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四章 直线与角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线与角单元整体课程设计

线与角单元整体课程设计

线与角单元整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与角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的性质、射线的特点、线段的定义以及角度的度量。

2. 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垂直、平行、相交等基本关系进行问题求解。

3. 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和角度的转换。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准确画出直线、角度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和证明来解决与线与角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美的感受。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中相互尊重、倾听和帮助。

3. 通过对线与角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何知识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对知识实用性的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四年级的几何单元,旨在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对几何图形有初步的认识,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但逻辑推理能力尚在发展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演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几何知识,提高几何思维。

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强化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线的概念与性质: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及区分;线段中点、直线上点的分类。

2. 角的概念与度量:角的定义、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

3. 线与角的相互关系:垂直与平行的定义、性质及判定;角的和差运算。

4. 几何图形的构造:运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准确画出给定角度和线段。

5.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线与角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几何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线的概念与性质,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分。

第二课时:线段中点、直线上点的分类,角的定义及分类。

第三课时:角的度量,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性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直线的性质、角的性质以及直线与角之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几何证明和几何变换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几何图形和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图形演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几何证明和几何变换的知识尚不了解,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性质,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直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角的性质,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直线与角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直线与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2.角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直线与角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直线和角的性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直线和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直线与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3.分组合作的任务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直线和角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直线的性质,包括直线的表示方法和直线的性质。

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索角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角的性质,并进行讲解。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教案(新版)沪科版
2.尺规作角:介绍圆规和直尺在作角过程中的应用,强调角度的准确性。
②词:线段与角的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1.线段:端点、长度、可度量性。
2.角:顶点、两边、可度量性。
③句:尺规作图的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
尺规作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作图题:请用尺规作出一个角度为45度的角。
答案:首先,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1厘米的圆。然后,用直尺在圆上画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最后,用直尺在直径的两端各画一个点,连接这两个点,得到一个角度为45度的角。
3.作图题:请用尺规作出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答案:首先,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然后,用直尺在圆上画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最后,用直尺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截取一个点,连接这个点和圆上的点,得到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复杂的案例时有些困难,这说明我在讲解时可能没有讲得足够清晰。未来,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此外,我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设置的主题可能有些宽泛,导致学生讨论时有些迷茫。下次,我可以更加具体地给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更有方向。
2.作图题:用尺规作一个角度为45度的角。
3.应用题: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求第三边的长度。
4.应用题: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度和60度,求第三个内角的大小。
5.综合题:设计一个长方形,使其面积为12平方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6.综合题:设计一个圆形,使其直径为8厘米,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准备一些尺子、圆规、直尺等作图工具,以及一些标记笔、彩笔等绘图工具,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要确保实验器材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受伤或器材损坏。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 教案教学设计(8课时含教学反思)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 教案教学设计(8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4章直线与角教学设计4.1几何图形 (1)4.2线段、射线、直线 (4)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7)4.4角 (11)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14)第1课时角的比较 (14)第2课时角的补(余)角 (17)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9)章末复习 (22)4.1几何图形【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3.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物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的理解;并使学生会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体现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严谨的良好素养.【教学重点】重点是能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教学难点】难点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如图,左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右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用线连接).【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几何体,进而得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情境1中情境2中从整体上看是长方体.从不同的侧面看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从局部看到了点、线.【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图形意识.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有趣的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几何图形的概念问题1什么是体?什么是几何图形?问题2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生活,在经过观察、分析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简称体.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中,像线段、角、三角形、圆等,它们上面的各点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像长方体、圆柱体、球等,它们上面的各点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长方体、四面体等,围成它们的面都是平面的一部分,这样几何体都是多面体.圆柱、圆锥、球是旋转体.2.点、线、面问题1几何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2几何体中包围着体的是什么?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叫什么?线与线相交成什么?【教学说明】一方面让学生经历认识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知道点、线、面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另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归纳结论】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其中点是基本的图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几何体中面与面相交形成线.多面体中面与面的交线是直的,它们叫做多面体的棱.圆柱、圆锥中的侧面与底面的交线是曲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多面体中棱与棱相交的点叫顶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⑥2.在机器零件中的六角螺母、圆筒形的易拉罐、足球、铅笔盒、乒乓球、粉笔、黑板刷中,物体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3.若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 .若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 .4.黑板是图形;篮球是图形.5.下列几何体各有多少个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各有多少条?线与线相交形成的点各有多少个?如图所示.【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利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答案】1.D 2.C3.立体图形平面图形4.平面图形立体图形5.(1)4个面,6条线,4个顶点;(2)6个面,12条线,8个顶点;(3)9个面,16条线,9个顶点.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几何图形?什么叫做平面图形?什么叫立体图形?几何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相互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 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33页“练习”和教材第133页“习题4.1”中选取.2.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了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如何从事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理解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是基本的图形,为图形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2线段、射线、直线【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情境感知线段,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些几何图形.2.通过观察和画图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关系及它们的表示方法.3.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条基本事实.4.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入线段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条基本事实,能运用基本事实解决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重点是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几何语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形和图案:长方体的棱长、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和伸向远方的火车铁轨是什么形象?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我们固定衣架时用一枚钉子可以吗?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这是为什么?建筑工人垒砖时为什么固定一条直线?生活中你还见过相类似的例子吗?【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画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注意它们的表示方法.通过固定衣架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情境1中长方体的棱长是线段的形象,探照灯射出的光线是射线的形象,伸向远方的火车铁轨是直线的形象.情境2中固定衣架时用两枚钉子.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而且只能画一条直线.建筑工人垒砖时标线的目的是把墙面垒直.植树时先挖两个树坑等.【教学说明】通过知识的回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同时让学生体验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线段、射线和直线问题1什么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问题2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事物体和动手画图,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得出结论.【归纳结论】长方体的棱,长方形的边长这些图形都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1)用表示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记为线段AB(或BA);(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记为线段a.如图射线AB(A是端点),直线AB(或BA)或直线m.2.直线的基本事实问题1基本事实的内容是什么?问题2两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教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基本事实的内容,及基本事实的运用.【归纳结论】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可以理解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A.直线B.射线C.线段D.折线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画射线OA=3cmB.线段AB和线段BA不是同一条线段C.点A和直线L的位置关系有两种D.三条直线相交有3个交点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OAB.延长直线ABC.延长线段ABD.作直线AB=CD5.已知平面上四点A、B、C、D,如图:(1)画直线AB;(2)画射线AD;(3)直线AB、CD相交于E;(4)连接AC、BD相交于点F.。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以及角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画出各种类型的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角的概念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的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讲解它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实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和类型。

