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一、概论1、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2、对检测传感器的要求:要求检测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

3、检测传感技术的主要难点:提高可靠性、精度和灵敏度。

需要研究的问题有:①提高各种敏感材料和元件灵敏度及可靠性②改进传感器结构,开发温度与湿度、视觉与触觉同时存在的符合传感器③研究在线检测技术,提高抗干扰能力④研究具有自动诊断与自动补偿功能的传感器。

4、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使被控制的对象或控制过程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系统总体技术: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将总体分解成若干功能单元,找出能完成各个功能的技术方案,再把功能与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综合应用技术。

6、系统总体技术包括:插件、接口转换、软件开发、微机应用技术、控制系统的成套性和成套设备自动化技术。

7、系统总体技术需要研究的问题:①软件开发与应用技术,包括过程参数应用软件、实时精度补偿软件②研究接插件技术,体改可靠性③通过接口和数据总线标准化④控制系统成套性和成套设备自动化⑤软件的标准化。

8、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五个系统组成。

9、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计策功能、控制功能、构造功能。

主功能是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须的功能,主要是对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结合进行变换、传递和存储。

动力功能的作用是根据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实时“目的功能”。

而构造功能则是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须的功能。

10、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同城有:几点互补法、融合法和组合法。

11、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设计: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初期,需要进行概念
设计,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结构等需求。

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方案比较和选优等工作,确定系统的整体框架和设计指标。

2. 结构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后,需要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包括机械结构和电气结构的设计。

机械结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机构和零部件等。

电气结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电力和信号传输等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源、驱动器和控制器等。

3. 控制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需要针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

根据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参数调节方式,设计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4. 效能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效能设计包括能量利用和噪
声控制等。

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能量的损失和转化效率,提高系统的能效。

同时,要对系统的噪声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和控制,减少系统产生的噪声。

5. 可靠性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确保系统正
常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要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失效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涉及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控制设计、效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控制要求和效能指标,以实现系统的整体一体化和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05431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054312)

一、单选题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对一些少量的数值型参数的输入可以考虑使用()A、控制开关B、BCD拨码盘C、行列式键盘D、鼠标答案: B2.全闭环数控机床上位置传感元件是装在()A、电机轴端B、减速齿轮轴端C、滚珠丝杆轴端D、工作台运动部件上答案: D3.( )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可靠性B、安全性C、保障性D、测试性答案: A4.以下那项属于机械系统的制造误差A、机构原理误差B、零件原理误差C、技术原理误差D、装配与调整误差答案: D5.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的三个主要要求是()A、传动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性B、传动精度、稳定性、低噪声C、传动精度、高可靠性、小型轻量化D、传动精度、高可靠性、低冲击振动答案: A6.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对于一些简单的二值性的控制参数,可以考虑采用()。

A、控制开关B、BCD拨码盘C、行列式键盘D、鼠标答案: A7.下列几种电动机中,不属于固定磁阻电动机的是()A、直流电机B、步进电机C、永磁同步电机D、交流感应电机答案: B8.数控机床若要求高速快进与单步点动,则伺服系统的调速范围应()A、很窄B、很宽C、较窄D、为零答案: B9.下列哪一项属于变异性设计A、没有参照样板的设计B、原理不变,改变结构C、局部更改,适应性变动D、适应于量的方面变更要求,方案功能结构不变答案: D10.机电一体化优化设计通常采用 ( ) 的方法。

A、单目标规划B、整体规划C、多目标规划D、详细规划答案: C11.哪一项是滚珠丝杠副的特点。

A、同步性好B、运动不具有可逆性C、无法消除间隙D、低速时爬行答案: A12.要使一个空间物体定位,需要适当配置几个约束加以限制()A、3B、4C、6D、8答案: C1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注重()A、安全系数设计B、功能设计C、机械设计D、电路设计答案: B14.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解决功能模块间的信号匹配问题的是()A、通信模块B、接口模块C、测量模块D、软件模块答案: B15.机床的调速方法很多,其中最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并可简化机械结构的方法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 机电一体化技术(或产品)的定义定义: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的结合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目的:增加机械系统或产品的附加值和自动化程度3.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主要构成单元或组成部分有哪些?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系统,执行控制系统4、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机电结合(融合)设计方法。

