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引机机座和端盖有限元结构分析毕业设计
(完整版)有限元分析法设计说明书含图纸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辅导教师目录第1章前言······················································11.1塔式起重机概述 (1)1.2塔式起重机的发展情况 (1)1.3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趋势 (3)第2章总体设计 (5)2.1 概述 (5)2.2 确定总体设计方案 (5)2.2.1 金属结构 (5)2.2.2 工作机构 (22)2.2.3 安全保护装置 (29)2.3 总体设计设计总则 (32)2.3.1 整机工作级别 (32)2.3.2 机构工作级别 (32)2.3.3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33)2.4 平衡重的计算 (33)2.5 起重特性曲线 (35)2.6 塔机风力计算 (36)2.6.1 工作工况Ⅰ (37)2.6.2 工作工况Ⅱ (41)2.6.3 非工作工况Ⅲ (43)2.7整机的抗倾翻稳定性 (45)2.7.1工作工况Ⅰ (46)2.7.2工作工况Ⅱ (47)2.7.3非工作工况Ⅲ (49)2.7.4工作工况Ⅳ (50)2.8固定基础稳定性计算 (51)第3章塔身的有限元分析设计 (53)3.1 塔身模型简化 (53)3.2 有限元分析计算 (54)3.2.1 方案一 (54)3.2.2 方案二 (79)3.2.3 方案三 (98)第4章塔身的受力分析计算 (121)4.1 稳定性校核 (121)4.2 塔身的刚度检算 (122)4.3 塔身的强度校核 (124)4.4 链接套焊缝强度的计算 (125)4.5 塔身腹杆的计算 (126)4.6 高强度螺栓强度的计算 (127)第5章毕业设计小结 (129)致谢 (130)主要参考文献 (131)目计算与说明结果塔身的有限元分析设计塔身模型简化三种待优化方案有限元分析计算前处理塔身标准节节点建模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定义标准节的外框立柱杆件第3章塔身的有限元优化分析设计ANSYS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为:前处理(preprocessor)求解(solution)一般后处理(genneral postprocessor)和时间历程后处理(time domain postprocessor)结果处理。
电梯曳引装置受力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建立研究
137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9.07 (上)1 电梯曳引装置的受力分析电梯曳引装置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组成的曳引提升装置发挥作用。
该曳引提升装置类似于机械设计中的带传动,曳引钢丝绳类似于带传动中的传动带,曳引轮和导向轮充当了带传动的两个带轮,曳引钢丝绳安装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一端与轿厢相连接,一端与对重连接。
曳引装置在工作时,电动机产生动力带动曳引轮转动,曳引轮为主动轮,利用曳引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形成有效圆周力,从而带动导向轮运动,导向轮为从动轮,最终带动电梯轿厢运动,实现升降功能。
因电梯中的曳引提升装置类似于带传动装置,故在接下来的受力分析计算中,以带传动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参考带传动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电梯曳引钢丝绳在电梯曳引提升过程中受到4个应力的作用,曳引钢丝绳两端所受的拉应力,与曳引轮、导向轮圆弧处想接触产生的弯曲应力,曳引轮、导向轮在圆周运动过程中曳引钢丝绳所受到的离心应力,以及与两个带轮相接触挤压产生的接触应力。
根据赫兹接触应力公式,拉应力和弯曲应力与接触应力为正比关系,因此,本文只重点分析电梯曳引装置所受到的拉应力、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
1.1 离心应力当电梯启动开始运行,电动机给予曳引轮一定的转速带动曳引轮做圆周运动,当曳引钢丝绳绕过曳引轮时,在微弧段产生离心力F C ,离心力与曳引钢丝绳的速度平方成正比。
曳引钢丝绳受到的离心力只发生在带作圆周运动的部分,但因此受产生的离心拉力却作用于曳引钢丝绳的全长,曳引钢丝绳所受到的离心拉应力为σC 。
电梯曳引装置受力分析及有限元模型建立研究王雪飞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摘要:电梯的曳引装置是电梯的动力设备,通过传递动力驱使电梯运动。
本文介绍了电梯曳引装置结构、参数及所受力的类型,通过受力分析推导计算出电梯曳引装置曳引轮轴所受的轴向力,并对电梯曳引轮轴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曳引轮轴的应力、应变情况,以确保电梯在工作过程中曳引轮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电梯的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同类设备受力分析提供了参考。
有限元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轴承座有限元分析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二〇一三年六月目录序言 (2)第1章轴承座受力分析 (4)1.1课题分析 (4)1. 2结果分析 (5)第2章操作步骤 (6)2.1 操作流程 (6)参考文献 (13)致谢 (13)序言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
还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
有限元分析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
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
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有限元是那些集合在一起能够表示实际连续域的离散单元。
有限元的概念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已产生并得到了应用,例如用多边形(有限个直线单元)逼近圆来求得圆的周长,但作为一种方法而被提出,则是最近的事。
有限元法最初被称为矩阵近似方法,应用于航空器的结构强度计算,并由于其方便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引起从事力学研究的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经过短短数十年的努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有限元方法迅速从结构工程强度分析计算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一种丰富多彩、应用广泛并且实用高效的数值分析方法。
在解偏微分方程的过程中, 主要的难点是如何构造一个方程来逼近原本研究的方程, 并且该过程还需要保持数值稳定性.目前有许多处理的方法,他们各有利弊. 当区域改变时(就像一个边界可变的固体),当需要的精确度在整个区域上变化, 或者当解缺少光滑性时, 有限元方法是在复杂区域(像汽车和输油管道)上解偏微分方程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学本科机械专业电梯曳引系统设计优秀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电梯曳引系统设计学院工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机设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二〇年月日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在迅速发展,大批的建筑物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
因此,对于电梯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加,电梯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梯是现代高层建筑组成部分,大部分电梯生产商只是对电梯的容量和外观进行了调整,内部的电梯曳引机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对于曳引机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主要介绍了电梯曳引机的工作原理,基于论文的基础上对电梯的行星齿轮减速器进行了初步的优化设计,使电梯的运行更具有安全性。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曳引机,它是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箱等组成。
电梯的载重、运行速度、承受的载荷等因素也会影响我们对电梯电动机和制动器的选择。
我们要根据曳引机的组成零件来整体的考虑和设计计算合适的减速箱。
我们可以通过对曳引轮的受力分析来选用合适的钢丝绳。
给电梯提供动力的主要是靠曳引轮,通过摩擦力实现电梯的整体运动,因此曳引轮的摩擦系数必须要大。
所以我们对曳引机的优化设计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将影响的因素降到最小。
