的中部景区的空间序列结构犹如诗文结构,其 空间序列可简化为:封闭、山石景、小空间——半开 敞、水景、小空间——开敞、山水主景、大空间—— 封闭、水乡风貌、小空间——开敞、建筑与山水主景、 大空间——封闭、花木景、小空间。空间大小的序列 是:小、小、大、小、大、小、大、小;空间敞闭的 序列是:闭、半敞、敞、半敞、敞、闭、敞、闭。
错落有致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 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 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 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 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错落有致
志清意远
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
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 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 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 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待霜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 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西部主要 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 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 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西部另一 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与谁同坐”取自苏 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部其它建 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拙政园赏析1、园林由来社会背景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此后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

2、历史地位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3、布局规划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占地78亩。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4、主要景观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5、艺术特色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士人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

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

中部的拙政园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

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

散处则以曲折取胜。

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伸出水尾,显示疏水若为无尽之意。

西山较大,山顶建雪香云蔚亭,东山较小,山后建北山亭藏而不漏,与前者成对比烘托。

岛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



水源
园门—障景,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

拙政园西端水尾的处理:小沧浪、小飞虹南北呼应,配以周围亭廊构成一个空间内聚的独立幽静的水院。

景观深远、层次丰富:小沧浪—小飞虹——荷风四面亭(见山楼)
别有洞天与梧竹幽居的对景梧竹幽居的框景
园中之园枇杷园,嘉实亭—月洞门(框景)—雪香云蔚亭
中部拙政园水体约占五分之三,水面广。

靠北的主景区即是以大水面为中心的而形成的一个开阔的山水环境,再利用山池、树木及少量的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互相穿插、处处沟通的空间层次,领略的景域范围比实际稍大。

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

靠南的若干景区则多是建筑围合的内聚和较内聚的空间,建筑密度较大,提供园主人生活和园居活动需要。

—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

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

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不同。

主体建筑与谁同坐轩:具有点景和观景效果
宜两亭:既能俯瞰西部园景又能邻借中部之景。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第二,景观元素的运用。

苏州拙政园以其丰富的景观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种视觉体验和情感感受。

在建筑方面,园内有小桥流水、廊榭亭台、假山水池、石栏花台、亭阁楼榭等,这些建筑元素以其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增强了园内的意境。

同时,园内还种植了大量的名花名木,如世界上最大的荷花“双柳盆景”,古树名木“白莲洲的红杉”,这些花木不仅丰富了景观元素,也为游客提供了浓厚的自然氛围。

第三,意境的表达。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之一就是以意蕴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基础进行意境的表达。

园内的建筑、景观、石刻等艺术元素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精神层面的思考和追求。

例如,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砚台山,它的名字源于明代文学家杨慎“莫学诗文作砚台”的警世诗,表达了儿女情长、家国情怀等人生哲学。

第四,情感的引导。

苏州拙政园通过构成手法巧妙地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在园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园内的小径石凳、曲池、隐窗等元素既创造了宁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具有自然、朴实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回忆,引发内心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引导,使游客能够在园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满足。

综上所述,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景观元素运用、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布局,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欣赏体验,同时也能够引导游客的情感,使他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苏州拙政园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拙政园的历史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拙政园的布局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的优点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赏析知识分享

拙政园赏析知识分享

拙政园赏析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

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

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

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

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

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

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

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

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

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

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09级园林二班 李文权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 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园林占地面 积约4.1公顷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 建。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 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 座园林。
拙政园平面图
• 拙政园分区及其特色
• 拙政园现在可以分为中、东、西三个园区。 •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以 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 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 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 竹坞曲水为主。
涵青亭: 涵青亭:居 于一隅,空间 范围比较逼仄。 整座亭子犹如 一只展翅欲飞 的凤凰,给本 来平直、单调 的墙体增添了 飞舞的动势。
芙蓉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拙政园主要景点及诗 词

兰雪堂
图 , 北 向
中 南 面 置 饰 翠 竹 图 园 全 , 景 堂 政 而 名 拙 意 雕 漆 诗 ” 雪 兰 洒
风 李 白 “ 独 立 天 地 间 , 清

缀云峰: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 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 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 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关于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关于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拙政园建筑赏析
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集山水、建筑、雕刻、园艺于一体,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下是拙政园的建筑赏析。

一、建筑风格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的特点,淡雅、自然、精致。

园内建筑以白墙、灰瓦、栗柱为主要特色,与周围的山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等。

二、建筑布局
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园内建筑以水为主体,以山石、花木为辅,形成了“山水相映、楼台倒影”的景象。

园内的建筑布局注重空间的变化和景色的层次感,通过借景、隔景、透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幽深、雅致的氛围。

