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差分析和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八章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统计学-第八章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结果判断
在得出各因素对试验结果是否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后,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各水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 比较各水平的均值大小或效应值大小来判断各水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 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判断。
PART 04
多因素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多因素数据结构特点
因素水平组合多
符号表示
常用符号如“AB”、“AC”等表示因子A与因子B、因子A与因 子C之间的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水平
交互作用的水平数取决于参与交互的单个因子的水平数及组合方 式。
交互作用对方差分析结果影响
主效应与交互效应
方差分析中,既要考虑因子的主效应(单个因子对结果的影响), 也要考虑交互效应(多个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结果的影响)。
交互作用在正交试验中应 用
交互作用概念及意义
交互作用定义
两个或多个因子同时变化时,对试验结果产生的综合影响,不能简单由单个因子的影响叠加得到。
交互作用意义
揭示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优化试验方案、提高试验效率提供重要依据。
交互作用在正交表中表示方法
列间交互
在正交表中,通过专门设置的交互列来表示不同因子间的交互作 用。
建立多因素模型
01
根据试验设计和数据结构特点,建立包含多个主效应和交互效
应的多因素模型。
假设检验方法

第4讲5(2)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第4讲5(2)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拟水平列:第2列
表4-36
试验号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K1j K2j K3j k1j k2j k3j 调整R' 优水平 优组合 主次顺序 A 1 1 1 1 2 2 2 3 3 3 275.5 252.0 270.0 91.8 84.0 90.0 7.8 A1
第4讲(5) 正交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4.5.3 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在一些试验中,不仅单个因素对指标分 别有影响,而且因素间还会联合起来对指标 有影响,常称这种联合作用为交互作用. 正交表中,每一列的离差平方和反映了 所排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程度.而每两 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的差异程度也正好是正交 表中另一些列的离差平方和.那些列就称为这 两个因素所在列的交互作用列.
B与C的最优搭配:B1C2 从A×B和B×C的最优搭配中,B因素的最优水平矛盾, 但是A×B的重要性排在B×C的前面,所以,从A×B来考选B2, 当B因素选B2时,由B×C的搭配表C选C1,综合考虑其最优工 艺为:A2B2C1. 因为,本例三个因素的所有搭配就是正交表中的8次试 验,从表中试验数据也可以看到,A2B2C1是第7号试验,不匀率 为3.17是8次试验中最小的,即为最优组合(最优工艺)。
许多正交表都列出了相应的交互作用 列表,利用交互作用列表就可以找出任意 两列的交互作用列.任意两个二水平因素的 交互作用列,在正交表中只占一列;任意两 个三水平因素的交互作用列,在正交表中 则占两列 ; 而任意两个 p水平因素的交互作 用列,在正交表中要占(p-1)列.

10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10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10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于比较多个组之间的均值是否有显著

差异。在实验设计中,方差分析可以用来确定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是否由

于实验因素的变化引起,同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实验因素对结果的

影响程度。

方差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一种系统地操纵和

控制实验因素的方法,旨在确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

和方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实验因素对结果的作用,找出最佳的处理

组合,并进一步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试验设计中,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

分析和混合设计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一个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在

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研究人员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并对各

组进行实验。通过方差分析,可以检验不同组之间均值是否存在差异,从

而确定处理因素的显著性。

多因素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两个或更多处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并确定各因素之间以及因素与交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在多因素方差分

析中,研究人员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多个处理组中,并对各组进行实验。通

过方差分析,可以判断不同因素和因素交互作用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

并进一步分析因素之间的关系。

混合设计方差分析是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结合起来分析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同时考虑因子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情况。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中,研究人员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并对各组进行实验。通过方

差分析,可以确定因子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效应的大小和方向。

方差与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方差与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方差与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方差与方差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

方差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用来衡量数据集中的离散程度。方差分析是

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样本之间差异的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方差和方差分析的应用,探索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设计

