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超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掌握动能定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引入动能概念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运动场景,如足球、篮球、铁锤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对象所具有的能量是什么,并引出动能的概念。

2.动能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运动,其动能为mv²/2。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其应用方法。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位移s,速度从v1变化到v2,合外力做的功为Fs,则动能定理表述为Fs=mv2²/2-mv1²/2。

4.课堂练习与讨论

通过具体的例题和问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讨论,加深对动能和动能

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一个质量为5kg的铁锤以10m/s的速度运动,求其具有的动能是多少?如果受到一个大小为20N的阻力作用,速度变化为5m/s,那么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5.课堂总结与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例如,动能和动能定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并举例说明。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反馈指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

的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_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表达式的得出过程,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及公式推导,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亲身实践,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难点】动能表达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就越大。教师进一步追问我们是否能具体计算动能的大小,动能的表达式又是怎样的呢?由此激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新课《动能和动能定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动能的表达式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可知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学生可给出成正比关系。由此教师进一步引导,根据做功与能量变化相关联的思想,这个结果实际上向我们暗示物体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2这个因子。本节我们再沿另一条线索研究物体动能的表达式。

最后教师根据表达式向学生讲授动能定理在使用过程的优势。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所以在解决一些实际的力学问题时,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习题:某物体的质量为10Kg,速度为5m/s,引导学生计算此时物体动能的大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题,查阅资料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

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

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设计如下目标:

二、目标分析

1、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8.3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掌握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会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

本节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清楚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较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解题的不同点。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现象来支持。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动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要定量的学习动能及体验动能定理的建立过程。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外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动能的变化。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树立能量的观念,理解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科学思维】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学会获取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教学文档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教师讲解: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则动能定理中的W为合力做的功,它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三)稳固提升

提出问题:做功的过程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一个物块在地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这个过程中物块的动能到哪里去了(一个物块在地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摩擦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这个过程中物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强调:应用动能定理时还需要注意,外力做的功可正可负。如果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外力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

(四)小结作业

1.小结:动能的定义、符号、公式,动能定理。

2.安排作业:查阅资料,思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有哪些

四、板书设计

.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

课题

动能动能定理

教材内容的地位

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

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

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

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

稿

1、《动能和动能定理》高中物理的一等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7节,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叙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难点:会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的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方案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市级优质课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功和能的概念与联系,知道了功是能量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量度,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熟练计算物体的动能.

3.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掌握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演绎推理,使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难点: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老师问:什么是物体的动能?

学生答: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问:那么,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教学

演示实验

①介绍实验装置: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②演示并观察现象

a.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b.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了解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3. 能够解决动能定理的基本计算题,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动能概念。

2. 动能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2.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图片或实验向学生介绍动能的概念。

2. 课堂讲解

1)动能的概念及计算: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记作K。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公式为:$K=\frac{1}{2}mv^2$,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定理

当力F对物体做功W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K等于所做的功W,即ΔK = W。可以用公式表示成:

$ΔK=W=\int_{s_1}^{s_2}Fds$

3.练习与讲解

1)动能定理应用:

- 做功变动能:物体所受的力沿着位移方向做功,就会消耗这个力所具有的能量,将它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 一定量的功可以产生不同的动能变化:不同的物体大小和速度,需要不同的功

- 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举个例子:

某人以6.0m/s的速度跨过一段1.8 m宽的小溪,落差为0.8 m.假设这个人质量为70kg,他跨过溪流的时间为1.0s,求其从空中下落到地面时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势能的变化,其速度与动能的变化。

解: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动能定理进行解答。

先看一下给出的已知条件:v=6.0m/s,d=1.8m,h=0.8m,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 动能定理》教案2-新版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 动能定理》教案2-新版

4.4 动能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2.能力目标

(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这是本节的较高要求,也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

分析推理、讲练结合

四、教具:

可改变倾角的斜面,大小不等的小木块三块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初中做过的实验.(演示滑块从斜面上滑下,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高度越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的功越多.让质量不同的滑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同学们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更远,对木块做的功更多。

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如何定量地表示动能?做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会产生什么效果?本节课我们来进行研究.

进行新课:

(一)动能

定义:在物理学中用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动能的符号为E k.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1kg.m2/s2=1N.m=1J.

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六个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和拓展,是能量观念的第一章,围绕功能关系这一基本线索,逐步建立能量转化的观念,进而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本节是本章的基础概念的最后一个内容,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拓宽了学生求解功的思路,也为本章的核心知识—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定性的接触了动能,高中要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学习动能,要经历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会用功的定义式求解恒力功,知道用功来定义能量的方法。但是学生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所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简化“模型”,降低难度,让学生能顺利地过渡,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推出相关公式。

三、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动能的定义,知道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利用演绎推导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学习使用动能定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理论分析过程,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考虑到初

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定理物理意义,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整个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艰辛历程。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熟练使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

(3)熟悉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验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理解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敢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课程进行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同时获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综合应用实验演示、讲授、讨论演绎推导等多种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科学探究的质量,重在理解,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使一些无法观察,表现的物理情景得以直观呈现,加深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多进行观察思考、利用数学知识演绎推导,分析概括,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墨粉片、纸带、重物,毫米刻度尺。

做功改变物体速度的视频

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师:在前几节我们学过,当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时候一定对应于某种能量形式的

变化,例如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

化,本节来探究寻找动能的表达式.在本章“1.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

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应该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我们现在通过实验粗略验证一下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什么样的关

系.

