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仪

课件--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仪
课件--第六章 毛细管电泳仪

第六章毛细管电泳仪

* 绪言

1、概念:在极细的毛细管内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电泳,称为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2、类型:有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毛细管筛分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等。

3、毛细管电泳特点:

(1)高效、快速、微量、可全部自动化。

(2)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比,毛细管电泳(CE)成本低,选择性大,且几乎不消耗溶剂。

(3)散热效率高,分离质量好。

(4)灵敏度和分辨率高,操作简便,污染小,应用范围广。

4、历史发展:

1967年:最先在3mm直径毛细管中作自由溶液的区带电泳。

1974年:用200~500 m内径的毛细管作电泳分离。

1981年:用75 m内径玻璃毛细管柱,加30kV电压实现电泳。

1984年:引入了胶束毛细管电动力学色谱的方法。

1987年:实现了毛细管等电聚焦及毛细管凝胶电泳。

1988年:首次利用CE作微量物质提取。并把激光引入CE检测器,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第一节毛细管电泳的工作原理

一、带电粒子的迁移

(一) 偶电层和Zeta势

1、偶电层:

固体与液体接触时,若固体表面由于某种原因带一种电荷,则因静电引力会使其周围液体带有相反电荷,即在液-固界面形成偶电层,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叫Zeta势。

* 毛细管电泳中,带电粒子表面和毛细管壁表面都有偶电层。

2、粒子的Zeta势:

电解质中的任何带电粒子被异性电荷的离子所包围,部分异性离子被吸附到粒子上,部分则游离在附近。被吸附的“固定”离子有一个切平面,和带电粒子间的电势差,称为粒子的Zeta势。

3、管壁的偶电层和Zeta势:

(1)偶电层:毛细管一般为石英管,内表面为硅胶表面并带负电(pH>3) 。则管子中溶液的正离子因受静电引力就会聚集紧贴在表面附近,从而形成偶电层。

(2)Stern层:偶电层中由于吸附而紧贴在表面的离子叫Stern层;其它可移动的游离离子为扩散层,游离离子的电荷密度随与表面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小。

(3)管壁的Zeta势:Stem层和管壁表面间的电势差称为管壁的Zeta势。

* 偶电层的厚度 :

管壁的Zeta势随与管壁表面距离增大而按指数规律衰减,使其衰减一个指数单位所需的距离叫偶电层的厚度 。

(二) 恒定场强下带电粒子的迁移

1、带电粒子移动速度v ep:电泳时,v ep为

v ep =μep E

式中μep 为带电粒子的迁移率,E 为场强。

2、粒子的迁移率μep :在充满自由溶液的开口管中,μep 为

μep =εξi /4πη

式中 是流体的介电常量, 是介质的粘度。 i 是粒子的zeta 电势。

3、影响ξi 的因素:

(1)表面电荷越大,ξi 越大。

(2)如果电荷给定,则质量越大,ξi 越小。

(3)对非胶体粒子,ξi 近似正比于(Z/M)2/3。(M 、Z 分别是粒子的分子量和净电荷)

(三) 电渗

1、概念:指高电场下由偶电层中水合阳离子或质子所引起的流体朝负极方向运动的现象。电渗现象中整体移动着的液体叫电渗流(electroosmotic flow ,简称EOF )。

2、电渗的迁移率:

μeo =εξw /4πη

其中 ξw 为管壁的Zeta 势。

* 电渗流的速度:

v eo =μeo E =εξw E /4πη

上式与电泳的迁移率和电泳移动速度类似。

3、影响电渗因素:管壁的Zeta 势越大,偶电层越薄,介质粘度越小,电渗流速就越大。 通常电渗流速是电泳流速的5~7倍。

4、带电粒子运动速度v 和迁移率μ :因毛细管内同时存在着电泳和电渗,不考虑它们的相互作用,则 v=v ep +v eo =(μep +μeo )E 式中 Ld 是毛细管从进样口到检测器的距离,

tr 是粒子通过该距离所用的时间,

Lt 是毛细管柱的全长,

U 是电压,E=U/Lt 。

5、粒子移动特点:因电渗流从阳极流向阴极,所以

正离子:运动方向和电渗一致,故它最先流出毛细管。

中性粒子:其电泳速度为“零”,故它随电渗而移动。

负离子:运动方向和电渗相反,故当

电渗流速大于电泳流速时,它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毛细管;

电渗流速小于电泳流速时,则它将无法流出。

6、控制电渗流的不同方法:

(四) 梯度场强下带电粒子的迁移

* 恒定场强下的毛细管电泳,某组分区带的移动速度:

dx/dt=μE

式中 为该组分在场强E 下的迁移率,是指电渗和电泳两者移动速度的代数和。 * 梯度场强下的毛细管电泳,因场强是时间的函数,即:

E=E(t) 故在一段时间内某一组分在管柱内移动的距离为: U t L L E v r t d eo ep ==+=/μμμ?=?21

)(t t dt t E x μ

二、影响谱带展宽的因素

(一) 几个概念

1、柱效和塔板高度

因CE和色谱技术很相似,故电泳谱带展宽可直接沿用色谱的塔片高度和柱效的概念作为指标。

* 理论塔扳数N:指虚拟的塔板的数量。即把色谱柱近似看成精馏塔,以虚拟的塔板数的多少来衡量分离效率的高低。

N可从分离结果的色谱图直接计算,即:

N=5.54(tτ/W)2

式中t 称为保留时间,即流出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

W叫半峰宽,即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 单位塔板的高度:H=L/N 这里L是柱长。

2、流型:

电渗是流体相对于带电管壁的移动,即带电的外壳离子把电渗力传递进去使流体移动。当电渗力与粘滞力平衡时,整个流体像一个塞子一样匀速前进,整个流型呈扁平型的塞子流(谱带展宽很小)。这是CE的理想状态。

* 直径小于200μm的毛细管中,这种流型不受管径的影响。

* 在这种流型电泳中,反映柱效高低的塔板数为:

N=vL d/2D=μEL d/2D

式中v和 为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和迁移率,

Ld为进样口到检测器的距离,

D为溶质的扩散系数,

E为场强。

(二) 影响谱带展宽的原因:有两类。

①是来源于溶液和溶质本身,如自热、扩散和吸附。

②是来源于系统,如进样和检测等。

1、自热

(1) 电解质溶液在高电场下会产生焦耳热,散热过程中,在毛细管内形成径向温度梯度(中心温度高),破坏了扁平塞子流型,导致谱带展宽。

(2) 管径大,电阻小,电流大,产生焦耳热多,且不易散热。

(3) 抑制焦耳热和温度梯度的方法:见下表。

2、扩散和吸附

(1) 扩散:是物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自发迁移到低浓度区域的输运过程。扩散会引起谱带的展宽。

扩散系数D小的物质,展宽程度较小。

(2) 吸附:溶质与毛细管壁间存在吸附与疏水作用,造成谱带展宽。

* 吸附原因:

①是阳离子溶质和带负电管壁的离子相互作用。

②是存在疏水相互作用。

蛋白质、多肽带电荷数多,有较多的疏水基,吸附问题特别严重,是目前分离分析该类物质的一大难题。

* 特点:细内径毛细管柱,有利于散热,但比表面积大(柱内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会使吸附增加,引起组分谱带的展宽也越大,故须尽可能抑制。

第二节毛细管电泳仪基本结构

* 由高压电源、毛细管柱、检测器,两个缓冲液槽,及记录装置组成。

记录装置可为记录仪、积分仪,或是有控制功能的计算机工作站。

CE的分离过程是在毛细管内完成的,故毛细管是核心部件,下面就毛细管柱的尺寸、形状和材料作介绍。

一、毛细管柱:

一般为圆管型。应是化学和电惰性的,可透光,有一定柔性,易于弯曲。

1、材料:

