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 / 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
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
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
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
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
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
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
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
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
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
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
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
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必须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
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病案首页录
入过程中把握不准确,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现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
的问题及对策分述如下:
1?手术的概念
1.1??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经充分准备后,符合无菌要求的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开
颅手术、视觉器官、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
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
阴道、子宫以及阴囊
、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新近愈合的切口须再次切开手术,例如腹部手
术后出现并发症须再次剖腹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须再次切开探查止血;伤口6h内
经清创初期缝合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的切口。例如
某些腹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阑尾穿孔手术、化脓性腹膜炎、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出缝合的切口;与口腔相通的连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等以及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切口愈合状态对切口进行分级,以便评估切口愈合的质量和进展情况。切口是在外科手术或外伤处理中切开组织形成的伤口,愈合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主要用于临床实践中,有助于医务人员进行术后护理和遥控术后纱布的使用等。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并分析其特点和临床价值。
1.一级切口愈合:切口周围无明显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切口边缘对齐,愈合良好,无表面层完全暴露。这种切口愈合等级通常出现在非传染性手术中,如皮肤切除、乳腺切除等。它表示切口已经愈合完成,患者不需要额外的护理措施。
2.二级切口愈合:切口周围有轻微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但无明显组织脓肿。切口边缘对齐,但表面层有局部缺损或暴露。这种切口愈合等级通常出现在不清洗脏器的手术中,如胆囊切除、疝修补等。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并密切注意切口是否有感染征象。
3.三级切口愈合:切口周围有明显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且有组织脓肿。切口边缘未对齐,有缺损或暴露。这种切口愈合等级通常出现在急病和感染性手术中,如阑尾切除、脓肿引流等。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佩戴干净的手套进行护理和处理感染。
4.四级切口愈合:切口周围有明显的感染征象,且存在明显的组织坏死和广泛分离。切口未对齐,有大量暴露的组织或脓肿。这种切口愈合等级通常出现在创伤、癌症切除术等复杂手术中。患者需要进行切口的局部清创和引流治疗,以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1.明确: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有助于医务人员对切口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和判断。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
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
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
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
作切口切开引流。
手术切口愈合分级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标准
附:
切口类别:是根据手术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污染情况及其程度来划分的。
Ⅰ类切口:又称清洁切口,为非感染性手术切口,手术中未发现炎症,也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或未感染的泌尿道(清洁切口主要为选择性手术)。
Ⅱ类切口:又称清洁—污染切口,是在控制条件下侵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或泌尿道的手术,且未发生意外的污染。
Ⅲ类切口:又称污染切口,此类切口包括开放性新鲜伤口或肠道有渗出物;在炎症部位附近开刀;原有创伤、坏死组织;内脏穿孔;附近有感染组织。
长沙市中医医院(市八医院)院感质控科
2008年02月22日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手术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标准
一级切口愈合:
①切口缺损面积小于2.5cm2;
②切口边缘紧合、有弹性;
③切口未出现任何不良症状,如痒、分泌物、表皮萎缩;
④切口拨开后出现红润而健康的深层组织表面。
二级切口愈合:
①切口缺损面积小于5cm2;
②切口缘较松,无明显弹性;
③切口带有痒、轻微分泌物,但组织无明显萎缩、破损;
④切口拨开后,出现皮肤层重度红晕,但无明显发炎反应。
三级切口愈合:
①切口缺损面积大于5cm2;
②切口缘融合不良,有明显的张力和拉痛;
③切口处边缘部分炎性渗出物,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出现萎缩;
④切口拨开后呈现发炎的严重反应。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关键词】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切口愈合等级分类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
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
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的的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
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他”: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的状态。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学的变化不断催生新的技术和新的概念,这些技术和概念的应用促进了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不仅要求医生掌握专业技术,还要求严格遵守医疗标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高效地接受有效的治疗。因此,确定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对于保证手术患者
得到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是指医疗机构或
中国大陆境内医学专业机构或单位出具的有关指定的手术切口的诊
断和治疗细则,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分类和愈合等级的相关标准。该标准主要围绕四方面进行规定,分别是:手术切口的分类、手术切口的评价、手术切口的分级、手术切口的愈合等级等。
