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正式版)
疏散的标准
疏散标准一、人员密度1.商业设施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2.老年人建筑和儿童活动场所应按每层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3.医院、疗养院住院部分可按每床1-2个、门诊部分不应少于两个设一个安全出口。
4.高层建筑应保证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5.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
6.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的疏散人数应严格控制,不应超过场所设计的容人量。
7.二级以上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一个防火分区的两个安全出口可跨越相邻防火分区。
8.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安全出口宽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应超过3.5米。
9.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走道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不小于1米(每10人不少0.6米)的要求设置。
二、安全出口1.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寻找、识别和通行。
2.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3.安全出口门应向外开启,通道及门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4米。
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门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和指示。
5.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全出口不应设置门槛、台阶,不应设置屏风、壁挂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6.安全出口的数量应根据人数来确定,每100人不小于一个安全出口。
7.安全出口应保证在火灾时易于开启,并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8.高层建筑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并配备辅助逃生设施。
9.高层建筑内走道长度超过20米,应设有中间安全出口。
10.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充分考虑人员的流动方向和疏散情况,避免形成死角区。
三、疏散距离1.高层主体对高层主体的消防疏散距离为13米。
2.高层主体对多层的消防疏散距离为9米。
3.高层群房对高层群房的消防疏散距离为6米。
4.在连续或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一台消防电梯的情况下,应在首层设直通室外的出口;当住宅有单元式住宅时,其通向公共走道的楼梯间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各住户应有直接进入户外的途径,且至少有每单元一个楼梯通向屋顶平台。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本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酒店、剧院、体育馆等。
三、消防设施及装备要求1. 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齐全、完好,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具备完善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配备适量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具、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 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照明灯,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明亮的应急照明。
5. 明确消防通道的设置要求,并确保无障碍可通行。
6. 保持消防车辆通道的畅通,不得堆放物品。
四、消防安全管理要求1. 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 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使员工熟悉火灾的预防、逃生和灭火方法,并定期进行演练。
3.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各项工作流程。
4. 建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5. 加强消防安全巡查,保证设施设备和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6.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应急能力。
五、火灾风险评估及预防要求1. 每年进行一次火灾风险评估,分析当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火灾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2. 建立火灾报警处理程序,明确火灾报警的及时响应和处理流程。
3. 加强电气火灾的预防,确保电线电缆、电器设备等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的有效运行,如定期测试喷淋管道、消防水泵、防火门等。
5. 设置合理的火灾疏散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六、火灾应急处理及救援要求1. 火灾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火势,确保人员安全。
2. 建立火灾现场指挥系统,明确指挥责任和协调机构,确保救援行动的迅速有效。
3. 加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火灾事故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并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追责。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正式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制度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管理, 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提高公民的逃生自救能力, 预防和减少火灾人员伤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等规定, 结合*实际,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人员密集场所指在*县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场所:(一)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宾馆(含旅馆、饭店, 下同)、公共体育场馆、会堂等公众聚集场所;(二)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含商店、市场, 下同);(三)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和网吧, 建筑面积在500 m2以上的候车厅(楼), 建筑面积在2000 m2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四)住院床位在50张以上的医院的门诊楼及病房楼;住宿床位在50张以上的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生在500人以上的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五)员工在100人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遵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 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消防安全疏散的规定, 保障消防安全疏散畅通。
人员密集场所法规
人员密集场所法规
一、消防安全
1.确保场所内消防设施完好无损,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3.确保场所内应急照明设备正常运转,满足疏散要求。
4.严格控制火源,严禁吸烟和违规使用明火。
二、逃生通道
1.场所应设立明确标识的逃生通道及紧急出口。
2.确保逃生通道畅通无阻,不堆放物品,不锁闭出口。
3.定期进行逃生演练,提高员工及顾客的逃生能力。
三、应急照明
1.场所内应设置足够的应急照明设备,以满足疏散照明需要。
2.应急照明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四、火源控制
1.严格控制火源,严禁吸烟和违规使用明火。
2.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存放和使用。
五、安全出口
1.场所应设立明确标识的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无阻。
2.安全出口不得上锁、堵塞或堆放物品。
六、疏散指示
1.在逃生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
2.确保疏散指示标识清晰可见,不遮挡或损坏。
七、灭火器配备
1.根据场所特点,选择适当的灭火器类型并合理配置。
2.定期检查灭火器,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并可正常使用。
八、场所容量
1.根据场所的面积、楼层等条件,合理规划人员容量,避免过度拥挤。
2.在高峰期采取必要的疏导措施,确保人员有序流动。
人密集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要
人密集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区域的建设越来越多,如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
人流量大,一旦突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为正确认识人群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提高人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意识,本文将对人密集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进行详细阐述。