第四章直线与角教案设计

第四章直线与角教案设计

第四章 直线与角 4.1几何图形本节考点考查角度考点综述1、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2、点、线、面、体3、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a 、几何体的认识b 、从不同角度看几何体c 、立体图形的形成与特征本节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为目标,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备受命题者青睐,题型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必备考点梳理【考点1】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从实物中能抽象出常见的几何体,为更好地认识它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加以归类,常见的几何体有:⎩⎨⎧)()(、、、球等圆锥含圆柱棱锥等含棱柱旋转体多面体几何体【考点2】点、线、面、体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 包围着体的是面,有平的面和曲的 面两种。

➢ 几何体中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有 直线和曲线两种。

➢ 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多面体中棱与 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 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用运动观点看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考点3】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几何图形中,像直线、角、三角形、圆等,它们上面的各点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像长方体、圆柱体、球等,它们上面的各点不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直通中考➢ 经典考题解读类型一 立体图形的认识例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如图4 - 1-1所示)的名称。

方法技巧:分类依据不同,类别有差异, 如:⎪⎪⎪⎩⎪⎪⎪⎨⎧⎩⎨⎧⎩⎨⎧ 球体棱锥圆锥锥体棱柱圆柱柱体几何体(3)(1)(2)分析:根据立体图形的分类,认识几何体。

先确定是多面体还是旋转体,再逐级往下判断。

解:(1)长方体(2)圆柱(3)三棱柱(4)圆锥(5)四棱柱(6)球类型二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例2.(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如图4 - 1-2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分析:分别想象出四个几何体的从三个方向看的平面图形,然后与已知的平面图形对照.从正面看A、B、D不符合。