(1)聚四氟乙烯:可透紫外光,电渗很弱。缺点是管子内径不均,对样品有吸附,热传导差等。

(2)玻璃:电渗最强,但有杂质。

(3)石英:最常用,分天然和人造两类,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硅。

2、内径:

内径140 m以下散热较好,目前使用的多在25~75 m。

* 细管柱优点:(1)可减小电流,即减少自热。

(2)散热快,可保持电渗流流型的扁平性及分离的高效。

缺点:(1)不利于抑制吸附。

(2)进样、检测和清洗困难。

3、长度:

由塔板数公式N= ELd/2D知:

(1) 场强恒定时,塔板数与柱长成正比。但柱长不能无限增加,因要使场强恒定,柱两端须增加电压。

(2) 电压恒定时,柱长增加,可减少自热。但会降低场强,增加分析时间。

* 常用柱长约30cm。

4、管壁厚度:

壁厚有两部分,包括石英本身和外面的涂层(热导率很低的聚酰亚胺)。

通常有两种规格,厚壁的石英管外径375 m,薄壁的外径150 m。一般厚壁管可改善散热。

二、检测器:

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拉曼光谱检测器等;前两种使用最广。

(一)紫外检测器:

1、原理:入射紫外光通过样品时,被吸收的多少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检测点在靠近末端的管柱上,检测点管子的外涂层要烧掉。

2 、例子:如图为HPE-100型紫外检测器原理。样品光6和参比光7相对比,可知样品吸收了多少紫外光。

3、三种紫外检测方法

①固定波长:光源为低紫外氘灯,用滤光片获固定波长的光。

②可变波长:光源为氘灯或钨灯,用单色器(棱镜或光栅)获连续可调波长的光。

③快速扫描:有两类,其一用线性二极管阵列装置快速捕获紫外光,另一则利用硅光电倍增

管作快速扫描。

(二)荧光检测器

1、原理:多原子分子吸收光子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然后分子通过无辐射过程弛豫到最低激发态,并在回到基态时发射出光子,称为荧光。

2、光源:激发用的辐射光为紫外光或激光。因激光单色性好,故容易校准和减小光散射,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 常用波长325nm的氦镉(He-Cd)激光光源。

3、方法:检测也是在管柱上进行,管子的外涂层要除掉。

4、应用:在DNA序列测定的CE中广泛使用。但对不能发射天然荧光的化合物,须预先加荧光剂。

(三)电化学检测器

用来监测电泳毛细管中的流出物。

1、原理:根据检测原理不同,分成电位检测器、电导检测器或安培(电流)检测器等。

2、类型:CE中使用的电化学检测器有安培型和伏安型两种。安培型较简单,使用较多。

(四)质谱检测器

1、原理:是将待测物分子转成带电粒子,再用恒定磁场使带电粒子按质量大小顺序分离,形成有规则的质量谱。

2、特点:对单一组分有很强的鉴别能力。对复杂大分子混合物的分离极强。

3、种类:有很多,其中电喷射离子质谱对蛋白质的鉴别特别有用。

(五)拉曼光谱检测器

1、原理:单色光照射被分析物质,通过拉曼技术可控制散射光,使其在返回它原来位置时作全方位的重新发射。入射光和散射光之间的频差,一般落在中红外区。

2、光源:为40mW的He-Cd激光发生器。在422nm处发射激光,在471.2nm处监控散射光。

(六)间接检测:

包括间接紫外、间接荧光、间接安培检测等。

* 间接紫外检测:

方法:缓冲液中加少量在紫外区有吸收的化合物,称为间接试剂,使之产生很高的本底。当无紫外吸收的离子通过窗口时,从而产生一个负峰。

缺点:灵敏度比直接检测低1~2个数量级。

(七)小结:

各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比较:

三、进样

因毛细管直径很小,故进样技术要求很高;现在很多CE仪器都配有自动进样装置。进样时应满足两方面的要求:

(1)进样时不能引入显著的区带扩张;

(2)样品量必须很少,否则易造成过载。

下面介绍几种进样的原理和方法。

(一) 电迁移进样

也叫电动力学进样。

1、方法:毛细管的阳极端,在接触缓冲液前,先直接置于样品溶液,并在很短时间内加进样电压,使样品通过电迁移进入毛细管。

这时的电迁移是电泳和电渗的综合结果。进样量通过改变进样电压和时间进行控制。

2、特点:

(1)电迁移进样装置简单,不需附加设备,介质粘度很高时使用更加有利。

(2)电迁移是凝胶电泳进样的唯一方式。因为在凝胶状态下,压力进样很困难。

(3)电进样可用于痕量富集。但样品溶液的离子强度必须保持恒定,否则在该点的电压会急剧变化。

(二) 流体动力学进样

也叫压差进样。是最常用的进样方法。

1、方法:有三种。

(1)是在进样端加压。

(2)是在出口端减压。

(3)是调节进样槽和出口槽之间的高度使之产生虹吸作用,将样品引入。

根据管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可推得进样量公式:

即流体动力学的进样量Q与毛细管两端的压强差 P、样品的浓度c、进样时间ti及管径r 的4次方成正比,与粘度 及管长Lt成反比。

2、特点:

(1)若严控样品的粘度和温度,则进入毛细管的物质量恒定。

(2)在进样中没有组分歧视。

(三)毛细管电泳进样的若干注意事项

1、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后,应立即开始进样操作。完成后迅速移至缓冲液中开始电泳。

否则会产生毛细作用及虹吸现象,引起误差并使谱带展宽。

2、电极不要和毛细管接触。样品贮器和缓冲液贮器液面的高度应保持平衡。

3、进样区带宜越小越好,否则会使柱效和分离度降低。故进样时间以短为宜。

4、温度会影响进样量的恒定,因温度直接影响到粘度。

5、样品溶液中的溶剂必须与缓冲液互溶,另外前者的离子强度应低于后者。

6、注意防止溶液和缓冲液的蒸发和损耗。

第三节毛细管电泳类型和方法

有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毛细管筛分电泳,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和等速电泳,毛细管电色谱等。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

也叫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是最基本和应用最广的方法。有关电泳讨论中除特别说明外,一般都是指区带电泳。

二、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MECC):

1、特点:使CE可在进行离子型化合物分离的同时,进行中性物质的分离。

2、胶束概念:将浓度足够大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缓冲液中,则表面活性剂的单体会结

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球体,称为胶束。其形成是疏水效应的结果。

3、胶束分类:有正相和反相胶束两类。常用带负电荷的正相胶束。

4、MECC原理:

(1)系统中有两相,流动的水相和起固定相作用的胶束相,溶质在这两相间分配。

(2)电渗流向阴极移动,而电场中带负电的正相胶束则朝阳极迁移。叠加后胶束以低于电渗流的速度也向阴极移动。

(3)对中性粒子,疏水性强的组分在胶束相中保留时间较长,迁移速度较慢;反之亲水性强的组分迁移速度较快。故中性粒子根据本身疏水性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5、MECC优点:分离效率高,速度快,因为:

(1)电渗流的扁平流型,大大减小了径向的速度梯度。

(2)毛细管柱的细管径有极高的散热效率。

(3)胶束本身为动态结构,溶质进出方便迅速。

三、毛细管筛分电泳:有两种。

1、毛细管凝胶电泳:指在毛细管中进行的凝胶电泳。

凝胶有多孔性,起类似分子筛的作用。即流经凝胶的物质原则上按照分子的大小分离,服从筛分机理。

* 特点:

(1)柱效极高,但制备较难,寿命短。

(2)进样端易堵,若有空泡则难以除去,影响分离。

2、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是用低粘度的线性聚合物溶液代替高粘度交联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特点:

(1)柱内不作交联反应,可避免形成空泡。

(2)比凝胶柱便宜、简单,功能可调节。

(3)柱子寿命长,制备容易,但分离能力稍差。

3、不同类型的筛分电泳比较:

四、毛细管电色谱:

