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实验终结版LC
急性毒性(GB20592-2006)
![急性毒性(GB20592-2006)](https://img.taocdn.com/s3/m/395b67ca33687e21af45a9a7.png)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急性毒性GB20592-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急性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宁涛、尚为、冯智颉、绍从、园、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急性毒性1 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本》3 术语和定义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急性毒性实验内容优制材料
![急性毒性实验内容优制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1d66b7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e.png)
行业材料
27
原则是余数即为所属组别,余数0属最后一组。当同一区 组中有相同余数时,非0余数按顺序分配至未分配动物的 首位组,而0余数则按顺序分配至未分配动物的末尾组。 如下表第一区组中,第一个余数是0,将1号大鼠分到第 4组;第2个余数为1,2号大鼠分到第1组;第3个余数仍 为1,未分配动物的第2组居首位,故将3号大鼠分到第2 组;余下4号大鼠则分到第3组。
初步了解动物致死的原因,为研究毒作用的机
制提供线索,进而为制定中毒急救治疗措施提
供依据。
行业材料
4
由急性毒性试验可得到两类毒性参数
上限参数 是以死亡为终点的毒性,包 括绝对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 死量、最大耐受量等;
下限参数 是以非致死性急性毒作用 为终点的毒性,包括急性阈剂量和无 作用剂量等。
行业材料
39
LD50的计算公式
行业材料
40
校正公式
行业材料
41
LD50的标准误
行业材料
42
LD50 的95 %可信限
LD50 的95 %可信限 =log-1(log LD50±1.96×Sx50)
行业材料
43
i—组距,即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剂量之差
Xm—最大剂量对数 P—各剂量组死亡率(死亡率均用小数表示)
获得的信息有限
动物死亡和观察的症状不足以反应生理学、 血液学和其它化验检查所提供的毒性信息
有许多因素影响LD50值的测定,实际上测得
的LD50是近似值
行业材料
51
LD50所表达的是50%动物存活与50%动物死 亡的点剂量,是一个质的现象,而在实际工
作中,往往发现有些外源化学物用同一物种、
同一品系的实验动物、用相同染毒条件所得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e264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8.png)
毒理学实验技术总结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
而毒理学实验技术则是研究这些有害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评估物质的毒性、确定安全剂量范围,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毒理学实验技术。
一、急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是毒理学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其目的是测定化学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为 24 小时至 14 天)对生物体造成的损害。
实验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经口急性毒性实验和经皮急性毒性实验。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是将化学物质以特定的剂量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然后观察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
通过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物质的毒性强度。
LD50 越小,说明物质的毒性越强。
经皮急性毒性实验则是将化学物质涂抹在动物的皮肤上,观察其对皮肤的刺激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全身性毒性反应。
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等,以及化学物质的给予方式和剂量。
同时,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密切观察,记录其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不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周期较长。
亚慢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期通常为 90 天左右,而慢性毒性实验则可能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些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在长期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体产生的潜在危害,如对器官功能的影响、致癌性、致畸性等。
实验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体重、饮食、行为、血液生化指标等,并在实验结束时对动物进行解剖,检查各个器官的病理变化。
三、遗传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用于检测化学物质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害作用,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 DNA 损伤等。
常见的遗传毒性实验方法有:1、细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 实验):通过检测化学物质对细菌基因突变的诱导作用,来评估其遗传毒性。
2、微核实验:观察细胞中微核的形成,以判断化学物质是否导致染色体损伤。
急性毒性实验内容
![急性毒性实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133b411fad6195f312ba6d6.png)
实验动物的标记
方法一:
6
按右前肢、右肋、右后肢、颈部、背中、尾根、左
前肢、左肋、左后肢,顺序编号为1~9号,不染色 为10号。在动物相同部位涂染另一种颜色染料表示 十位,两种颜色可编1~99号。 方法二:
以头部为1号,顺时针方向依次从右耳、右前肢、右
后肢、颈部、背中、尾根、左耳、左前肢、左后肢 染色,分别为2~10号。
同一品系的实验动物、用相同染毒条件所得 到的LD50值相同或相似,但其毒作用带或致 死剂量范围却有明显的不同,表明化学物的 实际毒性存在差异。
急性毒性试验不等于LD50测定
可用少量动物测定ALD,并进行临床观 察、化验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当口服剂量大于5g/kg或注射剂量大于 2g/kg时,不产生急性毒性或死亡,则不 必准确的测定LD50