关键词:曳引机,行星减速箱,曳引轮,钢丝绳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s are springing up like mushrooms. Therefore, the demand for the elevator is also increasing, the elevat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levator is a part of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s, most of the elevator manufacturer just to lift capacity and appearance were adjusted, inside the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problem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solved. Therefore, there i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raction machine.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elevator traction machine, ba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levator planetary gear reducer were preliminarily optimized design, the elevator is more secure.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traction machine, it is composed of motor, coupling, brake, gear box etc.. Load, running speed, load and other factors also affect the choice of elevator motor and brake. We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components of the traction machine to overall consideration and design calculation of appropriate gear box. We can pass on the traction wheel force analysis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teel wire. Provides the power to the elevator is mainly by the traction wheel, realize the overall movement of the elevator by friction, so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traction wheel must to. So we on the traction machine optimization design should start from various aspects, will influence factors to a minimum..Key words:traction machine, planetary reducer, traction wheel, wire rop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前言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 电梯曳引系统的研究概况 (1)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2)2 曳引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3)2.1 曳引系统工作原理及曳引条件 (3)2.2 有关参数的确定 (5)3 曳引系统各部分的设计 (7)3.1 曳引电动机的选择 (7)3.1.1 曳引电动机的主要技术性能 (7)3.1.2 曳引电动机的分类 (7)3.1.3 曳引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7)3.2 曳引钢丝绳、曳引轮、导向轮的设计 (8)3.2.1常用绕绳方式 (8)3.2.2钢丝绳的选用 (9)3.2.3 曳引轮的设计 (10)3.2.4 导向轮的设计 (12)3.2.5 曳引轮的包角 (12)3.2.6 曳引轮的强度验算 (12)3.2.7 曳引绳安全系数的验算 (14)3.3 减速器的设计与计算 (16)3.3.1 传动方案设计 (16)3.3.2 齿轮的设计与计算 (17)3.3.3 轴的设计与计算 (26)3.3.4 行星架的设计 (37)3.3.5 均载机构的设计 (39)3.3.6 箱体的设计 (40)3.4 制动器的选择 (40)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1 前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的城镇化得到快速加深,世界电梯行业都进入了一个全速发展的时期。
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探讨
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探讨摘要:电梯曳引机机座是保证曳引机平稳运行的重要部件,要确保机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就需要设计工作者利用特殊的建模软件,构建机座的立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关的曳引应力。
基于此,文章基于电梯曳引机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了曳引机机座的安装控制要点,探讨了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希望能够提高机座设计的质量,满足曳引机运行的稳定性要求。
关键词:曳引机;机座结构;优化设计前言:曳引机是电梯的动力系统,为电梯的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曳引机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电梯的启动、制动、速度控制等方面的功能。
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新型曳引机,其脱离齿轮减速箱,能够直接通过电动机带动电梯轿厢的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曳引机的运行效率。
而机座是该曳引机的重要部件,其结构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曳引机的运行,所以要对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给予高度关注。
1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与工作原理以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为例,曳引机又叫电梯主机,主要包含:电动机(转子、定子)、制动器、曳引轮、机座、编码器等部件(如图一所示)。
曳引机利用曳引绳与动力曳引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带动电梯轿厢的运行,在实际运行中,利用精准性极高的数据采集系统与高性能的传感器有效控制信息检测、数据收集、系统反馈与电流变频等操作。
牵引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具有一定的线性结构,同直流电流动力装置类似,可以有效调整电动机的转子速度[1]。
图一电梯曳引机结构2电梯曳引机机座的安装控制在电梯安装施工中,若电梯内部起到承重作用的横梁处在机房楼板下侧时,通常要修建超过电梯主机机座3厘米、厚度在25到30厘米的钢筋砼结构底座,该底座结构要提前填埋固定的电梯主机设备螺栓零件。
位于砼材料底座的下侧,应该将具有减震功能的橡胶垫安装在承重横梁区域,然后把电梯主机固定在砼结构的底座上。
因此,电梯在运行中,若起到承重作用的横梁位于机房楼板结构的上侧时,就能够把电梯主机底座的钢材料与承重混凝土梁有效连接,不仅如此,若该区域有必要进行减震,就要将减震装置安装其中。
曳引机机座和端盖有限元结构分析毕业设计
曳引机机座和端盖有限元结构分析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3)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3)1.2 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4)1.3 课题研究的方案和步骤 (5)第二章曳引机机座和端盖图 (6)2.1 机座和端盖2D零件图 (6)2.2 Solid Works建模工程流程 (7)2.3 曳引机整体受力和3D模型 (8)2.4 曳引机整体安装网格化 (8)第三章结构静力学分析 (9)3.1 线性静力学分析基础知识 (9)3.1.1静力学分析概述 (9)3.1.2静力学分析的一般流程 (10)3.2 机座及端盖的有限元仿真 (11)3.2.1材料类型 (11)3.2.2单元类型 (11)3.2.3网格划分 (12)3.3 载荷及边界条件 (14)3.3.1整体受力 (14)3.3.2机座和端盖的约束及受力 (16)3.3.3有限元模型的加载和约束 (16)3.4 应力应变及安全性能分析 (17)3.4.1机座及端盖采用QT400材料 (17)3.4.2机座及端盖采用HT300材料 (25)3.5 结构静力学结果分析 (28)3.5.1机座及端盖的强度、刚度分析以及不同工况对比 (28)3.5.2两种材料选配方案的比较 (29)第四章结构疲劳分析 (31)4.1 疲劳分析基础知识 (31)4.1.1疲劳分析知识概述 (31)4.1.2关于Solid Works Simulation疲劳分析参数阐述 (32)4.1.3疲劳分析操作流程 (39)4.2 机座及端盖有限元建模 (39)4.2.1材料疲劳载荷的设定 (39)4.2.2材料疲劳曲线 (39)4.3 结构疲劳分析及结果总结 (40)4.3.1材料为QT400疲劳分析结果 (41)4.3.2材料为HT300疲劳分析结果 (45)4.4 疲劳分析结果及论证 (49)第五章结构模态分析 (50)5.1 结构模态分析基础知识 (50)5.2 机座及端盖有限元建模 (50)5.3 结构模态分析及结果总结 (51)5.3.1 QT400机座及端盖模态分析结果 (51)5.3.2 HT300机座及端盖模态分析结果 (55)5.3.3 QT400和HT300端盖模态分析结果 (58)5.4 结构模态结果分析 (64)结论 (65)致谢 (66)参考文献 (67)曳引机机座及端盖的有限元结构分析摘要:曳引机机座和端盖是曳引机主要支撑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梯的可靠度和安全性,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从而改善其性能是急需的,有着重大意义。