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

结果的干扰,我们选择了相同品种、相同生长环境的植物,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加不同肥料。每组实验重复10次,以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植物品种、土壤和肥料,并确保生长条件的一致性。

2. 分组:将植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样本。

3. 施肥:分别给每组植物施加不同肥料,确保施肥方法的一致性。

4. 观察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

等指标。

5. 数据整理:将每组植物的生长数据整理成表格,以便后续分析。

数据分析

我们使用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首先,我们计算每组植

物的平均生长值,并计算出总体的平均值。然后,我们计算组内差异的平方和,即各组数据与组内均值之差的平方之和。最后,我们计算组间差异的平方和,

即各组均值与总体均值之差的平方之和。

通过计算方差和协方差,我们可以得到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的估计值。方差反

映了每组数据与该组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而组间方差则反映了不同组之间的

差异程度。通过比较这两个方差的大小,我们可以判断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

影响是否显著。

结果与讨论

经过方差分析,我们得到了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的估计值。通过计算F值,我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3章试验的方差分析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3章试验的方差分析

(xij x)2
i1 j1
表示了各试验值与总平均值的偏差的平方和
反映了试验结果之间存在的总差异
②组间离差平方和 SSA (sum of square for factor A)
r ni
r
SSA
(xi x)2 ni (xi x)2
i1 j1
i1
反映了各组内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由于因素A不同水平的不同作用造成的
1 sc
s
xijk
j 1
Bj水平时 :
x• j•
1 rc
r i 1
xijk
②计算离差平方和
总离差平方和:
r sc
SST
( xijk x)2 SS A SSB SS AB SSe
i 1 j 1 k 1
r
因素A引起离差的平方和: SSA sc (xi•• x)2 i 1 s

xrj
… ……
xini

xrnr
3.1.2 单因素试验方差分析基本步骤
(1)计算平均值
组内平均值 :
总平均 :
1 ni
xi ni
xij
j 1
1 r ni
x n
i1
xij
j 1
(2)计算离差平方和
①总离差平方和SST(sum of squares for total)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
制定试验方案
根据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每个因素的每个 水平。
实施试验
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记录每个试验的结果。
方差分析
利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各因 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
优化方案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优化试验方案,进行下一步试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02
方差分析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拉丁方设计方差分

适用于需要控制试验条件的试验, 通过拉丁方设计平衡试验条件和 试验误差。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步骤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因 素和水平。
制定正交表
根据试验因素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正交 表。
安排试验
按照正交表进行试验,记录试验数据。
方差分析
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包括自由 度、离均平方和、均方、F值等计算。
方差分析(ANOVA)是一种统计技术, 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数据的平均值 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目的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不同组之间 的平均值差异是否由随机误差引起, 还是由处理因素或自变量引起。
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方差分析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组之间的平均值差异。模型通常包括组间差异和组内 差异两部分。
方差分析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的应用限制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试验水平组合和

设置统计模型,以减少试验阶段的试验次数和工作量,提高试验的效率和

准确性。正交设计通过对变量进行排列组合,使各变量的效应独立出现并

减少副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正交设计数据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ANOVA)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测试在不同因素水平下的平

均值是否相等。在正交试验中,方差分析可以用于测试各个因子对试验结

果的影响是否显著。方差分析通常包括总体均值检验、各因子的效应检验

以及误差项的检验。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

显著的,进而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

贡献率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各个因子对试验结果的贡献程度的方法。

贡献率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因子的均方根(RMS)值来确定各个因子的贡

献程度。贡献率可以用来排除一些不显著的因子,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

1.节省试验次数和工作量:由于正交设计能够减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可靠的结果。

2.减少误差项:正交设计通过考虑副效应的影响,减少了试验误差的

可能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3.确定关键因素:正交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可以确定对