三、建筑细节
拙政园的建筑细节处理得非常精致,充满了艺术感。

园内的门窗、檐口、梁架等部位都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此外,园内的石雕、砖雕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植物配置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也是其特色之一。

园内植物种类繁多,四季常绿,花木繁茂。

通过合理的配置,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色。

同时,园内的植物配置也与建筑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氛围。

总的来说,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严谨的建筑布局、精致的建筑细节和优美的植物配置,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遗产。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古今往来有很多的人对其园林的艺术进行赏析,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一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二1.障景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

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

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

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

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框景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2】比如这一幅漏窗。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拙政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通过精心布局的景观和建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从意境和构成手法两个方面对苏州拙政园进行分析解读,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意境分析拙政园以“假山假水真情趣”而著称,它的意境构成主要包括山水意境、花草意境、建筑意境和石头意境等。

首先是山水意境,拙政园采用了“远山近水”的布局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宏大而深远。

水池与假山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水面相辉映,使人置身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其次是花草意境,拙政园内种植了各种花草,不论春夏秋冬,都能有不同的花香和景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第三是建筑意境,园内的建筑以假山、假水为主题,通过精雕细琢,凸显出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最后是石头意境,园中的一些石头构成了独特的石景,或是山峦起伏,或是奇石嶙峋,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拙政园的意境构成不仅仅是一种园林布局,更是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山水为背景,以花草为点缀,以建筑和石头为点睛,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怀和超然境界。

二、构成手法分析苏州拙政园在意境构成上采用了多种手法,最为显著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这种手法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更贯穿于园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建筑上,采用了回廊、曲桥和透窗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既有开阔和深远之感,又有幽深和曲折之美。

在绿植上,采用了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得整个园林无论从近处还是从远处看,都有层次分明、景致各异。

在石景上,采用了悬空崖、断崖、飞瀑等手法,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变化和惊喜。

在水景上,采用了晶莹剔透的湖水与蜿蜒曲折的小溪交相呼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

苏州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构成手法闻名于世,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更是一座诗意深长的人文景观。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
•点
2020/11/22
概述
西园
中园
住宅
2020/11/22
历史: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 经清代的多次改造
风格:整体为旷远明瑟、平
淡疏朗的明代风格
总面积:约5.57 hm2 组成:东部、中部、西部、
住宅
园林中部和西部、张之万住宅为 晚清原物遗存,面积约2.53 hm2, 是最能代表拙政园艺术特点的部 分。
2020/11/22
竖向空间:上层空间有山体、树木、建筑相互掩映,中层空间有 门洞、漏窗等相互借景、渗透,下层空间又有水系相互贯通。 园墙——方形的漏窗——彼此分离却又相互联系 园墙西部——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水系上的贯通 感
2020/11/22
宜两亭——西园东侧小山丘上的“宜两亭”地势较高,有利于中园 将此景借入园内,不但丰富了中园的景观层次,更使得中、西两 园的视线联系更加紧密;而身处“宜两亭”之上,中园又作为被观 赏对象,其山水之景可尽收眼底 ,“宜两亭”在两园的衔接上起到重 要作用。
2020/11/22
拙政园山体分析
2020/11/22
一、平面布局分析
2020/11/22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2020/11/22
HI为雪香云蔚亭所 在的山体,是中园 的主峰,东西长约34 米南北宽约25米, 山体高4.5米,为全 园地势最高点。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2020/11/22
待霜亭和绣绮轩所 在的山体为次峰。
横向二轴:拙政园中部园林大面积的中心水池形成了横向的水轴 线,水轴线东起梧竹幽居,中部布置有荷风Fq面亭景点,西侧止于 别有洞天景点。此条水轴线以水景为特色景观,并通过水轴线对 游人的视线进行引导,同时通过别有洞天景点的月洞门起到了拙 政园中部与西部的视线联系。

名园鉴赏-苏州拙政园

名园鉴赏-苏州拙政园

名园鉴赏——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三大园区: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

拙政园赏析总结引言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以其卓越的园林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拙政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特点以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和赏析。

一、历史背景拙政园建于明代乾隆年间,由当时的苏州河道总督袁枚所建。

袁枚是一位文学家、诗人和官员,他以学术著述和政治成就闻名于世。

拙政园得名自袁枚的书法作品《拙政园记》。

建造拙政园的初衷是为了表达袁枚对官场生涯的烦躁和对人生的思考。

拙政园的设计纳入了袁枚的政治理念和生活哲学。

二、设计特点1.融合南北园林风格拙政园巧妙地融合了江南水乡和北方园林的元素。

园林内有水池、大堤、假山、廊庑、花厅等景观元素,既展现了南方园林的柔和和韵味,又体现了北方园林的庄重和雄浑。

2.以山水为主题拙政园以景观居主要地位,以人工山水景观为主题。

园中的池塘、假山、石桥等元素都精心布置,呈现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通过运用不同的水景、山石和植物来创造出变幻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3.空间布局合理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精心考虑了视线和空间的流动性。