20只小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组表
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动物
剂量选择及分组
剂量选择
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估计毒性中值
预试,求出待测化学物0 %~100 %或
10 %~90 %的大致致死剂量范围 设计正式试验的剂量和分组
剂量分组
i=lgLD100-lgLD0/n-1 或i=lgLD90-lgLD10/n-1 n:设计的剂量组数
实验动物分组
目的: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原则:按统计学原则随机分组,使非处理
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持一致,提高每组实验
动物间的均衡性。 常用方法:完全随机和随机区组
完全随机设计
将实验动物编号,从随机数字表上任意横 行或纵行的任意数字开始,顺序取下数字, 标于每个动物号下,然后用计划组数去除 随机数字,所得余数即为所属组别。如将 20只动物分为4组,从随机数字表的第 11行开始,顺序取20个数字,用4除 的余数即为组别。
急性毒性(GB20592-2006)
![急性毒性(GB20592-2006)](https://img.taocdn.com/s3/m/a29074ba910ef12d2af9e753.png)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20592-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尚为、冯智颉、刘绍从、张园、陈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3 术语和定义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内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https://img.taocdn.com/s3/m/30b9c35a3c1ec5da50e270c5.png)
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尚为、冯智颉、刘绍从、张园、陈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目录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分类 (4)4.1 物质的分类 (4)4.1.6 吸入毒性的特定考虑 (6)4.2 混合物的分类 (6)4.2.4 有整体可用急性毒性试验数据时混合物的分类 (7)4.2.5 无整体可用急性毒性试验数据的混合物的分类:搭桥原则 (9)4.2.6 按混合物组分进行混合物的分类(加和性公式) (10)5 判定流程 (11)6 类别和警示标签 (15)7 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 (17)8 警示性说明 (19)8.1 防止可能的误用和接触使健康遭受影响的说明 (19)8.1.1 通风控制 (19)8.1.2 卫生措施 (19)8.1.3 个人保护用品 (19)8.1.4 呼吸保护装置 (20)8.2 发生事故时阐明适当措施的说明 (20)8.2.1 泄漏 (20)8.2.2 消防 (21)8.3 急救 (21)8.3.1 总则 (21)8.3.2 吸入引起的事故 (21)8.3.3 由摄入引起的事故 (22)8.3.4 由皮肤接触引起的事故 (23)8.3.5 由眼睛接触引起的事故 (23)8.4 环境保护和适当处置的说明 (23)8.4.1 环境保护 (23)8.4.2 处置 (24)8.5 消费者的专门说明 (2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4c957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b.png)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方法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 Study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单一成分的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测。
2试验目的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可评价化妆品原料能否被直接吸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进入呼吸道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可对受试物进行毒性分级,为亚急性毒性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中染毒浓度选择提供依据。
3定义3.1急性吸入毒性acute inhalation toxicity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物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3.2半数致死浓度(LC50)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物后,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半数死亡的毒物的统计学剂量,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物的质量(mg/m3)来表示。
3.3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equivalent diameter(AD)气溶胶颗粒与不同直径标准单位密度(1.0g/cm3)球形颗粒中某一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相同时,该标准球形颗粒的直径即为空气动力学直径。
其计量单位为μm。
3.4质量中值空气动力学直径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MMAD)气溶胶中小于和等于某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总质量,占全部颗粒物质量50%时,该直径即为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数直径。
3.5几何标准差geometric standard deviation(GSD)用以描述气溶胶颗粒大小的分布状态。
以撞击器各级累积百分比为Y轴、粒径为X轴拟合对数概率曲线,以累积百分比84.1%对应的粒径除以累积百分比50%的粒径,即为几何标准差。
4试验的基本原则受试物通过吸入暴露装置制备成不同浓度的样品,各试验组动物在一定时间内吸入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暴露浓度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吸入暴露后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期间死亡的动物要进行尸检,试验结束时存活的动物要处死进行大体解剖。
急性毒性(GB20592-2006)
