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数据表格

合集下载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表格计算过程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表格计算过程

0 0 0 23 82.4 11.6 0 0 0 54.52 3.48 0
各车道,各车辆换算系数表.(注:拖车、载货车按小型载货汽车折算)
小汽车小客车 拖车、载货车 摩托车人力车 自行车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左转 直行 右转 左转 直行 右转 左转 直行 右转 左转 直行
1 1 1 1 1 1 1 1 1 1 1
各方向各个车道转弯情况细表
小汽车小客车 拖车、载货车 摩托车人力车 自行车
东进口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8.82 89.18
3.87 39.13
2.52 25.48
0 0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19 4.2 5.8 17 0 23 11.02 7.98 6.58 0.42 10.83 8.17 0.8
74 8.4 11.6 0 0 0 0 0 54.52 3.48 0 0 0.2
东进口
南进口
西进口
北进口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中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左转 直行(左车道上) 直行(右车道上) 右转
自行车 / / 23 74 20 / / / 58 /
注:南北停车线距离50m,东西停车线间距60m。
附表2 各类进口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
车道 饱和流量 直行车道 1200 左转车道 1000 右转车道 1000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成的加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叉口成为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西南路与黄河路的交叉口提出解决方案,优化路口的通行能力。

西南路与黄河路相交,其中西南路直行已经通过高架桥与黄河路实现了空间上的分离,但是西南路南进口道的左转的交通量仍然很大,通过信号配时的方案很难解决西南路南进口道的左转车量的2次排队问题,在高峰时期每个周期只能通过7—8量车,其余车辆不得不2次排队。

另外黄河路的左转交通量也十分大,他沟通沙河口区南北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车辆也十分有限,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交通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使用编写的配时软件可以方便的计算配时结果,通过进行计算,得出配时优化结果。

关键词:信号配时、2次排队、解决方案、韦伯斯特、相位目录一交通数据调查 (1)1交叉口线性 (1)2交通量调查 (2)3交叉口几何外形图 (3)二交通现状分析 (4)1信号配时分析 (4)2交叉口左转交通现状分析 (5)三解决方案 (6)1下穿式立体交叉的特点 (6)2下穿式交叉口设计 (6)四计算调整后的信号配时 (8)1根据韦伯斯特计算调整后的信号配时 (9)2信号配时软件简介 (11)3使用程序计算运行配时 (12)五调整前后的数据比较 (15)六小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附表 (27)一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线性黄河路为大连市内东西走向主干路之一,交通量非常大。

该道路路段为双向六车道,在与西南路相交的交叉口处有进口道路拓宽东西进口道均为四车道,其中进口拓宽的长度约为70米。

黄河路东西进口道均设有左转专用车道并且设有左转待转区。

公交车数量很大有一条公交专用车道,但非机动车数量极少;黄河路中央设有宽度为3米的绿化分隔带。

西南路为南北走向的4车道道路,其中直行通过高架桥以于黄河路实现了空间上的分离,其中西南路南进口道有一条左转专用车道和一条右转车道。

交通管理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河南理工大学小西门交叉口优化设计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摘要随着城市化进成的加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叉口成为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

对于我校河南理工大学,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与本科扩招,学校在校生已近4万,教职工及家属人数也逐渐增多。