整个园林布置紧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空间结构,使参观者能够沿着景观的路线流畅地游览整个园林。

同时,不同景观之间也有巧妙的过渡,使得整个园林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4.注重意蕴和隐喻拙政园在设计中注重意蕴和隐喻,通过景观元素的安排和组合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例如,用小桥和流水来象征人生的纷繁和变幻,用假山和花木来表达人生的起伏和荣辱。

这些设计都寓意着袁枚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三、文化内涵1.心境与政治拙政园既是袁枚的心灵寄托,也是他对政治理想的反思和追求。

园林中的景观和环境都表达了袁枚对官场生涯的多愁善感和对现实的审慎态度。

2.自然与人生拙政园运用山水和植物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园中山水之美和植物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向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 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 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 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 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平面 布局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 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 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 祯四年(公元 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 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 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 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 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 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 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 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 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 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丼 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 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 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 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 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 “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 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 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 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 陀罗花馆等。 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 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 而异。 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以拙政园为例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园进行赏析。

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1引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

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

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

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

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

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

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

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

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

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

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

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3 造景手法分析3.1借景“借”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

《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被誉为“江南园林之精华”。

其建筑和景观精致细腻,以曲径通幽、假山迭石、水池倒影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仙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分析解读,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独特魅力。

一、曲径通幽的造景手法在苏州拙政园中,曲径通幽是一种常见的造景手法。

曲径通幽即是指在园林中设置曲折蜿蜒的小径,让游客在游览时感到“通幽”、“深远”,产生一种“山水邈然”的感觉。

这种手法利用曲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变化无穷的景致,让人在游园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拙政园的西北部分,有一处名为“都市泉“的景点。

在这里,曲径蜿蜒,环境清幽,小径两侧绿树成荫,时而遮挡住阳光,时而让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游人在其中行走,仿佛是一场穿越山水画卷的体验,让人心旷神怡。

二、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苏州拙政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假山迭石的景观构成。

假山在园林中既是一种园林景观,又是一种艺术造景。

在苏州拙政园中,假山迭石的设置非常巧妙,利用山石的形态、纹理和色彩来营造出山水风景的意境。

在拙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假山景观是“知足轩”前的假山。

这座假山取材自太湖的天然山石,经过精心加工,形成了独特的山形。

山体多孔、凹凸不平,透出一种苍劲有力的山水意境。

在假山的设计中,还设置了一些窗、洞、台阁等建筑,与假山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山寺幽静”的景致。

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中,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山水景观。

三、水池倒影的意境营造水池是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在苏州拙政园中,水池倒影也被巧妙地运用来营造意境。

水池倒影是指将景观中的建筑、树木等映射在水面上,形成倒影。

这种倒影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可以营造一种虚幻的美感。

在拙政园中,最著名的水池倒影景观就是“照山堂”前的倒影。

在这里,一座小小的水池倒映出了“照山堂”和周围的假山、花木,形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的景象。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摘要】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其意境构成手法巧妙、独具特色。

整体布局采用了“曲径通幽、回环婉转”的手法,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园林景观以水为主题,充分展现了水乡氛围。

意境营造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建筑之美,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景致。

而园内的文化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露出古典雅致之美。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深远,体现了中华园林的独特魅力,其构成手法精湛,展现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文化内涵、深远、巧妙、独具特色1. 引言1.1 苏州拙政园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其意境构成手法堪称经典。

通过分析拙政园的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园林景观、意境营造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进行详细的解读,探讨其深远的意境、巧妙的手法以及独具特色的品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拙政园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对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苏州拙政园的意境构成手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赏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对这座古典园林的魅力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2. 正文2.1 整体布局苏州拙政园是一座经典的园林建筑,其整体布局精致而独特。

园内主要由水池、廊亭、假山、小桥等组成,整体呈现出精巧的对称布局。

园林中心是一座精美的亭台,四周环绕着水池,水面倒映出亭台的倩影,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

园内的小桥曲径蜿蜒,将园中各处景致串联起来,使游客仿佛穿越在一幅幅画卷之中。

假山被巧妙地布置在园内各处,既增添了景观的层次感,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整体布局既注重对称,又注重错落有致,使游客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舒适和谐的视觉享受。

整体布局的精致和巧妙,体现了园林建筑师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美学追求,为苏州拙政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 法对