![急性毒性(GB20592-2006)](https://img.taocdn.com/s3/m/1225d62c2f60ddccda38a081.png)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20592-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尚为、冯智颉、刘绍从、张园、陈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3 术语和定义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内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急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a893c3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6.png)
1 实验设备
2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包括动物饲养箱、 注射器、生物安全柜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 条件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
3 实验操作
实验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 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
分析不同剂量下实验对象的反 应情况,确定毒性的剂量响应 关系。
死亡率分析
计算不同剂量下实验对象的死 亡率,评估物质的致死能力。
实验流程
1
试验前
确定实验目标和方法,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2
试验进行
按照指定剂量和时间给予实验对象物质,并记录相关数据。
3
试验后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物质的毒性程度。
实验对象和数量
动物实验对象
常用的动物实验对象包括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鼠、兔子等。
细胞实验对象
细胞实验对象常用的细胞系包括人类细胞系和 动物细胞系。
实验条件
急性毒性实验
了解急性毒性实验的概述、流程、实验对象和数量、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分 析以及实验局限性。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实验概述
1 定义
急性毒性实验用于评估物 质在给定剂量和时间内对 生物体的毒性。
2 重要性
确定物质的毒性程度对安 全评估和风险控制至关重 要。
3 法规要求
许多国家和地区要求进行 急性毒性实验以确保产品 的安全性。
症状分析
观察实验对象的各种症状,了 解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实验局限性
1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动物模型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2 剂量和时间的局限性
实验中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3 伦理道德的局限性
两种LC乙醇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毒性比较
![两种LC乙醇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毒性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2e762b2f121dd36a32d82d4.png)
急性毒性(GB-)
![急性毒性(GB-)](https://img.taocdn.com/s3/m/17126a0edd36a32d737581d8.png)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20592-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Safety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precautionary labeling and precautionary statements of chemicals-Acute toxicity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6章、第7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其有关技术内容与GHS中一致,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利兵、李宁涛、尚为、冯智颉、刘绍从、张园、陈文。
本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实施;自2008年12月31日起在流通领域实施,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为标准实施过渡期。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判定流程、类别和警示标签、类别和标签要素的配置及警示性说明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品引起的急性毒性按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的危险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44—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联合国《化学品分类及标记全球协调制度》(GHS)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3 术语和定义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经口或经皮肤摄入物质的单次剂量或在24 h内给与的多次剂量,或者4 h的吸入接触发生的急性有害影响。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ea40542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c.png)
急性毒性试验
第4页
二、试验准备
试验应在符合GLP试验室内进行,试验样品质量和稳定性应符合要求,与药效学及 临床试验一致。
(一)样品液配制
中药材町用浓缩煎剂或浸膏,中药制剂可用不含辅料提取物加水或用o.5%羧基纤 维素钠,0.5%吐温—80,5%阿拉伯胶等混悬剂、增溶剂配成混悬液等,尽可能配成 水溶液,水不溶性成份可用植物汕配成油溶、乳浊液。也有用乙醇、聚乙醇等溶剂配 成样品液者,但溶剂本身急性毒性能干扰试验结果,所以,急性毒性试验汇报中应对 样品液配制方法加以详细说明,必要时设溶剂对照组。
急性毒性试验
第7页
第二节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LD50测定
最小致死量是使动物刚好致死药品剂量,但因为药品性质,给药方法和个 体差异,每只动物最小致死量确很大差异,试验和统训学原理表明一群动物 最小致死量平均值相当于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测定方法很多,但试验没 计大同小异,所不一样者为算方法不一样,其试验方法以下:
急性毒性试验
第12页
(二)安全性评价
(1)依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判断供试药品毒性强弱、类型。我国尚无统—要求。
(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临床研究有指导意义,能够为临床研究时探索安全有 效剂量防止出现急性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不过,鉴于人体与各种动物对各类化合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各类 型毒性反应差异,尚无规律可循,现有化学药品统计数据表明,在进行临床研 究时,仍应依据试验结果参考文件资料报道进行由低到高安全治疗剂量探索。