曳引机机座和端盖图资料(1)
P = 19.2kN ,q = 24° , Me = 0.808kN × m , RF = 22.9kN , RC = 3.69kN 当电梯启动和停车过程中,轿厢有向下的加速度 a = 0.8m / s 2 ,考虑其产生 的附加惯性力,则 T1 = 14.04kN ,T2 = 8.28kN . 从而有:
3.2.3 网格划分
网格划分是 CAE 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的关键步骤之一,网格划分的质量精度 高低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优劣,而网格自动划分的关键是合理给出自动划分信 息,可以根据要求选用不同的网格划分方法,也可以根据要求灵活地控制生产的 单元数量以及网格的密度,从而提高求解精度。根据曳引机机座和端盖的受力情 况和几何形状,对于机座和端盖两部分有限元模型均采用了三维十节点四面体线 性单元(单元代码 C3D10: A 10-node linear tetrahedron.)其运算精度高, 同样计算所需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其有限网格模型如图 3.3 和 3.4 所示。
3.1.2 静力学分析的一般流程
做结构静力学分析的软件很多,使用操作流程一般归纳为如图 3.1 所示, 不同的分析软件其操作过程和步骤大同小异。
开始
创建有限元模型 (1)材料属性 (2)单元属性 (3)网格划分
创建仿真模型
®
(1)设置边界约束
(2)施加载荷
图 3.1 静力学分析流程图
3.2 机座及端盖的有限元仿真
图 3.3 端盖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图 图 3.4 机座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图
为模拟机座和端盖之间实际的装配和相互约束关系,对于曳引机机座和端盖 两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在装配接触面上设定全部自由度约束(Tie)。装配后的有 限元模型如图 3.5 所示。
图 3.5 机座和端盖的装配模型
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
㊀第30卷㊀第5期2018年10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J.ZhejiangUnivofWat.Res&ElectricPow.Vol.30㊀No.5Oct.2018㊀㊀㊀DOI:10.3969/j.issn.2095 ̄7092.2018.05.014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曹鹏瑶ꎬ施高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ꎬ浙江杭州㊀310018)摘㊀要:曳引机机座是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关键部件.运用建模软件完成曳引机机座的三维模型ꎬ并对曳引力进行计算校核.将曳引力施加于机座ꎬ通过仿真计算发现曳引机机座的筋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ꎬ其最大应力超出材料许用应力ꎬ不满足强度条件ꎬ因此需对曳引机机座进行结构优化.通过多种优化方案的分析㊁比选ꎬ确定出曳引机机座的最优方案.关键词:曳引机机座ꎻ有限元分析ꎻ结构优化ꎻ应力中图分类号:TH122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536X(2018)05 ̄0068 ̄05StructuralOptimizationDesignofElevatorTractionMachineFrameCAOPeng ̄yaoꎬSHIGao ̄ping(CollegeofMechanicalandAutomotiveEngineeringꎬZhejiang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ꎬHangzhou310018ꎬChina)Abstract:Thetractionmachineframeisoneofthekeypartsofthegearless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tractionma ̄chine.Itsstructurereliabilityaffectsthereliabilityofthetractionmachineꎬandinfluencesthesafeoperationoftheeleva ̄tor.Accordingtotheworkingconditionofliftingsystemꎬthedrivingabilityiscalculatedandverified.Themodelofthetractionmachineframeiscompletedthroughthe3Dmodelingsoftware.Basedonthefiniteelementanalysissoftwareꎬthetractionmachineframeissimulatedandcalculated.Thecalculationresultsshowthatlocalhighstresspositionshavethephenomenaofstressfocusꎬwhichcausesthemaximumstressoftheframeexceedingtheallowablestress.Thereforeꎬaimingtoreducestressfocusꎬtheoptimizationschemesareproposed.Bydiscussingtheoptimizationschemesꎬthereasonableplanforoptimizingthemotorframeisdeterminedꎬwhichisprovidedforoptimizinganddesigningthemotorframe.Keywords:tractionmachineframeꎻfiniteelementanalysisꎻstructuraloptimizationꎻstress收稿日期:2018 ̄06 ̄25作者简介:曹鹏瑶(1995-)ꎬ女ꎬ河北省邢台市人ꎬ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研究.0㊀引㊀言电梯是一种由电气控制系统㊁电力拖动系统㊁曳引系统㊁门系统㊁轿厢系统等八大系统组成的垂直升降工具[1]ꎬ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电梯曳引机为电梯提供运行所需的动力ꎬ是曳引系统的组成部分ꎬ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梯的起动㊁制动㊁加减速度等指标[2-3].电梯曳引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直流电机㊁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曳引机三个阶段[4].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直接使用电动机带动轿厢运行ꎬ取消了齿轮减速箱ꎬ使得曳引机效率更高ꎬ电梯运行性能更佳ꎬ已成为电梯的标准配置[5-6].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由电动机㊁制动器㊁曳引轮及机座等零件组成(见图1).机座承载着电梯重量ꎬ是电机基体.机座是曳引机的关键部件ꎬ其结构可靠性影响着曳引机的可靠性ꎬ决定着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因此ꎬ机座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与承载能力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要求.① 曳引轮ꎻ② 曳引机机座ꎻ③ 电机转子ꎻ④ 电机定子ꎻ⑤ 编码器ꎻ⑥ 制动系统图1㊀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组成1㊀曳引机的工作原理1.1㊀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工作原理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靠曳引绳和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轿厢运行ꎬ其原理是通过高精度速度传感器的检测㊁反馈和快速电流跟踪变频装置的控制ꎬ以同步转速进行转动ꎬ有与直流电动机相同的线性㊁恒定转矩ꎬ可调节速度的电动机平稳地直接驱动曳引轮ꎬ具有结构紧凑㊁高效㊁节能㊁低噪音等优点[7].1.2㊀曳引机曳引力计算1.2.1㊀计算选用参数案例所选电梯额定载客人数为13人ꎬ速度为1.6m/sꎬ最大提升高度为80mꎬ采用单通轿厢.根据文献[8]ꎬ曳引机计算参数(见表1).表1㊀曳引机计算原始参数参数名称参数代号单位数值空轿厢及其支承的部件的质量Pkg1100.0额定载重量Qkg1000.0电梯的运行速度Vm/s1.60紧急制停最小减速度am/s20.50平衡系数ψ/0.450电梯的行程高度Hm80.0钢丝绳在绳轮上的包角αʎ160.0钢丝绳的倍率(曳引比)r/2钢丝绳的数量ns/6钢丝绳单位长度重量qmsrkg0.347补偿绳的数量nc/2补偿绳/链单位长度重量qmcrkg1.49补偿绳/链涨紧装置重量Mcompkg0.0随行电缆数量nt/1随行电缆单位长度重量qmtravkg1.250系统静载荷M计算方法如式(1):M=2P+Q+Qˑψ+nsˑHˑqmsrˑ2+ncˑqmcrˑH+Mcomp+ntˑqmtravˑH/22(1)㊀㊀计算得系统静载荷M=2135.76kgꎬ考虑到电梯曳引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偏载㊁冲击载荷等附加载荷ꎬ载荷系数取1.3ꎬ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ꎬ确定曳引力为30kN.1.2.2㊀曳引力校核分别考虑轿厢装载㊁紧急制停和滞留三种工况条件下ꎬ计算出曳引轮两侧曳引绳中的拉力T1和T2ꎬ当量摩擦系数fꎬ对曳引力进行校核[8]ꎬ校核结果(见表2).