试验结果有着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从而进行进一步优化。

4.灵活性:正交设计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多样的试验条件和目标。

总结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可用于减少试验次数和工作量,提高试验效率和准确性。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是对正交设计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确定关键因素和优化试验条件。正交试验设计能够在实验设计的早期阶段对各个因子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为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打下基础。

第3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第3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dfT=nk-1
dft=k-1 dfe=dfT-dft=(nk-1)-(k-1)=k(n-1)
根据各变异部分的平方和与自由度,可求得处理间样本方差 st2和处理内样本方差se2
st2=SSt/dft se2=SSe/dfe F(df1, df2)=st2/se2 df1(dft)代表大方差自由度,作分子, df2(dfe)代表小方差自由度,作分母。若F≥F0.05,P<0.05,说 明处理间差异是显著的
等式两边平方:
总和 Ti 平均 x i
x1n T1 x 1
x2n T2 x 2
… … …
xin Ti x i
… … …
xkn Tk x k
T x ij
x
(xij x..)2 [(xij xi .) (xi . x..)]2
n n n
(xij x..)2 (xij xi .)2 2(xij xi .)(xi . x..) (xi . x..)2
ANOVA 由英国统计学 家R.A.Fisher于1923年首 创,为纪念Fisher,以F 命名,故方差分析又称 F 检验 (F test)。用于 推断多个总体均数有无差 异
一、方差分析基本思想与试验资料的数据结构
造成观测值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处理不同引起的,即处理效应 或条件变异;有的是试验过程中偶然因素的干扰和测量误差 所致,即误差效应

数据分析方法3(方差分析)

数据分析方法3(方差分析)

构造检验的统计量(计算水平项平方和 SSA)
1. 各组平均值 xi (i 1,2,, k ) 与总平均值 x 的离差
平方和
2. 反映各总体的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又称组
间平方和
3. 该平方和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4. 计算公式为
SSA xi x ni xi x
方差分析中基本假定
如果原假设成立,即H0 : m1 = m2 = m3 = m4 四个行业被投诉次数的均值都相等 意味着每个样本都来自均值为m、方差为 2的同一正态总体
f(X)
m1 m2 m3 m4
X
方差分析中基本假定
若备择假设成立,即H1 : mi (i=1,2,3,4)不全相等 至少有一个总体的均值是不同的 四个样本分别来自均值不同的四个正态总体
构造检验的统计量
构造统计量需要计算

水平的均值 全部观察值的总均值 误差平方和 均方(MS)
构造检验的统计量(计算水平的均值)
1. 假定从第i个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ni的简单随机样本,第i
个总体的样本均值为该样本的全部观察值总和除以观察值的 个数
2. 计算公式为
xi
第 j 个观察值
x
j 1
ni
ij
ni
(i 1,2,, k )
式中: ni为第 i 个总体的样本观察值个数,xij 为第 i 个总体的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3章_试验的方差分析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3章_试验的方差分析
1. 若FA >F0.01 (dfA,dfe),就称因素A对试验结果有非 常显著的影响,用两个 “*”号表示;
2. 若F0.05 (dfA,dfe)<FA <F0.01 (dfA,dfe),则因素A对试 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用一个“*”号表示;
3. 若FA < F0.05 (df A , dfe ),则因素A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不显著,不用“*”号。
4
3 、水平
——因素在试验中所选取的具体状态。例如:
• 反应时间:取2h、4h、6h,则表示时间因素 有三个水平。
• 水平可以用1、2、3……来代表,也可以用+1, 0,-1……代表高、中、低三个水平。
• 单因素方差分析——只针对一个试验因素 • 多因素试验方差分析——同时针对多个试验
因素进行的方差分析 其中,双因素方差分析最常见。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第3章 试验的方差分析
1
试验结果S受多个因素Ai影响,其函数关系为: S=f (A1,A2,…,An)
但影响的程度各不相同,如何通过试验数据来 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呢?
方差—标准差的平方,表征xi 与 x 的偏离程度。
方差分析—利用试验数据与均值的偏离程度来判 断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显著性程度的方法。
i1 j=1
i1
③组内离差平方和 r
—n—i 误差项离差平方和

