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2.在分析多个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状态时,容易混淆力的合成与分解。
3.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牛顿第二定律的规律。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实验、讨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对于共性问题,组织全班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基础练习:
-设计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基础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提高练习:
-设计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探讨,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可预测性和可利用性,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保持解答过程的整洁、条理清晰。
2.对于实践应用题和探究性学习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进行深入分析。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思维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4.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及时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相关问题。
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针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等话题展开讨论。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6.2 牛顿第二定律1-鲁科版
传送带中的动力学问题教学设计一、从生活情景引入通过视频得播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如何从生活事例中建构理想的物理模型二、传送带模型中要注意摩擦力的突变①滑动摩擦力消失②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③滑动摩擦力改变方向三、传送带模型的一般解法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其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注意摩擦力突变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③分清楚研究过程,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未知量。
难点疑点:传送带与物体运动的牵制。
牛顿第二定律中a是物体对地加速度,运动学公式中S是物体对地的位移,这一点必须明确。
分析问题的思路:初始条件→相对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出物体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由物体速度变化再分析相对运动来判断以后的受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水平放置运行的传送带1.如图7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速度v2沿直线向左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反回光滑水平面,速率为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v1= v2时,才有v2′= v1B.若v1 >v2时, 则v2′= v2C.若v1 <v2时, 则v2′= v2D.不管v2多大,v2′= v2.2.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右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 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 间的距离l=2m,g取10m/s2.(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通过水平传送带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解决传送带问题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倾斜传送问题的解法倾斜放置运行的传送带1.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需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2.如图3-2-24所示,传送带两轮A、B的距离L=11 m,皮带以恒定速度v=2 m/s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传送带的倾角为α=37°,那么物块m从A端运到B端所需的时间是多少?(g取10 m/s2,cos37°=0.8)三、组合类的传送带1.如图所示的传送皮带,其水平部分AB长s AB=2m,BC与水平面夹角θ=37°,长度s BC =4m,一小物体P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 =0.25,皮带沿A至B方向运行,速率为v=2m/s,若把物体P放在A点处,它将被传送带送到C点,且物体P不脱离皮带,求物体从A 点被传送到C点所用的时间.(sin37°=0.6,g=l0m/s2)。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6.2 牛顿第二定律2-鲁科版
第六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动力学的基础,本节课是鲁科版必修1第六章第二节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在学生已经掌握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应用力的知识、运动学知识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好整个高中物理奠定基础。
从近三年的高考题目来看,2015年全国1、2卷25题、2016年四川10题、2017年全国2卷22题、2017年全国3卷25题,本部分内容的考题突出了与实际物理情景相结合,出题形式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二、教学目标:.物理观念方面:1、能够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力。
2、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科学思维方面:3、通过对生活情景的分析,建构理想运动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应用力的合成或者力的分解的方法求合外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桥梁作用,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
科学态度和责任:4、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积极思维和解题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掌握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五、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问题引导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六、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应用能力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本节课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示范点评,让学生自己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七、教学设计新课环节实例分析突破重难点最大运行速度共需要多长时间?(g取10 m/s2)问题导思: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如何求解加速度?2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解题思路?3: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学生受力分析过程分析培养良好解题习惯归纳解题思路学生自主探究建立解题思路探究活动二二、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典例2:(2018年天津卷10改编)我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首飞成功后,拉开了全国实验试飞的新征程,已知飞机质量kg100.7m4⨯=,在平直跑道上由静止匀加速到sm80开始起飞,用时 16s,求飞机滑跑过程中:(1)加速度大小a(2)运动的距离s(3)受到的合外力大小F问题导思:1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如何求解加速度?2已知物体的加速度,如何求解物体受到的各个力?3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的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交流初步建立解题思路学生过程分析受力分析培养良好解题习惯归纳解题思路学生主动探究总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学生思考总结建立解题思路新课环节针对训练课堂检测练习1:紫柏山国际滑雪场位于汉中市留坝县留候镇营盘村,是陕西省唯一的国际滑雪场。
高一物理学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