而小西门是我校教职工出入家属区的重要通道,同时许多学生因小西门的便捷与近距离交通而选择从此出入以便购物、乘车。

通过调查我校小西门外交叉口提出解决方案,优化路口的通行能力。

迎宾路与韩公路相交,其中迎宾路直行道路为南北方向主干道(双向六车道),车流量很大且车速较快。

而韩公路虽为次干道,交通量平峰时不大,但高峰时段左转车较多,冲突点及车辆延误较为严重。

该交叉口无信号灯控制,且人流及非机动车流量较大,交通事故频发。

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交通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该交叉口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信号配时、2次排队、解决方案、慢行交通一体化目录一小西门基础资料收集与整 (5)1交叉口概况 (5)2 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 (6)1)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 (6)2)衔接路段几何条件调查 (6)3)交叉口概貌 (7)3交通量调查 (7)1)交通量调查 (7)2)数据分析 (14)3 ) 地点车速调查 (16)二交通现状评价 (19)1定性评价 (19)2定量评价 (19)1)进口道车辆排队分析 (19)2)交叉口综合评价 (20)三交叉口问题分析及概略设计 (21)1交叉口问题分析及对策 (22)2交叉口概略设计 (22)四详细设计 (24)1人行横道、非机动车过街横道设计 (24)2公交站台设计………...………………………………………………….26.3路边停车设计 (28)4其他项目优化 (28)5改进后交叉口概貌 (29)五设计方案评价 (29)1交叉口安全评价 (29)2引道沿线优化设计 (31)六设计总结 (30)参考文献 (32)一小西门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1交叉口概况迎宾路为焦作市内南北走向主干路之一,交通量非常大,而韩公路为支路,交通量较小。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在整个道路网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瓶颈。

据统计,在交叉口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0%左右,有些国家甚至高达4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交叉口的进口道设置不合理,缺乏恰当的交通渠化设施,信号配置不合理。

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大型交叉口,合理配置信号配时尤为重要。

该设计调查的交叉口为中山路与联合路交叉口,中山路是大连各大主干道之一,为双向六车道,联合路为双向六车道,是一个重要的交叉口。

本次设计实地调查了车道宽度、交通流量、车头时距、初期积余车辆、行人数,信号灯周期等数据,通过交叉口的道路、交通和控制现状,主要是对其机动车通行能力,行车延误,信号周期,高峰小时流量和交叉口服务水平等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以得到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

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 法,澳大利亚ARRB法及美国HCM法等。

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

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

针对本次调查特性,选用了JSP语言来编写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

关键词:交叉口流量饱和车头时距饱和流量初期积余车辆延误信号周期目录一、交叉口交通数据调查 (1)1、交叉口地理区位和使用现状 (1)2、交叉口几何线形 (1)3、交叉口的调查流量统计 (2)4、交叉口的各进口道车道车头时距 (3)5、交叉口的饱和流量 (4)6、交叉口各车道的初期积余车辆 (4)7、交叉口各车道的绿灯期到达量之比 (4)8、实测交叉口信号配时 (5)二、信号配时 (6)1、信号相位设置依据 (6)2、信号相位的确定原则 (6)3、信号配时的方法 (6)4、信号配时的计算步骤 (7)5、信号配时原理 (8)三、中山路与联合路交叉口的信号配时 (10)1、相位示意图 (10)2、交叉口信号配时 (11)四、信号程序及运行结果 (12)五、配时方案效益分析与评价 (15)1、设计交叉口延误估算 (15)2、现有交叉口延误估算 (15)3、该交叉口设计延误和实测延误 (17)4、服务水平分析 (18)六、交叉口存在问题及分析 (20)1、车道设置不合理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程序代码 (22)实测数据 (37)一、交叉口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地理区位和使用现状根据实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讨论,本组对中山路和联合路的交叉口形状、车道划分与交通流运行轨迹进行了绘制,如下图所示。

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正文__大学论文

道路交叉口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正文__大学论文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福州市金山大道-金洲路交叉路口交通管理与控制1、内容及要求:收集具体交叉路口的相关资料,结合课程所学相关知识对具体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其周边的交通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调研实际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情况及服务水平现状,分析道路交叉口在设计及信号配时是否存在不足,并对改善现有交通问题给出方案和建议。

1、合理安排进度,按照课堂内容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2、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题目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2、主要技术指标: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7000字,要注意锻炼报道中图文并茂的能力,注意培养用图、表表达相应文字信息的能力。