一、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将手术切口分为八类,分别为I,IIA,IIB,III,IVA,IVB,VA,VB类。
1.I类手术切口:该类手术切口是指没有创伤和血液损失的手术切口,切口无需使用补片,为轻度切口。
2.IIA类手术切口:该类手术切口是指表面小面积应力损伤,但是切口不穿过关节或由两个以上组织组成的切口,但没有失血和淤血,需要使用补片。
3.IIB类手术切口:该类手术切口是指较大面积应力损伤,但没有穿过关节和失血淤血,切口面积超过3厘米,需要使用补片。
4.III类手术切口:该类手术切口是指穿过关节,有失血和淤血,但没有裂开的切口,需要采用内置补片修补。
5.IVA类手术切口:该类手术切口是指局部存在少量裂开,但裂开大小在1厘米以下,肌腱及神经未裂开,有失血和淤血,需要使用内置补片修补。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 切口愈合化脓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 /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 切口化脓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 切口愈合良好
切口愈合/ 感染切口乙/Ⅲ
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 / 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
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
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客观指标,所以必需按统一标准给予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对标准了解和掌握尚存在一定偏差,在病案首页录入过程中把握不正确,影响统计报表正确性。现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述以下:
1 手术概念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手术统计”及其它数据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础操作处理病伤,达成诊治病伤目标医疗操作。”
1.2 依据卫生部相关要求,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经充足准备后,符合无菌要求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开颅手术、视觉器官、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可能。如手术中必需切开或离断和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空腔器官手术切口。包含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子宫和阴囊
、会阴部等不易根本消毒皮肤切口;新近愈合切口须再次切开手术,比如腹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须再次剖腹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须再次切开探查止血;伤口6h内经清创早期缝合切口。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轻易出现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比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通常全部做好充足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需切开或离断和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有的统计人员对此也概念模 糊,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结合我 院在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与同行们共同借鉴。 1、不属统计范围内手术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 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 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 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 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 愈合级别简表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3-2
真与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指标计算准确性。如果统计人员对病案首页项目不加分析地搜 集,就容易把糟粕当精华,计算出来的指标也失去了真实意义,甚至给领导决策造成误导。 同时又由于统计人力的限制,不可能通读每份病案。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分析病案首页与 查阅病案相结合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普通外科手术一般拆线时间为 7 天,当首页的出 院日期与手术日期之差超过一般拆线时间,就应考虑切口愈合有情况,并有的放矢地查阅病 案有关部分。又如出院诊断为肾结石,手术名称为肾结石切开取石术,切口分类Ⅰ级,因首 页中出院诊断与手术名称都很明确,说明切口分类填写不准,这时纠正切口分类即可,不需 再查阅病案。 4.2 重点把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
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 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 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胃部分切除术,切口发生血肿,说明有感染症状,应计为乙级愈合。
3.2 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例如:某病人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d5换药见切口有少许脓性液溢出,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为丙级愈合切口。
4 手术切口统计范围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的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物存留时间超过48h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如子宫颈息肉摘除术,鼻息肉摘除术,扁桃体剥除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睑板腺囊肿刮除术,各类切开引流术等均不属于统计范围,为了明确诊断与治疗目的而进行的部分检查和操作,如腰椎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夹板固定,皮肤牵引术等也不属统计范围。
5 对策
5.1 依据医院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规定:虽然《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手术学全集总论卷》中对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临床医师、病历质控人员、病案统计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过程中还会碰到一些具体问题,对同一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难免会出现不同的界定结果,因此,笔者建议医院医务科、信息科及外科各科室主任们,对医院常见的手术切口及愈合等级标准作出具体的规定,使全院医师和病案人员对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一目了然,便于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填写。
5.2 认真负责,重点把关,加强管理。病案首页填写的质量直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病案人员在病案首页录入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地查阅病案的有关内容,将病案首页的分析与查阅病案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统计人员认真核查“全部手术统计分析表”,对无菌手术切口及愈口情况重点把关,发现不合理的情况及时纠正。病案质控人员要认真进行终末质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各临床科室。
另外,对新毕业生,进修生,实习生要加强监督和教育,让他们熟悉手术切口分类的原则,高年资医师及主任们在进行病历质控时,要认真负责,不要签名了事,各部门各科室要配合起来,同时通过医院质控部门按月将这些错误分类的实例反馈到各临床科室及时纠正,使统计报表的准确性逐月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