机电结合设计方法是将个组成要素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而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5、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机电组合设计方法,特点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电组合设计方法是将用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特点是可以缩短设计与研制周期,节约工装设备费用,且有利于生产管理,使用和维修。

6. 机械传动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中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机械传动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力/转矩和速度/转速。

实质上是一种转矩,转速变换器。

作用是使执行原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和转速方面达到合理的匹配。

7. 简答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的主要功能,目的,基本要求。

功能:传递力/转矩和速度/转速目的: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和转速方面达到合理的匹配。

基固本要求:转动间隙小,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运动平稳,传动转矩大。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机械部分与一般机械系统相比,应具备哪些特殊要求?1.较高的定位精度。

2.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响应快,稳定性好,收敛时间合理。

3。

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大刚度。

4。

高的消振频率,合理的阻尼比。

9. 简述滚珠丝杠传动装置的组成,结构和应用特点。

滚珠丝杠传动装置的组成由带螺旋槽的丝杆,螺母,滚动元件,回珠装置组成。

结构:丝杆轻动时,带动滚珠螺纹滚道滚动,为阻止滚珠从滚道端面掉出,在螺母的螺旋槽两端没有滚珠回程引导装置构成滚珠的循环返回通道,从而形成滚珠滚动的闭合通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应从整体出发,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约束条件、成本等多个方面,以实现系统的最优性能。

2. 可靠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原则,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等方面,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可维护性原则: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可能经常需要维护和检修,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可维护性原则。

系统应具有简单易懂的界面和易于理解的故障模式,以便于维护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

4. 标准化和模块化原则: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标准化和模块化原则。

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应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于系统的集成、调试和维护。

同时,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应具有通用性和可替换性,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 安全性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安全性都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应选择安全性能较高的元器件,软件方面应设计安全可靠的控制算法和程序,以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6.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这些原则,在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应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约束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

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建议:7. 系统分析:在开始设计前,应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约束条件、成本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8.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和属性,以便于模块的独立开发和维护。

9. 优化控制算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效率。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概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概论
•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 功能的机械与微电子要素组成的有 机整体,具有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 功能。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 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进行某种处理,输出所需要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
三大“目的功能”
1。变换功能 2。传递功能 3。储存功能
系统的目的功能
系统内部功能
• 主功能 • 动力功能 • 检测功能 • 控制功能 • 构造功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课程介绍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机械系统设计 第三章。检测系统设计* 第四章。驱动系统设计 第五章。接口技术 第六章。控制系统设计* 第七章。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典型实例
(机器人)
参考书
• 郑堤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 李成华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刘杰 等主编。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与产品设计(冶金工业
是由日本人通过截取英文机械学(Mechanics) 的词头和电子学(Electronics)的词尾组合在 一起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英文名词.这一名 词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 刊上,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引 用
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日本<<机械振兴协会经济研 究所>>于1981年提出的解释:“机 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 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 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 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 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 直到70年代初,日本人对机电一体化的 长期实践和最新应用成果加以系统的概 括和总结,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机电 一体化概念。此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 得机电结合的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 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因而在以机械工 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中引发了一场大规模 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有机结合分析与设计
标准化与互换性
推动模块的标准化和互换性,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系统灵活性。
结合实例分析
实例一
数控机床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通过电子系统实现对机床运动的
精确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实例二
智能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 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物体识别和 抓取等功能。
实例三
机床的性能和稳定性。
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广泛,可适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 加工,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的又一重要应用,通过自动化技术实 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自动化生产线在汽车、电子产品、食 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结合原则
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高效性 和低成本。
接口设计
合理设计机械与电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数据 和信号的有效传输。
结合策略与实现
策略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 分别进行设计、优化和集成。
实现
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确保各模块 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能的最优化。
风力发电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同时考虑风 能利用率和系统稳定性。
04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案例
数控机床设计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典型案例,通过将 机械、电子、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高精度、高
效率的加工能力。
数控机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床的整体布局、传 动系统、控制系统、冷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以确保
机械系统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 的核心部分,包括机械结构、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一、引言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和电气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步骤。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性1.提高生产效率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为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机械和电气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速度和稳定性。