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道路交叉口概况(2)道路交叉口交通调查现状(3)道路交叉口现状分析(4)道路交叉口改进方案(5)结论与建议(6)心得体会3、进度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1、讲授课程设计相关内容讨论调研内容及调研方法1天2、实地调研,记录并整理调研数据,分析调研现状4天3、系统分析、讨论2天4、撰写报告3天4、参考文献:[1]罗霞,刘澜.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版[3]王建军,严宝杰.交通调查与分析.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4]徐建闽.交通控制与管理.[5]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指导教师签名:日期:教研室主任签名:日期:目录一、调查方案设计 (3)1.1调查目的 (3)1.2调查对象 (3)1.3调查时间 (3)1.4调查内容与方法 (3)二、道路交叉口概况 (4)三、道路交叉口现状 (6)3.1路段周围现状 (6)3.2道路现状 (7)3.3交叉口配时现状 (9)四、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分析 (10)4.1韦伯斯特配时法 (10)4.2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11)4.2.1交叉口现状交通流特征参数调查 (11)4.2.2交叉口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分析 (13)4.3交叉口周边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16)4.4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分析 (16)4.5交叉口行人过街及机动车现状分析 (18)五、信号配时分析及优化设计 (19)5.1 信号配时现状 (19)5.2信号配时方案优化 (20)5.3渠化改善设计 (21)六、调查总结与过程分析 (22)6.1调查过程总结 (22)6.2调查分析与建议 (22)七、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3)八、参考文献: (25)一、调查方案设计1.1调查目的调查金山大道与金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延误、交叉口的布局以及信号配时情况,重点调查交叉口及其周边重要路段高峰时期的交通流量,还应调查交叉口的交通条件,车道数,机非分隔情况,信号配时等数据,掌握交叉口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最终得出交叉口高峰时期的交通现状。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题目:平顶山市建设路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06 月17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06 月21 日课程设计成绩:《*********》课程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1 平顶山市建设路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意义 (1)2 干线协调控制的参数准备 (3)2.1 建设路干道交叉口间距 (3)2.2 干线协控的道路交叉口配时参数 (3)3 单个交叉口定时信号控制参数计算 (4)3.1 现状信号配时 (4)3.2 计算参数准备 (4)3.3 饱和流量计算 (6)3.4 配时参数计算 (9)4 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 (13)4.1 计算备用配时方案 (13)4.2 选定周期时长 (14)4.3 确定信号时差 (14)参考文献 (20)1 平顶山市建设路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1 设计目的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是将干道上的多个交叉口以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对各交叉口进行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设计,使得尽可能多的干道行驶车辆可以获得不停顿的通行权。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交叉口信号灯配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及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方法,以平顶山市建设路沿线主要交叉口为控制对象,在前期的交通量数据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设计交叉口信号控制最优控制方案,并针对建设路感到交通信号制定协调控制方案。

通过该课程设计的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应当通过课程设计在以下方面获得锻炼:(1)能熟练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的完成交通控制中的设计任务,解决调查、分析、参数的正确选取等问题;(2)提高设计能力,学生通过交叉口控制系统的设计训练,掌握交通控制定时信号的配时设计和计算;(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交通管理与可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可控制课程设计