表2㊀曳引力校核工况轿厢载荷最不利情况T1/kNT2/kN当量摩擦系数f校核条件校核结果装载紧急制动滞留125%额定载荷额定载荷空载空载轿厢在底层轿厢在顶层轿厢在底层轿厢在顶层轿厢在顶层ꎬ对重压缓冲器13.1512.9312.616.466.808.769.238.329.781.630.1980.1500.396T1/T2ɤef1αT1/T2ɤef2αT1/T2ɤef2αT1/T2ɤef2α符合符合符合符合2㊀曳引机机座的仿真计算分析2.1㊀三维建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ꎬ通过拉伸㊁旋转㊁切除㊁镜像㊁筋㊁阵列等操作ꎬ完成曳引机机座的三维模型.㊀1.2节中计算出的30kN曳引力作用在曳引轮上ꎬ通过主轴㊁轴承传递到曳引机机座ꎬ通过力学平衡方程ꎬ得到作用于机座处的受力大小分别为40.91kN㊁10.91kN.96㊀第5期曹鹏瑶ꎬ等: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2.2㊀仿真计算分析曳引机机座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10ꎬ其力学性能参数(见表2).在仿真软件中添加材料性能参数㊁网格划分和载荷施加ꎬ得到曳引机机座的变形图和应力图(见图2 3).表2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弹性模量E/GPa密度ρ/(kg/m3)泊松比μ屈服强度σs/MPaQT450-101607.061030.257310㊀㊀图2㊀曳引机机座的变形图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3㊀曳引机机座的应力图㊀㊀由图2知ꎬ曳引机机座最大变形为0.38mmꎬ在允许变形1mm范围内ꎬ满足刚度条件.曳引机机座为QT45010ꎬ其许用应力为:[σ]=σss=88.60MPa式中:σs 屈服强度ꎬMPaꎻs 安全系数ꎬ取3.5.由图3知ꎬ曳引机机座最大应力σ为128.17MPaꎬ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ꎬ因此曳引机机座不满足强度条件ꎬ需对机座进行结构优化.3㊀曳引机机座的优化3.1㊀优化设计方案由图2分析知ꎬ曳引机机座最大应力在两侧筋处ꎬ筋处的应力分布(见图4).图4㊀机座筋处的应力图㊀㊀分析图4知ꎬ由于筋上㊁下表面与外表面不共面ꎬ且有一定距离ꎬ所以在筋处出现应力集中ꎬ应力值达到最大ꎬ最大值为128.17MPa.原设计方案下ꎬ筋厚度为20mmꎬ位于机座支撑板前侧.因此ꎬ优化方案拟从加厚筋的厚度㊁筋与外表面共面和移动筋的位置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3.2㊀优化方案比较分析3.2.1㊀筋加厚方案原设计方案中筋厚度为20mmꎬ拟考虑将筋加厚ꎬ使筋厚度分别为25mm㊁30mm㊁40mm和50mm.通过仿真计算ꎬ计算得到该4种方案下曳引机机座的应力(见图5)ꎬ其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见表3).07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第30卷图5㊀筋加厚方案下筋处的应力图表3㊀筋加厚方案筋厚度/mm最大应力/MPa最大变形/mm强度条件刚度条件25120.420.40482不符合符合30118.980.39608不符合符合40116.010.38154不符合符合50115.410.31337不符合符合由表3可知ꎬ采用筋加厚方案ꎬ可以减小曳引机机座的最大应力值ꎬ但是其最大应力值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且随着筋的厚度增加ꎬ最大应力值下降并不明显ꎬ因此筋加厚方案不予采用.3.2.2㊀筋与外表面共面方案由图4知ꎬ曳引机机座应力最大位于筋的上表面ꎬ该表面存在应力集中.因此ꎬ拟考虑将筋与外表面共面作为优化思路ꎬ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该方案下曳引机机座的应力(见图6).图6㊀筋与外表面共面筋时的应力图(筋厚20mm)㊀㊀由图6知ꎬ筋与外表面共面下ꎬ此时曳引机机座的最大应力值为104.87MPaꎬ与原设计方案相比ꎬ最大应力值已减小ꎬ但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因此ꎬ在筋与外表面共面的基础上ꎬ将筋厚度分别设计为30mm和40mmꎬ得到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见表4).17㊀第5期曹鹏瑶ꎬ等:电梯曳引机机座结构的优化设计表4㊀筋与外表面共面方案方案最大应力/MPa最大变形/mm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共面且筋厚20mm104.870.40629不符合符合共面且筋厚30mm83.400.31507符合符合共面且筋厚40mm101.200.37344不符合符合由表4知ꎬ当筋与外表面且筋厚度为30mm时ꎬ最大应力值为83.4MPaꎬ满足其强度条件.3.2.3㊀筋位于支撑板中间方案由图4知ꎬ原设计方案中筋位于支撑板前侧ꎬ前侧支承板的应力值大于筋后侧支承板的应力值.因此ꎬ重新设计筋位置ꎬ使筋位于支撑板中间.此外ꎬ结合3.2.2优化方案ꎬ在此方案基础上ꎬ考虑增加方案ꎬ使筋与外表面共面.仿真计算上述两种方案ꎬ得到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见表5).表5㊀筋位于支撑板中间方案(筋厚20mm)方案最大应力/MPa最大变形/mm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筋位于支撑板中间87.600.4491符合符合筋位于支撑板中间ꎬ外表面共面84.330.4199符合符合3.3㊀最优方案综合上述所有方案ꎬ满足强度和刚度条件的方案(见表6).表6㊀符合条件的方案方案最大应力/MPa最大变形/mm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筋与机座外表面共面且筋厚30mm83.400.31507符合符合筋位于支撑板中间筋厚20mm87.600.4491符合符合筋位于支撑板中间ꎬ与外表面共面ꎬ筋厚20mm84.330.4199符合符合对比上述符合条件的方案ꎬ从节约材料㊁减小应力集中等方面综合考虑ꎬ最终选择第三种方案ꎬ即筋位于支撑板中间ꎬ与外表面共面且筋厚20mmꎬ其优化方案的曳引机机座三维模型(见图7).图7㊀曳引机机座优化方案4㊀总㊀结曳引机机座的设计直接影响曳引机的工作性能.在额定工况下ꎬ曳引机机座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筋处.由于该处筋设计时ꎬ筋位于机座支撑板前侧ꎬ且上㊁下表面均与外表面有一定距离ꎬ导致出现应力集中ꎬ不满足强度条件.因此ꎬ对筋处结构进行优化ꎬ通过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分析ꎬ发现将筋上㊁下表面与外表面共面且移至机座中间是最优方案ꎬ且满足刚度㊁强度条件.参考文献:[1]㊀聂英选ꎬ段忠清.物业设施设备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ꎬ2010.[2]㊀«电梯安装维修工快速入门»编委会.电梯安装维修工快速入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ꎬ2011.[3]㊀周㊀卫.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测试系统的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ꎬ2014.[4]㊀郑飞航ꎬ王志刚.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杂志社ꎬ2017ꎬ8(3):1.[5]㊀陈晓燕.电梯控制与拖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研究与应用ꎬ2011(4):12-15.[6]㊀段晨东ꎬ张彦宁.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ꎬ2014.[7]㊀刘㊀勇ꎬ于㊀磊.电梯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ꎬ2016.[8]㊀中国标准化委员会.GB7588 2003(201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16.27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第30卷。
毕业设计(论文)-发动机曲轴连杆机构仿真及有限元分析设计-adams
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曲轴连杆活塞组件虚拟样机的建立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501 班学生姓名:号:学指导教师:2009 年6 月摘要柴油机的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以及主轴承组成一个曲柄连杆机构。
柴油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曲轴的回转运动,使气缸内燃油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曲轴输出的机械功。
可见,曲柄连杆机构是柴油机重要的传力机构。
对其运动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分析研究既是解决柴油机的平衡、振动和总体设计等课题的基础,也是对其主要零部件在强度、刚度、磨损等方面进行计算和校验时的依据。
本文在曲柄连杆机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三维造型软件Pro/E 及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并以CT484Q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Pro/E中建立CT484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动力学分析,绘制出虚拟样机模型中各连接位置处受力仿真结果曲线。