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人员聚集的场所,必须建立疏散通道,保证人员顺利疏散逃生。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是指能够保证人员快速从火灾现场安全疏散到室外或安全区域的人行通道,能够承受疏散人员的数量和速度,经过设计和检验达到国家消防规范标准的安全自动开启、通畅疏散。
人密集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条件:1. 合理性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人员密集度以及火灾的性质进行设置。
2. 安全性疏散通道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必须经过密切的规划和布局,以及对安全疏散通道的防火材料进行严格控制。
3. 通畅性安全疏散通道的通畅性不仅关系到火灾现场人员的安全,还关系到其他未受到火灾影响的人员的安全。
为了保障疏散人员快速安全撤离,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通道宽度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通道宽度需要考虑疏散人员数量、人员类型以及撤离速度等因素。
如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通道宽度不应少于1.5米。
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通道宽度不应少于2米。
在安全疏散通道上,不得摆放障碍物和容易侧翻的家具等物品。
(2) 通道布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布局应合理,结合建筑物的真实情况和火灾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布局。
如对于高层建筑,需要设置两个或以上的安全疏散通道,并保证通道互不干扰。
在人员密集场所内,疏散通道应经过合理的标示和标识。
(3) 通道材质疏散通道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如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在人员密集场所中,通道材料应选用耐火材料,以增强通道的耐火能力。
二、安全出口的设置在火灾发生时,必须要有安全出口,让人员快速撤离,才能保证人员的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内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包括了对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消防安全疏散等方面的规定,下面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人员密集场所内应设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自动报警系统等。
消防水源应保持畅通,水压充足,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供水。
消防器材应摆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自动报警系统应安装在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各个区域,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报警,以便人员及时疏散和救援。
其次,人员密集场所内应设置合理的消防通道和疏散指示标识。
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被堵塞,通道两侧不得堆放杂物,以保证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疏散。
疏散指示标识应设置清晰明确,指示方向和距离,以便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找到疏散通道,确保疏散顺利进行。
再者,人员密集场所内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培训。
消防演练应定期组织进行,模拟火灾事故,让人员了解疏散逃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安全培训应包括火灾预防知识、火灾应急处理等内容,让人员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最后,人员密集场所内应配备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专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负责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培训,确保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
总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内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严格执行规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和相关人员能够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执行规定,共同维护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确保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条消防设施配置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和消防疏散通道等。
消防水源应保持通畅,消防器材应完好可用,并配备清晰的标志。
消防疏散通道应按照法定要求设置,保持畅通无阻。
第三条消防设备维护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四条消防宣传教育人员密集场所应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和使用者的消防意识和能力。
可定期组织消防培训,教导员工灭火、疏散等基本消防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灭火器械配置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规定配置适量的灭火器械,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灭火器械的存放位置应明显标识,便于操作使用。
第六条火灾风险评估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于火灾风险高的区域或设施,应加强监控和巡查,确保随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火灾隐患。
第七条安全疏散通道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并保持其通畅无阻。
疏散通道的设置位置和宽度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指示。
第八条灭火演练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使用者在火灾发生时的应急能力。
演练应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演练方案,并进行模拟演练。
第九条消防责任人人员密集场所应指定专门的消防责任人,负责消防安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消防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
第十条火灾报警装置人员密集场所应配置相应的火灾报警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和保养。
火灾报警装置应保持灵敏和可靠,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
第十一条火灾监控系统人员密集场所应配置火灾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场所内的火灾情况。
监控系统应具备报警和自动灭火功能,并与消防部门的指挥中心连接,以便及时应对火灾事件。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6706-87 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指导各地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实施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条件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本次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包括五类场所:一是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容纳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三是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四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五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2023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2023年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人员密集场所指的是各类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影剧院、展览馆、体育馆、会展中心、宾馆、饭店等。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确保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消防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组织设计,建筑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消防设施应完备有效。
第五条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消防安全指标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取得消防设计审查合格证明,方可开工建设。
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应满足以下要求:(一)疏散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5米,不得被任何物品阻挡;(二)疏散通道应设置有应急照明,保证疏散时能够明确方向;(三)疏散通道应设置有适当的标识,以便人员能够快速找到疏散出口;(四)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摆放障碍物。
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试验。
消防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灭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