线和角优秀教案

线和角优秀教案

线和角优秀教案
一、课题
线和角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辨认几何图形的线段和角度;
2. 能够量出几何图形的线段及角度的大小;
3. 能够分类和归纳几何图形的线段及角度的特殊性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的线段及角度的大小和特征。

四、教学准备
实物(尺、角规、投影仪)、图片、投影。

五、教学过程
1. 活动设计:
(1)引入:教师布置一个几何形状的线段,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2)渗透和深化:学生分成小组,用尺子量度直线的长度,用角规量出角的角度大小和形状。

(3)复习:教师整理学生讨论的结果,并以实物展示相应的线段和角度,让学生识别和总结几何图形的线段及角度的大小和特征。

2. 教师指导
(1)对学生讨论的理解:补充相关的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正确辨认线和角的性质、大小和特点。

(2)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量度几何形状的线段及角度的方法,用尺子量度直线的长度,用角规量出角的角度大小和形状。

3. 板书设计
线段:
线段是两点之间的连线。

角:
角是两条直线的交叉点处的连接线。

六、作业布置
完成几何图形的线段及角度分类和归纳的作业。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4 角教案2 (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4 角教案2 (新版)沪科版

4.4 角教学目标:1.认识角,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及四种表示方法. 2.认识角度的单位;会初步进行角度的度、分互化运算. 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计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实物等1、观察下面实物图片,你发现这些实物图片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2、你能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或黑板上吗?这都是什么图形呢?3、从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 二、自主探究 1、角的定义 (1)静态角的定义请同学们在你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提问: (1)你能指出所画角的边和顶点吗?(2)角的两边是前一节刚学过的什么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 (3)你能描述一下怎样的几何图形叫做角吗?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角的定义角是由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如图,角的顶点是O ,两边分别是射线OA 、OB 。

2、角的表示那么如何表示一个角呢?角的表示方法课本P132图4.3-2说得比较清楚,请同学们通过课本探究,角有几种表示方法 。

请讲讲你的看法。

3、归纳:角的表示法① 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三个大写字母分别是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如上图的角,可以记作∠AOB 或∠BOA .【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OBA②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就是顶点.如上图的角可记作∠O .【角的符号+表示顶点的字母】 注意: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③ 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或数字. 如图的两个角,分别记作∠α、∠1 【角的符号+数字或希腊字母】 4、练习11.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①∠APO ②∠AOP ③∠OPC , ④∠O ⑤∠COP ⑥∠P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章直线与角4.1几何图形(第2课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如何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何计算两个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了直线和角的的基本概念,对直线、射线、线段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学习过了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那么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平行线的性质。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章直线与角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第1课时)》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及角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角的定义及分类,具备一定几何基础。

但用尺规作线段与角还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能独立完成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掌握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自主探索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工具:直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2.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角的定义及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尺规作线段与角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操作可以得到正确的线段与角?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线段或角进行用尺规作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用尺规作出的线段与角,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1沪科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1沪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1 (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1 (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1 (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难点)3.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推论.(重点)一、情境导入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大小比较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A.∠AOB<∠AOD B.∠BOC<∠AOBC.∠COD<∠AOD D.∠AOB<∠AOC解析:A。

∠AOB与∠AOD的边OA重合,OB在∠AOD内,所以∠AOB<∠AOD,A正确;同理B、C正确;D。

∠AOB和∠AOC的边AO重合,OC在∠AOB内,所以∠AOB〉∠AOC,D错误.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究点二:角的平分线及有关角度的计算【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

线与角教案初中

线与角教案初中

线与角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直线的性质,能够正确识别和表示直线、线段和射线;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分类,能够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性质:直线无端点,无限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线段的性质: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射线的性质: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4. 角的概念: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5.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6. 量角器和画角:学会使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学会用直尺和圆规画指定度数的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的性质,线段的性质,射线的性质,角的概念,角的分类,量角器和画角。