是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分析分离方法。有填充柱电色谱,开管柱电色谱、薄层电色谱等。

* 特点:

(1)采用电渗流推动流动相,克服了流速不均引起的峰扩展。

(2)理论塔板数高。

(3)具有高选择性,能分离带电物质,也能分离中性化合物。

五、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

是将等电聚焦电泳和等速电泳移到极细毛细管中进行的方法。

* 特点:

(1)自动化程度高。

(2)易于改变操作模式或选择性,易于定性定量等。

第四节几种毛细管电泳仪简介

一、1229型高效电泳仪

特点是简单实用。

(一)主要功能及性能指标

1、进样方法:①电迁移进样:进样电压0~30kV任意设定;

②液体压差进样:进样高度50~l00mm任选。

2、冲洗方式:弹簧助推正压冲洗。

3、高压电源:①输出电压:0~30kV;②电流0~400 A;③恒压精度 0.1%。

4、在线检测器:①为多波长紫外检测;②检测灵敏度可调。

5、数据处理:提供0~l00mV信号电压输出,可供记录仪或积分仪处理数据。

电器机箱内是高压电源。主机箱如图,包括毛细管柱、检测器、缓冲液槽以及附属装置。

(二)仪器主要结构:

1、检测器:为固定波长的紫外检测器,出厂时为254nm波长。若使用280nm等检测波长时,可更换汞灯前滤光片实现,如图。

2、毛细管架:如图,与紫外检测器连接,毛细管从中间穿过,管子在检测窗口部位做烧蚀处理。

* 毛细管两端接线:如图,电极和毛细管端口都浸在缓冲液中;毛细管内充满缓冲液和样品溶液,盖上盖子。

二、BioFocus-3000型毛细管电泳仪

特点是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

(一)仪器的性能与指标

1、进样方法:①电迁移进样:进样电压0~30kV;

②压力进样:高于大气压7倍的压力,适合大粘度样品。

2、高压电源:①电压0~30kV;②电流0~300 A。

3、在线检测器:①可编程序快速扫描检测,波长有紫外光和可见光连续可调;②检测带宽为6.0nm,准确度为 1.0nm,精密度0.1nm。

4、数据处理:有4个模拟信号输出通道。

5、自动控温:可自动准确控制温度在15℃~40℃。

6、范围选择:很广。

7、工作环境:温度10℃~40℃,湿度0%~90%。

(二)仪器的主要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电泳系统:包括毛细管柱、高压电源、电极、离心管及其输送盘、升降器等;

②检测系统:包括光源、光栅、光二极管及信号检测电路。

③温控系统:包括毛细管柱冷却系统、盘室温控系统、光电二极管恒温控制系统。

毛细管室与盘室门都有保险装置,门一打开便立即断电。图为仪器局部剖视。

1、检测器:为多波长快速扫描紫外可见检测器。

(1)光学系统:

①光源光线经衍射光栅分光后成单色光,进入纤维分光器分成两束,分别射入参比和采样两光敏二极管,得参比和样品信号。

②因毛细管直径极小,故在柱检测点两侧加两个石英聚焦透镜。

③两个光敏二极管接收光束后,将转换的电信号输入放大器放大比较,可得正比于光强度的输出电压。

(2)、检测方法:

作时间、吸收度及波长为坐标的三维吸收光谱图;根据图中各组分在相应波长的紫外吸收特征,可用于峰的确认,或鉴定组分中的杂质。

(3)、检测方式:有三种供任意选择。

①单波长方式:运行中途可更换检测波长。

②多波长方式:一次运行用三个波长检测,同时可产生三张电泳图谱。

③高速扫描方式:在指定波长范围内可反复扫描,得到三维电泳图谱。光源由紫外光氘灯和可见光钨灯组合而成。

2、电极:为铂金丝,质地柔软不易折断。毛细管入口处电极为高压,出口处为接地。

3、毛细管柱:由石英制成。常用柱长25~50cm,内径25~50 m。不能用过高电压,否则会“漏电”,损坏管柱。

4、输送盘与离心管:

(1)输送盘:如图,有入口盘和出口盘,各按顺、逆时针旋转,并沿“轨道”推入拉出。每只盘有32个升降管,管口盖子可自动打开或盖严。

(2)塑料离心管:装样品、入口缓冲液的离心管放入口盘。出口缓冲液、组分收集管等放出口盘。两盘不能互换。

三、美国Agilent公司的HP 3DCE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性能特点】

是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的全自动三维高效毛细管电泳系统。

具有多种操作模式。包括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色谱(MEKC)、毛细管凝胶电泳(CGE)、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和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以及毛细管电色谱(CEC)等。

可与电喷雾质谱仪联用,组成CE-MS系统,进行毛细管电泳-质谱分析。

* 高灵敏度系统的专利设计

扩展光程毛细管,比标准毛细管检测灵敏度高3~5倍。

高灵敏度池设计,比标准毛细管检测灵敏度高7~10倍;

线性范围宽,0~1300mAU偏差仅1%,0~2000mAU偏差3%。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其检测限、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相当于或者超过了单波长或多波长检测器。

在光谱分析上,DAD比快速扫描检测器有显著优点,分析全过程都可有在线的光谱信息,可采集190~600nm的紫外-可见全光谱图,所有溶质在此范围内的吸收都可检测到,大大简化电泳数据的分析;

DAD还可以检验出峰的纯度,其光谱分析和谱库检索功能有助于峰的定性分析。

* 先进的系统重现性设计

缓冲液补充功能:对样品瓶自动在线更换和补充新缓冲液,可自动调节缓冲液液面高度,避免虹吸效应;500ml储备瓶可为长时间自动连续操作提供最大方便和优良的分析重现性。毛细管卡套的高速风冷控温设计:用Peltier元件控温,控温范围广(4~60℃),精度高( 0.1℃);10m/s的风速可避免焦耳热的产生,保证分析结果的重现性。

完全密封的样品瓶设计:可阻止样品挥发,避免样品受热,并可通过循环水对样品盘进行控温,控温范围为10~40℃。

自校正压力进样系统,保证了样品的重现性和进样精度。

* 系统的多功能设计

电色谱加压系统:可在阴极或阳极两段的样品瓶加高达12bar的外置压力(2~12bar可选),避免在分析过程中电色谱柱产生气泡。

独特的毛细管卡套设计:使毛细管的更换十分简便,并可使用国产自制的各种不同直径的毛细管进行分析,降低分析操作的运行费用。

自动进样和馏分收集设计:48位样品盘连续自动进样,可根据时间编程收集或按峰信号收集,完成馏分的自动收集过程。

毛细管高压冲洗装置:可进行常压1bar冲洗或高压2~12 bar的冲洗,可在阴极或阳极两端的样品瓶分别设置可编程的冲洗压力方式。

【技术指标】

安全性能:漏电检测和仪器门或罩打开时,使高压无效。

电泳电压范围:0~ 30KV;电流0~300 A;功率0~6W;可在恒压、恒流或恒功率下工作,程序控制极性切换。

进样方式:自校正进样系统,可从两端进样;压力进样:0~50 mbar;电动进样:0~30KV。样品瓶:100 l样品瓶,1ml或2ml样品瓶(聚丙烯或玻璃),带可重新封口的密封盖。

毛细管卡套:用Peltier元件控温的强制气流保持毛细管卡套温度,温度范围:低于室温10℃至+60℃( 0.1℃),最低4℃;毛细管最小长度:33cm;毛细管外径:365 m。

检测器:实时紫外-可见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90~600 nm),波长准确度:1nm;响应时间:0.1~10s(8种选择);光源:预校正氘灯;信号:同时可检测5个信号,用Agilent化学工作站采集全光谱。

原始数据通道:检测器信号,电压,电流,功率,毛细管温度和压力。

系统控制:在Windows下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操作,时间编程参数:电压,电流,功率,极性,压力,进、出口样品瓶,毛细管温度,运行前、后压力和电压预稳定,补充缓冲液,馏分收集。