(二)样品液浓度及给药容量
为了求得最低致死且或半数致死量,需要设不一样剂量组,使个别组反应率在50% 以上,个别组反应率在50%以下。不一样剂量设定有两种方式,—是浓度一定不一样 给药容量,另—种是容量一定不一样给药浓度,二者各有所长。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7f39f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d.png)
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报告急性毒性实验是我班进行的一项特殊的实验。
我班是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团队。
我经常组织一些班委和班干部进行活动,还组织一些活动,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如开展“三走进军营”的活动、“我的成长”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走进孤儿院等活动。
其中组织这些活动最主要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是“三走进军营”活动。
它是一项特殊而且重要的实践活动。
因为它使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敏捷了,情感更丰富了,而且使我和同学们都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了。
它使我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应用化学方法和技能对化学学习和实践有了较大帮忙和促进作用。
下面我将以急性毒性实验为例作一介绍。
一、实验准备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在实验前进行了大量地准备。
首先我们根据实验需要准备了许多化学试剂。
如试剂一:硼砂钠与氯气的混合溶液等;试剂二:试剂三:小苏打水等;试剂四:药品五:注射器一只;小苏打水五:水银滴定管一只;药品六:小苏打二: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一瓶;药品七:小苏打水三瓶。
二、实验步骤1、操作:实验前准备,要用盐酸、硫酸或其他溶液配制(要严格控制浓度),并用一种特殊的试剂配制成溶液,称取该溶液在一碗中并用小金属勺子舀入一小碗。
2、观察:在试验中主要观察实验对象的行为变化。
包括其外观特性和气味变化。
3、分析:用万用表测试不同浓度物质并记录。
4、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记录,如变黄、变白及变浓等。
5、防护:如被污染物品处置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伤口和皮肤,用肥皂水进行局部清洗以防止感染,然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6、处理:用无菌水冲洗1小时,并用硫磺粉消毒伤口和皮肤。
7、处理后观察:如硫磺粉消散后,应再次用清水冲洗伤口和皮肤,直至伤口和皮肤无大碍后可继续进行下一步实验流程或休息时间,使其充分恢复至正常呼吸水平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实验流程或休息时间,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急性毒性实验终结版LC
![急性毒性实验终结版LC](https://img.taocdn.com/s3/m/8330edd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e.png)
学习静式呼吸道染毒操作方法 学习测定和计算LC50的试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目的
呼吸道吸入染毒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动式吸入,一种是静式吸入。
实验原理(染毒方式)
01
02
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LC50)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受试物少、适用于小动物 接触易挥发液 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缺点:受试物浓度难维持恒定,而且实验动物有经皮吸收的 可能。
急性毒性试验
单击添加副标题
-LD50 与LC50 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方式可有多种,包括经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射染毒方式等。
确定受试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LC50、观察受试物所致的急性中毒症状及其毒性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毒性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实验目的及意义: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
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 熟练掌握经口灌胃染毒操作技术 掌握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
优点:能即时补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氧分压,二氧 化碳分压,温度、湿度,受试物浓度保持恒定。 缺点:设备复杂,消耗受试物多、易污染环境
动式吸入:
注意单位!
染毒柜内受试物浓度的计算
实验动物及器材
试剂和材料
试剂 受试物(易挥发液体,苯(原液))、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品红溶液或其他染色剂。
敌敌畏(DDVP)配制:(组距1.4,给药量0.2ml/10g)
(4℃)
(25 ℃ )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面向操作者,使动物的上消化道固定成一直线
灌胃操作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 察。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死亡前的特征。按照实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中毒的症状观察:兴奋、流涎、肌震颤、抽搐、管状尾、呼吸减慢、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大小便失禁、大剂量侧卧以致死亡。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6c2d291cb90d6c85ec3ac66f.png)
LD50和最小致死量及其可信限的汁算可采用Bliss法,改进寇氏法、点斜
法、简化概率单位法或其他的计算方法。汁算结果对比表明,不同的汁算方 法,结果间一般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品试验结果却常见有显 著差异。冈此,采用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完全可以满足LD50计算的准确性。