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方差分析的实验报告

引言: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个因素对于观测值的影响是否显著。本实验旨在通过方差分析方法,探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选取了20个植物作为样本,将它们随机分成四组,每组5个植物。接下来,每组植物分别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A、B、C和D。在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和根系长度。通过方差分析,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否显著。

结果分析:

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检验数据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通过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我们发现所有的变量都满足正态分布的假设,因此我们可以继续进行方差分析。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高度和叶片数的方差齐性假设成立,但根系长度的方差齐性假设不成立。因此,在进行方差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根系长度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进行方差分析。对于高度和叶片数这两个变量,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根系长度这个变量,由于方差齐性假设不成立,我们使用Welch的方差分析方法。

对于高度和叶片数,我们发现不同肥料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F(3, 16) =

5.67, p < 0.05)。通过进一步的事后比较,我们发现使用肥料A和B的植物的生长显著高于使用肥料C和D的植物。

对于根系长度,我们同样发现不同肥料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F(3, 7.38) = 3.42, p < 0.05)。通过事后比较,我们发现使用肥料A的植物的根系长度显著高于使用肥料C和D的植物,而使用肥料B的植物的根系长度也显著高于使用肥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方法总结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方法总结

06
结论与展望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在研究中的应用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在研究中的应用
• 判断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 优化实验方案 • 提高实验效率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 提高研究质量 • 减少研究误差 • 提高研究效率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的发展趋势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的发展趋势
• 结合使用多种试验设计方法 • 采用多元方差分析 • 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的发展前景
• 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与其他统计方法相结合,提高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 随着统计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优化
如何更好地运用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方法
如何更好地运用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方法
• 学习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结合实际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试验设计方法 • 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目的
• 简化实验数据分析过程 • 提高实验效率 • 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
方差分析的数学原理
方差分析的数学原理
• 基于平方和的分解 • 将总变异分解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 • 通过比较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大小,判断因素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程度
方差分析的统计假设
• 零假设:因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 备选假设:因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 通过计算F统计量,判断零假设是否成立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 析
目 录
• 引言 • 三水平试验设计 • 方差分析 •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的应用 •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的优缺点 •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的未来发展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旨在比较和分析不同水平试验组之间的差异,以评估不同 处理或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第一个水平
01
实验处理,即对实验对象施加不同的处理或刺激,以观察它们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二个水平
02
实验误差,即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
环境变化等。
第三个水平
03
实验重复,即对同一实验处理进行多次重复,以获得更可靠和
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的原则
随机性原则
确保每个实验单元被随机分配到不同 的处理组,以减少系统误差和偏差。
背景
在科学实验、社会科学调查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经常需要进行多水平或嵌套试 验,以探究不同条件下试验结果的变化。三水平试验方差分析是处理和分析这 类数据的重要统计工具。
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前的计划和安排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 验材料、实验步骤等。良好的实 验设计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对于分类变量,需要进行适当的编码,以便在后续分 析中使用。

质量管理学 第4章 方差分析与正交试验设计

质量管理学  第4章 方差分析与正交试验设计
i 1 j 1
r
s
自 由 度
f B s 1
f e (s 1)(r 1)
fT f A f B f e
ST S A S B Se
构造统计量
FA ( s 1) S A ~ F ( f A , fe ) Se
FB
(r 1) S B ~ F ( f B , fe ) Se