《高一物理学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篇】》摘要: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由处理问题由合外力方向可以确定加速方向;反由加速方向可以到合外力方向,当物体受到合外力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方向和初速方向沿直线且方向相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认真预习就味着你走上了条成功学习路)、物体加速跟力、质量是什么关系? 、领会教材7页相关容回答下列问题选取比例系数k就有了_______________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比例系数k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这是因(?)牛顿二定律不适用静止物体b桌子加速很速增量极眼睛不易觉察到推力静摩擦力加速是桌子所受合力零)、、公式是物体受到所有力合力b、物体受到多力作用定有加速、加速方向总跟合力方向致、当外力消失加速定消失3牛顿二定律表达式k有关比例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是(??)任何情况下k都等b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定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单位定国际单位制k等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下面是编整理关牛顿二定律教案相关欢迎!牛顿二定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演示实验认识加速与质量和和合外力定量关系;()会用准确叙述牛顿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加速与质量和和合外力定量关系深刻理力是产生加速原因这规律;()认识加速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矢量关系认识加速与和外力瞬对应关系;(5) 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二定律知识有关动力学问题能力目标通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通实际问题处理培养良面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科学态严谨、有序思维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通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力、质量和加速三者关系质量不变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关系;力不变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关系、利用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二定律规定了合适力单位牛顿二定律表达式从比例式变等式3、进步讨论牛顿二定律确切含义公式表示是物体所受合外力而不是其某或某几力;公式和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所以牛顿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体某刻加速由合外力定加速将随着合外力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牛顿二定律瞬性教法建议、要确保做演示实验实验要交代清楚两件事只有砝码质量远远车质量前题下车所受拉力才近似地认等砝码重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是否证明);实验使用了替代法即通比较车位移反映车加速、通型例题让学生理牛顿二定律确切含义3、让学生利用学重力加速和牛顿二定律让学生重新认识出所给公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牛顿二定律教学难对牛顿二定律理示例、加速、力和质量关系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质量不变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关系;再研究力不变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关系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保证砝码质量远远车质量条件下车所受拉力才近似地认等砝码重力介绍数据处理方法(替代法)根据公式可知相物体产生加速比等位移比以上容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节涉及到演示实验也可利用气垫导轨和计算机变定量实验、加速和力关系做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车质量相车产生加速与作用车上力成正比即且方向与方向相、加速和质量关系做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相力作用下车产生加速与车质量成正比即二、牛顿二运动定律(加速定律)、实验结论物体加速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方向跟引起这加速力方向相即或、力单位规定若规定使质量kg物体产生加速力叫则公式 (这学生不易理)3、牛顿二定律物体加速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方向跟引起这加速力方向相数学表达式或、对牛顿二定律理()公式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举例物体水平拉力作用下水平面上加速运动使物体产生加速合外力是物体所受力合力即拉力和摩擦力合力(桌面上推粉笔盒)()矢量性公式和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由处理问题由合外力方向可以确定加速方向;反由加速方向可以到合外力方向(3)瞬性物体某刻加速由合外力定加速将随着合外力变化而变化举例静止物体启动速零但合外力不零所以物体具有加速汽车平直马路上行驶其加速由牵引力和摩擦力合力提供;当刹车牵引力突然消失则汽车加速仅由摩擦力提供可以看出前两种情况合外力方向相反对应车加速方向也相反()力和运动关系结物体所受合外力定物体产生加速当物体受到合外力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方向和初速方向沿直线且方向相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合外力和方向保持不变、合外力方向和初速方向沿直线且方向相反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以上结教师要带着学生进行可以让学生考虑是否还有其它情况应满足什么条件探究活动题目验证牛顿二定律组织3人组方式开放实验室学生实验评价锻炼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二牛顿二定律【学习目标】()深刻理牛顿二定律含义()理公式各物理量义能初步运用题【学习重】应用牛顿二定律题思路建立【学导航】(认真预习就味着你走上了条成功学习路)、物体加速跟力、质量是什么关系? 、领会教材7页相关容回答下列问题选取比例系数k就有了_______________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取比例系数k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这是因(?)牛顿二定律不适用静止物体b桌子加速很速增量极眼睛不易觉察到推力静摩擦力加速是桌子所受合力零)、、公式是物体受到所有力合力b、物体受到多力作用定有加速、加速方向总跟合力方向致、当外力消失加速定消失3牛顿二定律表达式k有关比例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是(??)任何情况下k都等b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定k数值由质量、加速和力单位定国际单位制k等从牛顿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可是当我们用微力推很重桌子却推不动它质量kg物体运动加速则所受合外力多?若物体所受合外力8那么物体加速多?质量603kg车水平力30牵引下沿水平地面前进如阻力车重005倍车获得加速是多少?(g取0)质量kg物体静止光滑水平面上若有0两外力作用它力水平向东另力水平向南它加速用细绳拉着物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当拉力0物体向上加速是g取0物体质量多? 物体质量空气运动所受空气阻力物体空气竖直上升和竖直下降加速?并比较?例如图所示位水平面上质量木块、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加速运动若木块与地面滑动摩擦因数则木块加速多?变式训练质量kg 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0现对物体用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7、0斜向上拉力使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物体运动加速(g取0)课堂效检测(老师相信你是棒)、下列对牛顿二定律表达式及其变形理正确是由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加速成反比b由可知物体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加速成反比由可知物体加速与其所受合外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由可知物体质量可以通测量它所受合外力和它加速而得、下列说法正确是()物体所受合力零物体速必零b物体所受合力越则加速越速也越物体速方向定与物体受到合力方向致物体加速方向定与物体受到合力方向相3、水平路面上质量0kg(含人)人力三轮车00水平人力作用下做加速5匀加速运动质量0kg物体竖直向上恒定拉力作用下以加速匀加速上升拉力多?若将拉力作用另物体上物体能以加速匀加速下降该物体质量应多?(g取0空气阻力不计)5只装有工件木箱,质量0kg木箱与水平地面动摩擦因数03现用00斜向右下方力推木箱,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如3所示木箱加速(g取98)。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通过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教师若希望在教学中脱颖而出,应高度重视教案的撰写和规划,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篇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节实验课程探究加速度、质量与力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总结,在知识上要求知道决定加速度的因素、理解加速度、质量、力三者关系;要求经历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方法、体验发现规律过程。