正式试验:在预试验Dn和Dm剂量范围内按等比设三个以上剂量组,其组间 剂量的比值,一般在1;0.6至1:0.9范围内。购入动物试验前应驯化1星 期,随机或按体重分组,每组10只以上,雌雄各半,分别编号,给药前应禁 食(不禁水)过夜。各给药组和溶剂对照组按体重给药后,试验当日应多次观
察,第二日至最后—日应每日有二人以上同时观察1次并及时详细汜录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验(单次给药毒性试验)主要观察对实验动物一次给药后所产生的毒
性症状及其程度,出现和消失的时间,死亡的发生率并计算出其最大给药量, 最小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等。由于中药毒性常较小,单次给药往往不能表
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我国药政部门把一日内多次给药观察受试药物毒性的实验
也称作急性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推测新药对人的急性毒性的强弱。同时,它可以为长 期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等试验设计提供剂量选择依据和有关 毒性信息,还可以推测受试药物毒性发生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与半数有效量 (ED50)比较判断新药的安全系数。因此,急性毒性试验对了解新药的毒性是非常 必要的。 鉴于种种因素造成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症状和致死量)在不同实验室内有较大的 差异,且耗费大量动物而所取得的动物毒性的信息量相对较少,因此,各国目 前都在修订急性毒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希望能利用尽可能少的动物数量而取得 有价值的信息,同样达到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fd73a0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a.png)
急性、慢性和亚慢性毒性实验急性毒性试验(一)经典的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通过试验得到化合物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并求得LD50( LC50)1、实验动物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
一般受试动物应是雌、雄各半;若雌、雄动物对待测化学物毒性的敏感程度有明差异,则应分别求出各自的LD50;如果试验是为畸形试验做剂量准备,也可仅做雌性动物的 LD50 试验。
小动物每组 10 只,狗等大动物可每组 6 只。
2、染毒剂量设计首先要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态、纯度、杂质成分与含量、溶解度、挥发度、PH 等理化性质。
对于新的受试化学物,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期毒性中值,先用少量动物,以较大的剂量间隔(一般按几何级数)染毒,找出找出10%~90%(或0%~100%)的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在这个剂量范围内设几个剂量组。
改良寇氏法最好设 5 个剂量组,每组 10 只动物,雌雄各半,剂量组要求以等比级数设置。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i=(lgLD90-lgLD10)/(n-1)或:i=(lgLD100-lgLD0)/(n-1)式中 i 为组距(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差);n 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有的毒性较小,此时可不再求其LD50,而应进行限量试验。
在用大鼠或小鼠进行试验时,一般用20只动物,雌雄各半。
单次染毒剂量一般限定为5g/kg (体重),对于食品毒理学试验,限量要求为15g/kg(体重)。
如果实验动物无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死亡率低于50%),则可得出LD50大于限量的结论。
3、观察染毒后一般要求观察14天,依据14天内动物的总死亡情况计算LD50。
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受试物有关测试规程要求确定观察期的长短。
观察内容包括:(1)动物死亡情况:包括动物死亡数及各自的死亡时间。
急性毒性试验总结
![急性毒性试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ab9f77bb68a98271fefad0.png)
急性毒性试验总结目前搜集到的水质的急性毒性试验相关标准有3个,分别是《GB/T 15441-1995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 16125-2012 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方法》《GBT 13267-91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 急性毒性测定方法》以下分别针对三个标准进行简单的整理归纳:一、GB/T 15441-1995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废水、纳污水体及实验室条件下溶性化学物质的水质急性毒性监测。
2主要仪器耗材、化学试剂(1)、氯化汞(剧毒)(2)、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冻干粉)(3)、生物发光光度计(4)、2ml、5ml测试管(玻璃制品,与生物发光光度计配套)3实验过程主要是以氯化汞作为参考毒剂,进行样品的测试,后期需要绘制曲线将测得的数据转化成相应的氯化汞的浓度4、结果表达(1)可用氯化汞浓度来表达样品毒性(2)可用EC50值表达样品毒性此方法难点:1、氯化汞为剧毒,次方法使用氯化汞次数较多,需要操作人员特别注意。
2、对于后期的各种计算,需要多次试验进行总结整理二、《GB/T 16125-2012 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方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可溶性化学物质的毒性、工业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浸出液的综合毒性、废水的处理效果、地表水、地下水及水中沉积物的毒性2主要仪器耗材、化学试剂1、常规化学试剂即可2、大型溞幼溞(受试生物)3、常规现场测定仪器如PH计、溶解氧仪、温度计等3实验过程将样品稀释不同的浓度,事先通过预实验,确实出大型溞全部存活和全部死亡的浓度,在这个浓度范围内进行稀释,观察受试生物的情况4、结果表达以24hEC50或48hEC5来表示受试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对大型溞运动能力(包括死亡)抑制的程度。
检测化学物质样品时,以mg/L表示,当检测废水样品、固体废弃物或水中沉积物浸出液时,以百分数或ml/L表示。
此方法难点:与其他生物毒性一样,对于受试生物的培养、繁殖、驯养及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的存活率,都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食品的测定 实验:急性毒性实验
![食品的测定 实验:急性毒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9433119227916888486d79e.png)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掌握LD50的测定方法. 2,观察马钱子的毒性反应.