当H0为真时,因素的水平不同引起的波动SA与随机误
差引起的波动Se相当,都可以看成是由随机波动引起 的,都可以作为误差的方差的某种估计。

当H0为假时,因素的水平不同引起的波动SA相对于随 机误差引起的波动Se而言较大。
引入自由度、均方和概念,评价各波动的影响。 自由度: fT , f A , f e 分别表示ST、SA、Se的自由度
fT f A f e
fT 试验次数 - 1 n 1
f A 水平数 - 1 r 1
VA S A / f A 均方和: 因素均方和
fe n r
φ(y)
误差均方和 Ve S e / f e
VA F ~ F ( f A , fe ) 构造F统计量: Ve
a
Fa(n1,n2)
ˆ 2 2.25
ˆ 3 3.85
**缩水率是望小的质量指标,故A2最好。
三、双因素方差分析

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设计与分析

试验设计与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确定实验的参数

和变量,以及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它包括确

定实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确定合适的样

本大小、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

试验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确定实验的目标:定义实验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并确定

所要研究的主要变量。

2. 选择实验设计方法:根据实验目标和资源限制选择适当

的实验设计方法。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因子设计等。

3. 确定样本大小:根据所选实验设计方法和研究目标确定

所需的样本大小。样本大小通常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统计效力。

4. 收集和分析数据:根据实验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并

使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常见的统计学方

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 解释和推断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并从中得出结论。解释和推断通常涉及对数据的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试验设计与分析的目的是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断因果关系、建立模型和预测结果。通过合理选择实验设计方法和正确分析数据,可以降低随机误差和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方差分析(09级温淑平修正均值为μ)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方差分析(09级温淑平修正均值为μ)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差分析(09级温淑平修正均值为µ)

第2章⽅差分析

2.1 概述

⽅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是数理统计的基本⽅法之⼀,是分析试验数据的⼀种有效⼯具。⽅差分析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由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R.A.Fisher)所创,最早⽤于⽣物学和农业实验,后在⼯业⽣产和科学研究中的许多领域⼴泛应⽤,取得良好的效果。

⼀、⽅差分析的必要性

在第1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相等的假设检验问题。但在实际⽣产中,经常遇到检验多个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问题。

例2-1 以淀粉为原料⽣产葡萄糖的过程中,残留有许多糖蜜,可作为⽣产酱⾊的原料。在⽣产酱⾊之前应尽可能彻底除杂,以保证酱⾊质量。为此,对除杂⽅法进⾏选择。在试验中选⽤五种不同的除杂⽅法,每种⽅法做四次试验,即重复四次,结果见表2-1。

表2-1 不同除杂⽅法的除杂量(g/kg)

本试验的⽬的是判断不同的除杂⽅法对除杂量是否有显著影响,以便确定最佳除杂⽅法。我们可以认为,同⼀除杂⽅法重复试验得到

的4个数据的差异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随机误差常常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这时除杂量应该有⼀个理论上的均值。⽽对不同的除杂⽅法,除杂量应该有不同的均值。这种均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除杂⽅法的不同造成的。于是我们可以认为,五种除杂⽅法所得数据是来⾃五个均值不同的五个正态总体,且由于试验中其它条件相对稳定,因⽽可以认为每个总体的⽅差是相等的,即五个总体具有⽅差齐性。这样,判断除杂⽅法对除杂效果是否有显著影响的问题,就转化为检验五个具有相同⽅差的正态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问题了,即检验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在研究一个或多个分类型自变量与一个数值型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方差分析就是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

所要检验的对象称为因素。因素的不同表现称为水平。每个因子水平下得到的样本数据称为观测值。

随机误差:在同一行业(同一总体)下,样本的各观测值是不同的。抽样随机性造成。

系统误差:在不同一行业(不同一总体)下,样本的各观测值也是不同的。抽样随机性和行业本身造成的。

组内误差:衡量因素在同一行业(同一总体)下样本数据的误差。只包含随机误差。

组间误差:衡量因素在不同一行业(不同一总体)下样本数据的误差。包含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方差分析的三大假设:

每个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每个总体的方差必须相同;

观测值是独立的;

单因素方差分析(F分布)

数据结构:表示第i个水平(总体)的第j个的观测值。(i列j行)分析步骤:

1提出假设。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不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2构造检验的统计量