2.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辨析,角的大小比较,量角器和画角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直线、线段和射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直线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无端点和无限长;讲解线段的性质,使学生明白线段有两个端点和有限长;讲解射线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射线有一个端点和无限长。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性质;开展角的分类游戏,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

4.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直线、线段、射线和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成速度,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线与角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直线。

2. 让学生理解射线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射线。

3. 让学生理解角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地画出角。

4. 培养学生运用直线、射线和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定义、特点、画法。

2. 射线:定义、特点、画法。

3. 角:定义、特点、画法。

4. 直线、射线和角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特点和画法。

2.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和角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和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直线、射线和角的画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直线:介绍直线的定义、特点和画法,让学生明确直线的概念。

3. 讲解射线:介绍射线的定义、特点和画法,让学生明确射线的概念。

4. 讲解角:介绍角的定义、特点和画法,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直线、射线和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射线和角的联系与区别。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直线、射线和角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特点和画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直线、射线和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课堂提问、练习答题、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射线和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构造建筑物等。

2. 介绍直线、射线和角在数学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几何、三角函数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特点和画法。

2.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识别和画出它们。

2. 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射线和角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直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勇于探索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的定义和性质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没有起点和终点。

直线的特点:无限长、没有宽度和高度、两端没有界限。

2. 射线的定义和性质射线是起点固定,无限延伸的线段。

射线的特点:有一个起点、无限长、没有宽度、两端没有界限。

3. 角的定义和性质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角的性质: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两条边的夹角有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和性质。

2. 直线、射线和角的识别和画法。

难点:1. 直线、射线和角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直线、射线和角的画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直线、射线和角的图形和性质。

2.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具,如直尺、射线模型和角模型。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练习。

2. 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线段、射线等概念。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2. 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射线和角的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教具,探索直线、射线和角的性质。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通过演示,展示直线、射线和角的画法。

4. 练习与巩固:教师给出直线、射线和角的识别和画法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教案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教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直线与角教案4.1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理解几何图形与点、线、面、体的关系,理解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区别。

2.了解平面与平面图形及几何体和立体图形的概念。

3.从这节课开始接触几何图形,通过这节课对图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通过七巧板的讲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的概念与判断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分。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由面旋转成体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立体图形【类型一】立体图形的认识例1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例2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平面图形例3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A.5个 B.4个 C.3个 D.2个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探究点三:几何图形的构成例4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根据长方体、圆锥的构成特点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三、板书设计1.立体图形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2.平面图形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3.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教学反思】。

《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教案第一章:直线1.1 直线的基本概念定义直线:无端点、无限长、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可以用两个坐标来表示。

直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1.2 直线的性质直线上的点:直线上的点可以用坐标(x, y)来表示,其中x和y为任意实数。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k等于直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即k = (y2 y1) / (x2 x1)。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可以用斜截式y = kx + b表示,其中k为斜率,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第二章:射线2.1 射线的基本概念定义射线:有一个起点、无限延伸、一条射线上的所有点都可以用两个坐标来表示。

射线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加上一个箭头表示,如射线r →。

2.2 射线的性质射线的起点:射线的起点可以用坐标(x0, y0)来表示,其中x0和y0为任意实数。

射线的斜率:射线的斜率k等于射线上任意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即k = (y2 y1) / (x2 x1)。

射线的方程:射线的方程可以用斜截式y = kx + b表示,其中k为斜率,b为射线在y轴上的截距。

第三章:角3.1 角的基本概念定义角: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端点而形成的图形。

角的表示方法:用一个小写字母加上一个括号表示,如角α(∠α)。

3.2 角的性质角的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来表示,一个完整的角为360°。

角的开口方向: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分别对应小于90°、等于90°、大于90°小于180°和大于180°小于360°。

角的和差:两个角的和等于它们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夹角。

第四章:直线、射线和角的关系4.1 直线与射线的关系直线可以看作是射线的一种特殊情况,射线有一个起点,而直线没有起点。

4.2 直线与角的关系直线可以与角相交,交点称为角的顶点。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直线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用直尺和画直线的方法。

3. 能够识别和描述直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1. 直线的定义:直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无限延伸的图形。