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学和运动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会分析物体的受力;通过上一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道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这些都为本节学习准备了知识基础,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应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培养学生严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学策略】回顾与思考→创设物理情景→分组讨论→老师讲解→总结规律。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回忆上节课探究的a与f、m关系。
向学生提问:回忆上节实验探究课内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我们研究了哪几个物理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公式反应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回忆上节课知识,集体回答。
高中物理老师备课的教案
高中物理老师备课的教案
授课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2. 掌握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能够使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理解、公式运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F=ma
二、讲解
1.对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讲解如何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
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总结
总结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并强调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方法
五、作业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示例引导、练习巩固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题
评估方法: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通过讲解和练习,学生应该能够提高自己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高中物理第5章力与运动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教案鲁科版必修1
动力学中的水平传送带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水平传送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相对运动问题时的能力。
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传送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6章第2节第三课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应用,即水平传送带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局部的重点知识,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根本内容后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学完牛顿运动定律的根本内容,如何结合前面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对动力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是本节课的认知起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与本节所学的模型来源于生活实际,有一定的感知,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学习障碍主要是学习的抽象思维能力缺乏,如何化直观为抽象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难度表达在知识综合度高,运用的知识点较多。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于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这些关于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等根底知识;难点:对于物体相对地面、相对传送带分别做什么样的运动;五、设计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遵循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开展教学。
六、教学过程:传送带类分水平、倾斜两种;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本节课先介绍水平传送带。
【课堂导入】视频【探究新知】处理水平放置的传送带问题,首先是要对放在传送带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清物体所受摩擦力是阻力还是动力;其二是对物体进行运动状态分析,即由静态→动态→终态分析和判断,对其全过程做出合理分析、推论,进而采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1)受力和运动分析时注意:①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发生在V 物与V 传相同的时刻;②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设传送带的速度为V 带,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两定滑轮之间的距离为L ,物体置于传送带一端的初速度为V 0。
【新教材】5.3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
本节在分析上节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达,定量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它自身质量的关系,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与受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在整个物理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物理观念】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科学思维】能对动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探究】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探究,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力的单位。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导入新课】(复习回顾)∝ ∝ a ∝ , F ∝ma 即 F =kma (引出牛顿第二定律)【新课讲授】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 =kma思考:能否把式子中的k 消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1 kg 的物体上,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1 m/s 2 ,我们即定义这个力的大小是1 N ,即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在上式中就可以使k=1,上式简化成2、表达式: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多小的力皆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但是,当我们推静止的柜子时,有时即使用了很大的力也无法推动,柜子仍处于静止状态。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矛盾吗?为什么?(以此题为例引出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和式中F 的理解)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而物体实际的加速度a 是每个力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牛顿第二定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鲁科版必修1教案一、概述本教案主要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本教案适用于鲁科版必修1课程,建议在学习前先预先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公式;•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和深化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物体运动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从牛顿第二定律中推导出具体运动规律。
五、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方法•讲授;•组织学生问题探究;•实验探究。