通过本文的研究,展示了一种简捷、高效的机械设计分析手段,对今后同类型的研究乃至更大规模的仿真分析积累了一些经验。
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今后内燃机机构的造型、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ADAMS,虚拟样机,仿真AbstractThe Cylinder, piston, connecting rod, crankshaft and main bearings of diesel engine Compose of a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Through the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Diesel engine convert the piston reciprocating motion to the rotary movement of the crankshaft, and make the cylinder generated by fuel combustion energy into mechanical work output of the crankshaft. This shows that diesel engine crank linkage is an important body for transmission forc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its movement and force. This analys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olve the balance of diesel engine, vibration and overall design, It is the basis for validate and calculate the strength, stiffness, wear, etc.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use of multi-body dynamics theory, and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software, Pro/ E and the dynamic analysis software ADAMS to carry out crank and connecting ro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of a virtual prototype simulation. And study CT484Q Diesel Engine, established linkage of the virtual prototype of diesel engine model In Pro/ E, then do dynamic analysis in ADAMS and draw the connection position of the power curve for the simulation result.Through this paper, the study demonstrated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ans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futur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ame type of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accumulate some experience.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odeling and optimal design.Key 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rank-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DAMS, Virtual Prototyping目录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意义···············································1.2 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特点以及难点·····························1.3 国内外研究及手段···········································1.3.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3.2 多体动力学分析(MBS)···································1.3.3 有限元分析···········································1.3.4优化设计理论··········································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理论分析·······························2.1 内燃机工作过程分析··········································2.1.1压缩始点气体状态·········································2.1.2压缩终点气体状态········································2.1.3燃烧过程及燃烧终点气体状态·································2.1.4膨胀终点气体状态········································2.2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2.3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2.3.1曲柄连杆机构的质量换算····································2.3.2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2.3.3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2.4 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第三章曲轴连杆活塞组件的虚拟样机································3.1Pro/E 系统的建模原理及其特点····································3.1.1参数化设计············································3.1.2 特征建模的基本思想······································3.1.3全相关的单一数据库······································3.2 曲柄、连杆、活塞组件几何模型的建立以及装配··························3.2.1活塞组件的建模·········································3.2.2 连杆组建的建模········································3.2.3曲轴组件的建模·········································3.2.4曲轴连杆活塞组件的总装配···································第四章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4.1ADAMS简介及其基本原理·······································4.1.1 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概念···································4.1.2 ADAMS中多刚体动力写方程的建立······························4.2ADAMS 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4.2.1 曲柄连杆机构刚体模型的转化和输入·····························4.2.2 曲轴轴系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总结····················································5.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意义内燃机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热动力装置,自1860年法国人设计出第一台煤气发动机以来,内燃机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性能上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曳引式电梯毕业论文
引言随着我国巨大的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楼宇智能化的需求,电梯的用量急升。
预测据,我国全年对电梯和自动扶梯的需求达到5万台。
目前,我国共拥有电梯约40万台、扶梯5万台,电梯生产能力每年约4万台、扶梯6000台。
按照世界上每千人拥有1台电梯的标准,我国还有80万台的电梯增长空间。
因此,电梯对于我国人民的生活将会有重要影响。
电梯是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控制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支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垂直交通工具。