表 4 交叉口信号配时表 灯色 绿灯时间(s) 方向 东西直行加左转 南北直行加左转 83 81 3 3 84 86 黄灯时间(s) 红灯时间(s)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任务 每人根据自己选择的课程设计题目选择如下课程设计任务之一独立完成各自课程设计: 题目一:长沙市××路-××路交叉口(或××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一)目的 通过对现场观测资料的分析,了解现场交通数据采集方法,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对所观测 的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进行数据分析和现状评价, 并用所学的方法提出交通管理改善措施方案和 进行交叉口交通设计,并进行改善后评价或仿真。 (二)内容 1.选定一信号控制交叉口,收集现状数据资料,包括: (1)交叉口道路几何条件,包括车道数,中央分隔,机非分隔情况; (2)观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交叉口的组织方案,收集交叉口相应标线、标志的设置 情况;如在交叉口旁有建筑物出入交通或路边停车或公交停靠站等现象,应也考虑在内,便于 现状评价和改善。 (3)交叉口交通条件,包括交叉口流量流向情况(分车型折算),现有信号配时;交叉口各 向非机动车流量情况,各向行人过街流量情况。 (4) 绘制交叉口现场图.并量测相关尺寸,如车道宽度,分隔带宽度,行人过街横道宽度,自 行车道宽度等。 2.对所选定的信号交叉口进行评价,包括: (1)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画信号配时图、信号相位图;根据交通冲突分离情况和交叉口 通车效率情况等原则分析目前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和通畅性。 (2)计算各进口各向机动车流的延误、通行能力情况,计算交叉口延误和服务水平情况。分 析目前配时方案的适应性, (3)根据收集的行人、非机动车数据和现场组织方案,分析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的合理 性。若交叉口内有出入组织或停车或公交停靠站等其他情况,分析其目前方案处理的合理性。 (4)根据交叉口交通组织情况,分析交叉口内相应交通标线、标志的适用性。 3.对所选择的信号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包括: (1)信号重新配时:确定相位数;车道划分;配时设计;绘制配时图、相位图; (2)对不合理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 (3)根据优化的组织方案设置相应优化的标志标线;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成的加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叉口成为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西南路与黄河路的交叉口提出解决方案,优化路口的通行能力。

西南路与黄河路相交,其中西南路直行已经通过高架桥与黄河路实现了空间上的分离,但是西南路南进口道的左转的交通量仍然很大,通过信号配时的方案很难解决西南路南进口道的左转车量的2次排队问题,在高峰时期每个周期只能通过7—8量车,其余车辆不得不2次排队。

另外黄河路的左转交通量也十分大,他沟通沙河口区南北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车辆也十分有限,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交通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使用编写的配时软件可以方便的计算配时结果,通过进行计算,得出配时优化结果。

关键词:信号配时、2次排队、解决方案、韦伯斯特、相位目录一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线性..........................................2交通量调查..........................................3交叉口几何外形图....................................二交通现状分析.........................................1信号配时分析........................................2交叉口左转交通现状分析..............................三解决方案 ............................................1下穿式立体交叉的特点................................2下穿式交叉口设计....................................四计算调整后的信号配时.................................1根据韦伯斯特计算调整后的信号配时....................2信号配时软件简介....................................3使用程序计算运行配时................................五调整前后的数据比较...................................六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一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线性黄河路为大连市内东西走向主干路之一,交通量非常大。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交通管理与控制姓名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日期目录1)设计说明书 (1)①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 (1)②路段及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及设施设计方案说明 (2)2)设计计算书 (3)①设计中用到的各类计算及国家标准设计依据 (3)②单点定时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的计算 (4)3)参考文献 (6)4)设计图纸 (7)评语指导教师:徐锦强日期:2012.06.301.设计说明书1.1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原则依据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通过不同颜色的图案、符号、文字随时随地提醒、保护交通参与者,以免在路上遇到状况不知如何处理而发生危险。

交通标志一般设于道路两旁或是路口处,标线则直接画在路面上。

1.1.1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原则(1)一般情况下标志均设置在公路的右侧,驾驶员正急于寻找的位置。

为了便于驾驶员判读,确保交通安全,在高速公路终点附近,还将一些禁令或警告标志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

(2)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均保证标志与标志之间互不影响,而且没有其它结构物阻挡视线。

(4)标志设置能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以便作出安全运行所必须的判断。

(5)路侧标志保证与路肩外缘有25cm的净距,标志板下边缘与紧急停车带外侧路面间有2m的净空。

在公路上方设置的标志,保证板下边缘与路面间的净距>5m。

(6)标志板正面面向来车方向,与公路走向基本成直角布置,板面稍向内倾斜。

关于路侧标志的倾斜问题, 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有些国家的规范认为,只有当标志板与路肩边缘相距9m以上时才向内倾斜,当标志板与路肩外缘相距不足9m时,为防止反光造成的目眩现象,反而将它向外倾斜3°。