CE专用软件:淌度报告,时间校正面积,PI(等电点)校正和生物大分子的尺寸校正。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一节全站仪的结构组成和基本操作方法 数字化测图的关键仪器是电子全站仪。它 具有功能强、精度高、用途广和使用方便、快 捷等特点,备受欢迎。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全站仪品种、规格、型号繁多,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如增加自动调焦、自动锁定跟踪目标、激光对点、数字键、免棱镜观测、DOS操作等等。但无论哪一种规格型号,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指标是:测程、测角精度、测距精度、存点数量。(图5-1)为南方测绘公司的全站仪系列产品。 各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基本相同。本章将以拓普康电子全站仪为例,介绍全站仪的有关知识。 一、GTS—332电子全站仪的组成 GTS—332电子全站仪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微机三部分组成,主要技术指标是:单棱鏡测程3km,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野外测量最多能存8000个点,能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文件存储并通过RS—232C串行信号接口与其它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全站

仪的各部件名称如(图5-2)。 基本操作方法 全站仪的安置操作(对中、整平、瞄准等)与经纬仪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全站仪有一操作键盘和显示屏(图5-3),通过观测和键盘的操作,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数据。 1、键盘操作 各种操作键的功能见(表5-1)。按POWER键打开电源开关后,可 直接进入角度测量,如按键或键可进行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 若按MENU键,将进入菜单测量模式。 操作键表5-1

2、显示屏显示的符号(表5-2) 显示屏表5-2

在显示屏右边的各操作键与显示屏下方的软键(功能键)配合,将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各种信息(图5-4)。 3、角度测量模式下各功能键的功能(表5-3) 角度测量模式表5-3

轮廓测量仪操作规程

轮廓测量仪操作规程 轮廓测量仪能够对各种工件轮廓进行长度、高度、间距、水平距离、垂直距离、角度、圆弧半径等几何参数测量,并且具有强大的CNC功能,能进行一系列操作自动化,可高效率地进行测量作业。 一.操作步骤 1.测量前准备。 2.开启电脑、打开机器电源开关、检查机器启动是否正常。 3.擦净工件被测表面。 二.测量 1.将测针正确、平稳、可靠地移动在工件被测表而上。 2.工件固定确认工件不会出现松动或者其它因素导致测针与工件相撞的情况出现。 3.在仪器上设置所需的测量条件。 4.开始测量。测量过程中不可触摸工件更不可人为震动桌子的情况产生。

5.测量量完毕,根据图纸对结果进行分析,标出结果,并保存、打印。 三.保养 1.每天开机前及测量完毕后用高织纱棉布沾无水酒精清洁工装表面、测针、轨道。2.平时不使用时将所有电源关闭,且将测针的保护套套上。 3.严禁用扫帚清扫地面,以免灰尘扬起。 4.对仪器进行全面的维护和精度调整。 四.维护 1.测力标定 如图1所示。此界面用于对测针扫描时测量力的设置。 (图1)测力标定界面 测力标定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测力标定示意图

注意: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测力标定和测杆摆动调整! 下针尖测力设置:如图2所示。 1)把电子称放置在测量位置下方,把电子称清零(注意:电子称开机后自动清零,电子称 显示的单位应为“g”)。 2)控制测针移到电子称上方。 3)软件上先设置“测力大小”(普通工件测力一般为7g),然后点击“设置”按钮,则输 入框变为可编辑状态。 4)点击“向下测力”(绿色标志表示选中),此时测针向下接触电子称。 5)同时在主界面观察Z0光栅值,看摆杆是否处于水平位置(注意:测力标定应在摆杆处 于水平位置时进行操作,摆杆处于水平位置时的Z0光栅值主要由机械安装确定,一般情况下,此时Z0光栅值等于0.000mm,具体参数见“测力标定”界面的提示值),若不处于水平位置,则上下移动Z轴使Z0光栅值等于提示值即可。 6)观察电子称的读数应在7g左右(注意:读数前先轻轻抬起摆杆,再轻轻放下,不能通 过摆杆的重力和张力落下,然后重复3-5次观察电子称读数),若不是7g左右,则应通过调整“向下位置”下方的角度值来调整测力,然后点击“保存”按钮。 7)重复步骤(5),直至测力正常。 2.编码器标定 如图3所示。此界面用于使用激光干涉仪对光栅示值进行标定,非专业人员不允许随意操作。

流式细胞仪细胞分选的操作步骤

细胞分选的简要操作步骤 一、上样前的准备 FACSCalibu可以分选细胞进行培养或功能性研究,而这些研究需要清洁环境以保持分选后细胞不受污染继续培养,因此在样本制备,上机检测分选等过程中需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 1、应用无菌技术制备下列无菌工作液。 3L 70%乙醇(用无菌蒸馏水配制) 5L无菌蒸馏水 5L无菌PBS 2、在干净的鞘液筒中加入3L 70%乙醇。盖紧盖子,振摇鞘液筒,确保桶内壁被乙醇充分洗 涤。安好鞘液筒。 3、将过滤器短接,否则乙醇将破坏滤膜。。 4、用70%乙醇冲洗收集管接口处,并喷洒进样口处的空气。 5、在收集管接口处安装2支BD 50ml收集管(若不使用浓缩器)。 6、放上一支装有70 %乙醇的进样管。 7、设分选门(画一个空门使机器进行分选操作)。 9、从Acquire menu选择SortSetup。在Sort Gate菜单中选择步骤7设定的分选门。按液流控制 键RUN。 10、在Setup 方框中打叉,点击Acquisition Control 菜单中Acquire。。 11、跑乙醇直至2支收集管注满(每管注满需要9min ),点击Pause, Abort。 12、再重复上述步骤2次,共需要1h。 13、断开鞘液筒,在鞘液筒中加入500mL无菌蒸馏水,振摇鞘液筒,倒掉液体,反复操作直 至洗净桶内壁残余乙醇。 14、在鞘液筒中加入3L无菌蒸馏水,盖紧盖子。安好鞘液筒。 15、在收集管接口处安装2支新的收集管。 16、放上一支装有无菌蒸馏水的进样管。 17、点击Acquisition Control 菜单中Acquire。 18、跑无菌蒸馏水直至2支收集管注满(每管注满需要9min),点击Pause Abort。 19、再重复上述步骤2次,共需要1h。 20、断开鞘液筒,在鞘液筒中加入3L无菌PBS盖紧盖子。安好鞘液筒。 21、在收集管接口处安装2支新的收集管。 22、放上一支装有无菌PBS的进样管。 23、点击Acquisition Control 菜单中Acquire。 24、第一支收集管(最左)中收集15 mL PBS后取下,使PBS由左至右流入下一收集管。重复 操作至2个管都收集了15 mL PBS为止。点击Pause, Abort。 25、在收集管接口处安装2支新的收集管。若要分选动物细胞,则应用无菌技术,用无菌 PBS4 % BSA缓冲液过夜包被50mL锥型管,将包被好的锥型管安置于收集接口。 26、按下述分选步骤分选样本 二、分选细胞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 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

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全站仪3.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4.数据通讯 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 据交换。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配置的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 nation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简称PC卡,也

粗糙度轮廓仪操作规程(1修改)