第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制定防火、疏散和灭火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的组织、路线和方法,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
第九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第十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责任区域,并进行日常巡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对消防安全问题进行整改。
如发现严重消防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消防控制中心,实时监控消防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
消防控制中心应配备人员,能够及时响应火灾报警并进行应急处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正式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宾馆、饭店等旅馆, 餐饮场所, 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 体育场馆, 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 金融证券交易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 医院, 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 寄宿制学校, 公共图书馆, 客运车站, 码头, 民用机场, 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企业、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工作的法定职责, 督促、指导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第四条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规,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保障消防安全。
第五条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 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二章消防安全职责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一)落实省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每年对所主管的单位开展检查考核;(二)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每季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督促整改火灾隐患;(三)每季度分析本部门和本行业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协调和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积极施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五)消防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指南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部分:引言。
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剧院、会展中心等,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
人员密集场所通常具有空间封闭、人 员密度大、流动性强等特点,一旦发 生火灾等紧急情况,容易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常见类型与场所
常见类型
主要包括商业购物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教育科研场所、医疗卫生场所等。
常见场所
如大型商场、超市、商业街、影剧院、KTV、酒吧、网吧、游戏厅、学校、医 院等。
消防安全检查与评估
1 2
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其完好有效。
不定期进行抽查
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 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3
评估消防安全状况
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05
应急处置与救援
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03
将消防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和员工,确保消防安全工
作得到有效执行。
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和技能。
组织消防演练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使员工熟悉应急疏散和灭火流程,提高应对火 灾的能力。
培训与演练的记录与评估
对培训和演练进行记录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责任追究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和处理,维护公共安全 和社会公正。
整改措施落实
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到位,提高场所消防安全水平。
06
案例分析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案例
商场火灾
某大型商场由于电气线 路老化短路引发火灾,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客运车站火灾
某客运车站候车室发生 火灾,由于火势迅速蔓 延,导致多人伤亡。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场所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火灾 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组织、人员分工、救援流
消防安全疏散条件
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条件:1.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百人宽度指标规定计算确定。
2.安全出口数量: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
3.疏散距离: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制。
4.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
5.疏散楼梯: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
6.地下安全疏散: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果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
7.清晰的空间高度: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8.特殊场所安全疏散: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的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9.消防安全标识: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走道应当设置疏散照明灯具和保持视觉连续性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每间培训室、集体宿舍应当配备不少于2个应急手电,及与培训学员人数相当的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并在明显部位张贴疏散示意图。
10.防火门设置:安全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使用转门、卷帘门、推拉门、折叠门和设置金属栅栏。
11.集体宿舍要求:集体宿舍中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0.6米,两排床或床与墙之间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
总的来说,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涉及建筑设计、安全标识、安全出口设置、特殊场所安全要求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标准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人员在场所内活动频繁的地方,如商场、剧院、体育馆、展览馆、车站、码头等。
由于人员密集场所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标准要求尤为严格。
首先,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设计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建筑结构要坚固耐火,建筑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尽可能延缓火势蔓延的速度。
此外,建筑内部应设置合理的疏散通道和紧急照明设施,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其次,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和设备。
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设备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另外,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场所管理者应加强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火灾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人员密集场所的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也不容忽视。
定期进行消防设施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控制和扑灭。
同时,要加强对场所内人员活动的监管,禁止在场所内吸烟、乱丢烟蒂等行为,防止火灾隐患的产生。
总之,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标准是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对于场所管理者来说,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确保场所内的消防安全工作到位,做到预防为主,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员密集场所成为一个安全放心的场所,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