六、教学时间约为3学时七、教学计划第一学时1. 观察实验•准备工作:准备好一块木板、一根细绳、一块钩码和一个测力计。
•实验过程:把木板用铁钳夹着,把细绳系在木板上,把钩码挂在绳子的下端,把测力计安装在细绳的中部。
记录下钩码的质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猜测钩码的运动规律。
2. 概念讲解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公式。
3.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式,解释公式中每个变量的含义。
实例可以是学生们熟悉的问题,比如,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在不受外界力的情况下以a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求车的牵引力。
第二学时1. 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将一些带有难度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是否意味着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们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2. 应用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应用练习。
可以设计一些模拟题来让学生熟悉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练习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学时1.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的步骤如下:•准备工作:准备好一块木板、一块皮球和一块钩码。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六单元第2课《牛顿第二定律》优质课公开课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六单元第2课《牛顿第二定律》优质课
公开课
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第六单元第2课《牛顿第二定律》优
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与目标
1、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2、了解力的单位的来源;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及适用范围;
2、通过抛出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是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并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力和运动的微妙联系,并感悟物理与社会生
活的紧密联系。
2学情分析
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同学们已经几本掌握,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
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通方法过例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总结规律和方法。
3重点难点
(1)重点内容是选好例题,讲清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解决这类问题
的基本方法。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重要的是分析过程、建立图景;抓住运动情况、受力情况和
初始条件;依据定
律列方程求解。
但学生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所以培养学生
良好的解题习惯、
建立思路、掌握方法是难点。
4教学过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6.2牛顿第二定律教案18(鲁科版必修1).doc
图 3—6—26. 2牛顿第二定律教案18习题课教学目标: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教学过程:1. 当物体的受力情况较复杂时,根据物体所受力的具体情况和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直角 坐标系,利用正交分解法来解.2. 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同样重要,特别是像这类 运动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更应注意对运动过程的分析.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时,一定弄清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否相同,若不同,必 须分段处理,加速度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分析受力时要注意前后过程 中哪些力发生了变化,哪些力没发生变化.3. 对连结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问题,通常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然后再根据要求的 问题取某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4. 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当li =tg ©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当">tg 0 ( JJmgcos 0>mgsg “)时,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当“<tg & ( Uingcos 9 <mgsw 0)时,物体沿斜 面加速下滑.[例1]如图3—6—2所示,质量为4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N,与水平方向成3 0 °角斜向 上的拉力尸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 g 取 10m/ s 2)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3-6-3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 标系把尸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则两坐标轴上的合力分别为F x = Fcosd-F uF y = F N +Fsin6-G, 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x 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 A -= a, y 轴方向上物体没有运动,故a y =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x = ma x = ma, F v = ma v = 0所以 F cos & _ F” = ma, F N + F sin 0 - G = 0又有滑动摩擦力九=叭以上三式代入数据可解得物体的加速度a=0. 58m/s 2'[例2] 一斜面他长为10m,倾角为3 0°, —质量为2 kg 的小物体(大 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3-6-4所示(g 取lOm/s 2)(1) 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 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 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2) 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解析:(1)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3-6-5所示,建立直角 坐标系,把重力G 沿x 轴和尸轴方向分所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mg sin0 -= maF N = mg cos 3 F X =G 2-F /J = ma xF 、=F N -G i = ma y解:G ] = mg cos0,G^ = mg sin 3小物体沿斜面即x 轴方向加速运 动,设加速度为a ,则a — a,物体在y 轴方向没有发生位移,没有加速度 则a ,=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所以又耳=卩F N所以mg sin 0 - umg cos 0 , . 小 a = --- --------- ------------ = g (sin 0 — “ cos 0) m =10 x (sin 30° - 0.5 x cos 30°)/n / 52 = 0.67m/s 2设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卩,所用时间为匚小物体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2 2 由叫=v 0 + 2as 得v =乌 2as = 72x0.67x10m/s — 3.7m/s 由 v t~v o + at 得V t = 一二 =3-7 s~5.5sa 0.67(2)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其加速度5=0,则在图3-6- 5的直角 坐标中a x =0,匕=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x =G 2 - F M =ma X = °F y = F N ~G { = ma y = Q心=mg sin 6F N = mg cos &又=叭[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kg,在水平恒力尸推动下开始运动,4s 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尸撤去,又经6s 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 尸的大小.tan 0 - tan30° = 0.58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前4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6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前4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v-0 % = ==—ml s2 = 1加/屛①4设摩擦力为代,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_几=ma x②后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壬亠扌加宀_討/$2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 ma 2④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尸的大小为F =〃(a|—a2)= 2x(l + f)N = 3.3N[例4]如图3—6—6所示,质量为2 m的物块/和质量为加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己知水平推力尸的作用下B做加速运动剧对B的作用力为多大? 