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针对现代电梯发展和应用状况,本设计在详细介绍电梯结构原理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电梯的PLC控制系统。
第一章绪论1.1电梯的定义及发展与现状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全国各地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高楼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其需求量日益增长。
各种类型、规格繁多的电梯已在高楼内投入运行。
为了确保电梯正常运行、安全使用,必须要了解电梯、熟悉电梯、管理电梯、维护好电梯。
电梯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
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轿厢尺寸与结构型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
它适用于装置在两层以上的建筑内,是输送人员或货物的垂直提升设备的交通工具。
追溯电梯这种提升设备的历史,早在公元前我国就有利用人力作动力的简单提升设备,直到现在我国北方部分农村仍用手播轱辘提取井水的升降提水装置,所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这种提升设备----电梯雏形的国家之一。
法拉第于1881年发明发电机后50年,美国率先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电梯升降的驱动单元,并为今天的电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3年美国生产可不带减速器的无齿轮高速电梯,并把卷筒式传动改进为曳引槽轮式传动,从而为今天高层的大行程电梯奠定了基础。
简谈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
简谈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发布时间:2023-02-15T08:03:18.32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8期作者:卢俊杰[导读] 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电梯是其中较重要构成部分,卢俊杰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电梯是其中较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型商场、高层建筑及民用住宅楼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电气设备之一。
常见的电梯结构是通过电机拖动、钢丝绳曳引的方式来实现电梯运行,即曳引式电梯。
例如曳引机的主轴,是电梯系统承载的重要构件,起到承载和动力传动的作用。
结合这些情况,本文对现代化曳引电梯机械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与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曳引电梯;工作原理;电梯机械结构设计引言曳引式电梯通常是由轿厢系统、曳引系统、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导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组成。
对于整个电梯系统来说,曳引系统是曳引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曳引系统的设计与校核存在设计效率低和计算不精确等问题。
在此情况下诞生出的虚拟样机设计方法,其节省设计时间,设计效性和低成本的优势已在现代制造业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1.现代曳引电梯工作原理传统型电梯系统运行原理是:轿厢和对重设备在受到曳引力时,钢丝绳会将其悬挂在曳引机轮上,由于钢丝上的重力和拉力作用,而使曳引钢丝绳和曳引轮槽间产生摩擦力,进而提升轿厢上下运动。
在磨损现象严重时,因摩擦力不足将会使电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曳引机在转动时,受静摩擦力影响下,保持轿厢和对重设备一直处于相对运行状态,由此实现力轿厢和对重的上下运行[1]。
可对传统形式的曳引电梯系统实施改造、完善,通过这样将其设计成节能型电梯系统,此系统的运行原理是:利用承重装置对负载值进行精准称量,在完成系统内置计算程序设计后,将结果传送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系统可对电梯轿厢重量进行计算;实施整体重量和测量重量比对分析,并由曳引机在启动和停止时提前做出扭矩补偿,通过实现电梯稳定舒适的运行。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对C6140机床主轴的分析
毕业设计说明书基于有限元方法对C6140机床主轴的分析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学生姓名:2011.5.10I本科毕业论文摘要ANSYS有限元软件包是一个多用途的有限元法计算机设计程序,可以用来求解结构、流体、电力、电磁场及碰撞等问题。
因此它可应用于以下工业领域: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生物医学、桥梁、建筑、电子产品、重型机械、微机电系统、运动器械等。
C6140机床是最常见的一款普通手动车削机床,该机床结构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加工精度高,价格低廉,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目前很多C6140机床都做了适当的改进,使其适用性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本设计是基于ANSYS软件来对C6140机床主轴经行分析。
与传统的计算相比,借助于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方法能更加快捷和精确的得到结果。
设置正确的模型、划分合适的网格,并合理设置求解过程,能够准确的获得分析模型各个部位的应力、变形等结果。
对零件的设计和优化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正是因为上述优点,我在本设计中运用PRO/E来建立C6140机床主轴的三维模型。
再将此模型导入ANSYS软件来对其经行分析。
关键词C6140;主轴;三维建模;ANSYS;动静态分析Qq 945846125IIIII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ANSYS (finite element) package is a multi-purpo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computer design program that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structure, fluid, electricit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collision problems. So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following industries: aerospace, automotive, biomedical, bridges, construction, electronics, heavy machinery,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sports equipment and so on.C6140 machine is the most common a regular manual turning machine, the machine structure is simple,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precision, low price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At present, many have made the appropriate C6140 machine improvements, it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applicability.The design is based on ANSYS software to C6140 by the line of spindl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computer-base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can be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 results. Set the correct model, dividing the right grid, and set a reasonable solution process, analytical model can accurately access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results. On the part of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has great reference.It is because of these advantages, the use of this design in my PRO / E to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C6140 spindle. Then this model was introduced by the ANSYS software to its line of analysis.Keywords C6140; spindl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SYS;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isIVV本科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 I Abstract.. (IV)目录 (VI)前言 (1)第一章分析方法和研究对象 (3)1.1 ANSYS简介 (3)1.1.1ANSYS的主要应用领域 (3)1.2研究对象 (5)1.2.1C6140车床简介 (7)1.2.2C6140车床主轴箱 (10)1.2.3C6140车床主轴 (13)第二章C6140机床主轴的模型建立 (15)2.1 主轴二维制图 (15)2.2 主轴三维建模 (16)2.2.1 PROE软件简介 (16)2.2.2 PROE建立主轴模型方法 (19)第三章C6140机床主轴的受力特点 (23)3.1 主轴组件的布局 (23)3.2 主轴组件的受力 (24)3.3 C6140机床主轴简化受力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发动机毕业设计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发动机毕业设计