监视测量装置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YJZGS11-23 版本:A 页码:第 1页共 1页 1设备名称:粗糙度轮廓仪型号/规格: 2出厂编号:242 本公司编号: 3校准(检定)周期:一年 4使用环境:温度18℃到22℃,湿度60±10% 5操作步骤 5.1 开机将光标移到Programs(程序),再移到Taylor Hobso n。 5.2 点击软件名,根据提示符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注: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即可登录到系统。该软件是多用户系统,每一个用户必须用唯一的口令去登录,进入程序后确认光标位置是否与主轴箱和Z轴相符,如果不符,读出光标现在的刻度值后,输入正确的刻度值按OK即可。 5.3 当主窗口显示后,根据所测产品的要求配置需要的传感器和测针。 6 校正 在选用传感器和测针后,先要进行校正,校正前要对标准球进行擦拭,但必须用丝绸布进行清洁。清洁完后再进行校正。标准球经校正后,必须放回标准球专用盒内,且要求轻拿轻放。 7 测量轮廓度 7.1 准备工作:根据试验委托单中的测量要求,选择传感器和探针规格。点击横臂单元右键 进行配置,选择宽范围传感器和测针后并作校准。 7.2测量方法:依据被测量的部位和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整的测量方案。要求测量方案安全、 可靠、实用。测量时要求要过被测产品的轴心线,要找到最高或最低点,且坡 度不能大于45度。 7.3测量步骤:首先将测针移动至被测部件的位置,用手动操作一次被测产品的行程,得到被 测总长。用总长减去0.6毫米,求出数据长度,然后按测量工具栏GO,便会出现 一个对话框,再进行测量的设置,设置测量名称——数据长度——测量速度最后按 OK即可。 7.4测量分析:得到原始轮廓后用鼠标点击右键,将原始轮廓导出到分析软件,然后从分析软 件中调出进行分析,其分析步骤为:选择调平原始轮廓——手动创建最佳拟合— —选择允许/不允许取点。用鼠标左键选择两个元素,作为一个元素的开始点和 结束点,然后按要拟和的这一段。分析完成后可以关闭原始数据,只显示摸板。 7.5标注尺寸:选择尺寸标注工具栏,根据分析的摸板进行尺寸标注,有X方向尺寸、有Y 方 向尺寸、斜边方向尺寸、半径尺寸、角度尺寸。标注完成后即可打印报告。8测量表面粗糙度: 8.1准备工作:根据试验委托单中的测量要求,选择传感器和探针规格。点击横臂单元右键进 行配置,选择1 mm传感器和测针后并作校准。 8.2测量方法:依据试验委托单粗糙度要求,确定评定长度。根据 8.1测量粗糙度步骤同7.3 , 8.3测量分析:数据选择工具栏上点击分析按钮.从对话框中选择合适形状类型.选择其中的参 数――分析参数表――选择需要的参数按OK即可。 8.4点击已分析的图形按右键,从你需要的版式中打开后打印报告。

除颤仪操作流程及维护与保养

除颤仪操作流程 一、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2、评估:病人意识、颈动脉搏动、心电图显示、病人心前区监测电极的 连接情况,解释 3、患者准备:平卧,松开衣服纽扣,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暴露 胸部、擦干除颤局部皮肤 4、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电插板、急救用物 二、除颤 1、电极板涂上导电糊 2、按ON键,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正确的除颤方式 3、按ENERGYSELECT(能量选择)选择能量: 非同步除颤成人单相:200J-300J-360J 双相:120J-150J-200J 小儿2-5J/kg 同步电复律时:按医嘱进行,最小从50J开始 4、充电:按APEX电极板侧面手柄上的黄色按钮充电键(charge键), 充电时红色指示灯亮,充满电时仪器会发出声音 5、放电:将电极板紧贴病人胸部,按Shock键,放电时,术者及其他 人员切勿碰到病床、病人或者任何连接到病人身上的设备(避开导电体) 三、观察 1、病人呼吸、心律、血压 2、电极板接触皮肤情况 3、视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四、整理 1、关机 2、整理床单位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5、洗手、记录 备注: 1、操作时保持手干燥,可戴橡胶手套绝缘。忌空极板对空放电或单相 放电。 2、患者皮肤保持清洁、干燥,电极板必须涂满导电糊(或垫盐水纱布)、 电极板必须紧贴病人皮肤,以免烫伤皮肤。 3、仪器默认状态,为非同步除颤;按SYNC(同步)选择同步除颤。 4、非同步除颤的指征:室颤、室扑。同步除颤指征:房颤、房扑、室 速、室上速。 5、STERNUM电极板放置于右侧:心底部,即右侧锁骨中线2-3肋间; APEX电极板放置于左侧:心尖部,即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6、整理用物时应擦拭电极板并检查记录纸、导电糊、电极片是否清洁 处理完毕,仪器放回原处并充电,处于备用状态。 除颤仪的维护与保养 1电极板的清洁与擦拭 电极板是Defi-B的组成部分,平时应置于电极板卡槽之中(仪器立放),每次使用结束之后都要及时对其进行清洁与擦拭。清洁与擦拭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完成,即:(1)检查仪器是否关闭,如未关闭则须关闭;(2)沿逆时针方向旋下金属电极板,用湿润的抹布擦净电极板;(3)干燥后,重新旋紧电极板,可靠地置于卡槽中。在对电极板进行清洁与擦拭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电极板。既不能用锐利的金属工具刮除附着的污垢,特别是不能对电极板的金属表面造成划损,也不可使用对电极板有腐蚀作用的酸、碱溶液。 2、电池的充电与更换 电池需要日常或定期的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电源线插头插入交流电源插座,即为除颤仪电池充电。电量耗尽的电池,3-5h 即可充满。充电时应注意除颤仪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一般为0-40℃),尤其是温

最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操作步骤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操作步骤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按1×106 cells/ mL以1mL接种于100mm培养皿内 ↓ 24h后,进行所需的处理(比如加药,照射) ↓ 特定时间后终止培养,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 收集原培养液,洗后的PBS和消化后的细胞,将三者混匀放入15ml 离心管中 ↓ 1000rpm离心5min(短时低速离心) ↓ 弃上清,用1.5ml预冷PBS,1000rpm离心5min后去除PBS和细胞 悬液内的细胞碎片 ↓ 加入1.5ml预冷PBS,在涡旋状态下加入3.5ml无水乙醇,混匀后,于4℃固定30min,或-20℃长期保存。 ↓ 1000r/min,离心5min ↓

将乙醇吸除,加PBS清洗混匀 ↓ 1000r/min,5min再离心一遍,将残留在细胞上的乙醇除去 ↓ 吸除离心管内PBS,加入200ul PBS和2ul的RNA酶(0.25mg/ml)(37℃下孵育30min) ↓ 加入0.5ml的50ug/ml的PI溶液室温下避光染色30min ↓ 将离心管内的细胞过滤(300um尼龙网膜)至含有PBS的EP管中(PI 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容易使细胞聚团),标记EP管 ↓ 提前一天网上预约 ↓ 开机(先开仪器后开软件) ↓ 流式细胞仪的结构一般分为5部分:①流动室及液流驱动系统;②激光光源及光束成形系统;③光学系统;④信号检测、存贮、显示、分析系统;⑤细胞分选系统。 ↓ 检测前先涡旋使细胞混匀悬浮呈单个细胞,然后插入流式细胞仪上

↓ 流动室内充满鞘液,细胞排成单列由喷嘴中心喷出,形成细胞液柱 ↓ 液柱与激光束相交,细胞上的荧光染料被激发产生荧光(488nm激 发光源) ↓ 荧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出到计算机,软件分析(荧光染料和细胞DNA分子特异性结合,可以检测出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比例) ↓ 在用第三方软件分析之前,将流式结果按如下所示导出 结果分析——Modfit软件分析

全站仪使用方法及使用步骤(详细)

全站仪使用方法及使用步骤 一、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二、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三、微处理机(CPU)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中的检核和数据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使全站仪能与磁卡和微机等设备交互通讯、传输数据。 四、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测绘仪器生产厂商均生产有各种型号的全站仪。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一)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1.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 ①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 ②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③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2)仪器的安置。 ①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②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③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3)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①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②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至此,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已设置完毕。注意:每当打开仪器电源时,必须重新设置和的指标。 4)调焦与照准目标。 操作步骤与一般经纬仪相同,注意消除视差。 (2)角度测量 1)首先从显示屏上确定是否处于角度测量模式,如果不是,则按操作转换为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仪操作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除颤仪操作流程