2.优化产品质量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和监测生产过程,减少因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3.节约能源资源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优化能源消耗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4.提升生产安全性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安全监测和自动报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操作的安全性。

5.降低维护成本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减少维护和维修成本。

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以整体性为原则,全面考虑机械和电气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确保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可靠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选择高品质的机械和电气元器件,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3.灵活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适应市场的变化。

4.通用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生产场景和环境,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5.安全性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安全和人员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进行生产需求分析,明确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架构和设计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等。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的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指将机械、电子、电气、自动化等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设计。

它通过将机械结构、电气设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实现系统的功能。

一体化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

因为机械、电子和自动化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被集成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益。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然后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气设计、自动化控制设计等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电气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电气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和元件,并设计电路图和布线图。

同时还需要进行电气参数计算和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和监测。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自动化控制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仿真,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和模块化设计。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自主控制。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方便对系统进行拓展和更新。

此外,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

通过优化设计和选择节能设备和材料,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它需要综合运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优化。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设计类型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设计类型

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设计类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部
件与系统互相组合、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效率高、可靠
性好的系统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集成式设计:将不同领域的技术、部件与系统互相集成在一起,以达到整体性能的优化。

这种设计类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满足各种复杂
的工程需求,减少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

2. 模块化设计:将机电一体化系统划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
包含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可以灵活地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这种设计类型的优点在于可重用性高,模块化设计可以大大缩短产品
研发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3. 统一控制设计:将机械、电子、控制等领域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实现针对多种工况下的统一控制,协同运作,以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这种设计类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

4. 软件定义设计: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而言,软件是一个至关重
要的部分。

在软件定义设计中,利用软件对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实
现更快、更稳定和更高效的性能,达到最佳性价比。

这种设计类型的
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的
不同应用场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指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设计的系统。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机械制造、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是指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协调和控制,使其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等组成部分。

1. 传感器:传感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知装置,能够将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通过传感器的使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数据,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 执行器:执行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部件,能够根据控制信号进行运动或动作。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动机、液压缸、气动阀等。

通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执行器能够精确地完成各种动作,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 控制器:控制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部件,能够对传感器获取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事先设定的控制策略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常见的控制器有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等。

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4.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与操作人员进行交互的接口,能够实现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指令输入。

常见的人机界面有触摸屏、按钮开关、显示屏等。

通过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监测和操作。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是指通过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参数、结构和控制策略等进行优化,使其在性能、稳定性和效率等方面得到最佳的改善。

1. 参数优化:包括优化执行器的参数设置和传感器的参数选择。

执行器参数的优化可以使其在运行中更加稳定和高效,例如优化电机的工作电压、功率和转速等;传感器参数的优化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响应速度,例如优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
根据工作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传 动方式,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 动等。
确定传动装置的参数
根据机械系统的功率、转速和运动特 性,确定传动装置的参数,如齿轮模 数、带轮直径等。
优化传动装置的结构
在满足功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优化 传动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和维 护成本。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一定的 控制手段,使被控对象根据设定的目 标进行运作的系统。
控制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控制系统可以 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等。
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受控对象、 执行机构和反馈回路等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
考虑传动装置的安装和维修
在设计传动装置时,应考虑其安装和 维修的便利性,以确保机械系统的长 期稳定运行。
机械结构设计
确定机械结构的基本布局 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确定合理的机械结构基本布局 。
进行结构优化 在满足功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 对机械结构进行优化,降低制造 成本和维护成本。
设计关键零部件
数控机床的机电一体化设计特点
数控机床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主要体现在数字化控 制技术的应用上,包括高精度定位、高速切削、 高刚性结构等。
工业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
工业机器人概述
01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实现高效、精准、快
速的作业。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02
工业机器人由机械臂、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等部分组成,各部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结词
发展与展望
详细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机械与电气组合,到计算机控制 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出现,再到现代的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其发展历程体现了技 术与工业需求的不断进步。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PPT51张)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件(PPT51张)

