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14 旅游地理-2021高考地理【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解析版)
高考地理模拟题(解析版2)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
第十模拟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到2016年底,我国备美专业村达到60473个。其中,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专业村2398个,超十亿元的151个;专业村从业农户达到1746万户,占专业村农户总敏的80.4%;专业村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2元,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高出13.8%.在大量乡村里现空心化、贫困化的情况下,专业村镇往往展现出持续的发展活力。下图示意专业村镇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框架。据此完成1-2题。
1.专业村镇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①市场②地形③资源④技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皖南地区专业村镇的主导产业最可能是
A.苹果B.茶叶C.水稻D.蔬菜
【答案】1.C 2.B
【解析】1.由图可知,专业村镇形成的基础条件是地形和资源,市场是促进的,技术是关键条件,②③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皖南地区有三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山系,即池州九华山山系、黄山山系和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山系。这样的地形特征适合种植茶叶,B正确。苹果不适合在皖南的亚热带种植,水稻和蔬菜不适合在山地大面积种植,ACD错误,故选B。
“平改坡”就是指在原建筑物的平顶层(图a)另加设一个坡屋面(图b).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福建省推动乡村“平改坡”的改造。要求加盖坡屋顶既要彰显传统元素又要有现代气息,与原主体建筑融为一体,且具有较好的通风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此完成3-5题。
【重磅】2021全国高考地理甲卷和广东卷官方答案,附广东卷学术情景素材出处!
【重磅】2021全国⾼考地理甲卷和⼴东卷官⽅答案,附⼴东卷学术情景素材出
处!
2021全国⾼考地理甲卷官⽅答案
⼀、选择题
123456
B D B B
C D
7891011
A D C A C
1~3题:德国在丽⽔设⼚制疫苗瓶,考查⼯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
4~6:光伏发电
7~8题:考查通过⾼反射率屋顶的安装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
9~11:过程分析题,考查珊瑚礁的形成过程。
⼆、综合题
36.英国农业区位的分析。
材料背景:英国沼泽数量多、⾯积⼤。东部滨海泥沼⾯积达2000平⽅公⾥,西南萨默塞特平
原洼地650平⽅公⾥,除此之外,西南塞⽂河⼝、东南罗姆尼沼泽⾯积也很⼤。沼泽地资源丰
富,⼟壤肥沃,但⽐潮湿地更难排⼲。12、13世纪随着英国⼈⼝增长,⼟地资源紧张,对沼泽
地的开发逐渐展开。⼈们临⽔筑堤,疏浚⽔道,将可以利⽤的⼟地圈围起来。圈地内起垄开
沟,排除渍⽔。沼泽地的开发和利⽤需要兴修⼤型⽔利,通常由经济实⼒雄厚的修道院主导。
由于这些⽔利⼯程需要当地居民密切合作,13世纪英国发展出经国王授权的“⽔利委员会”制度,
委员会负责维护防洪堤、清理河道,有权向相关责任⼈派⼯派活,并有权向本地居民征收相关
税费。但是,中世纪的⽔利⼯程是地⽅性的,效率不⾼,真正开发的地区少。⼤多数沼泽仍处
于⾃然状态,是当地居民割芦苇、挖泥煤、捕鱼的场所,因此,沼泽地是英国公地农最集中的
地⽅。即使被圈围开发出来的⼟地,也由于排⽔不尽,只能⽤作牧场和⽣产过冬⼲草的草地。
(来源:/kxk/jcxk/201811/t20181113_4774791.shtml)
新高中地理高考卷5-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课标) 2月卷(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
第五模拟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021·四川绵阳市·高三二模)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1-3题。
1.该城市位于
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珠江三角洲
2.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
A.住宅区B.仓储区C.商业区D.工业区
3.推断距市中心2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
A.林草B.水域C.建筑D.广场
【答案】1.C 2.D 3.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C----8.5︒C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故AB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多数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故D错。
2.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6k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
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故D正确,自然排除ABC。
3.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
(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至2020年,长江三角洲“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毫州以外的总共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分布图,完成4-5题。
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赢在高考 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
第九模拟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陕西宝鸡与四川广元之间的6063/6064次列车,单程运行350千米,停靠38个站点,用时近24个小时,运行最高时速70千米左右,被外界称之为“秦岭小慢车”。几十年前,6063/6064次列车是那个时代的交通主角,常常一票难求;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小慢车长途客源断崖式减少。近年来,短途乘客也越来越少,小慢车逐渐成了沿线居民的“校车”和“农贸车”,但有些时日,小慢车当地居民短途乘客量会显著增多。据此完成1-2题。1.近年来,小慢车短途客流量越来越少的最可能原因是
A.高铁成为人们主要出行方式B.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C.城市公交延伸到秦岭山区D.居民短途出行步行越来越多
2.推测小慢车当地居民短途乘客量显著增加多在
A.酷热天气B.严寒天气C.雨雪天气D.晴好天气
【答案】1.B 2.C
【解析】1.私家车短途出行灵活方便,速度快,可以实现门到门出行;高铁短距离不可能依次设站;城市公交不会延伸到秦岭山区;短途出行步行不可能越来越多。可推断小慢车短途客流量越来越少的最可能原因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B正确,故选B。
2.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是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雨雪天气私家车出行困难,当地居民选择小慢车出行人数会明显增多。.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小慢车的运行特点,故选C。
2021高考地理热点重点专练-水、河流、湖泊(原卷版)
重难点03 水、河流、湖泊
〖重难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很高。从高考题分布情况看,重难点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试题材料多选择具体区域的河流、湖泊、湿地的水文特征,综合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活动与水体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典例探究〗
(2020·新高考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 雨水
B. 河流水
C. 地下水
D. 冰雪融水
10. 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温
B. 水深
C. 水量
D. 水质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选C。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2021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解析版
(10分)【地理—环境保护】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调节表。读表回答问题。年份类型1990年2021年2021年重度盐渍土153425755中度盐渍土133219293轻度盐渍土9580694合计12381445174(1)分析该区域1990—2021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10分]