与谁同坐轩
宜雨亭
手 法借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 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 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 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 “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 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 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 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 影响园的规模。
手欲

扬 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 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 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 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 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 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 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 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 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 主体建筑——远香堂。
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 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 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 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 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 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 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手 法障

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 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有“山重 水复疑无路”的感觉。障景使园林增 添“藏”与含蓄,园路上的障景兼有空 间引导和增添景致的作用;重要景观前 的障景既有空间暗示用,也有先抑后扬 的观赏效果。拙政园旧园门人口的腰 门处,迎面布置假山,山上布满奇峰怪石, 遮挡视线,绕过假山是一湾池水,远香堂、 香洲等景色呈现眼前。人口处障景,遮 挡观赏者视线,体现空间开敞性,增添游 赏的新奇性。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 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 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 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 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平面 布局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 1而池临总格 的池萝为而8.建水水的。 主水粉“异5亩, 面 布 格 以体 清 披 雪 。。有 积 置 局 荷建 澈 , 香其的 占 了 仍 香广 两 云筑总亭 全 形 保 喻 阔 山 蔚,体榭 园 体 持 人 , 溪 亭位布则 面 不 明 品 遍 谷 ”于局直 积 一 代 的 植 间 ,水以出 的 、 园 “ 荷 架 东池水水 高 林 远 花 有 为3南/池中 低 浑 香 , 小 “岸5。为, 错 厚 堂 山 桥 待,池中具 落 、 ” 岛 , 霜隔广心有的质为上山亭池树,江建朴中林岛”与茂亭紧而术晴十精“窗而配南筑、荫上,部东,台凑起的天六美与,后成水,疏匝各四拙西景楼西伏佳由鸳。谁一面一,乡主朗地建季政两色榭部、作室鸯回同个的个依的次的,一景园山自皆原曲。内馆廊坐对窗完山特分艺水亭色主岛然临为折西透的起轩着中整傍色明术岸,因景相,水“、部过水伏”“又的水。。风藤西时区望补凌主蓝池,乃倒正扇建,园波要色呈水为影好子以”而建玻曲波扇楼映。亭,东祯王荒松亭建云有陀过筑璃尺倒亭”入阁面部四心芜林榭筑峰澄罗的为窗形影,,山。积原年一,草,有等观花水靠观,,扇另上水约称(而全坪仍兰,楼馆廊近看其别面一的石1“公得、保雪均、等部、 住 室 特 有 两 个 笠部2.归 元 名 竹 持 堂 为 浮 。为5溪 宅 外 点 情 侧 对 亭分亩田 。 坞 疏 、 移 翠1新涧 景 为 趣 实 着 ,一同6,3园 约 曲 朗 芙 建 阁建则 色 台 。 墙 “ 而侧中1其年居 水 明 蓉 。 、3,是 犹 馆 西 上 三 笠的部1水)亩” 为 快 榭 拙 玲布苏 如 分 部 开 十 亭三景面园,, 主 的 、 政 珑局州 一 峙 另 着 六 的十区迂东因是 。 风 天 园 馆以园 片 , 一 两 鸳 顶六仍回部归因 配 格 泉 的 和平林 雪 装 主 个 鸯 盖鸳较,归园为 以 , 亭 建 十冈造 景 饰 要 扇 馆 又鸯接布侍早明 山 主 、 筑 八远园 。 华 建 形 ” 恰馆近局郎已崇 池 要 缀 还 曼山艺 三 丽 筑 空 , 好。,、
在西北面与荷风四面亭形成对景。这几个对景的建 筑中,两者间都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 来说,周围的四个亭都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形成一 道亮丽的景观而被看,反过来站在亭中之人又可以在 高出看到远香堂,这时远香堂又成了他们的景观。
手 法对

西园中的两个节点分别是与 谁同坐轩和宜雨亭。与谁同坐 轩三面靠水,一面背山,地势 也较高,在看与被看方面都显 得很好的视角。宜雨亭所处的 位置空间也很丰富,往东可望 香洲,西面可见鸳鸯馆,北面 与远处的倒影楼形成对景,又 与西北面的与谁同坐轩遥相呼 应,并可隐约见到北山上最高 的浮翠阁。这里的宜雨轩,与 谁同坐轩,浮翠阁既是良好的 赏景点,又是园中及其重要的 景观建筑。

借动 清观 风流 明水 借静 月观

中 国 古 典 拙园 政林 园 赏 薛罗 析 鹏雨
程晨
目 录
平面布局
造景手法
建筑赏析
简介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 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 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 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 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 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 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 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从平面图上看,拙政园 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 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 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 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 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 间进入腰门。
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 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 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 展开的。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 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 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与北山上 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 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 一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