二,实验原理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 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药物毒性的大小,常用动物的致死 量来表示,因为动物生与死的生理指标较其他指标明显, 客观,容易掌握.致死量的测定也较准确.在测定致死量 的同时,还应仔细观察动物是否出现耸毛,倦卧,耳壳苍 白或充血,突眼,步履蹒跚,肌肉瘫痪,呼吸困难,昏迷, 惊厥,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
分组完毕和各组剂量算出后,分组灌服或注射不同剂量的 受试药物.为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实验最好从中间剂量开 始,以便从最初几个剂量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 两端剂量是否合适,便于调整剂量和组数.为了提高实验 的精确度和节省药物,受试药物可按"低比稀释法"配置. 即使每只动物的用药体积相等(0.2ml/10g),而溶质不 等.给药后逐日观察并记录中毒反应,死亡率和死亡情况.
致死量的测定常以半数致死量为标准.半数致死量是指能 够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剂量,妈药物致死量对数值, 用符号LD50表示.由于LD50的测定较简便,可靠,而且 稳定,现已成为标志动物急性中毒程度的重要常数. LD50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如Bliss法,改进寇氏法,简化 机率单位法,累积插值法,机率单位-加权直线加归法等 等.以上方法虽各有特点,但都有共同的要求: (1)动物:均选用体重17~22克健康小鼠(同次试验体 重相差不得超过4克),或选用体重120~150克(同次试 验体重相差不得超过10克)健康大鼠作实验动物.性别相 同或雌雄各半.
(4)正式试验前,均须先用少量动物进行预试试验,大 致测出受试药物引起0%和100%死亡率的致死量范围,然 后安排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组数不得少于三个剂量组,一 般选用4~5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为10~20只. (5)报告LD50时需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属及品系,性别, 体重范围,给药途径及每个剂量组动物数等,还需注明受 试药物的配制方法,给药剂量,各组剂量间的比值(一般 以0.65~0.85为宜),给药容积,观察时间及计算方法. 还须标出LD50的95%可信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试物溶液,而各个剂量组的动物均给予相同单位体
重体积的受试化学物。
CHENLI
5
敌敌畏(DDVP)配制:(组距1.4,给药量0.2ml/10g)
剂量mg/kg 原液量(g)
36.44
0.1139
原液量(ml)
(4℃)
0.0813
定容量(ml) 50
原液量 (ml)
(25 ℃ )
0.0948
51.02
根据实验动物中毒症状、死亡时间、特征 和LD50,按受试物种类,分别参照相应的经口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判断该受试物的毒 性大小及毒性特征。
CHENLI
9
实验课所需准备的试剂和材料:
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按每组5~6人,每组10只动物, ♂♀各半)、50 ml容量瓶(每组1个)、加样器(200μl、 1000μl)、加样枪头、DDVP原液、1 ml玻璃注射器、灌 胃针头(每组2套)、棉签、染液、LD50记录纸、小鼠笼 (每组2个)、电子天平(2台)、搪瓷托盘(每组一个)、 受试物、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品红溶液或其它染色 剂。
CHENLI
17
结果评定/结果评价 依据实验动物中毒症状、死亡时间、LC50
及急性毒作用带,参考相应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评价毒物的急性毒性强弱,判断该受试物的毒性 大小及其毒性特征。
0.1594
1139
50
0.1327
71.43
0.2232
0.1594
50
0.1858
100
0.3125
0.2232
50
0.2603
140
0.4375
0.3125
50
0.3642
196
0.6125
0.4375
50
0.5099
CHENLI
6
灌胃操作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面向操作者,使动物的上消 化道固定成一直线
急性毒性试验
-LD50 与LC50 的测定
CHENLI
1
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目的及意义: 确定受试物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LC50、观
察受试物所致的急性中毒症状及其毒性作用特点, 为进一步的毒性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急性毒性试验的染毒方式可有多种,包括经 口、经呼吸道、经皮及注射染毒方式等。
CHENLI
急性毒性实验一般首选哺乳动物,其中又以大小鼠最
为常用。大、小鼠主要依据肛门与生殖器之间的距离来区
分。远——♂、近——♀。成年鼠:雄性卧位可见睾丸, 雌性可见腹部有12个乳头。
动物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应依据统计学原则进行随机分组。
1 2 3 4 5 6 组数 1
只数
2
.