除颤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 非适应症: 停搏,假性电机械分离,室性自主心律,室性逸搏心律,除颤后室性自主心律,过缓无效收缩心律 注意事项: 1.除颤仪到位前,持续有效的CPR。 2.除颤后紧接着5个遁环的CPR,再评估节律,按需要决定是否再除颤。 3.操作者的手应保持干燥,不能用湿手握电极板。 4.放电时在电击板上应施加一定有力量,使电极板与病人皮肤密合,以保证 较低的阻抗,有利于除颤成功,同时也避免烧伤病人的皮肤。 5.导电糊不应涂在两电极板之间的皮肤上,以免除颤无效。 6.胸部有植入性的装置时,电极板应放在距该装置2.5cm的位置,除颤后应 检查其功能。 7.切忌将电极板直接放在治疗性贴片,监护仪贴片,导电线的上面。 8.病人大量出汗,则在除颤前,应迅速将病人的胸部擦干。 维护和保养 1、由正常班护士负责,每日清洁消毒。 2、在除颤开始前要确认日期、时间是否正确,心电纸是否装好。 3、使用湿软巾和含氯消毒剂进行除颤、除颤手柄、除颤板和电缆的清洁和消毒。打印机只能使用湿软巾进行清洁。 4、严禁将除颤仪的任何一部分(包括除颤手柄)浸入液体中。严禁使用粗糙物品擦拭显示屏。除颤仪严禁高压消毒。 5、要特别注意每次使用除颤仪手柄后对手柄的清洁,除产后除颤手柄上积累的导电糊会对心电监护信号有扰,并且有可能使操作者遇到意外电击。保持除颤手柄清洁。 6、及时充电。关闭除颤器进行充电,4小时可以完成对电池的充电,当开启除颤器24小时才能完成充电,尽可能使用充满电的除颤器,否则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7、检查所有电缆、接头是否良好,电缆有没有划伤、磨损、并且有没有缠绕、打死折。 8、保证除颤器整洁(没有液体水滴)并且上面禁止放置任何物品。

全站仪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全站仪的使用原理和操作方法内容:了解全站仪的分类、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测角、测边、测三维坐标和三维坐标放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全站仪的对边测量、悬高测量、面积测量等方法。 重点: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测角、测边、测三维坐标和三维坐标放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全站仪测三维坐标和三维坐标放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采取演示法教学。讲解拓普康全站仪使用,在课堂上每讲一项功能后,利用多媒体课室的优点,现场演示一次,并将操作过程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起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使学生能迅速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 7.1 全站仪(total station)的功能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微处理仪及数据记录装置融为一体的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正日臻成熟,逐步普及。这标志着测绘仪器的研究水平制造技术、科技含量、适用性程度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站仪是指能自动地测量角度和距离,并能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将测量数据传送给相应的数据采集器。全站仪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多,精度好,通过配置适当的接口,可使野外采集的测量数据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或进入自动化绘图系统。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省去了大量的中间人工

操作环节,使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人工操作,记录等过程中差错率较高的缺陷。 全站仪的厂家很多,主要的厂家及相应生产的全站仪系列有:瑞士徕卡公司生产的TC 系列全站仪;日本TOPCN (拓普康)公司生产的GTS 系列;索佳公司生产的SET 系列;宾得公司生产的PCS 系列;尼康公司生产的DMT 系列及瑞典捷创力公司生产的GDM 系列全站仪。我国南方测绘仪器公司90 年代生产的NTS 系列全站仪填补了我国的空白,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全站仪的工作特点: 1、能同时测角、测距并自动记录测量数据; 2、设有各种野外应用程序,能在测量现场得到归算结果; 3、能实现数据流; 一、TOPCON 全站仪构造简介

全站仪快速操作方法

全站仪快速操作方法 随着从全站仪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操作全站仪的操作应用已经是广大测绘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常用全站仪在测绘工作中的快速操作方法做一简要说明,以供参考。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集电子测角、电子测距、数据采集与存储的全站仪已经取代了常规的光学经纬仪和S3光学水准仪。各测绘仪器厂商生产出各种型号的全站仪,出现了大内存、多功能、防水型、防爆型、电脑型等全站仪,而且品种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使用上也是越来越方便,全站仪正朝着功能全、效率高、全自动、易操作、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使的野外测绘作业的劳动强度逐渐地减轻,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高,测绘技术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迅速地提高,从根本上更新了测量的观念和理论。本文试结合我院现有的尼康、拓普康、索佳、宾得、南方、苏一光、搏飞、科力达等系列的全站仪,从四个方面对常用全站仪在测绘工作中的快速操作方法做一简要说明 1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与基本测角、测距原理 1.1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 全站仪的基本组成可分为外部组成和内部组成。其外部组成与经纬仪大体相似,同样有望远镜、竖直制动、竖直微动,水平制动、水平微动,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对中器等。最大区别是在基座上方增加了液晶显示屏和操作面板进行人机对话。 液晶显示屏用来显示全站仪的测 量状态、数据输入、输出状态和测量结 果,操作面板向全站仪输入各种测量指 令和数据,由于全站仪体积所限不能有 太多的按键,所以全站仪的大部分按键 往往有几种功能,随着全站仪的测量状 态不同按键功能随之改变。因此,在操 作全站仪时必须看清液晶显示屏所显 示的测量状态。全站仪本身就是一个带 有特殊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其内部 组成与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大致相似,都 有输入、输出设备,微处理器、运算器、

轮廓测量仪原理及应用

轮廓测量仪概述 SJ5700轮廓测量仪是一款集成表面粗糙度和轮廓测量的测量仪器;采用进口高精度光栅测量系统、高精度研磨导轨、高性能非接触直线电机、音圈电机测力系统、高性能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实现对各种工件表面粗糙度和轮廓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高精度研磨导轨、高性能直线电机保证测量的高稳定性及直线度,采用进口高精度光栅测量系统建立工件表面轮廓的二维坐标,计算机通过修正算法对光栅数据进行修正,最终还原出工件轮廓信息并以曲线图显示出来,通过软件提供的分析工具可对轮廓进行各种参数分析。 轮廓仪为全自动测量设备,操作者只需装好被测工件,在检定软件上设定扫描的开始、结束位置,点击“开始”按钮,测针会自动接 触工件表面,并按设定的位置扫描;可高精度地测量精密加工零部件的粗糙度和轮廓形状,再选择所需评价参数即可进行评价。 系统软件为简体中文操作系统,操作方便。

轮廓测量仪功能 SJ5700 轮廓测量仪可测量各种精密机械零件的素线轮廓形状参数,角度处理(坐标角度,与 Y 坐标的夹角,两直线夹角)、圆处理(圆弧半径,圆心到圆心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直线到切点的距离)、点线处理(两直线交点,交点到直线距离,交点与交点距离,交点到圆心的距离)、直线度、凸度、对数曲线、槽

深、槽宽、沟曲率半径、沟边距、沟心距、轮廓度、水平距离等形状参数。 轮廓测量仪性能特点 1、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重复性:完全满足被测件测量精度 要求。 1) 选用国际领先的高精度光栅测量系统和高精度电感测量系 统,测量精度高; 2) 自主研发高精度研磨导轨系统,导轨材料耐磨性好、保证 系统稳定可靠工作; 3) 高性能直线电机驱动系统,保证测量稳定性高、重复性好; 2、智能化管理与检测软件系统: 仪器操作界面友好,操作者很容易即可基本掌握仪器操作,使用十分简便。 1) 10多年积累的实用检定软件设计经验,向客户提供简洁、 实用、快速的操作体验; 2) 功能强大、自动处理数据、打印各种格式的检定报告,自 动显示、打印、保存、查询测量记录; 3) 测量围广,可满足绝大多数类型的工件粗糙度轮廓测量; 4) 可自动和手动选取被测段进行评定,可依据客户要求进行 软件功能的定制; 5) 纯中文操作软件系统,更好的为国用户服务; 6) 打印格式正规、美观。检定数据可存档,或集中打印,不 占用检定操作时间;