解析:取A. B整体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一个力尸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尸=(2 777 + 777)aa = F / 3 m取B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的作用力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 m a图3—6—6故F\= F [ 3。
高一物理鲁科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六章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1)含解析
牛顿第二定律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在上节课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内容表述,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观念和心理的影响,即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
本节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它们也是学习、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建立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实验数据的图象处理,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实验结论上升到理论结果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因而,本节课旧知复习要先回忆上节课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非常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根据对1N的定义,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如何从F=kma变成F=ma的含义。
(2)能从同体性、瞬时性、矢量性和独立性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
(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简洁美。
(2)经历牛顿第二定律四性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同学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含义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独立性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讲授法。
七、教学准备ppt,实物投影、导学案。
八、设计策略本节课的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含义及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难点是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和独立性的理解。
导学案通过问题探究层层深入,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去理解,然后课堂上留时间给学生的交流、展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物理:6.2《牛顿第二定律》教案(鲁科版必修1)
§2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2.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相关的判断3.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 =ma (其中的F 和m 、a 必须相对应)点评: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
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
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2.对定律的理解:(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mF a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 F 与a 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4)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5)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
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
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表达式.(重点)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重点、难点)一、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2.表达式:F合=kma.质量的单位用kg,加速度的单位用m/s2,且规定质量为1 kg的物体获得1 m/s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为1 N,这样表达式中的k就等于1,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可简化为F=ma.二、力学单位制1.国际单位(1)基本单位:在力学中有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2)导出单位:在力学中利用物理公式从三个基本单位导出的其他单位.2.意义与作用:用公式计算的时候,所列的等式中就不必一一写出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只要在计算结果的数据后面写出待求量的单位即可.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2)物体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只由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与速度方向无关.(√)(4)在力学问题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5)力学单位制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千克、米、秒.(√)(6)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B.某一瞬时的加速度,不但与这一瞬时的外力有关,而且与这一瞬时之前或之后的外力有关C.在公式F=ma中,若F为合外力,则a等于作用在该物体上的每一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致C[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在低速时的运动,A错误;F=ma具有同时性,B错误;如果F=ma中F是合外力,则a为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即各分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C正确;如果物体做减速运动,则v与F反向,D错误.]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B.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C.kg·m/s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D.时间的单位——小时,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AC[质量是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A正确;长度是物理量,不是单位,B错误;kg·m/s 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C正确;小时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不是导出单位,D错误.]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指明了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决定因素.2.