12、【简答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4分)(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6分)[10分]
解析:
(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b8单选题与1982年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4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2021年高考地理(山东卷)解析版
1、【单选题】
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4分]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直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新高中地理高考黄金卷【赢在高考 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解析版)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
第十一模拟
(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下图为林盘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主要为了
A.改善环境B.节约土地C.减少污染D.便于耕作
2.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A.水运便利B.水源广布C.人口分散D.气候湿热
3.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
A.减轻台风的危害B.居住条件更舒适
C.合理利用水资源D.防御外敌的入侵
【答案】1.D 2.B 3.B
【解析】1.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该种聚落为散居形式,依据材料该地区为自给农业区,随田散居主要为了便于耕作,故选D。
2.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区位因素,能够实现聚落散居主要因为灌渠众多,水网密布,B正确。而气候湿热并不是散居的主要原因,灌渠主要功能不是水运,人口分散是结果,不是原因。ACD错误。故选B。3.考查林木对建筑格局的作用,依据林盘景观图,林木环绕建筑,并不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对水资源
利用也无较大作用,故CD错误,该地为成都平原,台风影响很小,故A错,林木夏季遮阴,冬季防风,使居住条件更舒适,故B正确。故选B。
2021高考地理热重难点01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解析版)
热点01 区域认知与区域协调发展
〖热点解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在探寻地理事物和现象潜在空间秩序、规律时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认知区域时还要会从不同的尺度去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特征。高考试题更是给出具体的文字、图表材料,要求考生依据相关情境,从自然、人文方面进行区域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典例探究〗(2020•江苏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一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二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三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特点、工业的区位条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注意关键词“当前”,根据2017年黄石市三次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首先,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结合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重工业的工业产值远高于轻工业的工业产值);其次,当前黄石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微专题14 海水的性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重难点易错点微专题突破
微专题14 海水的性质
【考点梳理】
1.海水温度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分布;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
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不高
(1)海水表层
(2)垂向变化
①高纬度海区密度变化很小。
②低纬度海区
【好题精练】
一、单选题
湖泊表水层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底水层营养物质较丰富。一年之中湖泊水温随季节
的规律性变化会影响表水与底水的相互交换。下图为我国某湖泊水温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湖泊不同深度水温季节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深度()
A.太阳辐射差异大B.盛行风影响差异大
C.湖水密度差异大D.湖底岩层影响差异大
2.湖泊表水与底水交换最弱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湖泊水体温跃层的存在会()
A.提高表层营养物质含量B.降低表层溶解氧含量
C.降低表层营养物质含量D.降低表层湖水温度
【答案】1.A 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湖泊表层水温季节变化大,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主要原因是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深处受太阳辐射影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湖泊不同深度水温季节变化幅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深度太阳辐射差异大,A正确。湖泊水温的变化与盛行风关系不大,B错误;湖泊水温影响湖水密度,湖泊水温的变化与湖水密度,湖底岩层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湖泊表层在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大,水温升高,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下部水温变化慢,中间形成一个温跃层。由于温跃层的存在,表层水下沉受影响,与底水交换被阻隔,表水与底水交换最弱。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年高考地理重点难点考点通练-人口(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重难点常考点强化训练
10 人口
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表为2020
年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的人口老龄化因子探测结果。q值为驱动力指标,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长江经济带人口老龄化处在不断深化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中、上游地区相比,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A.劳动人口流
入B.劳动人口流出C.出生率低D.死亡率低
2.“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主要反映该地区()
A.环境优美B.未富先老C.自然增长快.D.工资水平高
3.为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长江经济带最应该()
A.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推进地区教育资源公平
C.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负担D.完善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答案】1.A2.B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q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从表中可知长江
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相比,人均GDP的q值大,说明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外来务工人员,使长江下游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减轻。故A选项正确,BCD 错误。故选A。
2.“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说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养老机制不
完善,财政支出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其老龄化反应了本区未富先老。故B 选项
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通过对上述题的分析,导致长江经济带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人口流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