全站仪操作步骤及方法

全站仪操作步骤: 1.架好仪器,对中整平。 2.开机→按MENU键→F3(存储管理)→F4(翻页)→F1(输入坐标)→F1(输入)输入一个文件名,如:File,回车后输入点名如A,回车后输入坐标(N,E,Z),输入完后回车输入第二个点名如B,回车后输入坐标(N,E,Z),回车后进入输第三个点界面,这时按两次ESC退出到“数据采集”界面。 3.按F1(数据采集)→F1(输入)输入刚才的文件名File,→F1(输入测站点)→F4(测站)→F2(调用)找到A,回车,检查屏幕显示的坐标是否正确,是则按F3(是)→输入仪高(如1.5米),按F3(记录)→F3(是)。这时返回到了数据采集界面。 4.全站仪照准后视点,按F2(输入后视点)→F4(后视)→F2(调用)找到B点,F4(回车)→F3(是)→F3(测量)→F1(角度)。这时返回到了数据采集界面。按F3(测量),输入点号,输入镜高→F3(测量)→F3(坐标),将测得的坐标与后视点的坐标比较,若不一样则检查问题所在,若一样或误差不大则可以进行没量了,按F4(设置)以保存刚才所测的数据(按ESC则不保存)。 5.照准前视按F4(同前),测得坐标后按F4(设置)以保存 中国3S吧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1254.html, 全站仪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一种集测距装置、测角装置和微处理器为一体的新型测量仪器应运而生。这种能自动测量和计算,并通过电子手簿或直接实现自动记录、存储和输出的测量仪器,称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数字测图中常用的数据采集设备。全站仪分为分体式和整体式两类。分体式全站仪的照准头和电子经纬仪不是一个整体,进行作业时将照准头安装在电子经纬仪上,作业结束后卸下来分开装箱;整体式全站仪是分体式全站仪的进一步发展,照准头和电子经纬仪的望远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对于基本性能相同的各种类型的全站仪,其外部可视部件基本相同。全站仪主要由五个系统组成:控制系统、测角系统、测距系统、记录系统和通讯系统。全站仪组成及各系统间关系见图8.5。 专业的3S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f141254.html, 图8.5 全站仪组成及各系统间关系示意图 控制系统是全站仪的核心,主要由微处理机、键盘、显示器、存储卡、制动和微动旋钮、控制模块和通讯接口等软硬件组成。根据要求,通过键盘(面板)可以进行各种控制操作。如:参数预置,选择显示和记录模式,进行存贮卡格式化,建立或选择工作文件,数据输入输出,确定测量模式等。 全站仪的测角系统与传统光学经纬仪测角系统相比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同: (1)传统的光学度盘被绝对编码度盘或光电增量编码器所代替,用电子细分系统代替了传统的光学测微器;

最新多功能粗糙度轮廓仪使用说明

多功能粗糙度轮廓仪 使用说明

粗糙度轮廓仪使用说明 一、功能简介 LSCD-Ⅱ型粗糙度轮廓测量仪是一种高精度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轮廓测量分析仪器,其主要功能分为3个方面:1、形状分析2、粗糙度分析3、曲率半径分析。我们在原始测量图形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评定长度来进行这三方面分析,同时我们通过倍率选择项可以提供九种倍率供用户选择,自动倍率、500、1000、2000、5000、10000、20000、50000、100000倍,其中,自动倍率是计算机根据测量结果自动给出的适当倍率。 1、轮廓分析 轮廓分析包括两种分析方法:

A、原始轮廓分析,是指没经过滤波处理及直线校正的实际轮廓,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校正直线来调整图型,分析轮廓。具体方式见使用说明。 B、轮廓误差是指滤除了粗糙度信号,并以分析起点和分析终点连线为基准线的工件表面加工形状,包括凸度、凹度、直线度等,我们可以通过参数选项里的轮廓滤波来选定轮廓滤波的切除长度.分析图形的每一点测量值是指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整个测量图形倾斜校正后,在评定长度内每一点与零点的相对值。 我们可以在原始测量图形上点击工具栏的分析选择选项,通过鼠标移动来选择分析范围,在分析图形上,我们可以通过鼠标移动来看每一点的测量值,及离分析起点的距离。形状误差Pt值是指评定长度内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 2、粗糙度分析

粗糙度分析是用来分析选定范围内的粗糙度值的,共有5种取样长度可供选择,即0.08mm\0.25mm\0.8mm\2.5mm\8mm\25mm,一般情况下,当粗糙度Ra ≥0.008~0.02um时,取样长度L取0.08mm,当Ra>0.02~0.1um时 ,取样长度L 取0.25mm,当Ra>0.1~2.0um时,取样长度L取0.8mm,当Ra>2.0~10.0um时,取样长度L取2.5mm,当Ra>10.0~80.0um时,取样长度L取8.0mm,一般情况下是选5段取样长度作为评定长度,我们这里可以由用户自己选定评定长度。在数据处理时,我们可以在分析参数选项里选择要分析的粗糙度参数,包括Ra、Rz、Ry、Sm等,其具体含义如下: Ra为粗糙度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如图一所示):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上每一点到最小二乘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值。我们评定的Ra值是评定长度内多个取样长度的平均. ?Skip Record If...? 图一 Rz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如图二所示):在取样长度L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我们评定的Rz值是评定长度内多个取样长度的平均 ?Skip Record If...? 图二

南方全站仪操作步骤

南方全站仪操作步骤1、摆仪器,即经纬仪摆仪器方法: (1)对中(2)粗平(3)再对中(4)精平 2、开机,长按全站仪上的电源键 POWER 下图红圈处 3、开机之后,出以上图画面。 4、进入机器系统,设置仪器所在位置(测站点)大地坐标,按F1,图蓝圈处,操作如下图。 按下F1后,出现下图画面。 5、再按F1,选择“标准测量”,出现下图界面。 6、图上图,按F3,把反黑显示光带向右移动到“记录”,出现下图界面 7、按ENT键(回车),确认,进入测站点设置,如下图。 8、如测站点为新点,则弹出输入测站点的坐标界面,如为已知存储在仪器内部的点,则不弹出测站点坐标输入界面。在如下界面中,输入测站点的点名、编码。 如上界面,在输入点名后、编码后,回车。如果是新点则弹出以下界面,要求输入测站点坐标。 9、如上图,在北坐标中,输入测站点的X坐标值,在东坐标中输入Y坐标值,回车确认后,光标会自动跳转进下一项输框中。 如上图,输入完成后,回车确认,完成测站点的坐标值输入,弹回如下界面。

按F1退出。弹出如下界面,回车确认,退出程序。 10、再按ESC,退回开机界面。 11、在开机界面中,按F2,进入测量模式。 进入测量模式,界面如下图,按F6键,向下翻页。 在P2页中,界面如下图, 按下F2键“置盘”,弹出置盘界面,如下图。 此时,用5800计算器,调出程序PQX,输入X1、Y1为测站点坐标,X2、Y2为后视点坐标,X3、Y3不理会,回车略过,则计算器计算出结果“JD12-HD”为测站点至后视点的平距,“JD12-FWJ”为测站点至后视点的坐标方位角,也即我们要置盘输入的方位角。 如上图界面中,按F6左移至第一位,输入,即输入方位角45°23’58” 然后,通过全站仪望远镜,将十字丝照准后视点,回车确认,即完成置盘。 下图界面即照准后视点,回车确认后的界面。 12、按下F6,下翻页至P1界面, 在P1界面中,按下F2键,进入坐标测量模式。 将仪器望远镜标准棱镜中心部位,按下F1“测量”键,即可测得棱镜所在位置的大地坐标。