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走道、出口的消防要求(通用版)
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走道、出口的消防要求(通用版)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
2、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
3、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4、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5、厅内座位的布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过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每排座位可为4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其座位数应减半。
6、厅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7、厅的疏散门,应采用推闩式外开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会议中心、影院等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人员密集场所因为人流较大、空气流通较差、易发生火灾等问题,消防安全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法律法规规定我国《消防法》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消防安全条件:1.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BuildFire规范,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建筑内部应当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
1.2 消防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自动灭火设施、手动报警器、独立式火灾自动报警设备、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1.3 消防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如火灾报警器标志、灭火器标志、疏散通道标志等,并进行标识。
2.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在人员密集场所中,火灾往往因为人流量大、易发生,消防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2.1 明火使用在人员密集场所,如酒店、商场中,一些商家经常会使用明火进行展示或制作。
这样的做法非常危险,一旦火势失控,很容易引起火灾。
2.2 充电设施电子设备的充电比较常见,充电线路的安全也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线路损坏或充电设备存在缺陷,可能会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2.3 防火安全逃生管道人员密集地方,如电影院、球馆、展览中心等,一旦发生火情,人员的疏散速度非常关键。
但有些场所在建设时,逃生通道设计不够合理,如过于狭窄或存在过多转弯等,导致人员疏散缓慢,从而增加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2.4 火灾控制人员密集场所中的火灾,一旦引燃,很容易扩散,并对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此时,火警控制非常重要,应及时使用网消片、喷淋系统等控制火势。
3.消防安全方案为了预防和控制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风险,应制定消防安全方案,以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3.1 消防设备及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并保持良好的自动灭火设施、消火栓、手动报警器、灭火器、独立式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等消防设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火灾得到有效控制。
7(标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技术要点1. 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1.1安全疏散距离(或通道最大长度):指从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表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表二、一般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楼梯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1.2通道宽度要求1.2.1多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指标(m/百人)见下表:1.2.2高层建筑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为1m/100人。
其中,首层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见下表:1.3一般设置要求1.3.1楼梯间及消防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1.3.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1.3.3通道的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为A级不燃材料。
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极底部并全部现实所有空隙。
2.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2.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2.2出口处不得设正门槛、台阶,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2.3营业、使用时间安全出口不应上锁、阻塞、堆物。
2.4公共场所、观念厅的入场门、太平门宽度不应小于1.4m。
3.应急照明灯的设置要求3.1设置范围:单层、多层公共建筑、乙丙类高层厂房、人防工程和高层民用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灯。
3.1.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3.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3.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商场营业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1.4人员密集且建筑面积超过的300m2地下室。
3.1.5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4983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正式版)人员密集场所应具备的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指导各地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坚决防止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实施办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39号)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条件进行了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并保证其功能完备,完好有效本次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活动主要包括五类场所:一是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夜总会、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保龄球馆、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二是容纳50人以上的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三是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四是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五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指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楼梯和直通室外地平面的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一)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通用性要求1、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当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当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应”为强制性要求,“宜”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3、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4、安全出口处不应设置门槛、台阶,不应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紧靠门口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5、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应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
6、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防火门的闭门装置应完好、有效。
7、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米。
8、禁止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
禁止在公共区域,包括集体住宿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金属护栏。