(7)同一地点需要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种。

应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

(8)标志牌的支撑结构应保证安全、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标志的支撑结构形式主要有单柱式、双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门架式等几种形式。

交通管理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小西门概况1.1 小西门基础概况1.2 小西门平面示意图1.2 小西门交通现状及问题第二章小西门交通量调查2.1 机动车交通量调查2.2 非机动车交通量调查2.3 行人交通量调查第三章现状问题的分析3.1 各进口道机动车冲突问题分析3.2 各进口道非机动车冲突问题分析 3.3 行人过街问题的分析第四章优化方案4.1 机动车流与非机动车流的优化方案4.2 行人过街的优化方案第五章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小西门概况1.1 小西门基础概况河南理工大学小西门建成于2010年,目的是方便老师的出行,减小大西门的交通压力,防止出现交通事故。

焦作市迎宾路和韩公路在小西门处形成一个T形交叉路口。

交叉口是交通的汇集点,是交通路段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出现交通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

所以,交叉口路段的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整个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

焦作市迎宾路北起龙源路,南至郑焦晋高速公路焦作出口全长7640m,道路路面宽70米,包括快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和辅道,道路两侧为绿化景观控制带。

主车道为双向8车道,与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设计,近期为平交,远期为立交。

迎宾路是焦作市城区主干道和对外交流主要通道,也是游客来焦旅游的必经道路之一。

迎宾路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任务,虽然历经多次拓宽改造,但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外联系的加强,车流量的快速增长,加上开口过多,使得目前路况仍不能满足通行需要,不能实现快速通行,部分路段高峰期出现交通拥堵。

韩公路是一条支路,双向四车道,但是韩公路上有焦作市车辆管理所和万鑫商城的北门,所以车流量也较大,老师或家属们买菜也经过这个交叉口,使得交叉口的行人流量较大。

同时河南理工大学小西门与这两条道路形成一个错位交叉的十字交叉路口,随着近几年老师们拥有的私家车的数量逐渐增加,小西门的车流量也在逐渐增加,在进出小西门是容易也迎宾路上的车辆发生冲突,带来交通隐患。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

名词解释1.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

简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管理的是:人们理性地使用汽车,而不是人们是否拥有汽车。

2.视距三角形: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

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车辆的视距线,应画在最靠近行人道的车道上;而对于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则应取最靠近路中线的车道。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高于1.2米妨碍视线的物体。

3.绝对时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终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的时间之差。

4.绿信比: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 Ge/C表示。

5.通过带:在时-距图上,各个信号交叉口绿灯时间始端连线与终端连线中最窄的一组平行斜线所标定的时间范围称为通过带。

6.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系统管理是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等看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这些个别的组成部分,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7.路边存车: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

路边存车管理的目的是使道路在“行车”及“存车”两方面能够得到最佳的使用。

8.相对时差: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者终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等于两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把区域内的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指挥控制中心管理下的一套整体的控制系统,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系统和网络信号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

10.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专业班级:交通工程姓名:韩小红班级:08-2班学号:20080500210设计时间:2010\1\3-2010\1\9 指导教师:于德新常丽君成绩综合评定表出勤及平时表现(40%)考核项目成绩分布优良中及不及出勤情况(10%)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0%)独立解决问题能力(20%)出勤及平时表现成绩设计成果(60%)考核项目成绩分布优良中及不及计算书质量(20% )设计步骤及计算结果(30%)答辩情况(10%)设计成果成绩指导教师评语:课程设计成绩一、设计目的与任务《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过《交通管理与控制》有关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要求学生按指导教师要求集体进行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较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步骤和内容(一)《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回顾1、交通管理:交通行政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交通优先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2、交通控制:单点控制、干线控制、区域控制、快速道路交通控制、智能监控。