.
体重
CHENLI
1 82 79 3 64
CHENLI
10
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LC50)
实验目的 学习静式呼吸道染毒操作方法 学习测定和计算LC50的试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原理(染毒方式) 呼吸道吸入染毒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动式
吸入,一种是静式吸入。
CHENLI
11
静式呼吸道吸入染毒: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消耗受试物少、适用于小动物
CHENLI
7
LD50计算(改良寇氏法)
改进寇氏法是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 的方法,又称Karber法或平均致死量法。本法要求每个染 毒剂量组动物数要相同,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 率呈正态分布,最低剂量组死亡率呈<20%,最高剂量组死 亡率>80%。
CHENLI
8
毒性分级及结果评定
LC50计算:同LD50
CHENLI
16
中毒症状和动物死亡情况观察
急性毒性试验的观察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中 毒体征及发生过程、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体重和病理形 态学变化。
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 间及死亡前的特征。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周期一般为14天, LD50或LC50计算时以观察周期内各组动物的总死亡数为依 据。根据观察情况分析中毒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按照实 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接触易挥发液 态化合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缺点:受试物浓度难维持恒定,而且实验动物有经皮吸收的
可能。
动式吸入:
优点:能即时补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氧分压,二氧
化碳分压,温度、湿度,受试物浓度保持恒定。
缺点:设备复杂,消耗受试物多、易污染环境
CHENLI
12
染毒柜内受试物浓度的计算
注意单位!
CHENLI
5 4
受试物剂量选择
对于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剂量选择可参照同系物 的毒性或文献资料加以估计,先用少量动物以组距 较大的一系列剂量进行预实验,找出粗略的致死剂 量范围,然后再设计出正式实验剂量组
受试物配制
本次试验所用的受试物是80%的敌敌畏(DDVP)原液。
按照事先设计的剂量分别稀释配制为几种不同浓度的
2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LD50)
试验目的
学习急性毒性试验的实验设计原则
熟练掌握经口灌胃染毒操作技术
掌握LD50计算方法和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试验内容
动物选择和性别鉴定
称重、编号和随机分组
小鼠经口灌胃操作技术
毒性症状观察、LD50计算和毒性分级
CHENLI
3
操作步骤
动物选择及性别辨认
毒性作用/中毒症状和动物死亡情况观察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 察。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 死亡前的特征。按照实验结果,填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中毒的症状观察:兴奋、流涎、肌震颤、抽搐、管状尾、
呼吸减慢、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大小便失禁、
大剂量侧卧以致死亡。
13
试剂和材料 实验动物及器材 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每组10只,♂♀各 半),小鼠笼(每组2个)。静式吸入染毒柜6个、 吸管、动物秤、记录纸。 试剂 受试物(易挥发液体,苯(原液))、苦味酸 酒精饱和液、0.5%品红溶液或其他染色剂。
CHENLI
14
操作步骤 选择健康实验动物,称重(精确到0.1g),编号, 随机分组。 剂量分组
CHENLI
15
呼吸道吸入染毒:
依设计剂量浓度及染毒柜体积,计算需要加入的受试物 量。将5♂、5♀共10只小鼠→放入静式染毒柜内→加盖 (注:每只小鼠每小时所需要的气积为3L)。将液态受 试物经加药孔加到接物蒸发器(纱布、滤纸、蒸发皿或小 型加热器)上→开启小电扇,计时→观察、记录中毒症状 和动物死亡情况。染毒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盖子,驱 走柜内残存的含毒空气,取出动物,存活者归笼继续观察。 (症状: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