9、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房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二)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要求1、安全出口的数量:容纳人数超过50 的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
2、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场所:a、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超过3层的地上建筑;b、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 时;c、人防工程地下为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时,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中的电影院、礼堂和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其他公共娱乐场所;d、设置在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或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裙房内的公共娱乐场所。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2)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场所: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当其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三层以上,以及地下层数为一层或二层且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人防工程中的电影院、礼堂和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娱乐场所,当上述场所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内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设置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公共建筑的合用前室不应小于10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前室内应设有室内消火栓。
单层、多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的含义见本文最后的说明。
3、疏散宽度要求疏散出口的总宽度不少于通过人数与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的乘积。
通过人数为人员密度指标(人/m2)与公共娱乐场所建筑面积(m2)的乘积,其中,录像厅、放映厅的人员密度指标为1.0人/ m2,其它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为0.5人/ m2。
每个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数不宜大于250人。
百人疏散宽度指标按照《高规》、《建规》、《人防规》确定,一般为(0.6~1)m/100人。
疏散楼梯、走道的最小净宽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且不应小于相关消防技术标准中对于最小净宽的有关规定,其中: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内的公共娱乐场所,楼梯不应小于1.4m、走道不应小于1.5m(走道单面布房)和1.6m(双面布房);位于高层民用建筑内时,楼梯不应小于1.2m、走道不应小于1.3m (走道单面布房)和1.4m(双面布房);位于单层、多层建筑内时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
对疏散宽度的要求,均以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为例,下同。
4、疏散距离要求当房间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时,房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不宜超过4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建规》规定是22 m,《高规》和《人防规》规定是20 m。
但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
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直线距离《建规》规定是22 m,《高规》规定多功能厅不宜超过30 m,其他房间不宜超过15 m;《人防规》规定是15m。
对疏散距离的要求,均以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为例,下同。
5、火灾应急照明设置要求公共娱乐场所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火灾应急照明: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观众厅以及每个公共活动的场所内;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火灾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其照度《建规》和《高规》规定不应低于0.5Lx,《人防规》中其照度规定不应低于5Lx;(2)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3)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应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由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
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6、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公共娱乐场所应在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的上方、疏散走道部位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公共娱乐场所应在疏散走道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以及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
(2)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当设在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上方、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一米以下的墙面上,设在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得大于20m (人防工程不宜大于15m)。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4)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5)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在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接合备用电源。
发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蓄光自光发型疏散指示标志的定义见本文最后的说明。
(三)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要求1、安全出口的数量(1)人数超过50人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
如果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为单层建筑,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建规》规定可设一部疏散楼梯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饮:层数为二层或三层,当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且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设有不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m2,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2、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旅馆、宾馆、饭店、营业性餐馆: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宾馆、饭店);设置在超过5层的多层公共建筑内;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高差不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内建筑面积>500m2的旅馆、宾馆、饭店和建筑面积>1000m2的餐厅;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及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
(2)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旅馆、宾馆、饭店、营业性餐馆:设置在底层地坪与室外出入口高差大于10m的人防工程建筑内建筑面积>500m2的旅馆和建筑面积>1000m2的餐厅;设置在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内。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同公共娱乐场所。
但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的封闭楼梯间门可不采用防火门。
3、疏散宽度要求疏散出口的总宽度不少于通过人数与百人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的乘积。
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一般为(0.65-1)m/100人。
每个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数不宜大于250人。
疏散楼梯、走道的最小净宽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且不应小于相关消防技术标准中对于最小净宽的有关规定,其中: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内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楼梯不应小于1m、走道不应小于1.2m(走道单面布房)和1.3m(双面布房);位于高层民用建筑内时,楼梯不应小于1.2m、走道不应小于1.3m(走道单面布房)和1.4m (双面布房);位于单层、多层建筑内时不应小于1.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