2. 直线的特点:直线没有宽度和高度,只有长度;直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3. 用直尺画直线的方法:将直尺放在纸上,沿着直尺边缘用铅笔轻轻划过,即可画出直线。

4. 直线的基本性质:直线可以无限延伸,直线上的点可以无限多个,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直线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对直线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直线的定义、特点和画法。

3. 示范:示范用直尺画直线的方法,并展示直线的基本性质。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直线,并描述直线的基本性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章:射线教学目标:1. 了解射线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用直尺和画射线的方法。

3. 能够识别和描述射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1. 射线的定义:射线是由一个起点和无限多个点组成的,从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图形。

2. 射线的特点:射线有一个起点,无限延伸;射线上的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3. 用直尺画射线的方法:将直尺放在纸上,沿着直尺边缘用铅笔轻轻划过,从起点开始画出射线。

4. 射线的基本性质:射线有一个起点,无限延伸,射线上的点可以无限多个,射线上的任意一点可以确定一条射线。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射线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对射线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射线的定义、特点和画法。

3. 示范:示范用直尺画射线的方法,并展示射线的基本性质。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射线,并描述射线的基本性质。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射线的定义和特点。

第三章:角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角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用量角器和画角的方法。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 直线与角 【教案】线段、射线、直线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 直线与角 【教案】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难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人们为之欢欣鼓舞,为了保障它们的安全运行,科研人员时刻都在监视着它的一举一动,可是飞船上天后,肉眼、望远镜无法看清它时怎么办呢?即使在先进的科研装备中,飞船也只是显示为一个点,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个点运动成的线路来研究飞船的运行状况的,利用点动成线来研究问题,竟是这般神奇.问题展示:师:1.六棱柱由什么围成?面与面相交是什么?线与线相交是什么?2.点动成什么?线动成什么?面动成什么?学生回答:师:竖琴中绷紧的琴弦、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还有六棱柱的棱,都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如:手电筒打开后,有一束光线,它可以射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束光线可近似地看作射线,探照灯也是一样.射线有一个端点.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直线,如笔直的铁轨向两方无限延长,它可以近似地看作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师: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看作线段、射线、直线?学生回答.二、新课讲授看一看下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1.线段:有两个端点,能度量大小.2.射线:有一个端点,并向一方无限延伸,不可度量大小.3.直线:没有端点,并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能度量大小.师:在几何中,我们怎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呢?学生看课本,举手回答.师:在几何中,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1)中的两点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这两点分别记作点A和点B.如图(1)中,以A、B为端点的线段,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有时一条线段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2),记作线段a,由此可知,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条线段可以用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也可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师:表示线段的两个字母没有顺序性,如线段BA与线段AB表示的是同一条线段.表示线段时,在字母的前面一定要写上“线段”两字.一条射线可以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表示,如图(3)中的射线记作射线OM,其中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而且在两个字母的前面要写上“射线”两字.师:1.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中第一个一定是端点.2.同一条射线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图中的射线,可以表示为射线AB,也可表示为射线AC.3.端点相同的射线不一定是同一条射线,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4.两条射线为同一条射线必须具备的条件:A.端点相同;B.延伸的方向相同.一条直线可以用在这条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如图(4)中的直线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一条直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5),可以记作直线l.所以直线也有两种表示方法.师:1.字母前也要注明直线两字.2.表示直线的两个字母也可交换位置,但射线不行,它具有方向性,端点在前,射线上任意一点在后.三、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射线AB、射线AC、射线BC是不是同一条射线?2.如图所示:(1)图中有几条直线?有几条线段?如何表示它们?(2)图中有几条射线?能表示的射线有几条?如何表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能否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回答.师评:(1)三种图形:线段、射线、直线;(2)它们的两种表示方法: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 直线与角教案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 直线与角教案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直线与角教案4.1.1 几何图形(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重点难点:识别简单几何体.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4.1.1 几何图形(2)课时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第3学时4.1.2 点、线、面、体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2.通过实例,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1.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2.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4.2 直线、射线、线段(1)课时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几何图形,能根据几何语句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学习重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4.2 直线、射线、线段(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2.通过实例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三等分点的意义.学习重点:线段比较大小以及线段的性质.学习难点: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及其应用.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4.3.1 角课时目标::1.认识角,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及四种表示方法. 2.认识角度的单位;会初步进行角度的度、分互化运算.学习重点:1.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2.角度的计算.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学习重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习难点:在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2)课时目标:1.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2.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学习重点: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学习难点:角度的“除法”运算.4.3.3 余角与补角(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2.了解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能运用这个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习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有条理的表达.学习重点: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学习难点:推导“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的过程.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4.3.3 余角与补角(2)课时目标::1.了解用于表现方向的角——方位角的意义.,.2.初步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体会方位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学习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小结与复习(1)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体.2.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以及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及其相互关系.学习重点: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体及其平面展开图.学习难点:正确作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小结与复习(2)课时目标::1.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及有关性质. 2.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3.能正确应用几何符号、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学习重点:线段、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学习难点:运用线段与角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小结与复习(3)——练习课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学习重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难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PPT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直线与角》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上册《直线与角》教案、教学设计
7.评价反馈,激励进步: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8.课后作业,巩固提高: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1.学生对直线与角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学生在几何作图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小组合作,交流共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精讲精练,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难点,采用精讲精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角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6.拓展延伸,提高能力:设计具有拓展性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4.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本节考点
考查角度
考点综述
1、角的大小比较
2、角平分线
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a 、角的和差
b 、角平分线
c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本节内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尤其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考查较多。