全站仪操作技巧方法详解

用全站仪进行工程施工放样 一全站仪使用方法介绍 1 全站仪介绍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以上各系统通过I/O接口接入总线与微处理机联系起来。 微处理机(CPU)是全站仪的核心部件,主要有寄存器系列(缓冲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微处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根据键盘指令启动仪器进行测量工作,执行测量过程中的检核和数据传输、处理、显示、储存等工作,保证整个光电测量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装置(接口),输入输出设备使全站仪能与磁卡和微机等设备交互通讯、传输数据。 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测绘仪器生产厂商均生产有各种型号的全站仪。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其具体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简要介绍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2 全站仪的操作与使用 2.1.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电池的安装(注意:测量前电池需充足电) ①把电池盒底部的导块插入装电池的导孔。 ②按电池盒的顶部直至听到“咔嚓”响声。 ③向下按解锁钮,取出电池。 2)仪器的安置。 ①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一点,作为测站,另外两点作为观测点。 ②将全站仪安置于点,对中、整平。 ③在两点分别安置棱镜。 3)竖直度盘和水平度盘指标的设置。 ①竖直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竖直度盘制动钮,将望远镜纵转一周(望远镜处于盘左,当物镜穿过水平面时),竖直度盘指标即已设置。随即听见一声鸣响,并显示出竖直角。 ②水平度盘指标设置。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360,水平度盘指标即自动设置。随即一声鸣响,同时显示水平角。 1

全站仪测量操作方法

全站仪测量操作方法 一,坐标测量法法 1,测站点操作过程: 首先点菜单键menu,仪器显示菜单,按F1(数据采集)——F1(输入文件名或日期)——按NET(确认键)——F1(测站点输入)——F1输入测站点点号(1或A)——下移到仪器高处(按F1)输入仪器高度——F4测站——F3坐标——分别输入N,E,Z——确认(NET)——F3记录(是)——测站点信息输入完成。 2,后视点操作过程: 测站点输入完成后按F2后视——F1后视点号输入——下移到镜高输入(F1输入镜高)——F4后视——F3(NE/AZ)——分别输入N,E ——输入镜高——F3测量——先将仪器照准后视目标——再选择(F1)角度——后视点测量完成。 3,测量未知点坐标(地形测量) F3(前视/后视)——F1输入点号及镜高——确认——F3测量——F3坐标——是否记录选择——再测下一个点时可选择F4同前 二,放样操作过程(已知坐标点测量放样) 1,首先按菜单中的F2放样——F1输入文件名——确认后按F1测站点输入——按测站点中的F3坐标——F1输入测站点坐标及高程后按回车,再输入仪器高——按确认(测站点坐标建立) 2,测站点坐标建立后按F2后视——按F3后视中的坐标——F1输入坐标——按F4确认——出现后视对话框, >照准?这时将仪器对准后

视点——对准后按F3是,后视点测量完成。 3,F3放样——F1输入点号——F3坐标——分别输入放样点坐标N,E,Z ——输入镜高后确认——F1角度——Array指挥镜杆左右移动——F1距离—— 指挥镜杆前后移动(左右),使距离及 水平角均归0后,便是所测点位坐标,再测下一个点按同前,输入下一个点坐标,高程及镜高,其它所有坐标点测量放样方法同上。 仪器字母表示 V;垂直角 HR:水平角(右角) HL:水平角(左角) HD:水平距离 VD:高差 SD:倾斜距离 N:北向坐标(X) E:东向坐标(Y) Z:高程

拓普康全站仪简单操作说明精编版

(1)数据采集(测任意一个点的坐标) 作者:lecerque 以拓普康GTS100系列为例 开机POWER键→按MENU(菜单) →F1(数据采集)→F1测站设置→F1输入点号。如1.2.3.4等等→按ANG▼下翻键,当光标下移到“仪高”→按F1输入仪器高度(用5M小卷尺从仪器度盘中心的点往下拉到下对点的距离)如1.3M等,再F4“ENT”回车→之后当弹出“测站点点号:_____”的对话框时候,按F3“坐标”,进入输坐标NEZ对话框→依次输入之后F4回车→当弹回“点号.标识符.仪高”对话框时,按F3“记录”→此时有“是”“否”命令时,按F3“是”确认,从而完成设置测站的操作。 F2:后视→后视点.编码.镜高→F1输入→ANG▼下翻键至仪器高→F1输入→F4后视→F3NE/AZ输入后视坐标;此步骤如果内存中以前存有后视点坐标,直接“调用”就行了。→对准后视点,按F3测量,完成后视点设置,界面弹回→F1:测站设置;F2后视;F3前视/侧视→ F3:进入测量前视(也就是碎步点)的测量程序,输入点号,对准前视棱镜直接按F3测量就行;

输入坐标就选NE/AZ

(2)后房交会

(3)免棱镜,及激光,背光。 背光免棱镜激光 (4)放样(将图纸上的点放到实地上) 开机POWER键→按MENU(菜单) →F3放样,测站设置和后视点设置步骤同“数据采集”输入NEZ坐标→F4回车→当有“镜高”时,按CLR“清除”键,重新输入镜高→F4回车 当有“计算” HR= M HD= M 角度距离

F1 F2 按F1 HR: **°**′**″ dHR:**°**′**″ 距离 F1 此时转动仪器,把dHR:**°**′**″调到0°0′0″,表示放样的方向正确,再锁紧仪器水平制动。按F1“距离”,对准棱镜测距,再根据测出的距离的差值来指导棱镜员前/后移动,直到dHD这个值为“0”,表示放样的点正确。 备注;“HD”:放样点还差的距离=实际距离-计算的平距 “dHR”:准放样点应该转动的水平角=实际角度-计算的水平角 HR:样点水平角计算值 HD:器到放样点的水平距离的计算值 注:其实大部分全站仪数据采集和放样都和上面的步骤差不多,只是操作时候指令不一样罢了,但是方法原理都一样,所以此资料可供大部分用户查阅,参考 数据下载(此方法适用于国产苏,北光,南方和其他仪器,但不适用于徕卡,中纬以及拓普康高端仪器数据同步的下载方式) 连接好全站仪和电脑→打开传输软件和全站仪→进入全站仪里面设置(找到通讯设置或者叫通讯参数)→设置通讯协议以及波特率 一般苏光选Typetwo双向通讯,拓普康选择“无”; 波特率为9600, 字符效验为8位无效验 停止位1比特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

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详细操作方法,一看就 会! 一,实地选定控制点 实地选点之前先要有一个计算程序,且已经编辑好线路设计参数,知道路线的大致走向。选点的几个要求:地基稳固,方便架设仪器和后期放样,超出施工挖填范围一定距离,相邻两点之间通视良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等长。确定导线的等级,请参照下图的《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 二,埋石 在选定的点位挖坑,依土质情况而定,建议埋置深度不小于0.6米。将钢筋切割成长约50公分的小段,选择截面较平整光滑的一端用钢锯锯一个深约2mm的十字丝待用。搅拌砼倒入坑中,人工捣实,表面抹平,在中心位置插入钢筋,钢筋顶端高出砼面约1公分。在砼表面刻下点的编号。这样一个控制点就埋设完成了。 说明:有些问题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坚固稳定的大石头或建筑物上标记做点也是可以的,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控制点要稳固,方便后期保存和使用。 三,导线测量(测角、测距)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理解,我以一个案例来进行演示。 案例背景 G1、G2、G3、G4是设计院给的已知坐标的控制点,D1、D2、D3是我们埋设的待测加密点。将相邻两点连接后,就组成了导线线路图,如下图: 测量方案 从G1点向G4点方向测量,测量的水平角为左角。导线等级采用一级,测量仪器采用2”级全站仪,采用两个相同型号的棱镜。按技术要求,每个测站需观测两个测回。 开始前的一些常识说明 导线边:两个导线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导线边,所以导线边长是两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 水平角:是指两条相邻导线边组成的夹角。 左角和右角:把观测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的角叫做左角,右侧的叫做右角,一般都测量左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