(二)本次课程设计着眼点——交叉口改善设计1、交叉口重要性●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网的重要枢纽点2、改善必要性●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点●交叉口影响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改善交叉口见效快易实施(三)交叉口改善设计的要素1、基本要素:车道构成、道宽设计、视距、渠化、配时。

2、扩展要素:线形、标志标线、分隔带、人行横道、二次过街、景观。

(四)交叉口改善设计的基本流程1、资料搜集整理(1)道路信息调查获取本课程设计所需的道路交叉口主要信息,包括:交叉口几何形状调查,要求画出交叉口示意图,并标明与设计有关的主要几何参数。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1. 交叉口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1.1 交叉口现状概况此次交叉口信号灯控制配时的调查地点是民族大道与南湖大道交叉口。

该交叉口地属于平面十字型交叉口,两条大道均为六车道,交叉口有专设右转车车道。

1. 2交叉口设计交通流量数据(见实习交通量数据表)1.3交叉口各进口道大车率(见实习交通量数据表)2.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优化组织方案设计2.1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案交叉口进行如下渠化:2.2交叉口设计相位方案3 信号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图和信号相位基本方案如下: 3.1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流程WEBSTER法信号配时流程图3.2信号配时方案原理①计算饱和流量,公式如下。

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w=1(此交叉口选取W=3.5m) 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g=1-(G+HV)G ―道路纵坡,下坡时取0HV―大车率,这里,HV不大于0.50自行车影响校正系数: fb=1 (有左转专用相位)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T=SbT ×fw×fb×fg各类进口车道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SbL =SL×fw ×fgSbL―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饱和流量: Sd=ST +SL②计算流量比,公式如下。

yi=qi/si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Y=Σmax[yj,yj……]= Σmax[(qd/sd)j, (qd/sd)j……]④启动损失时间L=Σ(l+I-A)⑤信号周期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1.5L+5)/(L-Y)C 0—周期时长,Y—流量比总和,L—信号总损失时间,S bT——直行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 车道 Sbi直行车道1400~2000平均1650左转车道1300~1800平均1550右转车道1550⑥各个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和显示绿灯时间,计算式所示:gej=Ge×max[yi,yi……]/YGe—总有效绿灯时间,就是C0减去L。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成的加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叉口成为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西南路与黄河路的交叉口提出解决方案,优化路口的通行能力。

西南路与黄河路相交,其中西南路直行已经通过高架桥与黄河路实现了空间上的分离,但是西南路南进口道的左转的交通量仍然很大,通过信号配时的方案很难解决西南路南进口道的左转车量的2次排队问题,在高峰时期每个周期只能通过7—8量车,其余车辆不得不2次排队。

另外黄河路的左转交通量也十分大,他沟通沙河口区南北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车辆也十分有限,为了提供更加方便的公共交通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通过使用编写的配时软件可以方便的计算配时结果,通过进行计算,得出配时优化结果。

关键词:信号配时、2次排队、解决方案、韦伯斯特、相位目录一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线性..........................................2交通量调查..........................................3交叉口几何外形图....................................二交通现状分析.........................................1信号配时分析........................................2交叉口左转交通现状分析..............................三解决方案 ............................................1下穿式立体交叉的特点................................2下穿式交叉口设计....................................四计算调整后的信号配时.................................1根据韦伯斯特计算调整后的信号配时....................2信号配时软件简介....................................3使用程序计算运行配时................................五调整前后的数据比较...................................六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一交通数据调查1交叉口线性黄河路为大连市内东西走向主干路之一,交通量非常大。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11414【范本模板】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11414【范本模板】
(4—1)
式中: --车道组 的饱和流率, ;
——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率, ,在缺乏实测数据时取值1900 ;
——车道组 所包含的车道数;
--进口车道各类校正系数。
首先需要确定交叉口进口车道各类校正系数:
(1)车道宽度校正如式4—2所示
(4-2)
式中: ——车道宽度校正系数;
——车道宽度,m。
根据设计的渠化方案,确定各个进口道的宽度,各个进口道各车道的宽度如下表4—1所示.
根据以上计算与调查数据,利用式4-6计算得各进口道自行车/行人对右转车流影响的校正系数如表4—7.
表4-7各进口道自行车/行人对右转车流影响的校正系数
方向
机非对右转影响系数
方向
机非对右转影响系数