研究背景
现代交通工具中,发动机是至关重要的组件,其性能影响着整个交通工具的性能和经济性。
因此,发动机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而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分析结构性能和确定材料的使用,可以帮助优化发动机设计。
目标和意义
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对发动机进行性能评估,进而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这将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燃料消耗,从而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研究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 确定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了解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 对发动机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估其结构性能和材料使用;
- 通过分析结果对发动机进行优化设计。
研究步骤
本毕业设计的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 分析确定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获得发动机的三维模型。
2. 研究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3. 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性能评估。
4. 根据分析结果,对发动机进行适当的优化设计,提高其性能
和效率。
5. 进行前期实验验证,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6.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总结研究内容和成果。
研究结果
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本毕业设计将得出发动机的性能
评估和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其效率和经济性。
这对现代交通工
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本毕业设计旨在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应用,对发动机进行性
能评估和优化设计,提高其效率和经济性,为现代交通工具的可持
续发展做出贡献。
基于有限元的驱动端盖的改进设计
基于有限元的驱动端盖的改进设计章思超【摘要】针对一款起动机在扫频振动试验时发生的断裂失效现象,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三维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解释其失效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验证.【期刊名称】《汽车电器》【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51-52)【关键词】起动机;有限元;扫频振动;结构改进【作者】章思超【作者单位】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4.149驱动端盖是起动机上起连接作用的重要零件,其材料通常使用铸铝或铸铁。
依据《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要求,起动机应能经受扫频振动试验后无损坏。
现有一款起动机在扫频振动试验中,驱动端盖发生了断裂现象。
为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我们需要找到原因并改进。
针对该款起动机在扫频振动试验时发生的失效,也有其他工程师对其做出改进,但是普通的分析方法和经验判断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就找到潜在的问题,为适应现代汽车电器厂家缩减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驱动端盖结构复杂,铸造材料为GD-AlSi12(Cu),上部分开有3个锥型通孔,用于固定电磁开关,下部分用于安装外壳和单向器等。
在零件各薄弱环节设置有加强筋,如图1所示。
2.1 扫频振动损坏后的断口状况在经受扫频振动试验后,发现驱动端盖上靠近电磁开关处发生了断裂的现象。
表现为整个电磁开关及其连接部分从驱动端盖上脱落下来。
再观察断口表面的特征,发现断口的上部分表面不平整,呈结晶状;下部分表面较为平整,但由于振动时的摩擦,表面被一层黑色物质覆盖,无法观察到表面的具体特征。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断裂属于疲劳失效,且断口上部分为瞬时断裂区,下部分为疲劳源区。
断口如图2所示。
并初步选出6个假定疲劳断裂源区并予以标记。
2.2 驱动端盖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略去端盖上多个不重要的圆角及倒角,尽可能简化模型,再对初步判断的疲劳断裂源区的网格大小进行控制,得到网格划分好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毕业论文--联轴器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扼要得为大家介绍了联轴器的性能、功用、分类和有限元方法。
接下来分别简要介绍凸缘联轴器和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优缺点,接着完成开场有限元分析的前期准备,准备好两种联轴器的二维图形的尺寸,根据准备好的尺寸图开场在Proe中建立两种联轴器的三维建模。
然后准备用Ansys开场有限元分析,再把三维模型导入Ansys,施加载荷后着手开场有限元静力分析,在过程中记录下分析过程,截图及分析步骤。
最后求解分别获得其应力应变分布情况,同时对两种联轴器开场了强度校核。
结果证明凸缘联轴器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设计是符合强度要求的联轴器。
至此,文章圆满完成起初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联轴器Pro/E ANSYSABSTRACTFirstly,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uplings performance、function、classification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Next,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 the flange couplings and cross shaft universal coupling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spectively,then I start to plete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the size of the coupling of two ready-dimensional graphics, and begin to buil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based on the coupling of two dimensional drawing prepared in Proe 。