真题解析——选择题
( 05、4 )1、主要用于系统中各级间的信息传递 的模块称为【 】 B A.软件模块 C.通信模块 B.接口模块 D.驱动模块
( 04、4 )1.由计算机网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规划、计算机辅助制造联接成的系统称
为【 】
D
A.顺序控制系统 C.柔性制造系统
真题解析——选择题
( 12、4 )1.用于承载、传递力和运动的模块是
【 】A
A.机械受控模块 C.接口模块 B.驱动模块 D. 微计算机模块
( 09、4 )1.系统中用于提供驱动力改变系统运 行状态,产生所希望运动的模块称为 【 】 A A.驱动模块 B.接口模块 C .微计算机模块 D.测量模块
B.自动引导车系统 D.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真题解析——选择题
( 03、4 )1.将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 及自动引导车联接起来的系统称( C ) A.顺序控制系统 B.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柔性制造系统 D.伺服系统 ( 02、4 )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 制系统称( A.顺序控制系统 D.工业机器人 )B B.伺服系统 C.数控机床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工业机器人组成部件:主体结构、终端器、控制器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4、自动导引车 自动导引车是另一种形式的移动工业机器人。他能 跟踪编程路径,在工厂内江一个零件从一个地方移动 到另一个地方。
1.2 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5、顺序控制系统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一系列操作 的系统。 根据如何开始和终结操作可分为两类: (1)当某一事件发生时,开始或结束操作的称为事件驱 动顺序控制; (2)在某一时刻或一定时间间隔之后,开始或结束操作 的称为时间驱动顺序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气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图电器与电气的区别?电气就是以电能、电器设备和电气技术为研究内容,是一门技术,也指相应的系统。

电器泛指所有用电的器具。

一方面指用于对电路进行接通、分断,对电路参数进行变换,以实现对电路或用电设备的控制、调节、切换、检测和保护等作用的电工装置、设备和元件,另一方面也指具体的产品,如家用电器。

机电一体化生产机械的运动需要执行元件(电动机)的拖动,但执行元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正反转、制动等需要一定的电器装置进行电气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实际的生产机械系统用继电器、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电器元件,按一定的接线方式组织而成的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都安装在电控柜内。

电气控制系统图:指根据国家电气制图标准,用规定的电气符号、图线来表示系统中各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的连接关系的电气工程图。

电气控制系统图包括:1)电气原理图2)电器安装图3)电气接线图1 电气原理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KM)表示电路各个电器元件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图,而不考虑各电器元件实际安装的位置和实际连线情况。

便于阅读和设计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它是生产机械电气设备设计的基本和重要的技术资料。

电气原理图绘制原则1)电气原理图应按主电路、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分开绘制。

电源电路用水平线画出,电源相序自上而下排列,中性线(N)和保护接地线(PE)放在相线之下。

2)主电路用粗线条垂直画在左边;控制电路用细线条垂直画在右边。

3)电器元件,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耗电元件(如继电器的线圈,电磁铁,信号灯等)直接与下方水平线连接。

4)需要测试和拆、接外部引线的端子,应用图形符号“空心圆”表示。

电路的连接点用“实心圆”表示。

5)将图分成若干图区,上方为该区电路的用途和作用,下方为图区号。

6)同一电器元件的各部件可不画在一起,但文字符号要相同。

若有多个同一种类的电器元件,可在文字符号后加上数字符号来区别,如KM1、KM2等。

7)元件的相关触点位置的索引用图号、页次和区号组合表示。

8)所有按钮、触点均按没有外力作用和没有通电时的原始状态画出。

9)控制电路的分支电路,原则上按动作顺序和信号流自上而下或自左至右的原则绘制。

10)当图形垂直放置时,各元器件触点图形符号以“左开右闭”绘制。

当图形为水平放置时以“下开上闭” 绘制。

11)在继电器、接触器线圈下方列有触点表以说明线圈和触点的从属关系。

接触器和继电器的触点位置可采用下面的方式表示。

2.电气安装图表示电气原理图中各电器元件的实际位置。

电气安装图详细绘制出电气设备、零件的安装位置。

图中各电器代号应与有关电路和电器清单上所有元器件代号相同。

CW6132型车床电器安装图示例:方框内器件在电控柜中;圆圈内器件在机床上;电器安装图绘制原则1)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应安装在电器安装板的下方,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器安装板的上面。