0.912

0。924
西
0.781

0。900
根据以上校正系数,利用式4-1计算得各车道组复杂情况下的饱和流率,其结果如表4-8示。
河南城建学院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交通管理与控制
题目:平顶山建设路—凌云路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学生姓名:李鹏举
学号:071413220
指导教师:刘丽华、张蕾
设计教室:10#B609、302
开始时间:2016年01月04日
完成时间:2016年01月08日
课程设计成绩:
(4-7)
式中: -—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区域的行人占用率;
根据表4-5中计算得数据,利用式4—7,计算出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区域的行人占用率如下:东进口0。327、西进口为0.37、南进口0。48、北进口为0.28。
步骤三:计算绿信号时间内的自行车流率及机非冲突区自行车占用率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十字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设计姓名:吴明健专业:交通工程班级:交通1321 学号:1302421091基础资料收集1.1道路几何条件调查交叉口现状图(要求使用 AUTOCAD®出)。

例:滏河大街与和平路交叉口几何条件调查表1.2交通条件调查(1) 交通量调查高峰小时流量表ass57*68sess56s第三相位 第二相位东左204 20 —直 232 716 11 右 228 195 — 西左135 73 — 直 234 625 38 右 101 99 — 南左57 94 — 直 690 576 26 右 142 99 — 北左56 170 — 直 668 781 38 右98 85 — 合计28453533113(2)相位数:3;信号周期:157s;(3)现状评价分析交叉口现状评价结果表进口通行能力 饱和度 延误 排队长度1.3交叉口问题分析(1 )非机动车道狭窄,而非机动车车流量又很大,导致非机动车越过停止线等待信号并在路口大量冗积,严重影响机动车右转;(2)西进口处机动车道只有两条,分别为直行左转合用车道和直行右转合用车道,直行右转合用车道上直行车等待信号灯时会影响后方右转车辆;(3)直行车辆和左转车辆会受对向直行和左转车辆的影响,从而滞留在交叉口内,影响通行效率。

2交叉口概略设计2.1问题对策及概略设计(1)机动车道设计(要求使用 AUTOCA画出)东西南北车道均为 3米,非机动车道均为 3米,具体见图。

(2)非机动车道设计方案南北不变,西进口到处将非机动车道由原来的 1.5米扩建至3米。

(3)信号控制方案具体计算过程及方案结果如下。

2.2信号配时初步检验流量比总和Y是否满足<0.9 :方案一不满足,方案二满足。

3详细设计3.1进出口道设计东西南北车道均为 3米,非机动车道均为 3米,具体见图。

3.2信号控制方案4设计方案评价交叉口设计方案评价表对设计方案进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计算表(第一次试算)交叉口:文化西路/福山路交叉口(7:00——8:00)初始周期时长100s
1 / 8
表2饱和流量校正系数表(第一次试算)
2 / 8
表3饱和流量与通行能力计算表(第一次试算)
3 / 8
表4 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计算表(第二次试算)
4 / 8
表5 饱和流量校正系数表(第二次试算)交叉口:文化西路/福山路交叉口(7:00——8:00)初设周期C=100s、相位数j=3,计算相位损失时间L
5 / 8
表6饱和流量与通行能力计算表(第二次试算)
6 / 8
表7 延误及服务水平估算表交叉口:文化西路/福山路交叉口(7:00——8:00)初始周期时长100s 计算周期时长90
7 / 8
8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