(实验演示或举例说明)

让滑块A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静止的木块月相碰,推动木块做功.

师: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生: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

木块做的功多.

师:说明什么问题?

生:高度越大,滑到底端时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对外做

功的本领越强,说明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师: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生: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

对木块做的功多.

师:说明什么问题?

生:相同的高度滑下,具有的末速度是相同的,之所以对外做功的本领不同,是

因为物体的质量不同,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越强,

也就是说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越多.

师:那么把这个问题总结一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影响小球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准备三个小球,其中两个质量相同,第三个质量大一些让学生回顾初中的实验。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1

今日说课的题目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

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

掌控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

的知识。同学在中学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中学学

习阅历来援助同学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动能定理贯

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课本在讲解并描述动能

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解并描述,而是以功能关

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表达,

思路简明,能充分表达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掌控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通过小组争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优越性。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从中体味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规律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同学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学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晰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同学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试验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回顾知识引出新内容,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功、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而且我们知道了力对物体做功的时候总是对应于某种能量的变化。那么重力做功的时候对应于何种能量的变化呢?

生:重力势能的变化。

师:弹簧弹力做功的时候对应于何种能量的变化呢?

生: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

【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回想前面的知识,并且对功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潜意识的思考。这对下面的推导演绎动能和动能定理有很大的帮助。】

师:对,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的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我们前面所学的两种能量的存在形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动能。

【由于初中已经对动能有了感性的认识,而感性的认识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础。将学过的东西再次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师:我们在研究重力势能的时候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入手分析的呢?

生:是从重力做功开始研究的。

师:从重力势能的研究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来研究动能呢?

生:也从力做功研究动能。

师:行得通吗?能不能,只有我们大胆尝试后才能知道。下面我们就从力做功来开始研究动能。

2.构建知识平台,铺设探究之路。

师:首先我们设计如下的物理模型:

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速度也由原来的变为求力F 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是得出正确结论的保证。】

生:

师:我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 。那么位移又等于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大家看F 是恒力,有时在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

生:匀变速直线运动

师:对,是我们熟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来求出等于什么?

生:

师:好,我们知道了F 和,那么代入即可的到F 对物体做的功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利用运动学公式得出,使学生掌握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动能表达式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将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分析论证

师:观察这个式子中有两个这种形式的量。再看这个量在过程结束与开始时的差正好是力F 对物体做的功。在此过程中物体除了动能是否还有另一种能量的变化啊?

生:没有出现别的能量的变化。

师:那么是不是我们要探究的动能呢?似乎是,但不敢肯定。那么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得出的一个结论:当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时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的末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由此我们能否肯定就是动能的表达式啊?

生:能肯定。

【分析和论证是这节教学需要突出的探究要素。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师:只知道了动能的表达是不能够完整的认识它的。我们还得知道它的“脾气”和“秉性” 即它的标矢性和单位。下面大家讨论一下动能是标量还是矢量。从什么地方可以说明这一点。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提醒学生矢量的平方是标量。

生:动能是标量。我们从它的定义式中可以看出质量是标量,速度的平方也是标量。那么动能也就没有方向性。

师:对,因为决定它的因素没有方向性则它也就没有方向性。

【相互交流讨论是很重要、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同学感觉到团结合作的力量。】

师;知道了表达式请同学们根据单位制来写出动能的单位。

生:。

师:变形一下请大家看好,是什么呢?

生:是力的单位,等价于N

师:等价于牛的话就能写成N m 也就是功的单位焦耳,即J。哦,原来动能和功的单位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用单位制来推导出动能的单位更有助于学生对动能的理解。通过单位的推导过程最后得出动能和功的单位相同,能使学生产生功、能之间可以转化的这种想法,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4.深入研究,引入到下一个重点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中的部分,下面我们来整体研究一下中隐藏的秘密。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过程的末动能,是过程的初动能。就是动能的变化量。那么是什么呢?

生:是合力在过程中所做的功。

师:也就是说一个力在过程中对物体做所的功等于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这就是我们今天得出的第二个结论。即“伟大”的动能定理。对这个结论我们要求先记住再理解。记忆物理定理是很枯燥的事情,在我自己记忆的时候我会尽量将它想成美好的诗词来记忆。比如动能定理我会这样记:啊!合力啊!原来你做的功与动能的变化相同。

【课程进行到这个地方时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有些疲劳了,思想会在这里抛锚。一句幽默的话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来,也使课堂气氛变的轻松起来。】

5.分析例题,帮助理解

师:记住了这个定理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看看它到底有什么用。

投影仪出例题并分析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能使学生慢慢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通过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动能定理时,只关注的是过程中动能的始末状态,并没有考虑过程中的细节。那么大家考虑一下如果过程中间某一时刻我突然改变了力的大小,我们该怎么样运用动能定理呢?回忆我们在分析关于“蹦极受力”时,用到了一种将过程分段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生:将力做功分成两段再分析做功情况。

师:分段处理后也能运用动能定理。那么就说明动能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回忆旧的知识作类比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利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

师:我们在平时也会常常遇到曲线运动的问题。那么动能定理是否在曲线运动中也适用呢?请大家在课后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解决这个问题。

【留一个小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利用网络,图书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