Then we are ready to start using Ansy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import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nto Ansys.We start to applied load, and then embarked on finite element static analysis.In this process, We should record the process under analysis, and the screen shots of the analysis step . Finally, we obtained the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 of the model by solving ,meanwhile, we checked the strength of the two coupl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ange couplings and the cross shaft universal couplingsare designed to meet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of the couplings. Thus,the article successfully plete the initialpurpose of the study .Keywords:Coupling; Pro/E ; ANSYS目录引言1第1章ANSYS软件及其应用31.1ANSYS界面、技术种类31.2分析类型41.3处理模块5第2章凸缘联轴器72.1凸缘联轴器的简介72.3凸缘联轴器的三维模型建立82.4对凸缘联轴器的三维图形开场有限元分析122.4.1三维图形导入ANSYS (12)2.4.3划分网格142.4.4施加载荷152.4.5开场求解162.4.6查看求解结果17第3章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203.1十字万向联轴器的简介203.2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实体模型及二维尺寸图形213.3三维模型建立过程223.4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三维图形开场有限元分析243.4.1三维图形导入ANSYS (24)3.4.2定义类型、材料等243.4.3划分网格253.4.4定义边界类型及施加载荷263.4.5开场求解273.4.6查看求解结果27完毕语31参考文献32致谢33引言1.1联轴器性能、功用及分类它是一种常见的轴系零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其根本功能是用于两个连接〔有时也用于和其他旋转局部〕,并能传递运动和转矩。
机械毕业设计1269三层货运电梯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设计论文
机械毕业设计1269三层货运电梯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设计论文摘要:本论文设计了一种用于三层货运电梯的曳引机及其传动系统。
首先,对三层货运电梯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研究曳引机的原理和结构,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三层货运电梯的曳引机,并对其传动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
最后,通过对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性能测试,验证了该曳引机及传动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三层货运电梯;曳引机;传动系统;设计一、引言货运电梯作为一种用于货物运输的特殊电梯,广泛应用于商业大楼、物流仓储等场所。
其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曳引机及传动系统作为电梯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着电梯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
二、三层货运电梯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三层货运电梯与普通的乘客电梯相比,承载能力更大,行程更高,运行速度更慢。
因此,在设计曳引机及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负载变化、高度变化以及运行速度等因素。
三、曳引机的原理和结构设计曳引机是电梯中实现升降运动的关键装置之一,其主要由曳引轮、制动器、电动机等组成。
根据曳引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三层货运电梯的曳引机。
四、传动系统的设计传动系统是曳引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电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曳引轮,实现电梯的升降运动。
通过对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和参数计算,设计出了一种合理的传动比,确保曳引机的运行稳定性和高效性。
五、系统性能分析与测试通过对设计的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和性能测试,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测试结果表明,该曳引机及传动系统能够满足三层货运电梯的工作要求,并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能。
六、结论本论文设计了一种用于三层货运电梯的曳引机及其传动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和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该曳引机及传动系统可以满足电梯的运行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能。
[1]张雷.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明.电梯工程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有限元分析报告书
轴流式通风机叶轮与机座有限元分析分析与优化报告书第2 页共46 页目录第一部分机座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41.1 机座分析的已知条件------------------------------------------ 41.2 材料的力学性能----------------------------------------------- 41.3 有限元分析模型----------------------------------------------- 41.3.1 分析前的假设----------------------------------------- 41.3.2 建立分析模型----------------------------------------- 51.3.3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71.4 计算结果------------------------------------------------------ 71.4.1 变形结果----------------------------------------------- 71.4.2 应力结果----------------------------------------------- 81.4.3 路径结果----------------------------------------------- 111.4.4 分析结果评判------------------------------------------ 131.5 机座优化------------------------------------------------------ 141.5.1 优化参数的确定--------------------------------------- 141.5.2 优化模型的建立--------------------------------------- 151.5.3 优化分析的结果--------------------------------------- 161.5.4 优化结果评判----------------------------------------- 17第二部分轮毂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182.1 轮毂分析的已知条件------------------------------------------- 182.2 材料的力学性能------------------------------------------------ 182.3 有限元分析模型------------------------------------------------ 192.3.1 分析前的假设------------------------------------------ 192.3.2 建立分析模型------------------------------------------ 202.3.3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 222.4 计算结果------------------------------------------------------- 222.4.1 变形结果------------------------------------------------ 222.4.2 应力结果------------------------------------------------ 252.4.3 路径结果------------------------------------------------ 302.4.4 结果分析------------------------------------------------ 362.5 轮毂优化----------------------------------------------------- 382.5.1 轮毂转速在n=1000rpm -------------------------------- 38第 3 页共46 页2.5.2 轮毂转速在n=750rpm --------------------------------- 43参考文献---------------------------------------------------------------- 46第 4 页 共 46 页第一部分 机座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1.1 机座分析的已知条件根据合同内容,甲方提供的已知条件有:① 机座结构的设计图1张(3号图纸),见附件1(原图的复印件)。