2)强电、弱电应分开,弱电应屏蔽,防止外界干扰3)需要经常维护、检修、调整的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

4)电器元件布置不宜过密,应留有一定间距。

如用走线槽,应加大各排电器间距,以利布线和维修。

5)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整齐、美观、对称。

外形尺寸与结构类似的电器安装在一起,以利安装和配线。

3 电气连接图:表明了电器设备外部元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电气连接,是实际安装接线的依据。

电气连接图绘制原则:1)各电器元件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和回路标记均以电气原理图为准,并保持一致。

2)各电气元件均按实际安装位置绘出。

3)一个元件中所有的带电部件均画在一起,并用点划线框起来,即采用集中表示法。

4)各电气元件上凡是需接线的部件端子都应绘出,并予以编号,各接线端子的编号必须与电气原理图上的导线编号相一致。

5)绘制安装接线图时,走向相同的相邻导线可以绘成一股线。

6)对于控制装置的外部连接线应在图上或用接线表表示清楚,并注明电源的引入点。

二.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低压电器工作在交流电压1200V,或直流电压1500V及以下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产品叫做低压电器。

如刀开关、熔断器、低压断路器等。

低压断路器又称自动开关或空气开关。

它相当于刀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和欠电压继电器的组合,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欠压、失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

主要用于在不频繁操作的低压配电线路或开关控制柜(箱)中作为电源开关使用或用来作电动机的过载与短路保护。

主要选择参数有极数,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流(或额定控制功率),欠压脱扣器额定电压。

实物及符号如图。

接触器由触点系统、电磁机构和灭弧装置等部分组成。

主触点用以通断电流较大的主电路,辅助触点用来通叫小电流的控制电路,具有欠压失压保护作用。

是一种用于中远距离频繁地接通与断开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一种自动控制电器。

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极数和电流种类,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流(或额定控制功率),额定通断能力等。

实物及电气符号如图它是一种根据电气(I,U等)或非电气量(热、时间、转速、压力等)的变化,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以完成控制或保护任务的电器。

继电器与接触器的区别:(1)继电器触点无主辅之分,一般用于控制小电流的电路,触点额定电流不大于5A,没有灭弧装置,而接触器一般用于控制大电流的电路,主触点额定电流不小于5A,有的加有灭弧装置。

(2)接触器只能对电压作出反应,而继电器可在电量或非电量作用下动作,如时间继电器、速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等。

电压继电器:根据电压信号而动作,具有保护作用。

一般并于电路中,分为过电压、欠电压继电器。

欠电压继电器:当电压小于某值时,衔铁释放。

用于电压过小时切断电路。

过电压继电器:当电压大于某值时,衔铁吸合。

用于电压过大时切断电路。

中间继电器:本质上是电压继电器,但还具有触头多,触头承受电流大(5-10A)、动作灵敏(动作时间小于0.05S)等特点。

用作中间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条线路。

热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保护电器。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而动作,主要用来对连续运行的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

热继电器的主要参数:热元件的额定电流(指热元件能够长期通过而不致于引起热继电器动作的最大电流值)。

时间继电器:它是从得到输入信号(线圈通电或断电)起,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触头才动作的继电器。

按延时方式有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两种。

通电延时继电器:当线圈通电时触点延时动作,线圈断电时触点瞬时动作。

断电延时继电器:当线圈断电时触点延时动作,线圈通电时触点瞬时动作。

速度继电器:它的结构上包括定子、转子和触头,原理上与异步电动机类似,它的套有永久磁铁的轴与被控电动机的轴相联,用以接受转速信号。

当转速达到规定值时动作,与接触器配合,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反接制动。

参数:动作转速:>120rpm复位转速:<100rpm其它继电器:常用低压电器-主令电器-按钮:主令电器是用来闭合和断开控制回路,以发出命令改变控制系统工作状态的电器。