牛顿第二定律的五点说明因果性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无论合外力多么小),物体就获得加速度,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矢量性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总是相同的,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总是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的,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同一性F、m、a三者对应同一个物体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产生各自的加速度,且遵从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实际加速度为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F x =ma x ,F y =ma y3.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处理方法: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1】 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 =8 N 、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求:(1)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末的速度大小; (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 内通过的位移大小. [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f =ma F sin θ+N =mg f =μN解得:a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v =at =1.3×5 m/s=6.5 m/s. (3)s =12at 2=12×1.3×52m =16.25 m.[答案] (1)见解析图 1.3 m/s 2,方向水平向右 (2)6.5 m/s (3)16.25 m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注意画好受力分析图,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性质.(3)选取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方向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4)求合外力F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1.“歼十”战机装备我军后,在各项军事演习中表现优异,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如图所示,一架质量m =5.0×103kg 的“歼十”战机,从静止开始在机场的跑道上滑行,经过距离s =5.0×102m ,达到起飞速度v =60 m/s ,在这个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求飞机滑行时受到的牵引力多大?(g 取10 m/s 2)[解析] 滑行过程,飞机受重力G 、支持力N 、牵引力F 、阻力f 四个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a ,f =0.02mg飞机匀加速滑行,有v 2-0=2as 解得a =3.6 m/s 2F =1.9×104 N.[答案] 1.9×104N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 、Q .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T 1,Ⅱ中拉力大小为T 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a 应是( )A .若剪断Ⅰ,则a =g ,方向竖直向下B .若剪断Ⅱ,则a =T 1m ,方向水平向左C .若剪断Ⅰ,则a =T 1m,方向沿Ⅰ的延长线 D .若剪断Ⅱ,则a =g ,方向竖直向上A [若剪断Ⅰ,弹簧上弹力消失,由于水平细线Ⅱ上的弹力可以突变,此时Ⅱ上的弹力瞬间减为零,球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球的重力,球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a =g ,方向竖直向下,选项C 错误,A 正确;若剪断Ⅱ,此时水平细线上的弹力消失,由于弹簧来不及发生形变,弹簧上弹力不变,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平水于细线上的弹力,方向与水平细线上弹力反向,即合力大小F =mg tan θ=T 2,球的加速度为a =T 2m,方向水平向左,选项B 、D 均错误.]力学单位制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2.检验计算结果各量的单位统一成国际单位,计算结果的单位和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一致时,该运算过程才可能是正确的.若所求物理量的单位不对,则结果一定错.【例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与空气的密度ρ、压强p 有关.下列关于声音传播速度的表达式(k 为比例系数,无单位)可能正确的是( )A .v =k p ρB .v =kp ρC .v =kρpD .v =kpρB [压强p 可由公式p =F S 求得,则其单位为kg·m/s 2m2=kg/(m·s 2);密度ρ可由公式ρ=mV求得,则ρ的单位为kg/m 3.由于题中k 无单位,则k p ρ的单位为m 2/s 2,显然不是速度的单位,选项A 错误.而kpρ的单位为m/s ,选项B 中的表达式可能正确.又kρp的单位为s/m ,不是速度的单位,选项C 错误.kpρ的单位为kg/(m 2·s),不是速度的单位,选项D 错误.](1)在进行物理运算时,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个表达式,很难判断其正误.这时,可将全部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代入式中,对单位进行运算,若得到的单位不是所求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结果就一定是错误的.(2)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量纲检查法得到的单位正确,但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3.在解一文字计算题中(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s =F2m (t 1+t 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A .可能是正确的B .一定是错误的C .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D .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B [可以将右边的力F 、时间t 和质量m 的单位代入公式看得到的单位是否和位移s 的单位一致;还可以根据F =ma 、a =v t 、v =s t ,全部都换成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分析s =F2m (t 1+t 2)可知,左边单位是长度单位,而右边单位是速度单位,所以结果一定是错误的,选用的单位制不同,只影响系数,故A 、C 、D 错误.]4.据报载,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磁悬浮飞机运行速度可达v =150 m/s.假设“飞机”的总质量m =5 t ,沿水平直轨道以a =1 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做匀加速起动至最大速度,忽略一切阻力的影响,(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1)“飞机”所需的动力F ;(2)“飞机”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飞机”所需的动力F =ma =5 000 N. (2)从起动至最大速度所需时间t =va=150 s. [答案] (1)5 000 N (2)150 s1.下列仪器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测量工具的是( ) A .天平 B .弹簧测力计 C .秒表D .刻度尺B [天平测质量,弹簧测力计测力,秒表测时间,刻度尺测长度,其中力不属于基本物理量,故选B.]2.(多选)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 C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 .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CD [加速度由合外力和质量决定,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变,则C 、D 正确,A 、B 错误.]3.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有( )A .a 1=g ,a 2=gB .a 1=0,a 2=gC .a 1=0,a 2=m +MM g D .a 1=g ,a 2=m +MMg C [在抽出木板的瞬时,弹簧对木块1的支持力和对木块2的压力并未改变.木块1受重力和支持力,mg =F ,a 1=0.木块2受重力和压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2=F +Mg M =M +mMg .] 4.水平传送带AB 以v =200 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A 、B 相距0.011 km ,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 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物体从A 沿传送带运动到B 所需的时间为多少?(g 取10 m/s 2)[解析] 统一单位:v =200 cm/s =2 m/s ,s =0.011 km =11 m.开始时,物体受的摩擦力f =μ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fm=μg =0.2×10 m/s 2=2 m/s 2.设经时间t 物体速度达到2 m/s ,由v =at 得t 1=v a =22s =1 s此时间内的位移s 1=12at 21=12×2×12m =1 m.此后物体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t 2=s -s 1v =11-12s =5 s.故所需时间t =t 1+t 2=1 s +5 s =6 s. [答案] 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