计算因素各水平的均值(各水平样本均值)

计算全部观测值的总均值(总体均值)

计算误差平方和:

总误差平方和SST:全部观测值与总平均值得误差平方和。

水平项误差平方和SSA:各组平均值与总平均值得误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

误差项平方和SSE:各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误差的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SST=SSA+SSE

A B C D E F G 1

误差来源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值P 值

F 临界值2SS df MS 3组间(因素

来源)SSA k-1MSA MSA/MSE

4组内(误差)SSE n-k MSE 5

总和

SST

n-1

计算统计量

各平方和除以它们对应的自由度,这一结果称为均方。 SST 的自由度为(n-1),其中n 为全部观测值的个数。 SSA 的自由度为(k-1),其中k 为因素水平的个数。(组数-1)

SSE 的自由度为(n-k )。

SSA 的均方(组间均方)为 SSE 的均方(组内均方)为

3统计决策

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下,查表得临界值 若,有显著影响; 若,无显著影响; 4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T分布)

检测哪些均值之间不相等?哪些行业之间?

最小显著差异方法LSD的检验步骤:

1提出假设,即

2计算检验统计量||

3计算LSD,

4根据显著性水平α决策:如果||>LSD,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

双因素方差分析

1数据结构

R行因素共有k个水平 ; C列因素共有r个水平。

是行因素的第i个水平下各观测值的平均值。

是列因素的第j个水平下各观测值的平均值。

是全部kr个样本数据的总平均值。

2分析步骤

提出假设:

对行因素提出假设:

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不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对列因素提出假设:

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不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构造检验的统计量:

总误差平方和SST:全部观测值与总平均值得误差平方和。

行误差平方和SSR:

列误差平方和SSC:

随机误差项平方和SSE:

SST=SSR+SSC+SSE

计算均方:

总误差平方和SST的自由度为(kr-1)

行因素的误差平方和SSR的自由度为(k-1)

列因素的误差平方和SSC的自由度为(r-1)

随机误差平方和SSE的自由度为(k-1)*(r-1)

行因素均方MSR=

A B C D E F G 1

误差来

误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值P 值

F 临界值SS df MS

2行因素SSR k-1MSR MSR/MSE 3列因素SSC r-k MSC MSC/MSE 4误差

SSE (k-1)*(r-1)MSE 5

总和

SST

Kr-

列因素均方MSC=

随机误差项的均方MSE=

检验行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检验列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统计决策:

根据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和两个自由度下,查表得出临界值,将和、比较。

若>,拒绝原假设,有显著影响。 若>,拒绝原假设,有显著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7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

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然按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量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相关关系。

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

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严格、完全确定性的关系,即一个变量的数值完全由另一个(或一组)变量的数值所决定、控制。函数关系通常可以用数学公式确切地表示出来。

相关关系难以像函数关系那样,用数学公式去准确表达。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联系

由于客观上常会出现观察或测量上的误差等原因,函数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通过相关关系表现出来。当人们对某些现象内部规律有较深刻认识时,相关关系可能变为函数关系。

为此,在研究相关关系时,又常常使用函数关系作为工具,用一定的函数关系表现相关关系的数量联系。

相关系数的种类:

涉及变量的个数:单相关、复相关

表现形式的不同: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

现象变化的方向:正相关、负相关

相关程度的不同: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

相关关系的描述:相关表、相关图

相关系数:总体相关系数ρ,样本相关系数γ

1简单线性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特点:

1)相关系数的取值[-1,1]。

2)γ=0时,x、y没有线性相关系数。

3)0<|γ|<1,x、y存在一定线性相关系数;γ>0正相关,

γ<0负相关。

4)|γ|=1,x、y完全线性相关系数;γ=1,完全正相关,

γ=-1完全负相关。

使用相关系数分析相关关系时的注意:

1)x和y都是相互对称的随机变量,即。

2)相关系数只反映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不能说明非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