常用的主令电器有:按钮、万能转换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等。

按钮:按钮帽的颜色有红、绿、黑、黄、白、蓝、灰等。

红色—“停止”和“急停”;绿色—“启动”;黑色—“点动”蓝色—“复位”黑色、白色或灰色—“启动”与“停止”交替动作常用低压电器-主令电器-转换开关:转换开关:常用在机床的控制电路中,作为电源的引入开关或是自我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反转、调速和停止的控制开关等。

常用低压电器-主令电器-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用来控制某些机械部件的运动行程和位置或限位保护。

行程开关结构与按钮类似,但其动作要由机械撞击。

常用低压电器-主令电器-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又称无触点行程开关,它是一种非接触型的检测装置。

可以代替行程开关完成传动装置的位移控制和限位保护,还广泛用于检测零件尺寸、测速和快速自动计数以及加工程序的自动衔接等。

常用低压电器-熔断器:熔断器串接于被保护电路中,是一种当电流超过规定值一定时间后,以它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化而分断电路的电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系统及用电设备中作短路和过电流保护.三、电气控制系统举例1—电机正反转及停止SB1是正转按钮, SB2是反转按钮, SB3是停止按钮。

电机互锁是由控制电路中交叉串连接触器辅助触点完成的。

正反转相互切换时必须先停止!如何解决?电气控制系统举例2—工作台自动往返图示为某万能铣床的工作台利用行程开关在一定距离内实现自动往返, SB1是正转按钮, SB2是反转按钮, SB3是停止按钮。

电气控制系统举例3—伺服电机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举例4—PLC控制系统PLC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被控对象相连接。

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通过编程器预先把程序写入到存储器中,然后执行此程序,完成控制任务。

当系统或被控对象改变时,只需相应变化输入/输出接口与被控对象的连线,重新编程,即可形成一个新的控制系统。

2.PLC程序的执行过程PLC应用系统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输入采样阶段:PLC在输入采样阶段以扫描方式顺序读人所有输入端子的状态,存人输人寄存器,接着转入程序执行阶段。

程序执行阶段:PLC在程序执行阶段中顺序对每条指令进行扫描。

先从输人寄存器读人所有输入端子的状态。

若程序中规定要读人某输出状态,则也在此时读入。

然后进行逻辑运算,最后将结果送人输出寄存器。

输出刷新阶段:所有指令执行完毕后,将输出寄存器中所有的输出状态送到输出电路,成为PLC的实际输出。

顺序程序由PLC编程器写入EPROM中的。

编程方法包括:便携式简易编程器:一般的应用场合选它较多,特别是当控制规模小,程序简单的情况下,使用较为合适。

图形(GP)编程器:此种编程方法适用于中、大型PLC,此方法除具有输入、调试程序功能外,还具有打印程序等功能。

但价较高,一般情况不必采用。

PC机及编程软件包:这是PLC的一种很好的编程方法,具有功能强、成本低(因为很普及)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

用到的基本指令如表钻孔工序的PLC控制系统钻孔工序的动作过程如下:起动后,夹紧装置动作,延时10s后,控制冷却油的电磁阀吸合。

与此同时,钻头快进,当接近工件时,限位开关S1动作,钻头开始工进,钻削到预定深度时,限位开关S2闭合,钻头快速退回。

回到原位时S3动作,钻头停止移动,钻削工序结束。

可采用PLC控制上述钻削工序的钻削过程,步骤如下:1.分析输入/输出信号:输入信号:起动、停止信号;限位开关S1、S2、S3信号。

输出信号:夹紧装置夹紧信号、控制冷却油信号、快进信号、工进信号、快退信号、停止结束信号。

2.按实际加工工艺要求绘制加工过程流程3.根据流程图画出逻辑控制电路。

4.绘制PLC梯形图将外部输入信号连接到PLC的输入口的接线端,即与PLC的输入继电器线圈连接,通常将这些输入信号源画在梯形图的左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