试题形式以填空、选择题为主,有时与其它知识点综合考查。

必备考点梳理
【考点1】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比较一般有两种方法:
◆“数”的比较——度量法
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比较度数的大小来确定角的大小。

❖“形”的比较——叠合法
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并将其中的一条边也重合,且使这两个角的另一边都放在重合边的同旁,这样就可以明显看出两个角的大小,即“两重合,一看”。

【考点2】角平分线
◆在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如图4-5-1所示,射线OD 是∠BOA
的平分线,∠AOD=∠BOD=2
1
∠AOB ,∠AOB=2
∠AOD=2∠BOD
♦知识拓展:角平分线是角内部的一条射线;用类比方法,角也有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

【考点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那
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的余角是90°-∠a 。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那
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a 的补角是180°-∠a 。


常用的两个重要性质:
➢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若 ∠1+∠2=180°,∠1+∠3=180°,则∠2= ∠3;若∠1+∠2=180°,∠3+∠4=180°且∠1=∠3,则∠2=∠4。

➢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若
∠1+∠2=90°,∠1+∠3=90°,则∠2=∠3;若∠1+∠2=90°,∠3+∠4=90°且∠1=∠3,则∠2=∠4。

图4-5-1
O
A
B
D
直通中考
➢ 经典考题解读
类型一 角的和差
例1、已知∠AOB=80°,∠BOC=50°,求∠AOC 的度数。

分析:∠AOB 与∠BOC 有一条公共边,但题目没给出图形,应全面考虑角的不同位置:∠BOC 可能在∠AOB 的外部,也可能在解:如图4-5-2所示,有两种情况: ABD= 所以∠ABD=
12∠ABC=1
2
×30°=15°。

类型三 互余、互补
例2(2013湖南长沙)已知∠A =67°,则∠A 的余角等于 度.
分析:如果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为90°,所以∠A 的余角等于90°-
∠A=90°-67°=23°
解:23°
类型四 角平分线与互余、互补性质综合应用
例3(2013•曲靖)如图4-5-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BOD=40°,OA 平分∠COE ,则∠AOE= .
分析: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到∠BOC 的补角∠AOC 与∠BOD 相等,得出∠AO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E 。

解:∵∠AOC+∠BOC=180° ∠BOD+∠BOC=180°
∴∠AOC=∠BOD ∵∠BOD=40°, ∴∠AOC=∠BOD=40°, ∵OA 平分∠COE , ∴∠AOE=∠AOC=40°.
图4-5-3
温馨提示: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

设锐角∠a ,其余角为90°-∠a ,其补角为180°-∠a ,则(180°-∠a )-(90°-∠a )=90°
O
B
C
B
C
故答案为: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